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萝卜丝核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1
作者 杨利娟 高苇 +4 位作者 李海燕 薛涛 张春祥 霍建飞 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17-120,共4页
为明确萝卜丝核菌根腐病的病原种类及筛选防治丝核菌根腐病的有效杀菌剂,基于形态学、致病性测定和rDNA-ITS的序列分析,明确天津地区的萝卜丝核菌根腐病的病原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属于融合群AG-2-1。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 为明确萝卜丝核菌根腐病的病原种类及筛选防治丝核菌根腐病的有效杀菌剂,基于形态学、致病性测定和rDNA-ITS的序列分析,明确天津地区的萝卜丝核菌根腐病的病原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属于融合群AG-2-1。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病原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病原对咯菌腈、吡唑醚菌酯、氟啶胺和噻呋酰胺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EC_(50)为0.0181~0.9966μg/mL,可作为生产上防治萝卜丝核菌根腐病的候选药剂使用;而病原对咪鲜胺的敏感性较差,EC_(50)为10.8828μg/mL,在生产上不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根腐病 丝核菌 杀菌剂
下载PDF
甜菜镰刀菌(Fusarium)和丝核菌(Rhizoctonia)根腐病的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彦丽 马亚怀 《中国糖料》 2007年第2期51-54,共4页
从镰刀菌(Fusarium)和丝核菌(Rhizoctonia)的研究、甜菜镰刀菌和丝核菌根腐病的抗性遗传、甜菜抗镰刀菌和丝核菌根腐病遗传育种的研究、抗(耐)镰刀菌和丝核菌根腐病遗传育种的种质资源、抗根腐病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对甜菜镰刀菌... 从镰刀菌(Fusarium)和丝核菌(Rhizoctonia)的研究、甜菜镰刀菌和丝核菌根腐病的抗性遗传、甜菜抗镰刀菌和丝核菌根腐病遗传育种的研究、抗(耐)镰刀菌和丝核菌根腐病遗传育种的种质资源、抗根腐病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对甜菜镰刀菌(Fusarium)和丝核菌(Rhizoctonia)根腐病的抗病育种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镰刀菌 丝核菌 根腐病 抗病育种
下载PDF
Assessment and selection of fungal antagonists against Rhizoctonia solani
3
作者 Grosch R Faltin F +2 位作者 Lottmann J Kofoet A Berg G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3-393,共1页
The soil-borne pathogen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teleomorph, Thanatephorus cucumeris [A.B. Frank] Donk) is worldwide responsible for serious damage of many economic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and horticultural cr... The soil-borne pathogen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teleomorph, Thanatephorus cucumeris [A.B. Frank] Donk) is worldwide responsible for serious damage of many economic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and horticultural crops. Control of Rhizoctonia diseases is difficult because this pathogen survives for many years as sclerotia in soil or as mycelium in organic matter under numerou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urthermore, the pathogen has an extremely wide host range. To date, no effective control strategies against Rhizoctonia diseases are available in either organic farming or horticulture. I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systems (IPM), mainly fungicides are used as control method. However, the European Union has decided that 60% of the chemical pesticides that were allowed in 1996 should be banned from 2003. Hence, new strategies to control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il-borne pathogen R. solani are urgently needed. It is well-documented that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lternative to protect plants against soil borne pathogens is biological control. Our work is concentrat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fungal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BCA) especially selected against diseases caused by R. solani..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in vitro and in vivo assays 339 fungal plant-associated strains was evaluated against R. solani.