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入Rht10基因的八倍体小偃麦的农艺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足君 刘明镜 李光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23-26,共4页
将矮秆基因Rht10导入八倍体小偃麦中获得了染色体数为 2n =56的矮秆稳定材料攀 890 74 1 1 1,其中Rht10基因表现了极强的降秆能力 ,同时攀 890 74 1 1 1的幼苗对赤霉酸反应不敏感 ,表明Rht10基因能在八倍体小偃麦遗传背景中正常表达... 将矮秆基因Rht10导入八倍体小偃麦中获得了染色体数为 2n =56的矮秆稳定材料攀 890 74 1 1 1,其中Rht10基因表现了极强的降秆能力 ,同时攀 890 74 1 1 1的幼苗对赤霉酸反应不敏感 ,表明Rht10基因能在八倍体小偃麦遗传背景中正常表达。用该矮秆小偃麦品系与含有小麦 簇毛麦 6VS/ 6AL易位系92R137杂交 ,对F2 群体的植株株高及其它农艺性状的遗体分析表明 ,Rht10基因在杂交后代中呈显性遗传 ,从该群体中能够获得一批半矮秆、分蘖力强、抗锈病和白粉病的株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中间偃麦草 矮秆基因 rht10基因 农艺性状 显性遗传 育种 利用
下载PDF
显性矮秆基因Rht10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骞骞 张卫东 +3 位作者 高建华 张淑英 姜晓丽 高庆荣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7期33-37,共5页
为了探究显性矮秆基因Rht10降低粒重的原因,本研究以Rht10鲁麦15、鲁麦15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分析其籽粒形成期粒重的变化,并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灌浆过程。结果显示,在籽粒形成过程中,二者粒重的变化均呈"S"型曲线,但Rht10鲁麦15粒重... 为了探究显性矮秆基因Rht10降低粒重的原因,本研究以Rht10鲁麦15、鲁麦15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分析其籽粒形成期粒重的变化,并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灌浆过程。结果显示,在籽粒形成过程中,二者粒重的变化均呈"S"型曲线,但Rht10鲁麦15粒重均低于鲁麦15,降低幅度在1.17%-35.71%之间;灌浆速率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灌浆中期Rht10鲁麦15的灌浆速率明显高于鲁麦15。Logistic方程拟合结果表明,与鲁麦15相比,Rht10鲁麦15的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提早1.57 d,最大灌浆速率高0.26 g/(百粒·d),籽粒灌浆期短10.08 d,灌浆活跃持续天数短11.12 d,灌浆中期、后期的时间明显低于鲁麦15。由此可见,Rht10基因对粒重的影响贯穿于籽粒发育的整个过程。该基因提高了灌浆期的最大灌浆速率,但缩短了灌浆时间,尤其是缩短了灌浆中期、后期的时间,造成粒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t10近等基因 鲁麦15 Logistic曲线 灌浆速率 灌浆时间
下载PDF
矮败小麦的遗传特点及其利用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春芝 赵春慧 +3 位作者 苗雨 张静 周俊 刘建国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19,共2页
主要概述了矮败小麦的创制及其遗传特点,并对其杂优利用和轮回选择实践进行了简述。矮败小麦保留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异交结实率高的优点,发挥了矮变一号降秆作用强、便于识别的特点,成为小麦育种理想的轮回选择工具。利用... 主要概述了矮败小麦的创制及其遗传特点,并对其杂优利用和轮回选择实践进行了简述。矮败小麦保留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异交结实率高的优点,发挥了矮变一号降秆作用强、便于识别的特点,成为小麦育种理想的轮回选择工具。利用矮败小麦兼具异交与自交的特性可聚合众多亲本的优良基因,是新品种的"加工厂",可以源源不断地培育出满足不同需求的小麦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败小麦 轮回选择 Ms2基因 rht10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