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 被引量:23
1
作者 聂海岭 李朝武 +5 位作者 黎逢光 方煌 严钢莉 毛高峰 成勇 魏海燕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8期387-391,共5页
目的:观察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BPPV成功管石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训练组(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药物组(黛力... 目的:观察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BPPV成功管石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训练组(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药物组(黛力新治疗),联合组(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每组24例。治疗前后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眩晕残障量表(DHI)、前庭症状指数(VSI)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各组HADS、VSI、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3组HADS、VSI、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7、14 d后,联合组HADS、VSI、DHI评分均低于训练组及药物组(均P<0.05)。治疗7 d后,药物组HADS评分低于训练组(P<0.05);治疗14 d后,训练组DHI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Brandt-Daroff习服训练、黛力新均能减轻BPPV成功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联合治疗较单一治疗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管石复位术 残余头晕 Brandt-Daroff习服训练 眩晕残障量表 前庭症状指数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下载PDF
菊钩逍遥散对耳石症手法复位后肝郁型残余头晕患者血浆ET-1、CGRP及NPY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徐红霞 王庆全 +2 位作者 盛国强 邹广华 汪常伟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菊钩逍遥散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肝郁型残余头晕(RD)的疗效,及对血浆中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和联合组3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观察菊钩逍遥散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肝郁型残余头晕(RD)的疗效,及对血浆中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和联合组3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中药组给予菊钩逍遥散口服,联合组给予菊钩逍遥散和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治疗2周后,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DHI评分、SAS评分和血浆中ET-1、CGRP及NPY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中药组的82.76%和对照组的66.67%(P<0.05)。3组治疗前DHI、SAS评分、ET-1、CGRP和NPY含量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3组治疗后DHI、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中药组、联合组的DHI、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中药组和联合组DHI、SAS评分比较差别均不大(P>0.05)。3组治疗后ET-1、NPY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中药组、联合组ET-1、NPY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中药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CGRP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1),且中药组、联合组CGR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联合组CGRP含量高于中药组(均P<0.01)。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2例便秘,中药组出现1例胃部不适,联合组出现1例便秘,各组均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菊钩逍遥散治疗RD疗效确切,能够缓解焦虑而改善残余头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中ET-1、CGRP及NPY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症 菊钩逍遥散 手法复位 残余头晕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耳石复位治疗后发生残余头晕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林存鑫 孙洋 +4 位作者 沈帅帅 刘月季 刘丹 肖利杰 荣良群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631-635,共5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耳石复位(canalith repositioning procedure,CRP)治疗后发生残余头晕(residual dizziness,R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第...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耳石复位(canalith repositioning procedure,CRP)治疗后发生残余头晕(residual dizziness,R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BPPV患者207例,根据CRP后1个月眼震电图检查结果分为RD组(95例)与非RD组(11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PV患者发生RD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年龄和病程对BPPV患者发生RD的预测价值。结果207例患者中,男66例、女141例,年龄24~88岁,平均(60.4±13.8)岁。95例患者发生RD,发生率为45.9%;其中自诉头昏不适51例,行走不稳32例,颈部发紧27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032,95%CI:1.002~1.055,P=0.032)、病程越长(OR=1.144,95%CI:1.017~1.287,P=0.025)的患者发生RD的风险越高。RO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预测BPPV患者CRP治疗后发生RD的AUC为0.620(95%CI:0.544~0.696,P=0.003),诊断灵敏度为0.6742,特异性为0.5363;病程预测BPPV患者CRP治疗后发生RD的AUC为0.582(95%CI:0.503~0.661,P=0.043),诊断灵敏度为0.3681,特异性为0.7774,两者联合预测BPPV患者CRP治疗后发生RD的AUC为0.661(95%CI:0.587~0.735,P=0.001),诊断灵敏度为0.6842,特异性为0.5801。结论BPPV患者CRP治疗后RD的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头昏不适、行走不稳及颈部发紧;年龄、病程是BPPV患者CRP治疗后发生RD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联合病程对BPPV患者CRP治疗后发生RD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余头晕 耳石复位 影响因素 年龄 病程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4
作者 刘晓薇 孙敬武 +2 位作者 张波 管锐瑞 吕红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经手法复位治愈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2例确诊的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1例,女141例,年龄25~88岁,平均54.78±...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经手法复位治愈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2例确诊的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1例,女141例,年龄25~88岁,平均54.78±13.73岁;在成功手法复位后随访至残余头晕症状消失,统计患者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记录并比较有无残余头晕组患者年龄、性别、侧别、复位治疗前眩晕持续时间、是否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是否有复发、受累半规管及眼震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统计分析上述因素中可能导致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结果 202例中手法复位治疗后无残余头晕的患者89例(44.05%,89/202),有残余头晕的患者为113例(55.94%,113/202),随着时间推移,残余头晕例数逐渐减少,持续时间7~21天,平均为5.77±6.01天;有、无残余头晕组年龄、性别、复位治疗前眩晕持续时间、是否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及是否有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受累半规管、眼震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及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长者和复位治疗前眩晕持续时间长是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结论成功复位治疗后多数BPPV患者在一月内残余头晕症状逐渐消失,提示这种残余症状多为自限性;复位治疗前眩晕持续时间长及年长者易发生残余头晕;BPPV一经确诊应及时治疗,对于老年人BPPV应给于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余头晕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聂海岭 李朝武 +5 位作者 黎逢光 方煌 严钢莉 毛高峰 成勇 魏海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5期479-483,共5页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影响。