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ter-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of Rice-field-crab "Panshan Mode" 被引量:3
1
作者 董艳 江和文 +2 位作者 于永清 周世新 孙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4期152-155,共4页
In this paper,rice crab " Panshan mode" in the paddy fields of temperature and 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data,an analysis of the model at different depths of water-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with changes in the wea... In this paper,rice crab " Panshan mode" in the paddy fields of temperature and 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data,an analysis of the model at different depths of water-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with changes in the weather,combined with test base in 2009 the productivity of crab and rice,to discuss the " Panshan mode" due to a large ridge with two rows,around the ring groove of the kind of interpolation method to the temperature change caused by the benefits of ecological culture of crab:crab rice first winding mode to a certain extent,good Improved survival of crab of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water temperature;2 is the expansion of the vertical space crab survival activities,and ultimately increase production of rice,crab size increase the purpose of culti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crab Panshan mode Water-temperature Analysis
下载PDF
Effect of Different Rice-Crab Coculture Modes on Soil Carbohydrates 被引量:9
2
作者 YAN Ying LIU Ming-da +5 位作者 YANG Dan ZHANG Wei AN Hui WANG Yao-jing XIE Hong-tu ZHANG Xu-d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641-647,共7页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ystems have contributed to food and livelihood security. Rice-crab coculture (RC) is an important eco-agricultural process in rice production in northern China. Recognizing the soil fertili...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ystems have contributed to food and livelihood security. Rice-crab coculture (RC) is an important eco-agricultural process in rice production in northern China. Recognizing the soil fertility in RC may help develop novel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Soil carbohydrates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determining soil fertility in different culture modes. In this study, soil carbohydrates were analyzed under three different culture modes including rice monoculture (RM), conventional rice-crab coculture (CRC) and organic rice-crab coculture (ORC).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carbohyd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RC than those in RM. The increasing effect was greater with increased organic manure. Similar tendency was found in CRC, but the overall effect was less pronounced compared with ORC. Carbohydrate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RC mode and manure amendment than soil organic carbon. Compare to RM, the (Gal+Man)/(Ara+Xyl) ratio decreased in all the RC modes, indicating a relative enrichment in plant-derived carbohydrates due to the input of crab feed and manure. While the increasing (Gal+Man)/(Ara+Xyl) ratio in ORC modes with increased organic manure suggested that crab activity and metabolism induced microbially derived carbohydrates accumulation. The lower GluN/MurA ratio in ORC indicated an enhancement of bacteria contribution to SOM turnover in a short term.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ORC mode could improve the quantity and composition of soil carbohydrates, effectively, to ensure a sustainable use of paddy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monoculture rice-crab coculture MANURE carbohydrates
