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侧方不稳在退变性腰椎滑脱中的临床相关研究
1
作者 汪颖峰 胡鸣 +6 位作者 罗俊杰 韩建邦 黄定安 陈曦 蔡海平 牛雷 江将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252-257,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侧方不稳在退变性腰椎滑脱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5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且随访>2年的97例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患者。根据在术前腰... 目的探讨腰椎侧方不稳在退变性腰椎滑脱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5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且随访>2年的97例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患者。根据在术前腰椎X线片上是否伴有腰椎侧方不稳(lumbar lateral instability,LLI)现象,将被纳入的患者分为侧方不稳定组(L组)和非侧方不稳定组(NL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及矢状面和冠状面影像学参数。结果本研究有22例(22.7%)患者伴有LLI现象。L组患者术前滑脱角、腰椎冠状面平衡距离、L_(4)倾斜角和椎间隙楔变角均显著高于NL组,且L组患者腰椎前凸角度丢失更为严重(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矢状面和冠状面参数无显著差异,且两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显著提高。结论伴有LLI的DLS患者是一个与腰椎不稳定相关的独特亚群,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伴LLI患者的冠状面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部疼痛 退变性腰椎滑脱 腰椎侧方不稳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与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马瑞士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式...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53例与对照组57例。研究组采用TLIF治疗,对照组采用PLIF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下腰痛JOA评分均高于术前,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健侧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侧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与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均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恢复腰椎功能,但其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降低侧神经损伤发生率的效果优于PLIF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老年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 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功能 神经损伤 疼痛
下载PDF
平乐疏肝活血汤防治PLIF术后早期胃肠道并发症临床观察
3
作者 逯自强 王勇飞 张晓辉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观察平乐疏肝活血汤防治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后早期胃肠道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接受PLIF手术后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 目的:观察平乐疏肝活血汤防治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后早期胃肠道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接受PLIF手术后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术后常规腹部按摩、穴位贴敷护理,并给予平乐疏肝活血汤治疗,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腹部按摩、穴位贴敷护理,并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腹胀评分、腹痛评分及便秘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时间、胃肠道激素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0.0%,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腹胀评分、腹痛评分及便秘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促胃动素、生长抑素及胆囊收缩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乐疏肝活血汤防治PLIF术后早期胃肠道并发症,能减轻腹痛、腹胀及便秘症状,促进术后排气、排便,提高促胃动素、生长抑素及胆囊收缩素水平,降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胃肠道并发症 平乐疏肝活血汤 腹胀 腹痛 便秘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simple discectomy and instrumente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for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ombined with Modic endplate changes 被引量:15
4
作者 Cao Peng Chen Zhe +10 位作者 Zheng Yuehuan Wang Yuren Jiang Leisheng Yang Yaoqi Zhuang Chengyu Liang Yu Zheng Tao Gong Yaocheng Zhang Xingkai Wu Wenjian Qiu Shij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5期2789-2794,共6页
Background The purpose of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surgical outcomes of simple discectomy and instrumente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iPLIF)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Mod... Background The purpose of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surgical outcomes of simple discectomy and instrumente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iPLIF)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Modic endplate changes.Our hypothesis was that iPLIF could provide better outcome for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Modic changes (LDH-MC).Methods Ninety-one patients with single-segment LDH-MC were recruited.All patients experienced low back pain as well as radicular leg pain,and low back pain was more severe than leg pain.Forty-seven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discectomy and 44 were treated with iPLIE The outcomes of both low back pain and radicular leg pain using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s well as the clinical outcome related to low back pain using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score were assessed before and 18 months after surgery,respectively.Results Both low back and leg pain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18 months after simple discectomy and iPLIE Compared to patients undergoing simple discectomy,low back pain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patients undergoing iPLIE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eg pain between two groups.Solid fusion was achieved in all patients who underwent iPLIF.Conclusions In patients with LDH-MC,iPLIF can yield significantly superior outcome on the relief of low back pain compared to simple discectomy.Simple discectomy can relieve radicular leg pain as efficient as iPLIE Accordingly,iPLIF seems to be a reliabl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LDH-MC and predominant low back p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odic changes discectomy instrumente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low back pain
原文传递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在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趋势及对手术疗效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文洪 於洋 +1 位作者 李宏 刘芳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27-832,共6页
