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7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terface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A Critical Review
1
作者 Andréa Nóbrega Cirino Nogueira Chakira Torres Lima +3 位作者 Renata dos Santos Vasconcelos Suzy Maria Montenegro Pontes Arnaldo Aires Peixoto Junior Renan Magalhães Montenegro Junior 《Ope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24年第3期95-103,共9页
Background: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NIV) is an important therapeutic modality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RF). In this review, we critically analyz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n the most used ... Background: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NIV) is an important therapeutic modality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RF). In this review, we critically analyz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n the most used NIV interfaces in the treatments of ARF. Methods: The searches were conducted in the Medline, Lilacs, PubMed, Cochrane, and Pedro databases from June to November 2021.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RCTs) published from 2016 to 2021 in Portuguese, Spanish, or English and involving adults (aged ≥ 18 years). The eligibility criteria for article selection were based on the PICO strategy: Population—Adults with ARF;Intervention—NIV Therapy;Comparison—Conventional oxygen therapy, high-flow nasal cannula (HFNC) oxygen therapy, or NIV;Outcome—improvement in ARF. The search for articl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independently conducted by two researchers. Results: Seven scientific articles involving 574 adults with ARF due to various causes, such as chest trauma,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and postoperative period, among others, were included. The interfaces cited in the studies included an oronasal mask, nasal mask, full-face mask, and helmet. In addition, some favorable outcomes related to NIV were reported in the studies, such as a reduction in the rate of orotracheal intubation and shorter length of stay in the ICU. Conclusions: The most cited interfaces in the treatment of ARF were the oronasal mask and the helm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respiration artifici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下载PDF
Research Advance on Carbon Storage of Artificial Grassland in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Fuping TIAN Yongjie SHI +4 位作者 Yu HU Zixuan CHEN Yuan LU Xiaofu ZHANG Runlin LI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9期81-84,87,共5页
A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grassland ecological system,study on the carbon storage has great significances to the carbon reduction in grassland ecological system.The carbon storage in biomass,carbon storage in soil a... A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grassland ecological system,study on the carbon storage has great significances to the carbon reduction in grassland ecological system.The carbon storage in biomass,carbon storage in soil and soil respiration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carbon storage in artificial grass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GRASSLAND CARBON STORAGE ORGANIC CARBON
下载PDF
AIM2炎性小体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肿瘤患者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关系及预测价值
3
作者 宗宇红 王磊 +4 位作者 杜小兵 尹翔宇 许紫舸 王曼 朱蕾 《西部医学》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目的 评价肺组织AIM2炎性小体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肿瘤患者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2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和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择期全麻下拟行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手术全麻患者750例... 目的 评价肺组织AIM2炎性小体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肿瘤患者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2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和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择期全麻下拟行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手术全麻患者750例,术中切除肺叶时取远离病变处>8 cm以上肺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黑色素瘤缺如因子2(AIM2),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和半胱天冬酶-1前体(pro-Caspase1)的表达。采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提出的诊断标准判断是否发生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和精确率召回率曲线(PR曲线)预测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准确程度。结果 最终纳入678例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将患者分为单肺通气肺损伤组(I组,115例)和单肺通气非肺损伤组(NI组,563例)。术后单肺通气肺损伤发生率是16.9%。I组和NI组相比较,年龄、FEV_(1)/FVC、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AIM2、ASC和pro-Caspase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FEV_(1)/FVC、单肺通气时间、AIM2、ASC和pro-Caspase1是单肺通气肺损伤的危险因素,并且通过二次敏感性分析结果发现,AIM2、ASC和pro-Caspase1蛋白表达仍是发生术后单肺通气肺损伤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和PR曲线分析显示,AIM2炎性小体预测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发生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 肺组织AIM2炎性小体升高是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肺组织AIM2炎性小体可准确预测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人工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黑色素瘤缺如因子2 凋亡相关颗粒样蛋白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