下载PDF
耐盐碱水稻-拟穴青蟹综合种养系统青蟹食物来源分析
3
作者 郑纯纯 周厚杰 +9 位作者 史策 王春琳 母昌考 叶央芳 李荣华 吴清洋 刘海娟 王晓朋 周月越 陈书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55-1861,共7页
为了探究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简称青蟹)在耐盐碱水稻-拟穴青蟹综合种养系统中的食物来源,研究在耐盐碱水稻田内投放密度为0.6 ind./m2的拟穴青蟹,经过为期2个月的养殖实验后通过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青蟹的食物来源。研... 为了探究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简称青蟹)在耐盐碱水稻-拟穴青蟹综合种养系统中的食物来源,研究在耐盐碱水稻田内投放密度为0.6 ind./m2的拟穴青蟹,经过为期2个月的养殖实验后通过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青蟹的食物来源。研究结果显示:实验期间青蟹特定生长率为(2.71±0.27)%/d,存活率为(14.26±4.85)%,青蟹收获产量为(116.30±39.59)kg/ha,水稻产量为3332.25 kg/ha。拟穴青蟹的δ^(13)C为(-21.55±0.90)‰,δ^(15)N为(9.96±0.40)‰,可能食物源的δ^(13)C为(-30.51±0.25)‰—(-13.45±0.15)‰。其中,水花生的δ^(13)C值最低(-30.51±0.25)‰,其次是水稻(-28.73±0.73)‰,而稗草的δ^(13)C值最高(-13.45±0.15)‰。可能食物源的δ^(15)N为(5.97±0.13)‰—(11.38±0.11)‰,其中配合饲料的δ^(15)N值最低(5.97±0.13)‰,飞虫的δ^(15)N值最高(11.38±0.11)‰。在食物贡献方面,配合饲料对青蟹食物贡献最高,达(61.2±3.8)%,稗草和千金子次之,分别为(8.3±5.2)%和(8.8±6.1)%,飞虫的食物贡献率占比最低,为(0.9±1.4)%。研究表明青蟹在耐盐碱水稻田内生长状况良好,配合饲料可成为稻田内青蟹的主要食物来源,同时植物性食物源对青蟹食物有重要贡献。研究可为耐盐碱水稻-青蟹综合种养系统管理和饲料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碱水稻 稳定同位素 食性 综合种养 拟穴青蟹
下载PDF
稻蟹共生系统稻田水-土界面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4
作者 李伟晶 王洪媛 +3 位作者 徐洋 李浩 翟丽梅 刘宏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551-3567,共17页
【目的】稻蟹共生是中国北方稻作区主要稻田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水-土界面是稻田系统物质循环热区。研究稻蟹共生系统水-土界面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旨在深入了解该模式下的水土界面微生态环境演变特征,为稻蟹共生系统水体和土壤... 【目的】稻蟹共生是中国北方稻作区主要稻田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水-土界面是稻田系统物质循环热区。研究稻蟹共生系统水-土界面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旨在深入了解该模式下的水土界面微生态环境演变特征,为稻蟹共生系统水体和土壤生态健康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在辽宁省盘锦市典型稻蟹共作区选择8个长期水稻单作系统和8个长期稻蟹共生(>20年)系统,基于稻田水土理化指标测定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2种水稻种植系统对稻田田面水和界面土壤(0—2cm)理化性质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1)河蟹引入减少了水土界面特有微生物群落,田面水和界面土壤特有OTUs数量分别降低27.0%和71.2%,对田面水alpha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界面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2)河蟹引入显著改变了水土界面细菌群落结构组成(P<0.05),增加了田面水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0.4%)的相对丰度,降低了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39.9%)相对丰度;同时增加了界面土壤球菌门(Planctomycetes)(21.1%)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绿菌门(Ignavibacteriae)(15.1%)与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21.7%)的相对丰度。(3)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既是2种稻田系统水土界面的核心物种,又是共现网络的关键物种,在稳定微生态网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河蟹引入降低了田面水细菌共现网络复杂度和稳定性,但增强了稻田界面土壤细菌共现网络复杂度和稳定性。(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田面水NO3--N浓度和界面土壤pH分别是影响田面水和界面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主要驱动因素。【结论】河蟹引入显著改变了稻田水土界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田面水中营养盐的增加有减弱水体微生物群落稳定性的风险,但稻蟹共生塑造了更加稳定的界面土壤细菌群落,有助于界面土壤的养分物质循环,提高作物养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生 田面水细菌 界面土壤细菌 共现网络 理化性质
下载PDF
江苏某地区稻虾蟹综合种养模式下养殖水和产品中农药残留与风险评价
5
作者 徐志华 任娣 +4 位作者 刘崇万 刘熠 葛筱琴 胡月 朱晓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7,共11页