目的:探究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在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趋势及评估手术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95例双节段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男31例,女64例;年龄41~63(52.10... 目的:探究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在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趋势及评估手术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95例双节段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男31例,女64例;年龄41~63(52.10±4.35)岁;病变程度,Ⅰ度47例,Ⅱ度48例。术后3个月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改善率评定手术疗效,ODI改善率≥50%为良好,<50%为不良。95例根据手术疗效分为疗效良好组(74例)和疗效不良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病程、病变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合并症;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脊柱骶骨角(spino-sacral angle,SSA),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DI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定;并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变化值与VAS、ODI变化值的相关性,评价术后3个月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评估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疗效的价值。结果:疗效不良组病程、手术时间长于疗效良好组,病变程度高于疗效良好组(P<0.05);疗效良好组术前、术后3个月SSA、TPA、LL、SS均高于疗效不良组,PT低于疗效不良组(P<0.05);疗效良好组手术前后SSA、TPA、LL、PT、SS变化值均大于疗效不良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VAS、ODI均低于术前,且疗效良好组低于疗效不良组(P<0.05);疗效良好组手术前后VAS、ODI变化值均大于疗效不良组(P<0.05)。手术前后SSA、TPA、LL、PT、SS变化值与VAS、ODI变化值呈正相关(P<0.05);术后3个月SSA、TPA、LL、PT、SS评估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疗效为不良的获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68、0.797、0.875、0.822、0.853,各指标联合评估的AUC最大,为0.927,最佳评估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50%、91.89%。结论: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SSA、TPA、LL、SS呈升高趋势,PT呈降低趋势,PI无明显变化,且SSA、TPA、LL、SS、PT变化值与患者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手术疗效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腰椎滑脱症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 疼痛 腰椎功能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观察颊针对后路椎间融合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谭建盛 李会斌 +3 位作者 赵学千 白春晓 李晋玉 贾育松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疼痛、功能受限患者颊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行后路椎间融合术的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治法不同...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疼痛、功能受限患者颊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行后路椎间融合术的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治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1)。对照组服用塞来昔布20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了颊针针刺,30 min/次,1次/d。记录术后第1、3、7天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功能评分,比较2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指标。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VAS评分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第7天的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2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占比、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的各指标比较中,CRP和IL-6这2项指标比较显示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各评分、指标总体上结果优于对照组。颊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和炎症反应,有助于减轻或消除患者早功能锻炼的身心障碍,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且便捷廉价取穴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针 腰椎间盘突出症 后路腰椎间融合术 加速康复外科 全息针法 炎症 疼痛 早期康复
下载PDF
腕踝针联合夹脊穴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PLIF术后腰背残余痛的效果
7
作者 薛活活 唐典 郑益武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8期80-84,共5页
目的:评价腕踝针联合夹脊穴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术后腰背残余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福州市第二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6月接受PLIF的50例患者,根据治疗措施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术后予洛索洛... 目的:评价腕踝针联合夹脊穴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术后腰背残余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福州市第二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6月接受PLIF的50例患者,根据治疗措施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术后予洛索洛芬钠片口服,试验组采用腕踝针联合夹脊穴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10 d后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治疗10 d后比较两组JOA改善率。比较治疗前、治疗10 d后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指标。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JOA评分、β-EP、IL-6、IL-10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10 d后,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10 d后试验组JOA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两组β-EP、IL-6、IL-10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且试验组的β-EP、IL-6、IL-10指标差异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夹脊穴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PLIF术后腰背残余痛效果确切,短期内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洛索洛芬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踝针 夹脊穴 穴位注射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腰背残余痛
下载PDF
后路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波 刘海鹰 +2 位作者 王会民 缪克难 金朝晖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603-1605,共3页
[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痛的原因,探讨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对腰椎管狭窄症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比较腰痛明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和典型间歇性跛行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年龄、术前腰椎失稳、生理前凸消失和退变性侧弯的发生率;... [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痛的原因,探讨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对腰椎管狭窄症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比较腰痛明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和典型间歇性跛行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年龄、术前腰椎失稳、生理前凸消失和退变性侧弯的发生率;分析后路腰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下腰痛的随访结果。[结果]腰痛明显组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平均年龄、腰椎节段性失稳率、腰椎前凸消失和退变性侧弯的比率高于间歇性跛行组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术后腰痛症状明显减轻,JOA评分改善,退变性侧弯程度减轻,腰椎前凸恢复,椎间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PLIF可消除腰椎管狭窄症的多种腰痛病因,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下腰痛的较好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椎间融合 腰椎管狭窄症 下腰痛
下载PDF
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疾患所致腰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3
9
