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tial metabolite analysis of the pharmacodynamic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ratios of Dahuang(Radix Et Rhizoma Rhei Palmati)-Taoren(Semen Persicae) herb pair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Xiang HUANG Jianping +7 位作者 WANG Yupeng WANG Qilong JING Yajiang ZHANG Gang PENG Liang GAO Jing WANG Hongyan YAN Yongg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515-523,共9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aterial basis of the difference of efficacy of Dahuang(Radix Et Rhizoma Rhei Palmati)-Taoren(Semen Persicae)(DT) drugs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s. METHODS: Samples of different ratios of Dah...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aterial basis of the difference of efficacy of Dahuang(Radix Et Rhizoma Rhei Palmati)-Taoren(Semen Persicae)(DT) drugs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s. METHODS: Samples of different ratios of Dahuang(Radix et Rhizoma Rhei Palnati, DH) to Taoren(Semen Persicae, TR)(Group A 1∶1, B 2∶3, C 3∶2) were analyzed based on gas chromatography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untargeted metabolomics technique. RESULTS: A total of 240 primary metabolites were detected. Forty-one differential metabolites involved nine differential metabolic pathways, of which four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fficacy of DT in the treatment of heat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These pathways included the biosynthesis of amino acid(phenylalanine tyrosine and tryptophan), flavonoids,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the glycolysis/glycogenesis pathway. CONCLUS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ratios of DT drugs, and their optimal ratio for the treatment of heat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should be 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bolomics metabolic networks and pathways differential metabolites Dahuang(radix et Rhizoma rhei Palmati) Taoren(semen Persicae) kernel drug pairs
原文传递
大黄复方配伍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谢臻 周媛 +2 位作者 陈勇 李怡萱 麦蓝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5-920,共6页
大黄为泻下通便之良药,是临床常用的中药,见于多种复方配伍中。测定配伍前后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是目前研究大黄配伍机理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对大黄复方及药对配伍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其配伍机... 大黄为泻下通便之良药,是临床常用的中药,见于多种复方配伍中。测定配伍前后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是目前研究大黄配伍机理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对大黄复方及药对配伍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其配伍机制和合理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复方 药对 配伍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郑邦本常用对药举隅 被引量:2
3
作者 牟方政 郑邦本 +1 位作者 余宗洋 魏大荣 《河南中医》 2018年第11期1658-1661,共4页
