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POLYMER—Ru-Co—BIMETALLIC COMPLEXES CATALYSTS Ⅰ. SYNTHESIS OF CATALYSTS AND THEIR USE FOR THE HYDROFORMYLATION
1
作者 汤琪 宗惠娟 +1 位作者 陈宗翰 江英彦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1期39-47,共9页
Six kinds of polymer ligands, supported on SiO_2, containing coordinating atoms P, S and N respectively, have been synthesized. The Ru(Ⅲ)-Co(Ⅱ) bimetallic complexes of these polymer ligands have been obtained and ex... Six kinds of polymer ligands, supported on SiO_2, containing coordinating atoms P, S and N respectively, have been synthesized. The Ru(Ⅲ)-Co(Ⅱ) bimetallic complexes of these polymer ligands have been obtained and examined as catalysts for the hydroformylation of cyclohexene.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Co/Ru ratio etc. on the activities of catalysts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he catalysts are all polymer-noncarbonyl-metal complexes, easily to be prepared, active and stable.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can be suggested that under reaction conditions such polymer-noncarbonyl-metal complexes convert 'in situ' to polymer-carbonyl-metal complexes, thus become active catalysts. The course of this conversion is supposed as a preliminary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 catalyst bimetallic complex Cydohexene HYDROFORMYLATION
下载PDF
CATALYTIC BEHAVIOR OF SILICA-SUPPORTED POLY-γ- AMINOPROPYL- SILOXANE-Co-Ru BIMETALLIC COMPLEX FOR THE HYDROFORMYLATION OF CYCLOHEXENE 被引量:1
2
作者 关士友 黄美玉 江英彦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03-108,共6页
The cobalt and ruthenium bimetallic complex of poly-γ-amino-propylsiloxane( abbr. as Si-CH_2-Co-Ru) was prepar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it can catalyze the hydroformylation of cyclobexene effectively with the convers... The cobalt and ruthenium bimetallic complex of poly-γ-amino-propylsiloxane( abbr. as Si-CH_2-Co-Ru) was prepar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it can catalyze the hydroformylation of cyclobexene effectively with the conversion amounting to over 90%. Cyclohexanecarboxaldehyde was first formed in the hydroformylation, and then further hydrogenated to form cylcohexanemethanol. The coversion was affected obviously by the Co/Ru ratio.When Co/Ru molar ratio was 100-150, i.e. in the very low content of noble metal Ru,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Si-NH_2 -Co-Ru was also very high. The product composition was affected by CO/H_2 ratio in the reaction gas. Aldehyde can be got high selectively by controlling CO/H_2 ratio. Compared with other catalyst system, the Si-NH_2-Co-Ru catalyst has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and efficiency with very low Ru/Co ratio. The total turnover number was more than 28,800 (based on the amount of ruthenium u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balt and ruthenium bimetallic complex of poly-γ-aminopropylsiloxane catalyst CYCLOHEXENE HYDROFORMYLATION Cyclohexanecarboxaldehyde
下载PDF
Rh-Ru双金属催化剂的NBR加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云云 郭昕 +1 位作者 岳冬梅 徐瑞清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7-58,66,共3页
以铑 -钌 (Rh -Ru)双金属催化剂对丁腈胶 (NBR)进行均相溶液加氢动力学研究。分别考察了该催化剂体系的加氢活性、加氢速率和选择性。经加氢实验表明 ,该催化剂对NBR加氢的较佳工艺条件为 :氢气压力 1 4MPa ;温度 145℃ ,反应时间 4~ 5... 以铑 -钌 (Rh -Ru)双金属催化剂对丁腈胶 (NBR)进行均相溶液加氢动力学研究。分别考察了该催化剂体系的加氢活性、加氢速率和选择性。经加氢实验表明 ,该催化剂对NBR加氢的较佳工艺条件为 :氢气压力 1 4MPa ;温度 145℃ ,反应时间 4~ 5h ,使NBR加氢度≥ 98%。此外还求得各因素的反应级数 ,并得到该催化剂的NBR加氢动力学方程 :-d[CC]/dt=k[CC]1 70 p1 17[Rh -Ru]1 30 ,反应温度 115~ 145℃时的加氢反应活化能为 13 17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铑双金属催化剂 丁腈橡胶 加氢 催化动力学
下载PDF
A new bimetallic complex catalyst for carbonylation of methanol to acetic acid
4
作者 Wang, XJ Pan, PL +2 位作者 Liu, ZY Zhu, CC Yuan, GQ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7年第7期563-566,共4页
As the catalysts for carbonylation of methanol to acetic acid, the homogeneous complexes
关键词 bimetallic complex catalyst Iigand CARBONYLATION of methanol.
