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and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differentiating mass-forming pancreatitis from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a meta-analysis
1
作者 Jie Yang Jiayan Huang +5 位作者 Yonggang Zhang Keyu Zeng Min Liao Zhenpeng Jiang Wuyongga Bao Qiang L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7期2028-2036,共9页
Background:Patients with mass-forming pancreatitis(MFP)or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presented similar clinical symptoms,but required different treatment approaches and had different survival outcomes.This ... Background:Patients with mass-forming pancreatitis(MFP)or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presented similar clinical symptoms,but required different treatment approaches and had different survival outcomes.This meta-analysis aimed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and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ECT)in differentiating MFP from PDAC.Methods:A literature search was performed in the PubMed,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CENTRAL),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Weipu(VIP),and WanFang databases to identify original studies published from inception to August 20,2021.Studies reporting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s of CEUS and CECT for differentiating MFP from PDAC were included.The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Stata 15.0 software.The outcomes included the pooled sensitivity,specificity,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LR),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LR),diagnostic odds ratio(DOR),and 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curves of CEUS and CECT.Meta-regression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heterogeneity.Bayesian network meta-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indirectly compare the overall diagnostic performance.Results:Twenty-six studies with 2115 pancreatic masses were included.The pooled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EUS for MFP were 82%(95%confidence interval[CI],73%-88%;I^(2)=0.00%)and 95%(95%CI,90%-97%;I^(2)=63.44%),respectively;the overall+LR,-LR,and DOR values were 15.12(95%CI,7.61-30.01),0.19(95%CI,0.13-0.29),and 78.91(95%CI,30.94-201.27),respectively;and the area under the SROC curve(AUC)was 0.90(95%CI,0.87-92).However,the overall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ECT were 81%(95%CI,75-85%;I^(2)=66.37%)and 94%(95%CI,90-96%;I^(2)=74.87%);the overall+LR,-LR,and DOR values were 12.91(95%CI,7.86-21.20),0.21(95%CI,0.16-0.27),and 62.53(95%CI,34.45-113.51),respectively;and,the SROC AUC was 0.92(95%CI,0.90-0.94).The overall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EUS was comparable to that of CECT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MFP and PDAC(relative DOR 1.26,95%CI[0.42-3.83],P>0.05).Conclusions:CEUS and CECT have comparabl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for differentiating MFP from PDAC,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mutually complementary diagnostic tools for suspected focal pancreatic le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CREATITIS Pancreatic neoplasms ULTRASONOGRAPHY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META-ANALYSIS
原文传递
Solitary 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 in retroperitoneum: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2
作者 Wei Hong Xin-Min Yu +4 位作者 Ming-Qiang Jiang Bo Chen Xin-Bao Wang Li-Tao Yang Yi-Ping Zh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9期2425-2427,共3页
