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rela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Respiratory Variability Index with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and Hemodynamic Parameters in Ventilated Pigs with Septic Shock 被引量:3
1
作者 LIU Xiao Lei TAO Yong Kang +5 位作者 YAN Sheng Tao QI Zhi Wei LU Hai Tao WANG Hai Feng GU Cheng Dong ZHANG Guo Qia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00-503,共4页
Septic shock is a common critical condition, for which effective early fluid resuscitation is the therapeutic focus. According to the 2008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res... Septic shock is a common critical condition, for which effective early fluid resuscitation is the therapeutic focus. According to the 2008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resuscitation should achieve a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 of 8-12 mmHg within the first 6 h. However, it is still uncertain about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VP in reflecting the cardiac preload. Ultrasonography is a simple, rapid, non-invasive, and repeatable metho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VP and has thus gradually attracted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of physicians. It was reported that ultrasonography can show the inferior vena cava diameter, respiratory variability index, and blood volume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or heart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P SVV Correla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respiratory variability index with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and Hemodynamic Parameters in Ventilated Pigs with Septic Shock
下载PDF
Influence of breathing movements and Valsalva maneuver on vena caval dynamics 被引量:1
2
作者 Alicia Laborda Sergio Sierre +4 位作者 Mauro Malvè Ignacio De Blas Ignatios Ioakeim William T Kuo Miguel Angel De Gregorio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4年第10期833-839,共7页
AIM: To study changes produced within the inferior vena cava(IVC) during respiratory movements and identify their possible clinical implications.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100 patients(46 women; 54 men) over 18 year... AIM: To study changes produced within the inferior vena cava(IVC) during respiratory movements and identify their possible clinical implications.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100 patients(46 women; 54 men) over 18 years of age who required an 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CT) and central venous access. IVC cross-sectional areas were measured on CT scans at three levels, suprarenal(SR), juxtarenal(JR) and infrarenal(IR), during neutral breathing and again during the Valsalva maneuver. All patientswere instructed on how to perform a correct Valsalva maneuver. In order to reduce the total radiation dose in our patients, low-dose CT protocols were used in all patients. The venous blood pressure(systolic, diastolic and mean) was invasively measured at the same three levels with neutral breathing and the Valsalva maneuver during venous port implantation. From CT scans,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of the IVC were constructed and a collapsibility index was calculated for each patient. These data were then correlated with venous pressures and cross-sectional areas.RESULTS: The mean patient age was 51.64 ± 12.01 years. The areas of the ellipse in neutral breathing were 394.49 ± 85.83(SR), 380.10 ± 74.55(JR), and 342.72 ± 49.77 mm2(IR), and 87.46 ± 18.35(SR), 92.64 ± 15.36(JR) and 70.05 ± 9.64 mm2(IR) during the Valsalva(P s < 0.001). There was a correlation between areas in neutral breathing and in the Valsalva maneuver(P < 0.05 in all areas). Large areas decreased more than smaller areas. The collapsibility indices were 0.49 ± 0.06(SR), 0.50 ± 0.04(JR) and 0.50 ± 0.04(IR),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ny region. Reconstructed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showed a flattening of the IVC during Valsalva, adopting an ellipsoid cross-sectional shape. The mean pressures with neutral breathing were 9.44 ± 1.78(SR), 9.40 ± 1.44(JR) and 8.84 ± 1.03 mmHg(IR), and 81.08 ± 21.82(SR), 79.88 ± 19.01(JR) and 74.04 ± 16.56 mmHg(IR) during Valsalva(P s < 0.001).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ross-sectional caval area and venous blood pressure, but thi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any of the case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diastolic and mean pressures measured during neutral breathing and in Valsalva.CONCLUSION: Respiratory movements have a major influence on IVC dynamics. The increase in intracaval pressure during Valsalva results i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IVC cross-sectional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erior vena cava Morphology respiratory movements Size VALSALVA VENOUS HEMODYNAMICS