原文传递
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聚醚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浩 赵宝成 +1 位作者 严定尧 戚渭新 《聚氨酯工业》 CAS 2023年第5期17-20,共4页
使用自制的有机骨架材料改性DMC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开环共聚制备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PCE),研究了反应温度、压力、催化剂用量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并以此为原料制备聚氨酯软泡。结果表明,控制反应温度为80℃、反应压力为2.5 MPa... 使用自制的有机骨架材料改性DMC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开环共聚制备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PCE),研究了反应温度、压力、催化剂用量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并以此为原料制备聚氨酯软泡。结果表明,控制反应温度为80℃、反应压力为2.5 MPa,以聚碳酸酯为起始剂制备的PCE中聚碳酸酯链段质量分数达70.6%。使用该多元醇制备的聚氨酯软泡的拉伸强度、伸长率、撕裂强度显著提高,且PCE的制备成本低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物络合催化剂 二氧化碳 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
下载PDF
Bimetallic Aluminum Complexes Supported by Bis(salicylaldimine) Ligand: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Lactide 被引量:1
6
作者 Tong Shi Quan-De Zheng +2 位作者 Wei-Wei Zuo Shao-Feng Liu Zhi-Bo Li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49-156,共8页
Two types of bifunctional bis(salicylaldimine) ligands(syn-L and anti-L)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to support bimetallic aluminum complexes. Owing to the rigid anthracene skeleton, syn-L and anti-L successfull... Two types of bifunctional bis(salicylaldimine) ligands(syn-L and anti-L)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to support bimetallic aluminum complexes. Owing to the rigid anthracene skeleton, syn-L and anti-L successfully locked two Al centers in close proximity(syn-Al2) and far apart(anti-Al2), respectively.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Al centers in syn-Al2 was def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as 6.665 ?, which is far shorter than that in anti-Al2. In the presence of stoichiometrical Bn OH, syn-Al2 and anti-Al2 were both efficient for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ROP) of rac-LA with the former being more active. In the presence of excess Bn OH, syn-Al2 showed an efficient and immortal feature, consistent with high conversions, matched Mns, narrow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s and end group fidelity, while anti-Al2 had a much lower activity or even became entirely inactive due to rapid decomposition, indicated by in situ ~1H-NMR experiments of Al complexes with Bn 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etallic catalyst Aluminum complex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Immortal polymerization POLYESTER
原文传递
CO_2和CH_3OH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用Cu-Ni/ZrO_2-SiO_2催化剂 被引量:55
7