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PM) is a plasma cell tumor arising outside of the bone marrow.Solitary EMP is an uncommon neoplasm and rarely occurs in the retroperitoneum and lacks distinctiv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We... 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PM) is a plasma cell tumor arising outside of the bone marrow.Solitary EMP is an uncommon neoplasm and rarely occurs in the retroperitoneum and lacks distinctiv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We report a 26-year-old man with a solitary EMP in the retroperitoneum and discuss its clinical feature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浆细胞瘤 文献复习 病例报告 腹膜后 孤立 环境管理 临床表现 电磁脉冲
下载PDF
腹膜后肾上腺外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
3
作者 龚姝卉 杨盼盼 +4 位作者 尹伟 张倩雯 高依莎 弓静 钟婧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1-255,共5页
目的 分析腹膜后肾上腺外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21年8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腹膜后肾上腺外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CT、MRI检查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50例病例中31例行C... 目的 分析腹膜后肾上腺外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21年8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腹膜后肾上腺外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CT、MRI检查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50例病例中31例行CT平扫+增强检查,35例行MRI平扫+增强检查,16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 50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47例(94%)肿瘤边界清楚;肿块平均最大径为(9.1±3.8)cm;32例(64%)沿血管周围间隙呈伪足样、嵌入式生长,18例(36%)呈膨胀性生长;21例(42%)肿瘤包绕腹部大血管;8例(16%)肿瘤内部可见少许囊变,13例(26%)可见少量斑点状钙化,6例(12%)含有斑片状脂肪成分。31例病灶CT平扫均呈等或低密度。MRI T2加权成像上30例(86%)病灶呈不均匀高或稍高信号。50例患者中39例(78%)病灶无强化或轻度强化,11例(22%)呈中度或明显强化,强化特点为渐进性延迟强化。10例(20%)病灶呈片絮状、线条交织样强化,15例(30%)呈片絮状强化,12例(24%)呈线条交织样强化,3例(6%)呈漩涡状强化。结论 腹膜后肾上腺外节细胞神经瘤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术前CT和MRI对于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和评估及其与邻近大血管的关系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细胞神经瘤 腹膜后肿瘤 肾上腺外肿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腹膜后巨大淋巴管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杨胜男 王雪 +3 位作者 王雪峰 赵天宇 潘颖 丁大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8-513,共6页
目的:分析腹膜后巨大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措施选择和术后规范化管理,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腹膜后巨大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专科查体和影像学特征明确临床诊断,并对治疗措施的选择... 目的:分析腹膜后巨大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措施选择和术后规范化管理,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腹膜后巨大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专科查体和影像学特征明确临床诊断,并对治疗措施的选择和术后规范化管理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女性,33岁,因腹胀2个月入院。专科检查,腹部略膨隆,余未见明显异常;全腹部叩诊以浊音为主,于腋中线处浊音变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过水声。于腹部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17 cm×9 cm×26 cm,质软,边界不清,无活动性,触痛阴性,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入院时妇科彩超,于子宫上方探及巨大无回声,上达剑突下,宽约18.6 cm,形态不规则,内有分隔。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左侧肾盂和输尿管上段扩张,其内可见水样密度影;腹腔内可见团块状囊性占位,大小约17.9 cm×9.0 cm×26.7 cm,病灶局部可见囊壁结节影;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局部可见点状钙化,余未见异常。考虑腹腔内囊实性占位,不除外压迫左侧输尿管,继发左肾及左侧上段输尿管扩张积水。行腹腔肿物切除术,术中诊断为腹膜后淋巴管瘤,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规范化管理,患者恢复良好出院。结论:腹膜后巨大淋巴管瘤临床表现特异性较差,目前诊断腹膜后淋巴管瘤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方式是CT和磁共振成像(MRI),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瘤 腹膜后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复杂性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CT诊断和术前评估
5
