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Retinex-Net的低光照图像增强算法 被引量:20
1
作者 欧嘉敏 胡晓 杨佳信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6,共10页
针对Retinex-Net存在噪声较大、颜色失真的问题,基于Retinex-Net的分解-增强架构,文中提出改进Retinex-Net的低光照图像增强算法.首先,设计由浅层上下采样结构组成的分解网络,将输入图像分解为反射分量与光照分量,在此过程加入去噪损失... 针对Retinex-Net存在噪声较大、颜色失真的问题,基于Retinex-Net的分解-增强架构,文中提出改进Retinex-Net的低光照图像增强算法.首先,设计由浅层上下采样结构组成的分解网络,将输入图像分解为反射分量与光照分量,在此过程加入去噪损失,抑制分解过程产生的噪声.然后,在增强网络中引入注意力机制模块和颜色损失,旨在增强光照分量亮度的同时减少颜色失真.最后,反射分量和增强后的光照分量融合成正常光照图像输出.实验表明,文中算法在有效提升图像亮度的同时降低增强图像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光照图像增强 深度网络 视网膜大脑皮层网络(retinex-Net) 浅层上下采样结构 注意机制模块
下载PDF
针刺枕视皮质对应区对青光眼模型大鼠视神经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庞国龙 白东方 +2 位作者 徐一轲 刘思彤 赵丽楠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617-623,共7页
目的:观察针刺枕视皮质对应区对青光眼模型大鼠视神经的影响,分析可能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中的80只构建青光眼模型,高眼压状态持续4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联合针刺组、常规针刺组、枕视皮质组;剩余20只为空白组。联合针刺组针刺球... 目的:观察针刺枕视皮质对应区对青光眼模型大鼠视神经的影响,分析可能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中的80只构建青光眼模型,高眼压状态持续4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联合针刺组、常规针刺组、枕视皮质组;剩余20只为空白组。联合针刺组针刺球后穴、风池穴、太阳穴、行间穴、枕视皮质对应区,常规针刺组针刺球后穴、风池穴、太阳穴、行间穴,枕视皮质组针刺枕视皮质对应区。每2日针刺1次,连续针刺3周。空白组、模型组不针刺。观察各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数量及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超大B细胞淋巴瘤因子(Bcl-XL)、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光密度值(OD),免疫印迹法检测Bcl-XL、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联合针刺组、枕视皮质组、常规针刺组RGC数量均升高(P<0.05),且联合针刺组RGC数量高于常规针刺组及枕视皮质组(P<0.05)。空白组RGC形态大致正常,排列整齐、紧密;模型组RGC形态异常,有拉长变形,甚至出现溶解情况,排列无序;联合针刺组RGC形态较正常,排列较整齐,无明显溶解、变形;枕视皮质组和常规针刺组RGC形态相对正常,排列较模型组整齐,RGC轻度变形,无明显溶解情况。与空白组比较,各组模型大鼠Bcl-XL、stat3 OD均升高(P<0.05),且联合针刺组、枕视皮质组、常规针刺组Bcl-XL、stat3 OD均高于模型组(P<0.05),联合针刺组Bcl-XL、stat3 OD均高于枕视皮质组及常规针刺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各组模型大鼠Bcl-XL、stat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且联合针刺组、枕视皮质组、常规针刺组Bcl-XL、stat3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联合针刺组Bcl-XL、stat3蛋白表达均高于枕视皮质组及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枕视皮质对应区联合常规穴位可以激活青光眼模型大鼠视神经保护通路,保护高眼压下的视神经,修复被高眼压损伤的视神经及RGC,改善视神经的生存微环境,修复受损视觉系统。其机制可能与针刺激活stat3信号通路、上调Bcl-XL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枕视皮质对应区 视神经萎缩 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人超大B细胞淋巴瘤因子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下载PDF
玻璃体后皮质剥离术在视网膜异物摘出中的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赵铁英 秦波 +3 位作者 樊宁 闻慧 罗康怡 张国明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42-443,共2页
目的 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出术中行玻璃体后皮质切除 ,观察其对预防术后远期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5 6例( 5 6眼 )常规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异物摘出术 ,术中行玻璃休后皮质剥离和切除 ,根据病情联合其他术式。术后随访观察视力及并发症... 目的 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出术中行玻璃体后皮质切除 ,观察其对预防术后远期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5 6例( 5 6眼 )常规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异物摘出术 ,术中行玻璃休后皮质剥离和切除 ,根据病情联合其他术式。术后随访观察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异物摘出成功率 10 0 % ( 5 6/ 5 6)。术后随访 3~ 12月 ,2眼 ( 3 6% )视网膜下异物术后 1月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经再次手术 ,硅油填充 ,视网膜复位。术后矫正视力 0 5以上者 3 7眼 ( 66 0 7% )。结论 玻璃体后皮质剥离 ,有效去除外伤性PVR赖以生长的支架 ,解除玻璃体或机化条索对视网膜的牵引作用 ,可行效地预防外伤及术后视网膜脱离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玻璃体后皮质 视网膜异物 摘出
