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翘酯苷A抗LPS介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程广东 岳丽红 +7 位作者 吕冬云 盛尊来 李盛举 张强 王伟娥 张伟 赵玉林 李艳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108,共6页
为探究连翘酯苷A抑制LPS协同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将40只SD大鼠[体重(120±2)g],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记为对照组、类风湿性关节炎组、LPS刺激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和连翘酯苷A干扰组。利用经典方法制作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 为探究连翘酯苷A抑制LPS协同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将40只SD大鼠[体重(120±2)g],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记为对照组、类风湿性关节炎组、LPS刺激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和连翘酯苷A干扰组。利用经典方法制作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进而通过LPS及连翘酯苷A作用,建立大鼠体内抗炎模型,通过大鼠临床症状观察、关节指数评分、ELISA技术以及抗氧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和LPS协同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组关节指数增加,IL-1β和IL-17蛋白表达量增加,T-AOC和GSH抗氧化酶含量下降,自由基MDA含量上升;而连翘酯苷治疗组上述指标趋势相反;推测连翘酯苷A可降低LPS刺激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大鼠关节炎指数、抑制炎症因子IL-1β和IL-17蛋白翻译,影响抗氧化酶及自由基含量,最终发挥抗炎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酯苷A LPS 类风湿性关节炎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高国华 李娟 +1 位作者 谢红伟 吕卓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4-726,730,共4页
目的评价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IFX)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对其影像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Ⅱ/Ⅲ期临床试验研究,南方医院试验中心确诊的RA受试者30例按3∶1∶1比例入组A、B... 目的评价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IFX)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对其影像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Ⅱ/Ⅲ期临床试验研究,南方医院试验中心确诊的RA受试者30例按3∶1∶1比例入组A、B、C3组,A组、C组在0、2、6、14周接受IFX或安慰剂对照治疗,B组除第14周接受安慰剂对照治疗外余均同A组,基线用药均为甲氨蝶呤(MTX),疗程为18周,并进行临床评价。主要评价指标是ACR20;次要评价指标是ACR50/70、DAS28;评价IFX治疗中度活动和重度活动RA疾病活动度改善;并对治疗前后双手近端指间及掌指关节进行影像学Sharp评分。结果结束18周临床试验的受试者29例(A组18例,B组5例,C组6例)。14周时3组ACR20依次为83.33%、60%、33.33%(P<0.05);18周时3组ACR20为100%、100%、33.33%(P<0.05);次要疗效指标也反映出相似的改善程度及趋势(P=0.000);中度活动和重度活动RA14周时达DAS28<3.2及DAS28<2.6的受试者比例分别为100%、36.36%和66.67%、0(P<0.05);A组18周时关节侵蚀及狭窄评分均较基线期无显著变化(P>0.930),C组较基线期发生了影像学进展(P<0.044)。结论IFX对中、重度活动性RA患者均有较好的短期疗效,能迅速改善RA患者的病情,并有可能阻止或修复其影像学进展,尤其对于中度RA患者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重度活动性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 临床评价
下载PDF
免疫比浊法和胶乳凝集法测定类风湿因子的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辛华 牟洪香 +2 位作者 郑强 王莉 金彪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7年第3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测定类风湿因子(R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和胶乳凝集法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5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3例及健康体检者20例的血清类风湿因子。结果: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非类风湿...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测定类风湿因子(R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和胶乳凝集法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5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3例及健康体检者20例的血清类风湿因子。结果: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RF阳性率分别为56.9%、23.3%,20例健康者无阳性结果,此法的诊断效率为74.5%;胶乳凝集法检测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分别为74.3%、46.5%和20.0%,其诊断效率为66.3%。结论:两种检测方法仅能测定IgM-RF,胶乳凝集法检测类风湿因子的敏感性较免疫比浊法高,但特异性相对较低,诊断效率略低于免疫比浊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因子 速率散射比浊仪 胶乳凝集法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4种血清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疾病活动度的判断及骨侵蚀的预测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琼 罗以勤 +2 位作者 汪元 黄开泉 朱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91-1794,共4页
