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 被引量:2
1
作者 金伟 格日立 +3 位作者 黄志勤 魏全嘉 包天佑 屠鹏飞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6年第4期206-210,共5页
Aim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root and rhizome of 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Methods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many chromatographic methods,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 Aim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root and rhizome of 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Methods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many chromatographic methods,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MS, NMR, and others. Results Twenty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β-sitosterol, chrysophanol, aloe-emodin, physcion, rhein, emodin, etc. Conclusion Among these compounds, 4-(4′-hydroxyphenyl)-2-butanone, 4-(4′-hydroxyphenyl)-2-butanone-4′-O-β-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4-(4′-hydroxyphenyl)-2-butanone 4-(4′-hydroxyphenyl)-2-butanone-4′-O-β-D-(2″-O-cinnamoyl-6″-O-galloyl)-glucopyranoside 4-(4′-hydroxyphenyl)-2-butanone-4′-O-β-D-(2″-O-galloyl-6″-O-p-coumaroyl)-glucopyranoside.
下载PDF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功效组分地理变异及气候响应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杨芙蓉 冉家栋 +2 位作者 刘海涛 宋经元 谢彩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645-3655,共11页
通过研究道地药材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四种功效组分的地理变异,以及与多层次气候因子间的响应关系,揭示唐古特大黄不同化学型形成的生态学机制。运用聚类方法研究唐古特大黄成分地理变异的空间规律,并利用相关... 通过研究道地药材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四种功效组分的地理变异,以及与多层次气候因子间的响应关系,揭示唐古特大黄不同化学型形成的生态学机制。运用聚类方法研究唐古特大黄成分地理变异的空间规律,并利用相关系数法分析气候因子与唐古特大黄成分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唐古特大黄功效组分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青海和甘肃地区的唐古特大黄属于结合蒽醌化学生态型;而四川所产唐古特大黄为游离蒽醌化学生态型。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因子与唐古特大黄组分间的响应特征为:结合蒽醌类物质与年均温呈强负相关,多酚类物质与年均温和年降水为负相关,而与年均日照时数为正相关;结合蒽醌类物质与最冷季节温度是强负相关,多酚类物质与最冷季节温度和最湿季降雨量呈强负相关;月均温和月均日照对结合蒽醌类物质和多酚类物质影响大,其中1月至6月平均气温和9月至12月平均气温与蒽醌类物质呈强负相关,多酚类物质与5月日照量、6月日照量和7月日照量表现出强正相关。地区间的温度和日照量差异是唐古特大黄不同化学型形成的气候原因。最冷季的低温和最湿季的日照量是影响唐古特大黄品质的关键气候因子和主要时间窗口。温度浮动大,日照量高且降水量少的低温区域有助于结合蒽醌类和多酚类物质的形成和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 功效组分 地理变异 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因子 响应特征
下载PDF
Protective effects of Rheum tanguticum polysaccharide against hydrogen peroxide-induced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injury 被引量:11
3
作者 Lin-NaLiu Qi-BingMei LiLiu FengZhang Zhen-GuoLiu Zhi-PengWang Ru-Tao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503-1507,共5页
AIM: To describe the effect of Rheum tanguticum polysaccharide (RTP) on hydrogen peroxide-induced huma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injury. METHODS: Hydrogen peroxide (100 μmol/L) was introduced to induce human intest... AIM: To describe the effect of Rheum tanguticum polysaccharide (RTP) on hydrogen peroxide-induced huma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injury. METHODS: Hydrogen peroxide (100 μmol/L) was introduced to induce huma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injury. Cells were pretreated with RTP (30,100,300 μg/mL) for 24 h before exposure to hydrogen peroxide. Cell viability was detected by MTT assay and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cridine orange staining and flow cytometry were performed to assess cell apoptosis.