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5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st-Induced Gene Silencing of Effector AGLIP1 Enhanced Resistance of Rice to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1
作者 ZHAO Mei LIU Xiaoxue +2 位作者 WAN Jun ZHOU Erxun SHU Canwei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463-474,I0031-I0034,共16页
Rice sheath blight, caused by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is a major disease in rice-growing areas worldwide. Effectors of phytopathogenic fungi play important roles during the infection process of fungal pathogens ont... Rice sheath blight, caused by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is a major disease in rice-growing areas worldwide. Effectors of phytopathogenic fungi play important roles during the infection process of fungal pathogens onto their host plants. Howe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by which R. solani effectors regulate rice immunity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Through prediction, 78 candidate effector molecules were identified. Using the tobacco rattle virus-host induced gene silencing(TRV-HIGS) system, 45 RNAi constructs of effector genes were infiltrated into Nicotiana benthamiana leave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eight of these constructs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necrosis caused by infection with the AG1-IA strain GD-118. Additionally, stable rice transformants carrying the double-stranded RNA construct for one of the effector genes, AGLIP1, were generated to further verify the function of this gene. The suppression of the AGLIP1 gene increased the resistance of both N. benthamiana and rice against GD-118, and also affected the growth rate of GD-118, indicating that AGLIP1 is a key pathogenic factor. Small RNA sequencing showed that the HIGS vectors were processed into si RNAs within the plants and then translocated to the fungi, leading to the silencing of the target genes. As a result, AGLIP1 might be an excellent candidate for HIGS, thereby enhancing crop resistance against the pathogen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control of R. solani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izoctonia solani host-induced gene silencing LIPASE tobacco rattle virus
下载PDF
Isolation,identification and artificial inoculation of Rhizoctonia solani on pear during storage
2
作者 Xiaohui Jia Jianing Xu +3 位作者 Yushuo Wu Xinnan Zhang Yanmin Du Wenhui Wang 《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73-76,共4页
Pear is a fruit crop of worldwide importance and cold storage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ears.An uncharacterized fungal disease has been observed on‘Huangguan’pear fruit during cold s... Pear is a fruit crop of worldwide importance and cold storage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ears.An uncharacterized fungal disease has been observed on‘Huangguan’pear fruit during cold storage in Hebei Province.The fungus was consistently isolated from diseased fruit by routine tissue separation method,and shown to be the causal agent according to Koch postulates.Based on its morphology,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pathogenicity and ITS sequence,the fungus was identified as Rhizoctonia solani.This study recorded postharvest fruit rot caused by Rhizoctonia solani on pear fruit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R PATHOGENICITY POSTHARVEST rhizoctonia solani Fruit rot