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were tested in vitro: antagonistic activity at 20 ℃ and 12 ℃, the ability to produce cell wall-degrading enzymes (chitinase, β-1,3-glucanase, protease), and influence on sclerotia germination. The ability of spore production was also of importance under consideration of formulation of possible candidates. As results of the note characteristics six isolates were selected. Taxonomical characterization using molecular methods like BOX-PCR and sequencing of the 18S rDNA resulted in genetically diverse Trichoderma isolates. The disease suppression effect of the six fungal isolates were tested against bottom rot on lettuce and black scurf on potato in pot experiments in climate chamber. The conditions were favourable for the disease development by R. solani on both crops. All six isolates were able to suppress the disease severity on lettuce and potato. According to their biocontrol effect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he most efficient isolate will be commercialised as BCA produ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体 真菌 丝核菌属 生物防治 莴苣 根腐病 马铃薯 黑皮病
下载PDF
根围促生菌对黄瓜幼苗的促生效应与防病作用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晓斌 张炳欣 +1 位作者 楼兵干 黎军英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78-582,共5页
从菜园土盆栽的黄瓜健壮幼苗根围分离出196 株细菌,用于黄瓜种子的细菌化处理,在光照培养箱中模拟自然状况,首先在平皿中培养初步筛选出30 株促进种子萌发、促进根和下胚轴伸长的菌株;之后用于无菌土盆栽测定,筛选出了能明显提高出苗率... 从菜园土盆栽的黄瓜健壮幼苗根围分离出196 株细菌,用于黄瓜种子的细菌化处理,在光照培养箱中模拟自然状况,首先在平皿中培养初步筛选出30 株促进种子萌发、促进根和下胚轴伸长的菌株;之后用于无菌土盆栽测定,筛选出了能明显提高出苗率,提前出苗时间,增加株高、鲜重等具促生效果的5 株细菌:CN11,CN31,CN45,CN116 和CN129,即为根围促生菌(简称PGPR)。并将5 株PGPR 分别用于接种了引起黄瓜苗期立枯病和猝倒病的三种主要病原菌——立枯丝核菌AG4 (Rhizoctonia solaniAG4)、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 atum )、终极腐霉(P. ultim um )后的盆栽测定,发现在促进黄瓜幼苗生长的同时也降低了发病率,与对照相比均达显著水平(P= 0.05),实验结果证明PGPR 促生作用与防病作用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围促生菌 立枯病 猝倒病 生物防治 黄瓜
下载PDF
芽孢杆菌SL-23和SL-44对加工番茄防病促生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陶晶 赵思峰 +2 位作者 吴艳 李春 李晖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62-365,共4页
从加工番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两株具有促生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SL-23和SL-44。分别用两株芽孢杆菌的发酵液处理番茄的立枯丝核菌菌片,其电导率与呼吸强度均出现先升后降的变化。在防治加工番茄苗期立枯病的盆栽实验中,芽孢杆菌SL-23和SL-4... 从加工番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两株具有促生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SL-23和SL-44。分别用两株芽孢杆菌的发酵液处理番茄的立枯丝核菌菌片,其电导率与呼吸强度均出现先升后降的变化。在防治加工番茄苗期立枯病的盆栽实验中,芽孢杆菌SL-23和SL-44的防治效果分别可达49.96%和20.65%。而化学试剂五氯硝基苯的防治效果仅为0.81%。种子发芽试验和幼苗促生试验表明,芽孢杆菌SL-23和SL-44可促进加工番茄幼芽和苗期的生长,分别提高发芽率12.5%和18.75%,苗期SL-44的促生效果尤为显著,植株鲜重和干重的增加量分别可达70.9%和53.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番茄立枯病菌 促生 加工番茄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立枯病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贺忠群 李焕秀 汤浩茹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0-204,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versiform)对黄瓜立枯病及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显著促进黄瓜生长,并能显著抑制立枯病的发生,相对防治效果达67.1%,并可诱导黄瓜根系苯丙氨酸解氨酶、β-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versiform)对黄瓜立枯病及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显著促进黄瓜生长,并能显著抑制立枯病的发生,相对防治效果达67.1%,并可诱导黄瓜根系苯丙氨酸解氨酶、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3种抗病相关酶的活性,激活植物早期防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丛枝菌根真菌 立枯病 酶活性
下载PDF
白菜丝核菌叶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志恒 李艳君 +2 位作者 杨红 钱国东 孙俊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60,共4页
对白菜丝核菌叶腐病标样进行了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白菜丝核菌叶腐病病原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病原菌菌丝最适生长条件为:20~25℃,pH 7,PDA培养基,黑暗条件,在供试的碳、氮源中,对可溶性淀粉和酵... 对白菜丝核菌叶腐病标样进行了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白菜丝核菌叶腐病病原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病原菌菌丝最适生长条件为:20~25℃,pH 7,PDA培养基,黑暗条件,在供试的碳、氮源中,对可溶性淀粉和酵母浸膏利用最好;菌核形成的最适条件为:28℃,pH 7,查氏培养基,光照条件,以可溶性淀粉和蔗糖为碳源的查氏培养基有利于菌核的形成,硫酸铵培养基主要在气生菌丝上形成小而多的菌核,甘氨酸培养基形成的菌核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丝核菌叶腐病 立枯丝核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番茄茎基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志恒 马家瑞 +3 位作者 杨红 韩翔宇 吕彬 王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4-97,101,共5页