作者 刘涛 李长青 +1 位作者 周跃 王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评价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疾患所致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6年8月,共收治不同原因所致腰痛患者29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腰椎不稳8例,椎间盘源性腰痛5例,MED术后复发3例,均采用可扩张管道... 目的:评价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疾患所致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6年8月,共收治不同原因所致腰痛患者29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腰椎不稳8例,椎间盘源性腰痛5例,MED术后复发3例,均采用可扩张管道系统经椎间孔行椎体间植骨融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应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应用Kim方法评价临床效果,应用Schulte方法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例患者术后出现对侧下肢放射性疼痛,保守治疗无效,再次手术行神经根管减压和内固定后症状缓解。随访21~36个月,平均31.5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7±0.6分,术后3个月时为1.9±0.9分,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3个月时Kim优良率为89.7%,末次随访时Kim优良率为96.6%,满意率为96.6%。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为93.1%,1例可能融合和1例假关节形成。结论: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治疗腰痛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 腰痛 椎间融合
下载PDF
PLIF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朝晖 李康华 +4 位作者 李兵 李龙 唐运鹏 刘华彦 吴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300-1303,共4页
[目的]研究后路椎体间融合加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手术疗效。[方法]36例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选择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前、术后对病人的腰痛情... [目的]研究后路椎体间融合加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手术疗效。[方法]36例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选择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前、术后对病人的腰痛情况进行视觉疼痛自我评定(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同时评估术后腰椎融合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8~28个月,平均16个月。36例行PLIF治疗者,33例术后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3例仍有轻度腰痛,术前、术后VAS腰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PLIF患者,融合率为90%。[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加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 PLIF 下腰痛
下载PDF
单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慢性下腰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磊 王宸 张学军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评价单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对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TLIF治疗慢性下腰痛患者39例,分别使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和Oswestry下腰痛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ODI评分表)对所选病例在术前1 d... 目的:评价单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对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TLIF治疗慢性下腰痛患者39例,分别使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和Oswestry下腰痛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ODI评分表)对所选病例在术前1 d和术后6个月进行评分。结果:入选病例随访时间7-34个月,平均21.4个月。JOA评分组术后6个月评分改善率为(74.42±11.96)%,与ODI评分组的(75.17±10.56)%相比,P〉0.05。JOA评分组改善优良率为94.87%,与ODI评分组的92.31%相比,P〉0.05。两种评价方法在患者的术后改善率及改善优良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LIF手术方式对主要以腰椎不稳症和(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慢性下腰痛近期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腰痛 单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不稳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下载PDF
前路和后路椎间融合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比较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伟 幸永明 +2 位作者 王杰 邵将 宋滇文 《颈腰痛杂志》 2012年第5期357-361,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椎间盘源性腰痛前路(ALIF)或后路(PLIF)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05-2009-11收治的53例单节段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ALIF手术组(25例)和PLIF手术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 目的比较分析椎间盘源性腰痛前路(ALIF)或后路(PLIF)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05-2009-11收治的53例单节段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ALIF手术组(25例)和PLIF手术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临床疗效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前路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和术后腰背部僵硬、酸胀感发生率明显小于PLIF手术组患者(P<0.01),术前、术后3月、术后1年及术后2年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ALIF或PLIF椎间融合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均能取得满意疗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者操作经验合理、个性化选择前路或后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前路椎间植骨融合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 外科治疗
下载PDF
改良微创TLI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闻文 李振宙 +1 位作者 商卫林 侯树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298-303,共6页
目的:对照研究改良微创TLIF技术与传统TLIF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2008.4-2010.4采用m ini-TLIF技术治疗1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及8例单节段盘源性腰痛病人,通过双侧长3-4厘米的旁正中肌间隙入路完成直视下... 目的:对照研究改良微创TLIF技术与传统TLIF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2008.4-2010.4采用m ini-TLIF技术治疗1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及8例单节段盘源性腰痛病人,通过双侧长3-4厘米的旁正中肌间隙入路完成直视下双侧腰椎弓根螺钉植入、症状侧腰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TLIF等操作。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暴露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镇痛所需吗啡用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记录术后1周及6个月时的腰腿痛的疼痛评分(VAS)及术后6个月时腰椎功能评分(MacNab评分)。并与同期严格配对的25例病人行p-TLIF术后的结果相比较。结果:m ini-TLIF组和p-TLIF组术后1周及6个月时的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腰椎MacNab功能评分:m ini-TLIF组优16例,良9例;p-TLIF组优18,良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M ini-TLIF组在射线暴露时间和手术时间较p-TLIF组明显减少(P〈0.01);两组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m ini-TLIF手术既具有p-TLIF对入路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手术部位疼痛轻的优点,又明显减少了术中射线暴露时间及手术时间。但远期疗效的差别仍需要长期临床随访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源性腰痛 经皮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 微创技术
下载PDF
补肾填精方联合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源 吕振超 +1 位作者 郭艳幸 郭珈宜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4期682-684,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填方口服联合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洛阳正骨医院脊柱外科诊疗中心收治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并行椎间融合术60例做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 目的观察补肾填方口服联合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洛阳正骨医院脊柱外科诊疗中心收治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并行椎间融合术60例做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填精方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VAS)及Osuenstoy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填精方口服联合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方案较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方案能更好地改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填精方 中药 后路椎间融合术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下载PDF
微创经肌间隙单双侧TLIF治疗盘源性腰痛的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洪伟 孙连星 +3 位作者 王尚忠 段洪凯 陈广辉 赵湘军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7期587-590,共4页