下载PDF
Genome sequencing reveals the evolution and 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the wheat sharp eyespot pathogen Rhizoctonia cerealis
3
作者 Lin Lu Feilong Guo +5 位作者 Zhichao Zhang Xiuliang Zhu Yu Hao Jinfeng Yu Wenwu Ye Zengyan Zhang 《The Crop Journal》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405-416,共12页
The necrotrophic fungus Rhizoctonia cerealis is the causal agent of devastating diseases of cereal crops including wheat(Triticum aestivum).We present a high-quality genome assembly of R.cerealis Rc207,a virulent stra... The necrotrophic fungus Rhizoctonia cerealis is the causal agent of devastating diseases of cereal crops including wheat(Triticum aestivum).We present a high-quality genome assembly of R.cerealis Rc207,a virulent strain causing wheat sharp eyespot.The assembly(56.36 Mb)is composed of 17.87%repeat sequences and 14,433 predicted protein-encoding genes.The Rc207 genome encodes a large and diverse set of genes involved in pathogenicity,especially rich in those encoding secreted proteins,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s(CAZymes),peptidases,nucleases,cytochrome P450,and secondary metabolismassociated enzymes.Most secretory protein-encoding genes,including CAZymes,peroxygenases,dehydrogenases,and cytochrome P450,were up-regulated during fungal infection of wheat.We identified 831 candidate secretory effectors and validated the functions of 10 up-regulated candidate effector proteins.Of them,nine were confirmed as necrotrophic pathogen’s effectors promoting fungal infection.Abundant potential mobile or plastic genomic regions rich in repeat sequences suggest their roles in fungal adaption and virulence-associated genomic evolution.This study provides valuable resources for further comparative and functional genomics on important fungal pathogens,and provides essential tools for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disease control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FECTOR EVOLUTION Pathogenesis rhizoctonia cerealis Secretory proteins Sharp eyespot Wheat(Triticum aestivum)
下载PDF
玉米纹枯病菌中新减毒病毒RsHV4的特征研究
4
作者 王鹏 李笃花 +6 位作者 张绍辉 杨孟宁 安红柳 方守国 邓清超 郭灵芳 章松柏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0,共9页
寻找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中新的弱毒病毒,为玉米纹枯病提供新的生物防治资源。采用dsRNA技术从玉米纹枯病菌菌株ZYFG11中发现一种新的病毒RsHV4(Rhizoctonia solani hypovirus4),通过基因组克隆、系统发育分析、菌株生长特... 寻找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中新的弱毒病毒,为玉米纹枯病提供新的生物防治资源。采用dsRNA技术从玉米纹枯病菌菌株ZYFG11中发现一种新的病毒RsHV4(Rhizoctonia solani hypovirus4),通过基因组克隆、系统发育分析、菌株生长特性测定及致病性测定等试验,对新病毒RsHV4的分类地位、减毒活性等生物学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RsHV4的基因组全长为18702 nt,编码一个含5540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Polyprotein);系统发育分析显示,RsHV4与减毒病毒科(Hypoviridae)θ-减毒病毒属(Thetahypovirus)病毒聚为一支,其编码的蛋白质与该属的Sclerotium rolfsii hypovirus 1编码的蛋白质同源性最高,为59.46%;立枯丝核菌正常菌株JSJH6与含毒菌株ZYFG11的菌丝生长速度分别为0.50cm/d和0.41 cm/d,菌核大量形成的时间分别为培养5 d和7 d,培养10 d时50颗最大菌核的总质量分别为0.27 g和0.11 g,显示含毒菌株ZYFG11的菌丝生长速度减慢、菌核形成时间延迟、菌核体积和质量变小;接种到玉米植株2周后,接种含毒菌株ZYFG11的玉米植株第2叶鞘病斑面积占30%、第3叶鞘病斑面积占10%,接种无毒菌株JSJH6的植株第2叶鞘和第3叶鞘病斑面积达100%,说明含毒菌株ZYFG11的致病力显著降低。综上,在玉米纹枯病菌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减毒病毒RsHV4,能够影响寄主真菌的生物学特征和致病力,为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提供了潜在的病毒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真菌病毒 减毒病毒科 立枯丝核菌减毒病毒4 致病力 玉米
