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art rate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all-cause mortality in indiv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 The diabetes heart study 被引量:3
1
作者 Sameer Prasada Cameron Oswalt +3 位作者 Phyllis Yeboah Georgia Saylor Donald Bowden Joseph Yeboah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CAS 2018年第1期33-39,共7页
AIM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of resting heart rate with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 mortality in the Diabetes Heart Study(DHS).METHODS Out of a total of 1443 participants recruited into the DHS, 1315 par... AIM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of resting heart rate with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 mortality in the Diabetes Heart Study(DHS).METHODS Out of a total of 1443 participants recruited into the DHS, 1315 participa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ho were fre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during the baseline exam were included in this analysis. Heart rate was collected from baseline resting electrocardiogram and mortality(all-cause and CVD) was obtained from state and national death registry. Kaplan-Meier(K-M) and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analyse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RESULTS The mean age, body mass index(BMI)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 of the cohort were 61.4 ± 9.2 years, 32.0 ± 6.6 kg/m2, and 139.4 ± 19.4 mmHg respectively. Fiftysix percent were females, 85% were whites, 15% were blacks, 18% were smokers. The mean ± SD heart rate was 69.8(11.9) beats per minute(bpm). After a median follow-up time of 8.5 years(maximum follow-up time is 14.0 years), 258 participants were deceased. In K-M analysis, participants with heart rate above the median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event rate compared with those below the median(log-rank P = 0.0223). A one standard deviation increase in heart rate was associated with allcause mortality in unadjusted(hazard ratio 1.16, 95%CI: 1.03-1.31) and adjusted(hazard ratio 1.20, 95%CI: 1.05-1.37) models. Similar results were obtained with CVD mortality as the outcome of interest.CONCLUSION Heart rate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all-cause mortality in this population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this study, a 1-SD increase in heart rate was associated with a 20% increase in risk suggesting that additional prognostic information may be gleaned from this ubiquitously collected vital 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ES MELLITUS MORTALITY resting heart rate Prevention
下载PDF
静息心率对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
2
作者 刘士贺 韩旭 +5 位作者 刘倩 刘红敏 赵海燕 陈朔华 吴寿岭 吴云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7,共8页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从2006~2020年开滦研究队列中纳入3645例超高危ASCVD[采用《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的定义]患者,排除602例静息心率数据缺失者后,最终分...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从2006~2020年开滦研究队列中纳入3645例超高危ASCVD[采用《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的定义]患者,排除602例静息心率数据缺失者后,最终分析纳入3043例患者,根据确诊ASCVD后首次健康体检时的静息心率四分位水平,将其分为<68次/min组(n=744)、68~74次/min组(n=786)、75~80次/min组(n=760)、≥81次/min组(n=753)。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不同静息心率水平及静息心率每升高10次/min对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探讨静息心率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寿命表法计算四组患者中的累积全因死亡率,并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中位随访5.81(3.46,9.64)年期间,772例(25.37%)患者死亡。控制主要混杂因素后,分析结果显示:与静息心率<68次/min组患者相比,75~80次/min组、≥81次/min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4%(HR=1.24,95%CI:1.01~1.52,P=0.047)和47%(HR=1.47,95%CI:1.20~1.81,P<0.001),而68~74次/min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6,95%CI:0.86~1.31,P=0.625)。此外,静息心率每升高10次/min,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3%(HR=1.13,95%CI:1.07~1.19,P<0.001)。分层分析显示,静息心率每升高10次/min时,女性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男性患者,<65岁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65岁患者。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也显示,静息心率与全因死亡风险呈线性关联(P _(overall)<0.001,P _(non-linear)=0.933),且静息心率>70次/min时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结论:静息心率升高与超高危ASCV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且二者呈线性关联。