下载PDF
Effect of inferior vena cava respiratory variability-guided fluid therapy after laparoscopic hepatectom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3
作者 Jingjing Ji Qian Ma +6 位作者 Yali Tian Xueduo Shi Luning Chen Xinhua Zhu Decai Yu Yudong Qiu Bingbing L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3期1566-1572,共7页
Background:After major liver resection,the volume status of patients is still undetermined.However,few concerns have been raised about postoperative fluid management.We aimed to compare gut function recovery and short... Background:After major liver resection,the volume status of patients is still undetermined.However,few concerns have been raised about postoperative fluid management.We aimed to compare gut function recovery and short-term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after 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LLR)with or without inferior vena cava(IVC)respiratory variability-directed fluid therapy in the anesthesia intensive care unit(AICU).Methods:This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enrolled 70 patients undergoing LLR.The IVC respiratory variability was used to optimize fluid management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in AICU,while the standard practice of fluid management was used for the control group.The primary outcome was the time to flatus after surgery.The 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d other indicators of gut function recovery after surgery,postoperativ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LOS),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the severity of oxidative stress,and the incidence of severe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hepatectomy.Results:Compared with patients receiving standard fluid management,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had a shorter time to anal exhaust after surgery(1.5±0.6 days vs.2.0±0.8 days)and lower C-reactive protein activity(21.4[95%confidence interval(CI):11.9-36.7]mg/L vs.44.8[95%CI:26.9-63.1]mg/L)24 h after surgery.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ime to defecation,serum concentrations of D-lactic acid,malondialdehyde,renal function,and frequency of sever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s well as the LOS between the groups.Conclusion:Postoperative IVC respiratory variability-directed fluid therapy in AICU was facilitated in bowel movement but elicited a negligible beneficial effect on the short-term prognosi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LLR.Trial Registration:ChiCTR-INR-17013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erior vena cava respiratory variation 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 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 Postoperative 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ULTRASOUND
原文传递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联合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补液管理中的应用
4
作者 韩磊 叶丹 +5 位作者 许钰琳 臧桂芹 卜莉 王日聪 陈永波 孙艳艳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11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联合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联合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联合IVC-CI管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液体复苏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乳酸、降钙素原(PCT)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联合IVC-CI评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补液管理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液体复苏量和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改善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 感染性休克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真武汤加减对液体复苏后“痰饮症”患者中心静脉压、氧合指数以及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的影响
5
作者 晏莉 杨芳 +1 位作者 王俊 薛敏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9期1207-1210,共4页