下载PDF
棉花种质立枯病抗性室内鉴定
5
作者 郭宝生 李丹 +5 位作者 赵存鹏 潘转霞 刘素恩 王凯辉 杨六六 耿军义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为了培育抗立枯病棉花新品种,对350份棉花种质进行室内接种立枯丝核菌鉴定,调查立枯病的发病情况,筛选高抗立枯病的种质。鉴定结果表明:350份种质平均病情指数最大值为63.00、最小值为7.91,种质间病情指数的变异系数为36.29%,不同种质... 为了培育抗立枯病棉花新品种,对350份棉花种质进行室内接种立枯丝核菌鉴定,调查立枯病的发病情况,筛选高抗立枯病的种质。鉴定结果表明:350份种质平均病情指数最大值为63.00、最小值为7.91,种质间病情指数的变异系数为36.29%,不同种质的立枯病抗性差异较大。参试种质中,没有对立枯病表现免疫的种质;有抗病种质86份,占鉴定种质总数的24.6%,其中高抗种质6份。筛选的抗立枯病种质为棉花抗病育种和抗病机理研究提供了基础种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立枯病 抗病鉴定
下载PDF
外源硅对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侵染下水稻叶片光合功能的改善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国良 戴其根 +7 位作者 霍中洋 陈文军 王显 许轲 孙国荣 张军 刘健 张洪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881-4890,共10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外源加硅增强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作用,以抗病品种91SP和感病品种Lemont为材料,研究了人工接种纹枯病菌条件下外源硅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特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源加硅能降低抗病品种... 为了进一步探讨外源加硅增强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作用,以抗病品种91SP和感病品种Lemont为材料,研究了人工接种纹枯病菌条件下外源硅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特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源加硅能降低抗病品种91SP的纹枯病病级和病情指数,显著降低感病品种Lemont的病级和病情指数;(2)接种纹枯病菌后,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均明显降低,胞间CO2浓度(Ci)增大,而加硅处理的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Pn、Gs不同程度增加,Ci有所降低;(3)接种纹枯病菌后,两个品种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P)增大,而对于加硅处理的水稻叶片,上述荧光参数在纹枯病菌侵染条件下的变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4)外源硅可不同程度地减缓纹枯病菌侵染引起的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对感病品种Lemont的缓解作用要大于抗病品种91SP。可见,外源硅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纹枯病菌侵染条件下非气孔因素引起的水稻叶片光合速率的下降以及对光合机构的破坏作用,提高光化学效率,改善叶片的光合功能,减轻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强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硅 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水稻 光合作用 荧光参数 MDA含量
下载PDF
见血封喉内生真菌Rhizoctonia sp. J5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阙东枚 戴好富 +2 位作者 黄贵修 戴文君 梅文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3期424-427,432,共5页
应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见血封喉内生真菌Rhizoctonia sp. J5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了7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乙醇(1),对羟基苯甲醛(2),5-羟甲基-2-糠醛(3),甘草素(4),24-亚甲基-24(25)-二氢羊毛甾醇(5),(3β,5... 应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见血封喉内生真菌Rhizoctonia sp. J5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了7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乙醇(1),对羟基苯甲醛(2),5-羟甲基-2-糠醛(3),甘草素(4),24-亚甲基-24(25)-二氢羊毛甾醇(5),(3β,5α,8α,22E,24R)-5,8-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醇(6),(3β,5α,8α,22E,24R)-5,8-桥二氧麦角甾-6,9(11),22-三烯-3-醇(7)。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见血封喉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血封喉 内生真菌 rhizoctonia sp.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镧对Rhizoctonia solani的毒力及其致病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慕康国 张福锁 +1 位作者 胡林 张文吉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9-152,共4页