超高危ASCVD患者静息心率的合适干预切点可能为>75次/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危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静息心率 全因死亡 队列研究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静息心率增快患者RAAS系统因子等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海燕 丁宇 王灿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00-206,共7页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静息心率增快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及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老年原...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静息心率增快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及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静息心率增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予生活干预和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7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RAAS系统指标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颈动脉超声内-中膜厚度(IMT)、血管舒张期内径(Dd)、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流最大剪切率(SR),血脂指标及Hcy、Lp-PLA2、hs-CRP水平,血压、心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mDBP)以及日间心率(dHR)、夜间心率(nHR)、24 h心率(24hHR)、AngⅡ、ALD、PRA、hs-CRP、Hcy、Lp-PLA2、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颈总动脉IMT、PI、RI、Dd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颈总动脉EDV、PSV及S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静息心率增快,能抑制患者RAAS系统激活,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流动力,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血脂和Hcy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静息心率 增强型体外反搏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血脂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超声
下载PDF
运动对心房颤动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进展
4
作者 任科森 杨旭明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61-465,共5页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近年来呈持续增长趋势,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房颤的发生涉及心脏结构因素、遗传因素、自主神经因素、炎症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方面。运动疗法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率,并且在房颤的管理中具...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近年来呈持续增长趋势,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房颤的发生涉及心脏结构因素、遗传因素、自主神经因素、炎症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方面。运动疗法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率,并且在房颤的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对于运动干预房颤发生、发展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运动康复疗法应用于房颤的防治仍然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持。本文结合近10年来相关文献及最新研究进展,从自主神经功能和静息心率、机体炎症反应、心脏功能和结构、内分泌及代谢功能以及心理健康状态和睡眠质量等方面对运动干预房颤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运动康复疗法在房颤中的应用提供更多思路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运动康复 静息心率 炎症 机制
下载PDF
术前静息心率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丁飞 代珊珊 张庆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分析术前静息心率(RHR)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间收治的211例老年STEMI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前RHR水平,将其分为RHR1... 目的分析术前静息心率(RHR)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间收治的211例老年STEMI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前RHR水平,将其分为RHR1组(RHR:<60次/min,n=43)、RHR2组(RHR:60~79次/min,n=76)、RHR3组(RHR:80~99次/min,n=55)及RHR4组(RHR:≥100次/min,n=37)。比较各组病例资料,统计其PCI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及心肌灌注分级,术后30 d及1年患者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术前RHR水平与STEMI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不同静息心率水平组患者糖尿病病例占比、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性粒细胞计数、左心室射血分数≤40%病例占比、心肌梗死区域、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静息心率组患者PCI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RHR组患者PCI术后30 d内以及术后1年的MACE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提示,术前RHR≥100次/min是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30 d内死亡(RR=3.985,P<0.001)及发生MACE(RR=6.091,P=0.013)的危险因素;同时,术前RHR≥100次/min是也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1年死亡(RR=2.744,P<0.001)及发生MACE(RR=3.114,P<0.001)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RHR水平≥100次/min将增加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死亡及MACE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静息心率 经皮冠脉介入术 预后
下载PDF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静息心率影响的Meta分析
6