目的:探讨加减真武汤对液体复苏后“痰饮症”患者中心静脉压、氧合指数以及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04例完成液体复苏后的液体过负荷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西医脱水治疗;研究组52例,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加减真武汤对液体复苏后“痰饮症”患者中心静脉压、氧合指数以及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04例完成液体复苏后的液体过负荷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西医脱水治疗;研究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真武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OI)以及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RVI)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3.07%(P<0.05);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脱水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CVP在1、7、14 d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OI不断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VI在不同时间段逐渐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真武汤加减能有效改善液体复苏后“痰饮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中心静脉压,提高氧合指数,降低呼吸变异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症 液体复苏 真武汤 中心静脉压 氧合指数 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
下载PDF
床旁超声FAST联合血清CRP、PCT、IL-6检测对急性胸腹创伤患者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罗耀兵 叶丰宁 +1 位作者 肖龙敏 刘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7,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医生主导的床旁超声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FAST)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对急性胸腹创伤患者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6例急性胸腹创伤患者作... 目的探讨急诊医生主导的床旁超声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FAST)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对急性胸腹创伤患者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6例急性胸腹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结局(治疗48 h后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n=14)和生存组(n=82)。比较2组一般临床指标(性别、年龄、体质量、创伤类型、吸烟史、饮酒史及既往胸腹部手术史)、CRAMS评分、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及入院即刻(0 h),24、48 h时血清CRP、PCT、IL-6水平;将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胸腹创伤患者结局的影响因素。绘制IVC-CI及入院48 h血清CRP、PCT、IL-6单独及联合检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VC-CI、血清CRP、PCT、IL-6水平及联合检测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入院0 h、24 h及48 h血清CRP、PCT、IL-6水平,CRAMS评分,IVCCI均高于生存组(均P<0.001)。死亡组患者血清CRP、PCT、IL-6水平从入院0 h至48 h时逐渐增高,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组患者血清CRP、PCT、IL-6水平从入院0 h至24 h升至最高,入院48 h时下降,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AMS评分、IVC-CI及血清CRP、PCT、IL-6水平是影响急性胸腹创伤患者结局的危险因素(均P<0.05)。IVC-CI联合血清CRP、PCT、IL-6检测的AUC值大于各单独指标(均P<0.05),且采用IVC-CI联合血清CRP、PCT、IL-6检测预测急性胸腹创伤患者临床结局具有临床净获益。结论IVC-CI及血清CRP、PCT、IL-6水平与急性胸腹创伤患者临床结局相关;急诊医生主导的床旁超声FAST联合入院48 h血清CRP、PCT、IL-6检测可以预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结局,且预测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胸腹创伤 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变异度指导液体复苏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鹏飞 蒯思 +1 位作者 姜伟锋 张振恩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7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变异度指导液体复苏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预后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建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试...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变异度指导液体复苏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预后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建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试验组接受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变异度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复苏前和复苏72 h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乳酸水平]、预后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复苏液体量、重症监护病房(ICU)入住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临床指标(6 h复苏达标率、脏器衰竭发生率和30 d内死亡率)及治疗前和治疗72 h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表(SOFA)评分。结果:试验组复苏72 h后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MAP和CVP水平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复苏液体量少于对照组,6 h复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脏器衰竭发生率和30 d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治疗72 h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变异度指导液体复苏有助于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指标,提高复苏达标率,降低脏器衰竭和死亡发生率,降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变异度 液体复苏 脓毒症休克 预后指标
下载PDF
下腔静脉变异度对围术期液体治疗的指导意义研究进展
8
作者 司增浩 陈博雯 +2 位作者 王金凤 汪威廉 张鲲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6期8-10,共3页
围术期液体治疗是救治患者的重要方法,能够维持血液循环稳定、保证组织灌注和供氧,减轻手术应激反应。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变异度(IVCV)能够评估患者的容量状态,为临床医生进行液体治疗提供指导。不同年龄群体的IVC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效能... 围术期液体治疗是救治患者的重要方法,能够维持血液循环稳定、保证组织灌注和供氧,减轻手术应激反应。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变异度(IVCV)能够评估患者的容量状态,为临床医生进行液体治疗提供指导。不同年龄群体的IVC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效能存在区别。该文对IVCV的定义及在不同年龄下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效能进行总结,为临床围术期患者的液体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变异度 超声 液体治疗
下载PDF