作者 李雨洁 付德龙 +3 位作者 张璇 郭勇 孙侠 罗成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47-75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GN)CT影像特征及肿瘤包绕大血管、累及胸腔情况。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1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行CT检查和手术治疗的39例腹膜后GN,评估肿瘤大小、形态、生长方式、是否累及胸腔、数量、密... 目的探讨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GN)CT影像特征及肿瘤包绕大血管、累及胸腔情况。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1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行CT检查和手术治疗的39例腹膜后GN,评估肿瘤大小、形态、生长方式、是否累及胸腔、数量、密度、增强表现及与附近大血管的关系。结果肿瘤最大径(11.10±4.32)cm;形态不规则26例,规则13例;沿组织间隙呈铸型生长37例;经膈肌主动脉裂孔钻入胸腔6例;单发肿块21例,多发结节18例;肿瘤平扫密度较低且均匀,动脉期、静脉期肿瘤轻度强化,延迟扫描渐进性强化;肿瘤包绕大血管25例。结论复杂性腹膜后GN除平扫密度较低且均匀、沿组织间隙呈铸型生长、延迟扫描渐进性强化等CT特征外,还有肿块较大,多发,包绕大血管和钻入胸腔等特征。对肿瘤是否包绕大血管和钻入胸腔准确评估,能够为手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细胞神经瘤 腹膜后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腹膜后间隙分区用于判断腹膜后肿瘤来源
6
作者 毕苗 张延伟 +3 位作者 利晞 方颖 梁少华 谢云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97-1401,共5页
目的观察腹膜后间隙分区用于判断腹膜后肿瘤来源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9例单发腹膜后肿瘤CT资料,包括38例神经源性、62例间叶源性、7例胚胎源性肿瘤及2例其他来源。采用器官分区法将腹膜后间隙分为脊柱前区、脊柱旁... 目的观察腹膜后间隙分区用于判断腹膜后肿瘤来源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9例单发腹膜后肿瘤CT资料,包括38例神经源性、62例间叶源性、7例胚胎源性肿瘤及2例其他来源。采用器官分区法将腹膜后间隙分为脊柱前区、脊柱旁区和肾周区,基于中心线分区法分为中央前区、中央后区和外侧区;以肿瘤最大长径与最大短径的交叉点为肿瘤中心点,于相应轴位CT图像中分别根据器官分区法及中心线分区法确定肿瘤中心点所在区域,观察不同性质肿瘤的分布。结果基于器官分区法,38例神经源性肿瘤中,3例位于脊柱前区、31例位于脊柱旁区、4例位于肾周区,62例间叶源性肿瘤,位于脊柱前区8例、脊柱旁区10例、肾周区44例,7例胚胎源性肿瘤,位于脊柱前区4例、脊柱旁区1例、肾周区2例,2例其他来源肿瘤分布于脊柱旁区及肾周区;基于中心线分区法,38例神经源性肿瘤分布于中央前区6例、中央后区29例、外侧区3例,62例间叶源性肿瘤位于中央前区19例、中央后区5例、外侧区38例,胚胎源性肿瘤位于中央前区5例、外侧区2例,2例其他来源肿瘤分布于中央前区及外侧区。根据2种分区法,不同来源腹膜后肿瘤在腹膜后间隙各区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94、68.07,P均<0.01)。结论腹膜后间隙分区对判断腹膜后肿瘤来源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分区
下载PDF
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评估 被引量:18
7
作者 徐鹏举 严福华 +2 位作者 周继华 陈惠明 曾蒙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78-282,共5页
目的 :评估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 ,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腹膜后肿瘤的主要定位征象为腹膜后器官和血管受压前移或侧移 ,肿瘤与... 目的 :评估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 ,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腹膜后肿瘤的主要定位征象为腹膜后器官和血管受压前移或侧移 ,肿瘤与相邻后腹壁或盆壁肌肉、脂肪间隙不清晰或消失 ,肿瘤与腹腔内脏器间隔的完整 ,术前CT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6.7 % (26/30) ;对良恶性判断的准确率为83.3 % (25/30) ;神经源性肿瘤表现为水样密度或软组织密度 ,脂肪肉瘤呈现为囊实性或软组织密度肿块 ,嗜铬细胞瘤以囊变和明显强化为主要表现 ,畸胎瘤、脂肪瘤各有特征性表现 ,术前病理组织类型判断准确率为33.3 % (10/30)。结论 :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诊断可靠 ,对肿瘤良恶性预测具有帮助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影像学诊断 病理组织类型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喉癌及喉咽癌术前T分级中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杨登法 姜亿一 +4 位作者 傅钢泽 沈剑敏 吴恩福 林刃舆 陈建福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3年第11期611-612,共2页
喉癌及喉咽癌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其宗旨是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保留或重建喉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术前明确肿瘤侵犯的范围和分期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笔者应用16层螺旋CT对喉癌... 喉癌及喉咽癌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其宗旨是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保留或重建喉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术前明确肿瘤侵犯的范围和分期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笔者应用16层螺旋CT对喉癌及喉咽癌进行术前分析,评价其在术前T分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Laryngeal neoplasms)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肿瘤分期(neoplasms Staging)
下载PDF
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征象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秋实 刘辉 +4 位作者 梁长虹 刘再毅 谢淑飞 刘于宝 余元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30-1533,共4页
