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sons for Reverse Flow of Expired Foods and Discussions on Solutions 被引量:1
1
作者 Li SHEN Jiaming RUI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4年第1期84-86,90,共4页
In recent years,food safety accidents resulted from reverse flow of expired foods is of frequent occurrence. Therefore,finding out reasons for reverse flow of expired foods and taking effective measures to avoid rever... In recent years,food safety accidents resulted from reverse flow of expired foods is of frequent occurrence. Therefore,finding out reasons for reverse flow of expired foods and taking effective measures to avoid reverse flow of expired foods are greatly significant to safeguard China's food safety. From analysis on current recovery processing situations and related regulations of expired foods in China,it is found that reverse flow of expired food is mainly resulted from no law to comply with,no regulation to follow in recovery processing of expired foods,enterprises lacking good faith,and imperfect accountability system and supervision system. In view of these factors,it comes up with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1) Improving legal regulations on processing of expired foods;( 2) Making clear responsibility investigation of supervision and law enforcing departments;( 3) Setting up " Four in One" supervision mode integrating enterprise self-discipline,market supervision,social monitoring,and information platform;( 4) Improving the supervision system for recovery processing of expired fo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ired FOODS reverse flow SUPERVISION mechanism
下载PDF
从一气周流探讨麦门冬汤证核心病机与组方思路
2
作者 苏宇情 都芮 +5 位作者 宋博涵 王埝琦 李楠 周德颖 李晓凤 杜武勋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1期1219-1222,1241,共5页
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通过整理文献,分析麦门冬汤证核心病机及组方思路。麦门冬汤证核心病机为中虚胃逆,阳明失降,气火上逆,相火刑金,即上燥热中虚(上焦燥热兼中土虚损)。其组方思路为补中虚、建中气以斡旋枢机,降胃气、润肺金、平... 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通过整理文献,分析麦门冬汤证核心病机及组方思路。麦门冬汤证核心病机为中虚胃逆,阳明失降,气火上逆,相火刑金,即上燥热中虚(上焦燥热兼中土虚损)。其组方思路为补中虚、建中气以斡旋枢机,降胃气、润肺金、平逆火以清肃降机。麦门冬汤论治范围并不局限于肺系疾病或阴虚肺热证,凡是存在中虚胃逆、气火上逆之病机者,均可考虑本方或依据本方思路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气周流 麦门冬汤 中虚胃逆 气火上逆 核心病机 组方思路
下载PDF
可倒车燃气轮机切换机构过渡工况流动分析
3
作者 罗易舟 杜鑫 +1 位作者 邵元虹 张子涵 《机电设备》 2024年第3期1-5,64,共6页