对番茄茎基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供试PDA、PSA、2%水琼脂、Richard、番茄煎汁、燕麦片和番茄燕麦等7种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2%水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较为缓慢;菌丝在2~32℃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20℃,致死温度... 对番茄茎基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供试PDA、PSA、2%水琼脂、Richard、番茄煎汁、燕麦片和番茄燕麦等7种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2%水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较为缓慢;菌丝在2~32℃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20℃,致死温度为50℃,10min;菌丝生长的pH范围为3~10,最适为5~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病菌在7种供试培养基上均能产生菌核;菌核在10种供试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范围为5~30℃,最适20℃,致死温度为59℃,10min;菌核萌发pH范围为3~10,最适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茎基腐病 立枯丝核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立枯丝核菌AG-1 IB引起白菜、薄荷、莴苣叶腐病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段春芳 杨根华 +2 位作者 尼章光 刘光华 吴华英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22-425,共4页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白菜、薄荷、莴苣叶腐病频繁发生,从有叶腐症状的病害组织中分离到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根据培养性状、菌丝直径、细胞核数目、融合群反应、5.8s rDNA片段序列分析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白菜、...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白菜、薄荷、莴苣叶腐病频繁发生,从有叶腐症状的病害组织中分离到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根据培养性状、菌丝直径、细胞核数目、融合群反应、5.8s rDNA片段序列分析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白菜、薄荷、莴苣叶腐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AG-1IB菌丝融合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腐病 立枯丝核菌AG-1 IB 白菜 薄荷 莴苣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根腐病调查研究初报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晓贺 张瑜 +5 位作者 丁俊杰 顾鑫 赵海红 姚亮亮 刘伟 刘丽君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3-1096,共4页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根腐病危害程度,2013年通过对该地区所属县、市及农场内大豆根腐病进行调查取样,并对病株样本进行真菌的分离及鉴定,共分离获得相关致病真菌3个属8个种。镰孢菌为优势菌群,其分离频率为31.85%。镰孢菌中,...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根腐病危害程度,2013年通过对该地区所属县、市及农场内大豆根腐病进行调查取样,并对病株样本进行真菌的分离及鉴定,共分离获得相关致病真菌3个属8个种。镰孢菌为优势菌群,其分离频率为31.85%。镰孢菌中,尖孢镰孢菌为优势种,其占分离镰孢菌总量的52.34%。调查结果表明,地势低洼,排水性差的地块,大豆根腐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镰孢菌 丝核菌 疫霉菌
下载PDF
生物农药壳寡糖水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文革 王勇 +5 位作者 魏冰 何璐 张丽 梁娇 李明 张良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3-434,共2页
通过对10%壳寡糖水剂助剂用量的影响、助剂对药效的影响、pH值对制剂贮存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筛选出10%壳寡糖水剂的最佳配方,防治小麦纹枯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处理剂量600μg.mL-1、田间处理剂量1 500μg.mL-1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可... 通过对10%壳寡糖水剂助剂用量的影响、助剂对药效的影响、pH值对制剂贮存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筛选出10%壳寡糖水剂的最佳配方,防治小麦纹枯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处理剂量600μg.mL-1、田间处理剂量1 500μg.mL-1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可达88.40%~90.60%,且对供试作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水剂 小麦纹枯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短梗五加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旷玲 周如军 傅俊范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2,共5页
