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R+局部矫形手术治疗脊髓损伤后重度肢体痉挛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正雷 姜洪和 +4 位作者 高吉昌 张承敏 袁梅 晁民 王仑 《黑龙江医学》 2001年第11期810-810,共1页
目的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 +局部矫形手术治疗脊髓损伤后重度肢体痉挛。方法 采用L2 ~S1双侧节段开窗式部分椎板切除 ,保留棘突、棘间和棘上韧带 ,显露双侧L2 ~S1神经根出口处将前后根分开、分束 ,测定各后根束阈值 ,... 目的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 +局部矫形手术治疗脊髓损伤后重度肢体痉挛。方法 采用L2 ~S1双侧节段开窗式部分椎板切除 ,保留棘突、棘间和棘上韧带 ,显露双侧L2 ~S1神经根出口处将前后根分开、分束 ,测定各后根束阈值 ,阈值较低的后根小束切断。术后下肢部分挛缩畸形未能改善者同时行局部矫形手术。结果 临床应用 39例 ,随访 3年疗效满意 ,痉挛解除率为 90 % ,功能改善率为 90 %。结论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局部矫形手术能成功的治疗脊髓损伤后重度肢体痉挛 ,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手术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脊髓损伤 肢体痉挛 局部矫形术
下载PDF
SPR治疗成人脑外伤后下肢痉挛的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研究(附47例术后6年随访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正雷 徐林 +6 位作者 姜洪和 高吉昌 贾丹兵 陈庆贺 吴方强 陈利民 袁梅 《黑龙江医学》 2001年第10期738-739,共2页
目的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成人脑外伤后下肢痉挛 16例 ,对术前术后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研究。方法 术前 3d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 ,将痉挛下肢的L2 ~S1的脊神经后根进行分束 ,电刺激仪测阈值将阈值较低神... 目的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成人脑外伤后下肢痉挛 16例 ,对术前术后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研究。方法 术前 3d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 ,将痉挛下肢的L2 ~S1的脊神经后根进行分束 ,电刺激仪测阈值将阈值较低神经束切断。神经根切断比例结合肌张力、肌力、体重及肌群功能进行量化 ,均 <30 %。结果 本组 16例随访 4年 ,痉挛解除率 90 % ,功能改善率 80 %。术后步态明显改善 ,有显著差异P <0 0 1。手术前后诱发电位测定支持肌张力调节的“大、小环路”理论 ,支持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脑外伤 痉挛 步态分析 诱发电位
下载PDF
骶神经前根电刺激器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成刚 麻彬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22期4470-4474,共5页
神经源性膀胱(NGB)是脊髓损伤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指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导致膀胱的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引起下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上治疗NGB的方法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等,但效果不佳... 神经源性膀胱(NGB)是脊髓损伤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指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导致膀胱的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引起下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上治疗NGB的方法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等,但效果不佳。近年来发展的骶神经前根电刺激器(SARS)通过内置电刺激器来重建膀胱的电信号通路,可显著改善NGB的排尿功能,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改良和发展,SARS结合完全骶神经后根去传入术被认为是重建NGB功能的最佳办法,可使患者达到排尿自控的目的。进一步研究SARS,可进一步改善NGB的治疗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骶神经前根电刺激器 骶神经后根去传入手术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并发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涛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6期736-739,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后并发C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因素,为此类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纳入自2011年2月-2017年2月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23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后并发C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因素,为此类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纳入自2011年2月-2017年2月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23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与否,作为自变量;并将性别、年龄、病程,有无发育性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后纵韧带骨化、脊髓内缺血信号,术后开门角度、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曲度指数等相关指标作为因变量。对上述10项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而后,进一步将所有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处理。结果237例CSM患者手术后,29例并发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12.24%。单因素分析显示,椎间孔狭窄、后纵韧带骨化、术后开门角度和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曲度指数等5项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开门角度、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曲度指数均为术后并发C5神经根麻痹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结论脊髓后移距离增加、术后开门角度增大和颈椎曲度指数增加,均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并发C5神经根麻痹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C5神经根麻痹 颈椎曲度 发育性椎管狭窄 脊髓漂移