下载PDF
对新生大鼠视觉各结构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体外培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明华 赵丽萍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84-187,共4页
本实验采用分离细胞体外培养和MTT微量比色法,观察了新生大鼠视网膜(R)、顶盖浅灰质(T)、间脑后外侧部(G)和枕叶皮质(C)等细胞体外培养生长的相互影响。培养3天后,MTT微量比色法测定发现:分别取自视觉系统两个部分的混合细胞培养,除G+C... 本实验采用分离细胞体外培养和MTT微量比色法,观察了新生大鼠视网膜(R)、顶盖浅灰质(T)、间脑后外侧部(G)和枕叶皮质(C)等细胞体外培养生长的相互影响。培养3天后,MTT微量比色法测定发现:分别取自视觉系统两个部分的混合细胞培养,除G+C和T+G生长不活跃外,其余的混合培养均比单独培养的细胞生长明显活跃(高1.3~3倍不等)。其中R+T和R+G生长最为活跃,其次为R+C和T+C。另外T的条件培养液(Tc)可使R细胞生长活跃3倍,使G细胞生长活跃2倍。R的条件培养液(Rc)增强G和C细胞生长活性分别为1.3倍和2倍。以上的实验表明,T和R的条件培养液中,可能有神经诱向因子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细胞 体外培养 神经诱向因子
下载PDF
视觉假体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盼盼 吕学全 +2 位作者 赵冀 柴新禹 任秋实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76-281,共6页
主要介绍了视觉假体的发展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视觉假体 视皮层假体 视神经假体 视网膜假体 光幻视
下载PDF
人工视觉辅助系统: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6
作者 林衍旎 葛松 +3 位作者 杨娜娜徐 晶晶 韩鸿宾 许胜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16-1336,共21页
通过视觉获取图像信息是人类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功能,失明则会显著降低其生活质量.因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和黄斑变性等疾病而造成后天失明者,以及由意外事故、战争等造成眼部创伤者,有可能通过人工视觉辅助系统的帮助恢复部分视觉,或... 通过视觉获取图像信息是人类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功能,失明则会显著降低其生活质量.因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和黄斑变性等疾病而造成后天失明者,以及由意外事故、战争等造成眼部创伤者,有可能通过人工视觉辅助系统的帮助恢复部分视觉,或者完成复杂的生活任务.一些盲症患者视觉通路的神经传导剩余部分依然有功能,因此可以借助电极阵列刺激视神经向大脑传递视觉信息,也可在大脑视觉皮层贴敷电极阵列的方法输入视觉信息.此外,还能借助体外装置,如通过人工智能将视觉转换成语音指令、触觉阵列编码等,帮助盲症患者获得环境信息.本文综述各类人工视觉辅助系统的现状,展望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新的植入器件与随身体外装置的新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视觉辅助系统 视网膜假体 视皮质假体 体外辅助系统
下载PDF
针刺窍明穴为主配合常规取穴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疗效及对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平均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文婷 吴烈 《河北中医》 2022年第6期983-987,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窍明穴为主配合常规取穴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PRP)的临床疗效及对视野平均光敏感度(MS)和平均缺损(MD)的影响。方法将41例(82眼)PR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0例(40眼)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甲钴胺片治疗,... 目的观察针刺窍明穴为主配合常规取穴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PRP)的临床疗效及对视野平均光敏感度(MS)和平均缺损(MD)的影响。方法将41例(82眼)PR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0例(40眼)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21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隔7 d;甲钴胺片治疗2个月。治疗组21例(42眼)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刺窍明穴为主配合常规取穴治疗。治疗组治疗28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隔2 d。比较2组视力、视野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30°视野平均光敏感度(MS)、平均缺损(MD)变化。结果治疗组视力总有效率85.7%(36/42)、视野总有效率71.4%(30/42),对照组视力总有效率62.5%(25/40)、视野总有效率47.5%(19/40),治疗组视力、视野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30°视野MS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MD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30°视野MS均高于对照组(P<0.05),M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窍明穴为主配合常规取穴治疗PRP,能提高患者视力、视野疗效,升高30°视野MS,降低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针刺疗法 窍明 枕视皮质对应区
下载PDF
