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ly Sensitive and 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Based Serological Methods for Rice Ragged Stunt Virus Detection in Rice Plants and Rice Brown Planthopper Vectors 被引量:5
1
作者 LIU Huan SONG Xi-jiao +3 位作者 NI Yue-qun LU Li-na ZHOU Xue-ping WU Jian-xi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943-1951,共9页
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 is a serious rice disease in Asia, causing serious yield losses on rice. The capsid protein(CP) gene of the major outer capsid protein of RRSV was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BL21(... 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 is a serious rice disease in Asia, causing serious yield losses on rice. The capsid protein(CP) gene of the major outer capsid protein of RRSV was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BL21(DE3) using the pMAL-C2 X expression vector.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was used as the immunogen to immunize BALB/c mice. A hybridoma cell line 8A12 secreting monoclonal antibody(MAb) against RRSV was obtained by fusing mouse myeloma cells(Sp 2/0) with spleen cells from the immunized BALB/c mice. Western blo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b 8A12 can specifically react with RRSV CP. Using the MAb, an antigen-coated-plat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ACP-ELISA), a do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dot-ELISA), and immunocapture-RT-PCR(IC-RT-PCR) assay were developed to detect RRSV. The established ACP-ELISA, dot-blot ELISA and IC-RT-PCR methods could detect RRSV in infected rice tissue crude extracts with dilutions of 1:40 960, 1:1 280 and 1:655 360(w/v, g mL-1), respectively. The ACP-ELISA and dot-blot ELISA methods could detect RRSV in infected insect vector crude extracts with dilutions of 1:12 800 and 1:1 600(an individual planthopper μL-1), respectively. The field survey revealed that Rice ragged stunt disease occurs on rice in Hainan, Yunnan, Guangxi, Sichuan, Guizhou, Fujian, Hunan, Jiangxi and Zhejiang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ragged stunt virus rice brown planthopper monoclonal antibody antigen-coated-plat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ACP-ELISA) dot-blot ELISA immunocapture RT-PCR
下载PDF
Suppression of Jasmonic Acid-Mediated Defense by Viral-Inducible MicroRNA319 Facilitates Virus Infection in Rice 被引量:29
2
作者 Chao Zhang Zuomei Ding +16 位作者 Kangcheng Wu Liang Yang Yang Li Zhen Yang Shan Shi Xiaojuan Liu Shanshan Zhao Zhirui Yang Yu Wang Luping Zheng Juan Wei Zhenguo Du Aihong Zhang Hongqin Miao Yi Li Zujian Wu Jianguo Wu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9期1302-1314,共13页
MicroRNAs (miRNAs) are pivotal modulators of plant development and host-virus interactions. However, the roles and action modes of specific miRNAs involved in viral infection and host susceptibility remain largely u... MicroRNAs (miRNAs) are pivotal modulators of plant development and host-virus interactions. However, the roles and action modes of specific miRNAs involved in viral infection and host susceptibility remain largely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show that Rice ragged stunt virus (RRSV) infection caused increased accumulation of miR319 but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miR319-regulated TCP (TEOSINTE BRANCHED/ CYCLOIDEA/PCF) genes, especially TCP21, in rice plants. Transgenic rice plants overexpressing miP,319 or downregulating TCP21 exhibited disease-like phenotypes and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susceptibility to RRSV in comparison with the wild-type plants. In contrast, only mild disease symptoms were observed in RRSV-infected lines overexpressing TCP21 and especially in the transgenic plants overexpressing miR319- resistant TCP21. Both RRSV infection and overexpression of miR319 caused the decreased endogenous jasmonic acid (JA) levels along with downregulated expression of JA biosynthesis and signaling-related genes in rice. However, treatment of rice plants with methyl jasmonate alleviated disease symptoms caused by RRSV and reduced virus accumulation.