下载PDF
增温与凋落物去除对人工草地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野 刘新梅 +4 位作者 樊月 张微微 武菊英 王东丽 邹俊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8-260,共13页
人工草地是重要的碳汇,但其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Q10)对气候变化和干扰的响应尚不清楚。本研究在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紫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2种人工草地开展了增温和凋落物处理试验,测量了土壤呼吸速率和... 人工草地是重要的碳汇,但其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Q10)对气候变化和干扰的响应尚不清楚。本研究在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紫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2种人工草地开展了增温和凋落物处理试验,测量了土壤呼吸速率和Q10,并分析了不同草地对这些影响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增温使年均土壤温度显著增加约2℃(P<0.05);同时,使年均土壤湿度和电导率显著降低(P<0.05)。增温使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降低8.81%;凋落物去除使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降低9.33%。增温和凋落物去除均使Q10降低。不同草地对增温和凋落物处理有不同的响应,其中紫苜蓿草地对增温的响应大于无芒雀麦草地,而无芒雀麦草地对凋落物处理的响应大于紫苜蓿草地。本研究表明,试验区无芒雀麦群落相较于紫苜蓿群落更能抵抗气候变化和干扰的影响,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是更好的建植人工草地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增温 凋落物 温度敏感性 人工草地生态系统
下载PDF
PLCE1在机械通气致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5
作者 杨国梅 王文法 +3 位作者 王莉 田玲芳 刘睿 罗静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885-891,共7页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磷脂酶CE1(pathogenic role of phospholipase C epsilon-1,PLCE1)表达水平对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实验大鼠肺组织胞质型磷脂酶A2(cytoplasmic phospholipase A2,C-PLA2)表达及其代谢产物生成的影响,阐...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磷脂酶CE1(pathogenic role of phospholipase C epsilon-1,PLCE1)表达水平对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实验大鼠肺组织胞质型磷脂酶A2(cytoplasmic phospholipase A2,C-PLA2)表达及其代谢产物生成的影响,阐明PLCE1在MV致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PMVEC)通透性增加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大鼠24只,雌雄不拘,8~10周龄,体重180~200 g,随机均分为4组(n=6):①野生型大鼠+“肺保护性”MV组(WPM组);②野生型大鼠+“伤害性”MV组(WIM组);③PLCE1+/-杂合子大鼠+“肺保护性”MV组(PPM组);④PLCE1+/-杂合子大鼠+“伤害性”MV组(PIM组)。对实验大鼠实施时长为2 h的“肺保护性”MV[潮气量(tidal volume,VT)=7 mL/kg,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5 cmH 2O(1 cmH_(2)O=0.098 kPa)]或“伤害性”MV(VT=20 mL/kg,PEEP=0 cmH_(2)O)MV。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分别检测肺组织PLCE1和C-PLA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肺组织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代谢产物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和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含量;肺通透性指数和肺湿/干重(W/D)比值评价PMVEC通透性;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评分评估肺损伤的严重程度。结果与WPM组及PPM组相比,WIM组及PIM组大鼠肺组织PLCE1和C-PLA2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肺组织PGI2、TXA2和LTB4含量增多(P<0.05);肺通透性指数、肺W/D比值及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评分明显增高(P<0.05)。相同通气模式下,PIM组及PPM组大鼠肺组织PLCE1和C-PLA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肺内PGI2、TXA2和LTB4含量及肺损伤评价各项指标较WIM组及WPM组大鼠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下调PLCE1可以通过抑制C-PLA2活性减轻MV导致的PMVEC通透性增加,发挥肺保护作用,提示PLCE1可能是抗VILI治疗的一个潜在干预作用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呼吸 人工 内皮细胞
下载PDF
经皮氧分压目标为导向的早期踏车运动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黄艳林 赵雪芹 +4 位作者 陈兴 刘彦飞 向洋 李鑫瑜 汪子寒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5期1650-1657,共8页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TcP(O_(2))]指导下的早期踏车运动在机械通气(mechanically ventilated,MV)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 2021年3月-2023年2月符合纳排标准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TcP(O_(2))]指导下的早期踏车运动在机械通气(mechanically ventilated,MV)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 2021年3月-2023年2月符合纳排标准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一项历史对照研究,对照组(2021年3月-2022年2月)实施基于经验的早期康复运动(early rehabilitation mobilization,ERM);观察组(2022年3月-2023年2月)实施TcP(O_(2))目标导向的早期踏车运动。探索2种方案对MV患者临床结局与患者安全事件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单次平均康复运动时间较对照组短(t=-12.174,P<0.05),运动过程中最大Brog评分较对照组高(Z=-2.209,P=0.030),转出前行走能力得分较对照组高(Z=-2.279,P=0.023),2组转出前移动能力得分、ICU获得性衰弱(ICU-acquired weakness,ICU-AW)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最大吸气压(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MIP)、谵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不可逆转的安全事件。结论TcP(O_(2))目标导向早期踏车运动可提高MV患者转出时行走能力,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提高临床康复工作效率的同时并未增加患者安全风险,兼具有效性、高效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 踏车运动 呼吸 人工 机械通气 早期康复运动 预后
下载PDF
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策略研究现状 被引量:3
7
作者 方伯梁 樊超男 钱素云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5-8,13,共5页