采用琼脂平板生长速率法及液体培养基培养测定了La对立枯丝核病菌(Rhizoctoniasolani)的抑制作用和毒力,并测定了其对病菌胞外的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等几种致病酶的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a浓度升高,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采用琼脂平板生长速率法及液体培养基培养测定了La对立枯丝核病菌(Rhizoctoniasolani)的抑制作用和毒力,并测定了其对病菌胞外的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等几种致病酶的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a浓度升高,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固体培养上所测定的对病菌的EC50和EC95分别为171.9和667.7mg·L-1;在液体培养基中所测定的EC50和EC95分别为111 4和500 7mg·L-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La提高了单位量菌丝所产生3种致病酶的活性,但由于对菌丝生长量的强烈抑制,使病菌胞外3种致病酶的总量或总活性受到抑制,减低了病菌的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izoctonia SOLANI 毒力 致病酶活性 稀土
下载PDF
不同致病力Rhizoctonia菌株对玉米木质素代谢、总酚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绍敏 赵新兰 +1 位作者 马亚男 刘爱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60,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致病力Rhizoctoniaspp.菌株与玉米互作过程中寄主PAL活性、木质素和总酚含量及PAL、POD、PR-1基因的诱导表达特点,了解玉米对Rhizoctoniaspp.侵染的抗性反应.【方法】采用分光度计法和定量RT-PCR法,分别测定不同菌...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致病力Rhizoctoniaspp.菌株与玉米互作过程中寄主PAL活性、木质素和总酚含量及PAL、POD、PR-1基因的诱导表达特点,了解玉米对Rhizoctoniaspp.侵染的抗性反应.【方法】采用分光度计法和定量RT-PCR法,分别测定不同菌株接种后玉米叶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木质素含量和总酚含量变化及PAL、POD、PR-1基因的表达动态.【结果】玉米对不同致病力的Rhizoctonia solani AG1-IA菌株的反应有明显差异,菌株致病力越强,玉米PAL活性、木质素和总酚含量越高;同一菌株处理的玉米,其木质素含量变化与PAL活性变化呈正相关;强致病力菌株LY1-3-1接种后的48h和96h,PAL和PR-1基因表达量分别达最高;弱致病力菌株NJ002-12和YZ006-14接种96h后,PAL和PR-1基因表达量分别达最大水平;POD在不同处理中的表达趋势与PAL和PR-1类似.【结论】3个Rhizoctonia solani AG1-IA菌株都可增强玉米防御酶活性及基因的表达,并且抗性反应与菌株的致病力成正相关;弱致病力的双核丝核菌BX006-1对玉米的防御酶及相关卫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rhizoctonia 苯丙氨酸解氨酶 木质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两种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生长的抑制作用机理 被引量:10
10
作者 尹大川 祁金玉 +4 位作者 邓玉侠 高国平 都慧 陈方正 邓勋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100,共7页
为探究代森锰锌和多菌灵两种杀菌剂对引起苗木立枯病的一类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J.G.Kühn)的抑菌机理,采用菌物学和生物化学等方法,研究代森锰锌和多菌灵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测定两种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的毒... 为探究代森锰锌和多菌灵两种杀菌剂对引起苗木立枯病的一类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J.G.Kühn)的抑菌机理,采用菌物学和生物化学等方法,研究代森锰锌和多菌灵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测定两种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的毒力作用,分析抑菌率进而计算出对于该菌的抑菌中浓度(EC_(50)),并从菌株生长和生理代谢两个侧面探讨立枯丝核菌对杀菌剂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代森锰锌的抑菌效果要好于多菌灵,其平均抑菌率最大可以达到90%,根据抑菌回归方程求得代森锰锌EC_(50)浓度为10.23mg·L^(-1),多菌灵EC_(50)浓度为2213.77mg·L^(-1)。在菌株生长方面,两种杀菌剂均能抑制立枯丝核菌的生长。在生理代谢方面,菌株生长必需的碳和磷元素的利用被抑制,PCA分析表明,杀菌剂主要通过抑制菌株营养利用(碳和磷)达到杀菌目的。除此之外,采用药剂抑菌中浓度浸泡方法,利用抑菌中浓度药剂对菌株进行浸泡,研究菌株在药剂胁迫下的抗氧化酶活性和细胞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杀菌剂处理组,菌株细胞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抗氧化酶活力(CAT、POD和SOD)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表明菌体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代森锰锌对菌体的胁迫程度要高于多菌灵。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分析,这可能是代森锰锌和多菌灵对立枯丝核菌(R.solani)的杀菌机理,该结果可为科学防治苗木立枯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代森锰锌 多菌灵 胁迫 响应
