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MG STUDY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LIPID STORAGE MYOPATHY 被引量:11
1
作者 崔丽英 汤晓芙 +3 位作者 张秋滨 李本红 杜华 郭玉璞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2-44,共3页
Clinical, electromyographic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were studied in 18 patients with lipid storage myopathy (group I ) and 18 patients with polymyositis and dermatomyositis (group II). The results showed a remarkabl... Clinical, electromyographic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were studied in 18 patients with lipid storage myopathy (group I ) and 18 patients with polymyositis and dermatomyositis (group II). The results showed a remarkable lower spontaneous activity(SA) incidence (14% ) in group I than that (55% ) in group II; 46% and 34% short-duration motor unit potentials (MUAPs) with polyphasic potentials and 74% and 71% short-duration MUAPs without polyphasic potentials respectively; the percentages of increased polyphasic MUAPs were same in the two groups. The reduced or pathologic interference patterns accounted for 61 % in the group I and 50% in group II. Increased CPK, LDH and HBD were also found in both of them.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lipid storage myopathy may be diagnosed when patients have muscle weakness and myalgia with short-duration and low-amplitude and polyphasic MUAPs without or with occasional spontaneous activities, and increased CPK, LDH and H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YOGRAPHY lipid storage myopathy inflammatory myopathy
下载PDF
Skeletal Muscl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Lower Limbs in Late-onset Lipid Storage Myopathy with Electron Transfer Flavoprotein Dehydrogenase Gene Mutations 被引量:13
2
作者 Xin-Yi Liu Ming Jin +4 位作者 Dan-Ni Wang Jun-Jie He Min-Ting Lin Hong-Xia Fu NingW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1425-1431,共7页
Background: Lipid storage myopathy (LSM) is a genetically heterogeneous group with variable clinical phenotypes. Late-onset multiple acyl-coenzyme A dehydrogenation deficiency (MADD) is a rather common form of LS... Background: Lipid storage myopathy (LSM) is a genetically heterogeneous group with variable clinical phenotypes. Late-onset multiple acyl-coenzyme A dehydrogenation deficiency (MADD) is a rather common form of LSM in China. Diagnosis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of it remain challenging, especially without robust muscle biopsy result and genetic detection. As the noninvasion and convenience, muscl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s a helpful assistant, diagnostic tool for neuromuscular disorders. However, the disease-specific MRI patterns of muscle involved and its diagnostic value in late-onset MADD have not been systematic analyzed. Methods: We assessed the MRI pattern and fat infiltration degree of the lower limb muscles in 28 late-onset MADD patients, combined with detailed clinical features and gene spectrum. Fat infiltration degree of the thigh muscle was scored while that ofgluteus was described as obvious or not. Associated muscular atrophy was defined as obvious muscle bulk reduction. Results: The mea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anterior, medial, and posterior thigh muscle groups. The mean of fat infiltration scores on posterior thigh muscl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either anterior or medial thigh muscle group (P 〈 0.00 l). Moreover, the mean score on medial thigh muscl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nterior thigh muscle group (P 〈 0.01). About half of