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藤黄微球菌rpf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结构预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秀敏 景凤霞 +2 位作者 王海强 赵若玮 张艳芬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2-411,共10页
为了了解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复苏促进因子(resuscitation-promoting factor,Rpf)的性质,用自行设计的引物,以藤黄微球菌ACCC41016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rpf基因.随后,构建pET-28a(+)-rpf表达载体,在Escherichia coli BL21(D... 为了了解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复苏促进因子(resuscitation-promoting factor,Rpf)的性质,用自行设计的引物,以藤黄微球菌ACCC41016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rpf基因.随后,构建pET-28a(+)-rpf表达载体,在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并以克隆测得的rpf基因核酸序列为基础,对Rpf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疏水性、信号肽、磷酸化位点、三级结构以及结构功能域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rpf基因与文献报道的藤黄微球菌IAM 14879 rpf基因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69.72%;该rpf基因所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文献报道的Rpf蛋白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63.44%.在E.coli BL21(DE3)中成功表达了Rpf目的蛋白.初步了解了Rpf蛋白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功能.解释了Rpf蛋白能够使细菌复苏并促进其生长的理论,为进一步探讨Rpf蛋白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微球菌 复苏促进因子(rpf) 克隆 表达 结构预测
下载PDF
藤黄微球菌RPF基因蛋白的克隆、表达与鉴定
2
作者 苏明权 岳乔红 +3 位作者 杨柳 王薇 刘家云 郝晓柯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30-32,共3页
目的构建表达藤黄微球菌RPF基因蛋白的重组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获得基因重组蛋白。方法提取藤黄微球菌基因组DNA,以PCR扩增RPF基因,克隆入pGEX-4T-2表达载体,测序证实正确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在30℃用IPTG诱导3 h后进行SDS... 目的构建表达藤黄微球菌RPF基因蛋白的重组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获得基因重组蛋白。方法提取藤黄微球菌基因组DNA,以PCR扩增RPF基因,克隆入pGEX-4T-2表达载体,测序证实正确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在30℃用IPTG诱导3 h后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证实获得了藤黄微球菌RPF基因,其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完全一致;SDS-PAGE分析表明,RPF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了重组蛋白,表达的蛋白量约占菌体蛋白的33.8%。结论成功克隆了藤黄微球菌RPF基因,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微球菌 促进复活因子(rpf)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白色放线动孢菌DSM 45114^(T)rpf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结构预测
3
作者 张宇帆 刘菁菁 +3 位作者 曹敏 刘彤彤 陈雪 张秀敏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1-420,共10页
复苏促进因子(Rpf)广泛存在于高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中,与休眠细胞的复苏有关,且不同细菌Rpf的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为了解不同物种中rpf基因的差别,对白色放线动孢菌(Actinokineospora alba)DSM 45114 T的3个Rpf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复苏促进因子(Rpf)广泛存在于高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中,与休眠细胞的复苏有关,且不同细菌Rpf的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为了解不同物种中rpf基因的差别,对白色放线动孢菌(Actinokineospora alba)DSM 45114 T的3个Rpf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疏水性、信号肽、磷酸化位点、三级结构以及结构功能域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设计了白色放线动孢菌(A.alba)DSM 45114^(T)rpf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从其基因组中扩增出了3个不同的rpf基因,随后构建pET-28a(+)-rpf表达载体,在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成功表达了Rpf-2蛋白.将重组Rpf-2蛋白加入到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 culturable,VBNC)状态的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和滨海红球菌(Rhodococcus marinonascens)中,结果表明,重组Rpf-2蛋白可以促进其复苏,添加量在体积分数为10%时复苏效果最好.本研究为后续探讨白色放线动孢菌(A.alba)Rpf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放线动孢菌 复苏促进因子 异源表达 结构预测
下载PDF
水体消毒过程中活的不可培养细菌的形成与复苏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桂英 刘建莹 安太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33-1343,共11页