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PARDS)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内相对常见的危重症,PICU内发病率约占3%。ARDS患儿病死率较高,虽然近十几年来较前有所下降,仍高达约18%,部分发展中国家近2~3... 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PARDS)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内相对常见的危重症,PICU内发病率约占3%。ARDS患儿病死率较高,虽然近十几年来较前有所下降,仍高达约18%,部分发展中国家近2~3年甚至可高达40%~50%。合理的机械通气策略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本文就PARDS的机械通气策略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 人工 重症监护病房 儿童
下载PDF
渐进式康复操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卡红 俞萍 +1 位作者 孙芹 何平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689-694,共6页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操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江苏省无锡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的2个病区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病区便利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试验组采取渐进式康...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操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江苏省无锡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的2个病区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病区便利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试验组采取渐进式康复操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出ICU时医学研究委员会评分、握力、睡眠质量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肌力、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及不良事件。结果本研究试验组退出2例,对照组退出6例,最终试验组38例、对照组34例。试验组转出ICU时握力、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未发生康复训练相关不良事件。结论轮渐进式康复操能增加ICU机械通气患者握力,促进机体功能恢复,预防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调节患者睡眠质量,缩短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危重病 渐进式 早日下床活动 房康复护理
下载PDF
仰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巧艳 王娟 +2 位作者 王萍 白琸瑄 周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1315-1318,1323,共5页
【目的】探讨仰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九八六医院诊治的8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目的】探讨仰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九八六医院诊治的8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俯卧位进行机械通气,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位进行机械通气。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_(1)/FVC)以及动态肺顺应性(Cydn)]、炎症因子[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EV_(1)、PEF、FEV_(1)/FVC、Cdyn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FEV_(1)、PEF、FEV_(1)/FVC、Cdyn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TREM-1、hs-CRP、IL-6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sTREM-1、hs-CRP、IL-6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aO_(2)、SpO_(2)高于治疗前,PaCO_(2)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PaO_(2)、Sp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优于仰卧位,更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调节炎症因子水平与血气指标,且安全性较好,推荐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并发症 呼吸功能不全/并发症 呼吸 人工 炎症介导素类
下载PDF
阶梯式肺康复护理方案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梦 徐素琴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304-308,共5页
目的探讨阶梯式肺康复护理方案对呼吸衰竭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方法,便利选取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2021年1月—2022年9月收治的48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阶梯式肺康复护理方案;2019年1月—2020... 目的探讨阶梯式肺康复护理方案对呼吸衰竭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方法,便利选取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2021年1月—2022年9月收治的48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阶梯式肺康复护理方案;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3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肺康复。比较两组的肺功能指标、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时间、脱机后48 h内再插管率、病死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Z=-2.982,P=0.003)和脱机时间明显缩短(Z=-4.189,P<0.001),脱机后48 h内再插管率降低(χ^(2)=-4.501,P=0.034),肺功能改善(P<0.05),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819)。结论阶梯式肺康复护理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拔管后再插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不全 肺康复 呼吸 人工 危重病护理
下载PDF
心肺复苏时佩戴口罩行人工呼吸对通气效果的影响
11
作者 邓小娥 黄玲 +4 位作者 林景 招春园 谢显龙 黎阳 周春锋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时佩戴口罩行人工呼吸对通气效果的影响,为拓展紧急抢救时的通气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急救护理小组成员36人,根据心肺复苏指南标准在全身智能模拟人模型上实施单人心肺复苏操作,2 min内进行5个标准循环,此次循环以口...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时佩戴口罩行人工呼吸对通气效果的影响,为拓展紧急抢救时的通气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急救护理小组成员36人,根据心肺复苏指南标准在全身智能模拟人模型上实施单人心肺复苏操作,2 min内进行5个标准循环,此次循环以口对口方式进行人工通气;休息40 min后,另一次循环的单人心肺复苏以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方式行人工通气。收集胸外按压和通气的客观数据(包括按压深度、按压频率、通气合格次数),记录操作前后Borg疲劳评分和通气方式选择意愿。结果两种通气方式的通气合格率及胸外按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操作后戴口罩通气的Borg疲劳评分显著高于与口对口通气(P<0.05);94.44%急救小组成员更愿意佩戴口罩对患者进行人工通气的心肺复苏操作。结论佩戴口罩进行人工呼吸的通气方式是有效和可行的,能确保通气效果,且不影响胸外按压质量,是医护人员更愿意接受的人工通气方法,可提升心肺复苏通气的可操作性,但需缩减操作时间,以免疲劳而影响心肺复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口对口 佩戴口罩 人工呼吸 通气 胸外按压
下载PDF
间断喂养与持续喂养对行机械通气患者耐受性、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未培轩 兰晓敬 +3 位作者 吴亭亭 史俊峰 薛延英 王景梅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10期907-911,共5页