作者 钟顺和 黎汉生 +1 位作者 王建伟 肖秀芬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7-120,共4页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ZrO2 SiO2 (ZrSiO)表面复合物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ZrSiO担载的Cu Ni双金属催化剂 ,并用IR ,TPD ,TPSR和微反技术考察了CO2 和CH3 OH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化学吸附及反应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在Cu Ni/ZrSiO催化...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ZrO2 SiO2 (ZrSiO)表面复合物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ZrSiO担载的Cu Ni双金属催化剂 ,并用IR ,TPD ,TPSR和微反技术考察了CO2 和CH3 OH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化学吸附及反应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在Cu Ni/ZrSiO催化剂上存在着Cu Ni金属位M ,Lewis酸位Zrn + 和Lewis碱位Zr O-三类活性中心 ;CO2 在金属位和Lewis酸位的协同作用下可形成CO2 卧式吸附态 ,此吸附态在 142℃左右可解离成M CO和Zr O-;CH3 OH在Lewis酸位和Lewis碱位的协同作用下可形成解离吸附态Zr OCH3 和Zr OH ;CO2 和CH3 OH在Cu Ni/ZrSiO催化剂表面上的主要反应产物为碳酸二甲酯 (选择性在 85 %以上 ) ,另有少量的CH2 O ,CO和H2 O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甲醇 碳酸二甲酯 双金属催化剂
下载PDF
CO_2和CH_3OH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CuNi/V_2O_5-SiO_2催化剂 被引量:35
8
作者 钟顺和 黎汉生 +1 位作者 王建伟 肖秀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6-231,共6页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V2O5 SiO2(VSiO)表面复合物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VSiO担载的Cu Ni双金属催化剂 ,用IR、TPD、TPSR和微反技术研究了CO2 和CH3OH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化学吸附与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在Cu Ni/VSiO催化剂上存在着金属...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V2O5 SiO2(VSiO)表面复合物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VSiO担载的Cu Ni双金属催化剂 ,用IR、TPD、TPSR和微反技术研究了CO2 和CH3OH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化学吸附与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在Cu Ni/VSiO催化剂上存在着金属位Cu Ni合金、Lewis酸位Vn +和Lewis碱位V=O三类活性中心 ;CO2 在金属位和Lewis酸位协同作用下可生成CO2卧式吸附态M -(CO) -O→Vn + ,此吸附态在138℃左右可解离成M -CO和V=O ;CH3OH在Lewis酸位和Lewis碱位协同作用下可形成解离吸附态V -OCH3和V -OH ;CO2 和CH3OH在Cu Ni/VSiO催化剂表面上的反应产物主要为碳酸二甲酯(DMC)、CH2O、CO和H2O ,其生成DMC的选择性在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甲醇 碳酸二甲酯 合成 双金属催化剂
下载PDF
SnO_2-SiO_2负载Cu、Ni催化剂的CO_2加氢反应性能 被引量:12
9
作者 钟顺和 王希涛 +1 位作者 宓立新 肖秀芬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4-158,共5页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SnO2 SiO2 (SnSiO)表面复合物载体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SnSiO担载的Cu Ni双金属催化剂。借助BET、XRD、TPR、IR和微反等技术研究了SnSiO及其负载的Ni、Cu双金属催化剂的表面构造、化学吸附及CO2 加氢反应性...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SnO2 SiO2 (SnSiO)表面复合物载体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SnSiO担载的Cu Ni双金属催化剂。借助BET、XRD、TPR、IR和微反等技术研究了SnSiO及其负载的Ni、Cu双金属催化剂的表面构造、化学吸附及CO2 加氢反应性能。结果表明 :SnSiO是SnO2 单分子层价联于SiO2 表面的复合氧化物 ,仍保持类似SiO2载体的孔结构和比表面 ;SnO2 引入SiO2 表面后可以有效地促进CuO、NiO的还原 ,还原后成为负载在SnSiO载体表面的Cu Ni合金 ;CO2 在负载型Cu Ni合金表面Cu或表面Ni位上发生化学吸附 ,形成线式和剪式吸附态 ;CO2 在催化剂上的加氢反应产物主要是CH3 OH、CH4 、CO和H2 O ,生成CH3 OH的选择性与催化剂组成及反应条件密切相关。Cu Ni催化剂 ,在 0 5MPa ,170℃ ,H2 /CO2 (mol/mol)为 3的条件下 ,CH3 OH的选择性达到 84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复合物 双金属催化剂 加氢反应 合成 甲醇 负载型催化剂 二氧化碳 二氧化锡 二氧化硅 表面复合物载体