目的探讨CT征象能否准确诊断与鉴别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腹膜后脂肪肉瘤。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7例腹膜后脂肪肉瘤的MDCT图像,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CT征象与两种肿瘤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肿块与肾... 目的探讨CT征象能否准确诊断与鉴别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腹膜后脂肪肉瘤。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7例腹膜后脂肪肉瘤的MDCT图像,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CT征象与两种肿瘤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肿块与肾脏交界面的肾皮质缺损、肿块内粗大血管、肾动脉分支供血及肿块内血管穿过肾实质走行仅或主要见于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P均<0.01);肾脏向前移位和肿块内非脂肪成分强化结节灶仅或主要见于腹膜后脂肪肉瘤(P均<0.01)。钙化、肿块内和(或)周围出血及合并的其他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腹膜后脂肪肉瘤中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征象能有效鉴别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腹膜后脂肪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肿瘤 腹膜后脂肪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被引量:10
10
作者 晏耀文 周建军 +1 位作者 章力 胡少波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43-546,共4页
目的分析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平滑肌肉瘤9例,术前经多排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复习CT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9例腹膜后平滑肌肉瘤... 目的分析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平滑肌肉瘤9例,术前经多排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复习CT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9例腹膜后平滑肌肉瘤中,肿瘤呈椭圆形7例,不规则形2例;5例边缘毛糙,4例边缘较光整;肿瘤直径4.7-14.6 cm,平均8.3 cm。肿瘤平扫密度不均匀,9例均见片状低密度坏死区,范围大小不一,3例可见钙化。动态增强肿瘤实质成分呈进行性持续强化,强化较明显,坏死区无强化,4例瘤内可见血管影,肿瘤血管形态欠规则,1例肿瘤周围可见丰富滋养血管,2例肿瘤与髂总动脉境界不清。镜下肿瘤细胞丰富,呈梭形,细胞明显异型,可见凝固性坏死灶,核分裂数约12-16个/10 HPF。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SMA(+)、Des(+)、Vim(+)、EMA(-)或少量阳性、CEA(-)。结论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其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放射摄影术 平滑肌肉瘤/放射摄影术 腹膜后肿瘤/病理学 平滑肌肉瘤/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21
11
作者 楼俭茹 郑田玲 +1 位作者 彭丽 程流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96-599,共4页
目的分析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患者中,21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9例行MRI检查。观察CT、MRI平扫和增强时肿瘤的特征性改变。结果 27例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 目的分析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患者中,21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9例行MRI检查。观察CT、MRI平扫和增强时肿瘤的特征性改变。结果 27例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边缘规则光整,直径多在5~10cm之间,CT平扫肿瘤呈实性或囊实性。CT增强后动脉期轻至中度强化10例,主要呈云絮状、索条状强化;动脉期9例可见纤细血管显影。门脉期及延迟扫描轻度渐进性强化13例。MRI平扫呈不均匀长T1长T2影,DWI呈高信号,4例可见靶征改变,增强后门脉期及延迟呈渐进性强化。无一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CT结合MRI检查及多期增强扫描对其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腹膜后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腹膜后原发肿瘤的CT表现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景忠 程天明 +4 位作者 连建敏 葛英辉 雷志丹 张继良 汪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18-620,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膜后原发肿瘤的特征性CT表现。材料与方法 对 2 5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原发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显示腹膜后原发肿瘤的敏感性为 10 0 % ,定位诊断正确率为 84.0 % ,良、恶性定性诊断率为6... 目的 探讨腹膜后原发肿瘤的特征性CT表现。材料与方法 对 2 5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原发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显示腹膜后原发肿瘤的敏感性为 10 0 % ,定位诊断正确率为 84.0 % ,良、恶性定性诊断率为6 8.0 %。肿瘤径线较大 ,腹膜后器官和相邻的血管受压移位 ,肿瘤与邻近腹腔内器官间的脂肪间隙中断或消失 ,以及与邻近盆壁和/或腹后壁间界限不清均为肿瘤定位、定性特征性CT表现。