作者 张志胜 徐芝芳 《福建体育科技》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静息心率(RHR)与死亡率呈正相关,定期进行有规律的锻炼可降低静息心率。本研究通过系统评价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评估定期锻炼是否对健康老年人静息心率产生影响。方法:在六个数据库中进行了系统的文献研究,从数据库建库开始到2022年12... 静息心率(RHR)与死亡率呈正相关,定期进行有规律的锻炼可降低静息心率。本研究通过系统评价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评估定期锻炼是否对健康老年人静息心率产生影响。方法:在六个数据库中进行了系统的文献研究,从数据库建库开始到2022年12月30日止检索与体育锻炼对老年健康人群干预相关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把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纳入21篇文献,并使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显示,定期有规律的耐力训练后,老年人静息心率改善显著(SMD=-0.73,95%CI为[-0.97,-0.48],P<0.0001),达到小效应量;一定负荷的力量训练对降低老年人静息心率有一定效果(SMD=-0.73,95%CI为[-0.97,-0.48],P<0.0001),达到中等效应量;瑜伽训练与太极拳训练对改善老年人静息心率效果不明显,合并效应量分别为(SMD=-2.91,95%CI为[-0.30,-0.03],P=0.01)和(SMD=-0.28,95%CI为[-0.48,-0.09],P=0.004),达到大效应量和小效应量。结论:耐力训练和力量训练能显著降低老年人静息心率,这种效果可能有助于降低由于经常锻炼而导致的全因死亡率,而太极拳训练和瑜伽训练效果不明显;同时不同运动类型的体育运动的运动强度、运动周期以及运动形式在性别差异方面对老年人静息心率的影响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老年人 静息心率 META分析
下载PDF
Resting heart rate control and prognosi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bisoprolol:a subgroup analysis of the BISO-CAD study 被引量:12
7
作者 Yun-Dai Chen Xin-Chun Yang +9 位作者 Vinh Nguyen Pham Shi-An Huang Guo-Sheng Fu Xiao-Ping Chen Binh Quang Truong Yu Yang Shao-Wen Liu Tian-Rong Ma Dong-Soo Kim Tae-hoon Kim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155-1165,共11页
Background:Resting heart rate(RHR)is considered as a strong predictor of total mortality and hospitalization due to heart failure in hypertension patients.Bisoprolol fumarate,a second-generation beta-adrenoreceptor bl... Background:Resting heart rate(RHR)is considered as a strong predictor of total mortality and hospitalization due to heart failure in hypertension patients.Bisoprolol fumarate,a second-generation beta-adrenoreceptor blockers(β-blocker)is commonly prescribed drug to manage hypertension.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 changes in the average RHR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bisoprolol-trea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patients from the CAD treated with bisoprolol(BISO-CAD)study who had comorbid hypertension.Methods::We performed ad-hoc analysis for hypertension sub-group of the BISO-CAD study(n=866),which was a phase IV,multination,multi-center,single-arm,observational study carried out from October 2011 to July 2015 across China,South Korea,and Vietnam.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cidence of composite cardiac clinical outcome(CCCO),the results were presented as adjusted odds ratio(OR)along with 95%confidence interval(CI)and adjusted P value.Results::A total of 681 patients(mean age:64.77±10.33 years)with hypertension from BISO-CAD study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Bisoprolol improved CCCOs in CAD patients with comorbid hypertension,with RHR<65 and<70 beats/min compared with RHR≥65 and≥75 beats/min,respectively,in the efficacy analysis(EA)set.In addition,it lowered RHR in both intent-to-treat(ITT)and EA groups after 6,12,and 18 months of treatment.Further,RHR 70 to 74 beats/min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higher risk of CCCOs EA set of patients(adjusted OR:4.34;95%CI:1.19-15.89;P=0.03).Also,events of hospitalization due to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were higher when RHR 69 to 74 beats/min compared to RHR<69 beats/min in ITT patients.Conclusion::Bisoprolo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RHR in Asian CAD patients with comorbid hypertension and hence,improve CCCO without affecting their blood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OPROLOL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rdiac outcome HYPERTENSION resting heart rate
原文传递
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静息心率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高红丽 陈晖 +3 位作者 梁思文 丁晓松 朱超 李虹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783-787,共5页
