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urbulence and Rainfall Microphysical Parameters Retrieval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nalysis Based on Wind Profiler Radar Data 被引量:1
1
作者 HU Su-man HUANG Xing-you MA Yu-rong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21年第3期291-302,共12页
Rainfall is triggered and mainly dominated by atmospheric thermo-dynamics and rich water vapor.Nonetheless, turbulence is also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evolution of rainfall microphysical para... Rainfall is triggered and mainly dominated by atmospheric thermo-dynamics and rich water vapor.Nonetheless, turbulence is also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evolution of rainfall microphysical parameters. To study such an influence, the present study utilized boundary layer wind profiler radar measurements. The separation point of the radar power spectral density data was carefully selected to classify rainfall and turbulence signals;the turbulent dissipation rate ε and rainfall microphysical parameters can be retriev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ε and microphysica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he retrievals of two rainfall periods in Beijing 2016, it was observed that(1) ε in the precipitation area ranged from 10^(-3.5) to 10^(-1) m^(2) s^(-3) and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alling velocity spectrum width;(2) interactions between turbulence and raindrops showed that small raindrops got enlarge through collision and coalescence in weak turbulence, but large raindrops broke up into small drops under strong turbulence, and the separation value of ε being weak or strong varied with rainfall attributes;(3) the variation of rainfall microphysical parameters(characteristic diameters, number concentration, rainfall intensity, and water content) in the middle stage were stronger than those in the early and the later stages of rainfall event;(4) unlike the obvious impacts on raindrop size and number concentration, turbulence impacts on rain rate and LWC were not significant because turbulence did not cause too much water vapor and heat ex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ulent dissipation rate rainfall microphysical parameters wind profiler radar spectrum width collision-coalescence BREAKUP retrieval
