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adykinin postconditioning protects rat hippocampal neurons after 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following cardiac arrest via activation of the AMPK/mTOR signaling pathway 被引量:1
1
作者 Shi-Rong Lin Qing-Ming Lin +5 位作者 Yu-Jia Lin Xin Qian Xiao-Ping Wang Zheng Gong Feng Chen Bin So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2232-2237,共6页
Bradykinin(BK)is an active component of the kallikrein-kinin system that has been shown to have cardioprotective and neuroprotective effects.We previously showed that BK postconditioning strongly protects rat hippocam... Bradykinin(BK)is an active component of the kallikrein-kinin system that has been shown to have cardioprotective and neuroprotective effects.We previously showed that BK postconditioning strongly protects rat hippocampal neurons upon 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after cardiac arrest.However,the precis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is process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In this study,we treated a rat model of ROSC after cardiac arrest(induced by asphyxiation)with 150μg/kg BK via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48 hours after ROSC following cardiac arrest.We found that BK postconditioning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recovery of rat neurological function after ROSC following cardiac arrest,increased the amount of autophagosomes in the hippocampal tissue,inhibited neuronal cell apoptosis,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autophagy-related proteins LC3 and NBR1 and down-regulated p62,inhibited the expression of the brain injury marker S100βand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 caspase-3,and affected the expression of 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pathway-related proteins.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inhibitor compound C clearly inhibited BK-mediated activation of autophagy in rats after ROSC following cardiac arrest,which aggravated the injury caused by ROSC.The 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inhibitor rapamycin enhanced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BK by stimulating autophagy.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BK postconditioning protects against injury caused by ROSC through activating the 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echanistic target of the rapamycin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phagy BRADYKININ cardiac arres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ompound C hippocampus neuron rapamycin 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下载PDF
复苏后良好结局评分对心脏骤停患者院内结局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王莉 田畅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27-630,共4页
目的 探讨复苏后良好结局评分(GOFAR)对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22年4月至2024年3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OHCA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ROSC与否分为ROSC组(n=34)和未ROSC组(... 目的 探讨复苏后良好结局评分(GOFAR)对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22年4月至2024年3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OHCA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ROSC与否分为ROSC组(n=34)和未ROSC组(n=80)。通过本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患者数据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初始监测心律、无复流时间、肾上腺素用量及亚低温治疗等。统计患者入院后首次检查实验室指标结果,包括心率、体温、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及血乳酸(Lac)水平。统计患者复苏后良好结局(GOFAR)评分。结果 未ROSC组患者年龄、无复流时间、GOFAR评分和Lac与ROS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31,95%CI 1.022~1.734)、无复流时间(OR=1.842,95%CI 1.305~2.601)、GOFAR评分(OR=3.709,95%CI 2.250~6.114)和Lac(OR=2.051,95%CI 1.441~2.919)是OHCA患者ROSC的影响因素(P均<0.05);年龄、无复流时间、GOFAR评分和Lac预测OHCA患者ROS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9、0.795、0.916和0.886,其中GOFAR评分AUC最高,其敏感度为90.58%,特异度为84.56%(95%CI 0.866~0.983)。