以某船用燃气轮机切换机构为研究对象,以切换机构挡板处于30%开度时为例,进行可倒车涡轮过渡工况下切换机构的流动规律和损失机理研究。对挡板、上下端壁、机械臂和挡板上方肋板结构等结构复杂处做网格加密设置,然后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 以某船用燃气轮机切换机构为研究对象,以切换机构挡板处于30%开度时为例,进行可倒车涡轮过渡工况下切换机构的流动规律和损失机理研究。对挡板、上下端壁、机械臂和挡板上方肋板结构等结构复杂处做网格加密设置,然后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最后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发现:在过渡工况下,正车通道的损失为挡板之间间隙引起的对称大尺度旋涡和下壁面处形成的回流区损失,倒车通道的损失源于流体流过机械臂的绕流作用引起的连杆后方局部低能流体回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倒车燃气轮机 切换机构 过渡工况 流动结构 损失机理
下载PDF
基于后缘小翼的翼型反流动态失速主动控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国强 宋奎辉 +4 位作者 易仕和 张卫国 杨永东 袁明川 吴霖鑫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53-2467,共15页
针对直升机旋翼反流区因反流动态失速导致的非定常载荷、阻力激增以及负升力等问题,开展了基于后缘小翼的翼型反流动态失速主动控制试验研究.采用动态压力测量结合翼型表面压力积分的方法,重点分析了后缘小翼不同的振荡相位差、幅值和... 针对直升机旋翼反流区因反流动态失速导致的非定常载荷、阻力激增以及负升力等问题,开展了基于后缘小翼的翼型反流动态失速主动控制试验研究.采用动态压力测量结合翼型表面压力积分的方法,重点分析了后缘小翼不同的振荡相位差、幅值和减缩频率对反流动态失速控制的影响规律,对比了后缘小翼动态偏转和固定偏转的差异,试验雷诺数Re=3.5×105.结果表明,当后缘小翼与翼型以相同的频率正弦振荡运动,且二者的相位差为0°时,能改善反流动态失速过程中钝几何前缘的流动分离,并在反流状态下实现了翼型负升力系数下降21.2%,阻力系数下降37.5%,俯仰力矩系数迟滞环面积下降44.6%的控制效果;动态偏转的后缘小翼对翼型反流动态失速的控制效果随后缘小翼振荡幅值的增加而增加,但进一步增加振荡幅值对于控制效果的提升有限;当减缩频率增加时,动态偏转的后缘小翼对反流状态下翼型阻力的控制效果会更加明显;后缘小翼的动态偏转与固定偏转都能有效改善翼型在反流中的动态气动性能,但是动态偏转对于不同翼型迎角的适应能力优于固定偏转,并取得了更好的非定常载荷控制以及更好的阻力和负升力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型 后缘小翼 反流 动态失速 主动控制 试验研究
下载PDF
逆行血供皮瓣静脉逆流机制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马涛 徐永清 +1 位作者 李军 丁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58-761,共4页
目的介绍逆行血供皮瓣静脉逆流机制的研究与进展。方法查阅有关逆行血供皮瓣静脉逆流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逆行血供皮瓣静脉逆流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有“迷宫式途径”和“瓣膜失效途径”两种理论。结论逆行血供皮瓣... 目的介绍逆行血供皮瓣静脉逆流机制的研究与进展。方法查阅有关逆行血供皮瓣静脉逆流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逆行血供皮瓣静脉逆流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有“迷宫式途径”和“瓣膜失效途径”两种理论。结论逆行血供皮瓣中静脉逆流的“迷宫式途径”和“瓣膜失效途径”是共同存在、互为补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血供 皮瓣 静脉逆流 机制
下载PDF
逆行岛状皮瓣“迷宫”静脉回流途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栋 张世民 +2 位作者 王欣 李继峰 俞光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以新西兰大白兔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为模型,探讨逆行岛状皮瓣中"迷宫"静脉回流途径的作用。方法:在兔后肢内侧设计切取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面积3cm×3cm,蒂长4cm,蒂部含1cm宽筋膜),每组10个皮瓣,进行同体对照。... 目的:以新西兰大白兔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为模型,探讨逆行岛状皮瓣中"迷宫"静脉回流途径的作用。方法:在兔后肢内侧设计切取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面积3cm×3cm,蒂长4cm,蒂部含1cm宽筋膜),每组10个皮瓣,进行同体对照。对照组:血管蒂部不做处理,即保留"瓣膜失效"和"迷宫"两种回流途径;实验组:于血管蒂正中位置结扎两伴行静脉干,即阻断"瓣膜失效"途径。放松止血带后,连续测定1h内大隐静脉压力。术后1周测定皮瓣成活率。动物处死后蒂部组织学观察。结果:(1)测定10、20、30、40、50、60min的大隐静脉压平均值,对照组为:29.24、29.01、27.24、25.67、24.98、24.84mmHg;实验组为:37.16、36.70、37.07、36.82、35.33、37.56mmHg。在各个时间点,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术后1周两组皮瓣平均成活率比较,对照组为(97.09±3.12)%>实验组为(87.51±13.74)%(t=2.26,P<0.05)。(3)两组皮瓣蒂部均有散在分布的扩张小静脉,实验组要多于对照组。结论:(1)"迷宫"途径较"瓣膜失效"途径更难于实现静脉逆流。(2)逆行岛状皮瓣的静脉回流以"瓣膜失效"途径为主要方式,"迷宫"途径起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逆行岛状皮瓣 静脉回流