下载PDF
基于Ka/Ku双波段回波强度差约束和多普勒功率谱的微物理和动力参数反演方法和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黎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7-1842,共16页
回波强度定标误差、天线水膜衰减和雨区衰减造成的回波强度偏差对云雷达反演微物理和动力参数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准确分析这些偏差对提高反演精度至关重要。为了消除云雷达因定标和天线罩等引起的回波强度和功率谱大小的影响,实现高精度... 回波强度定标误差、天线水膜衰减和雨区衰减造成的回波强度偏差对云雷达反演微物理和动力参数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准确分析这些偏差对提高反演精度至关重要。为了消除云雷达因定标和天线罩等引起的回波强度和功率谱大小的影响,实现高精度和雷达全观测范围的反演,本文提出了基于Ka/Ku双波段云雷达回波强度差约束和回波强度谱密度数据的降水内空气垂直运动速度和雨滴谱反演方法(DWR-SZ),并将该方法应用到2020年6月8日和2021年6月1日华南两次对流性云降水垂直结构观测数据,利用雨滴谱仪数据分析了该方法反演结果的改进程度,分析了上升速度对反演的回波强度和微物理参数的影响。该方法首先融合双波段云雷达反演(DWSZ)和单波段小粒子跟踪方法(ST)方法反演的云内空气垂直速度V_(air),形成全观测域的V_(air),然后利用DWSZ方法得到微物理参数初估值,并计算衰减影响,最后利用双波段回波强度差(DWR)调整回波强度系统偏差和反演的微物理参数,使DWR-SZ方法正演得到的DWR与雷达观测值差到达极小。结果表明:(1)采用脉冲压缩技术的高雷达灵敏度模式与采用短脉冲的低灵敏度模式相比,DWSZ方法反演的V_(air)与雷达灵敏度相关性非常小,结果稳定,但这种方法只能应用于含有大粒子的液体降水区(粒子直径大于1.8mm);小粒子跟踪ST方法通常低估V_(air),但在低层的35 dBZ以下降水V_(air)低估程度不大,且灵敏度提高会极大改进Ka波段雷达反演能力;两种方法融合的V_(air)比较合理;(2)雨区衰减和距离是造成ST方法低估V_(air)的主要原因;而固态降水的功率谱非常窄而且陡,灵敏度对固态降水区V_(air)影响不大;(3)采用DWR作为约束,有效减小了回波强度的系统偏差和天线水膜影响,提高了微物理参数的反演准确率;(4)ST方法反演的V_(air)高估了粒子数密度,液体含水量(LWC)和衰减系数,低估了粒子大小,但对天线水膜引起的回波强度系统偏差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Ku 波段双波段云雷达 云微物理动力参数反演 回波强度误差和衰减的订正方法
下载PDF
一次飞机积冰过程云微物理特征分析
3
作者 彭冲 宋灿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4-40,共7页
飞机积冰是影响飞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飞行安全事故。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4日河南省观测到飞机积冰的一次天气过程,分析了此次飞机积冰过程的云微物理特征,并结合天气雷达观测和葵花8卫星反演云参数,分析了积冰区域的... 飞机积冰是影响飞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飞行安全事故。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4日河南省观测到飞机积冰的一次天气过程,分析了此次飞机积冰过程的云微物理特征,并结合天气雷达观测和葵花8卫星反演云参数,分析了积冰区域的雷达回波以及卫星云参数特征。结果表明:本次探测云系为层状云系,平均有效粒子直径小于15μm,平均液水含量低于0.1 g·m^(-3);积冰区域云中存在球形液滴,同时也存在着尺度较大的片状冰晶和辐枝状冰晶,云系性质为冰水共存的混合相态云;云中液水含量随中值体积直径增大而增大,函数Y=32.78 X 0.29可以较好地描述液水含量与中值体积直径的关系;积冰区域整体回波强度较弱,飞机积冰高度的雷达反射率为5~10 dBZ;云系光学厚度较大,有效粒子半径较小,平均云顶高度6~7 km,云顶温度约-17℃。研究结果为提高飞机积冰监测能力,建立适用于我国的飞行适航标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积冰 云微物理特征 卫星云参数 机载观测
下载PDF
动力因子对2006“碧利斯”台风暴雨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汪亚萍 崔晓鹏 +1 位作者 冉令坤 余晖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7-756,共10页