结论 年龄、无复流时间、GOFAR评分和Lac是OHCA患者ROSC的独立影响因素,GOFAR评分可较好实现ROSC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fAR评分 院外心脏骤停 自主循环恢复 影响因素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早期乳酸清除率与心肺复苏ROSC后MODS预后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树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11期1377-1378,共2页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与心脏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多器官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我院心肺复苏ROSC后存活24h以上发生MODS的成年患者62例;分别在ROSC后3d、7d时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与心脏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多器官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我院心肺复苏ROSC后存活24h以上发生MODS的成年患者62例;分别在ROSC后3d、7d时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初始乳酸值及6h乳酸清除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在ROSC后3d、7d时分别存活34例(54.8%)和21例(33.9%)。在ROSC后3d、7d时对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6h乳酸清除率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和6h乳酸清除率在ROSC后3d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ROSC后7d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搏骤停患者ROSC后早期乳酸清除率的降低与不良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能成为心搏骤停患者恢复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再次放疗 替莫唑胺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院内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与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4
作者 段文慧 杨晶 +3 位作者 王爱文 王玮玮 成亚东 王杨周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 探讨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后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长治市人民医院... 目的 探讨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后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长治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HCA后ROSC的126例患者,根据7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42)和死亡组(n=84)。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及相关研究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影响IHCA患者7 d预后的相关因素,最后构建IHCA患者7 d死亡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C指数、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126例患者中7 d死亡患者84例,病死率为66.67%。两组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显著升高(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Lac 6 h显著升高、CPR持续时间更长(均P<0.05),同时,死亡组留置有创动脉导管、可除颤心律及肾上腺素用量<5 mg的人数显著减少(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ACHEⅡ评分、6 h Lac、CPR持续时间及有创动脉、可除颤心律、肾上腺素用量是IHCA患者7 d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提示6 h Lac(OR=1.243,95%CI 1.085~1.425)、有创动脉(OR=5.839,95%CI 1.820~18.734)、CPR持续时间(OR=1.084,95%CI 1.023~1.148)、可除颤心律(OR=9.418,95%CI 2.596~34.172)和肾上腺素用量(OR=4.366,95%CI 1.178~16.182)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最后,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931,区分度好,H-L拟合优度检验P>0.05,且校正曲线接近于理想曲线,校准度高。DCA曲线分析进一步证实该预测模型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基于6 h Lac、有创动脉、CPR持续时间、可除颤心律和肾上腺素用量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用于评估IHCA后ROSC患者7 d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乳酸 有创动脉 可除颤心律 肾上腺素用量 列线图
下载PDF
自动心肺复苏机的加入在院外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章楠 邵俊 +3 位作者 何利琴 朱娴 王芳 蔡春凤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1159-1162,1175,共5页
目的比较人工按压联合机械按压和单纯人工按压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OHCA)在院外急救中的复苏效果,评价自动心肺复苏机的加入在院外急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宜兴市急救中心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现场... 目的比较人工按压联合机械按压和单纯人工按压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OHCA)在院外急救中的复苏效果,评价自动心肺复苏机的加入在院外急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宜兴市急救中心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现场救治的OHCA患者,根据不同的按压方式分为人工联合机械按压组和单纯人工按压组。人工联合机械为研究组,单纯人工按压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院外心肺复苏(CPR)持续时间,院外自主循环(ROSC)恢复率,4 h生存率,24 h生存率及72 h生存率。结果共有163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其中研究组85例(24/85),对照组78例(14/78)。研究组院外自主循环恢复率、4 h生存率、24 h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1.76%vs.17.95%,25.88%vs.12.82%,15.30%vs.5.13%)(P<0.05),但两组间的心肺复苏持续时间及72 h生存率[44(35,50)vs.44(37,50),5.88%vs.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人工胸外按压,人工联合机械按压保证了按压的质量,也提高了OHCA患者的院外ROSC率和短期生存率,自动心肺复苏机的加入在院外急救机构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心搏骤停 机械胸外按压 徒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机 自主循环恢复 生存率