下载PDF
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张世民 顾玉东 李继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建立新西兰大白兔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实验模型 ,探讨静脉逆向回流的机制。方法 :对 5只新西兰大白兔解剖观察 ,建立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实验模型 ( 3 .0cm× 3 .0cm ,血管蒂长 3 .0cm )。将 10只兔的两侧后肢随机配对分为 ... 目的 :建立新西兰大白兔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实验模型 ,探讨静脉逆向回流的机制。方法 :对 5只新西兰大白兔解剖观察 ,建立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实验模型 ( 3 .0cm× 3 .0cm ,血管蒂长 3 .0cm )。将 10只兔的两侧后肢随机配对分为 2组 ,进行同体对照 ,每组 10个皮瓣。组 1保留隐动静脉血管鞘的完整 ,即保留静脉回流的“迷路”通道。组 2在手术显微镜下 (× 10 )将 3根血管相互分开 ,各自游离 3cm ,即完全破坏静脉回流的“迷路”通道 ,但不损伤 3根动静脉血管。术中放松止血带后分别在 5、15、3 0和60min测定静脉压力 ,术后 10d测定皮瓣成活率 ,切取血管蒂做切片观察。结果 :放松止血带后 ,两组皮瓣的静脉压力均升高 ,约 15min达到高峰 ,后缓慢下降 ,约在 3 0min达到新的平衡。组 2在 3 0、60min的静脉压力均显著低于组 1(P <1.0 1)。但组 1皮瓣成活率 ( 94.5 % )与组 2 ( 10 0 % )无显著差别 (P >0 .0 5 )。结论 :在逆行岛状皮瓣中 ,瓣膜失活途径”较“迷宫途径”更容易实现静脉血的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模型 外科皮瓣 逆行岛状皮瓣 静脉逆流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跨区供血反流轴型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强 郑永生 +1 位作者 马涛 翁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局部皮下注射对大鼠背部跨区供血反流轴型皮瓣成活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取20只SD大鼠,制备8cm×2cm大鼠背部跨区供血反流轴型皮瓣模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局部皮下注射对大鼠背部跨区供血反流轴型皮瓣成活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取20只SD大鼠,制备8cm×2cm大鼠背部跨区供血反流轴型皮瓣模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实验组:于皮瓣远端7.5cm及6.5cm处共选择4个对称位点,分别予100ng/100μlVEGF溶液50μl;对照组:每一位点予生理盐水50μl。术后1~7d行皮瓣大体观察,并于7d处死大鼠,切取皮瓣,行皮瓣成活率测定、组织学观察及血管密度检测。结果大体观察,实验组皮瓣成活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实验组皮瓣成活面积15.55±0.27cm^2,对照组13.42±0.57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观察,实验组皮瓣血管密度34.40±3.75个/10倍光镜下视野,对照组21.00±3.16个/10倍光镜下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镜下见实验组有大量新生肉芽组织形成,胶原纤维排列规则,成纤维细胞较多,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轻;对照组新生肉芽组织少,胶原纤维凝集成块,成纤维细胞少,炎性细胞浸润程度重。结论VEGF在皮瓣成活早期,通过促进缺血皮瓣新生血管形成,增加血管数量,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促进皮瓣成活;在皮瓣形成时局部、单次、足量应用VEGF是促进跨区供血反流轴型皮瓣远端成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轴型皮瓣 供血反流 局部应用 成活
下载PDF