下载PDF
CO_2在Cu-Pd/MoO_3-SiO_2催化剂上的吸附与表面反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建伟 邵宇 钟顺和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MoO3SiO2表面复合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oO3SiO2担载CuPd金属催化剂.用IR和TPD研究了CO2在其上的吸附,考察了CO2吸附产生CO和O的TPDMS结果,讨论了CO2在CuP... 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MoO3SiO2表面复合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oO3SiO2担载CuPd金属催化剂.用IR和TPD研究了CO2在其上的吸附,考察了CO2吸附产生CO和O的TPDMS结果,讨论了CO2在CuPd/MoO3SiO2上的表面反应机理.结果表明:CO2在催化剂上具有良好的化学吸附性能,形成线式吸附态、剪式吸附态和卧式吸附态;CO2卧式吸附态具有良好的表面反应活性,一定温度下可解离为吸附的CO和O,这种新生态O有良好的选择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双金属 吸附 催化剂 表面反应
下载PDF
多核Nd-Al双金属配合物对丁二烯的聚合 Ⅳ.烷基铝种类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为民 杨继华 +2 位作者 单成基 逄束芬 黄葆同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4-237,共4页
利用多核Nd-Al双金属配合物可单独引发双烯烃聚合的特点,考察了烷基铝种类对丁二烯加聚过程的影响,并与一般混合稀土催化体系进行了比较.烷基铝对活性体催化活性的影响与其用量有关,低n(Al)/n(Nd)值时,活性次序为... 利用多核Nd-Al双金属配合物可单独引发双烯烃聚合的特点,考察了烷基铝种类对丁二烯加聚过程的影响,并与一般混合稀土催化体系进行了比较.烷基铝对活性体催化活性的影响与其用量有关,低n(Al)/n(Nd)值时,活性次序为:AlMe3,AlEt3,HAlBui2>Al(C8H17)3>AlBui3;高n(Al)/n(Nd)值时,活性次序相反:AlMe3,AlEt3,HAlBui2<Al(C8H17)3<AlBui3.烷基铝链转移作用强弱次序为:HAlBui2≥AlEt3>AlBui3>AlMe3>Al(C8H17)3.根据聚丁二烯微观结构与其分子量的关系,可将烷基铝对聚丁二烯顺式含量的影响分为3类:(1)AlEt3和Al(C8H17)3;(2)HAl-Bui2和AlBui3;(3)AlMe3.所得结果有助于对稀土催化定向聚合过程的深入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 稀土 催化剂 烷基铝 丁二烯 定向聚合
下载PDF
CH_4部分氧化制氢Ni-CuZrSiO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爱菊 钟顺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1-537,共7页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ZrO2 SiO2(ZrSiO)表面复合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ZrSiO负载的Ni Cu双金属催化剂,并用IR、TPD、TPSR和微反技术考察了CH4、H2O和O2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化学吸附及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在Ni Cu ZrSiO催化剂上存在着...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ZrO2 SiO2(ZrSiO)表面复合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ZrSiO负载的Ni Cu双金属催化剂,并用IR、TPD、TPSR和微反技术考察了CH4、H2O和O2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化学吸附及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在Ni Cu ZrSiO催化剂上存在着Ni Cu金属位,Lewis酸位Znn+和碱位Zr O-三类活性中心;CH4和H2O在金属位和Lewis酸位Znn+和碱位Zr O-的协同作用下可形成解离吸附态;CH4、H2O和O2在Ni Cu ZrSiO催化剂表面上的主要反应产物为H2和CO2,选择性均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氢气 制备 选择氧化 复合氧化物载体 双金属催化剂 CH4