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nduction of miR319 by RRSV infection in rice suppresses JA-mediated defense to facilitate virus infection and symp- tom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19 rice ragged stunt virus rrsv TCP21 viral infection jasmonic acid
原文传递
应用RT-PCR方法检测水稻植株和介体昆虫体内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毒 被引量:12
3
作者 雷娟利 吕永平 +2 位作者 金登迪 陈声祥 陈剑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6-309,共4页
将生物学接种和 RT- PCR检测水稻植株体内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毒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发现结果基本趋于一致 ,但总体上 RT- PCR检测阳性率稍高于生物学接种的发病率。将生物学接种检测褐飞虱介体内水稻齿叶矮缩病毒方法与 RT- PCR检测方法进... 将生物学接种和 RT- PCR检测水稻植株体内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毒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发现结果基本趋于一致 ,但总体上 RT- PCR检测阳性率稍高于生物学接种的发病率。将生物学接种检测褐飞虱介体内水稻齿叶矮缩病毒方法与 RT- 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 RT- PCR方法可以检测单头褐飞虱体内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毒 ,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 RT-PCR检测 生物学接种 症状 介体昆虫
下载PDF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在水稻病叶及传毒媒介昆虫组织内的形态 被引量:5
4
作者 沈菊英 彭宝珍 +2 位作者 龚祖埙 林瑞芬 金登迪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5-18,共4页
用饲毒后的褐稻虱进行单虫单苗接种,稻苗发病率达60%以上。对病株的叶脉脉肿部位及相应编号的褐稻虱唾液腺进行超薄切片后,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株的筛管细胞和传毒昆虫的唾液腺细胞内可见到大量病毒颗粒,并以晶状排列或者包裹于管状... 用饲毒后的褐稻虱进行单虫单苗接种,稻苗发病率达60%以上。对病株的叶脉脉肿部位及相应编号的褐稻虱唾液腺进行超薄切片后,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株的筛管细胞和传毒昆虫的唾液腺细胞内可见到大量病毒颗粒,并以晶状排列或者包裹于管状组织中。病毒颗粒大小约为70nm,具有45nm致密核心为双链RNA的组成部分,在核酸和核衣壳之间尚有空隙。本文对病毒的细微结构进行了讨论,并提供进一步证据,说明我国发现的RRSV和国外报道起源于东南亚的RRSV是同一种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齿叶矮缩病毒 病毒形态 寄主细胞超薄切片 褐稻虱 传毒媒介昆虫组织
下载PDF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Segment 9 dsRNA的序列分析及其在大肠杆菌DE3中的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卢雄斌 周国瑛 +1 位作者 吴建华 龚祖埙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8-74,共7页
通过有机试剂抽提,CF-11纤维素柱层析,从感染水稻齿叶矮缩病毒菲律宾分离株(RiceRaggedStuntVirus,Philippineisolate,简称RRSV-P)的水稻植株中获取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即获得从... 通过有机试剂抽提,CF-11纤维素柱层析,从感染水稻齿叶矮缩病毒菲律宾分离株(RiceRaggedStuntVirus,Philippineisolate,简称RRSV-P)的水稻植株中获取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即获得从Segment1到Segment10(S1-S10)的10条双链RNA(dsRNA),然后设计合适的引物,用RT-PCR方法得到S9的cDNA并将其克隆到pUC119质粒上扩增,以双链测序法测定该cDNA的全序列。同时又将此cDNA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质粒pGEX-3X上,在大肠杆菌菌株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经超声波破菌、离心、Glutathione-sepharose4B亲和层析,得到纯化的分子量为64kD的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毒 水稻 齿叶矮缩病毒 Segment9 序列分析
下载PDF
2011-2012年三种水稻矮缩病在我国的分布及发生调查 被引量:6
6