目的:比较应用微创经多裂肌间隙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2009年4月至2012年10月,将60例经临床检查和椎间盘造影确诊的单节段椎间盘源... 目的:比较应用微创经多裂肌间隙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2009年4月至2012年10月,将60例经临床检查和椎间盘造影确诊的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在Quadrant系统辅助下经多裂肌间隙入路行TLIF手术。A组32例,行单侧钉棒内固定单枚Cage融合;B组28例,行双侧钉棒内固定单枚Cage融合。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0~55岁,平均40.5岁;L3~4节段5例,L4~5节段35例,L5 S1节段20例。于术后3个月、6个月、18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损伤、并发症、植骨融合及医疗费用并进行总结分析。应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A组平均120 mL,B组平均250 mL;手术时间A组平均85.5 min,B组平均120 min;治疗费用A组平均2.0万元,B组平均3.5万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发症A组1例硬脊膜撕裂,B组2例,同时B组有2例非减压侧螺钉损伤神经根而行二次手术。随访8~36个月,平均25.3个月,术前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同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植骨融合率A组93.7%,B组96.4%。临床疗效评定A组优28例,良1例,可3例,优良率90.06%;B组优23例,良2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93.2%。两组间VAS评分、临床疗效及植骨融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入路行单侧和双侧TLIF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单侧TLIF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低,安全有效,费用更低,是椎间盘源性腰痛手术治疗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 微创 椎间盘源性腰痛
下载PDF
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30例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阜滨 贾小林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7期752-753,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07年1月对3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行后路椎体间融合及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27例术后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3例仍有轻度腰痛,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07年1月对3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行后路椎体间融合及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27例术后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3例仍有轻度腰痛,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术前、术后VAS腰痛评分及ODI评分进行配对比较的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体间融合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有效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下腰痛 后路椎体间融合
下载PDF
扩张通道下MI-TLIF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的疗效及腰痛状况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宇强 金海超 +2 位作者 李中海 李鹤 苏学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67-70,共4页
目的探究扩张通道下MI-TLIF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腰椎性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及腰痛状况。方法选择51例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TLIF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目的探究扩张通道下MI-TLIF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腰椎性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及腰痛状况。方法选择51例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TLIF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在扩张通道下采用MI-TLIF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就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腰痛状况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其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各时间的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1年的植骨融合率为92.86%,与对照组86.96%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组患者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治疗腰椎性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上,扩张通道下MI-TLIF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与传统TLIF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腰椎退变性侧弯 椎管狭窄 腰痛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术红 张亦南 +1 位作者 龙树明 刘毅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将经临床检查和椎间盘造影确诊的19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经12~24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腰痛改善率和椎间融合...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将经临床检查和椎间盘造影确诊的19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经12~24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腰痛改善率和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根据JOA标准评定,腰痛改善率平均92%,17例骨性融合,2例未融合。结论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椎弓根螺钉 腰痛/外科学
下载PDF
腰椎后路手术中减少自动拉钩的使用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春屾 邹俊 +4 位作者 曹成 包肇华 周明 杨惠林 罗宗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10期868-871,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手术中减少使用自动拉钩与患者术后恢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11月行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42例,其中术中不使用自动拉钩的连续患者21例(...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手术中减少使用自动拉钩与患者术后恢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11月行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42例,其中术中不使用自动拉钩的连续患者21例(A组),术中常规使用自动拉钩牵开椎旁肌的连续患者21例(B组)。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3d及术后6个月腰痛目测视觉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及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4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均随访6个月,两组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内固定位置满意,无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A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皆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A组术后3d及半年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手术中减少自动拉钩的使用,避免椎旁肌的长时间牵拉,对于减轻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帮助患者恢复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值得引起临床医生在手术中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 椎旁肌损伤 术后疼痛 自动拉钩 下腰痛
下载PDF
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继军 刘夏君 +3 位作者 左春光 王新虎 王建顺 姚福东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9期780-783,共4页
目的研究后路椎体间融合加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手术疗效。方法 35例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选择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前、术后对患者的腰痛情况进... 目的研究后路椎体间融合加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手术疗效。方法 35例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选择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前、术后对患者的腰痛情况进行JOA评分,同时评估术后腰椎融合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腰部疼痛症状缓解明显,优21例,良8例,一般4例,差2例,有效率95%。术后椎间植骨临床愈合35例,植骨愈合有效率100%。结论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 椎弓根螺钉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