目的比较间断喂养与持续喂养对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耐受性、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持续喂养组和间断喂养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喂养目标达标... 目的比较间断喂养与持续喂养对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耐受性、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持续喂养组和间断喂养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喂养目标达标情况、喂养耐受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及营养指标的差异。营养指标包括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结果两组喂养第1~6天目标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第7天,间断组目标达标率高于持续组(P<0.05);两组喂养耐受性情况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第1天及第7天,两组ALB、PA、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予肠内营养支持后,第7天两组ALB及Hb均较前升高(P<0.05)。结论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早期间断喂养与持续喂养效果相当,提高喂养耐受性是提高喂养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肠道营养 营养支持 喂养耐受性
下载PDF
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波 李宁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500-503,507,共5页
【目的】探讨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ENMV)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6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ENMV)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6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ENM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重症监护室(ICU)住院天数、气管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显著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8(IL-18)水平、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CU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气管插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联合ENMV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并发症 呼吸功能不全/并发症 哮喘/治疗 特普他林/药理学 呼吸 人工
下载PDF
鼻肠管营养支持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晓洁 乔蕊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845-847,851,共4页
【目的】探讨鼻肠管营养支持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机械通气且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营养支... 【目的】探讨鼻肠管营养支持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机械通气且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鼻肠管营养支持,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前与置管7 d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及置管7 d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置管前,两组患者血清TP、ALB、Hb、WBC、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置管7 d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P、ALB、Hb水平高于对照组,而WBC、CRP以及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置管7 d内,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结论】鼻肠管营养支持应用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可明显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和置管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营养支持 肠道营养 插管法 胃肠
下载PDF
机械通气与非机械通气新生儿血清sTREM-1、CC16水平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王婷婷 郭华 +1 位作者 耿宝 范雪爱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178-1184,共7页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与非机械通气新生儿血清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16)的表达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与非机械通气新生儿血清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16)的表达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新生儿183例,根据是否行机械通气,将患儿分成机械通气组(n=138)和非机械通气组(n=45),检测2组临床资料和不同时间段血清sTREM-1和CC16表达水平。将机械通气组患儿分成VAP组(n=63)和非VAP组(n=75),比较2组临床资料和不同时间段血清sTREM-1和CC16表达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AP发生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VAP的诊断效能。结果机械通气组患儿Apgar评分明显低于非机械通气组,Lac明显高于非机械通气组(P<0.05);随时间延长,2组血清CC16水平均呈降低趋势,机械勇气组血清CC16水平低于非机械通气组;2组血清sTREM-1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机械勇气组血清sTREM-1水平高于非机械通气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Apgar评分低于非VAP组,C反应蛋白高于非VAP组(P<0.05);随时间延长,2组血清CC16水平均呈降低趋势,VAP组血清CC16水平低于非VAP组;2组血清sTREM-1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VAP组血清sTREM-1水平高于非VAP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8 h血清CC16、72 h血清CC16、拔管后48 h血清CC16、48 h血清sTREM-1、72 h血清sTREM-1和拔管后48 h血清sTREM-1水平是VAP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回归分析诊断VA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sTREM-1和CC16在机械通气患儿中异常表达,而机械通气不同时间段血清sTREM-1和CC16可用于预测VAP的发生,且联合诊断效果更佳,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婴儿 新生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防滑脱计数握力器的设计及应用
16
作者 彭俏俏 杨湘英 曾小康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700-703,共4页
目的探讨自制防滑脱计数握力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握力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阳防滑脱计数握力器由握力球、手套、闪关灯、计数器、凸球、导电胶杆、凸粒等组成。选取2022年6月-8月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50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自制防滑脱计数握力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握力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阳防滑脱计数握力器由握力球、手套、闪关灯、计数器、凸球、导电胶杆、凸粒等组成。选取2022年6月-8月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50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应用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使用防滑脱计数握力器,对照组使用传统握力球。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握力锻炼依从性、握力和双上肢肌力、握力球平均滑脱次数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握力锻炼依从率为96%,优于对照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5,P<0.05);试验组握力、双上肢肌力、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握力球机械通气握力锻炼期间平均滑脱2.48次,试验组无滑脱。结论防滑脱计数握力器能够提高ICU机械通气患者握力锻炼依从性,从而增加患者握力、肌力,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握力 呼吸 人工 重重症监护病房 设备设计 康复护理