the patients displayed fat infiltration and atrophy in gluteus muscles. Of 28 patients, 12 exhibited atrophy in medial and/ or posterior thigh muscle groups, especially in posterior thigh muscle group. Muscle edema pattern was not found in all the patients. Conclusions: Late-onset MADD patients show a typical muscular imaging pattern of fat infiltration and atrophy on anterior, posterior, and medial thigh muscle groups, with major involvement of posterior thigh muscle group and gluteus muscles and a sparing involvement of anterior thigh compartment. Our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muscle MRI of lower limbs is a helpful tool in guiding clinical evaluation on late-onset MAD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Transfer Flavoprotein Dehydrogenase Fat Infiltration Atrophy Late-onset lipid storage myopathy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 Multiple Acyl-coenzyme A Dehydrogenation Deficiency
原文传递
Two novel ETFDH mutations in a patient with lipid storage myopathy
3
作者 Hong-Liang Xu Ya-Jun Lian +2 位作者 Xin Chen Lu Zhang Xuan Ch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5期1876-1878,共3页
The patient was a 17-year-old female who complained of episodic vomiting,exercise intolerance,and muscle weakness.Her symptoms started at 13 years and the initial symptom was vomiting after a meal.At the beginning,mus... The patient was a 17-year-old female who complained of episodic vomiting,exercise intolerance,and muscle weakness.Her symptoms started at 13 years and the initial symptom was vomiting after a meal.At the beginning,muscle fatigue and exercise intolerance after intense exercise only affected her lower limbs.The symptoms progressed slowly in the past 4 years.Her upper limbs,as well as neck muscles were involved now.The patient had no complaint about muscle stiffness,myalgia,or numbness.Physical examination indicated that she had no obviously muscle atrophy.The muscle strength was 4 to 5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ale) in proximal lower limbs,4/5 in proximal upper limbs,and almost normal in distal limbs.Deep tendon reflexes were diminished and sensory examination was intact.No abnormality was evident in the serum blood,except for mild elevated creatinine kinase level (312 IU/L,normal 26-192 IU/L) and slightly increase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evel (112IU/L,normal 8-46IU/L).Echocardiography examinations showed the four cardiac chambers were normal in size and function.Muscle strength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with riboflav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id storage myopathy ETFDH MUTATIONS
原文传递
ETFDH基因突变的脂质沉积性肌病1例报告
4
作者 林建容 方旭明 赵芝兰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8期184-187,共4页
目的本文分析报道1例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突变的脂质沉积性肌病(LSM)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和基因分型的特征,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检查和基因检测确诊的LSM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目的本文分析报道1例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突变的脂质沉积性肌病(LSM)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和基因分型的特征,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检查和基因检测确诊的LSM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肌肉活检病理特征、基因分型及相关治疗。结果本例LSM为慢性起病,表现为肌无力和运动不耐受,血清肌酶显著升高,肌肉活检见肌纤维内出现多个空泡,肌纤维内脂肪滴显著增多,酶组织化学检查显示还原型辅酶1-四氮唑还原酶(NADH-TR)、琥珀酸脱氢酶(SDH)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SE)及免疫组织化学(CD3、CD20、CD4、CD8、CD68、CD79α、CD38)均正常。本例ETFDH基因突变,致病性变异位点为c.389A>T(exon3,NM_004453),导致130号氨基酸改变为p.D130V,疑似性变异位点为c.770A>G(exon7,NM_004453),导致257号氨基酸由酪氨酸变为半胱氨酸(p.Y257C)。结论本例LSM患者肌酶水平随临床症状有所波动,肌电图及肌肉核磁检查无异常,肌肉活检确诊,早期开展基因检测,以利于分型诊断并提供遗传咨询,为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FDH基因 脂质沉积性肌病 肌肉活检 病理检查