方法 6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管石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28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内...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影响。方法 6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管石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28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评估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及前庭症状指数(VSI)。结果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观察组DHI总分及各子项评分、HADS评分及VSI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可以通过抗焦虑、抗抑郁作用,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的残余头晕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管石复位术 残余头晕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下载PDF
自拟拨云汤联合改良式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慧莉 王钊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8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自拟拨云汤联合改良式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残余头晕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后半规管BPPV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两... 目的探讨自拟拨云汤联合改良式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残余头晕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后半规管BPPV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予改良式耳石复位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自拟拨云汤。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并随访半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9%(P <0.05);研究组患者残余头晕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且治疗后1周、2周的眩晕障碍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低跌倒风险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中、高跌倒风险比例及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7.69%比2.56%,P> 0.05);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为2.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95%(P <0.05)。结论自拟拨云汤联合改良式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BPPV,可缓解残余头晕程度,降低跌倒风险,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自拟拨云汤 改良式耳石复位法 残余头晕持续时间 跌倒风险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管石复位治疗成功后残余头晕的疗效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大为 夏菲 任媛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3期1390-1394,共5页
目的探究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管石复位(CRP)治疗成功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BPPV经CRP治疗成功后残余头晕患者86例... 目的探究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管石复位(CRP)治疗成功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BPPV经CRP治疗成功后残余头晕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治疗前后头晕症状(DHI)、跌倒恐惧心理(ABC)、前庭诱发肌源性动作电位(VEMP)异常率、皮肤交感反应(SSR)、血液流变学指标及BPPV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10.12±3.58 d)短于对照组(14.97±4.7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DHI评分(25.38±3.36分,8.87±2.46分)低于对照组(30.19±3.85分,16.91±2.93分),ABC评分(59.39±8.24分,88.64±10.25分)高于对照组(52.47±8.51分,80.59±9.6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眼性VEMP异常率(16.27%、6.98%)、颈性VEMP异常率(4.65%、2.33%)低于对照组眼性VEMP异常率(37.21%、25.58%)、颈性VEMP异常率(18.60%、18.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SSR潜伏期(1.80±0.23 ms,1.84±0.26ms)高于对照组(1.69±0.21 ms,1.73±0.24 ms),SSR波幅(1.53±0.32 m V,1.50±0.29 m V)低于对照组(1.74±0.30m V,1.71±0.31 m V),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浆黏度(1.18±0.19 m Pa·s)、全血高切黏度(4.26±0.35 m Pa·s)、纤维蛋白原(2.76±0.16 g/L)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黏度(1.32±0.17 m Pa·s)、全血高切黏度(4.73±0.38 m Pa·s)、纤维蛋白原(3.15±0.19 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BPPV复发率(0.00%、2.38%)与对照组(5.00%、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治疗BPPV经CRP治疗成功后残余头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管石复位 残余头晕 倍他司汀 利多卡因 皮肤交感反应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特发性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丁玲 林涛 +1 位作者 周炫辰 韩杰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8-22,共5页
目的研究特发性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复位次数、前庭冷热试验、复位后残余眩晕是否与复发率存在关系。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门诊手法复位成功的84例特发性HSC-BPPV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Barbecue滚转... 目的研究特发性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复位次数、前庭冷热试验、复位后残余眩晕是否与复发率存在关系。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门诊手法复位成功的84例特发性HSC-BPPV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Barbecue滚转手法复位。根据复位次数分为A组(<3次)和B组(≥3次);根据患者复位后有无残余眩晕,分为C组(无残余眩晕)和D组(残余眩晕),观察复发率。所有患者均行前庭冷热试验检查。结果本研究显示A组(20.9%)与B组(26.8%)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C组(11.8%)与D组(32.0%)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复位后存在残余眩晕患者前庭功能异常率高;复位后存在残余眩晕并伴有前庭冷热试验异常的患者复发率最高(66.7%);复发率最低的为复位次数<3次且复位后无残余眩晕的患者(6.3%)。结论HSC-BPPV复发率与复位次数无关,冷热试验异常与残存眩晕相关,复位后残余眩晕伴前庭冷热试验异常提示患者复发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症 冷热试验 残余眩晕 复位次数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金婧 张琦 冷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8期102-105,共4页
