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点广翅蜡蝉成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黎健龙 邵元海 +3 位作者 唐劲驰 李家贤 唐颢 黎秀娣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81-83,共3页
对八点广翅蜡蝉成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八点广翅蜡蝉成虫在茶园内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为进一步研究其防治技术,准确预报其发生情况及进行防治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茶园 八点广翅蜡蝉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下载PDF
不同波长诱虫灯对红树林主要害虫的诱集作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林聪 李志刚 +1 位作者 李军 韩诗畴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8-1031,共4页
为了明确红树林几种主要害虫的最佳诱集波长,本文利用18种波长的太阳能自动诱虫灯在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虫害高发期进行野外诱集实验,分析了不同波长对3种主要红树林害虫的诱集作用。结果显示,灯诱昆虫共81种,优势种为海榄雌瘤斑螟Acro... 为了明确红树林几种主要害虫的最佳诱集波长,本文利用18种波长的太阳能自动诱虫灯在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虫害高发期进行野外诱集实验,分析了不同波长对3种主要红树林害虫的诱集作用。结果显示,灯诱昆虫共81种,优势种为海榄雌瘤斑螟Acrobasis sp.、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Walker)和毛颚小卷蛾Lasiognatha mormopa(Meyrick)。18种波长的诱虫灯中,368 nm(Y)对海榄雌瘤斑螟的诱集作用最强,日均诱集量为4.55头,340 nm波长对毛颚小卷蛾的诱集效果最好,日均诱集量达到5.45头,400 nm波长对八点广翅蜡蝉的诱集效果最佳,日均诱集量为2.64头。18种不同波长的诱虫灯对红树林3种主要害虫均有一定的诱集作用,对两种鳞翅目昆虫诱集作用较强的诱虫灯波长均集中在UV-A波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榄雌瘤斑螟 八点广翅蜡蝉 毛颚小卷蛾 红树林 诱虫灯 诱集作用
下载PDF
油茶八点广翅蜡蝉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被引量:11
3
作者 喻爱林 《江西林业科技》 2007年第3期34-35,共2页
八点广翅蜡蝉为害油茶春梢和夏梢,在江西南昌一年发生2代,以第二代未成熟的成虫在枝条丛、枯枝落叶或土缝中越冬;以若虫、成虫为害,混交林较纯林发生重,幼林较成林发生重;提出选育抗性品种,并进行物理和化学防治。
关键词 八点广翅蜡蝉 生物学特性 防治
下载PDF
杨叶肖槿害虫种类及为害研究
4
作者 郑洲翔 阳艳萍 +2 位作者 刘德浩 陈智涛 周纪刚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5期69-73,共5页
2015年3月—2016年6月,每个月定期对杨叶肖槿(Thespesia populnea)虫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杨叶肖槿栽培过程中害虫种类主要有7种,隶属5目7科。其中棉卷叶野螟(Sylepta derogate)、瘤缘蝽(Acanthocoris scaber)和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 2015年3月—2016年6月,每个月定期对杨叶肖槿(Thespesia populnea)虫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杨叶肖槿栽培过程中害虫种类主要有7种,隶属5目7科。其中棉卷叶野螟(Sylepta derogate)、瘤缘蝽(Acanthocoris scaber)和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最常发生且为害最严重。在栽培过程中,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1)棉卷叶野螟可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在产卵盛期至卵孵化盛期喷菊酯类杀虫剂;(2)瘤缘蝽的防治应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及林边杂草,摘除有卵的叶片,在若虫孵化盛期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施药;(3)八点广翅蜡蝉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也可悬挂诱虫灯诱杀成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叶肖槿 虫害 棉卷叶野螟 瘤缘蝽 八点广翅蜡蝉
下载PDF
3种蜡蝉雄性生殖系统形态比较(半翅目:蜡蝉总科)
5
作者 林江 张雅林 王应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5-130,共6页
【目的】研究蜡蝉雄性生殖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发现更多的分类特征,为其所属类群乃至蜡蝉总科的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Leica MZ125解剖镜下,对缘蛾蜡蝉(Salurnis marginella(Guérin-Menev-ille))、八点广翅蜡蝉(Ric... 【目的】研究蜡蝉雄性生殖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发现更多的分类特征,为其所属类群乃至蜡蝉总科的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Leica MZ125解剖镜下,对缘蛾蜡蝉(Salurnis marginella(Guérin-Menev-ille))、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Walker))及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White))3种蜡蝉的雄性生殖系统进行解剖观察,应用QImaging Retica 2000R CCD数码相机进行照相,并对3种蜡蝉的雄性内生殖器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3种蜡蝉的雄性生殖系统的形态结构基本一致,射精管端部膨大,生殖附腺发达,但每侧精巢内精巢小管的数目因种类不同而具明显差异,八点广翅蜡蝉12根,缘蛾蜡蝉和斑衣蜡蝉均为6根;八点广翅蜡蝉和斑衣蜡蝉的贮精囊外周被以薄膜,而缘蛾蜡蝉的贮精囊则无薄膜包被。【结论】缘蛾蜡蝉与八点广翅蜡蝉的雄性生殖系统结构较为相似,其2个精巢相互分开,而斑衣蜡蝉的2个精巢相向包被在同一薄膜之中,这表明雄性生殖系统在蜡蝉总科系统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蜡蝉总科 缘蛾蜡蝉 八点广翅蜡蝉 斑衣蜡蝉 雄性生殖系统
下载PDF