目的:研究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静息心率对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首次A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286例。根据术后即刻的静... 目的:研究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静息心率对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首次A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286例。根据术后即刻的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分为三组:低RHR组(RHR<70bpm)87例、中RHR组(RHR70~90bpm)153例、高RHR组(RHR>90bpm)46例。所有患者监测急诊PCI术后RHR;术前、术后24h NT-proBNP水平;术后24h及12个月时的超声心动图;院内及随访期死亡及复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结果:与低RHR和中RHR组相比,高RHR组平均年龄更高、Killip分级水平、术后24h NTpro BNP水平、术后12个月LVEDD、LVEF均更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院内和随访期死亡及复合MACE的发生率更高(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HR是AMI患者急诊PCI术后近期及远期预后的独立的预测因子(P <0.001),同时,分析中显示年龄(P=0.01)、术后24h NT-pro BNP水平(P <0.001)、Killip分级(P=0.006)及LVEF(P=0.008)也是院内和随访期死亡及复合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AMI急诊PCI术后高RHR组心功能预后更差,院内和随访期死亡及复合MACE的发生率更高,且RHR是AMI急诊PCI术后近期及远期预后独立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 静息心率 预后
下载PDF
训练者和无训练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及其对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反应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胡辉 戴海伦 +1 位作者 钱永东 张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1-209,共9页
目的:比较训练者和无训练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及其对一次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反应特征。方法:17名有训练健康男性和20名无训练健康男性采用60%VO_(2max)强度进行30 min跑台运动,测试运动前安静状态(PRE)、运动中(EX)、运动后50~60 min... 目的:比较训练者和无训练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及其对一次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反应特征。方法:17名有训练健康男性和20名无训练健康男性采用60%VO_(2max)强度进行30 min跑台运动,测试运动前安静状态(PRE)、运动中(EX)、运动后50~60 min(POST1)和次日晨(POST2)的心率变异性(HRV),比较有训练者和无训练者安静状态、运动状态和运动后恢复期的HRV差异以及有训练者和无训练者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HRV变化特征。结果:(1)安静状态训练者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相差大于50 ms的数量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总功率(TP)、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均高于无训练者(P<0.05),而低频高频比值(LF/HF)两者无显著差异;运动中训练者的RMSSD、HF、LF高于无训练者(P<0.05),LF/HF两者无差异;运动后50~60 min训练者相邻RR间期标准差(SDNN)、RMSSD、PNN50、TP、HF、LF高于无训练者(P<0.05),LF/HF两者无差异;运动后次日晨训练者SDNN、RMSSD、PNN50、TP、HF、LF高于无训练者(P<0.05),LF/HF两者无差异。(2)运动中训练者和无训练者的SDNN、RMSSD、PNN50、TP、HF、LF低于运动前(P<0.01);运动后50~60 min训练者和无训练者的SDNN、RMSSD、TP、HF、LF、LF/HF均高于运动中(P<0.01),但训练者的RMSSD、HF仍低于运动前(P<0.05),LF/HF高于运动前(P<0.001),而未训练者的SDNN、RMSSD、TP、HF、LF仍低于运动前(P<0.05),LF/HF高于运动前(P<0.001);运动后次日晨训练者和无训练者的RMSSD、TP、HF、LF、LF/HF与运动前无差异,SDNN高于运动前(P<0.05)。结论:长期有氧运动可能有助于改善年轻男性安静状态以及运动和恢复期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活性,但对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平衡无明显影响。一次60%VO_(2max)强度30 min有氧运动可导致年轻男性心脏自主神经活性显著抑制,恢复期可再激活;从其具体恢复过程来看,交感神经恢复快于迷走神经,训练者恢复快于无训练者,50~60 min不足以完全恢复(主要是迷走神经),而24小时可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训练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心率变异性 安静状态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下载PDF
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控制静息心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愿 赵子明 +2 位作者 崔留义 马翔宇 沈蕾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静息心率的改善情况。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156例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重组人脑利钠肽组,每组各...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静息心率的改善情况。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156例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重组人脑利钠肽组,每组各有78例。对照组与重组人脑利钠肽组分别给予米力农、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静息心率、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心功能指标、呼吸频率与临床疗效。结果重组人脑利钠肽组用药后1 h静息心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10.149,P<0.001)。重组人脑利钠肽组用药后1 h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7.945,P<0.001)。重组人脑利钠肽组用药后1 h中心静脉压(t=7.982,P<0.001)、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t=6.304,P<0.00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心输出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t=9.316,P<0.001)。用药72 h,重组人脑利钠肽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t=5.580,P<0.001)、脑利钠肽(t=4.998,P<0.00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提高(t=3.844,P<0.001)。与对照组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组有效率明显提高[92.3%(72/78)vs.73.1%(57/78),χ^(2)=10.078,P=0.002]。结论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后,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疗效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静息心率
下载PDF
浙江省小儿窦性心率正常参考值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海燕 刘星 +6 位作者 成玉娣 郭勇娟 兰华仙 张建明 吴彩云 黄玥 叶科星 《心电与循环》 2023年第4期354-357,共4页
