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语语法及其发展史 被引量:8
1
作者 胡壮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5-16,119,共12页
本文探讨英语语法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征。对于英语语法(史)和语言(史)的同步性问题,笔者认为这牵涉到我们对英语形成过程的认识和英格兰作为国家的出现,也关系到我们对所讨论命题的内涵的定位。对于英语语法系统研究,笔者认为它始自16... 本文探讨英语语法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征。对于英语语法(史)和语言(史)的同步性问题,笔者认为这牵涉到我们对英语形成过程的认识和英格兰作为国家的出现,也关系到我们对所讨论命题的内涵的定位。对于英语语法系统研究,笔者认为它始自16世纪对现代英语语法的研究,可分成16~17、18、19~20世纪3个阶段。本文最后指出英语语法研究与逻辑、修辞和哲学存在紧密的融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语法 逻辑 修辞 哲学 规范语法 描写语法
下载PDF
保罗·德曼:重建逻辑、语法和修辞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谭善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57,共5页
西方传统的人文教育三学科之间的秩序在形而上学的框架内被"理性"的安排,修辞成为逻辑和语法的附庸。德曼从"修辞认识论"的角度重建了逻辑、语法和修辞之间的关系,从而向我们揭示出世界秩序是在审美式的修辞活动中... 西方传统的人文教育三学科之间的秩序在形而上学的框架内被"理性"的安排,修辞成为逻辑和语法的附庸。德曼从"修辞认识论"的角度重建了逻辑、语法和修辞之间的关系,从而向我们揭示出世界秩序是在审美式的修辞活动中完成的,它表面上呈现为不容置疑的真理,暗中却被自己的转义结构所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语法 逻辑 修辞认识论
下载PDF
在语段教学中进行语文知识的综合性教学探究
3
作者 刘海燕 朱霖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4-99,共6页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更好地实行"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本文试图探究在语文教学(阅读和写作)中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语文知识的综合性教学。也就是要在语段的读写教学中进行字、词、短语、句子等基础知识的综合性教学;在语段的读...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更好地实行"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本文试图探究在语文教学(阅读和写作)中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语文知识的综合性教学。也就是要在语段的读写教学中进行字、词、短语、句子等基础知识的综合性教学;在语段的读写教学中进行语段、段落、篇章等知识的综合性教学;在语段的读写教学中进行语法、修辞、逻辑、篇章等知识的综合性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段教学 语文知识 教学内容 句法 中学
下载PDF
消极修辞谈片
4
作者 冯亦山 何二元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40-42,共3页
从多个角度研究消极修辞 ,1-2片概说消极修辞及关于消极修辞争论的缘起 ,3 -4片借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来讨论消极修辞、积极修辞、语法和逻辑的关系 ,5片讨论了消极修辞的适用范畴 ,最后一片提出对“消极修辞”重新命名的必要。
关键词 消极修辞 积极修辞 语法 逻辑 结构主义
下载PDF
谈毛泽东文章的语言说服力
5
作者 李涛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9-90,共2页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出色的语言不仅能体现会话意图,还能达到使听话者自觉配合的效果。毛泽东著作中众多清晰的立论和颇具说服的表述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除了他善用群众语言,活用成语、典故...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出色的语言不仅能体现会话意图,还能达到使听话者自觉配合的效果。毛泽东著作中众多清晰的立论和颇具说服的表述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除了他善用群众语言,活用成语、典故,同时寓庄于谐、幽默风趣外,在他严密的逻辑下组织并运用多变的文法结构及多样的修辞手段也是很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 文法 修辞 说服力
下载PDF
普通逻辑与语法、修辞联系探析
6
作者 王铁红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82-83,共2页
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它管的是语言内容对不对的问题;语法研究的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它管的是组词造句通不通的问题;而修辞研究的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它管的是语言材料选择得好不好的问题。普通逻辑与现代汉语中的... 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它管的是语言内容对不对的问题;语法研究的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它管的是组词造句通不通的问题;而修辞研究的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它管的是语言材料选择得好不好的问题。普通逻辑与现代汉语中的语法、修辞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语法、修辞都要以逻辑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逻辑 语法 修辞 联系
下载PDF
脱钩:现代性修辞、殖民性逻辑与去殖民性语法 被引量:1
7
作者 谢海燕(译)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9年第2期120-135,620,共17页
"现代性"的黑暗面是对"殖民性"的不断复制。通过对空间性殖民差异的建构,掩盖非理性神话,即殖民性逻辑。现代性修辞创造出了一种差异叙事,将资本主义者对土地的征用、对劳动力的剥削以及将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变... "现代性"的黑暗面是对"殖民性"的不断复制。通过对空间性殖民差异的建构,掩盖非理性神话,即殖民性逻辑。现代性修辞创造出了一种差异叙事,将资本主义者对土地的征用、对劳动力的剥削以及将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变得合法化。要将现代性修辞从殖民性逻辑之中脱钩出来,就要进行知识的去殖民化,从殖民权力矩阵脱钩,并转向全球化和多样性工程。基于奎杰罗的脱钩工程理念,法农的"他者"意识和"受苦难的人"的概念,安扎尔多瓦的边界概念,以及对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的超越,本文试图构建一种不同的知识型基础,即,知识和理解的地理政治和身体政治,并进而指出:从殖民性的批判意识视角以及知识的地理政治和身体政治内部来重新书写全球历史,是创造出现代性和新自由主义文明的替代性方案的一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钩 现代性修辞 殖民性逻辑 地理和身体政治 去殖民性语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