对短梗五加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大多数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孟加拉红培养基上生长较为缓慢;菌丝在5~2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0℃;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2.5~8,最适pH值为5;光照对... 对短梗五加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大多数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孟加拉红培养基上生长较为缓慢;菌丝在5~2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0℃;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2.5~8,最适pH值为5;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菌丝致死温度为49℃、10min。菌核在各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范围为5~25℃,最适温度为20℃;pH值3~8间菌核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5;菌核致死温度为54℃、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根腐病 立枯丝核菌 病菌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不同AM真菌对番茄养分吸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贺忠群 李焕秀 汤浩茹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10,共3页
以有机土为栽培基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不同AM真菌(G.v,G.d,B167,B141,B168,G.m)对番茄养分吸收及果实品质的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AM真菌均不同程度上提高了番茄干物重量,并能提高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同时提高果实品质。其中... 以有机土为栽培基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不同AM真菌(G.v,G.d,B167,B141,B168,G.m)对番茄养分吸收及果实品质的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AM真菌均不同程度上提高了番茄干物重量,并能提高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同时提高果实品质。其中G.v对番茄的菌根依存度达75%,菌根效应最大,促进氮的吸收效果显著,茎叶中氮含量比对照提高56.6%;对果实中Zn含量影响最大,其含量比对照提高6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丛枝菌根真菌 养分吸收 果实品质
下载PDF
三江平原地区大豆根腐病调查报告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晓贺 顾鑫 +6 位作者 赵海红 姚亮亮 刘伟 申宏波 张瑜 刘丽君 丁俊杰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6期113-116,共4页
为了明确三江平原地区大豆根腐病发生的严重程度,于2014年对该地区所属县、市及农场内大豆进行病害调查,计算发病率及病情指数。采集大豆根腐病样本,对病株样本进行真菌的分离及鉴定,共分离获得相关致病真菌3个属10个种。镰孢菌为优势菌... 为了明确三江平原地区大豆根腐病发生的严重程度,于2014年对该地区所属县、市及农场内大豆进行病害调查,计算发病率及病情指数。采集大豆根腐病样本,对病株样本进行真菌的分离及鉴定,共分离获得相关致病真菌3个属10个种。镰孢菌为优势菌群,其分离频率为29.92%。镰孢菌中,尖孢镰孢菌为优势种,其占分离镰孢菌总量的65.75%。调查结果表明,含水量大及重茬地块,大豆根腐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镰孢菌 丝核菌 疫霉菌
下载PDF
辽宁省甜瓜新病害——果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悦 刘志恒 +1 位作者 曹友文 赵廷昌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3X期74-80,共7页
针对辽宁省甜瓜新病害——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果腐病,对其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以甜瓜煎汁培养基为最适;菌丝在5~4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 针对辽宁省甜瓜新病害——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果腐病,对其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以甜瓜煎汁培养基为最适;菌丝在5~4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菌核形成的适宜条件为25℃,pH值6~8,理查培养基,最适碳源为山梨醇,最适氮源为KNO3。菌核在10种供试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在15~40℃范围内菌核均可萌发,28℃为最适温度,黑暗条件有利于菌核萌发;以麦芽糖为碳源的PA培养基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查氏培养基有利于菌核萌发。菌丝致死温度为50℃、10min。菌核致死温度为53℃、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果腐病 茄丝核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广东省新推广大豆品种病害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翔 陈晓兰 +2 位作者 潘汝谦 严小龙 廖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7-151,174,共6页
本文采用普查和定点调查以及传统的植物病害鉴定方法,在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对广东省新推广高产优质大豆品种的病害种类、发生危害及分布进行了调查。发现病害共有12种,其中真菌病害9种,分别是锈病、霜霉病、红冠腐病、丝核菌叶枯病... 本文采用普查和定点调查以及传统的植物病害鉴定方法,在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对广东省新推广高产优质大豆品种的病害种类、发生危害及分布进行了调查。发现病害共有12种,其中真菌病害9种,分别是锈病、霜霉病、红冠腐病、丝核菌叶枯病、炭疽病、白绢病、白粉病、镰刀菌根腐病和煤烟病;细菌性病害、线虫病害和病毒病害各1种,分别为细菌性叶斑病、根结线虫病和花叶病。主要病害为锈病、霜霉病、红冠腐病、花叶病、丝核菌叶枯病和炭疽病等。不同季节大豆的主要病害发生情况不同。春大豆以霜霉病发生较为严重;而夏大豆则以红冠腐病、锈病、花叶病毒病和丝菌核叶枯病发生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锈病 霜霉病 红冠腐病 花叶病毒病 丝核菌叶枯病 炭疽病
下载PDF
西瓜、籽瓜根病种类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崔星明 梁红 +1 位作者 袁宁 秦希军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3期11-14,共4页