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对老年全麻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发生低血压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刁怀悦 陈福腾 +2 位作者 高顺恒 朱梦雪 顾小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7期114-117,128,共5页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IVC-RVI)对老年全麻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发生低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5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全麻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107例老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48 h内...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IVC-RVI)对老年全麻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发生低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5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全麻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107例老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48 h内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非低血压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老年全麻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发生低血压的相关因素;IVC-RVI对老年全麻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发生低血压的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 107例行老年全麻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中有36例(33.64%)发生低血压。低血压组合并高血压占比、肺毛细血管楔压、中心静脉压、IVC-RVI高于非低血压组,术前使用血管收缩性药物占比低于非低血压组(P<0.05)。合并高血压、IVC-RVI是老年全麻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低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OR=2.881、3.235,P<0.05),术前使用血管收缩性药物是保护因素(OR=0.334,P<0.05)。IVC-RVI预测老年全麻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低血压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8.89%、87.32%、0.869。结论 超声IVC-RVI对老年全麻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发生低血压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宫颈癌 超声 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 低血压
下载PDF
超声检测下腔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内径变异在预测全身麻醉诱导后低血压中的价值
10
作者 刘乐 艾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3期134-138,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检测下腔静脉(IVC)和锁骨下静脉(SCV)内径变异在预测全麻诱导后低血压(PIH)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全麻手术的2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IH将其分为研究组(发生PI... 目的:分析超声检测下腔静脉(IVC)和锁骨下静脉(SCV)内径变异在预测全麻诱导后低血压(PIH)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全麻手术的2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IH将其分为研究组(发生PIH,86例)和对照组(未发生PIH,118例)。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麻醉诱导前血压、麻醉诱导药物用量进行对比。比较IVC内径的最大值(IVCmax)和最小值(IVCmin)、SCV内径的最大值(SCVmax)和最小值(SCVmin),并计算IVC塌陷指数(IVCCI)和SCV塌陷指数(SCVC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VC、SCV内径及变异对全麻PIH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基础资料、麻醉诱导前血压指标和麻醉诱导药物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VCmax、IVCmin、SCVmax、SCVmi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VCCI、SCVC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麻醉诱导前IVCmax、IVCmin、SCVmax、SCVmin、IVCCI、SCVCI水平预测PIH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674、0.675、0.618、0.707、0.895、0.905,其中,SCVCI的AUC和cut-off值下的敏感度均为最高,分别为0.905、65.12%。结论:全麻PIH患者可表现为IVC和SCV内径缩小及IVCCI、SCVCI等内径变异指标的增高,采用血管超声技术检测上述变异指标可辅助预测PIH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下腔静脉 锁骨下静脉 内径变异 塌陷指数 全麻 诱导后低血压
下载PDF
膈肌位移联合下腔静脉变异度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徐广文 孙高云 程菜花 《当代医学》 2024年第9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膈肌位移(DD)联合下腔静脉变异度(△DVCV)对机械通气(MV)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乐平市天湖医院进行MV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超声检查评估患者△DVCV和DD... 目的探讨膈肌位移(DD)联合下腔静脉变异度(△DVCV)对机械通气(MV)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乐平市天湖医院进行MV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超声检查评估患者△DVCV和DD,同时记录患者呼吸浅快指数(RBSI),根据撤机结果分为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撤机参数,采用ROC分析DD、△DVCV对MV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80例患者中,50例撤机成功,30例撤机失败;两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MV时长、氧合指数、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撤机成功组RBSI小于撤机失败组,△DVCV大于撤机失败组,DD长于撤机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分析显示,△DVCV、DD单独预测MV患者撤机结局的AUC均高于RBSI,且DD联合△DVCV对MV撤机结局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DVCV、DD单独预测。结论DD联合△DVCV对MV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较高,可为撤机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从而提升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撤机 膈肌位移 下腔静脉变异度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中心静脉压、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与重症监护室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的相关性