下载PDF
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多因素Cox生存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梦龙 郭凯 +2 位作者 张源波 马永刚 周荣斌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了解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CA)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ofspontaneouscirculation,ROSC)患者的生存状况和一般临床特征,探讨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该类疾患的救治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市三家三甲医院... 目的了解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CA)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ofspontaneouscirculation,ROSC)患者的生存状况和一般临床特征,探讨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该类疾患的救治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市三家三甲医院发生于院前和急诊科的63例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其预后的一般临床特征及病史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全面无反应量表评分、肾上腺素用量、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初始心律为反映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肾上腺素用量、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与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病死率呈正相关,全面无反应量表评分与其病死率呈负相关,初始心律为不可电击心律的患者较可电击心律患者病死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CA) 自主循环恢复(rosc) 预后 Cox生存分析 心肺复苏(CPR)
下载PDF
不同时机气管插管对小儿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徐南平 章武强 +5 位作者 林智亮 陈月 熊妍妍 郭兰芳 周能一 罗丽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探讨院内心脏骤停(CA)患儿不同时间气管插管对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1~2015-12入本院急诊科1岁以内可用环抱法进行胸外按压的心脏骤停(心跳停止时间〈30min)患儿105例,其中甲组38例,乙组26例,丙组20... 目的探讨院内心脏骤停(CA)患儿不同时间气管插管对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1~2015-12入本院急诊科1岁以内可用环抱法进行胸外按压的心脏骤停(心跳停止时间〈30min)患儿105例,其中甲组38例,乙组26例,丙组20例;回顾性的选择2007-01-2011-12未行气管插管的心脏骤停患儿21例为对照组。结果①四组的初步复苏成功率和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219、17.660,P=0.001)。②甲组与乙组的初步复苏成功率和ROSC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96、0.172,P〉0.05)。③甲组与丙组的初步复苏成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2,P〈0.05)。④甲组、乙组与对照组的初步复苏成功率和ROSC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85、18.759,14.751、11.367,P〈0.01)。⑤丙组与对照组的初步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59.P〉0.05)。结论院内抢救心脏骤停患儿推荐经5-10个循环CPR后行气管插管及气管内给药的复苏成功率明显优于15个循环CPR后行气管插管的患儿及未行气管插管的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CA) 气管插管 心肺复苏(CPR) 自主循环恢复率 复苏成功率
下载PDF
117例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及出院存活率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8
作者 李明华 许臻晔 +5 位作者 蒋婕 陆峰 许萍 叶继 叶静 陆一鸣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3-606,共4页
目的分析院前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与存活出院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院前CPR成功的117例CA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及回顾,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17例院外C... 目的分析院前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与存活出院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院前CPR成功的117例CA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及回顾,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17例院外CA数据分析:出院组11例,ROSC后死亡组106例,存活出院率9.4%。②与死亡组比较,出院组心源性疾病,有进行目击者CPR、急救反应时间〈4rain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苏前心律[室颤/室速(VF/VT)],出院组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急救反应时间、心肺复苏时间、肾上腺素剂量与出院成功率呈明显负相关;复苏后心律变化与除颤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球囊面罩通气较气管插管通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组患者插管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结论VF/VT、急救反应时间和复苏时间长短可能是影响院前CPR成功率及出院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低剂量肾上腺素与球囊通气可能有利于提高院前CPR出院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CPR) 院前急救 影响因素 出院率 自主循环恢复(rosc) 心脏骤停(CA)