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activity, production of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were measured by spectrophotometry with corresponding assay kits. RESULTS: Following exposure to H2O2, a marked decrease in cell survival and SOD activity,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MDA, LDH leakage and cell apoptosis were found. Pretreatment of the cells with RTP could significantly elevate cell survival, SOD activity and decrease the level of MDA, LDH activity and cell apoptosis. CONCLUSION: RTP may have cytoprotective and anti-oxidant effects against H2O2-induced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injury by inhibiting cell apoptosis and necrosis. This might be one of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RTP for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in r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um tanguticum polysaccharide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APOPTOSIS NECROSIS CATALASE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n Mineral Elements in the Roots of Rheum tanguticum from Qinghai-Plateau 被引量:2
4
作者 LI Jin-ping HAN You-ji +3 位作者 LIU Li-kuan LI Tian-cai SUN Jin CHEN Gui-che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12-815,共4页
In the present paper,the authors analysed 10 mineral elements in the roots of Rheum tanguticum collected from 30 different habitats.The mean concentration values of the 10 elements decreased as follows: Ca>Mg>K&... In the present paper,the authors analysed 10 mineral elements in the roots of Rheum tanguticum collected from 30 different habitats.The mean concentration values of the 10 elements decreased as follows: Ca>Mg>K>Fe>Mn>Cr>Zn>Ni>Cu>Se. Ca,Mg,K and Fe were abundant in this herb.Most elements varied over a wide range depending on the different habitats.The mineral element data were evaluat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reveal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elements in root.Four principal components(K-Ca factor,Cu factor,Mg factor and Zn-Se factor) of plant elements were selected.The authors' study provided a new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ies and general application of this Chinese her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 Mineral element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Different habitats
下载PDF
Processing Technique of Carbonizing by Stir-Frying for Baked 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Design 被引量:1
5
作者 Shihe LIN YANDong YI +2 位作者 Chuanqi HUANG Quanwei YANG Nancai YU 《Medicinal Plant》 CAS 2019年第5期50-52,共3页
[Objectives]To optimize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baked Rheum tanguticum carbon.[Methods]Firstly,the baking temperature and baking time were investigated by single factor,and the content of 5-hydroxymethylfurfural(... [Objectives]To optimize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baked Rheum tanguticum carbon.[Methods]Firstly,the baking temperature and baking time were investigated by single factor,and the content of 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was determined by HPLC.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aking effect were baking temperature,baking time and tablet specifications.The L 9(34)orthogonal desig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optimize the processing technique of R.tanguticum carbon.[Results]The optimum processing technique was as follows:small-sized tablets,controlled oven baking temperature at(210±2)℃,and baking time of 20 min.[Conclusions]The optimum processing technique of R.tanguticum carbon is reasonable and feasible.Thus,this experiment can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processing method and quality control of R.tanguticum carb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um tanguticum carbon Carbonizing by Stir-Frying BAKING method PROCESSING TECHNIQUE