下载PDF
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勤周 焉传祝 +4 位作者 吴金玲 刘淑萍 高素琴 李伟 李大年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例患者表现为亚急性起病的四肢近端和躯干肌无力,不能耐受疲劳,3例患者有颈肌和脊旁肌萎缩、无力,2例有... 目的探讨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例患者表现为亚急性起病的四肢近端和躯干肌无力,不能耐受疲劳,3例患者有颈肌和脊旁肌萎缩、无力,2例有明显的咀嚼肌无力。2例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1例示双侧胫神经传导速度轻度减慢。肌肉活检发现肌纤维内大量脂肪沉积,未见肌纤维坏死和再生,改良Gomori三色染色、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染色以及电镜观察未发现有线粒体酶活性缺失,以及线粒体结构和数量的异常改变。应用维生素B2单药治疗后2例明显好转,2例痊愈。2例患者分别在治愈后1年、5年复发,重新给予维生素B2治疗仍然有效。结论本病多以颈肌、脊旁肌和咀嚼肌受累,病理特征为肌肉脂肪沉积,无线粒体异常改变。维生素B2单一治疗对本病有显著疗效,此亦可与其他肌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脂质沉积性肌病 肌肉活检
下载PDF
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和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志军 唐荣华 +1 位作者 胡晓晴 唐娜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0-452,共3页
目的研究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LSM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及病理学资料。结果本组发病年龄平均为25.6岁;均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病情缓慢进展或出现缓解复发;2例有家族史;主要表现为运... 目的研究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LSM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及病理学资料。结果本组发病年龄平均为25.6岁;均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病情缓慢进展或出现缓解复发;2例有家族史;主要表现为运动耐受差和不同程度的肌无力(5/5)、腱反射减弱或消失(5/5)、肌痛或肌压痛(4/5)、肌萎缩(3/5)、末梢型感觉障碍(2/5);肌酶轻至中度升高(4/5),肌电图表现周围神经源性损害合并肌源性损害(2/5),或者单纯肌源性损害(1/5);肌肉病理学显示纤维间、肌膜下、胞核周围大量排列成串的或成团的脂滴,无炎性细胞浸润。高肉碱、低脂肪饮食、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LSM临床以肌无力和运动不耐受为主要症状,神经电生理表现为肌源性损害和/或周围神经损害,肌肉活检为诊断脂质沉积性肌病所必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沉积性肌病 临床特征 神经电生理 病理学
下载PDF
误诊为多发性肌炎的脂质沉积性肌病——附3例报告 被引量:9
7
作者 管玉青 谢作善 +1 位作者 郑卉 潘速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的临床特征、病理改变、代谢异常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3例LSM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病理所见及血、尿代谢检查结果 ,结合文献报道总结LSM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并对多发...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的临床特征、病理改变、代谢异常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3例LSM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病理所见及血、尿代谢检查结果 ,结合文献报道总结LSM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并对多发性肌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讨论。结果 3例患者均有对称性肌无力和/或肌痛,肌酶谱增高,最初均诊断为多发性肌炎,经激素治疗可好转,但病情反复。肌肉病理显示肌纤维大小不等,大量肌纤维内可见类圆形空泡,油红O染色见肌纤维内大量红染的脂滴沉积。经调整饮食、口服维生素B2、左卡尼汀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结论应用Bohan/Peter标准可能导致对多发性肌炎的过度诊断。对临床表现为肌无力、肌痛的患者,不要盲目应用激素治疗,应积极进行骨骼肌活检,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沉积性肌病 多发性肌炎 肌活检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宁 蔡艳 +4 位作者 肖波 刘运海 李刚 梁静慧 吴晓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2-425,共4页
目的分析临床上少见的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并探讨其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经光镜和/或电镜检查后确诊的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6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肌电图、心肌酶学以及肌肉组织病理活检特点。结果脂质沉积性... 目的分析临床上少见的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并探讨其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经光镜和/或电镜检查后确诊的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6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肌电图、心肌酶学以及肌肉组织病理活检特点。结果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四肢近端肌无力和对运动不耐受;血清肌酶普遍升高;肌电图可呈慢性肌源性损害和/或慢性神经源性损害改变;肌肉活检均可见脂质沉积特征性改变。予低脂、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B族维生素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后,患者肌无力症状有所改善。结论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诊断需依赖临床表现、心肌酶学、肌电图和肌肉活检、肉毒碱检查等相结合,其中肌肉活检发现肌纤维内脂滴增多是目前临床上诊断此病的重要方法和指标,其具体分型还需进行生化检测;肾上腺皮质激素、肉毒碱、维生素、及含有丰富肉毒碱食物等综合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明确病因具体分型后可给予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沉积性肌病 肉毒碱 肌肉活检 病理学
