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61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特征与孔隙度定量恢复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继伟 朱玉双 +3 位作者 饶欣久 周树勋 吴英强 杨红梅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43,共10页
在对大量岩心和薄片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等实验手段,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61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孔隙演化进行了定量恢复。结果表明:胡尖山地区长61储层整体处... 在对大量岩心和薄片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等实验手段,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61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孔隙演化进行了定量恢复。结果表明:胡尖山地区长61储层整体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且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孔隙发育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压实作用破坏了大量原生粒间孔,是导致研究区储层致密最主要的因素,孔隙度平均减少了18.41%,孔隙空间损失率达56.62%;胶结作用次之,在堵塞了孔隙空间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地增强了颗粒的抗压实强度,孔隙度平均降低了10.38%,孔隙空间损失率达19.78%;溶蚀作用使碎屑颗粒及填隙物等不稳定组分溶解而产生大量的次生孔隙,从而改善了储层物性,增加的孔隙度平均为2.26%。根据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将该区长61致密砂岩储层划分出绿泥石膜剩余粒间孔相、剩余粒间孔相、长石溶蚀相、黏土矿物胶结相、碳酸盐胶结相及压实相等6种成岩相带,绿泥石膜剩余粒间孔相是研究区最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剩余粒间孔相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度定量恢复 有利成岩相带 长61储层 胡尖山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新疆萨热克辉长辉绿岩类成岩温度-压力-氧逸度特征与成岩作用演化趋势 被引量:7
2
作者 杜玉龙 方维萱 鲁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4-508,共25页
本文采用构造岩相学、地质温度-压力计估算等方法,来研究萨热克辉长辉绿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和恢复成岩氧逸度、硫逸度、温度、压力条件,探讨岩浆成岩作用热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岩浆来源于交代富集型地幔,岩石系列为碱性变基性-碱... 本文采用构造岩相学、地质温度-压力计估算等方法,来研究萨热克辉长辉绿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和恢复成岩氧逸度、硫逸度、温度、压力条件,探讨岩浆成岩作用热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岩浆来源于交代富集型地幔,岩石系列为碱性变基性-碱性变超基性岩,岩石组合类型为辉长岩、似长石辉长岩和二长辉长岩,具有从辉长岩向似长石辉长岩和二长辉长岩两个方向演化的趋势;(2)岩浆经过三期六个阶段的热演化过程,地幔源区岩浆温度为1081~1211℃→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温度为545~796℃、压力为7.94~4.70kbar→壳幔混源岩浆作用温度为651~775℃、压力为2.01~0.58kbar→钾钠硅酸盐化温度为336~421℃→碳酸盐化温度为235℃→绿泥石化蚀变温度为143~80℃;(3)岩浆侵位不同于传统的主动侵位或被动侵位,而是经历了从29.4km→17.4km缓慢上升、17.4km→7.4km快速上升和从7.42km→2.15km缓慢上升的三阶段“气球膨胀”模式联合上升侵位,减压增温熔融为岩浆上侵的地球化学动力学机制,走滑拉分伸展的幔型深大断裂带为幔源岩浆提供了上升侵位通道和大陆动力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地球化学 成岩温度-压力恢复 岩浆成岩作用热演化 碱性辉长辉绿岩类 新疆萨热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气田山西组致密砂岩气有效储层发育模式 被引量:8
3
作者 周进松 乔向阳 +7 位作者 王若谷 银晓 曹军 曹斌风 雷裕红 田坤 赵子丹 朱耿博仑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5-206,共12页
通过大量岩石薄片显微观察、扫描电镜分析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安气田山西组致密储层岩石学组成,划分了岩石相类型,并将不同类型岩石的成岩演化过程与埋藏史、热史、烃类充注过程相结合,分析关键油气充... 通过大量岩石薄片显微观察、扫描电镜分析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安气田山西组致密储层岩石学组成,划分了岩石相类型,并将不同类型岩石的成岩演化过程与埋藏史、热史、烃类充注过程相结合,分析关键油气充注期与储层致密化的时间匹配关系。研究表明:纯石英砂岩和富石英低塑性岩屑砂岩主要发育机械压实、次生溶蚀和高岭石沉淀,在二次关键烃类充注之前,孔隙度为15.8%~31.5%,属于中高渗储集岩石。而高凝灰质杂基石英砂岩、富塑性颗粒岩屑砂岩及碳酸盐致密胶结砂岩在第一次关键烃类充注之前,孔隙度为4.6%~10.8%,属于特低孔—低孔储集岩石,后期烃类充注难度较大。因此,早期油气充注时保持较高孔渗的纯石英砂岩和富石英低塑性颗粒岩屑砂岩,其成岩作用受到抑制,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是晚期天然气优势运移通道和聚集空间,进而构成了致密砂岩气储层中的甜点。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理解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成藏耦合关系,厘清有效储层岩石形成机理及甜点分布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储模式 烃类充注 古物性恢复 成岩演化 岩石相 致密储层 延安气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