在传统水体消毒技术刺激下,细菌会进入活的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来提高自身存活率。在撤去外部压力时,未被消毒技术完全去除的VBNC细菌可在水储存和分配期间发生一定程度的复苏,而这些复苏的细菌很可能进入人体... 在传统水体消毒技术刺激下,细菌会进入活的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来提高自身存活率。在撤去外部压力时,未被消毒技术完全去除的VBNC细菌可在水储存和分配期间发生一定程度的复苏,而这些复苏的细菌很可能进入人体并导致严重疾病。然而,目前仍不清楚水体消毒过程中活的不可培养细菌的形成与复苏机制。该文通过检索了95篇相关文献并结合课题组在抗生素耐药菌方面的消毒控制和细菌休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介绍了在不同水消毒技术下VBNC细菌的形成并阐述了其潜在的形成机制,其主要包括了严谨反应、能量代谢、一般应激反应系统和毒素-抗毒素系统。其次,介绍了VBNC致病菌复苏的风险和总结了13种复苏方法。该文还综述了自然复苏、复苏促进因子(Rpf)与自诱导剂复苏等3种复苏机制的不同。在修复了细胞损伤并恢复氧化还原平衡和代谢活性之后,VBNC细菌才能发生自然复苏。Rpf能够帮助VBNC细菌重塑细胞壁,这有助于VBNC细菌恢复可培养能力。自诱导剂-2能够促进微生物种群中的细胞间通讯并增加katG的表达来降低过氧化氢毒性,从而促进VBNC细菌的复苏。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介绍了微流控技术、稳定同位素示踪代谢活性分析方法、单细胞重水标记拉曼光谱方法和荧光能量共振转移技术等可以用于研究VBNC细菌复苏机制的前沿技术。该综述能为回答“多大剂量的消毒技术能够灭活VBNC细菌并避免其复苏”和“复苏的VBNC细菌生理特性是否都恢复到正常水平”等问题提供参考,为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安全性评估和制定更有效的消毒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耐药菌 活的不可培养状态 复苏机制 复苏促进因子 群体感应
下载PDF
复合菌群产絮凝剂MAC37的特征及其在黏合剂废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苏晓梅 张慧芳 +2 位作者 申秀英 丁林贤 横田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0-345,共6页
以利用复活促进因子(Rpf)从土壤和污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得到的菌种作为筛选絮凝剂产生菌的菌源,采用高岭土悬浊液为活性评价体系,筛选出4株絮凝率高于50%的菌株.经两两菌株复配,构建出产高效絮凝剂的复合菌群M3+M7,该菌群经优化培养后,絮... 以利用复活促进因子(Rpf)从土壤和污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得到的菌种作为筛选絮凝剂产生菌的菌源,采用高岭土悬浊液为活性评价体系,筛选出4株絮凝率高于50%的菌株.经两两菌株复配,构建出产高效絮凝剂的复合菌群M3+M7,该菌群经优化培养后,絮凝率达96.27%.将其产生的絮凝剂进行提纯固化得絮凝剂粗品MAC37,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将复合菌群的发酵液应用于黏合剂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MAC37的主要成分为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74.5%和20.4%;黏合剂废水经复合菌群发酵液絮凝处理后,浊度、色度及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92.57%、94.73%和9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活促进因子 复合菌群 MAC37 主要成分 黏合剂废水
下载PDF
产絮凝剂复合菌群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苏晓梅 张慧芳 +2 位作者 丁林贤 申秀英 横田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0-455,共6页
以利用复活促进因子(Rpf)从土壤和污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得到的菌种作为筛选絮凝剂产生菌的菌源,构建出产絮凝剂的复合菌群M3和M7.通过单因素实验,以絮凝率(FE)和菌体生长(OD660)为评价指标,对培养基的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 以利用复活促进因子(Rpf)从土壤和污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得到的菌种作为筛选絮凝剂产生菌的菌源,构建出产絮凝剂的复合菌群M3和M7.通过单因素实验,以絮凝率(FE)和菌体生长(OD660)为评价指标,对培养基的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群M3和M7在组分为淀粉1.5%,(NH4)2SO40.3%,FeCl20.1%,pH 7.0的发酵培养基上,经预发酵,以复配比(M3∶M7)为0.6∶0.4,6%(V/V)的总接种量,28℃,160r/min发酵培养72h后,其产生的高效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96.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复合菌群 复活促进因子 培养基 培养条件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复活促进因子E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蕾 何永林 +2 位作者 李娜 王瑜伟 朱道银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复活促进因子E(RpfE)的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方法采用PCR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DNA中扩增出RpfE基因,双内切酶消化后,与同样酶消化的pET32a(+)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Top10。阳性克隆经酶...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复活促进因子E(RpfE)的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方法采用PCR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DNA中扩增出RpfE基因,双内切酶消化后,与同样酶消化的pET32a(+)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Top10。阳性克隆经酶切和DNA测序鉴定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由T7启动子调控表达RpfE蛋白,并对表达蛋白进行鉴定和纯化。结果双酶切鉴定所切下的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经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鉴定,在相对分子质量41000处均可见特异性蛋白条带。经Ni2+-NTA金属螯合层析后,重组蛋白纯度可达90%以上。结论已成功地克隆并构建了RpfE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a(+)-RpfEv,并获得了高纯度的重组蛋白,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复活促进因子E 原核表达