下载PDF
颈前入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术(附14例报告)
5
作者 赵德川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35-337,共3页
作者介绍采用颈前入路颈椎间盘切除及减压术,解除因颈椎间盘脱出引起的对神经根和脊髓压迫14例的体会。本组病例中神经根型4例,脊髓型5例,混合型5例。髓核脱出只限于一个间隙,行单个椎间盘切除的有11例,同一个病人有两个以... 作者介绍采用颈前入路颈椎间盘切除及减压术,解除因颈椎间盘脱出引起的对神经根和脊髓压迫14例的体会。本组病例中神经根型4例,脊髓型5例,混合型5例。髓核脱出只限于一个间隙,行单个椎间盘切除的有11例,同一个病人有两个以上髓核脱出同时做多个摘除者有3例,14例病人共摘除18个椎间盘。手术后效果优良者11例,症状明显改善者3例,无一例症状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脱出 脊髓神经根受压 减压术
下载PDF
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保持截骨区脊髓长度不变手术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李伟 童国军 +3 位作者 周国飞 蔡兵兵 王灿峰 全仁夫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3-411,共9页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保持截骨区脊髓长度不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0例因严重脊柱角状后凸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前柱钛网或人工椎体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保持截骨区脊髓长度不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0例因严重脊柱角状后凸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前柱钛网或人工椎体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8.5±8.9)岁(范围:17~46岁)。其中先天畸形性角状后凸15例,结核性角状后凸5例,后凸角度为(107.1±12.9)°(范围:93.2°~131.4°),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4例、D级3例;后凸顶点位于T9~T12节段。在手术导航下于患者后凸畸形顶点近端和远端相邻的3或4个节段植入椎弓根螺钉,行顶椎区截骨,并植入钛网或人工椎体,并以此为支点闭合截骨面完成截骨矫形。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行脊柱X线检查,并测量矢状面和冠状面平衡参数,Cobb角,后凸节段前、后方椎体高度,截骨区脊髓长度等,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手术前后指标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使用人工椎体11例、双钛网9例,术后随访时间(28.2±2.3)个月(范围:26~31个月)。患者矢状面平衡(C_(7)铅垂线与S_(1)后上缘的水平距离)由术前的(46.9±13.7)mm(范围:21.7~75.7 mm)降至术后即刻的(10.7±5.5)mm(范围:3.6~28.1 mm),末次随访时为(11.0±5.7)mm(范围:3.6~29.3 m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的(107.1±12.9)°(范围:93.2°~131.42°)矫正至术后即刻的(30.6±8.5)°(范围:20.0°~47.8°),末次随访时为(32.1±8.7)°(范围:18.2°~50.8°),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前方椎体高度由术前的(14.2±2.9)mm(范围:11.0~23.6 mm)升至术后即刻的(45.3±7.5)mm(范围:29.4~56.5 mm),末次随访时为(44.3±6.8)mm(范围:29.6~56.0 m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后方椎体高度由术前的(51.8±5.3)mm(范围:43.1~61.4 mm)改善到术后即刻的(57.6±4.7)mm(范围:45.7~64.1 mm),末次随访时为(56.3±5.0)mm(范围:49.7~68.5 m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前截骨节段脊髓长度为(73.1±12.0)mm(范围:56.8~98.4 mm),术后为(74.8±12.8)mm(范围:53.5~100.2 mm),末次随访时为(75.2±13.7)mm(范围:53.9~102.4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44,P=0.866)。术后和末次随访时患者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联合钛网或人工椎体植入治疗严重脊椎角状后凸畸形,可在不影响脊髓长度的情况下,明显改善患者后凸畸形、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截骨术 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椎截骨 脊髓长度
原文传递
经后路保留胸椎后柱结构椎体次全切术治疗胸椎爆裂骨折及胸椎Kümmell病伴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正云 胡永军 +3 位作者 陈增刚 岑万春 卢旻鹏 霍理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保留胸椎后柱结构椎体次全切术治疗胸椎爆裂骨折及胸椎Kümmell病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8—2017-08采用经后路保留胸椎后柱结构椎体次全切术治疗的19例胸椎爆裂骨折及胸椎Kümmell病伴脊... 目的探讨经后路保留胸椎后柱结构椎体次全切术治疗胸椎爆裂骨折及胸椎Kümmell病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8—2017-08采用经后路保留胸椎后柱结构椎体次全切术治疗的19例胸椎爆裂骨折及胸椎Kümmell病伴脊髓损伤,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胸椎管前后径比值、横断面积比值、JOA评分以及ASIA脊髓损伤等级。结果 1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2年。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术后6个月胸椎管前后径比值、横断面积比值、JOA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SIA脊髓损伤等级:D级1例,E级18例。结论经后路保留胸椎后柱结构椎体次全切术治疗胸椎爆裂骨折及胸椎Kümmell病伴脊髓损伤在保留了脊椎后柱结构完整性同时,可以对胸椎管前方能充分减压,去除脊髓前方的压迫,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胸椎后柱结构 胸椎次全切除术 胸椎管减压 脊髓损伤 Kümmell病 胸椎爆裂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