下载PDF
高科技扩大替代沟通系统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17
作者 徐楠 江智霞 +3 位作者 袁晓丽 罗娟 陈芳 陈青青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904-908,共5页
对高科技扩大替代沟通系统(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s,AAC)的概念和常见类型进行简要介绍,对其在国内外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分析不同高科技AAC的适用人群、应用前准备工作及应用的临床意义,对... 对高科技扩大替代沟通系统(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s,AAC)的概念和常见类型进行简要介绍,对其在国内外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分析不同高科技AAC的适用人群、应用前准备工作及应用的临床意义,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旨在加深广大学者和医务工作者对高科技AAC的认识,为构建科学的沟通方案、解决机械通气患者的沟通难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扩大替代沟通系统 信息交流障碍 综述文献
下载PDF
非HIV肺孢子菌肺炎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王明明 宋立强 +2 位作者 杨学敏 陈洁 吴运福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652-655,共4页
【目的】探讨非HIV肺孢子菌肺炎(NH-PJP)伴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无创机械通气(NIV)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收治的NH-PJP伴ARF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临床症... 【目的】探讨非HIV肺孢子菌肺炎(NH-PJP)伴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无创机械通气(NIV)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收治的NH-PJP伴ARF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NIV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和预后等相关指标,分析NIV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8例患者,其中27例(71.05%)NIV失败。NIV失败组动脉血氧分压/氧浓度(PaO_(2)/FiO_(2))在NIV后1 h和24 h显著低于NIV成功组(P<0.05)。NIV失败组患者在NIV起始时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明显高于NIV成功组(P<0.05)。NIV起始时的APACHEⅡ和NIV 24 h的PaO_(2)/FiO_(2)是NIV失败的危险因素。NIV失败与住院期间死亡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NIV时APACHEⅡ和NIV 24 h的PaO_(2)/FiO_(2)可作为NH-PJP患者NIV失败的预测指标,且NIV治疗失败的NH-PJP患者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细菌性 呼吸功能不全 急性病 呼吸 人工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心脏超声参数及LUS对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常凯悦 李军社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参数及肺部超声评分(LU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5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统计所有患者机...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参数及肺部超声评分(LU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5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统计所有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心脏超声参数及LUS对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125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有24例撤机失败,剩余101例撤机成功。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浅快呼吸指数(RSBI)、LUS、舒张早期左房室瓣血流速度(V_(1))/舒张早期左房室瓣环运动速度(V_(3))是影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独立因素(OR:3.673、4.450、3.442,95%CI:1.511~8.927、1.831~10.816、1.416~8.365,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US、V_(1)/V_(3)及两者联合预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AUC分别为0.776、0.782、0.882。【结论】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风险较高,心脏超声参数V_(1)/V_(3)、LUS与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有关,二者联合预测撤机结局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并发症 呼吸功能不全/并发症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影像诊断 呼吸 人工 病人结局评价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20
作者 胡子龙 张志成 +2 位作者 李大伟 帅维正 邹剑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79-483,共5页
目的探讨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应用咪达唑仑、丙泊酚及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2年3月-2014年9月海军总医院ICU机械通气时间>24h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3组,即咪达唑仑组(n=23)、丙泊酚组(n=27)和右美托咪定... 目的探讨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应用咪达唑仑、丙泊酚及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2年3月-2014年9月海军总医院ICU机械通气时间>24h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3组,即咪达唑仑组(n=23)、丙泊酚组(n=27)和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组(n=26),分别采用相应药物对患者进行镇静。统计各组患者总评估次数中达到Richmond烦躁-镇静评分(RASS)目标分值和达到非言语疼痛评估表(CPOT)目标分值的比例,采用ICU患者意识模糊评估表(CAM-ICU)评估谵妄阳性比例,比较各组机械通气时间,分析各组镇静有效性,统计心血管不良事件比例、控制通气比例、每日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极差。结果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达到RASS评分目标分值的比例(86.54%)高于咪达唑仑组(69.32%,P<0.05),但与丙泊酚组(79.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达到CPOT评分目标分值的比例(63.1%)高于咪达唑仑组(51.2%,P<0.05)和丙泊酚组(49.5%,P<0.05),而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谵妄阳性、控制通气比例、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咪达唑仑组和丙泊酚组(P<0.05)。三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比例、平均动脉压极差、心率极差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优于单独应用咪达唑仑或丙泊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催眠药和镇静药 二异丙酚 咪达唑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