为掌握江苏省某地区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内(“稻-蟹”及“稻-虾”)养殖水环境及水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特征与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利用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MS),选择6个养殖区,根据生长周期,跟踪监测养殖水环境及同期水产品(虾、蟹)中20... 为掌握江苏省某地区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内(“稻-蟹”及“稻-虾”)养殖水环境及水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特征与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利用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MS),选择6个养殖区,根据生长周期,跟踪监测养殖水环境及同期水产品(虾、蟹)中208种农药残留情况,并根据商值法对养殖水环境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利用食用安全风险指数对水产品进行食用安全分析。结果表明: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环境中检出农药的主要类型为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平均质量分数为0.33μg·L^(-1),同时有少量杀虫剂、杀螨剂、增效剂有检出;在整个生长周期内,稻虾、稻蟹农药残留的主要类型为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平均质量分数为6.1μg·kg^(-1)(以湿质量计)。养殖水环境中农药主要来源于养殖前期环境中残留或外源性污染,随着养殖时间延长,农药含量整体趋向于减少,通过对养殖水环境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各抽样点位联合风险商值(RQ)均在0~1之间,属于中风险,对环境仍具有一定的压力,除草剂等类型农药应引起重视;在监测周期内,水产品中大部分农药的残留量逐渐减少直至未检出,仅有部分点位杀菌剂有少量存在,通过对同期虾、蟹的健康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平均食品安全指数远小于1,农药残留的食品安全风险可以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 稻-蟹 综合种养模式 农药残留 健康风险 生态风险
下载PDF
稻蟹共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陈友明 郭晏汝 +2 位作者 马行空 田间 董元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8期58-65,共8页
为探究稻蟹共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水泥池模拟稻田环境的方法,对比研究了稻蟹共作与水稻单作模式7个土壤理化指标和4个土壤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稻田单作相比,稻蟹共作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和土壤还原性物质... 为探究稻蟹共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水泥池模拟稻田环境的方法,对比研究了稻蟹共作与水稻单作模式7个土壤理化指标和4个土壤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稻田单作相比,稻蟹共作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和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稻蟹组的总有机碳略高于稻田组,但总氮略低于稻田组;稻蟹组与稻田组的Eh存在极显著差异,两组之间差异达20.95%;稻蟹组和稻田组土壤粒径机械组成均为粉粒>粘粒>粗细砂粒,粉粒占比均超过80%,且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稻田组的四种酶活性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稻蟹组的脲酶、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与稻田组一致,呈显著下降趋势,但其酸性磷酸酶没有变化。可见,稻蟹共作系统由于河蟹的引入,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含水率,改良了土壤,其水稻根系分布较多的10~15 cm底层土壤显示了较强的土壤酶活性,促进了水稻对稻蟹共作系统中碳、氮等元素的高效利用。因此,稻蟹共作系统既有利于水稻生长,又有利于河蟹养殖,可以作为一种生态种养模式在江苏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 土壤容重 土壤含水率 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 土壤粒径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稻蟹共作模式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7
作者 孙静妤 李敏 +4 位作者 呙金亮 李奎 石伟 邱文杰 管卫兵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3-371,共9页
为探究稻蟹共作模式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能力,在宁夏银川地区的大规模稻蟹共作-池塘养殖耦合系统中,稻田种植面积52 hm^(2),水产养殖面积20 hm^(2),采取田间试验、水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稻田进水口、出水口水体中的溶解氧、磷酸... 为探究稻蟹共作模式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能力,在宁夏银川地区的大规模稻蟹共作-池塘养殖耦合系统中,稻田种植面积52 hm^(2),水产养殖面积20 hm^(2),采取田间试验、水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稻田进水口、出水口水体中的溶解氧、磷酸盐、亚硝态氮、氨氮等水环境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试验稻田出水口氨氮、磷酸盐、亚硝态氮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69.2%、14.0%、100%,2021年试验稻田出水口氨氮、亚硝态氮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25.1%、100%,2022年试验稻田出水口氨氮、磷酸盐、亚硝态氮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76.9%、74.4%、100%。试验结果显示,2022年稻田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最好。由此表明,稻蟹共作模式可以显著降低池塘养殖尾水中的氨氮、磷酸盐、亚硝态氮水平,具有较好的水质净化效果,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 池塘养殖尾水 净化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稻蟹共作系统水质和底栖生物群落