下载PDF
脂质沉积性肌病4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婉仪 赵翠萍 +2 位作者 张成 文剑明 吴金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8-721,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4例被误诊的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被误诊的原因及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及多发性肌炎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肌活检资料,并复... 目的通过分析4例被误诊的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被误诊的原因及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及多发性肌炎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肌活检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以四肢近端无力为首发症状,被误诊为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肢带型肌营养不良或多发性肌炎,经肌活检证实为脂质沉积性肌病。结论脂质沉积性肌病是由于长链脂肪酸代谢障碍导致的疾病,临床上应与相关肌病相鉴别,病理检查是确诊该病的主要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沉积性肌病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脂质沉积性肌肉病的MRI和^(31)PMRS表现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霄英 袁云 +1 位作者 林璐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5期748-751,共4页
目的 评价MRI和3 1PMRS对脂质代谢性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病理诊断的脂质沉积性肌肉病共8例。选择年龄相当的 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评价其影像表现 ,并在3 1PMRS谱线上测量PCr、PP、ADP、Pi、PH的值 ,并计算Pi/PCr、Pi/AT... 目的 评价MRI和3 1PMRS对脂质代谢性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病理诊断的脂质沉积性肌肉病共8例。选择年龄相当的 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评价其影像表现 ,并在3 1PMRS谱线上测量PCr、PP、ADP、Pi、PH的值 ,并计算Pi/PCr、Pi/ATP和PCr/ATP的比值。结果 在MRIT1WI上的异常形态改变可分为二种类型 :①皮下、肌肉间及肌束间脂肪增多 ,为 6例 ;②皮下、肌肉间脂肪明显减少 ,为 2例。T2WI及压脂T2WI上肌肉未见异常信号。 1例患者治疗前、后MRI影像表现未见变化。3 1PMRS表现为患者的PCr、PCr/ATP和P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AD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Pi、PH、Pi/PCr和Pi/ATP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于脂质沉积性肌肉病 ,MRI和3 1PMRS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MRI可显示肌肉的形态改变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沉积性肌肉病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下载PDF
线粒体肌病伴脂质沉积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琳 郭玉璞 +1 位作者 任海涛 赵燕环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 :为了了解线粒体肌病与脂质累积性肌病的关系 ,我们观察了 2 9例线粒体肌病和 36例脂质累积性肌病的临床表现和肌肉病理改变 ,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 ,对 6 5线粒体肌病和脂质累积性肌病... 目的 :为了了解线粒体肌病与脂质累积性肌病的关系 ,我们观察了 2 9例线粒体肌病和 36例脂质累积性肌病的临床表现和肌肉病理改变 ,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 ,对 6 5线粒体肌病和脂质累积性肌病的肌肉活检标本进行观察。结果 :2 9例线粒体肌病或线粒体肌脑病肌肉活检中 ,12例伴有脂滴轻 -中度增多。 36例脂质累积性肌病中 ,绝大多数表现为单纯肌病 ,6例合并周围神经病 ,9例肌肉活检除脂滴大量堆积在纤维内以外 ,有不典型的 RRF。结论 :部分线粒体肌病和脂质累积性肌病的肌肉组织中可见线粒体异常和脂滴增多并存 ,说明线粒体异常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脂肪代谢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肌病 脂质累积性肌病 肌纤维红边 肌纤维周边不整
下载PDF
原发性肉碱缺乏致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被引量:6
12
作者 笪宇威 贾建平 +1 位作者 李彦 王敏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肉碱缺乏致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可能LS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近端肌无力,疲劳不能耐受;血清肌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病理检... 目的分析原发性肉碱缺乏致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可能LS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近端肌无力,疲劳不能耐受;血清肌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病理检查示肌纤维内可见大量细小空泡和裂隙形成;MGT染色无破碎红纤维,油红O染色显示空泡为大量脂滴充填;受累纤维以Ⅰ型纤维为主。电镜证实肌纤维内脂滴堆积,可伴有线粒体的轻度增多。改善能量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原发性肉碱缺乏致LSM是一种以易疲劳和肌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脂质代谢障碍性肌病,病理改变以肌纤维内脂滴堆积为主,一般不伴有线粒体结构的明显异常。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肉碱缺乏 脂质沉积性肌病 线粒体