目的 探讨浙江省不同年龄段小儿窦性心率正常参考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在浙江省7个有代表性地区的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或三甲综合性医院行心电图检查的6 321名健康小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小儿静息状态下心率数据。根据... 目的 探讨浙江省不同年龄段小儿窦性心率正常参考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在浙江省7个有代表性地区的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或三甲综合性医院行心电图检查的6 321名健康小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小儿静息状态下心率数据。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分为9个年龄段,分析得到浙江省不同年龄段小儿窦性心率正常参考值推荐标准。结果 在出生(足月儿)~1个月、1~12个月、7~16岁年龄段,7个地区小儿静息状态下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其余6个年龄段,7个地区小儿静息状态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邻两个年龄段小儿静息状态下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浙江省不同年龄段小儿窦性心率正常参考值推荐标准:出生(足月儿)~<1个月为100~170次/min,1~<12个月为100~155次/min,1~<2岁为90~140次/min,2~<3岁为85~135次/min,3~<4岁为80~130次/min,4~<5岁为75~120次/min,5~<6岁为70~115次/min,6~<7岁为65~110次/min,7~16岁为60~105次/min。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浙江省不同年龄段小儿窦性心率正常参考值,年龄分段较细致,符合临床需求,建议心电工作者根据本研究推荐标准评估小儿心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窦性心律 静息心率 参考值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加快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12
作者 刘婷 黄旭 刘曼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902-1907,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加快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6例,分为心率加快组(静息心率>80次/min,n=187)和心率正常组(静息心率≤80次/min,n=...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加快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6例,分为心率加快组(静息心率>80次/min,n=187)和心率正常组(静息心率≤80次/min,n=119)。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相关因素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静息心率加快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Lasso回归基础上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糖尿病史、家庭月收入、高血压病程、肌酐清除率、血钾、C反应蛋白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均为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加快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加快风险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68。列线图模型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基本一致。列线图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8(95%CI:0.946~0.99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92.05%。结论:吸烟史、糖尿病史、家庭月收入等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加快的影响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加快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区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静息心率加快 多因素分析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患者的静息心率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相关:基于227例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卢丽萍 钟嘉鑫 +4 位作者 吴锡林 陈琴 林慧中 陈良龙 罗育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0-404,共5页
目的分析静息心率(RHR)高低与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2019年入住我院的心梗后室壁瘤患者资料,最终共227例纳入研究,随访24月,随访期间任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的发生都是终点事件。根据基线... 目的分析静息心率(RHR)高低与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2019年入住我院的心梗后室壁瘤患者资料,最终共227例纳入研究,随访24月,随访期间任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的发生都是终点事件。根据基线RHR测量值高低分为RHR<10%、10%~90%和>90%三组,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来研究RHR对MACCEs的影响,结果以风险比(HR)的95%置信区间(CI)表示。结果在24月的随访中,90例(39.6%)患者发生MACCEs。RCS曲线显示RHR与MACCEs发生之间存在非线性“U”型相关性。与RHR在10%~90%组的个体相比,RHR>90%组的MACCEs风险增加了3.01倍(HR=4.01,95%CI:2.07-7.76,P<0.001)。患者在RHR<10%组,10%~90%组和91%~100%组的MACCEs发生率分别为39.1%、36.6%、66.7%(P=0.027),其中,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的发生率分别为17.4%、2.7%、4.8%(P=0.005),心衰再入院的发生率为8.7%、26.8%、42.9%(P=0.036)。结论持续监测和管理心率范围可为心梗后室壁瘤患者的预后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 静息心率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决奈达隆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舒 邵华 +1 位作者 刘斌 王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89-92,共4页