8
作者 徐婵 刘峰 +5 位作者 李娴 董俊 苗静 高云芳 董文 闫法军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2,共7页
2020年6—10月,在山东东营垦利区设置4个不同河蟹养殖密度(0、0.45、0.68、0.90ind/m^(2))的稻蟹共作试验,测定其系统水质和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旨在为盐碱地稻蟹共作生态模式构建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试验期间水体温度(T)... 2020年6—10月,在山东东营垦利区设置4个不同河蟹养殖密度(0、0.45、0.68、0.90ind/m^(2))的稻蟹共作试验,测定其系统水质和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旨在为盐碱地稻蟹共作生态模式构建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试验期间水体温度(T)、溶氧(DO)、总氮(TN)与总磷(TP)等指标先高后低,受季节变化影响明显;不同河蟹养殖密度间水体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能与河蟹养殖密度相对养殖稻田面积明显较小有关;稻蟹共作系统水质氮磷年平均值含量显著低于水稻单作,高于河蟹池塘单养,但共作系统氮磷吸收能力相对最高;底栖生物检测仅发现水丝蚓、摇蚊幼虫、圆田螺3种,这与黄河三角洲的砂石底质有关,其生物量与水体盐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水体PO_(4)^(3-)-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改良盐碱地稻蟹共作系统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 水质 底栖生物 盐碱地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不同投饵率对稻田养殖扣蟹生长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封岩 闫有利 +3 位作者 肖祖国 吴丽娜 乔辉 李敬伟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5期1-4,14,共5页
于2022年6—9月,开展了不同投饵率对稻田养殖扣蟹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设置A、B、C、D和E 5个试验组,对应每组日投饵率分别为:6%、5%、4%、3%和2%。结果表明,经过120 d的养殖,A组的体质量达到了6.36 g,随着投饵率的减小,体质量也逐步下... 于2022年6—9月,开展了不同投饵率对稻田养殖扣蟹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设置A、B、C、D和E 5个试验组,对应每组日投饵率分别为:6%、5%、4%、3%和2%。结果表明,经过120 d的养殖,A组的体质量达到了6.36 g,随着投饵率的减小,体质量也逐步下降,并在投饵率最低的E组降至最低(4.02 g),与A组相比,降幅达36.8%,差异显著(P<0.05);A组回捕率为25.89%,显著高于D、E组,与B、C组差异不显著(P>0.05);且饲料系数也最高,并显著高于C、D、E组,饲料的有效利用率最低;性成熟率最高(2.89%),显著高于其他4组,且为B组的2.1倍,E组的24倍。当日投饵率<3%后,扣蟹的性成熟率受投饵率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扣蟹 投饵率 生长性能
下载PDF
“稻蟹共生”生态农场案例研究分析
10
作者 赵曼丽 《品牌与标准化》 2024年第5期175-177,共3页
辽宁省作为重要的农业主产区,在经济转型和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农业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以我省盘锦地区国家级生态农场原粳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稻蟹共生”模式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发展建议... 辽宁省作为重要的农业主产区,在经济转型和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农业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以我省盘锦地区国家级生态农场原粳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稻蟹共生”模式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发展建议,以便更好地把握农业发展的脉络和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生态农场 稻蟹混养 低碳减排
下载PDF
木兰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推广应用分析
11
作者 田佳鑫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5期625-627,共3页
2023年,黑龙江省木兰县水稻种植面积80.93万亩,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资源潜力巨大。文章介绍了木兰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推广应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推广应用对策,供各地参考。
关键词 木兰县 稻渔综合种养 稻鱼共作 稻蟹共作 稻鳅共作 稻虾共作
下载PDF