下载PDF
复苏因子促进休眠结核杆菌复苏作用的研究
8
作者 佴静 朱雪薇 刘忠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640-2643,共4页
目的研究复苏因子蛋白对休眠结核杆菌的复苏作用,探索对休眠结核杆菌的最佳复苏方案。方法应用含不同浓度复苏因子蛋白的7H9液体培养基培养休眠结核杆菌H37Rv,分别在第6天、第11天、第16天和第30天检测培养物的OD值、并取10μL培养液涂... 目的研究复苏因子蛋白对休眠结核杆菌的复苏作用,探索对休眠结核杆菌的最佳复苏方案。方法应用含不同浓度复苏因子蛋白的7H9液体培养基培养休眠结核杆菌H37Rv,分别在第6天、第11天、第16天和第30天检测培养物的OD值、并取10μL培养液涂于7H11平板培养、抗酸染色。结果低浓度组合有最佳复苏效果,高浓度复苏因子组合抑制休眠结核菌复苏。低浓度复苏因子A和高、低浓度的复苏因子B、C、E均有不同程度的复苏促进作用,复苏因子D和高浓度的复苏因子A均无复苏作用。重复试验结果相同。结论结核杆菌复苏因子蛋白对结核杆菌有复苏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复苏因子 培养
下载PDF
骨关节结核脓液中结核杆菌的复苏培养
9
作者 刘忠泉 张宗德 +7 位作者 邢爱英 马俊 陈曦 李自慧 古淑香 贾红艳 杜博平 马玙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07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骨关节结核脓液中结核杆菌的复苏培养方法。方法应用含不同浓度复苏因子蛋白的7H9液体培养基培养标本,分别在第6天、第11天、第16天、第30天检测培养物的OD值、取10uL涂7H11平板培养、抗酸染色,并同时将标本进行罗氏培养和涂... 目的探讨骨关节结核脓液中结核杆菌的复苏培养方法。方法应用含不同浓度复苏因子蛋白的7H9液体培养基培养标本,分别在第6天、第11天、第16天、第30天检测培养物的OD值、取10uL涂7H11平板培养、抗酸染色,并同时将标本进行罗氏培养和涂片抗酸染色。结果复苏培养阳性率高于涂片阳性率和罗氏培养阳性率.二者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复苏培养平均在第10天进入对数生长期,其OD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结核杆菌复苏因子能有效地促进骨关节结核脓液中结核杆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结核 骨关节 复苏促进因子蛋白(rpf)/培养基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中的复苏促进因子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天舒 余利岩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07年第2期61-63,共3页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在处于不利环境时可进入休眠状态,也就是常说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当给予适合的环境条件后又可恢复其生长活性。研究表明,某些革兰阳性菌可分泌一种蛋白质,即能够有效促进多种处于休眠期细菌复苏的生长因子,...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在处于不利环境时可进入休眠状态,也就是常说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当给予适合的环境条件后又可恢复其生长活性。研究表明,某些革兰阳性菌可分泌一种蛋白质,即能够有效促进多种处于休眠期细菌复苏的生长因子,称为复苏促进因子(resuscitation-promoting factor,Rpf)。结核分枝杆菌的Rpf是一个蛋白家族,共包含RpfA^E 5个成员,编码这5个蛋白质的基因与藤黄微球菌的rpf基因有显著的同源性。它们执行的生物学功能并不完全相同但又有部分的重叠,推测这5个Rpf蛋白之间可能有某种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复苏促进因子 同源性 休眠期
下载PDF
细菌非可培养状态复苏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晓茜 张旭光 +1 位作者 封永辉 产正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3期5644-5645,5652,共3页
细菌在不良环境胁迫下仍保持新陈代谢活性和毒性,但会失去在常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能力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sable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处于VBNC状态下的细菌,包括很多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复苏并重新获得可培养能力... 细菌在不良环境胁迫下仍保持新陈代谢活性和毒性,但会失去在常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能力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sable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处于VBNC状态下的细菌,包括很多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复苏并重新获得可培养能力。这为人类对未知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对公共健康安全和食品安全的监督与防控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文中综述了VBNC细菌的复苏方法,并分析了其潜在的复苏机制,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可培养状态 复苏 细胞复苏促进因子(rpf)
下载PDF
复苏促进因子增效PACT处理印染废水
12
作者 战晓慧 周高燕 +3 位作者 周尚平 章静 方荣业 史惠祥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1-248,共8页