逆行颞顶筋膜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孔祥安 宁金龙 +3 位作者 韩卉 李晓静 张林 高学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 :探讨逆行颞顶筋膜瓣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①在 12侧成人头颅标本上 ,对颞顶筋膜的形态和血供进行巨微解剖观测。②分别以颞浅动脉的额支或顶支或额、顶支双蒂设计逆行颞顶筋膜瓣应用于临床修复头颅深度软组织缺损。结果 :①... 目的 :探讨逆行颞顶筋膜瓣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①在 12侧成人头颅标本上 ,对颞顶筋膜的形态和血供进行巨微解剖观测。②分别以颞浅动脉的额支或顶支或额、顶支双蒂设计逆行颞顶筋膜瓣应用于临床修复头颅深度软组织缺损。结果 :①颞顶筋膜主要由颞浅动脉供血 ,额支与顶支是颞浅动脉的终末分支 ,颞浅动脉经额支、顶支与耳后动脉、枕动脉、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及对侧颞浅动脉有丰富吻合。颞浅静脉由静脉额支和静脉顶支汇合而成 ,动、静脉额支及动、静脉顶支基本伴行。②临床应用 6例逆行颞顶筋膜瓣均获成功。结论 :逆行颞顶筋膜瓣供血可靠 ,具有采取方便、供区隐蔽等优点 ,适用于额、顶、枕等处深度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皮瓣 颞顶筋膜 颞浅动脉 解剖 临床
下载PDF
吻合血管逆行皮瓣静脉压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涛 徐永清 +3 位作者 姜兴道 李军 丁晶 赵万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94-997,共4页
目的观察吻合1条伴行静脉的逆行血供游离皮瓣成活情况,探讨静脉回流机制和静脉压随时间的变化。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10个皮瓣,血管吻合前,每只兔分别制备以胫后动脉为轴的逆行游离皮瓣2个。测量三组兔胫后血管外径... 目的观察吻合1条伴行静脉的逆行血供游离皮瓣成活情况,探讨静脉回流机制和静脉压随时间的变化。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10个皮瓣,血管吻合前,每只兔分别制备以胫后动脉为轴的逆行游离皮瓣2个。测量三组兔胫后血管外径。A组吻合2条伴行静脉,B、C组吻合1条伴行静脉。A、B组分别行兔胫后静脉术前、术后即刻、30 m in、1 h和2 h的静脉压测定;术后观察B组皮瓣的成活情况;C组行伴行静脉造影观察,于注射完毕即刻、30 m in和1 h观察造影剂的流动情况;组织学观察B组蒂部血管通畅情况。结果实验兔胫后动脉直径为8.0±0.3 mm,伴行静脉11.0±0.5 mm。B组10个皮瓣,除2个撕脱、感染坏死外,余均成活。B组术后即刻和30 m in静脉压为2.56±0.84和3.08±0.97 kPa,与术前1.81±0.63 k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h后趋于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皮瓣的静脉压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注射造影剂1 h后基本回流入肢体近端。结论吻合1条伴行静脉逆行血供游离皮瓣的静脉回流可保证回流循环。静脉血直接通过失效的瓣膜是逆行血供游离皮瓣静脉回流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血管 逆行皮瓣 静脉回流 静脉压
下载PDF
带浅静脉干逆行皮瓣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康安 熊明根 +1 位作者 顾浩 王晋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1年第5期370-372,共3页
目的 :探讨带浅静脉干逆行皮瓣的治疗效果。 方法 :2 8例四肢创面用带浅静脉干的逆行皮瓣进行修复 ,包括4种类型 :(1)带大隐静脉的小腿内侧逆行皮瓣 ;(2 )带小隐静脉的小腿后侧逆行皮瓣 ;(3)带头静脉的前臂逆行皮瓣 ;(4 )带手背静脉的... 目的 :探讨带浅静脉干逆行皮瓣的治疗效果。 方法 :2 8例四肢创面用带浅静脉干的逆行皮瓣进行修复 ,包括4种类型 :(1)带大隐静脉的小腿内侧逆行皮瓣 ;(2 )带小隐静脉的小腿后侧逆行皮瓣 ;(3)带头静脉的前臂逆行皮瓣 ;(4 )带手背静脉的手背逆行皮瓣。 结果 :2 1例完全存活 ,6例基本存活 ,1例坏死。 结论 :在逆行皮瓣中带上浅静脉干既可增加动脉血供又可促进静脉回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静脉干 逆行皮瓣 四肢创面修复
下载PDF
逆行皮瓣中浅静脉干血流动力学的SPECT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康安 熊明根 +2 位作者 王晋煌 段祖斌 顾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1年第3期178-180,F003,共4页