下载PDF
聚γ-氨丙基硅氧烷钯、钼双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加氢活性及其XPS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基万 游江 +3 位作者 杨丹 郑兆佳 倪继金 李庆云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79-584,共6页
本工作合成了四种不同N/Pd摩尔比的聚γ-氨丙基硅氧烷钯、钼双金属催化剂,它们的加氢活性与相应的钯、钼单金属催化剂的混合物相比差别不大,但是,由于钼的加入,提高了单金属钯催化剂的加氢活性。XPS分析表明,有一部分N与PdCl_2及MoCl_x... 本工作合成了四种不同N/Pd摩尔比的聚γ-氨丙基硅氧烷钯、钼双金属催化剂,它们的加氢活性与相应的钯、钼单金属催化剂的混合物相比差别不大,但是,由于钼的加入,提高了单金属钯催化剂的加氢活性。XPS分析表明,有一部分N与PdCl_2及MoCl_x发生络合,而且Pd-Cl键和Mo—Cl键依然存在,催化剂中Pd的价态为正2价,Mo的价态为正5或6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 钯钼催化剂 加氢活性
下载PDF
CO_2在Cu-Ni/V_2O_5-SiO_2催化剂上的吸附与反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钟顺和 黎汉生 王建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1-24,共4页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V2O5-SiO2(简称VSiO)表面复合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VSiO担载的Cu-Ni双金属催化剂用IR和TPR技术研究了CO2在其表面上的吸附与反应性能.结果表明,CO2在Cu-Ni/VSiO催化剂上可形成线式吸附态、剪式吸附态和卧...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V2O5-SiO2(简称VSiO)表面复合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VSiO担载的Cu-Ni双金属催化剂用IR和TPR技术研究了CO2在其表面上的吸附与反应性能.结果表明,CO2在Cu-Ni/VSiO催化剂上可形成线式吸附态、剪式吸附态和卧式吸附态;催化剂表面金属位M上的剪式吸附态CO2可与邻近的Lewis酸位Vn+作用形成CO2卧式吸附态M-(CO)-O→Vn+;这种卧式吸附态在一定温度(138℃)下可解离为M—CO和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吸附 双金属 催化剂 表面反应
下载PDF
CO_2在Cu-Ni-Mo O_3-SiO_2催化剂上的吸附与反应 被引量:5
15
作者 钟顺和 黎汉生 王建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5-308,共4页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MoO3-SiO2(MoSiO)表面复合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oSiO担载的Cu-Ni双金属催化剂。利用IR和TPD研究了CO2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性能,并讨论了CO2在Cu-NiMo...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MoO3-SiO2(MoSiO)表面复合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oSiO担载的Cu-Ni双金属催化剂。利用IR和TPD研究了CO2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性能,并讨论了CO2在Cu-NiMoSiO上的表面反应机理。结果表明,CO2在上述催化剂上有良好的化学吸附性能,形成线式吸附态、剪式吸附态和卧式吸附态;CO2卧式吸附态具有良好的表面反应活性,在一定温度下可解离为吸附的CO和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吸附 双金属催化剂 催化剂
下载PDF
CO_2 部分氧化乙烷制乙烯 Pd-Cu/MoO_3-SiO_2 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青 钟顺和 邵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9-52,共4页
用化学吸附-红外光谱、化学吸附-程序升温脱附(TPD)和微型反应技术研究了Pd-Cu/MoO3-SiO2(MoSO)催化剂对CO2和乙烷的吸附活化和部分氧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乙烷以C—H键中的H吸附于MoSO载体表... 用化学吸附-红外光谱、化学吸附-程序升温脱附(TPD)和微型反应技术研究了Pd-Cu/MoO3-SiO2(MoSO)催化剂对CO2和乙烷的吸附活化和部分氧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乙烷以C—H键中的H吸附于MoSO载体表面MoO键的端基氧上;Pd-Cu/MoSO催化剂对CO2有良好的化学吸附活化性能,CO2的吸附除有线式吸附态和剪式吸附态外,还有一种新的卧式吸附态;Pd-Cu/MoSO催化剂的晶格氧参与了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烷 氧化 催化剂 乙烯合成 二氧化碳
下载PDF