下载PDF
唐古特大黄潜在地理分布及生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洪兵 朱文涛 +4 位作者 王红兰 杨萍 崔俊芳 蒋舜媛 杜玖珍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唐古特大黄的适宜生境状况并预测其潜在地理分布区。方法: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实地调研数据以及中药资源空间信息网格数据库中获取的55个唐古特大黄相关生态因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利用MaxEnt模型和Arc...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唐古特大黄的适宜生境状况并预测其潜在地理分布区。方法: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实地调研数据以及中药资源空间信息网格数据库中获取的55个唐古特大黄相关生态因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预测唐古特大黄在中国境内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及生境特征。结果:唐古特大黄适宜分布区主要位于川西高原地区、甘南高原地区、青海东部地区以及西藏东部地区,其中最适宜分布区为青海东部地区、川西高原地区和甘南高原地区;海拔、植被类型、6月均温、4月平均降水量和土壤类型是影响唐古特大黄潜在分布的主导生态因子,且不同分布区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该研究成果为后续唐古特大黄生态敏感性研究和生产区划研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MaxEnt模型 潜在地理分布 区域生境特征
下载PDF
唐古特大黄多指标关键质量属性近红外光谱评价研究
7
作者 冯丹 罗西 +3 位作者 臧利艳 李佳敏 宋晓铭 孙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97-1708,共12页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构建了唐古特大黄药材多个关键质量属性的快速评价方法。按照中国药典与日本药典方法,分别测定唐古特大黄中水分、灰分、浸出物、结合蒽醌、游离蒽醌、番泻苷A与番泻苷B七个关键质量属性的含量,结果均符合药典规定...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构建了唐古特大黄药材多个关键质量属性的快速评价方法。按照中国药典与日本药典方法,分别测定唐古特大黄中水分、灰分、浸出物、结合蒽醌、游离蒽醌、番泻苷A与番泻苷B七个关键质量属性的含量,结果均符合药典规定的标准,样品含水量较低,有助于药材贮存,番泻苷A与番泻苷B的含量较高,说明唐古特大黄具有较好泻下作用的物质基础。同时,利用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与相关分析对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发现不同活性成分的含量之间存在较大相关性,而灰分、含水量与部分活性成分呈现负相关,为确保唐古特大黄药材的品质,需要控制含水量与灰分的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通过优化异常值剔除、预处理方法、建模波段等建模条件,建立了上述包括隶属函数在内的8项评价指标的同步定量检测模型。在模型优化过程中,各检测指标的最佳建模条件均不相同。经优化后,以水分、番泻苷B的模型评价指标最优,残差预测偏差(RPD)值均大于6;番泻苷A、隶属函数值的模型指标次之,RPD值均大于3;浸出物、游离蒽醌的RPD值大于2,总灰分、总蒽醌的模型RPD值较低。外部验证结果显示,所有指标预测率均达到85%以上,其中水分、游离蒽醌、总蒽醌的预测率达到90%以上,说明所建模型对未知样品的预测能力较强。隶属函数值模型的成功建立,可以实现唐古特大黄综合品质的单模型快速评价。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实现唐古特大黄品质中多指标关键质量属性的快速准确检测,为该药材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质量评价 模型构建与优化 多指标关键质量属性 唐古特大黄
下载PDF
酒大黄(唐古特大黄)配方颗粒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许树萍 黄凯伟 +2 位作者 张辉 魏家保 谭沛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8期56-61,共6页
目的为酒大黄(唐古特大黄)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色谱柱为CORTECS UPLC T3柱(100 mm×2.1 mm,1.6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为3... 目的为酒大黄(唐古特大黄)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色谱柱为CORTECS UPLC T3柱(100 mm×2.1 mm,1.6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21批样品的U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聚类分析(CA)法、主成分分析(PCA)法、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法评价样品质量,并筛查标志性成分。结果共标定并指认出18个共有峰。21批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50,3种分析方法均将样品分为3类,OPLS-DA法分析显示,异莲花掌苷、白藜芦醇-4'-O-β-D-(6''-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儿茶素、大黄酚、没食子酸、番泻苷A、莲花掌苷和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为制剂的标志性成分。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可为酒大黄(唐古特大黄)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大黄 唐古特大黄 配方颗粒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
下载PDF
外源抗坏血酸(AsA)对干旱与盐胁迫下唐古特大黄种子萌发的影响
9
作者 陈稳鹏 苏旭 +5 位作者 刘玉萍 杨萍 李小莉 杨倩 余明君 宋更选 《青海科技》 2024年第2期92-103,共12页