下载PDF
APACHEⅡ评分对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患者预后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孟新科 石少权 +4 位作者 赵志刚 魏刚 刘德红 苏顺庭 郑晓英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对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患者5种不同预后的区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住院患者的资料,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计算其对两种严重不良(死亡或植物状态)预后与其他类型预后...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对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患者5种不同预后的区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住院患者的资料,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计算其对两种严重不良(死亡或植物状态)预后与其他类型预后区别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5种不同预后(正常、神经功能轻度障碍、神经功能重度障碍、植物状态和死亡)患者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64,P=0.000)。各组之间相互比较,正常组与神经功能轻度障碍组、神经功能轻度障碍组与神经功能重度障碍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89±5.52)分vs(12.50±6.00)分,P=0.109;(12.50±6.00)分vs(13.80±4.98)分,P=0.623];其他各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vs重度神经功能异常组P=0.019;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均为P=0.000)。13分是区分预后良好的最佳截断点;23分是区分预后严重不良的最佳截断点。APACHEⅡ评分区分严重不良预后与其他类型预后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结论APACHEⅡ评分可以作为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患者不良预后的一个预测、评价工具,若引入其他相关因素,可望进一步提高该类患者不同预后的区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昏迷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预后
下载PDF
血清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与心肺复苏术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长罗 周利平 +3 位作者 龙勇 袁锋 黄国庆 杨宁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9-642,共4页
目的:观察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术(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变化,探讨MPO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在急诊科收集心脏骤停经CPR后ROS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存活及诊治情况,详细记录临床资料... 目的:观察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术(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变化,探讨MPO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在急诊科收集心脏骤停经CPR后ROS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存活及诊治情况,详细记录临床资料,从CPR开始选取6个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MPO水平。结果共收集临床病例248例,其中134例患者在ROSC后3 h内死亡;32例患者在ROSC后3 h以上,6 h以内死亡;12例患者在ROSC后6 h以上,12 h以内死亡;5例患者在ROSC后12 h以上,24 h以内死亡;35例患者在ROSC后24 h以上,20 d以内死亡;30例患者存活在ROSC后20 d以上。ROSC后3 h内死亡的134例患者血清MPO水平与其他114例患者血清MPO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C后存活24 h以上,但在20 d以内死亡的35例患者与ROSC后存活20 d以上的30例患者比较各时间点血清MPO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PO水平可能与CPR后ROSC的患者近期预后有关,血清MPO水平越高,预后越差;但血清MPO水平可能不能用来判断此类患者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过氧化物酶(MPO)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CPR) 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主循环恢复(rosc)
下载PDF
五指山幼猪窒息心脏骤停模型复苏生存率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彩军 李春盛 +4 位作者 杨军 郭志军 殷勤 杭晨晨 张奕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73-975,共3页
目的 研究五指山幼猪窒息心脏骤停(CA)模型复苏成功率及24 h生存率,探索在复苏生存率研究中此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30只五指山幼猪通过在呼气末堵塞气管插管制作窒息心脏骤停模型,非干预时间8 min后行标准心肺复苏(CPR).根据自主循... 目的 研究五指山幼猪窒息心脏骤停(CA)模型复苏成功率及24 h生存率,探索在复苏生存率研究中此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30只五指山幼猪通过在呼气末堵塞气管插管制作窒息心脏骤停模型,非干预时间8 min后行标准心肺复苏(CPR).根据自主循环恢复(ROSC)情况将30只五指山幼猪分为ROSC组与非ROSC组.计算复苏成功率,观察24h生存率状况.结果 30只五指山幼猪ROSC组12只,非ROSC组18只,复苏成功率40%.采用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生存表均值(12.083±2.428)h,95% CI(7.324,16.842);生存表中位数(8.000±5.196)h,95% CI(0.000,18.184).结论 五指山幼猪窒息造成的心脏骤停模型可重复性强,成功率高,其复苏成功率与24h生存率与临床情况类似,能够满足CPR后生存率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心脏骤停(CA) 自主循环恢复(rosc) 生存率 心肺复苏(CPR)