12
作者 徐国良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7期160-162,共3页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压(CVP)、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与重症监护室(ICU)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该院ICU收治的63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不同肺动脉压将其分为中重度组(n=30)与轻度组(n=3...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压(CVP)、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与重症监护室(ICU)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该院ICU收治的63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不同肺动脉压将其分为中重度组(n=30)与轻度组(n=33),另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测定CVP、下腔静脉塌陷指数,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评价患者右心功能[心输出量(CO)、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三尖瓣环收缩期速度]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CVP、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与ICU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中重度组CVP、下腔静脉塌陷指数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对照组,且轻度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CO、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三尖瓣环收缩期速度水平均低于轻度组、对照组,且轻度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下腔静脉塌陷指数、CVP水平与ICU肺动脉高压患者CO、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三尖瓣环收缩期速度均呈正相关(r>0,P<0.05)。结论:下腔静脉塌陷指数、CVP水平与ICU肺动脉高压患者CO、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三尖瓣环收缩期速度等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 肺动脉高压 右心功能
下载PDF
心脏超声结合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在预测ICU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张瑛 郑小芬 罗冬冬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8-30,43,共4页
目的:探究心脏超声结合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预测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ICU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容量负荷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将发生容量反... 目的:探究心脏超声结合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预测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ICU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容量负荷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将发生容量反应的患者纳入有容量反应组(19例),将未发生容量反应的患者纳入无容量反应组(41例)。对比两组患者下腔静脉内径[呼气末最大下腔内径(IVCDmax)、呼气末最小下腔内径(IVCDmin)],计算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Respiratory variability of inferior vena cava,RVI);心脏超声检测指标[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VI、心脏超声指标对ICU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异常的预测价值。结果:有容量反应组IVCDmax、IVCDmin小于无容量反应组,RVI水平高于无容量反应组(P<0.05);有容量反应组患者SV、CO水平低于无容量反应组(P<0.05),两组患者HR、MAP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经ROC分析RVI、SV、CO的有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2、0.714、0.858,敏感度分别为86.67%、84.00%、85.77%,特异性分别为86.67%、42.88%、72.22%(P<0.05)。结论:心脏超声结合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在预测ICU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明显,安全有效地提高临床上对ICU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超声 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 ICU脓毒症 容量反应性
下载PDF
床旁超声测定下腔静脉内径及呼吸变异度评估儿童脓毒性休克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0
14
作者 武宇辉 杨燕澜 +4 位作者 马伟科 李莉 于芹 周慧 杨卫国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7期2249-2251,共3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测定下腔静脉内径(IVCD)及呼吸变异度(RVI)评估儿童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收治的3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作为休克组,在液体复苏前后床旁...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测定下腔静脉内径(IVCD)及呼吸变异度(RVI)评估儿童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收治的3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作为休克组,在液体复苏前后床旁超声测定IVCD及RVI,记录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选取我院同期全麻气管插管的腹股沟斜疝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手术前超声测定下腔静脉上述指标。比较两组IVCD和RVI的差异,观察CVP和IVCD、CVP和RVI间的相关性。结果休克组患儿液体复苏前IVCDmax、IVCDmin均小于对照组[(0.75±0.09) vs (1.06±0.07);(0.57±0.10) vs (0.98±0.08)],RVI高于对照组[(24.35±6.88)vs (7.56±2.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后0 h和2 h,休克组患儿的CVP、IVCDmax、IVCDmin均比复苏前明显增加,HR和RVI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VP与液体复苏后IVCDmax、IVCDmin呈正相关(r=0.634,0.657,P<0.05),与RVI呈负相关(r=-0.751,P<0.05)。结论 IVCD及RVI与儿童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相关,床旁超声动态监测能够指导儿童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脓毒性休克 下腔静脉 超声 容量反应性 呼吸变异度
下载PDF
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评估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 被引量:35
15