为探究PEG-6000和NaCl溶液模拟干旱和盐胁迫对唐古特大黄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外源AsA对干旱和盐胁迫的缓解效应,本研究采用质量分数5%、10%、15%、20%、25%PEG-6000溶液和0.05、0.10、0.15、0.20、0.25 mol/L NaCl溶液培养唐古特大黄种... 为探究PEG-6000和NaCl溶液模拟干旱和盐胁迫对唐古特大黄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外源AsA对干旱和盐胁迫的缓解效应,本研究采用质量分数5%、10%、15%、20%、25%PEG-6000溶液和0.05、0.10、0.15、0.20、0.25 mol/L NaCl溶液培养唐古特大黄种子,筛选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强的PEG-6000溶液和NaCl溶液浓度;同时,施加不同浓度的AsA,通过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揭示外源AsA对模拟干旱和盐胁迫下唐古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模拟干旱和盐胁迫的PEG-6000溶液和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唐古特大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呈下降趋势,其中25%的PEG-6000和0.25 mol/L NaCl溶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P<0.05);应用0.2、0.5、1.0 mmol·L^(-1) AsA处理25%PEG-6000溶液干旱胁迫的种子,发现T3组(施加25%PEG-6000和1.00 mmol·L^(-1) AsA)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与CK2组(仅施加25%PEG-6000)相比,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提高53.33%(P<0.05)、40.00%(P<0.05)和105.32%(P<0.01);利用0.2、0.5、1.0 mmol·L^(-1) AsA处理0.25 mol/L NaCl溶液盐胁迫的种子,发现T5组(施加0.25 mol/L NaCl和1.00 mmol·L^(-1) AsA)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与CK5组(仅施加0.25 mol/L NaCl)相比,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提高40.00%(P<0.05)、34.45%(P<0.05)和27.51%(P<0.05)。PEG-6000和NaCl溶液模拟干旱和盐胁迫对唐古特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外源AsA能促进PEG-6000和NaCl溶液模拟干旱和盐胁迫种子的萌发,起到良好的缓解干旱和盐胁迫作用,这为今后干旱和盐渍环境下唐古特大黄的引种驯化和人工栽培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抗坏血酸 干旱胁迫 盐胁迫 种子萌发
下载PDF
不同生长年限栽培唐古特大黄根、根茎总蒽醌含量差异测定
10
作者 禹亚杰 包锐 +2 位作者 尚宁宁 彭腾 杨耀松 《中药与临床》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对不同生长年限栽培唐古特大黄中根与根茎中总蒽醌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生长年限对总蒽醌的影响,确定栽培唐古特大黄的采收年限。方法:采用《中国药典》中总蒽醌的测定方法,利用HPLC测定不同生长年限唐古特大黄根、根茎中总蒽醌的... 目的:对不同生长年限栽培唐古特大黄中根与根茎中总蒽醌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生长年限对总蒽醌的影响,确定栽培唐古特大黄的采收年限。方法:采用《中国药典》中总蒽醌的测定方法,利用HPLC测定不同生长年限唐古特大黄根、根茎中总蒽醌的含量。结果:不同生长年限唐古特大黄中根和根茎总蒽醌含量差异较大,根和根茎中三年生样本含量最高分别为30.15、25.14 mg·g^(-1);一年生最低为17.38、10.3 mg·g^(-1)。同一生长年限的唐古特大黄总蒽醌以五种蒽醌类成分计在根中含量高于根茎。结论:生长年限对栽培唐古特大黄中总蒽醌含量有明显影响,对栽培唐古特大黄的栽培年限和采收有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栽培 总蒽醌
下载PDF
唐古特大黄FTIR的双指标序列分析及抗炎谱效关系研究
11
作者 郭亚菲 曹强 +4 位作者 叶蕾蕾 张成园 寇仁博 王君梅 郭玫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8-196,共9页
对于中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唐古特大黄是一种常用中药,目前对唐古特大黄的质量控制研究多集中在总蒽醌类成分、游离蒽醌类成分以及指纹图谱,基于抗炎效果的质量标准研究尚为少数。采集不同产地、不同... 对于中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唐古特大黄是一种常用中药,目前对唐古特大黄的质量控制研究多集中在总蒽醌类成分、游离蒽醌类成分以及指纹图谱,基于抗炎效果的质量标准研究尚为少数。采集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的18批唐古特大黄药材,对其粉末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发现16个共有峰,18批次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0.798~0.900),相同产地(甘南产、青海产)的唐古特大黄相似度较高(相似度大于0.900的达80%以上),但两产地之间的相似度相对较低(相似度大于0.900的仅为69.44%),结合聚类分析发现不同产地唐古特大黄FTIR谱图存在一定差异性,产地可能是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双指标分析序列,可在一定程度上区分药材不同产地。脂多糖(LPS)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炎性细胞模型,以NO抑制率作为炎性指标,测定不同批次唐古特大黄的NO抑制率。以共有峰透过率作为X, NO抑制率作为Y,采用SMICA14.1软件构建PLSR模型建立谱效关系,谱图中X_(14)、X_(15)、X_(11)、X_(2)四个共有峰VIP>1,其中X_(2)与抗炎效果呈正相关关系,X_(14)、X_(15)、X_(11)与抗炎效果现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建立数学模型得共有峰(X)与NO抑制率(Y)的关系Y=237.618+2.992X_(2)-0.845X_(4)+2.979X_(6)-3.722X_(7)+0.433X_(8)-0.957X_(12)-0.759X_(14)-0.632X_(15)(p=0.003<0.01,R=0.935),p<0.01代表构建数学模型有意义,R=0.935代表所构建数学模型可解释93.5%的数据。可知X_(2)、X_(6)与抗炎效果呈正相关关系,X_(4)、X_(7)与抗炎效果呈负相关关系,可预测体外抗炎效果,准确率达93.5%,但由于样本量过小,仅可用于解释本研究纳入数据。X_(6)是由甲基的β(C—H)产生,可能与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等蒽醌类成分有关。该研究将抗炎活性与红外光谱数据相结合,引入唐古特大黄质量评价体系,为唐古特大黄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双指标序列 聚类分析 抗炎 谱效关系