1989~1990年,在石河子、奎屯一带,分别在西瓜和籽瓜的苗期和生长中期,共采集病株标本180份,经分离、回接、再分离,确定致病的病原菌有五种类型,经鉴定分别为: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镰刀菌(Fusarium spp)、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 1989~1990年,在石河子、奎屯一带,分别在西瓜和籽瓜的苗期和生长中期,共采集病株标本180份,经分离、回接、再分离,确定致病的病原菌有五种类型,经鉴定分别为: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镰刀菌(Fusarium spp)、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瓜类蔓枯病菌(Mycosphaerella capsicia)、瓜类疫霉菌(Phytophthora melonis),分别引起西瓜和籽瓜的立枯病、烂根病、枯萎病、蔓枯病和疫霉病。苗期以丝核菌引起的立枯为主,占64%,镰刀菌烂根占32%。成株期以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为主占87%,疫霉病4.6%,蔓枯病占3.8%,丝核菌占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病 烂根病 枯萎病 疫霉病 蔓枯病
下载PDF
马占相思苗木茎腐病的调查和病原鉴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熊英 陈文军 +1 位作者 陈进宁 叶志敏 《广西科学》 CAS 2002年第4期316-319,共4页
于 2 0 0 1年 4~ 7月 ,对广西高峰林场总场中心苗圃和银岭分场新造林地的马占相思 (Acacia mangiumWilld)苗木茎腐病进行调查和病原鉴定。结果发现 ,茎腐病对 1年生以内的马占相思扦插苗危害严重 ,3月份开始发病 ,4~ 6月份为盛发期 ;... 于 2 0 0 1年 4~ 7月 ,对广西高峰林场总场中心苗圃和银岭分场新造林地的马占相思 (Acacia mangiumWilld)苗木茎腐病进行调查和病原鉴定。结果发现 ,茎腐病对 1年生以内的马占相思扦插苗危害严重 ,3月份开始发病 ,4~ 6月份为盛发期 ;新造林地、炼苗苗床、扦插苗床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 12 .1%、18.3%、72 .6 % ,平均病死率分别为 10 .5 %、16 .2 %、5 3.5 % ;苗木幼嫩、有伤口、培养基质带菌、温暖潮湿等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与蔓延。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Kuhn)和尖镰孢霉菌 (Fusarium oxysporum Schiech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鉴定 苗木 马占相思 茎腐病 立枯丝核菌 尖镰孢霉菌 病害防治
下载PDF
款冬花根腐病的发病情况与病原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爱香 马海莲 +3 位作者 李雪萍 仝在利 李世东 王晓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9-101,共3页
为找出引起款冬花根腐病的主要病原,对其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田间调查款冬花根腐病的症状以及室内病原物的分离、培养、纯化、回接试验,结果表明:款冬花根腐病的症状主要是萎蔫和根腐,引起根腐病的病原主要是立枯丝核菌(Rhizocton... 为找出引起款冬花根腐病的主要病原,对其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田间调查款冬花根腐病的症状以及室内病原物的分离、培养、纯化、回接试验,结果表明:款冬花根腐病的症状主要是萎蔫和根腐,引起根腐病的病原主要是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款冬花 根腐病 病原鉴定 立枯丝核菌 灰葡萄孢菌 尖孢镰孢菌
下载PDF
兰州市娃娃菜褐腐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融合群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苏琴 文朝慧 +1 位作者 白滨 荆卓琼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4期129-137,共9页
为给病害科学防治提供基础信息,对分离自兰州市红古区和永登县武胜驿镇罹病娃娃菜病株上的8株立枯丝核菌菌株的形态、生长温度、致病性、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对其菌丝融合群归属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温度梯度法... 为给病害科学防治提供基础信息,对分离自兰州市红古区和永登县武胜驿镇罹病娃娃菜病株上的8株立枯丝核菌菌株的形态、生长温度、致病性、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对其菌丝融合群归属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温度梯度法测定病菌适宜生长温度,同时观察试验菌株微菌核产生情况;采用番红O和KOH染色法观测试验菌株细胞核数目;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试验菌株的致病力;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试验菌株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以试验菌株的5.8S rDNA-ITS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融合群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除菌株Rh-5适宜生长温度为15~20℃外,其余试验菌株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5℃。试验菌株在5~30℃培养均可形成微菌核。菌株Rh-1~Rh-8的细胞核数目分别为3~6、6~14、3~18、4~15、3~10、4~10、3~10、4~8个。接种Rh-2~Rh-6的娃娃菜离体叶片在20℃保湿培养2天内发病显症,7天发病率达75%~100%;接种Rh-1~Rh-8的娃娃菜离体叶片在25℃保湿培养1~3天内发病显症,7天发病率达25%~100%;接种Rh-1、Rh-7和Rh-8的娃娃菜离体叶片在28℃保湿培养2~3天发病显症,7天发病率达100%。在试验浓度下,8个试验菌株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多菌灵、代森锰锌、速克灵、三唑酮、苯醚甲环唑。除Rh-1与Rhizoctonia solani AG 4 HG-II聚为一枝外,其余试验菌株(Rh-6除外,因Rh-6测序未果)均与R. solani AG 2-1聚为一枝。依据试验菌株的5.8S rDNA-ITS区序列分析所得结果,引起兰州市娃娃菜褐腐病的立枯丝核菌包括AG 2-1和AG 4HG-II融合群。试验菌株在菌落形态、细胞核数目、适宜生长温度、生长速度、侵染温度、致病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等方面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特征。在试验浓度下,多菌灵和代森锰锌对试验菌株的抑制率≥80%,可作为田间病害防治试验的推荐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致病性 褐腐病 白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