本文利用2006年登陆台风"碧利斯"暴雨过程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资料,结合湿热力平流参数、广义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水汽螺旋度、热力螺旋度、散度垂直通量、热力散度垂直通量、热力切变平流参数和Q*矢量散度等8个动力因子,对&q... 本文利用2006年登陆台风"碧利斯"暴雨过程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资料,结合湿热力平流参数、广义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水汽螺旋度、热力螺旋度、散度垂直通量、热力散度垂直通量、热力切变平流参数和Q*矢量散度等8个动力因子,对"碧利斯"台风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指出:(1)8个动力因子在"碧利斯"台风强降水区均表现为强信号,其中,水汽螺旋度、热力螺旋度、散度垂直通量、热力散度垂直通量等动力因子与降水强度的相关系数均达0.99以上,与总云水物质的相关系数也均达0.97以上,而热力切变平流参数与上述二者的相关系数最低,达0.5左右;(2)8个动力因子中,Q*矢量散度随降水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与"霰融化成雨水造成雨水增长"微物理过程随降水强度的变化相似,热力切变平流参数随降水强度呈现"增大—减小—再增大"的变化特征,而其他6个动力因子均呈现单调增长趋势,与"雨水碰并云水造成雨水增长"微物理过程随降水强度的变化相类似;(3)总体看来,水汽螺旋度、热力螺旋度、散度垂直通量、热力散度垂直通量4个动力因子与降水强度及雨水收支相关的总的云微物理过程转化率对应更好,因此,对降水的指示意义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利斯” 台风暴雨 动力因子 云微物理过程
下载PDF
湛江东海岛一次春季海雾的宏微观结构及边界层演变特征 被引量:25
5
作者 吕晶晶 牛生杰 +1 位作者 张羽 徐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0-365,共16页
2011年2—3月利用雾滴谱仪、能见度仪、风廓线雷达及100 m边界层气象要素梯度观测塔在湛江东海岛开展海雾综合观测试验。选取2011年2月23—24日一次约15 h的浓雾过程,从宏微观角度着重分析了其间近地层风、温、湿结构和热、动力演变,微... 2011年2—3月利用雾滴谱仪、能见度仪、风廓线雷达及100 m边界层气象要素梯度观测塔在湛江东海岛开展海雾综合观测试验。选取2011年2月23—24日一次约15 h的浓雾过程,从宏微观角度着重分析了其间近地层风、温、湿结构和热、动力演变,微物理过程和爆发性增长特征,及湍流通量输送。结果表明:来自南海暖海面的偏东南暖湿气流平流至广东省沿岸冷海面,发生冷却并达到饱和形成海雾。偏东南暖湿气流为浓雾的酝酿、生成及成熟提供了充沛水汽和稳定的逆温层结条件,逆温强度与暧湿气流强度关系密切。海雾多发生在270 m以下,当630—870 m高度层存在明显的下沉运动时,150—390 m高度层则可保持近似等温和弱逆温层,阻止了下层(270 m以下)水汽与其上层(390 m以上)干冷空气交换,导致下层大气持续髙湿稳定状态。整个过程中,雾滴数浓度(/V)、含水量(W)、平均直径(DnvJ、谱宽(Dmax)和有效半径的平均值分别为248 cm 3,0.102 g/cm3、5.2 pm、36.0和7.0/im。雾滴数浓度(iV)与平均直径(CU)在雾发展初期(生成、发展)和末期(消散)多成正相关趋势,而在成熟阶段两者多成反相关趋势。雾前4小时稳定层结及偏东南暖湿气流持续增湿可认为是雾层爆发性增长的酝酿阶段,雾滴谱拓宽是经过活跃一稳定一爆发的3阶段完成,湍流混合对其影响不大;浓雾快速消散是雾滴蒸发、重力碰并沉降、湍流碰并沉降等共同作用造成的,其中直径大于21 Mm液滴的大量耗散是消散的重要阶段。雾前,湍流由强转弱。雾发生后,湍流持续较弱。由于东南急流引发的风切变导致湍流增强,感热通量出现向上强输送,这与冷海雾维持阶段高层热量交换过程类似。雾消散时,湍流逐渐转强。平均动能在雾前和雾中的两次跃增与偏东南暖湿气流显著增强有关,而雾成熟期湍流动能大幅跃增主要是由雾顶辐射冷却产生的热力湍流和风切变引发的机械湍流增强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雾 微物理参量 热力和动力结构 湍流通量 垂直结构
下载PDF
Ka/Ku双波段云雷达反演空气垂直运动速度和雨滴谱方法研究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刘黎平 张扬 丁晗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99-1113,共15页