下载PDF
不同生长年限唐古特大黄根部土壤中微生物量及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
12
作者 刘汉成 陈庆圆 +2 位作者 董刚 侯明杰 马雄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3期44-50,共7页
目的:明晰种植唐古特大黄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利用常规测定方法研究不同生长年限唐古特大黄根部土壤中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量磷(MBP)含量随着唐古特大黄生长年限的增... 目的:明晰种植唐古特大黄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利用常规测定方法研究不同生长年限唐古特大黄根部土壤中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量磷(MBP)含量随着唐古特大黄生长年限的增加而表现出“马鞍型”变化趋势,同一生长年限的唐古特大黄根部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MBC/MBN值在8.85%~18.94%之间,说明唐古特大黄根部土壤已向“真菌型”转变。MBC/SOC、MBN/TN和MBP/TP值均低于植被覆盖良好区域。同一生长年限的唐古特大黄根部土壤酶活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在不同生长年限的唐古特大黄间,纤维素酶活性随着唐古特大黄生长年限的增加而降低;蛋白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随唐古特大黄生长年限增加也呈“马鞍型”变化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唐古特大黄生长年份增加而增高。结论:连续种植唐古特大黄能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一方面增加了根部土壤真菌数量,另一方面根部土壤积累过氧化氢类物质,可能导致唐古特大黄根系易发生病害或损伤。因此,研究认为唐古特大黄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最适生长年限为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土壤 微生物量 土壤酶
下载PDF
不同生长年限唐古特大黄根部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13
作者 刘汉成 董刚 +1 位作者 侯明杰 马雄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4期68-77,共10页
目的:明晰种植唐古特大黄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生长年限(1~4年)唐古特大黄根部不同深度(1~20 cm、21~40 cm和41~60 cm)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在不同生长年限唐古特大黄根部土壤中共获... 目的:明晰种植唐古特大黄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生长年限(1~4年)唐古特大黄根部不同深度(1~20 cm、21~40 cm和41~60 cm)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在不同生长年限唐古特大黄根部土壤中共获得2080个细菌操作分类单元(OTU),隶属于28门84纲172目263科441属480种。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是唐古特大黄根部土壤中相对丰度排名前5的优势类群,相对丰度之和达到0.80以上;Mantel检验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和土壤微生物量磷(MBP)含量及硝酸还原酶、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极显著(P<0.01);土壤全磷、速效钾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P<0.05)。受土壤理化因子、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细菌数量和多样性指数随唐古特大黄生长年限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马鞍型”趋势,在生长第3年时最低。NMDS分析结果显示唐古特大黄生长第3、4年时,第2土层和第3土层中细菌群落结构与其他样品存在明显差异。FAPROTAX生态功能分组中,化能异养型菌类丰度最高,达24.0%~32.0%,需氧异养型类群次之,占20.7%~28.2%,起硝化作用的菌类相对丰度约为12.5%~18.1%。结论:随着唐古特大黄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类群发生了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土壤 细菌群落结构 土壤理化因子
下载PDF
唐古特大黄标准汤剂特征图谱研究以及不同基原、炮制品对比分析
14
作者 黄凯伟 张辉 +5 位作者 许树萍 杨惠琳 李仰华 赵伟志 郭志俊 谭沛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4年第4期330-338,共9页
目的:建立唐古特大黄标准汤剂的UPLC特征图谱,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同时对不同基原大黄样品、炮制品进行鉴别。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5批唐古特大黄标准汤剂的UPLC特征图谱,结合聚类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进行不同... 目的:建立唐古特大黄标准汤剂的UPLC特征图谱,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同时对不同基原大黄样品、炮制品进行鉴别。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5批唐古特大黄标准汤剂的UPLC特征图谱,结合聚类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进行不同产地唐古特大黄质量分析,然后对不同基原大黄、炮制品比对分析。结果:建立了唐古特大黄标准汤剂特征图谱,标定了18个共有峰,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5批唐古特大黄药材按照产地分为2类。15批不同产地的样品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60。根据OPLS-DA分析,共找到6个影响唐古特大黄标准汤剂样品质量差异标志物(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白藜芦醇-4′-O-β-D-(6″-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异莲花掌苷、大黄酸、表儿茶素-3-O-D没食子酸酯、儿茶素)。通过对不同基原和不同炮制品差异性成分的相对峰面积的控制,可将大黄不同基原样品以及唐古特大黄不同炮制品进行有效区分。结论:建立的超高效液相特征图谱方法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可用于唐古特大黄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为大黄系列品种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超高液相色谱 标准汤剂 化学成分 质量评价 不同基原 不同炮制品