Activation of Parvalbumin-Positive Neurons in Both Retina and Primary Visual Cortex Improves the Feature-Selectivity of Primary Visual Cortex Neurons 被引量:4
8
作者 Jinggang Duan Hang Fu Jiayi Zhang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55-263,共9页
Several recent studies using either viral or transgenic mouse models have shown different results on whether the activation of parvalbumin-positive(PV~+)neurons expressing channelrhodopsin-2(ChR2) in the primary ... Several recent studies using either viral or transgenic mouse models have shown different results on whether the activation of parvalbumin-positive(PV~+)neurons expressing channelrhodopsin-2(ChR2) in the primary visual cortex(V1) improves the orientation-and direction-selectivity of V1 neurons. Although this discrepancy was thoroughly discussed in a follow-up communication, the issue of using different models to express ChR2 in V1 was not mentioned. We found that ChR2 was expressed in 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 and V1 neurons in ChR2fl/~+; PV-Cre mice.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ation of PV~+RGCs using white drifting gratings alon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firing rates of V1 neurons and improved their direction-and orientation-selectivity. Longduration activation of PV~+interneurons in V1 further enhanced the feature-selectivity of V1 neurons in anesthetized mice, confirming the conclusions from previous finding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ctivation of both PV~+RGCs and V1 neurons improves feature-selectivity in m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valbumin neurons Primary visual cortex retinal ganglion cells Optogenetics
原文传递
小檗皮水浸膏对db/db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Ⅰ) 被引量:15
9
作者 叶凡 岳丽珺 +2 位作者 范刚 孟宪丽 赖先荣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观察小檗皮浸膏对基因突变自然发病型db/db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选用18周龄db/db糖尿病小鼠,db/m型同性同窝瘦型小鼠为对照。采用随机方法将db/db小鼠分为:db/db组,小檗皮高、中、低剂量(1.50,0.75,0.38 g·kg^(-... 目的:观察小檗皮浸膏对基因突变自然发病型db/db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选用18周龄db/db糖尿病小鼠,db/m型同性同窝瘦型小鼠为对照。采用随机方法将db/db小鼠分为:db/db组,小檗皮高、中、低剂量(1.50,0.75,0.38 g·kg^(-1))组,羟苯磺酸钙(0.23 g·kg^(-1))组,盐酸小檗碱(0.135 g·kg^(-1))组。相关药物连续ig 2个月,观察一般体征状态,每2周称体重1次,测空腹血糖水平1次,并于ig 2个月末处死小鼠。苏木素和伊红(HE)染色观察视网膜常规病理改变,消化铺片观察微血管变化,计算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比值(E/P)。结果:与db/m组比较,db/db组体重显著增加(P<0.01),血糖水平显著升高(P<0.01),视网膜血管E/P明显升高(P<0.05),视网膜毛细血管充血扩张,视网膜损伤明显。与db/db组比较,羟苯磺酸钙组、小檗碱组、小檗皮各剂量组体重无显著变化;小檗碱组、小檗皮低剂量组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1),小檗皮高、中剂量组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5),羟苯磺酸钙组血糖水平无显著变化;小檗皮高剂量组视网膜血管E/P显著降低(P<0.05),其他给药组E/P无显著变化;小檗皮各剂量组视网膜损伤减轻。结论:小檗皮对db/db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具有降低自发性糖尿病小鼠高血糖水平作用,改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并阻止新生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皮浸膏 基因突变自然发病型db/db糖尿病小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空腹血糖水平 视网膜形态学
原文传递
小檗皮水浸膏对db/db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Ⅱ)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邦华 叶凡 +3 位作者 岳丽珺 孟宪丽 范刚 赖先荣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16-121,共6页