下载PDF
基于情景的高仿真模拟在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阶段考核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苗苗 高珍珍 +2 位作者 李小红 郭树彬 梅雪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051-1055,共5页
目的基于情景的高仿真模拟方法(下面统称情景模拟)指挥团队进行心肺复苏(CPR)在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阶段考核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择参加2019、2020年北京市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阶段考核(急诊住院医师培训满5年)的191名... 目的基于情景的高仿真模拟方法(下面统称情景模拟)指挥团队进行心肺复苏(CPR)在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阶段考核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择参加2019、2020年北京市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阶段考核(急诊住院医师培训满5年)的191名急诊科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二阶段考核内容其中一项为情景模拟下考生指挥团队进行CPR。根据研究对象的调查问卷,将其分为临床工作中未曾独立组织CPR抢救组(n=63)和曾经独立组织CPR抢救组(n=128);同时还分为既往未曾接受过情景模拟培训组(n=57)和曾经接受过情景模拟培训组(n=134)。分别比较两组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之前的病情判断、CA的抢救措施、气道管理、胸外按压(按压深度、按压是否回弹、按压频率)、不间断按压、电除颤(能量选择、除颤位置、除颤时机)、自主呼吸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的处理、人文关怀、团队合作(领导力)和此项考核的总成绩。结果未曾独立组织CPR抢救组CA之前的病情判断、CA的抢救措施、间断按压、除颤时机、ROSC后的处理、人文关怀、团队合作(领导力)及考核总成绩均显著低于曾经独立CPR抢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气道管理、胸外按压(深度、频率、回弹)、电除颤(能量选择、除颤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曾接受培训组CA之前的病情判断、CA的抢救措施、不间断按压、除颤时机、ROSC后的处理、人文关怀、团队合作(领导力)及总成绩均显著低于曾经接受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气道管理、胸外按压(深度、频率、回弹)、电除颤(能量选择、除颤位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情景模拟方法作为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阶段考核方式,可真实地反映出急诊高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急救能力与核心能力。开展基于情景的高仿真模拟培训,有利于提升规培医师抢救时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 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急救核心能力 心肺复苏(CPR) 心脏骤停(CA) 自主呼吸循环恢复(rosc)
下载PDF
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抢救自主循环恢复后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在改善预后中的效果 被引量:17
13
作者 胡金伦 潘浩泉 徐伟干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12期2215-2218,2222,共5页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抢救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在改善预后中的效果。方法按照是否接受乌司他丁治疗将81例心脏骤停患者分为试验组41例(常规方案+大剂量乌司他丁)...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抢救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在改善预后中的效果。方法按照是否接受乌司他丁治疗将81例心脏骤停患者分为试验组41例(常规方案+大剂量乌司他丁)和对照组40例(常规方案),观察两组患者ROSC后心肌酶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HDBH)]、白蛋白(Albumin,Alb)和乳酸(Lactic acid,Lac)、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Creatinine,Cr)]水平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严重度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ROSC后4周脑功能分级和生存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ROSC后24h、48h、72h CK-MB、HDB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ROSC后24h、48h、72h La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ROSC后24h、48h、72h ALT、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ROSC后48h、72h BU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ROSC后24h、48h、72h 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ROSC后24h、48h、72h MO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ROSC后4周脑功能分级1-2级所占比例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ROSC后4周死亡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抢救ROSC后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心功能、肝肾功能、Alb和Lac改善效果,减轻MODS严重度,对改善脑功能分级和降低死亡率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乌司他丁
下载PDF
双下肢屈曲挤压联合心肺复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向 黄慧 +2 位作者 方金东 刘静 方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33-936,共4页