下载PDF
四川棉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菌丝融合群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陈素清 吴斌 +3 位作者 秦蓁 刘光珍 邓丽 邓先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6-60,共5页
从四川棉区采集棉花立枯病标样,分离得到699个分离物,从中鉴定出414个丝核菌(Rhizotoniaspp)菌株,经Giemsa核相染色,鉴定出409个菌株属多核丝核菌(MultinucleateRhizoctoni... 从四川棉区采集棉花立枯病标样,分离得到699个分离物,从中鉴定出414个丝核菌(Rhizotoniaspp)菌株,经Giemsa核相染色,鉴定出409个菌株属多核丝核菌(MultinucleateRhizoctoniaspp),占丝核菌总数的98.8%。另5个菌株属双核丝核菌,占总数的1.2%。用载片定位融合法,以生越明(1992)提供的国际标准菌测定,409个多核丝核菌分属三个菌丝融合群,即AG-1、AG-2和AG-4,其中AG-4出现比率占多核丝核菌总数的79%,是四川棉苗立枯丝核菌的代表菌。室内、外致病力测定结果,以AG-4融合群对棉花的致病力最强,AG-1融合群居中,AG-2融合群最弱,三者室内与田间平均病指数分别为95.9、57.6和3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致病力测定 四川
下载PDF
东北地区烟草靶斑病菌(Rhizoctonia solani)融合群、致病力分化及品种抗病性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苏燕妮 董雪 +3 位作者 赵艳琴 孙宏伟 孙剑萍 吴元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0-174,共5页
2013-2014年吉林省、黑龙江省烟区首次大面积发生烟草靶斑病,损失严重。采集吉林省柳河县、黑龙江省林口县和宾县的烟草靶斑病病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12个菌株。将所获菌株分别与立枯丝核菌标准融合群菌株AG-2、AG-3、AG-4进行对峙培养... 2013-2014年吉林省、黑龙江省烟区首次大面积发生烟草靶斑病,损失严重。采集吉林省柳河县、黑龙江省林口县和宾县的烟草靶斑病病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12个菌株。将所获菌株分别与立枯丝核菌标准融合群菌株AG-2、AG-3、AG-4进行对峙培养,结果表明:此12个菌株均与立枯丝核菌AG-3标准菌株发生融合反应,不与其他融合群发生融合;随机选取3个县各1个代表性菌株,提取菌丝基因组DNA并对其ITS序列进行分析与比对,菌株HLJ-2、JL-1、HLJ-7的ITS序列与辽宁省烟草靶斑病菌菌株LF-2、LJT-8(AG-3融合群)的同源性达99%~100%,因此推断,吉林省、黑龙江省烟草靶斑病菌与辽宁省烟草靶斑病菌应属于同一个融合群,即立枯丝核菌AG-3融合群(Rhizoctonia solani AG-3)。根据各菌株在鉴别寄主上表现的抗性不同,可将吉林省、黑龙江省所有菌株分为3个致病类型,即致病类型Ⅰ、致病类型Ⅱ和致病类型Ⅲ。同一省份不同菌株间致病力有差异,黑龙江省菌株3种致病类型均有,以致病类型Ⅱ为主;吉林省菌株只有致病类型Ⅰ和致病类型Ⅱ。分别选取3个省的强致病力菌株,用离体叶片接种法鉴定了我国21个主栽烟草品种对靶斑病的室内抗病性,结果表明:没有免疫或抗病品种,‘龙江981’、‘NC297’对供试的3个强致病力菌株均表现中抗,‘中烟202’、‘云烟97’、‘NC55’、‘KRK26’和‘G28’分别对不同菌株表现中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靶斑病菌 东北地区 融合群 致病力 抗病性
下载PDF
烟草靶斑病菌(Rhizoctonia solani)致病力分化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艳琴 吴元华 +3 位作者 伏颖 赵秀香 安梦楠 陈建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1-474,共4页
采用温室离体叶片接种法,以平均病斑直径(AD)为抗性评价标准,选用3个抗感反应不同的烟草品种对18株不同地区的烟草靶斑病菌的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来源的烟草靶斑病菌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划分为3个致病类型:致病... 采用温室离体叶片接种法,以平均病斑直径(AD)为抗性评价标准,选用3个抗感反应不同的烟草品种对18株不同地区的烟草靶斑病菌的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来源的烟草靶斑病菌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划分为3个致病类型:致病型I,属于强致病类型,包含了4个菌株,YC-9和YMC-2,分别来源于铁岭市开原县营场乡和丹东市宽甸县杨木川乡,占供试菌株的22.2%;致病类型Ⅱ,中等致病类型,分别来源于铁岭市开原市和西丰县及丹东市宽甸县和风城市大堡镇,占61.1%;致病类型Ⅲ,属于弱致病类型,包含LF-2、QYS-3和QYS-5共3个菌株,来源于铁岭市开原县林丰乡和丹东市宽甸县青椅山乡,占16.7%。辽宁省烟草靶斑病菌以致病类型Ⅱ为优势种群,致病类型分布与地区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靶斑病 茄丝核菌 鉴别寄主 致病类型
下载PDF
萎缩芽胞杆菌LB6-2抑制立枯丝核菌活性物质的鉴定
14
作者 罗文芳 周军辉 +1 位作者 何伟 许建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8-387,共10页