郑邦本老师常用黄芪60 g配伍益母草15~30 g治疗肾病综合征、肾炎综合征、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灵芝30 g配刺五加15 g对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等证尤为有效,常用于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的治疗;苏子10 g配地龙1... 郑邦本老师常用黄芪60 g配伍益母草15~30 g治疗肾病综合征、肾炎综合征、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灵芝30 g配刺五加15 g对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等证尤为有效,常用于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的治疗;苏子10 g配地龙10 g降气止咳平喘,常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木香10 g配伍槟榔10 g行气宽肠,治疗腹胀、肛门坠胀疗效显著;益母草15~30 g配生山楂30 g活血通经,治疗月经量少、痛经、不孕症等;半枝莲30 g与垂盆草30 g清热利湿退黄,退黄与降酶并举,常用于治疗肝功能异常湿热证;血肉有情之品鹿角胶10 g配伍骨碎补15 g补肾强筋骨,用于骨质疏松、骨折术后愈合不佳、脑萎缩等病;穿山甲5~10 g配鹿角片5~10 g治疗乳腺增生、输卵管不通疗效显著;怀牛膝15 g配刘寄奴30 g治疗血瘀阻络引起的关节疼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骨关节损伤疾病。上述对药为郑老师经过长期临床验证,效如桴鼓,具有可重复性,如能在辨证基础上正确运用,常能收到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药 黄芪、益母草 灵芝、刺五加 苏子、地龙 木香、槟榔 益母草、生山楂 半枝莲、垂盆草 鹿角胶、骨碎补 穿山甲、鹿角片 怀牛膝、刘寄奴 郑邦本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步测定药对大黄-黄芪胶囊主要蒽醌类成分的含量
4
作者 李小连 黄松清 +5 位作者 申伟培 张宏亮 徐卫民 叶湘 杨玉芳 邹小琴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21期2617-2621,共5页
目的建立同步测定药对大黄-黄芪胶囊主要蒽醌类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采用HPLC检测药对大黄-黄芪胶囊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色谱条件:Supersil ODS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5℃,... 目的建立同步测定药对大黄-黄芪胶囊主要蒽醌类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采用HPLC检测药对大黄-黄芪胶囊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色谱条件:Supersil ODS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5℃,流动相为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流速1.0 mL/min,梯度洗脱方式为0~70 min(50%~75%A)、70~90 min(75%A),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行专属性试验、线性关系考察、仪器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重复性试验、加样回收试验及样品含量测定。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的浓度分别为0.25~36.25 mg/mL(R=0.9908),0.50~53.50 mg/mL(R=0.9942)、0.25~45.00 mg/mL(R=0.9912)、0.50~62.00 mg/mL(R=0.9937),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仪器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重复性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3%。4种蒽醌类成分的平均回收率为98.97%~102.45%,RSD为0.26%~3.92%。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分别为(0.821±0.062)mg/g、(1.753±0.159)mg/g、(1.303±0.109)mg/g、(2.909±0.251)mg/g。结论采用HPLC同步检测药对大黄-黄芪胶囊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结果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大黄药材及其复方制剂药对大黄-黄芪胶囊主要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大黄-黄芪 胶囊 高效液相色谱法 蒽醌类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配伍药物与pH值环境对大黄蒽醌类成分溶出变化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28
5
作者 谢臻 周媛 +3 位作者 陈勇 李怡萱 麦蓝尹 钟明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476-3481,共6页
目的研究配伍药物与pH值环境对大黄药对中蒽醌类成分溶出变化的影响规律。方法首先检测与大黄配伍的药物(醋甘遂、牡丹皮、黄芩、黄连、附子、枳实、厚朴)单煎液的pH值,然后在相同pH值的水溶液中加入大黄进行煎煮,采用UV-Vis法和HPLC法... 目的研究配伍药物与pH值环境对大黄药对中蒽醌类成分溶出变化的影响规律。方法首先检测与大黄配伍的药物(醋甘遂、牡丹皮、黄芩、黄连、附子、枳实、厚朴)单煎液的pH值,然后在相同pH值的水溶液中加入大黄进行煎煮,采用UV-Vis法和HPLC法测定此pH值的水煎液中蒽醌类成分的量,与大黄药对共煎液中蒽醌类成分的量进行比较。结果 UV-Vis法检测结果显示,大黄与黄连配伍时,总蒽醌的溶出量最低,而大黄与黄芩配伍时总蒽醌的溶出量最高。用盐酸水溶液提取大黄,总蒽醌的溶出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HPLC法测定结果显示,在测定的7个药对中,黄连与大黄配伍时,蒽醌类成分溶出量最低,而附子与大黄配伍时,蒽醌类成分的溶出量最高。使用不同pH值的盐酸水溶液提取大黄时,蒽醌类成分的量在pH值为5.6时最高。结论大黄在煎煮过程中,与其配伍的药物和pH值环境均会引起蒽醌类成分溶出量的变化,但是不同药物配伍后形成的pH值环境与用盐酸调整的pH值环境对蒽醌类成分产生的影响存在不一致性,pH值环境对其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药对配伍 PH值 蒽醌成分 醋甘遂 牡丹皮 黄芩 黄连 附子 枳实 厚朴
原文传递
基于对照制剂的牛黄清胃丸全处方鉴别研究和等级初评价 被引量:17
6
作者 聂黎行 查祎凡 +4 位作者 胡晓茹 张南平 戴忠 于健东 马双成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5320-5327,共8页