下载PDF
脂质沉积性肌病的电镜诊断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中亮 黄晓峰 +3 位作者 王文勇 王爽 李勇强 于华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脂质沉积性肌病是神经内科一种少见肌病,观察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超微结构特点,探讨电镜检查对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线粒体病的关系。方法对7例临床上出现肌无力的患者进行肌肉活检,取股四头肌或腓肠肌进行常规电镜标本制备... 目的脂质沉积性肌病是神经内科一种少见肌病,观察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超微结构特点,探讨电镜检查对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线粒体病的关系。方法对7例临床上出现肌无力的患者进行肌肉活检,取股四头肌或腓肠肌进行常规电镜标本制备,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选取部位后进行超薄切片,铅、铀染色后透射电镜观察、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肌肉活检均显示肌纤维内出现大量的脂滴,脂滴排列密集,呈串珠状分布在残存的肌丝间,存在明显脂滴融合现象。1例线粒体明显异常,出现明显的结晶样包涵体。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和成纤维细胞的胞质内也能发现脂滴。1例有明显神经痛,电镜检查发现外周神经髓鞘板层分离,雪旺氏(Schwann)细胞内出现脂滴沉积。1例间质有胶原纤维增生,并可见再生肌纤维。结论脂质沉积性肌病是一组有独特超微结构特点的肌病,与线粒体异常有一定关系,电镜检查有助于该病的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沉积性肌病 肌病 线粒体肌病 超微结构 显微镜/电子
下载PDF
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宏锐 胡静 +4 位作者 赵哲 李娜 袁军辉 邴琪 张江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4例LSM患者的临床及骨骼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例LSM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以近端肌无力起病,渐累及全身,其中13例四肢受累,1例双下肢受累,2例颈肌受累,伴肌痛2例、肌萎缩3...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4例LSM患者的临床及骨骼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例LSM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以近端肌无力起病,渐累及全身,其中13例四肢受累,1例双下肢受累,2例颈肌受累,伴肌痛2例、肌萎缩3例;血清肌酸激酶正常5例,不同程度增高9例;14例肌电图均呈肌源性损害;14例骨骼肌病理检查(HE、MGT染色)可见大量肌纤维胞浆内散在空泡,油红"O"染色空泡红染;透射电镜分析可见沿肌纤维长轴散在串珠样膜性空泡结构。结论LSM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肌无力;肌纤维内脂质沉积是LSM主要病理表现;骨骼肌病理检查是确诊LSM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沉积性肌病 骨骼肌活检 病理学 透射电镜
下载PDF
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和骨骼肌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海东 瞿千千 +4 位作者 张燕 陈芳 钱琪 秦东香 李增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98-601,共4页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及肌肉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6例LSM的临床表现、肌电图和神经传导、肌肉活检病理改变。结果 LSM主要临床特点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以近端肌无力为主,症状呈波动性,肌无力重而肌萎...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及肌肉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6例LSM的临床表现、肌电图和神经传导、肌肉活检病理改变。结果 LSM主要临床特点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以近端肌无力为主,症状呈波动性,肌无力重而肌萎缩轻。血清肌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肌电图多为肌源性损害,激素、核黄素治疗有效。临床上容易误诊为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心肌炎、胃肠道疾病等。肌肉病理学特点为肌纤维内可见大量均匀的小筛孔样空泡,部分空泡融合成大泡或形成裂隙状。ORO染色证实筛孔样空泡被大量红染的脂肪颗粒充填,受累肌纤维以Ⅰ型纤维为主。4例患者行电镜检查可见肌原纤维间有大量脂滴沉积,其中1例伴有异常线粒体增多。结论 LSM是一种以易疲劳和肌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脂质代谢障碍性肌病,肌无力较重而肌萎缩轻。神经电生理改变相对较轻,部分患者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激素、核黄素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肌肉活检病理学检查是诊断LSM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沉积性肌病 临床表现 神经电生理 肌肉病理
下载PDF
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4
16