在Ka波段云雷达上升级改造建成的Ka/Ku(Ka和Ku波段波长分别为8.9 mm和2.2 cm)双波段云雷达2019年用于华南云降水垂直结构观测,以改进云内动力和微物理参数探测能力。为了利用该双波段云雷达研究华南降水微物理和动力结构,本文提出了基... 在Ka波段云雷达上升级改造建成的Ka/Ku(Ka和Ku波段波长分别为8.9 mm和2.2 cm)双波段云雷达2019年用于华南云降水垂直结构观测,以改进云内动力和微物理参数探测能力。为了利用该双波段云雷达研究华南降水微物理和动力结构,本文提出了基于双波段云雷达回波强度谱密度(SZ)数据和最优估计技术的云内空气垂直运动速度(Vair)、雨滴谱(DSD)、含水量(LWC)、雨强(R)的反演方法(DWSZ),雨区衰减的订正方法。利用2019年在广东龙门观测的一次降水过程数据,对比分析了云雷达反演的微物理参数与雨滴谱直接观测量,并检验了云雷达反演的低层空气垂直运动速度,利用反演结果分析了一次混合云过程的Vair与这些微物理参数的垂直结构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Ka/Ku双波段云雷达合理反演了微降水微物理和动力参数及其垂直分布,经过衰减订正的Ka和Ku波段回波强度偏差明显减小。该双波段云雷达数据可以用于分析0~30 dBZ回波强度的云降水垂直结构。本次过程为混合云降水,对流单体前部存在明显的上升气流,后部存在下沉气流;从平均垂直结构来看:Vair和粒子平均直径(Dm)在2 km高度层到达最大,粒子数密度(Nw)、LWC和R在2 km以下明显增强,粒子直径却减小,水汽凝结过程、雨滴碰并云滴是本次过程的主要机制。这一工作验证了Ka和Ku波段组合的双波段云雷达的可行性,为Ka/Ku波段云雷达技术的推广,单波段云雷达反演算法进一步改进,云降水精细结构分析等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Ku 波段双波段云雷达 微物理和动力参数反演 华南云降水
下载PDF
利用NOAA/AVHRR资料分析雾顶的微物理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刘贵华 余兴 岳治国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6-850,共5页
选取2006年的冷雾、暖雾和海洋平流雾3个个例,利用NOAA/AVHRR多光谱资料建立了RGB合成图,并反演生成了雾滴有效半径,利用可见光反射率、温度、雾滴有效半径等特征量,定量分析了雾顶微物理特征。分析表明,在RGB合成图上,雾呈现出纹理均... 选取2006年的冷雾、暖雾和海洋平流雾3个个例,利用NOAA/AVHRR多光谱资料建立了RGB合成图,并反演生成了雾滴有效半径,利用可见光反射率、温度、雾滴有效半径等特征量,定量分析了雾顶微物理特征。分析表明,在RGB合成图上,雾呈现出纹理均匀、顶部光滑、边缘清晰的特点;3类雾的可见光反射率在30%~60%之间,较厚的雾可见光反射率较高,雾的有效半径小,为7~10μm,其值较稳定;与层状云相比,雾顶亮温较高,海洋平流雾的雾顶亮温比周围海表温度高。通过与地面观测值比较,反演的雾滴有效半径较为合理,说明反演结果较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反演 RGB合成图 微物理特征
下载PDF
利用毫米波云雷达数据反演层云微物理参数和云内湍流耗散率 被引量:9
8
作者 黄兴友 陆琳 +2 位作者 洪滔 梅垚 杨敏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08-916,共9页
利用地基毫米波雷达进行云参数及云内湍流特性的探测和反演。根据云雷达回波的功率谱数据,反演出大气垂直运动速度和云微物理参数,得到云内湍流耗散率ε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了云内空气垂直运动与云微物理参数、反射率... 利用地基毫米波雷达进行云参数及云内湍流特性的探测和反演。根据云雷达回波的功率谱数据,反演出大气垂直运动速度和云微物理参数,得到云内湍流耗散率ε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了云内空气垂直运动与云微物理参数、反射率因子、多普勒速度、速度谱宽变化的关系,更好地了解云的演变情况。对2016年8月8日四川稻城的一次层状云过程的探测和反演表明:1)粒子有效半径随着上升气流的增强而增大,由于碰并聚合的作用,粒子数浓度也呈现相应减小的趋势。2)云内湍流耗散率ε在云底、云顶较大,云内较小,量级在10^-8~10^-2m^2·s^-3,多普勒速度能谱验证了假设雷达探测湍涡的尺度在惯性副区的合理性。3)随着上升气流的增强,云粒子的下沉运动相应减小,速度谱宽相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湍流耗散率 空气垂直运动 云微物理参数 反演
下载PDF
云微物理参数的地基探测反演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9
作者 程周杰 王洪芳 白洁 《气象科技》 2007年第1期9-14,共6页