目的 观察决奈达隆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2组患者入组前均行相关评估并排除抗凝禁忌证,而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治疗组患者口服盐酸决奈达隆片,连续治疗3个... 目的 观察决奈达隆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2组患者入组前均行相关评估并排除抗凝禁忌证,而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治疗组患者口服盐酸决奈达隆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单次心房颤动发作最长持续时间、窦性静息心率变化、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房内径(LAD)、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总次数、窦性静息心率较治疗前降低,心房颤动发作最长持续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总次数、窦性静息心率较对照组降低,心房颤动发作最长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较治疗前升高,LVDd、LAD、NT-proBNP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较对照组升高,LVDd、LAD、NT-proBNP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1%,治疗组为6.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决奈达隆可以有效控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室率,缩短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减少心房颤动发作次数,维持窦性心律,改善心功能指标,且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奈达隆 阵发性心房颤动 窦性静息心率 左室射血分数 疗效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出院静息心率对全因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宇玲 荣萍萍 +5 位作者 李挺 裴恒 王志军 吴寿岭 刘杰 张欣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4-440,共7页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出院静息心率对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2006~2016年开滦研究人群中首次诊断为心衰的职工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静息心率四分位水平分为:出院静息心率<65次/min组、65~71次/min组、72~79...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出院静息心率对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2006~2016年开滦研究人群中首次诊断为心衰的职工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静息心率四分位水平分为:出院静息心率<65次/min组、65~71次/min组、72~79次/min组、≥80次/min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计算各组累积全因死亡率,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出院静息心率对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2657例,平均年龄(67.85±11.44)岁,其中男性2338(87.99%)例。平均随访(6.82±3.93)年期间,共发生全因死亡1129例,出院静息心率<65次/min组至≥80次/min组累积全因死亡率分别为36.87%、38.27%、43.82%和50.0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与<65次/min组比较,65~71次/min组、72~79次/min组、≥80次/min组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HR(95%CI)分别为0.95(0.80~1.14)、1.07(0.89~1.29)、1.30(1.10~1.55),P值分别为0.60、0.46、<0.01。线性趋势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出院静息心率的增快,心衰患者全因死亡风险逐渐增加(P_(trend)<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随着出院静息心率的增快,心衰患者全因死亡风险逐渐增加且不存在曲线关系(P<0.01)。将出院静息心率及入院静息心率同时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入院静息心率对应的HR(95%CI)为1.00(0.99~1.01),P=0.06。结论:高出院静息心率水平是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出院静息心率对全因死亡的影响强于入院静息心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院静息心率 入院静息心率 心力衰竭 全因死亡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丘美玲 蔡恒 李秋月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13-117,共5页
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晚期阶段,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伊伐布雷定可通过降低心率、改善心肌纤维化从而减少慢性HF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本文就伊伐布雷定的药学机制及其对各型慢性HF患者结局的影响作... 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晚期阶段,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伊伐布雷定可通过降低心率、改善心肌纤维化从而减少慢性HF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本文就伊伐布雷定的药学机制及其对各型慢性HF患者结局的影响作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伊伐布雷定 慢性心力衰竭 静息心率 心肌纤维化
下载PDF
昭通地区不同性别青少年静息心率与血压偏高风险的关联性
17
作者 赵心海 刘敏 +4 位作者 曾远荣 李淑娜 罗泽延 李文豪 黄慧萍 《西部医学》 2023年第3期362-365,37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青少年的静息心率与血压偏高的关联性,为青少年高血压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11~18岁儿童青少年共2688人,采集每个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心率...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青少年的静息心率与血压偏高的关联性,为青少年高血压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11~18岁儿童青少年共2688人,采集每个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资料。运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心率与血压偏高的关联性分析。结果2688名调查对象中,男性1375人(51.15%),女性1313人(48.85%),男女性别比为1.04∶1。调查对象血压偏高的检出率为26.0%,其中男性为26.6%,女性为25.4%。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心率上升和BMI增加是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调整BMI的影响后,静息心率每增加10 bpm,该人群血压偏高的危险性增加36.2%(OR=1.362,95%CI=1.267~1.464),其中男性血压偏高风险上升30.2%(OR=1.302,95%CI=1.179~1.437),女性血压偏高风险上升43.3%(OR=1.433,95%CI=1.289~1.593)。结论静息心率升高、BMI上升是该地区11~18岁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静息心率与血压偏高的危险性呈正相关;相同心率下,BMI上升使该地区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风险增加。应针对该地区儿童青少年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高血压早期筛查,缓解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给经济社会带来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心率 血压偏高 青少年儿童 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脑卒中患者静息心率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刘士宝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脑卒中患者静息心率的影响。