下载PDF
唐古特大黄二氯甲烷部位抗炎活性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强 郭亚菲 +4 位作者 叶蕾蕾 张成园 寇仁博 王志旺 郭玫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4-1550,共7页
目的建立唐古特大黄二氯甲烷部位抗炎活性谱效关系。方法采用脂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制备炎性细胞模型,通过检测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的分泌情况,考察唐古特大黄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活性;建立唐古特大黄二氯甲烷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 目的建立唐古特大黄二氯甲烷部位抗炎活性谱效关系。方法采用脂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制备炎性细胞模型,通过检测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的分泌情况,考察唐古特大黄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活性;建立唐古特大黄二氯甲烷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灰色关联度、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抗炎活性部位HPLC特征峰与其抗炎药效之间的谱效关系。结果唐古特大黄二氯甲烷部位为抗炎活性部位;活性部位指纹图谱中共有峰有9个;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成分抗炎关联度依次为1号>8号(大黄素)>3号>4号>5号(大黄酸)>2号(芦荟大黄素)>9(大黄酚)>6号>7号;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7个共有峰与抗炎药效指标呈正相关,其中5号(大黄酸)与8(大黄素)峰含量变化与抗炎药效指标呈正相关(P<0.05);偏最小二乘法分析结果表明,各成分抗炎关联度为1号、3号、4号、5号、7号、8号、9号峰与抗炎活性呈正相关,2号、6号峰呈负相关。结论通过谱效关系确定唐古特大黄发挥抗炎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为大黄酸与大黄素,其抗炎作用是多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抗炎活性 谱效关系 HPLC
下载PDF
唐古特大黄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炎作用谱效关系研究
16
作者 曹强 郭亚菲 +4 位作者 叶蕾蕾 张成园 寇仁博 王志旺 郭玫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35-140,共6页
目的研究唐古特大黄甲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与体外抗炎作用的相关性,为揭示其抗炎作用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建立唐古特大黄甲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采用脂多糖刺激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制备炎性... 目的研究唐古特大黄甲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与体外抗炎作用的相关性,为揭示其抗炎作用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建立唐古特大黄甲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采用脂多糖刺激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制备炎性细胞模型,通过检测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O)分泌情况,考察唐古特大黄甲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抗炎活性,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建立谱效关系。结果PLSR结果表明,30个特征峰中有7个峰与抗炎率呈正相关(偏回归系数>0),23个色谱峰与抗炎率呈负相关(偏回归系数<0),其中1、11、27(大黄酸)、12、28(大黄素)、10、14、23(芦荟大黄素)、22、30号峰(大黄素甲醚)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1。结论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对唐古特大黄抗炎药效的贡献最大。初步表明唐古特大黄的抗炎药效物质主要集中在二氯甲烷部位,抗炎作用是这些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抗炎 高效液相色谱法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 谱效关系
下载PDF
基于“辨状论质”理论对唐古特大黄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进程 祁晓娟 +4 位作者 赵江怡 张媛 刘凤波 赵婷 魏胜利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9期1887-1894,共8页