作者 饶黎霞 王震成 +1 位作者 吴建祥 周雪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156,共6页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锯齿矮缩病毒均可以引起水稻矮缩病。于2011-2012年,利用dot-ELISA和RT-PCR方法对江苏、浙江、江西、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等省的水稻矮缩病进行调查。检测结果表明,2...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锯齿矮缩病毒均可以引起水稻矮缩病。于2011-2012年,利用dot-ELISA和RT-PCR方法对江苏、浙江、江西、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等省的水稻矮缩病进行调查。检测结果表明,2011年水稻中3种矮缩病的病毒感染率分别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10.92%,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30.67%,水稻齿叶矮缩病毒4.62%。2012年水稻中3种矮缩病的病毒感染率分别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0.40%,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48.38%,水稻齿叶矮缩病毒26.32%。检测结果说明2012年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害、水稻齿叶矮缩病害重于2011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害轻于2011年。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发生于江苏、浙江等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在广西、海南、云南、贵州、重庆、浙江等省区流行;水稻齿叶矮缩病在广西、海南、云南等地均有发生,且往往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复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 DOT-ELISA RT-PCR
下载PDF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Pns10蛋白的原核表达、抗血清制备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丁新伦 谢荔岩 +1 位作者 潘贤 吴祖建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46-550,共5页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Pns10蛋白由基因组片段S10编码。从RRSV福建沙县分离物(RRSV-F)中获取该病毒的全基因组,根据RRSV泰国分离物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获得S10编码区,利用Directional TOPO克隆技术,将S10连接至克隆表达载体pET100/D-TOP...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Pns10蛋白由基因组片段S10编码。从RRSV福建沙县分离物(RRSV-F)中获取该病毒的全基因组,根据RRSV泰国分离物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获得S10编码区,利用Directional TOPO克隆技术,将S10连接至克隆表达载体pET100/D-TOPO构建重组质粒,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析。重组质粒经IPTG诱导在BL21star(DE3)E.coli中高效表达约35 kD Pns10蛋白。将Pns10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特异性的抗血清,间接ELISA法测定抗血清效价为1∶7 680,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抗血清特异性强。表达产物及抗血清在Pns10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制备的抗血清可用于水稻病株和传播介体的检测以及病毒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rsv) Pns10蛋白 原核表达 抗血清制备和应用
下载PDF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P8蛋白的抗体制备及其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表达动态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晓敏 宛柏杰 +3 位作者 吴锦鸿 林文武 吴祖建 张洁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0-674,共5页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水稻病毒属(Oryzavirus)成员。该病毒引起的水稻齿叶矮缩病在我国南方发病严重,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通过建立水稻原生质体培养体系,对RRSV主要...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水稻病毒属(Oryzavirus)成员。该病毒引起的水稻齿叶矮缩病在我国南方发病严重,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通过建立水稻原生质体培养体系,对RRSV主要外壳蛋白P8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复制与表达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原核表达对P8蛋白进行抗体制备,抗血清经Western印迹检测具有特异性,间接ELISA测得其效价为2 500倍左右。以制备的抗血清为探针,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到P8蛋白在病毒侵染原生质体后24h开始表达,48h左右达到最大值,60h后开始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病毒侵染水稻原生质体后的P8R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8RNA在8h时开始积累,32h左右达到最大值,48h后表达量开始下降到一个平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 水稻原生质体 抗体制备 荧光定量PCR WESTERN印迹
下载PDF
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的检测及介体传毒特性 被引量:2
9
作者 章松柏 宋国威 +2 位作者 杨靓 吴祖建 谢联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5-229,共5页
分别建立了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RRSV)病株的dsRNA基因组检测法和单头介体褐飞虱带毒的RT-PCR法,并结合生物学接种试验,对介体传毒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dsRNA基因组鉴定法可以从0.5 g病株样品中快速检测到RRSV,RT-PCR法可以灵敏... 分别建立了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RRSV)病株的dsRNA基因组检测法和单头介体褐飞虱带毒的RT-PCR法,并结合生物学接种试验,对介体传毒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dsRNA基因组鉴定法可以从0.5 g病株样品中快速检测到RRSV,RT-PCR法可以灵敏地应用于褐飞虱带毒、传毒情况的检测;饲毒后褐飞虱成虫、若虫的带毒率分别为75.0%、68.2%,传毒率分别为50.0%、32.5%,说明褐飞虱种群传播RRSV的能力很强,是高度亲和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dsRNA基因组检测法 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 褐飞虱