放养密度对寒区稻-扣蟹共作模式中河蟹生长及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世会 赵志刚 +5 位作者 罗亮 张瑞 郭坤 徐伟 梁利群 张旭彬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0-108,共9页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127.08°E,46.88°N)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的300 m^(2)实验单元中,设置1个水稻常规单作对照组(RM)和3个“绥粳4”水稻与体质量(1.02±0.16)g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Ⅲ期幼蟹共作组(RCC...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127.08°E,46.88°N)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的300 m^(2)实验单元中,设置1个水稻常规单作对照组(RM)和3个“绥粳4”水稻与体质量(1.02±0.16)g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Ⅲ期幼蟹共作组(RCC)。蟹密度分别为22 500只/hm^(2)(RCCI)、45 000只/hm^(2)(RCCⅡ)和67 500只/hm^(2)(RCCⅢ),每组3个重复。稻蟹共作组单元在距稻田埂1 m处开挖上宽0.6 m、下宽0.3 m,深0.4 m,不超过稻田总面积10%的梯形环沟。水稻6月2日插秧,7月6日投放长江水系Ⅲ期幼蟹,每天17:00投喂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9月下旬,统计水稻产量、养成扣蟹平均体质量,探究寒区稻-扣蟹共作模式下中华绒螯蟹与水稻的生长性能及水质理化因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个种养周期内,稻蟹共作RCCⅢ组水稻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CCI组和RCCⅡ组水稻产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中华绒螯蟹终末体质量达(16.11±1.15)g,不同放养密度对中华绒螯蟹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WGR)及特定生长率(SGR)影响均不显著(P>0.05)。对整个实验期间,稻蟹共作组与水稻单作组水体的水温(TEMP)、溶解氧(DO)、pH、总氨氮(TAN)、亚硝酸态氮(NO_(2)-N)、硝酸态氮(NO_(3)-N)、总氮(TN)含量和化学需氧量(COD)等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稻蟹共作组水体的电导率(SPC)、总磷(TP)和叶绿素a(Chl.a)含量均显著高于水稻单作组(P<0.05),而正磷酸盐(PO_(4)-P)含量则显著低于水稻单作组(P<0.05)。稻蟹共作组稻田土壤的TN和TP含量均低于水稻单作组,且TN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在高寒地区,稻蟹共作模式下适度放养蟹苗(67500只/hm~2)在保证大规格蟹种的同时,可以显著增加水稻产量,该模式下稻田水体的SPC、TP和叶绿素a含量显著较高,而土壤TN含量显著较低。本研究结果为寒区稻田大规格蟹种培育以及稻-扣蟹共作模式在寒区的科学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水稻 稻蟹共作 生长 水质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稻蟹共作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宇 王鹏 韦月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66-1475,共10页
为了分析施入生物有机肥的稻蟹共作稻田(HXTCS)的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代谢功能,以生物有机肥稻田(YJTCS)为对照,利用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对两种稻田成熟期的根际土壤进行宏基因组测序以分析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代谢功能。NR注释结... 为了分析施入生物有机肥的稻蟹共作稻田(HXTCS)的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代谢功能,以生物有机肥稻田(YJTCS)为对照,利用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对两种稻田成熟期的根际土壤进行宏基因组测序以分析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代谢功能。NR注释结果显示,样品中微生物以细菌为主,约占98.09%,其次为古菌约占1.76%,真菌及其他约占0.15%。LEfSe分析结果表明,河蟹引入生物有机肥稻田后富集更多的细菌和古菌群落的显著差异分类群。COG和CAZy功能基因注释结果显示,HXTCS主要相关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对照组。碳代谢途径基因注释分析结果表明,HXTCS在16个碳代谢途径的基因注释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丙酮酸代谢和原核微生物的碳固定途径的相对丰度在2种稻田中差异显著(P<0.05)。氮代谢功能分析结果表明,HXTCS中的反硝化作用、硝酸盐还原作用和谷氨酰胺合成作用的关键酶基因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说明:河蟹引入生物有机肥稻田后,增加了根际土壤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和主要代谢途径基因的相对丰度,有助于碳代谢及促进根际土壤氮循环中的反硝化作用、硝酸盐还原作用及谷氨酸的合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稻田 宏基因组测序 根际 微生物群落功能
下载PDF
稻蟹田与常规稻田蚜虫发生动态数学模型
14
作者 邢亚楠 代克涛 +1 位作者 刘郁 马晓慧 《北方水稻》 CAS 2023年第4期38-41,共4页
为进一步明确麦长管蚜在盘锦地区的发生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在2类稻田的发生危害情况。在系统调查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法,得到麦长管蚜与环境因子间的数学模型,以及2类稻田上的发生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盘锦地区... 为进一步明确麦长管蚜在盘锦地区的发生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在2类稻田的发生危害情况。