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的栖息生态特征
被引量:
5
1
作者
龚小燕
黄太福
+3 位作者
吴涛
张佑祥
彭清忠
刘志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5718-5724,共7页
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是我国南方典型的洞栖食虫性蝙蝠,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近年于湘西州及张家界市的25个溶洞中共记录到该蝠450只次,对其栖息生态特征(空间分布、姿势、体温、栖点温度和栖点安全性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
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是我国南方典型的洞栖食虫性蝙蝠,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近年于湘西州及张家界市的25个溶洞中共记录到该蝠450只次,对其栖息生态特征(空间分布、姿势、体温、栖点温度和栖点安全性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测。结果表明:该蝠的栖点主要集中分布于离洞口440 m之内的洞段(占99.3%),栖点高度通常介于2—10 m之间(84%),主要采取双足倒挂的姿势栖息于洞顶壁或侧壁,但单足倒挂的栖息姿势也较为常见(36.2%)。体温介于10.7—25.2℃,体温总是稍高于栖点温度,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者呈线性正相关。约64%的栖点“安全性高”,而“安全性低”和“安全性中”的栖点分别占17.6%和18.4%。减少对洞穴的人为干扰是保护该物种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氏菊头蝠(
rhinolophus
pearsoni
)
栖息生态学
溶洞
翼手目(蝙蝠)
湘西州
张家界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的栖息生态特征
被引量:
5
1
作者
龚小燕
黄太福
吴涛
张佑祥
彭清忠
刘志霄
机构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5718-572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60130)
文摘
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是我国南方典型的洞栖食虫性蝙蝠,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近年于湘西州及张家界市的25个溶洞中共记录到该蝠450只次,对其栖息生态特征(空间分布、姿势、体温、栖点温度和栖点安全性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测。结果表明:该蝠的栖点主要集中分布于离洞口440 m之内的洞段(占99.3%),栖点高度通常介于2—10 m之间(84%),主要采取双足倒挂的姿势栖息于洞顶壁或侧壁,但单足倒挂的栖息姿势也较为常见(36.2%)。体温介于10.7—25.2℃,体温总是稍高于栖点温度,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者呈线性正相关。约64%的栖点“安全性高”,而“安全性低”和“安全性中”的栖点分别占17.6%和18.4%。减少对洞穴的人为干扰是保护该物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皮氏菊头蝠(
rhinolophus
pearsoni
)
栖息生态学
溶洞
翼手目(蝙蝠)
湘西州
张家界市
Keywords
rhinolophus pearsoni
roosting ecology
karst cave
Chiroptera(bat)
Xiangxi Prefecture
Zhangjiajie City
分类号
U4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的栖息生态特征
龚小燕
黄太福
吴涛
张佑祥
彭清忠
刘志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