云相态、云滴谱分布和云液态水含量作为重要的云微物理参数,对气候变化、天气变化、人工影响天气和飞行安全等很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云微物理参数的研究已是国际气象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而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较少。简要论述了... 云相态、云滴谱分布和云液态水含量作为重要的云微物理参数,对气候变化、天气变化、人工影响天气和飞行安全等很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云微物理参数的研究已是国际气象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而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较少。简要论述了地基方法在云微物理学研究的优越性,扼要总结了国内外地基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概括了云相态、云滴谱和云液态水3个参数的地基反演算法,并予以评价,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为国内云微物理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探测反演 云微物理参数 云相态 云滴谱 云液态水
下载PDF
云参数的两种地基雷达反演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兴友 张帅 +2 位作者 李盈盈 黄佳欢 王平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8-616,共9页
云微物理参数是研究云物理过程和云辐射效应的基础。采用35 GHz的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的IQ数据,处理得到功率谱数据,进行了云微物理参数的反演,并且与云雷达和微波辐射计的联合反演方法进行了对比。个例研究表明:(1)层状云的云滴数浓度(N... 云微物理参数是研究云物理过程和云辐射效应的基础。采用35 GHz的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的IQ数据,处理得到功率谱数据,进行了云微物理参数的反演,并且与云雷达和微波辐射计的联合反演方法进行了对比。个例研究表明:(1)层状云的云滴数浓度(N 0)典型值在80~100个/cm 3;有效半径R e(Effective Radius)在15~25μm之间;液态水含量LWC(Liquid Water Content)在0.01~1 g·m-3之间;(2)利用功率谱进行反演,可以消除空气运动的干扰,提高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3)反演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功率谱反演方法和联合反演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两种方案都适用于水云微物理参数的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测云雷达 功率谱 云微物理参数 反演 对比
下载PDF
毫米波云雷达观测和反演云降水微物理及动力参数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黎平 《暴雨灾害》 2021年第3期231-242,共12页
云雷达是探测和反演云降水微物理及动力参数精细结构的重要手段。回顾了世界和我国云雷达观测模式、数据质量控制和数据融合方法,特别是脉冲压缩、相干积累和非相干积累技术在提高云雷达灵敏度的应用,分析了基于回波强度与粒子下落速度... 云雷达是探测和反演云降水微物理及动力参数精细结构的重要手段。回顾了世界和我国云雷达观测模式、数据质量控制和数据融合方法,特别是脉冲压缩、相干积累和非相干积累技术在提高云雷达灵敏度的应用,分析了基于回波强度与粒子下落速度关系、单波段云雷达小粒子跟踪方法、双波段云雷达回波强度谱密度比值方法等空气垂直运动速度反演和雨滴谱反演方法,并讨论了这些方法的特色,为今后云雷达观测方法设定和数据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雷达 微物理及动力参数 反演方法
下载PDF
基于MODIS影像的陆地辐射雾微物理参数反演及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卓臣 马慧云 +2 位作者 邹峥嵘 张伟康 赵国庆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3年第10期35-39,共5页
作为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雾灾严重的影响了人们交通出行等日常生活。基于遥感影像反演的雾微物理参数可在一定程度反映雾灾的发展状况和严重程度,进而对大雾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测。本文选取发生于华北地区2007年11月24日13时10分的陆地... 作为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雾灾严重的影响了人们交通出行等日常生活。基于遥感影像反演的雾微物理参数可在一定程度反映雾灾的发展状况和严重程度,进而对大雾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测。