目的:探索唐古特大黄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含量之间的关联性,为唐古特大黄的“辨状论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构仪、分光测色仪和电子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唐古特大黄根和根状茎的4项外观性状指标,以及15个药效成分指标,并将外观... 目的:探索唐古特大黄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含量之间的关联性,为唐古特大黄的“辨状论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构仪、分光测色仪和电子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唐古特大黄根和根状茎的4项外观性状指标,以及15个药效成分指标,并将外观性状指标与药效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外观性状与药效成分含量相关性趋势在根和根状茎中基本一致。整体来看,根和根状茎的粗度和硬度越大、颜色偏橙色且暗[明度值(L*)小,红色值(a*)、黄色值(b*)大]、苦味越小,药材中的没食子酸、番泻苷A、番泻苷B、大黄酸、大黄素及总蒽醌含量越高。不同的是,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均在颜色偏橙色(a*、b*大)的根中含量较高,大黄酚在颜色偏黄色(a*小、b*大)的根状茎中含量较高,大黄素甲醚在颜色偏褐色(a*、b*小)的根状茎中有较高含量。结论:唐古特大黄外观性状指标(粗度、硬度、颜色、苦味大小)可作为“辨状论质”判断大黄质量的依据,且传统认为的根茎粗大、质坚实、颜色棕红或黄色为佳可以在根和根状茎的内在质量中得到体现,但传统认为的“味苦为佳”未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辨状论质 外观性状 内在含量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月份唐古特大黄多元红外光谱判别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丹 龙若兰 +2 位作者 李佩佩 李朵 孙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6-842,共7页
目的建立多元红外光谱条件下不同月份唐古特大黄判别方法,为鉴别大黄药材的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同采收月份唐古特大黄根部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其中红外光谱(MIR)、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近红外光谱(NIR),分别建立3种不同... 目的建立多元红外光谱条件下不同月份唐古特大黄判别方法,为鉴别大黄药材的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同采收月份唐古特大黄根部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其中红外光谱(MIR)、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近红外光谱(NIR),分别建立3种不同红外光谱信息下的月份判别模型。结果不同月份谱图在峰位置与峰强的差异较大。在不同红外光谱信息下的月份判别模型中,以NIR谱图所建判别模型效果最好,其模型识别率、预测率、总和均达到100%,外部测试集识别率为85.19%。结论利用NIR定性检测模型,可以实现不同月份唐古特大黄药材的快速判别,可用于指导药材的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月份判别 近红外光谱 中红外光谱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下载PDF
唐古特大黄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凯伟 张辉 +3 位作者 赵伟志 郑晓英 胡雨 谭沛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77-86,共10页
目的建立唐古特大黄和熟唐古特大黄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炮制前后的饮片标准汤剂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唐古特大黄和熟唐古特大黄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 目的建立唐古特大黄和熟唐古特大黄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炮制前后的饮片标准汤剂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唐古特大黄和熟唐古特大黄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明确唐古特大黄与熟唐古特大黄质量差异的标志性成分,并对差异成分色谱峰的平均峰面积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唐古特大黄标准汤剂指纹图谱有18个共有峰,而熟唐古特大黄有17个共有峰,各批次的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70。聚类分析能将两者进行区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1.230%。正交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1个化学成分是引起两者差异的关键性成分,唐古特大黄炮制成熟唐古特大黄后,11个差异性化学成分的平均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重现性,可用于评价唐古特大黄与熟唐古特大黄的质量差异,对其质量控制及整体性评价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熟唐古特大黄 标准汤剂 化学成分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唐古特大黄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康胜华 侯璐 朱琳 《青海农林科技》 2023年第1期62-66,共5页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多娘村和佐洛村唐古特大黄根腐病发病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形态特征观察和ITS区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唐古特大黄根腐病的致病菌2种,一种是菌株ZgB在ITS区序列对比中与狭截盘多毛孢菌(Trunca...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多娘村和佐洛村唐古特大黄根腐病发病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形态特征观察和ITS区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唐古特大黄根腐病的致病菌2种,一种是菌株ZgB在ITS区序列对比中与狭截盘多毛孢菌(Truncatella angustata)序列匹配率、覆盖度、相似度最高,且在系统发育树中与之处于同一分支且同源性最高。另一种是菌株dgA在ITS区序列对比中与角担菌(Ceratobasidium sp.)序列匹配率、覆盖度、相似度最高,且在系统发育树中与之处于同一分支且同源性最高。初步推测,本次多娘村大黄根腐病是由狭截盘多毛孢菌和角担菌混合侵染引起,佐洛村大黄根腐病是狭截盘多毛孢菌侵染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根腐病 病原菌 分离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