目的对牛黄清胃丸进行全处方鉴别和等级初评价。方法对现行标准规定的显微特征进行总结,新建了番泻叶、石膏的显微鉴别方法和人工牛黄、大黄、冰片的薄层鉴别方法,改进了薄荷的显微鉴别方法,实现了17个药味的全处方鉴别。研制牛黄清胃... 目的对牛黄清胃丸进行全处方鉴别和等级初评价。方法对现行标准规定的显微特征进行总结,新建了番泻叶、石膏的显微鉴别方法和人工牛黄、大黄、冰片的薄层鉴别方法,改进了薄荷的显微鉴别方法,实现了17个药味的全处方鉴别。研制牛黄清胃丸对照制剂,将其作为随行对照应用于样品的全处方鉴别,对制剂的质量等级进行初评价。结果 18个厂家的48批样品的等级初评价结果为10批优质,37批合格,1批不合格。结论所建方法准确、简便、客观,可更加全面地控制牛黄清胃丸的质量,并为进一步建立药品等级标准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黄清胃丸 全处方鉴别 等级初评价 对照制剂 人工牛黄 麦冬 栀子 黄芩 黄柏 枳实 大黄 薄荷 玄参 甘草 连翘 冰片 菊花 石膏 番泻叶 桔梗 牵牛子 显微特征
原文传递
酸碱药对甘草-马钱子配伍汤液沉积相态释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郭玉岩 高滔 +5 位作者 李春城 魏宇欣 邵爽 孙爽 杨大宇 吕邵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000-3005,共6页
目的探讨甘草-马钱子配伍汤液沉积相态的释放行为,为甘草-马钱子配伍减毒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建立沉积相态释放测定HPLC法,通过体外释放实验,追踪沉积相态在蒸馏水、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等不同介质中主成分的释放行为,并对其释放结果进行... 目的探讨甘草-马钱子配伍汤液沉积相态的释放行为,为甘草-马钱子配伍减毒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建立沉积相态释放测定HPLC法,通过体外释放实验,追踪沉积相态在蒸馏水、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等不同介质中主成分的释放行为,并对其释放结果进行拟合研究分析。结果甘草酸、马钱子碱以及士的宁在人工肠液中的释放量较大,且马钱子碱>甘草酸>士的宁。马钱子碱和甘草酸均与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最佳,士的宁与Higuchi模型拟合结果最佳。结论甘草-马钱子沉积相态主要毒效成分呈现出难溶性骨架材料缓释制剂的释放特性,毒(效)成分士的宁可能以沉积共聚体形式存在,在体释放呈缓释行为而减毒;同时,甘草酸的释放对减毒增效起到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碱药对 甘草 马钱子 配伍汤液 体外释放 沉积相态 减毒
原文传递
基于肺泡巨噬细胞M2极化的麻黄-大黄药对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旭红 闫曙光 +2 位作者 惠毅 史捷 李京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15-2722,共8页
目的 探讨麻黄-大黄药对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肺泡替代激活的巨噬细胞(alternatively activated macrophages,M2)极化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麻黄-大黄低、中、高剂量(2.2、4.... 目的 探讨麻黄-大黄药对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肺泡替代激活的巨噬细胞(alternatively activated macrophages,M2)极化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麻黄-大黄低、中、高剂量(2.2、4.4、8.8 g/kg)组和地塞米松(5 mg/kg)组,大鼠ip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制备ALI模型,造模后立即给予药物进行干预,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肺泡巨噬细胞标记物F4/80和M2标记物CD206,以及F4/80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共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F4/80和CD206阳性巨噬细胞数量的变化;采用q 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和IL-10 m 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中Arg-1和IL-10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结构破坏,肺间质水肿增厚,炎性细胞聚集、浸润,其中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增多;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证实,肺泡巨噬细胞数量增多、表达增强,M2巨噬细胞表达增强、数量增多;M2肺泡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0和Arg-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麻黄-大黄高、中剂量组肺组织病理状态明显改善,肺组织M2肺泡巨噬细胞数量进一步升高,抗炎因子IL-10和促修复因子Arg-1蛋白和m 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结论 麻黄-大黄药对可促进肺泡巨噬细胞M2极化,增加抗炎因子激活和释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治疗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大黄药对 急性肺损伤 肺泡巨噬细胞 M2极化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附子-大黄药对治疗阳虚类疾病配伍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家琪 包丹丹 +4 位作者 张悦 岳天祥 张钶 李范珠 朴寄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518-3530,共13页
附子-大黄为典型的寒热药对,首见于《金匮要略》之大黄附子汤,二药配伍可发挥减毒增效的作用,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基于中药配伍理论阐释了附子-大黄药对配伍关系,通过综述近年来关于其配伍的研究,从其配伍后毒性及有效成分体外含量、... 附子-大黄为典型的寒热药对,首见于《金匮要略》之大黄附子汤,二药配伍可发挥减毒增效的作用,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基于中药配伍理论阐释了附子-大黄药对配伍关系,通过综述近年来关于其配伍的研究,从其配伍后毒性及有效成分体外含量、体内代谢变化,药效变化和治疗阳虚类疾病的应用等方面具体阐释了附子-大黄药对减毒增效的内在配伍机制,以期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总结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为临床更安全有效地应用附子-大黄药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大黄 药对 阳虚 配伍机制 减毒增效