结论 CT对腹膜后原发肿瘤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儿童腹膜后副神经节瘤CT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丹 梁星池 +5 位作者 曲媛 贾慧敏 周新 张可仞 白玉作 王维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22-724,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影像学特点,结合其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病理诊断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4例(男2例,女2例)患儿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例行CT平扫+增强+三维扫描,其他3例行平扫... 目的:分析儿童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影像学特点,结合其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病理诊断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4例(男2例,女2例)患儿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例行CT平扫+增强+三维扫描,其他3例行平扫+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显示腹膜后软组织密度影,肿瘤实体CT值为26-40 HU,密度不均,肿物直径4-9.5 cm。CT增强扫描显示肿物呈不均匀强化,内部可见星芒状无强化液性坏死区,其内及周边均有多发血管影,1例三维重建提示周边可见囊性变肿块与邻近血管结构分界不清。结论:儿童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为少见肿瘤,CT检查可以清楚显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大小、边界、密度、血运及肿瘤内物质组成。血运异常丰富的腹膜后肿瘤应高度怀疑副神经节瘤,并结合临床表现、病理组织检查对病变做出较准确的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副神经节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CT诊断(附50例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卫中 洪楠 +3 位作者 黄远亮 洪小妮 江志勇 田维泽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8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其鉴别诊断要点。材料和方法:5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其中良性15例,恶性35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CT定位诊断正确46例,占92%。定性诊断正确36例,占72%... 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其鉴别诊断要点。材料和方法:5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其中良性15例,恶性35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CT定位诊断正确46例,占92%。定性诊断正确36例,占72%。结论: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CT诊断 CT表现 诊断要点 病理证实 增强检查 CT平扫 定位诊断 定性诊断 重要意义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江心 张杰 +3 位作者 林洁 唐坤 郑祥武 李伟伟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9期964-96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I。)的CT表现及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方法:搜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PRI。,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肿瘤最大径为8~27cm,1例圆细胞型及1例多形性型呈椭圆形,其余10例均...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I。)的CT表现及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方法:搜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PRI。,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肿瘤最大径为8~27cm,1例圆细胞型及1例多形性型呈椭圆形,其余10例均呈显著不规则分叶状或铸型生长。CT平扫表现:8例可见脂肪组织,分别为分化型3例、去分化型2例、混合型3例;4例未见明显脂肪组织,其中2例黏液型以液性密度为主,1例圆细胞型及1例多形性型v;t软组织密度为主;2例混合型肿块内伴有大块致密钙化。CT增强扫描表现:8例行增强扫描,其中2例脂肪瘤型可见软组织密度结节及条索影轻度强化;1例硬化型软组织团块呈轻度强化;2例黏液型可见索条分隔样轻度强化及整体云絮样轻度强化;1例去分化型中的去分化瘤体区域、1例多形性型及l例伴有钙化的混合型中的多形性瘤体区域均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PRI。病理组织学的多样性决定了其CT表现的多样性,不同亚型CT表现具有各自特点,并能反映各自病理类型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脂肪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诊断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清荣 刘卫金 +3 位作者 戚跃勇 邹利光 文利 张启川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6期651-653,共3页
目的:分析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提高对良、恶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13例、恶性10例。13例良性神经源肿瘤CT大多表现为圆形、类... 目的:分析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提高对良、恶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13例、恶性10例。13例良性神经源肿瘤CT大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轮廓光滑,其中神经鞘瘤和节细胞神经瘤可见斑点状钙化。10例恶性神经源性肿瘤,CT显示瘤体大而不规则,混杂密度,边缘不光滑,肿瘤可液化坏死、融合或侵蚀周围组织。CT增强扫描肿瘤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CT对其良、恶性的诊断符合率为78%,组织类型诊断符合率为60.9%。结论: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好发部位有一定特征性,结合CT表现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但对病理组织类型诊断有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CT诊断 被引量:23