目的 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肝阳上亢型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后伴有残余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 目的 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肝阳上亢型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后伴有残余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1个月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焦虑抑郁量表(HADS)的评分及治疗2周后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DHI-P、DHI-E、DHI-F评分、DHI总分)、VAS评分、HA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2周、1个月时,治疗组DHI评分(DHI-P、DHI-E、DHI-F评分、DHI总分)、VAS评分、HA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饮 耳石症 残余眩晕 肝阳上亢
下载PDF
从“乙癸同源”论治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玲利 于顾然 《基层中医药》 2023年第4期15-19,共5页
传统中医学中并无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RD)之病名,据其特点可归类为中医学“眩晕病”范畴。于顾然教授,江苏省中医院名中医、博士生导师,从医30余载,在中医药治疗脑病领域取得多项研究成果。笔者幸而跟随于顾然教授学习,现就于师治疗R... 传统中医学中并无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RD)之病名,据其特点可归类为中医学“眩晕病”范畴。于顾然教授,江苏省中医院名中医、博士生导师,从医30余载,在中医药治疗脑病领域取得多项研究成果。笔者幸而跟随于顾然教授学习,现就于师治疗RD临床经验,进行粗浅探讨。本文从“乙癸同源”理论出发,探讨RD病因病机、临床辨证,以期完善诊疗思路,提高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症 复位后残余头晕 乙癸同源 肝肾同治 名医经验
下载PDF
辨证论治辅助机器复位治疗耳石症临床观察
11
作者 姜金鹏 梁颖茵 +1 位作者 牛媛媛 陈松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3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索辨证论治辅助机器复位治疗耳石症的效果。方法62例耳石症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予机器复位,干预组予机器复位加辨证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 d、1周、2周评估躯体(P)、功能(F)、情绪(E)指数,记录眩晕残障... 目的探索辨证论治辅助机器复位治疗耳石症的效果。方法62例耳石症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予机器复位,干预组予机器复位加辨证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 d、1周、2周评估躯体(P)、功能(F)、情绪(E)指数,记录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随访6个月,比较2组耳石症复发、残余头晕患者出现率。结果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DHI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且干预组下降更明显(P<0.05);2周后,2组DH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干预组复发率在第2个月、第4个月、第6个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残余头晕出现率在第2周和第1个月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辨证论治加机器复位治疗耳石症可提高效果,降低残余头晕病例,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耳石症 残余头晕 辨证论治 机器复位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痧罐疗法治疗耳石症病人残余头晕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凤玲 黄惠芬 +3 位作者 范良 苟荣 黄娇曼 张少秀 《循证护理》 2022年第16期2245-2248,共4页
目的:观察痧罐疗法治疗耳石症病人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海口市中医医院脑病科收治的100例耳石症病人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 目的:观察痧罐疗法治疗耳石症病人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海口市中医医院脑病科收治的100例耳石症病人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试验组采用痧罐疗法。1个疗程(10 d)后,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眩晕康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眩晕障碍量表(DHI)躯体、情绪、功能评分及总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DHI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病人的DHI躯体、情绪、功能评分及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试验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痧罐疗法治疗可有效改善耳石症病人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提高病人的临床疗效,并且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症 痧罐疗法 残余头晕 疗效 护理
下载PDF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研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书华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4期86-88,93,共4页
目的分析在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中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3年6月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治疗的62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控制组和研究组,各31例。控制组进行手法复位... 目的分析在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中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3年6月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治疗的62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控制组和研究组,各31例。控制组进行手法复位治疗,研究组在控制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患者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指标、脑血流速度、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前庭症状指数评分低于控制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77%)高于控制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6,P=0.023)。结论在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过程中,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价值发挥显著,临床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疗效
下载PDF
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正通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6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管石复位(CRP)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10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纯组及联合组,每组50例。单纯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联...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管石复位(CRP)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10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纯组及联合组,每组50例。单纯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联合组采用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眩晕症状评分。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单纯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P=0.029<0.05)。治疗1、2周后,联合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分别为(11.76±2.49)、(8.39±1.78)分,均明显低于单纯组的(13.15±2.67)、(10.68±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管石复位治疗成功后伴有残余头晕症状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后,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他司汀 利多卡因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 疗效
下载PDF
Brandt-Daroff习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 被引量:16