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菌核萌发抑制法筛选出一株细菌LB6-2,对立枯丝核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71.76%,菌核萌发抑制率为100.00%。通过观察形态学特征、分析理化性质结合16S r DNA扩增序列分析对该菌株鉴定为萎缩芽胞杆菌... 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菌核萌发抑制法筛选出一株细菌LB6-2,对立枯丝核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71.76%,菌核萌发抑制率为100.00%。通过观察形态学特征、分析理化性质结合16S r DNA扩增序列分析对该菌株鉴定为萎缩芽胞杆菌Bacillusatrophaeus(OK639005.1)。采用大孔树脂法提取发酵产物并进行HPLC制备,对获得的14个组分进行活性测定确定其活性组分,从活性组分中制备获得3个单品化合物LBN4-2、LBN4-4、LBN4-5,经HPLC-MS、NMR分析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LBN4-2为Cyclo(Pro-Val)、LBN4-4为Cyclo(D-Leu-L-Pro)和LBN4-5为Cyclo(L-prolyl-D-phenylalanyl),3个化合物的浓度在4 mmol/L时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6.16%、84.87%和83.10%,浓度在2 mmol/L以上时,对立枯丝核菌菌核萌发的抑制率为100%。由此可见,萎缩芽胞杆菌LB6-2具有作为防治立枯丝核菌生防菌剂研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萎缩芽胞杆菌 活性物质 结构鉴定
下载PDF
应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烟草靶斑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3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艳琴 吴元华 +2 位作者 赵秀香 安梦楠 陈建光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分别基于7个烟草靶斑病菌株基因组中ITS-5.8S r DNA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并对引物及探针特异性进行验证;建立检测体系并对接种烟草靶斑病菌的叶片和土壤中的烟草靶斑病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引物及探针对R.solani AG-3具有特异性... 分别基于7个烟草靶斑病菌株基因组中ITS-5.8S r DNA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并对引物及探针特异性进行验证;建立检测体系并对接种烟草靶斑病菌的叶片和土壤中的烟草靶斑病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引物及探针对R.solani AG-3具有特异性,检测体系可以检测出烟草叶片及土壤样品中的烟草靶斑病菌。接种烟草叶片的检测表明,接种后6h就可检测到强致病力菌株YC-9,12h后能检测到弱致病力菌株LF-2;获得了烟草靶斑病菌DNA质量的对数与添加菌丝量的对数之间的回归曲线方程,对不同月份土壤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烟草靶斑病菌在土壤中呈周年动态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靶斑病菌 AG-3 实时荧光定量PCR 烟草
下载PDF
芒果果腐病原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功年 庞宗文 +2 位作者 李湘萍 杨胜远 梁智群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68-270,共3页
首次从广西金穗芒果病果核仁中分离了芒果致病菌,鉴定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时间、温度、pH 值、光照以及营养物质等条件均不能使该菌产... 首次从广西金穗芒果病果核仁中分离了芒果致病菌,鉴定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时间、温度、pH 值、光照以及营养物质等条件均不能使该菌产孢.该菌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5~31℃,最适pH 在5.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鉴定 生物学特性 果腐病 病原菌
下载PDF
武夷菌素对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余洋 丁俊杰 +2 位作者 陆慧慧 毕朝位 谭万忠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3,共5页
玉米纹枯病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很多玉米主产区最重要的病害,而武夷菌素(wuyiencin)是来源于不吸水链霉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var.wuyiensis的一种微生物源类杀菌剂.本研究测试了武夷菌素对玉米纹枯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玉米纹枯病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很多玉米主产区最重要的病害,而武夷菌素(wuyiencin)是来源于不吸水链霉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var.wuyiensis的一种微生物源类杀菌剂.本研究测试了武夷菌素对玉米纹枯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有武夷菌素的PDA培养基上,玉米纹枯病菌生长缓慢,菌丝分支致密且部分菌丝尖端出现原生质体渗透;菌丝致病力下降.随着武夷菌素质量浓度的增高,菌丝受抑制程度加重,在培养后期,菌株形成的菌核数量和质量均显著下降.当武夷菌素质量浓度为50 mg/L时,玉米纹枯病菌菌落直径减少75%以上,菌丝致病力降低达99%,形成的菌核数量和质量分别降低67%和61%.武夷菌素可显著抑制玉米纹枯病菌的生长发育,在玉米纹枯病的控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武夷菌素对田间玉米纹枯病的有效防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菌素 玉米纹枯病菌 菌丝生长 菌核形成 病害控制
下载PDF