目的研究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4种血清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的诊断、疾病活动度的判断及骨侵蚀的预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93例RA患者,158例非RA患者,98例... 目的研究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4种血清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的诊断、疾病活动度的判断及骨侵蚀的预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93例RA患者,158例非RA患者,98例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GPI和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定量检测RF浓度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定性检测AKA。结果血清GPI、RF、抗CCP抗体、AKA阳性率在RA组与非RA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I、RF、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在RA组显著高于非RA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I、RF浓度水平在RA活动组浓度显著高于非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在RA活动组与非活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GPI、RF浓度水平在RA骨侵蚀组与非骨侵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在RA骨侵蚀组显著高于非骨侵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KA阳性率在RA活动组与非活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RA骨侵蚀组与非骨侵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PI、RF、抗CCP抗体、AKA的水平对RA的诊断起到重要作用,血清GPI、RF浓度水平与RA患者疾病活动度有关,血清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可以预测RA患者骨侵蚀,RA患者血清AKA阳性可能与骨侵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I RF AKA 抗CCP抗体 RA 诊断 疾病活动度 骨侵蚀预测
下载PDF
类风湿因子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假阳性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艳霞 《当代医学》 2010年第32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对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的影响。方法用RPR法筛查梅毒螺旋体感染者,同时测定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RF,从而将被RF干扰导致RPR假阳性的非梅毒螺旋体感染者区分出来。结果 1793例血清标本...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对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的影响。方法用RPR法筛查梅毒螺旋体感染者,同时测定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RF,从而将被RF干扰导致RPR假阳性的非梅毒螺旋体感染者区分出来。结果 1793例血清标本同时测定RPR、TPPA和RF,其中RPR阳性103例,TPPA阳性79例,RF阳性21例;RPR、RF同时阳性19例,仅3例TPPA阳性。并且RPR假阳性血清的RF浓度为1:8者占78.9%。结论 RF的存在,干扰了RPR的测定,造成部分假阳性结果的出现,故在梅毒的诊疗过程中应该重视RF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因子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环状卡片
下载PDF
速率散射比浊检测类风湿因子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戴云才 解学龙 +2 位作者 杨晓梅 郭昌隆 王元素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427-428,共2页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类风湿因子 (rheumatoidfactor,RF)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疗效考核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速率散射抗原过量比浊法对 5 3例已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进行类风湿因子 (RF)定量检测。结果 :有 4 6例 >2 0IU/ml,占...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类风湿因子 (rheumatoidfactor,RF)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疗效考核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速率散射抗原过量比浊法对 5 3例已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进行类风湿因子 (RF)定量检测。结果 :有 4 6例 >2 0IU/ml,占 86 .8%。对其中 2 3例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者进行RF水平的动态检测 ,其平均值为 38.6IU/ml,并与治疗前结果均值为 6 1.3IU/ml比较 (配对t检验 ,P <0 .0 1)RF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速率散射抗原过量比浊法定量检测R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率散射抗原过量比浊法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 定量检测 诊断 疗效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程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夏华军 张颖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2016年12月在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RA患者102例,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及RDW,红细胞沉降率(ES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2016年12月在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RA患者102例,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及RDW,红细胞沉降率(ES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以ESR 40mm/h和hs-CRP 5mg/L为界分为重度炎症组和轻度炎症组,以血红蛋白(HB)110g/L为界分为非贫血组和贫血组。采用t检验分别比较两组间各指标水平,采用Speraman分析对RDW,ESR,CRP和RF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1)RA患者ESR,hs-CRP和RF水平均明显升高;(2)重度炎症组患者RDW和RF明显高于但HB,RBC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炎症组(P<0.05)。贫血组RDW,RF,ESR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贫血组(P<0.05);(3)RA患者中RDW与ESR,hs-CRP和RF有明显相关性(P<0.05),但非贫血组RA患者中RDW与ESR,hs-CRP和RF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患者中RDW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炎症因子有相关性,但可能受到贫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类风湿关节炎 红细胞沉降率 高敏C反应蛋白 类风湿因子
下载PDF
10-羟基喜树碱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任丽丽 王燕 +4 位作者 孙晓麟 王少亭 杨宏 张丽娟 张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2834-2836,共3页