17
作者 林炳权 许乙凯 冯婕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CT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灶均为单发,6例发生于腹主动脉左侧,4例发生于腹主动脉右侧,肿块直径均大于4cm,其内密...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CT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灶均为单发,6例发生于腹主动脉左侧,4例发生于腹主动脉右侧,肿块直径均大于4cm,其内密度不均,中间均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其中4例可见斑片、点状及线状高密度钙化灶,8例增强扫描瘤体实质部分明显强化,3例可见瘤体内明显强化的纡曲扩张血管,坏死区不强化。8例病灶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2例侵犯周围组织。结论: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有助于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定位定性及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副神经节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继发于恶性肿瘤的腹膜后纤维化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瓅贤 孔芳 +4 位作者 陈净 牟利军 冷晓梅 张文 张奉春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2-446,共5页
目的探讨继发于恶性肿瘤的腹膜后纤维化(RPF)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2年7月-2010年1月住院的RPF患者共106例,以其中继发于恶性肿瘤的RPF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每3个月随访1次。结果 8例恶性... 目的探讨继发于恶性肿瘤的腹膜后纤维化(RPF)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2年7月-2010年1月住院的RPF患者共106例,以其中继发于恶性肿瘤的RPF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每3个月随访1次。结果 8例恶性RPF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9.6岁。原发肿瘤来源:生殖系统4例,消化系统2例,血液系统及恶性神经鞘瘤各1例,其中1例同时患胃癌和膀胱癌。恶性RPF的临床症状与良性者比较并无特异,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和病理特征。恶性RPF计算机X射线断层造影(CT)的特点:通常肿物体积更大,包绕的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可发生背离脊柱方向的移位,输尿管可能发生向外侧移位;肿物边缘多呈结节或分叶状;肿物的中心多偏向髂血管方向。CT还可评价疗效和提示预后。结论恶性RPF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但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有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纤维化 恶性肿瘤 计算机X射线断层造影
下载PDF
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CT表现及术后一年内复发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涛 冯卫华 +4 位作者 于澜 刘芳 于海洋 臧翊辰 周晓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55-1260,共6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DDL)的CT影像分型及其术后1年内的复发情况,初步探索二者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20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病例31例,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表现及其术后一年内的复... 目的:探讨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DDL)的CT影像分型及其术后1年内的复发情况,初步探索二者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20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病例31例,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表现及其术后一年内的复发情况,探究肿瘤术后1年内的预后影响因素并评估基于CT影像表现的分型在提示肿瘤术后复发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①年龄、性别、肿瘤瘤体长径、肿块是否多灶、肿瘤类型(原发/继发)等指标均与腹膜后DDL术后1年内复发情况无关(P>0.05)。CT上肿瘤脂肪成分占比、肿瘤内是否有偏囊性低密度区、肿瘤内不同密度成分相互移行是否模糊等指标为腹膜后DDL术后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②Kaplan-Meier法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影像分型Ⅰ型组(10.583月)患者肿瘤术后1年内平均复发间隔时间长于Ⅲ型组(7.616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而Ⅱ型与Ⅰ型、Ⅱ型与Ⅲ型之间呈现出的平均复发间隔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423、0.417)。结论: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因肿瘤组织成分及分布不同其CT影像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成熟脂肪成分越少或实性成分越混杂(内伴或不伴有脂肪成分)的肿瘤术后1年内复发率更高,基于CT影像表现的分型在对DDL的术前诊断、术后随访及预后提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 腹膜后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下载PDF
腹膜后平滑肌瘤1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唐菲 康振 刘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10-1010,共1页
患者男.60岁,因“上腹部间断性胀痛3年余,加重1年余”入院。无明显牵涉放射痛,无发热、恶心、呕吐、腹泻,体质量1年内减轻5kg.查体:全腹无压痛及腹肌紧张,移动性浊音(-)。
关键词 平滑肌瘤 腹膜后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