原文传递
大黄-桃仁药对调控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线粒体稳态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易永丽 雷娅 +2 位作者 王坤 付先芸 蔡三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709-4718,共10页
目的 探索大黄-桃仁药对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i,AM)在位内膜线粒体稳态的调控机制。方法 同种异体垂体移植法构建AM小鼠模型,光镜及透射电镜(TEM)观察大黄-桃仁药对治疗前后子宫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免疫荧光检测线粒体自噬通路P... 目的 探索大黄-桃仁药对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i,AM)在位内膜线粒体稳态的调控机制。方法 同种异体垂体移植法构建AM小鼠模型,光镜及透射电镜(TEM)观察大黄-桃仁药对治疗前后子宫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免疫荧光检测线粒体自噬通路PTEN诱导的推定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帕金森蛋白(Parkinson protein,Parkin)蛋白表达。培养人永生化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hEM15A,观察大黄-桃仁药对处理前后细胞增殖能力、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抗氧化酶系、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自噬小体、线粒体自噬蛋白的变化。结果 病理切片显示,经大黄-桃仁药对治疗后,中、重度的浸润比例较模型组减少。TEM观察发现模型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脊消失,部分形成线粒体自噬体;经大黄-桃仁药对治疗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加,无明显肿胀、线粒体脊清晰可见。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子宫内膜层PINK1、Parkin表达显著上调(P<0.001);经大黄-桃仁药对治疗后,PINK1、Parkin表达显著下降(P<0.05、0.001)。体外实验结果表明,hEM15A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ROS呈较高水平;经大黄-桃仁药对处理后,hEM15A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下降(P<0.05、0.001),线粒体膜电位升高,ROS水平下降(P<0.001),抗氧化酶系统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Mn-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上调(P<0.01、0.001),氧化损伤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下调(P<0.01)。hEM15A细胞线粒体与溶酶体之间存在较强的共定位关系,经大黄-桃仁药对处理后,线粒体与溶酶体共定位的数量显著减少(P<0.05),PINK1、Parkin及其下游视神经蛋白(Optineurin,OPTIN)、核点蛋白52(nuclear dot protein 52,NDP52)经大黄-桃仁药对处理后显著下调(P<0.01、0.001)。结论 大黄-桃仁药对可通过改善线粒体抗氧化酶系、调控线粒体自噬水平、恢复线粒体膜电位等多途径维护AM在位内膜细胞乏氧线粒体稳态,从而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桃仁药对 子宫腺肌病 在位内膜线粒体稳态 线粒体自噬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大黄黄连药对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双杰 刘俊杰 +6 位作者 吴晏 章轶立 刘齐 谭楠楠 王旨引 赵慧辉 王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827-1832,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大黄-黄连药对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挖掘大黄、黄连的活性成分。利用UniProt数据库校正靶点的官方基因名称。通过OMIM、TTD、Pharmgkb及Disgenet-Gene数据库得到高血压病的相关靶点,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大黄-黄连药对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挖掘大黄、黄连的活性成分。利用UniProt数据库校正靶点的官方基因名称。通过OMIM、TTD、Pharmgkb及Disgenet-Gene数据库得到高血压病的相关靶点,并与大黄-黄连药对作用靶点取交集,得到其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靶点。将上述靶点输入到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预测,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揭示大黄-黄连药对治疗高血压病的潜在信号通路。结果共筛选出大黄-黄连药对21个药物活性成分以及67个治疗高血压病的靶点。通过PPI网络分析,大黄-黄连药对治疗高血压病可能与IL6、VEGFA、JUN、TNF、TP53、PTGS2、IL1β、EGF、EGFR、NOS3等蛋白有关。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大黄-黄连药对治疗高血压病的靶点显著富集于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等通路。结论大黄-黄连药对治疗高血压病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通路的特点,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是其降压作用的主要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黄连 药对 高血压病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