目的 :明确浅静脉干在逆行皮瓣静脉回流中的作用。 方法 :用 8头实验猪制成 16块带大隐静脉的逆行皮瓣 ,用 99m Tc(锝 )标记红细胞。 1在 4块皮瓣蒂部远端的大隐静脉中滴注标记了 99m Tc的红细胞 ;2将 12块皮瓣分成两组 , 组皮瓣的大... 目的 :明确浅静脉干在逆行皮瓣静脉回流中的作用。 方法 :用 8头实验猪制成 16块带大隐静脉的逆行皮瓣 ,用 99m Tc(锝 )标记红细胞。 1在 4块皮瓣蒂部远端的大隐静脉中滴注标记了 99m Tc的红细胞 ;2将 12块皮瓣分成两组 , 组皮瓣的大隐静脉保留完整 , 组皮瓣的大隐静脉在蒂部结扎切断 ,将标记了 99m Tc的红细胞注射入皮瓣内的大隐静脉中。用 SPECT扫描并观察浅静脉干中的血流情况。 结果 :1标记了 99m Tc的红细胞并未顺大隐静脉倒灌入逆行皮瓣内 ;2 组皮瓣内的同位素计数下降比 组快。 结论 :浅静脉干的存在并不会因静脉血倒灌而增加逆行皮瓣的回流负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皮瓣 浅静脉干 血流动力学 SPECT ECT
下载PDF
大鱼际逆行皮瓣临床应用及拇指感觉恢复效果评估 被引量:16
13
作者 胡长青 闫厚军 +3 位作者 王顺义 马战备 张志桐 张志华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66-469,共4页
目的研究大鱼际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及利用不同神经所形成的有感觉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方法 2006年5月-2010年8月,解放军第252医院及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共43例拇指部分缺损患者(年龄17-52岁)根据具体伤情行3种不同的大鱼际皮瓣修复术,... 目的研究大鱼际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及利用不同神经所形成的有感觉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方法 2006年5月-2010年8月,解放军第252医院及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共43例拇指部分缺损患者(年龄17-52岁)根据具体伤情行3种不同的大鱼际皮瓣修复术,皮瓣的最大切取面积为3.5cm×4.0cm,最小1.5cm×2.0cm。其中33例同时行神经移位,分别利用桡神经浅支及正中神经掌皮支恢复拇指感觉。术后随访0.5-2年,平均10个月,对3种皮瓣的成活率、血运与质地、拇指功能进行评定,并对不同神经移位的皮瓣感觉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临床43例皮瓣均成活,血运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好;拇指关节及骨质无缺损的患者拇指功能恢复均为优;未行神经移位的10例患者中6例感觉恢复为S2,4例为S1;桡神经浅支移位组3例感觉恢复为S3,16例达S3+,而正中神经掌皮支移位组9例感觉恢复为S3,5例达S3+,前者优于后者(P<0.05)。结论几种大鱼际皮瓣适当选择、灵活应用,可以很好地修复拇指缺损,大鱼际皮瓣利用桡神经浅支恢复感觉效果优于正中神经掌皮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鱼际逆行皮瓣 神经 拇指
下载PDF
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立亮 冯铁成 +3 位作者 何志 范爱民 刘方刚 柯荣军 《东南国防医药》 2017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应用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8例拇指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1.0 cm×1.5 cm^2.2 cm×3.0 cm。结果术后28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3例术后第l... 目的探讨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应用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8例拇指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1.0 cm×1.5 cm^2.2 cm×3.0 cm。结果术后28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3例术后第l天皮瓣出现暗红,有水泡形成,拆除皮瓣蒂部部分缝线后,血运改善,经换药处理后愈合,其中2例术后2月出现甲床处疼痛,经手术后症状消失。随访时间9~12月,平均随访10.5月。拇指皮瓣颜色与周围组织相近,外形不臃肿,质地柔软,触、痛觉恢复。皮瓣感觉S1~S3,指间关节活动良好。皮瓣供区无疼痛,无瘢痕增生。结论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具有解剖恒定、皮瓣质量好等特点,是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 拇指 修复 缺损
下载PDF