利用复苏促进因子(resuscitation-promoting factor,Rpf)促进活的但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的细菌复苏和生长的特性,通过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实验,探究用Rpf增效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工艺(powder activated carbon... 利用复苏促进因子(resuscitation-promoting factor,Rpf)促进活的但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的细菌复苏和生长的特性,通过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实验,探究用Rpf增效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工艺(powder activated carbon treatmeat,PACT)处理印染废水的最佳工况,同时研究了Rpf对活性污泥的强化机理和对微生物的影响。实验选用302型木质粉末活性炭(PAC),得到最佳投加条件为PAC 30 mg·L^(-1)·d^(-1),Rpf 6 mg·L^(-1)·(3 d)^(-1)。实验表明,PAC和Rpf具有协同作用,可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增强传统PACT的生化处理能力,提高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大种群丰度,使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活性炭 复苏促进因子 复合投加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Growth Promoting Effect of <i>r</i>BCG/BCG Culture Supernatant an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13
作者 Tom H. Jin Tianli Qu +1 位作者 Anant Raina Eric Tsao 《World Journal of Vaccines》 2013年第2期32-38,共7页
Background: Although BCG is the most widely administered vaccine in the world, there have never been as many cases of TB as there are now. Globally, more than 8.8 million people developed active TB and 1.4 million—ma... Background: Although BCG is the most widely administered vaccine in the world, there have never been as many cases of TB as there are now. Globally, more than 8.8 million people developed active TB and 1.4 million—many of them—died in 2010. It is estimated that half of pulmonary TB cases arise from latent Mtb infection, making the study of latency and reactivation of utmost importance. Methods: Widely administered BCG vaccines and a gene modified recombinant BCG (rBCG) strain, AERAS-422, were used as models to investigate the growth promoting function of resuscitation-promoting factors (Rpfs) in different bacilli culture phases. Different supernatant fractions were prepared by ultrafiltration, and the promoting function of each fraction containing secreted Rpf(s) was evaluated by growth curve monitoring and colony counting on 7H10 agar plates. Results: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culture supernatants was mainly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 molecular weight fraction (>30 kDa), which stimulated bacterial growth, but did not extend the exponential phase of stimulated culture. Anti-RpfB antibody showed significant growth restriction of the tested cultures. When comparing rBCG cultures containing 7H9 medium, the 10 - 30 kDa fraction, or the >30 kDa fraction, only the >30 kDa fraction was displayed with down-regulation of the secretion of RpfC, D and E. In colony counting tests, the plates containing the >30 kDa fraction had total countable colony numbers 2 to 3 fold higher than the plates with the 10 - 30 kDa fraction, and colonies appeared one to two weeks earlier than on the regular plates.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the prepared supernatant fractions containing RpfA and RpfB are discussed, which may include accelerating diagnosis of Mtb infection and future TB vaccin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uscitation-Promoting factorS (rpfs) rBCG/BCG CULTURE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菌Δrpfxoo基因缺失突变体DSF信号产生和毒性表达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蕾 吴茂森 +1 位作者 陈华民 何晨阳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7-723,共7页