目的评价一种改良心肺复苏(CPR)方法——双下肢屈曲挤压联合CPR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双下肢屈曲挤压联合CPR对11例心脏骤停(CA)患者实施CPR。11例患者中的例1是医生电话指导家属直接给予双下肢屈曲挤压联合CPR。11例中的另外10... 目的评价一种改良心肺复苏(CPR)方法——双下肢屈曲挤压联合CPR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双下肢屈曲挤压联合CPR对11例心脏骤停(CA)患者实施CPR。11例患者中的例1是医生电话指导家属直接给予双下肢屈曲挤压联合CPR。11例中的另外10例首先采用标准CPR实施CPR,平均用时34min;7例没有恢复自主循环(ROSC),3例ROSC,但再次CA,给予标准CPR30rain没有ROSC,改用双下肢屈曲挤压联合CPR继续对10例患者CPR。结果采用双下肢屈曲挤压联合CPR,平均用时8.1min,11例患者中9例ROSC。最终2例痊愈,6例存活出院,3例死亡。出院存活率8/11。结论与标准CPR相比,双下肢屈曲挤压联合CPR在ROSC率、出院存活率等方面有一定优势。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在公众中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CA) 心肺复苏(CPR) 恢复自主循环(rosc) 出院存活率
下载PDF
两种复苏方法对心跳骤停免复苏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顾彩虹 王立祥 +4 位作者 梁立武 孙鲲 马立芝 刘亚华 郭晓东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9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比较常规心肺复苏和膈肌下抬挤心脏复苏法对心跳骤停复苏效果的影响,探讨开腹手术中发生心跳骤停时应采取的更为有效选择的复苏方法。方法健康的32只新西兰白兔,于呼气末窒息8min制成心搏骤停模型,分别实施常规心肺复苏和膈肌下... 目的比较常规心肺复苏和膈肌下抬挤心脏复苏法对心跳骤停复苏效果的影响,探讨开腹手术中发生心跳骤停时应采取的更为有效选择的复苏方法。方法健康的32只新西兰白兔,于呼气末窒息8min制成心搏骤停模型,分别实施常规心肺复苏和膈肌下抬挤心脏复苏法,比较2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6h后将兔处死,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对比2组的不同,结果膈肌下抬挤心脏组较常规心脏按压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自主循环恢复率高(P〈0.05)。细胞凋亡指数检测结果:膈肌下抬挤心脏组心肌组织细胞凋亡为(12.7±3.4)%,显著低于常规心脏按压组少[(22.5±5.2)%P〈0.05]。结论开腹手术发生心跳骤停时,膈肌下抬挤心脏复苏法较常规胸外按复苏压法更为有效。其原因可能与该方法可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率 凋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救逆通瘀汤在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孟新科 张炜宁 +6 位作者 张新征 周炯峰 赵志刚 赵中江 陈怡粤 魏刚 刘德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5-498,共4页
目的 观察"救逆通瘀汤"对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94例患者分为标准治疗组和中药干预组(各47例),分别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和常规治疗方法加"救逆通瘀汤"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24 h、72 h、7 d、1个月... 目的 观察"救逆通瘀汤"对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94例患者分为标准治疗组和中药干预组(各47例),分别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和常规治疗方法加"救逆通瘀汤"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24 h、72 h、7 d、1个月和6个月存活率,72 h、7 d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1个月和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①存活率:标准治疗组和中药干预组自主循环恢复后24 h(63.8% vs. 65.9%)、72 h(44.6% vs. 51.0%)、7 d(36.1% vs. 46.8%)、1个月(23.4% vs. 4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2% vs. 40.4%,P<0.05).②APACHEⅡ评分:7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3±7.9)分 vs.(22.1±6.8)分,P>0.05],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4.8)分vs.(17.1±6.5)分,P<0.05].③GOS评分:1个月[(3.1±1.1)分vs.(3.7±1.2)分]和6个月[(3.2±1.4)分vs.(4.2±1.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救逆通瘀汤"有促进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脑功能恢复的作用,可提高患者远期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存活率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下载PDF
APACHEⅡ评分在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早期死亡预测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胡海 张建成 曹钰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 探索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在评价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24h内死亡的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46例连续观察24h,分别计算各自APACHEⅡ评分,并进行验证,建立回归模型。结果46例患者... 目的 探索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在评价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24h内死亡的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46例连续观察24h,分别计算各自APACHEⅡ评分,并进行验证,建立回归模型。结果46例患者APACHEⅡ评分平均(37.47±7.50)分(20~53分)。9例复苏后24h内暂时存活者评分为(27.88±4.81)分,显著低于37例死亡者的评分[(39.8±6.05)分,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到死亡风险模型:Ln[P/(1-P)]=-11.762+0.397×APACHEⅡ评分。结论APACHEⅡ评分系统可以应用于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早期死亡的风险评估,为合理利用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 APACHEⅡ评分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心肺脑复苏成败相关因素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家燕 李智鹃 叶健晓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9年第10期761-763,共3页