跨区供血皮瓣成活过程中血管构筑及内源性VEGF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韩雪峰 李健宁 +6 位作者 杨大平 聂春磊 刘国锋 郭铁芳 郝晨光 马辉 谷守滨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232-234,共3页
目的:探索跨区供血皮瓣的成活机制。方法:以大鼠旋髂深动脉为蒂制作包含肋间后动脉支配区域的右侧背部矩形跨区供血皮瓣,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2,3,5,7天时,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成活过程中血管构筑及蒂部血管口径的改变以及内源性血管内... 目的:探索跨区供血皮瓣的成活机制。方法:以大鼠旋髂深动脉为蒂制作包含肋间后动脉支配区域的右侧背部矩形跨区供血皮瓣,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2,3,5,7天时,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成活过程中血管构筑及蒂部血管口径的改变以及内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ndogenou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免疫组化染色(取材部位为两血管支配区域中间血管网吻合部)。结果:皮瓣完全成活率100%。轴心动脉经吻合支向远端供血,经静脉吻合支回流。血管吻合区以远的血流方向与术前相反。术后即刻VEGF免疫组化染色阴性;1天后血管吻合支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多、增粗,蒂部血管口径明显增粗,VE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区域较多;3天时上述指标达高峰;7天时形成与顺流皮瓣相似的轴心血管,蒂部血管口径有所下降,VEGF免疫组化染色阴性。结论:跨区供血皮瓣的成活机制为血管的口径增大及数量增多,最终形成轴形血管皮瓣。内源性VEGF对皮瓣的成活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 轴形皮瓣 内源性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带浅静脉干逆行皮瓣的微循环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康安 熊明根 蒙喜永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78-479,共2页
目的 明确浅静脉干在逆行皮瓣的静脉回流中的作用。方法 在兔耳上设计 3组逆行皮瓣共 48处 ,A组包含边缘静脉 ,B组包含中央动脉与中央静脉 ,C组不包含浅静脉干。通过兔耳透明窗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5 ,10 ,15 ,30 ,6 0 ,12 0min测量不... 目的 明确浅静脉干在逆行皮瓣的静脉回流中的作用。方法 在兔耳上设计 3组逆行皮瓣共 48处 ,A组包含边缘静脉 ,B组包含中央动脉与中央静脉 ,C组不包含浅静脉干。通过兔耳透明窗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5 ,10 ,15 ,30 ,6 0 ,12 0min测量不同类型逆行皮瓣内微静脉管径 ,观察其内血流速度和状态 ,并于术后 7d观察皮瓣成活率。结果 A组皮瓣的微静脉管径、血流速度与状态及成活率均优于B组与C组皮瓣。结论 浅静脉干可促进逆行皮瓣的静脉回流 ,减轻淤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静脉干 逆行皮瓣 微循环 成活率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对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危象的预防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欣 张世民 +2 位作者 祝晓忠 张英琪 俞光荣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5期411-413,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危象的发生,提高皮瓣存活质量。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创面17人,共19指,皮瓣面积1.8cm×1.4cm~3.5cm×2.5cm,蒂长1.5cm~2.2cm。术后... 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危象的发生,提高皮瓣存活质量。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创面17人,共19指,皮瓣面积1.8cm×1.4cm~3.5cm×2.5cm,蒂长1.5cm~2.2cm。术后除常规处理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 000IU,每日一次,共5d。术后观察皮瓣血液循环情况。结果皮瓣早期血液循环良好。皮瓣持续渗血时间及渗血量较多,在皮瓣外形成质软的凝血块,用药过程中皮瓣边缘不易形成黑色血痂,过程中均未出现静脉危象,所有皮瓣均存活且存活质量高。术后随访3周~6个月,皮瓣颜色和周围皮肤基本一致,质地较软,手指活动功能满意。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能延长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皮瓣渗血时间,减轻皮瓣早期静脉回流的负荷,有效预防皮瓣发生静脉危象,提高了皮瓣的存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逆行岛状皮瓣 低分子肝素 静脉危象
