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攘外必先安内”的一个问题
1
作者 郭昌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87-92,共6页
全面抗战爆发前,蒋介石对中共与地方实力派问题的处理实有三个层面,其一,中共与地方实力派皆为统一之"障碍",均欲解决而后快;其二,地方实力派与中共是"内""外"有别,经历初期优先"安内"轻视&qu... 全面抗战爆发前,蒋介石对中共与地方实力派问题的处理实有三个层面,其一,中共与地方实力派皆为统一之"障碍",均欲解决而后快;其二,地方实力派与中共是"内""外"有别,经历初期优先"安内"轻视"攘外"后,确认"安内"必先"攘外";其三,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时,对中共寻求政治解决,攘外逐渐成为蒋的政策重心,其政策调整亦是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形成的重要步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攘外必先安内” 蒋介石 中共 地方实力派
下载PDF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辨析
2
作者 李怀录 《桂海论丛》 2007年第5期24-27,共4页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有许多需要再认识之处。它的提出绝不仅仅为了剿共,而有其特定的多重原因;安内的对象不惟中共及其军队,是变化的、多样的;它非蒋介石一人之主张,而是得到国民党和社会一定程度的认同;其反动性应看是否反人...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有许多需要再认识之处。它的提出绝不仅仅为了剿共,而有其特定的多重原因;安内的对象不惟中共及其军队,是变化的、多样的;它非蒋介石一人之主张,而是得到国民党和社会一定程度的认同;其反动性应看是否反人民、是否损害国家利益,而不宜以是否反共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攘外必先安内 蒋介石 安内对象 反动性
下载PDF
也论国民党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昊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8年第5期37-39,共3页
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政府在"七七"事变前制定并实施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根据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此政策进行客观分析可知,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由国民党政府的本质和国家的对内职能决... 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政府在"七七"事变前制定并实施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根据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此政策进行客观分析可知,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由国民党政府的本质和国家的对内职能决定的,也是当时特定的、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的产物,与蒋介石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攘外必先安内 蒋介石 国民党政府
下载PDF
敌国留学——全面抗战时期日本学术型留华学生群体考论
4
作者 苏青 刘超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78-87,共10页
1937年全面抗战拉开了序幕,即便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动乱年代,日本外务省、文部省、东方文化研究所等机构和部门依旧向中国派遣了数量可观的学术型留学生。他们带着明确的研究课题和任务来到中国,然而其在战争年代的留学生活充满了诸... 1937年全面抗战拉开了序幕,即便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动乱年代,日本外务省、文部省、东方文化研究所等机构和部门依旧向中国派遣了数量可观的学术型留学生。他们带着明确的研究课题和任务来到中国,然而其在战争年代的留学生活充满了诸多变数,参军入伍者有之,潜心学术研究者有之,部分留华学生还与留守北京的学者有交往,同时某些人不乏骄奢淫逸的生活。留学结束后,他们就职于中日两国的军事、文化、教育、外交等各个领域,成为全面抗战时期中日关系史上的一支活跃力量。根据中日双方现存档案、日记、回忆录、著作等文献史料,对全面抗战时期的日本学术型留华学生群体进行探讨,可以辨明全面抗战时期中日两国间的文化教育交流史实以及日本对华侵略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国留学 全面抗战 留华学生 教育交流 对华侵略
下载PDF
新生活运动“反共论”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关志钢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65-69,共5页
本文主要就史学界有关新生活运动“反共论”这一传统说法,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新生活运动自始至终存在着两面性,应予全面、准确的把握.
关键词 蒋介石 新生活运动 “攘外必先安内”
下载PDF
汪荣宝与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国策的出笼——以1931年“朝鲜排华运动”为中心
6
作者 石建国 《当代韩国》 2012年第1期56-66,共11页
1931年7月,在日本精心策划和挑唆下,中朝民众因租地出现对立,酿成了万宝山事件。朝鲜民众不明真相,甚至以日本撑腰而将矛头对准在朝鲜的华侨,掀起了惨无人道的"排华运动"。朝鲜排华运动发生后,中国国民政府采取妥协的方针和立... 1931年7月,在日本精心策划和挑唆下,中朝民众因租地出现对立,酿成了万宝山事件。朝鲜民众不明真相,甚至以日本撑腰而将矛头对准在朝鲜的华侨,掀起了惨无人道的"排华运动"。朝鲜排华运动发生后,中国国民政府采取妥协的方针和立场,并借此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从而导致了中国驻日公使汪荣宝的被免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排华运动 攘外必先安内 汪荣宝 影响
原文传递
略论国民党政府反日舆论宣传的政策逻辑——从济南惨案到“八一三”事变
7
作者 刘继忠 《新闻春秋》 CSSCI 2021年第6期73-82,共10页
面对日本"拧紧螺丝"的局部侵略对中华民族的严重威胁,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攘外必先安内"框架内展开了反日舆论民族主义操控。其反日舆论政策形成于"五三"惨案,"九·一八"至"一·... 面对日本"拧紧螺丝"的局部侵略对中华民族的严重威胁,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攘外必先安内"框架内展开了反日舆论民族主义操控。其反日舆论政策形成于"五三"惨案,"九·一八"至"一·二八"走向失控,淞沪停战签订后蒋介石着手调适,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在内外压力下转向抗战动员。这一政策的本质是在"战略反日"旨趣下利用国家民族主义,以动员、安抚、分流与规制等手段规训抗议型民族主义,将民众纳入国民党政府反日路线的"正轨"。国民党反日舆论宣传政策深受宁粤权势结构的制衡,漏洞百出、矛盾重重,在全民族抗战大局压力下虽胜犹败。国民党的反日舆论政策集中了违反舆论宣传规律的各种表现,彰显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进步性,其经验教训是一部有历史价值的"反面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日舆论宣传政策 国家民族主义 蒋介石 攘外必先安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