本文选取发生于华北地区2007年11月24日13时10分的陆地辐射雾MODIS影像作为试验数据,在大雾生消机理和遥感影像信息提取基础上,构建了大雾路径辐射模型和微物理参数反演算法,成功反演出能见度、含水量、有效粒子半径3个微物理参数,并在湖北省气象局提供的地面观测数据基础上对能见度进行了地面数据验证,得到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366,地面数据与反演结果相关性较大,数值误差较小,说明反演方法具有可行性。本文进一步应用该模型对发生于华北地区2007年11月21日至11月26日的一次陆地辐射雾MODIS时间序列影像反演微物理参数并进行动态变化分析,总结出大雾具有爆发性产生和重复阶段性发展的特点,能见度主要受大气辐射和水汽供给的影响,其值在50~130 m之间变化,和平均含水量、有效粒子半径成反比例关系,共同反映出雾灾的严重程度和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陆地辐射雾 能见度 微物理参数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卫星云参数与飞机云物理探测对比研究和飞行方案设计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灿 周毓荃 赵洪升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2期10-18,共9页
开展卫星反演云特性参数与飞机观测的对比研究,对于更好地发挥卫星遥感观测在天气、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探测优势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2年9月21日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对比分析FY-2与MODIS反演云参数及飞机观测结果,探索了飞机... 开展卫星反演云特性参数与飞机观测的对比研究,对于更好地发挥卫星遥感观测在天气、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探测优势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2年9月21日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对比分析FY-2与MODIS反演云参数及飞机观测结果,探索了飞机检验卫星云参数的飞行方案。结果表明:FY-2反演云参数演变趋势与飞机观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FY-2反演有效粒子半径(Effective Radius,Re)和光学厚度(τ)与MODIS反演的Re和τ间相关性较好,但此个例FY-2反演值普遍小于MODIS反演值;探测区域FY-2反演Re频率分布与飞机观测Re分布有一定差异,FY-2反演Re偏小,MODIS反演Re频率分布与飞机观测结果更为接近;飞机观测计算得到的τ和液水路径值(Liquid WaterPath,LWP)与卫星反演τ和LWP差异较大,FY-2反演值明显偏小。对于Re的检验,飞机最好在Re分布不大均匀的云顶作较长距离平飞观测;对于LWP和τ等垂直积分参量的检验,飞机最好选择在光学厚度较均匀的小区域内螺旋爬升至云顶之上,再自云顶向下至最低高度进行垂直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观测 卫星反演 云参数对比 微物理特征
下载PDF
太赫兹频段雷达探测的冰云微物理参数反演算法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霞 黄兴友 王海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72,共10页
在假设冰云粒子呈球形以及粒子谱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条件下,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法(DDA),计算出太赫兹频段(220 GHz)冰云粒子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及其与瑞利假设下雷达反射率因子的比值。忽略衰减和多次散射的影响,根据太赫兹波段冰云的雷... 在假设冰云粒子呈球形以及粒子谱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条件下,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法(DDA),计算出太赫兹频段(220 GHz)冰云粒子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及其与瑞利假设下雷达反射率因子的比值。忽略衰减和多次散射的影响,根据太赫兹波段冰云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基于最优估计理论反演冰云的微物理参数,并验证该算法的可靠性。反演结果表明,当冰云粒子大小在设定的尺度范围内时,有效粒子半径(re)的反演误差小于4%,粒子谱宽(σ)的误差小于2.5%、粒子数密度(NT)的误差小于1%,冰水含量(IWC)的误差小于5%。还分析了当NT和σ为定值时,反演结果随粒子尺寸的变化情况,当冰云粒子尺寸在模拟计算设定的范围内时,re的反演误差小于0.04%,σ的反演误差小于0.02%,NT的反演误差小于0.50%,IWC的反演误差小于0.08%,如果冰云粒子大小超出模拟计算设置的范围,反演误差随着re增加而增大。该结果证明了基于最优估计理论反演得到的冰云微物理参数与模拟设定值有良好的一致性,说明该方法可应用于太赫兹频段云雷达的冰云观测及云微物理参数的反演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冰云 最优估计 云微物理参数 反演