目的 探讨10-羟基喜树碱(10-HCPT)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SF)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用不同剂量的10-HCPT(3.0×10-6 mol/L、3.0×10-5 mol/L... 目的 探讨10-羟基喜树碱(10-HCPT)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SF)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用不同剂量的10-HCPT(3.0×10-6 mol/L、3.0×10-5 mol/L)及甲氨蝶呤(MTX) (2.0×10-6 mol/L、2.0×10-5 mol/L)处理RASF 48 h后,不含药物的细胞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10-HCPT高、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X高、低剂量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HCPT高、低剂量组与MTX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HCPT高剂量组与MTX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HCPT能抑制RASF表达VEGF水平,且其抑制作用较MTX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羟基喜树碱 类风湿关节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原文传递
定量检测抗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婷婷 邱家洋 陈桂珍 《中华全科医学》 2012年第8期1293-1294,共2页
目的定量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水平,并探讨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用ELISA法、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RA患者和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的抗CCP抗体和RF水平,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 目的定量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水平,并探讨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用ELISA法、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RA患者和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的抗CCP抗体和RF水平,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82.97%,特异性为94.5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2%和81.39%,联合RF检测对RA诊断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可分别提高到97.29%和96.61%。RA组中病程1年以上抗CCP抗体水平(403.90±237.52)RU/ml显著高于病程1年以下患者的抗体水平(288.28±105.35)RU/ml。结论抗CCP抗体对RA的诊断价值优于RF,其抗体水平与病程有关。与RF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RA的诊断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原文传递
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分型及证候要素分布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姜小帆 曾进 石亮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6-200,共5页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现代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其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进行该病证候的规范化及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设定的检索策略及标准下纳入合格文献,规范证名、提取证候要素,利用Epidata2.0软件建立文献数...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现代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其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进行该病证候的规范化及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设定的检索策略及标准下纳入合格文献,规范证名、提取证候要素,利用Epidata2.0软件建立文献数据库,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其证型及证候要素频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见证型为肝肾阴虚、风寒湿痹、湿热痹阻、风湿热痹、痰瘀痹阻、寒湿痹阻、气血两虚等;病位主要涉及肾、肝、脾;病性以湿、热(火)、寒、阴虚、风为主。结论: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名称及诊断标准不统一,不便于临床应用及学术交流,有必要引入"证候要素"的概念,为实现证候要素量化诊断及证候要素应证组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辨证分型 证候要素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院内感染影响因子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严雅 管剑龙 何东仪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503-506,共4页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医院感染病案的研究,提取与之相关的危险因子。[方法]对我院类风湿内科2008年6月—2010年9月收住入院的所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 02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患者的各项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合...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医院感染病案的研究,提取与之相关的危险因子。[方法]对我院类风湿内科2008年6月—2010年9月收住入院的所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 02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患者的各项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合并症、病程、活动指数、实验室检验指标、用药、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调查的1 020例RA患者,女性824例,男性196例,发生院内感染316例,感染率为30.98%,其中男性44例,女性272例,性别感染率分别为22.45%和33.01%。感染者中有34例存在多部位感染,32例出现2种感染,2例存在3种感染并见,感染例次共352例,例次感染发生率为34.5%。有399例合并有其他的疾病,其中139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发生率占43.99%。本研究显示,患者的性别、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强的松的使用、合并症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症中糖尿病、慢性胆囊炎,骨质疏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国内外院内感染的平均水平。性别、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强的松的使用、合并症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子。而病程、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情况与发生院感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医院感染 危险因子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