方法200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0例;另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出入院差值分为A组(Barthel指数评分出入院差值≥5分,100例)和B组(Bar... 目的探讨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脑卒中患者静息心率的影响。方法200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0例;另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出入院差值分为A组(Barthel指数评分出入院差值≥5分,100例)和B组(Barthel指数评分出入院差值<5分,10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片治疗。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静息心率、巴塞尔(Barthel)指数评分及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A组与B组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情况及不同时间点静息心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入院时静息心率(73.22±10.62)次/min、随访6个月后静息心率(68.99±9.65)次/min、静息心率平均值(72.25±10.45)次/min与对照组的(72.30±9.94)、(68.67±9.45)、(70.26±10.06)次/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静息心率出入院差值(6.89±1.69)次/min大于对照组的(1.88±0.99)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入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76.59±15.75)分、随访6个月后Barthel指数评分(86.65±14.37)分与对照组的(77.15±14.34)、(85.14±13.7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出入院差值(9.89±2.45)分大于对照组的(5.02±1.8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占比69%、静息心率出入院差值(3.60±1.15)次/min均高于B组的31%、(0.60±0.11)次/min,入院时静息心率(66.80±6.84)次/min、随访6个月后静息心率(64.32±6.70)次/min、静息心率平均值(65.90±6.04)次/min均低于B组的(73.15±6.02)、(71.12±5.14)、(72.36±6.30)次/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SAS评分(40.12±3.35)分、SDS评分(43.25±4.6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7.08±3.23)、(50.36±4.8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在控制高血压脑卒中患者静息心率方面效果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 脑卒中 静息心率 美托洛尔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增加对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平 张运 王苏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静息心率(RHR)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EH患者206例,按RHR水平分为RHR1组<70次/min(56例),RHR2组70次≤RHR<80次/min(84例),RHR3组RHR≥80次(66例)三组。对人选患者做以下检查心电图、...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静息心率(RHR)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EH患者206例,按RHR水平分为RHR1组<70次/min(56例),RHR2组70次≤RHR<80次/min(84例),RHR3组RHR≥80次(66例)三组。对人选患者做以下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肌酐清除率以及尿微量白蛋白。结果(1)RHR2组和RHR3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颈动脉内径(CA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定量(MAU)均高于RHR1组(P<0.01),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酐清除率小于RHR1组(P<0.01)。(2)RHR与IMT、CAD、LVMI、MAU呈正相关(r分别为0.312、0.289、0.630、0.576,P<0.01),而与LVEF、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r分别为-0.563、-0.510,P<0.01)。(3)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和肾功能损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P<0.05或P<0.01),其中SBP和RHR的作用更大。结论RHR可能是老年EH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静息心率 靶器官损害 老年人
下载PDF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动态血压水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艺 贾秋蕾 +4 位作者 胡元会 齐连芬 宋庆桥 褚瑜光 吴华芹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9期771-775,共5页
目的 研究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动态血压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老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147例,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电图检查.根据静息心率的数值将患者分成4组:RHR≥80次/... 目的 研究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动态血压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老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147例,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电图检查.根据静息心率的数值将患者分成4组:RHR≥80次/min为1组,70次/min≤RHR≤79次/min为2组,60次/min≤RHR≤69次/min为3组,50次/min≤RHR≤59次/min为4组.比较四组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常规生化指标和动态血压参数.结果 各组比较:总胆固醇3组>1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1组>其余三组;24h平均DBP 1组(67.11±8.55)mm Hg>3组(61.47±8.34)mm Hg,1组>4组(61.79±7.77)mm Hg;白天平均DBP 1组(67.29±8.95)mm Hg>3组(62.22±8.48)mm Hg,1组>4组(61.53±8.44)mm Hg;白天SBP负荷1组(40.61±32.57)mm Hg>2组(33.16±33.36)mm Hg>3组(23.00±26.26)mm Hg>4组(20.87±27.22)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h平均DBP、LDL-C为静息心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与全天平均DBP、LDL-C有着密切的联系,故在诊疗中应予以重视,以期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及心脑血管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老年 高血压 静息心率 动态血压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