目的分析心跳呼吸骤停(CA)患者行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及存活出院率,探讨影响心肺脑复苏成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4例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行CPR的患者,46例ROSC后收住急诊ICU治疗,16例存活出院的患者的病例... 目的分析心跳呼吸骤停(CA)患者行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及存活出院率,探讨影响心肺脑复苏成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4例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行CPR的患者,46例ROSC后收住急诊ICU治疗,16例存活出院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患者分为ROSC组及初级复苏失败组,存活出院组及高级复苏失败组,分别对比各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开始复苏时间、持续复苏时间。结果①6min内开始行CPR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及存活出院率均高于6min后开始复苏患者。②高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与青壮年患者相仿,但存活出院率显著低于青壮年患者。③不同病因对自主循环恢复率及存活出院率有影响。结论开始复苏时间、年龄、病因是影响复苏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存活出院率
下载PDF
两种方法制备心搏骤停兔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湘民 姚政彬 +3 位作者 朱浙祥 佘长寿 粟枫 黄国庆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7-91,113,共6页
目的比较氯化钾致颤与经食道-胸壁电致颤两种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兔模型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过程中生理指标的特点。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氯化钾致颤组(10%氯化钾0.3 mL/kg脉冲式静... 目的比较氯化钾致颤与经食道-胸壁电致颤两种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兔模型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过程中生理指标的特点。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氯化钾致颤组(10%氯化钾0.3 mL/kg脉冲式静脉注射诱发心搏骤停)和电致颤组(经食道-胸壁用35 mA交流电诱发心搏骤停),每组10只。心搏骤停5 min后进行心肺复苏。比较两组诱发心搏骤停时间、心肺复苏时间、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情况、自主循环恢复后1 h动脉血气和血乳酸(Lac)水平,以及复苏后72 h存活情况。结果20只动物均成功诱发心搏骤停。与电致颤组比较,氯化钾致颤组诱导心搏骤停时间[(9.90±2.47)s与(27.40±6.48)s比较]和心肺复苏时间[(61.61±26.51)s与(132.00±18.55)s比较]均明显缩短(P<0.01)。氯化钾致颤组和电致颤组均有9只动物自主循环恢复,72 h分别存活8只、5只。与电致颤组比较,氯化钾致颤组自主循环恢复后1 h动脉血气pH值[(7.38±0.06)与(7.29±0.11)相比]和HCO3^-浓度[(21.86±3.65)mmol/L与(18.32±2.61)mmol/L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Lac水平[(1.77±0.77)mmol/L与(5.39±3.40)mmol/L相比]明显降低(P<0.01),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K+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经食道-胸壁交流电刺激方法相比,氯化钾脉冲式注射可更便捷诱发兔心搏骤停,且复苏后机体内环境更为稳定,存活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电刺激 氯化钾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用评分法预测心肺复苏术后昏迷病人预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新科 赵志刚 +5 位作者 石少权 吴光凤 魏刚 刘德红 郑晓英 苏顺庭 《医学研究杂志》 2009年第8期46-49,共4页
目的建立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CPRROSC)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价方法,提高该类病人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分析文献,找出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赋予每个因素一定分值,建立CPRROSC预后评分法。用该评分法回顾性评价115例... 目的建立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CPRROSC)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价方法,提高该类病人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分析文献,找出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赋予每个因素一定分值,建立CPRROSC预后评分法。用该评分法回顾性评价115例CPRROSC住院病人的预后,比较不同预后病人CPRROSC预后评分的差异,计算其对两种严重不良预后(死亡或植物状态)与其他类型预后区别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5种不同预后(正常、轻度神经功能障碍、重度神经功能障碍、植物状态和死亡)病人CPRROSC预后评分比较,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91,P=0.000)。其中正常组与神经功能轻度异常组、死亡组与植物状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2±3.03 vs 4.88±3.52,P=0.318;15.47±3.31 vs 14.04±3.84,P=0.108);其他各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植物状态组vs重度神经功能异常组为14.04±3.84 vs 10.70±3.30,P=0.011;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均为P=0.000)。CPRROSC预后评分在8分以下对预后良好(正常或神经功能轻度异常)的病人区别能力最强;13分以上对预后严重不良的病人区别能力最强。CPRROSC预后评分对严重不良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0。结论CPRROSC预后评分对病人严重不良预后具有较高预测和区别能力,可以作为心肺复苏后昏迷病人最终预后预测的评价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昏迷预后 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