Cu-Ni/ZrSiO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CO_2和CH_3OH合成DMC的反应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钟顺和 雷泽 +1 位作者 王建伟 肖秀芬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2-17,共6页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ZrO2 SiO2 (ZrSiO)复合载体 ,以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ZrSiO担载的Cu Ni及Cu Ni K2 O催化剂。用IR、TPSR MS和MRS 90 1微反技术考察了CO2 和CH3OH在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和反应性能。结果表明 ,CO2 在金属位 (M )和...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ZrO2 SiO2 (ZrSiO)复合载体 ,以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ZrSiO担载的Cu Ni及Cu Ni K2 O催化剂。用IR、TPSR MS和MRS 90 1微反技术考察了CO2 和CH3OH在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和反应性能。结果表明 ,CO2 在金属位 (M )和Lewis酸位Zrn + 的协同作用下形成卧式吸附态M CO O→Zrn + ,CH3OH在Zrn + 和Zr O 两类中心的协同作用下形成解离吸附态Zr OCH3 和Zr OH ;在适宜的反应条件 (温度 140℃、压力 0 6MPa、空速 144 0h 1、n(CH3OH) /n(CO2 ) =2下 ,反应的总碳转化率可达 8% ,生成DMC的选择性大于 87% ;适量引入助剂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甲醇 碳酸二甲酯 复合载体 ZrSiO 双金属催化剂 K2O助剂 氧化钾 燃料油添加剂 锆硅复合氧化物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酐-聚醚二元醇-环氧丙烷三元共聚物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殷宁 亢茂青 +3 位作者 杜辉 李其峰 刘振民 王心葵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9-543,共5页
采用双金属氰化物络合催化剂DMC(Zn3[Co(CN)6]2.xZnCl2.yH2O.zL(L代表有机配体)),进行低相对分子质量聚醚二元醇(DLL400)、邻苯二甲酸酐(PA)和环氧丙烷(PO)阴离子开环共聚反应,合成了PA-DLL400-PO共聚物,并探讨了共聚反应的机理。FTIR,1... 采用双金属氰化物络合催化剂DMC(Zn3[Co(CN)6]2.xZnCl2.yH2O.zL(L代表有机配体)),进行低相对分子质量聚醚二元醇(DLL400)、邻苯二甲酸酐(PA)和环氧丙烷(PO)阴离子开环共聚反应,合成了PA-DLL400-PO共聚物,并探讨了共聚反应的机理。FTIR,1H NMR,13C NMR表征结果显示,PA-DLL400-PO共聚物为分子中含有醚基和酯基的端羟基聚醚酯;TG和DSC分析结果显示,PA-DLL400-PO共聚物的热稳定性随PA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即分子链中刚性链段(苯基)比例的增加有利于热稳定性的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为-76~-23℃,且随PA含量的增加向高温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物络合催化剂 邻苯二甲酸酐 聚醚二元醇 环氧丙烷 共聚
下载PDF
双金属催化剂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耀举 张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4-28,共5页
本文应用Einstein和Schrieffer的化学吸附理论和复平面能量积分技术研究了紧束缚近似下原子(或分子)吸附在双过渡金属(纯净的和含杂的)上的化学吸附特征。对杂质,本文用了Koster和slater模型。数值运算例子通过对CO分别吸附在Ni/Cu、Cu... 本文应用Einstein和Schrieffer的化学吸附理论和复平面能量积分技术研究了紧束缚近似下原子(或分子)吸附在双过渡金属(纯净的和含杂的)上的化学吸附特征。对杂质,本文用了Koster和slater模型。数值运算例子通过对CO分别吸附在Ni/Cu、Cu/Ni、Cu/Ni(C_0)和Cu/Ni(Cu)上而给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催化剂 化学吸附能 催化剂
下载PDF
Ni—Cu和MgO—SiO2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钟顺和 王杰慧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63-268,共6页
本文和TPR,IR,TPD和TPSR等技术研究了以表面改性法制备的Mgo-SiO(MSO)表面复合物担载的Ni-Cu合金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O加氢反应催化性能影响。
关键词 氧化镁 氧化硅 金属催化剂 一氧化碳 加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