下载PDF
逆行皮瓣中浅静脉干的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康安 熊明根 +2 位作者 蒙喜永 雷涛 张颖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406-408,共3页
目的:通过对浅静脉干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观察,探索浅静脉干促进逆行皮瓣静脉回流的机理,进一步指导带浅静脉干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用小鼠耳制成带浅静脉干的逆行皮瓣模型共48例,每个皮瓣内只有一条浅静脉干,用微循环观察仪对浅... 目的:通过对浅静脉干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观察,探索浅静脉干促进逆行皮瓣静脉回流的机理,进一步指导带浅静脉干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用小鼠耳制成带浅静脉干的逆行皮瓣模型共48例,每个皮瓣内只有一条浅静脉干,用微循环观察仪对浅静脉干进行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观察。结果:根据形态可将逆行皮瓣中的浅静脉干分为3种类型:“I”形,“Y”形和树枝形,各种类型的浅静脉干都是皮瓣静脉逆向回流的主要通道,如果在蒂部将浅静脉干闭塞,皮瓣的静脉回流基本停滞。结论:浅静脉干的存在有助于逆行皮瓣的静脉逆向回流,并在回流中起类似“枢纽”的重要作用,临床应尽量选用“I”形浅静脉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皮瓣 浅静脉干 形态学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兔耳逆行皮瓣中浅静脉干的压强测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康安 熊明根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1年第5期378-380,共3页
目的 :明确静脉血是否会顺着浅静脉干倒灌入逆行皮瓣内 ,从而为探索浅静脉干在逆行皮瓣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墨汁灌注以明确静脉血是否会顺着浅静脉干倒灌入逆行皮瓣内 ,并用病理切片以明确。浅静脉干内压强的测定进一步说明... 目的 :明确静脉血是否会顺着浅静脉干倒灌入逆行皮瓣内 ,从而为探索浅静脉干在逆行皮瓣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墨汁灌注以明确静脉血是否会顺着浅静脉干倒灌入逆行皮瓣内 ,并用病理切片以明确。浅静脉干内压强的测定进一步说明是否倒灌的原因。 结果 :墨汁未顺浅静脉干倒灌入逆行皮瓣内 ,逆行皮瓣内的静脉压显著高于蒂部的静脉压。 结论 :静脉血不会顺着浅静脉干倒灌入逆行皮瓣内 ,不会增加逆行皮瓣的静脉回流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静脉干 逆行皮瓣 墨汁灌注 静脉压 压强
下载PDF
颞浅动脉及其微血管在眼睑缺损修复中应用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云峰 郑永生 孙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及其微血管形成的皮瓣在眼睑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①在成人6具12侧头颅标本上,通过血管铸型标本法,对颞浅动脉及其微血管进行观测;②分别以颞浅动脉的额支或顶支为蒂设计成顺行或逆行皮瓣用于眼睑缺损修复。结...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及其微血管形成的皮瓣在眼睑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①在成人6具12侧头颅标本上,通过血管铸型标本法,对颞浅动脉及其微血管进行观测;②分别以颞浅动脉的额支或顶支为蒂设计成顺行或逆行皮瓣用于眼睑缺损修复。结果:①颞浅动脉终末分支额支和顶支与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枕动脉、耳后动脉及对侧颞浅动脉之间有丰富的吻合;②临床上应用8例以颞浅动脉为蒂形成的皮瓣用于眼睑缺损修复均获成功。结论:以颞浅动脉为蒂形成的顺行及逆行皮瓣,具有采集方便、血供丰富、色泽质地与受区相近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眼睑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脉 反流轴型皮瓣 眼睑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