下载PDF
太赫兹云雷达的外场试验结果及反演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霞 何静 +1 位作者 王平 王海涛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9-194,共6页
利用太赫兹云雷达的外场观测数据,分析了观测时间段内的雷达回波特征;基于最优估计理论,研究太赫兹云雷达的液态云微物理参数反演算法,反演得到液态云的微物理参数,包括有效粒子半径、液态水含量、粒子数浓度和分布宽度参数。外场观测... 利用太赫兹云雷达的外场观测数据,分析了观测时间段内的雷达回波特征;基于最优估计理论,研究太赫兹云雷达的液态云微物理参数反演算法,反演得到液态云的微物理参数,包括有效粒子半径、液态水含量、粒子数浓度和分布宽度参数。外场观测数据用例属于低云,云层结构较稳定,云类为层云或层积云,云底和云顶回波较弱。反演结果与相关文献中的云微物理参数统计值基本相符,在回波强度较大的区域有效粒子半径较大,液态水含量较高,云中粒子数浓度呈现随高度增加逐渐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云雷达 最优估计 反演 云微物理参数
下载PDF
基于动态局部颜色直方图的图像检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应龙 吴玲达 栾悉道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2-97,共6页
利用了Mean shift聚类方法对图像进行不规则的划分,在此基础上定义了一种动态局部直方图,设计了一个能同时表征图像颜色和位置信息的统计量,并且给出了计算图像相似度的方法.该算法既改进了以往局部直方图利用图像位置信息的检索方法的... 利用了Mean shift聚类方法对图像进行不规则的划分,在此基础上定义了一种动态局部直方图,设计了一个能同时表征图像颜色和位置信息的统计量,并且给出了计算图像相似度的方法.该算法既改进了以往局部直方图利用图像位置信息的检索方法的不足,而且保留了全局直方图方法具有的旋转不变性和缩放不变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准确引入了图像的空间位置信息后,较大的提高了图像检索的精度,检索结果中不再出现和示例图像颜色成分相似而空间分布不同的图像,实验结果较好的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 动态局部颜色直方图 非参数聚类 图像分割
原文传递
江淮梅雨降水云顶光谱信息与降水强度关系研究
17
作者 范荣峰 赵文川 +5 位作者 李欣艳 陈绎冰 李天依 赵幽 刘超 杨元建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12,共12页
云顶的光学和微观物理特征是基于卫星光谱定量反演降水强度的关键信息。基于1998—2007年江淮梅雨期内热带测雨卫星的光谱和雷达融合观测资料,建立了基于降水云顶光谱信息反演降水强度的随机森林算法模型,进一步探究了梅雨降水云顶微物... 云顶的光学和微观物理特征是基于卫星光谱定量反演降水强度的关键信息。基于1998—2007年江淮梅雨期内热带测雨卫星的光谱和雷达融合观测资料,建立了基于降水云顶光谱信息反演降水强度的随机森林算法模型,进一步探究了梅雨降水云顶微物理特征与降水强度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在随机森林模型反演降水强度的测试集中,预测降水强度与观测降水强度的相关系数R为0.67,均方根误差为4.06 mm/h,测试集具有较高的降水预测精度。随机森林模型中的云水含量(CWP,即云水质量浓度)在所有输入的云微物理变量重要性排序中位于前列。进一步分析表明:当CWP小于1.0 kg·m^(-3)时,江淮梅雨期降水主要以小雨等级为主,而当CWP大于1.5 kg·m^(-3)时,大雨和暴雨等级的降水概率明显增大;降水的云粒子有效半径(CER)大小主要位于10μm以上,且降水概率总体上随着CER的增大而单调递增;各等级降水概率随着云光学厚度(COT)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当COT大于120时,各级降水的概率显著增强,尤其是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卫星光谱 反演降水 随机森林 云微物理变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