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思考——以“十七年”时期革命战争题材小说为例 |
杨长胜
宋松
|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4 |
1
|
|
2
|
“难以被建构的城市”——论城市题材在“十七年小说”中的“困境” |
崔谦
|
《榆林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十七年小说中的“革命引路人”——以《红豆》《青春之歌》《红旗谱》为例 |
蒋潞瑶
|
《语言与文化研究》
|
2024 |
0 |
|
4
|
中国当代文学中红色基因的赓续——以“十七年”战争题材小说为例 |
杨长胜
|
《阴山学刊》
|
2023 |
0 |
|
5
|
“十七年”革命历史长篇小说的经典化与非经典化 |
刘思谦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6
|
“一个主题三种模式”——论苏联工业题材小说对十七年中国工业题材小说的范式作用 |
刘骧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7
|
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成就不高”评价问题与反思 |
陈思广
廖海杰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7 |
3
|
|
8
|
儒家话语的革命转述——“十七年”小说的文化透视 |
邵明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11 |
3
|
|
9
|
论小资情调在十七年小说中的隐失过程 |
耿庆伟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1
|
|
10
|
被规训的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主题 |
孙斐娟
|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1
|
|
11
|
“十七年”抗日小说创作再回眸 |
陈颖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2
|
陌生的爱情话语——浅析“十七年”小说的爱情书写模式 |
岑优波
李杭春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3
|
|
13
|
战争语法与情爱语义的话语置换——论“十七年”战争小说中个体欲望与群体政治的叙事互动 |
赵启鹏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4
|
多向度的嬗变——建国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与“五四”乡土小说比较论 |
游云
|
《襄樊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5
|
革命风景的生产机制及其局限——以十七年革命小说为例 |
柯弄璋
|
《宜宾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6
|
论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小说中的“春节”意义之变 |
王慧勇
|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21 |
0 |
|
17
|
“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的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研究 |
陆绍阳
|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