目的:观察小檗皮浸膏对基因突变自然发病型db/db糖尿病小鼠视网膜蛋白激酶C-β(PKC-β),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索该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18周龄db/db糖尿病小鼠,db/m... 目的:观察小檗皮浸膏对基因突变自然发病型db/db糖尿病小鼠视网膜蛋白激酶C-β(PKC-β),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索该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18周龄db/db糖尿病小鼠,db/m型同性同窝瘦型小鼠为对照。采用随机方法将db/db小鼠分为db/db组,小檗皮高、中、低剂量组(1.50,0.75,0.38 g·kg^(-1)),羟苯磺酸钙组(0.23 g·kg^(-1)),盐酸小檗碱组(0.135 g·kg^(-1))。相关药物连续ig 2个月,并于ig 2个月末处死小鼠。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3种因子在视网膜结构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视网膜内3种因子的基因与蛋白表达。结果:与db/m组比较,db/db组视网膜组织PKC-β,VEGF免疫组化反应呈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1);HIF-1α免疫组化反应呈阳性,表达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db组三种因子的基因与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db/db组比较,羟苯磺酸钙组视网膜组织PKC-β免疫组化反应呈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小檗皮高剂量组视网膜组织PKC-β免疫组化反应呈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其他各给药组较db/db组PKC-β表达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视网膜组织HIF-1α免疫组化反应呈阳性,表达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檗碱组、小檗皮低剂量组视网膜组织VEGF免疫组化反应呈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1),其他各给药组视网膜组织VEGF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b/db组比较,羟苯磺酸钙组HIF-1α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其他各给药组PKC-β,HIF-1α,VEGF基因表达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b/db组比较,羟苯磺酸钙组、盐酸小檗碱组、小檗皮高、低剂量组PKC-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小檗皮中剂量组PKC-β蛋白表达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羟苯磺酸钙组、盐酸小檗碱组、小檗皮高、中剂量组HIF-1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小檗皮低剂量组HIF-1α蛋白表达量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VEGF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小檗皮浸膏防治db/db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KC-β,HIF-1α,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皮 基因突变自然发病型db/db糖尿病小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蛋白激酶-β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曲安奈德的应用
11
作者 庄建青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玻璃体视网膜术前、术中对于玻璃体后脱离未确定的50例患者(50只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将大部分玻璃体切除后注入曲安奈德混悬液2 mg,在玻璃体上进行染色作为标记,将...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玻璃体视网膜术前、术中对于玻璃体后脱离未确定的50例患者(50只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将大部分玻璃体切除后注入曲安奈德混悬液2 mg,在玻璃体上进行染色作为标记,将玻璃体彻底清除后皮质.观察玻璃体后皮质残留情况、术后眼压情况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本研究所有患者注入曲安奈德后,玻璃体后皮质残留情况均可完全认清,顺利完成玻璃体后脱离,并将玻璃体后皮质彻底清除.术后眼压偏高者3例,眼压升高发生率为6%,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控制并恢复.术后3~4个月随访,无白内障或视网膜脱离复发病例.结论 曲安奈德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有利于充分认清、辨别、清除玻璃体皮质,提高玻璃体后皮质清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曲安奈德 玻璃体后皮质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玻璃体黄斑界面异常的糖尿病黄斑水肿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夏沁韵 陈震 邢怡桥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853-856,共4页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目前治疗DME患者首选抗VEGF药物。然而,存在玻璃体黄斑界面的异常时,单纯使用抗VEGF药物疗效并不理想。由玻璃体黄斑界面异常的糖尿病黄斑水肿多与玻璃体后皮质、视网膜内界...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目前治疗DME患者首选抗VEGF药物。然而,存在玻璃体黄斑界面的异常时,单纯使用抗VEGF药物疗效并不理想。由玻璃体黄斑界面异常的糖尿病黄斑水肿多与玻璃体后皮质、视网膜内界膜及视网膜前膜有关,本文主要针对此类DME的形成机制及治疗进行详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黄斑水肿 玻璃体黄斑界面异常 玻璃体后皮质 内界膜 视网膜前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