作者 王会娟 贾彤 +4 位作者 李树铁 乔志飞 丁维敏 王立坤 李福龙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51-555,共5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及其呼吸变异指数(respiratory variation index,RVI)评估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感染性休克并行机械通气患者40例。于30 min内输入6%羟乙基淀粉(万...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及其呼吸变异指数(respiratory variation index,RVI)评估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感染性休克并行机械通气患者40例。于30 min内输入6%羟乙基淀粉(万汶)500 ml进行容量负荷试验,依据补液试验后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增加(ΔCI)是否≥15%分为容量有反应(R)和容量无反应(N)组,应用床旁超声记录补液前后吸气末下腔静脉最大直径(D_(max))及呼气末下腔静脉最小直径(D_(min)),以公式RVI=(D_(max)-D_(min))/D_(max)×100%计算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RVI与容量反应性的关系。结果 4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中容量有反应19例,容量无反应21例。有反应组患者下腔静脉直径明显小于无反应组(P<0.05),RVI显著高于无反应组(P<0.01);补液后RVI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液前RVI与ΔCI呈正相关(r=0.848,P<0.01),RVI-ΔCI≥15%预测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0.03(95%CI 0.846-1.00,P<0.05),以RVI 28%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6%和92.2%。结论超声测量的RVI与容量反应性呈正相关,能够预测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机械通气 下腔静脉直径 呼吸变异指数 容量反应性
下载PDF
急性心力衰竭NT-proBNP水平及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对患者容量负荷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6
16
作者 马丽 刘元生 +1 位作者 余剑波 朱继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9-295,共7页
目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负荷状态的评估对于纠正容量负荷过重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探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对患者容量负荷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 目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负荷状态的评估对于纠正容量负荷过重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探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对患者容量负荷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常规抗心衰治疗的9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相对容量平衡水平分为容量超负荷组(65例)和非容量超负荷组(33例)。对所有出院患者随访30 d,并将发生死亡及心源性再住院患者纳入事件组(30例),其余为无事件组(68例)。比较NT-proBNP、IVC-CI在不同容量负荷及预后分组中的表达,以及不同容量负荷组患者包括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等在内的容量性指标水平。分析NT-proBNP、IVC-CI与患者容量负荷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容量超负荷组NT-proBNP、PCWP、CVP水平高于非容量超负荷组,IVC-CI、清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低于非容量超负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与清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呈负相关(r=-0.395、-0.403、-0.344,P<0.05),与PCWP、CVP呈正相关(r=0.489、0.526,P<0.05);IVC-CI与清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呈正相关(r=0.724、0.694、0.644,P<0.05),与PCWP、CVP呈负相关(r=-0.206、-0.284,P<0.05)。ROC曲线显示,NT-proBNP、IVC-CI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超负荷的AUC为0.809、0.839,预测准确性较高;两项联合预测的AUC为0.981,预测准确性高于NT-proBNP(Z=3.812,P<0.05)和IVC-CI(Z=3.365,P<0.05)。出院时,事件组NT-proBNP水平[(987.54±246.31)pg/mL]高于无事件组[(692.48±153.26)pg/mL],IVC-CI[(40.25±8.28)%]低于无事件组[(53.93±9.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1d、出院时的NT-proBNP水平增高、IVC-CI降低是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提示,治疗后1d NT-proBNP、IVC-CI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AUC分别为0.825、0.866;两项联合预测AUC为0.928,预测准确性高于NT-proBNP单项检测(Z=2.071,P<0.05),但与IVC-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15,P>0.05)。出院时NT-proBNP、IVC-CI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AUC分别为0.806和0.847,预测准确性较高;两项联合预测AUC为0.982,显著高于NT-proBNP(Z=3.589,P<0.05)、IVC-CI(Z=3.274,P<0.05)。结论NT-proBNP、IVC-CI与容量性指标存在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负荷状态,并可提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 容量负荷 预后
下载PDF
床旁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邓卓军 夏为 +1 位作者 卞晓华 田宝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44例ARD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床旁超声指导液体管理,B组采用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管...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44例ARD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床旁超声指导液体管理,B组采用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入院后当天以及第7天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气道平台压(Pplat)、呼气末气道正压(PEE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II)和Murray肺损伤评分,并计算氧合指数(Pa O2/Fi O2)以及肺静态肺顺应性(Clst);记录心力衰竭发生率、急性肾衰竭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在第7天氧合指数、Clst、心率、呼吸频率、PEEP、Pplat、APACHE II评分、Murray肺损伤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心力衰竭发生率、急性肾衰竭发生率以及28 d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作为一项无创检查手段,安全,有效,对指导ARDS患者液体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床旁诊断化验信息系统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
下载PDF