八点广翅蜡蝉与其天敌空间关系的聚块样方方差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毕守东 张书平 +7 位作者 余燕 王振兴 周夏芝 李尚 闫萍 邹运鼎 王建盼 郎坤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71,共10页
【目的】分析在不同聚块大小条件下,天敌对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Walker)空间上跟随关系的密切程度、聚集原因和聚集范围,为评价八点广翅蜡蝉的天敌优势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聚块样方方差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空间聚集... 【目的】分析在不同聚块大小条件下,天敌对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Walker)空间上跟随关系的密切程度、聚集原因和聚集范围,为评价八点广翅蜡蝉的天敌优势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聚块样方方差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空间聚集强度指数、种群聚集均数法和ρ指数法对安徽省合肥市白毫早茶园不同大小聚块条件下的八点广翅蜡蝉及其7种蜘蛛类天敌进行分析。【结果】八点广翅蜡蝉与其7种蜘蛛类天敌均方差峰值时的聚块样方数的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八点广翅蜡蝉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天敌依次是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0.781 1)、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0.692 8)和茶色新圆蛛Neoscona theisi(0.688 7)。在聚块内基本样方数K为1、2、4、8时,随着聚块内基本样方数的增多,聚集分布格局时的扩散系数C不断增大,均匀和随机格局时扩散系数不断减小。聚块内基本样方数K为2、4、8时与K为1时之间的八点广翅蜡蝉及其天敌的空间分布聚集程度差异均不显著。八点广翅蜡蝉的种群聚集均数λ多数情况均大于2,其聚集是该虫本身原因引起的,天敌和八点广翅蜡蝉的种群聚集均数λ绝对值均随聚块内基本样方数的增加,则种群聚集均数λ的绝对值不断增大。【结论】用八点广翅蜡蝉不同大小聚块的ρ指数判断个体群聚集时的最小范围是聚块中有4个基本样方。这为该虫抽样时确定样方大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点广翅蜡蝉 天敌 空间关系 聚块样方方差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原文传递
天敌与广翅蜡蝉空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程娴 张书平 +8 位作者 余燕 毕守东 王振兴 李尚 王建盼 周夏芝 邹运鼎 刘飞飞 郎坤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61,共11页
【目的】为了明确与广翅蜡蝉Ricaniaspeculum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优势种天敌,为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防治广翅蜡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地学统计学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相结合,综合评判与广翅蜡蝉在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优势种天敌... 【目的】为了明确与广翅蜡蝉Ricaniaspeculum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优势种天敌,为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防治广翅蜡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地学统计学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相结合,综合评判与广翅蜡蝉在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优势种天敌。【结果】年度间比较,2015年和2016年乌牛早茶园与广翅蜡蝉空间跟随关系密切的前四位天敌依次是鳞纹肖蛸Tetragnathasquamata、锥腹肖蛸Tetragnathamaxillosa、茶色新圆蛛Neosconatheisi和八斑球腹蛛Theridionoctomaculatum。2015年和2016年白毫早茶园与广翅蜡蝉空间跟随关系密切的前四位天敌依次是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八斑球腹蛛、茶色新圆蛛和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两茶树品种间比较,广翅蜡蝉前四位天敌中相同的天敌,2015年是锥腹肖蛸和粽管巢蛛,2016年是草间小黑蛛和八斑球腹蛛。【结论】对两种茶园2015年和2016年密切指数总和及序号总和的综合分析,与广翅蜡蝉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三位天敌是八斑球腹蛛、粽管巢蛛和茶色新圆蛛。研究结果明确了两种茶园合理利用和保护蜘蛛天敌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翅蜡蝉 天敌 空间关系 地学统计学 灰色关联度
原文传递
四种蜡蝉雌性生殖系统比较研究(半翅目,蜡蝉总科)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江 张雅林 王应伦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9-701,共13页
描述了缘蛾蜡蝉Salurnis marginella(Guérin-Meneville)、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Walker)、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White)及中华彩象蜡蝉Raivuna sinica(Walker)等4种蜡蝉的雌性生殖系统,并提供了相应的形态特征图。... 描述了缘蛾蜡蝉Salurnis marginella(Guérin-Meneville)、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Walker)、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White)及中华彩象蜡蝉Raivuna sinica(Walker)等4种蜡蝉的雌性生殖系统,并提供了相应的形态特征图。研究结果表明:4种蜡蝉的雌性内生殖系统均为双孔类型;交配管通过阴道与交配囊相连,不直接与交配囊相连;卵巢管为端滋式;阴道、交配囊和受精囊均为双层膜质结构,而卵巢管、侧输卵管则为单层膜质结构。明确了蜡蝉总科昆虫总输卵管与侧输卵管的连接方式,总输卵管为一端固定于阴道内膜,另一端游离于阴道内膜与外膜之间,朝向侧输卵管合并处的透明膜质管状结构。此外,雌性生殖系统中的交配囊、第1产卵瓣、阴道附腺、内生殖突、内生殖瓣等形态特征差异较大。研究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蜡蝉总科 生殖系统 缘蛾蜡蝉 八点广翅蜡蝉 斑衣蜡蝉 中华彩象蜡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