云南烟草靶斑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病原鉴定及其融合群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侯慧慧 孙剑萍 +4 位作者 刘子仪 王学坚 何元胜 吴元华 夏博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3-208,共6页
2016年云南省普洱市和临沧市烟草种植区大面积发生叶部病害,经鉴定为烟草靶斑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此病为云南烟区首次发现。广泛采集2个市的烟草靶斑病病叶标本59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58个菌株,将所获菌株分别与立... 2016年云南省普洱市和临沧市烟草种植区大面积发生叶部病害,经鉴定为烟草靶斑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此病为云南烟区首次发现。广泛采集2个市的烟草靶斑病病叶标本59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58个菌株,将所获菌株分别与立枯丝核菌标准融合群菌株AG-1-IA、AG-2-1、AG-3、AG-4-HGⅡ、AG-5、AG-6GV、AG-8和AG-9进行载玻片对峙培养,并进行菌丝融合观察,结果表明:58个菌株均属于立枯丝核菌AG-3标准融合群,且不与其他标准融合群发生融合反应。随机选取云南省6个地区各1个代表性菌株,以待测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病菌rDNA 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序列在Gen Bank中进行BLAST同源性检索比对。应用MEGA 6.06软件和NeighborJoining法,分别计算遗传距离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亲缘关系。基于5.8S rDNA-ITS区序列的系统发育树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Rhizoctonia solani菌株的ITS序列可明显的分为2个支系,同一菌株的不同ITS序列可分别存在不同的分支中,但所有菌株的序列均隶属相同的融合群即AG-3,且隶属相同融合群的不同菌株之间其序列的一致性可高达99%~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靶斑病 云南 立枯丝核菌 融合群 5.8SrDNA-ITS区序列分析
下载PDF
烟草靶斑病菌(Rhizoctoniasolani)粗毒素的生物活性及理化性质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艳琴 伏颖 +3 位作者 赵秀香 陈建光 孙浩 吴元华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84,共4页
为揭示烟草靶斑病菌毒素的致病机理,进行了烟草靶斑病菌毒素的分离、纯化和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及理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获得了烟草靶斑病菌的毒素。该毒素可以损伤离体叶片,抑制种子萌发和胚根的生长,并且可致使幼苗萎蔫,离... 为揭示烟草靶斑病菌毒素的致病机理,进行了烟草靶斑病菌毒素的分离、纯化和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及理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获得了烟草靶斑病菌的毒素。该毒素可以损伤离体叶片,抑制种子萌发和胚根的生长,并且可致使幼苗萎蔫,离体叶片针刺法最适宜毒素的生活性测定。烟草靶斑病菌毒素具有热与光稳定性,较耐储藏,是一类极性化合物,活性物属非蛋白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靶斑病 立枯丝核菌 粗毒素 生物活性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菌AG-Bb中真菌病毒多样性研究
20
作者 陈宁伟 罗丽 +5 位作者 张艳 邱润霜 杨应美 赵紫芳 董文汉 杨根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3-1280,共8页
【目的】探明云南水稻纹枯病菌AG-Bb融合亚群的病毒种类,筛选可有效降低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真菌病毒,为防治水稻纹枯病提供生防病毒资源。【方法】使用二代测序技术(NGS),鉴定水稻纹枯病菌AG-Bb融合亚群菌株8-Q-36、2-R-11和2-Q-13的... 【目的】探明云南水稻纹枯病菌AG-Bb融合亚群的病毒种类,筛选可有效降低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真菌病毒,为防治水稻纹枯病提供生防病毒资源。【方法】使用二代测序技术(NGS),鉴定水稻纹枯病菌AG-Bb融合亚群菌株8-Q-36、2-R-11和2-Q-13的病毒种类,利用利巴韦林-高温尖端脱毒法筛选具有降低寄主致病力的病毒。【结果】通过比对分析菌株8-Q-36、2-R-11和2-Q-13序列,发现所得病毒可归类于6个真菌病毒科:双分体病毒科(Partitiviridae)、内源体病毒科(Endornaviridae)、镰刀菌病毒科(Fusariviridae)、线粒体病毒科(Mitoviridae)、横纹病毒科(Rhabdoviridae)、全病毒科(Totiviridae),以及部分未分类病毒。与原始菌株8-Q-36相比,脱毒菌株8-Q-36-1的菌落形态更为蓬松,菌核有明显的色素沉着,且致病力明显增强。经双链RNA(dsRNA)提取检测发现,脱毒菌株8-Q-36-1中最大的一条≥10 kb的dsRNA缺失,由此可判定该dsRNA能够降低寄主致病力。经NCBI比对,发现该dsRNA的部分序列为RdRp序列,且与内源体病毒科的RdRp序列具有同源性,与相似性最高的病毒RsEV6序列的一致性为56.02%,因此菌株8-Q-36的分离物可能是一种新病毒,暂命名为RsEV11。【结论】水稻纹枯病菌AG-Bb融合亚群菌株8-Q-36、2-R-11和2-Q-13具有丰富的病毒多样性,其中菌株8-Q-36中存在能够降低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生防病毒分离物。本研究首次在双核丝核菌属(Ceratobasidium spp.)中发现具有生防价值的真菌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AG-Bb融合亚群 病毒多样性 双链RNA 脱毒 低毒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