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在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程涛 张晓霞 彭鹏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究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ⅡVC)在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探究2013—10~2015—0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确诊为感染性休克并分别于液体复苏0h及24h行床旁超声测... 目的探究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ⅡVC)在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探究2013—10~2015—0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确诊为感染性休克并分别于液体复苏0h及24h行床旁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内径的成年患者62例,按照液体复苏24h的AIVC分为两组:AIVC〈20%组为L组,AIVC/〉20%组为H组,分别记录液体复苏0h及24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APACHEⅡ评分、血清肌酐(SCr)、血清乳酸(Lac),并记录AKI发生率、EICU病死率及确诊后28d病死率,观察AIVC对EICU感染性休克患者AKI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结果L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Lac、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输出量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GEDV)在0h和24h时与H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0h的CVP高于H组[(12.2±5.1)mmHgVS.(9.3±4.1)mgHg,t=2.434,P〈0.05],24h的CVP亦高于H组[(13.2±3.4)mmHgV8.(9.8±3.6)mgHg,t=3.826,P〈0.05]。L组0h的AIVC低于H组[(51.9±10.3)%VS.(60.7±12.4)%,t=-3.066,P〈0.05],24h的AIVC亦低于H组[(12.1±4.9)%VS.(31.7±6.6)%,t=-13.291,P〈0.01]。L组患者中25例发生AKI(78.1%),H组患者中16例发生AKI(53.3%),L组AKI发生率明显高于H组(r=4.719,P〈0.05);所有62例患者中23例在EICU内死亡,其中L组死亡16例(50.0%),H组死亡7例(23.3%),L组EICU内死亡率明显高于H组;L组中有18例(56.3%)于28d内死亡,H组中有11例于28d内死亡(36.7%),L组28d病死率高于H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26,P〉0.05)。结论过低的AIVC增加感染性休克致AKI的发生率、EICU病死率,应注意避免追求过低的AI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内径 呼吸变异度 感染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AKI) 血流动力学 液体复苏
下载PDF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筛查肺栓塞的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勇强 孙慧 +2 位作者 李治安 赵青 白云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0期986-988,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对肺栓塞筛查的价值。方法 利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3 1例急性、慢性肺栓塞患者和 3 1例常规体检者进行下腔静脉塌陷指数测量。选择空腹检查条件 ,患者取仰卧位 ,充分显示距下腔静脉入右心...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对肺栓塞筛查的价值。方法 利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3 1例急性、慢性肺栓塞患者和 3 1例常规体检者进行下腔静脉塌陷指数测量。选择空腹检查条件 ,患者取仰卧位 ,充分显示距下腔静脉入右心房 2cm以内纵断面的管腔结构 ,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此段血流通畅 ,而后测量吸气、呼气时下腔静脉的内径。结果  3 1例急性、慢性肺栓塞患者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下降占 19例 (5 9.4% )。大块肺栓塞组、非大块 /次大块肺栓塞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呼气末下腔静脉内径、吸气末下腔静脉内径和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分别为 (1.78± 0 .70 )cm ,(1.49± 0 .61)cm ,0 .14 8± 0 .0 974;(1.0 6± 0 .3 8)cm ,(0 .5 0± 0 .2 1)cm ,0 .5 17± 0 .0 75 ;(2 .3 7± 0 .3 4)cm ,(0 .46± 0 .2 2 )cm ,0 .80 5± 0 .115。结论 无创伤性超声技术对急性、慢性肺栓塞筛查具有较高特异性 ,单独根据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判断肺栓塞可能会出现较高的假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超声 肺动脉高压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
下载PDF
自主呼吸试验前后下腔静脉变异度对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6
20
作者 孙媛媛 倪春湘 +2 位作者 王懿宁 李家琼 赵浩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第4期272-276,共5页
目的评价自主呼吸试验(SBT)前后下腔静脉变异度(△DIVC)对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机械通气后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ICU进行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120例。患者30 min SB... 目的评价自主呼吸试验(SBT)前后下腔静脉变异度(△DIVC)对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机械通气后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ICU进行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120例。患者30 min SBT成功后拔管,48 h内不需要再次气管插管和无创呼吸机辅助为撤机成功组(n=62);30 min SBT失败或者SBT成功后拔管,但48 h内需要再次插管或无创呼吸机辅助为撤机失败组(n=58)。分别在SBT前和30 min后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DIVC。采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IVC对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患者在慢性呼吸疾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第1次插管到拔管的持续时间和血红蛋白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撤机成功组比较,撤机失败组患者在SBT前及30 min后二氧化碳分压和N端脑钠肽前体显著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BT后30 min,撤机失败组患者△DIVC较撤机成功组显著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OR=1.204,95%CI 1.133~1.381;P=0.015)和SBT后30 min的△DIVC(OR=1.450,95%CI 1.102~2.026;P=0.009)是患者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SBT后30 min的△DIVC预测患者撤机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最佳截断点0.27,灵敏度为82.4%,特异度为94.4%。LVEF预测患者撤机失败的曲线下面积为0.806,最佳截断点为42.0%,灵敏度为54.5%,特异度为86.8%。结论 SBT 30 min后的△DIVC对于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撤机失败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机 拔管 下腔静脉变异度 超声心动图 心功能不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