【目的】旨在阐明3个DSF/Rpfxoo信号系统成员RpfFxoo、RpfCxoo和RpfGxoo在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毒性表达中的功能。【方法】用标记置换法缺失突变rpfFxoo、rpfCxoo和rpfGxoo基因,测定突变体及其互补菌株的D... 【目的】旨在阐明3个DSF/Rpfxoo信号系统成员RpfFxoo、RpfCxoo和RpfGxoo在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毒性表达中的功能。【方法】用标记置换法缺失突变rpfFxoo、rpfCxoo和rpfGxoo基因,测定突变体及其互补菌株的DSF(diffusible signal factor)信号分子产生、胞外多糖(EPS)产生及其对水稻的致病性。【结果】从野生型菌株PXO99A基因组中克隆了推测与DSF信号生成和传导有关的基因rpfFxoo、rpfCxoo和rpfGxoo,获得了相应的单基因或双基因缺失突变体。与PXO99A产生DSF相比,ΔrpfFxoo、ΔrpfF+Cxoo和ΔrpfF+Gxoo均不产生DSF,ΔrpfCxoo过量产生,ΔrpfGxoo产量降低;rpfFxoo、rpfCxoo和rpfGxoo可以分别互补Xoo和Xcc的相应基因突变体,恢复DSF产生表型。除ΔrpfFxoo的EPS产生无明显变化外,其余突变体的均显著减少。所有突变体对水稻的致病性均显著下降。【结论】RpfFxoo、RpfCxoo和RpfGxoo调控了Xoo的DSF信号生成、EPS产生和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DSF(diffusible SIGNAL factor) rpf基因 毒性 调控
原文传递
脑脊液标本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培养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开军 石君 王晓红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9期679-680,710,共3页
目的建立结核性脑炎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的方法。方法在7H9液体培养基加入一定浓度的复苏因子蛋白,接种脑脊液后进行培养,并用不含复苏因子蛋白质的7H9培养做对照。分别在第0、6、11、16和30d检测培养物的吸光度(A)值;取培养... 目的建立结核性脑炎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的方法。方法在7H9液体培养基加入一定浓度的复苏因子蛋白,接种脑脊液后进行培养,并用不含复苏因子蛋白质的7H9培养做对照。分别在第0、6、11、16和30d检测培养物的吸光度(A)值;取培养物10μl涂7H11平板,培养后进行CFU计数、抗酸染色。同时将标本进行罗氏培养和涂片抗酸染色。结果结核分枝杆菌复苏培养阳性率、涂片阳性率分别为55.00%和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培养阳性率与罗氏培养阳性率3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培养的结核杆菌平均在第10d进入对数生长期,其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核杆菌复苏因子能促进脑脊液中结核杆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因子 培养 结核性脑炎
原文传递
复苏促进因子结合蛋白A的原核表达及对耻垢分枝杆菌的促生长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师长宏 赵勇 +3 位作者 毛峰峰 张海 白冰 江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1期2001-2004,共4页
目的:在大肠埃希氏菌中表达结核分枝杆菌复苏促进因子结合蛋白A(resuscitation-promoting factor-interacting protein A,RipA),观察该蛋白对耻垢分枝杆菌的促生长作用。方法:采用PCR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的DNA中扩增出编码RipA蛋白... 目的:在大肠埃希氏菌中表达结核分枝杆菌复苏促进因子结合蛋白A(resuscitation-promoting factor-interacting protein A,RipA),观察该蛋白对耻垢分枝杆菌的促生长作用。方法:采用PCR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的DNA中扩增出编码RipA蛋白的Rv1477基因,测序正确后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ProEx HT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roEx HTa-RipA。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a,筛选阳性重组菌株,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sopropyl 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 IPTG)诱导RipA表达,在变性条件下对目的蛋白进行亲和层析纯化。将纯化的RipA蛋白加入到耻垢分枝杆菌中,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菌的A600,观察RipA蛋白的促生长作用。结果:成功扩增了Rv1477基因,并克隆于表达载体pProEx HTa中,经酶切鉴定获得阳性克隆。经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相对分子量为52kDa的目的蛋白,Western-blot结果显示该蛋白与6×His单抗有特异性的反应条带。采用Ni+-NTA柱可获得纯化的目的蛋白。100pM的RipA蛋白可显著促进耻垢分枝杆菌休眠菌的复苏和生长。结论:RipA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并能有效促进耻垢分枝杆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促进因子 结核分枝杆菌 表达 休眠
原文传递
细菌有活力但不可培养状态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阚玉敏 蒋娜 +2 位作者 白凯红 李健强 罗来鑫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80-891,共12页
有活力但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是细菌遭遇逆境时进入的一种特殊状态,该状态下的菌体在条件适宜时可复苏并恢复其致病性,被认为是细菌躲避不良环境的一种生存策略。VBNC状态菌体对人类医学和工农业生产具有巨大... 有活力但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是细菌遭遇逆境时进入的一种特殊状态,该状态下的菌体在条件适宜时可复苏并恢复其致病性,被认为是细菌躲避不良环境的一种生存策略。VBNC状态菌体对人类医学和工农业生产具有巨大的潜在威胁,开展关于VBNC状态的检测及诱导、复苏及其机制研究可为减少或避免该状态细菌的危害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简要综述了细菌VBNC状态在诱导、复苏及致病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本实验室及国内外相关团队近年来在植物病原细菌VBNC状态研究中的结果,详细总结了VBNC状态细菌的形成和复苏机制,对植物病原细菌在环境胁迫下的存活机制、病害田间初侵染来源分析及VBNC状态菌体在病害循环中的作用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活力但不可培养 严紧反应 毒素-抗毒素系统 蛋白酶 调控因子 复苏促进因子 群体感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