作者 骆翔 熊昊 +3 位作者 霍江涛 孙战风 唐荣华 姜亚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8例确诊为LSM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肌电图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患者进行性肌无力、血清肌酶升高、病理检查发现肌纤维内脂滴明显增多,脂滴空泡呈“申珠”样排列。结论...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8例确诊为LSM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肌电图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患者进行性肌无力、血清肌酶升高、病理检查发现肌纤维内脂滴明显增多,脂滴空泡呈“申珠”样排列。结论:ISM是肌纤维内脂肪酸代谢障碍导致的肌病,病理检查电镜是确诊LSM的主要依据,同时应与其他肌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沉积 肌病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表现 被引量:4
17
作者 喻绪恩 胡文彬 +5 位作者 韩咏竹 王训 程楠 韩永升 胡纪源 杨任民 《安徽医学》 2011年第5期565-567,共3页
目的通过对确诊的2例脂质沉积性肌病(LS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肌肉病理特点进行总结、研究,加深对其认识以提高诊断水平,防止误诊、误治与漏诊。方法回顾分析2例近期在安徽中医学院就诊LSM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肌活检及肌肉病理的多种染色检查... 目的通过对确诊的2例脂质沉积性肌病(LS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肌肉病理特点进行总结、研究,加深对其认识以提高诊断水平,防止误诊、误治与漏诊。方法回顾分析2例近期在安徽中医学院就诊LSM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肌活检及肌肉病理的多种染色检查情况。结果 2例患者为慢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四肢肌无力;血肌酶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肌电图均不呈典型的肌源性损害。病理示肌纤维内可见大量细小空泡或裂隙形成,油红O染色显示肌纤维内脂滴含量明显增多。泼尼松龙治疗3个月后均有显效。结论 LSM是可治性的肌肉疾病,临床特征多种多样,易误诊和漏诊,病理改变以肌纤维内脂滴沉积为主,小剂量泼尼松龙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沉积性肌病 肌活检 临床特征 病理特点
下载PDF
脂质沉积性肌病2例──治疗前后电镜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平 陈诒 陈伟贤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5期336-340,共5页
应用电子显微镜对两例脂质沉积性肌病肌活检标本进行超微形态学观察。治疗前光镜下见肌纤维内油红O、苏丹黑B均呈阳性反应的脂质颗粒,电镜下表现为肌原纤维间及肌膜下平行串珠状或成簇排列的无膜脂肪空泡,其大小较为一致。患者经强... 应用电子显微镜对两例脂质沉积性肌病肌活检标本进行超微形态学观察。治疗前光镜下见肌纤维内油红O、苏丹黑B均呈阳性反应的脂质颗粒,电镜下表现为肌原纤维间及肌膜下平行串珠状或成簇排列的无膜脂肪空泡,其大小较为一致。患者经强的松及核黄素治疗,两周后复查肌活检,光镜下显示正常,电镜下脂肪空泡全部或大部消失,原来被脂肪空泡占据的部分仅留下小片糖元和无定型物质填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活检 脂质沉积性肌病 电镜检查
下载PDF
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和肌肉病理特点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卫江 邓丽影 王春芝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70-72,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和肌肉病理特点。方法分析4例LS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其活检肌肉的常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病理,以及电镜下的超微结构病理改变。结果LSM的主要临床特点为四肢近端肌无力和对运动不耐受,肌萎缩多不明显...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和肌肉病理特点。方法分析4例LS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其活检肌肉的常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病理,以及电镜下的超微结构病理改变。结果LSM的主要临床特点为四肢近端肌无力和对运动不耐受,肌萎缩多不明显,血清肌酶轻中度升高,肌电图多呈肌源性损害;肌肉病理显示Ⅰ型肌纤维为主的空泡变性,油红“O”染色示脂滴明显增多,电镜也证实肌纤维内脂滴堆积,部分病例伴线粒体异常。皮质激素、肉毒碱或维生素B2治疗效果明显。结论LSM是一种少见的肌病类型,以肢体近端肌无力和对运动不耐受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多长期误诊,确诊依靠肌肉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沉积性肌病 线粒体 病理诊断 江西
下载PDF
脂肪累积性肌肉病线粒体形态计量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亚明 王得新 +3 位作者 吴丽娟 袁云 李越星 赵伟秦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通过对脂肪累积性肌肉病(LSM)的肌肉标本进行线粒体形态计量分析,探讨LSM的发病机制及与线粒体肌病的关系。方法:肌活检证实的LSM30例,按照有无破碎红纤维(RRF)又分为RRF(一)的LSM-1组及RRF(+)的LSM-2组。线粒体肌病15例。正常对... 目的:通过对脂肪累积性肌肉病(LSM)的肌肉标本进行线粒体形态计量分析,探讨LSM的发病机制及与线粒体肌病的关系。方法:肌活检证实的LSM30例,按照有无破碎红纤维(RRF)又分为RRF(一)的LSM-1组及RRF(+)的LSM-2组。线粒体肌病15例。正常对照15例。分别测量线粒体的平均周长、截面积、面数密度、比表面积,应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结果:LSM-1组的线粒体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LSM-1组与线粒体肌病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LSM-2组的线粒体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LSM-1组与LSM-2组的线粒体的各项指标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LSM是一病理诊断,其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发病。LSM-1组可能为原发脂肪代谢异常导致。LSM-2组可能为继发于线粒体功能异常的脂肪代谢障碍,为线粒体肌病的一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累积性肌肉病 肌活检 线粒体 形态计量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