在系统调查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法,得到麦长管蚜与环境因子间的数学模型,以及2类稻田上的发生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盘锦地区2类稻田上发生危害的均为麦长管蚜;麦长管蚜在2类稻田的发生时间动态一致;在水稻穗上部分布比例约为80%,全株蚜量(y)与穗上部蚜量(x)之间的关系,常规田:y=1.25x+2.55,稻蟹田:y=1.19x+1.41;常规田麦长管蚜的发生与当地近7日平均温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田 常规稻田 麦长管蚜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不同稻蟹共作模式下的氮磷平衡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吕明睿 高子健 +3 位作者 张欣雨 李艳和 宋光同 赵玉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为制定安全优质高效的稻渔共作生产技术规范、探求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技术,设立3种种养模式的对比试验,试验组为稻蟹共作(rice-crab co-culture,RC)和稻虾蟹共作(rice-crayfish-crab co-culture,RCC)模式,对照组为精养蟹(intensive cr... 为制定安全优质高效的稻渔共作生产技术规范、探求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技术,设立3种种养模式的对比试验,试验组为稻蟹共作(rice-crab co-culture,RC)和稻虾蟹共作(rice-crayfish-crab co-culture,RCC)模式,对照组为精养蟹(intensive crab,IC)模式。通过对比精养蟹、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模式下的氮磷平衡、氮磷利用、浮游生物生物量与多样性及生态经济效益来探寻最佳的稻田养蟹模式。结果显示,3种种养模式底质氮磷含量均有增加,精养模式最为显著(P<0.05);精养、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模式中氮平衡均表现为盈余,其盈余量逐减,分别为1030.92、364.37、188.75 kg/hm^(2),氮利用率逐增,分别为16.47%、48.98%、65.71%;磷平衡也均表现为盈余,精养、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的磷盈余量分别为171.35、81.67、76.96 kg/hm^(2),磷利用率逐增,分别为7.61%、18.22%、24.29%;与精养、稻蟹共作模式相比,稻虾蟹共作模式中浮游动植物种类的总量、增长量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最高;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经济收益相较于精养模式分别降低了22.78%、4.48%,稻虾蟹共作与精养模式收益差距不大。以上结果表明,相较于精养模式,稻渔共作模式对生态环境更友好,而稻虾蟹共作模式相较于稻蟹共作模式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种养 稻蟹共作 稻虾蟹共作 氮磷平衡 氮磷利用 浮游生物多样性 生态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不同稻蟹共作模式下寒区稻田土壤微生物的高通量测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金雨 张瑞 +5 位作者 罗亮 王世会 郭坤 白庆利 徐伟 赵志刚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124,130,共8页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9个稻田单元分别设置了稻田单作(CK)、稻蟹共作(RC)和稻-蟹-鳅共作(RCL)3种模式,每种模式3个重复,每个稻田单元的面积均为300 m^(2),水稻种植品种为“绥粳4号”。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3...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9个稻田单元分别设置了稻田单作(CK)、稻蟹共作(RC)和稻-蟹-鳅共作(RCL)3种模式,每种模式3个重复,每个稻田单元的面积均为300 m^(2),水稻种植品种为“绥粳4号”。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3种模式稻田表层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稻蟹模式放养河蟹体质量为(21.45±1.45)g,放养密度为500 ind./667 m^(2);稻-蟹-鳅模式,河蟹体质量为(21.45±1.45)g,放养密度为350 ind./667 m^(2),泥鳅体质量为(0.47±0.07)g/ind.,放养密度为2 223 ind./667m^(2)。养殖期间投喂配合饲料,饲养管理方式一致。2020年9月10日收获河蟹与泥鳅,9月20日收割水稻。结果显示:不同模式的9个土壤样品共包含了6 404个OTUs,分属细菌59个门,1 093个属,2 245个种。韦恩图显示,CK模式特有375个OTUs、RC模式特有359个OTUs、RCL模式特有453个OTUs。3种模式的主要优势菌门均为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脱硫杆菌门(Desulfobacterota)。RC和RCL土壤细菌的ACE指数、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水稻单作,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PCo A分析图显示,RC和RCL与CK分别在不同区域聚类。研究初步揭示:稻-蟹共作和稻-蟹-鳅共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寒区稻田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增加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模式 稻-蟹-鳅共作模式 稻田土壤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2种饵料模式对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性能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帅帅 朱筛成 +4 位作者 张冬冬 潘祯祥 李嘉尧 吴旭干 郑善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8-200,共13页