15
作者 聂海岭 李朝武 +5 位作者 黎逢光 方煌 严钢莉 毛高峰 成勇 魏海燕 《现代医学》 2018年第5期533-536,共4页
目的:观察Brandt-Daroff习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8例BPPV成功手法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内科治疗组(对照组)和Brandt-Daroff习服训练组(治疗组),治疗前后评... 目的:观察Brandt-Daroff习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8例BPPV成功手法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内科治疗组(对照组)和Brandt-Daroff习服训练组(治疗组),治疗前后评估眩晕残障量表(DHI)、前庭症状指数(VSI)。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资料、DHI总分及各子项评分、VS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治疗组DHI总分及各子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S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有助于减轻BPPV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的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管石复位术 残余头晕 Brandt-Daroff习服训练 眩晕残障量表 前庭症状指数
原文传递
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的中西医护理现状
16
作者 黄俊衡 杨鸽 李春梅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4年第6期173-176,共4页
目的旨在总结并分析近年的中西医护理现状,为临床护理及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获取资料,经整理,分析,总结而出。结果既往的临床研究显示,中西医护理对耳石症... 目的旨在总结并分析近年的中西医护理现状,为临床护理及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获取资料,经整理,分析,总结而出。结果既往的临床研究显示,中西医护理对耳石症的残余头晕均有改善,特别是中医护理技术,对改善耳石症的残余头晕有独特疗效。结论中西医护理对改善耳石症的残余症状均有疗效,但目前并不能完全去除病灶,复发难以避免,如何更好地为耳石症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减少复发率,还需继续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余头晕 护理
原文传递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李红梅 宿川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4年第4期54-56,共3页
目的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的价值。方法实验涉及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50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随机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结果(1)观察组临床疗效、治疗安... 目的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的价值。方法实验涉及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50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随机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结果(1)观察组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眩晕症状及障碍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手法复位的基础上,取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效果显著,可提高疗效、确保治疗安全性的同时,积极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及眩晕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耳石症 复位 残余头晕 疗效 症状障碍
原文传递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研究 被引量:48
18
作者 章燕幸 吴承龙 +1 位作者 肖桂荣 钟芳芳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12期1840-1841,1862,共3页
目的评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和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109例复位成功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所有患者一直随访到头晕完全缓解。分析其残余头晕的特点和相关的临床因素。结果10... 目的评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和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109例复位成功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所有患者一直随访到头晕完全缓解。分析其残余头晕的特点和相关的临床因素。结果109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67例,平均(52.0±10.2)岁,61(54%)例有复位后残余头晕。残余头晕有2类:持续的头昏目眩和发生在头部运动、站立或行走时的短暂头晕不稳感。头晕持续(9.2±10.5)d,3个月随访期内多数患者残余头晕在20d内消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8,95%CI(1.002~1.095)]和复位前眩晕持续的时间[OR=1.200,95%CI(1.025~1.405)]是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受累侧、病变半规管、眩晕持续时间、治疗前眩晕发作次数、复位次数、BPPV的病因以及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人口特征和临床参数与结局无明显相关。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发生率高。未经特殊治疗3个月内都能自行缓解。早期成功复位能降低残余头晕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物理医学 半规管 复位 残余头晕
原文传递
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口服黛力新对多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 被引量:11
19
作者 毛正盛 李睿 +2 位作者 曾晓云 罗志秀 刘江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669-673,685,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多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成功复位后残存症状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BPPV患者资料,共306例,纳入符合标准的多管型BPPV患者共58例,其中包括前庭康复训练组和前...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多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成功复位后残存症状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BPPV患者资料,共306例,纳入符合标准的多管型BPPV患者共58例,其中包括前庭康复训练组和前庭康复联合口服黛力新治疗组。收集患者病历资料,采用眩晕残障量表(DHI)对治疗前后的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和比较。结果:306例患者中有193例存在残余症状,多管BPPV患者58例,其中31例患者接受前庭康复训练,27例患者接受前庭康复联合口服黛力新治疗。治疗前各组DH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DHI-T、DHI-E评分均低于单纯前庭训练组(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口服黛力新治疗对多管BPPV患者成功复位后的残余症状有治疗效果,且疗效优于单纯前庭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管石复位术 残余症状 前庭康复训练 眩晕残障量表
原文传递
针刺结合倍他司汀片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诗园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1年第5期123-124,127,共3页
目的分析针刺结合倍他司汀片应用在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6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56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给予对照组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 目的分析针刺结合倍他司汀片应用在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6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56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给予对照组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疾病复发率。结果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针刺结合倍他司汀片应用在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症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倍他司汀 耳石症 复位后残余头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