为优化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饵料模式,本研究分别采用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豆粕、麸皮、玉米和小麦)投喂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152d,每种投喂组各3个重复,比较2种饵料模式对幼蟹养殖性能、蛋白质代谢、消化酶... 为优化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饵料模式,本研究分别采用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豆粕、麸皮、玉米和小麦)投喂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152d,每种投喂组各3个重复,比较2种饵料模式对幼蟹养殖性能、蛋白质代谢、消化酶、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的雌蟹和雄蟹体质量均高于传统饵料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就养殖性能而言,2种饵料模式下,配合饲料组正常幼蟹的平均体质量及产量、1龄早熟蟹平均体质量及其产量、总产量和成活率均略高于传统饵料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P<0.05);就蛋白质代谢而言,配合饲料组雌蟹和雄蟹血淋巴中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传统饵料组雄蟹血淋巴中的尿素氮含量和肝胰腺中的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雌蟹和雄蟹肝胰腺中的脂肪酶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雄蟹的α-淀粉酶活力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配合饲料组的雌蟹血淋巴中总抗氧化能力、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力和肝胰腺中酸性磷酸酶活力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综上所述,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提高稻田扣蟹的养殖性能、促进蛋白质沉积和脂类吸收、增强幼蟹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提高蟹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稻蟹共生 饵料模式 养殖性能 生理代谢
下载PDF
稻蟹生态种养模式水稻栽植方式筛选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亮 董立强 +3 位作者 杨铁鑫 潘争艳 李志强 孙富余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16,共4页
本研究在投放相同数量河蟹的基础上设置了“6比空”“12比空”和“18比空”3种水稻栽植方式,通过综合分析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河蟹产量等数据,明确适宜稻蟹生态种养模式下机械化操作的最优水稻栽植方式。结果表明,与普通稻蟹种养模式... 本研究在投放相同数量河蟹的基础上设置了“6比空”“12比空”和“18比空”3种水稻栽植方式,通过综合分析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河蟹产量等数据,明确适宜稻蟹生态种养模式下机械化操作的最优水稻栽植方式。结果表明,与普通稻蟹种养模式下的水稻产量相比,比空栽植方式通过边行效应增加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补充了一部分由于空行引起的水稻产量缺失,同时降低了稻米蛋白质含量,提高了整精米率和河蟹的回捕率。综合水稻和河蟹收入,以“12比空”栽植模式的产投比最高,达到2.83,比水稻单一种植模式增收13575元/hm^(2),比普通稻蟹种养模式增收3120元/hm^(2),是稻蟹生态种养经济效益较优的水稻栽植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生态种养模式 水稻 栽植模式 产量 品质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辽宁滨海盐碱稻区稻蟹模式评价与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立强 杨铁鑫 +3 位作者 马亮 孙富余 于凤泉 李志强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104,共5页
为深挖稻蟹种养模式潜力,2019—2021年在辽宁滨海盐碱稻区对水稻单一种植模式(MR)、水稻+成蟹种养模式(RC)、水稻+扣蟹种养模式(RYC)、水稻+成蟹种养生态减施模式(ORC)和水稻+扣蟹种养生态减施模式(ORYC)的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稻蟹投... 为深挖稻蟹种养模式潜力,2019—2021年在辽宁滨海盐碱稻区对水稻单一种植模式(MR)、水稻+成蟹种养模式(RC)、水稻+扣蟹种养模式(RYC)、水稻+成蟹种养生态减施模式(ORC)和水稻+扣蟹种养生态减施模式(ORYC)的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稻蟹投入产出进行了试验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养模式间水稻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及稻米加工品质差异均不显著;稻蟹种养模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生态减施模式在提高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生态减施模式下成蟹种养较扣蟹种养具有更高的市场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种养模式 肥药生态减施 经济效益 滨海盐碱稻区 辽宁
下载PDF
稻蟹共生对稻田病草害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伟晶 王洪媛 +3 位作者 张怡彬 徐洋 李浩 刘宏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64-69,共6页
为明确稻蟹共生对田间病草害的防控作用,通过开展微区试验,设置水稻单作持续淹水模式(RMF)、水稻单作晒田模式(RM-D)和稻蟹共生模式(RC)3种处理,对微区主要杂草和稻瘟病发生情况及水稻产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稻蟹共生模式能基本控... 为明确稻蟹共生对田间病草害的防控作用,通过开展微区试验,设置水稻单作持续淹水模式(RMF)、水稻单作晒田模式(RM-D)和稻蟹共生模式(RC)3种处理,对微区主要杂草和稻瘟病发生情况及水稻产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稻蟹共生模式能基本控制杂草的危害,与水稻单作模式相比,有效控制了水绵的发生,能显著抑制稻瘟病的发生,叶瘟发病率平均降低了14.8个百分点,穗颈瘟发病率平均降低了7.2个百分点,降低了水稻产量但差异不显著。水稻单作晒田模式相对于持续淹水模式,显著增加了三棱水葱[Schoenoplectus triqueter(L.)Palla]的数量,增加了稻瘟病的发生率,叶瘟发病率显著提高了8.3个百分点,穗颈瘟发病率显著提高了4.5个百分点,水稻产量有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生 水分管理 病草害 产量 稻瘟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