下载PDF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Pns10蛋白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洁 陈晓敏 +3 位作者 吴锦鸿 朱重庆 丁新伦 吴祖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2-237,共6页
【目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Pns10蛋白在介体昆虫细胞内可形成类似病毒原质(viroplasm)的内含体,是RRSV侵染介体所必需。然而Pns10蛋白在水稻寄主中是否具有类似功能及其表达情况如何未见报道。【方法】利... 【目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Pns10蛋白在介体昆虫细胞内可形成类似病毒原质(viroplasm)的内含体,是RRSV侵染介体所必需。然而Pns10蛋白在水稻寄主中是否具有类似功能及其表达情况如何未见报道。【方法】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Pns10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水稻原生质体病毒侵染体系,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分析Pns10蛋白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分布情况,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Pns10 RNA和Pns10蛋白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积累情况。【结果】将Pns10基因克隆到Gateway系统原核表达载体p DEST17中,IPTG诱导表达成功后,制备融合蛋白抗血清。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该抗血清可检测感病水稻叶片中的Pns10蛋白。病毒侵染水稻原生质体后,Pns10蛋白可形成类似病毒原质的内含体;Pns10 RNA在病毒接种8 h后开始积累,24 h后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Pns10蛋白在24 h后开始表达,之后维持较高水平,60 h后略有下降。【结论】成功获得了Pns10抗血清;Pns10在水稻原生质体内成功表达,可形成类似病毒原质的内含体,并且Pns10 RNA的表达先于其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 水稻原生质体 Pns10抗体 Pns10RNA Pns10蛋白
下载PDF
水稻MYB基因家族特征及其在RGSV和RRSV侵染后的响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荣荣 常青 +3 位作者 魏莹 李霞 吴建国 赵珊珊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8-266,共9页
MYB基因家族作为植物体内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抗逆境胁迫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OsMYBs在水稻抗病毒通路中的作用还尚不清楚。为了探究OsMYBs家族在水稻抗病毒通路中所扮演的角色,对其结构、特征,... MYB基因家族作为植物体内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抗逆境胁迫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OsMYBs在水稻抗病毒通路中的作用还尚不清楚。为了探究OsMYBs家族在水稻抗病毒通路中所扮演的角色,对其结构、特征,以及对已报道的单链RNA病毒水稻草状矮化病毒(rice grassy stunt virus,RGSV)和双链RNA病毒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侵染后的表达谱进行分析,发现51个响应RGSV侵染,50个响应RRSV侵染。进一步分析发现,26个OsMYBs可同时响应两种不同类型病毒。从中筛选出10个表达量相对较高且差异倍数较大的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验证,结果表明,OsMYB30、LOC_Os02g42850、LOC_Os02g47744、LOC_Os05g37050、LOC_Os06g43090和LOC_Os08g33150在响应两种病毒侵染后表达量下调;而LOC_Os05g38460在响应两种病毒侵染后表达量上调。LOC_Os05g51160和LOC_Os09g26170在RGSV侵染后表达量上调,在RRSV侵染后表达量下调;而LOC_Os08g05520在RGSV侵染后表达量下调,在RRSV侵染后表达量上调。这10个基因中有7个在两种病毒侵染后表达量变化趋势相同,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对病毒响应具有广谱性。这为深入解析OsMYBs在水稻与病毒互作中的功能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MYB基因 水稻草状矮化病毒 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
原文传递
褐飞虱呼肠孤病毒干扰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蔡振政 刘小娟 +2 位作者 王娟 刘显良 章松柏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1090-1093,共4页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可携带多种病毒,其中褐飞虱呼肠孤病毒(Nilaparvata lugens reovirus,NLRV)和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均为ds RNA基因组的呼肠孤病毒。通过接种、ds RNA小量提取及RT-PCR等方...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可携带多种病毒,其中褐飞虱呼肠孤病毒(Nilaparvata lugens reovirus,NLRV)和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均为ds RNA基因组的呼肠孤病毒。通过接种、ds RNA小量提取及RT-PCR等方法分析NLRV对RRSV传播和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这两种呼肠孤病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褐飞虱携带NLRV比率高低影响褐飞虱接种RRSV效率;携带NLRV的褐飞虱种群接种RRSV后两种病毒的含量差异较大,NLRV的含量远远大于RRSV的含量,推测褐飞虱体内的NLRV某种程度上干扰了RRSV的传播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RNA病毒 褐飞虱呼肠孤病毒 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
下载PDF
水稻草状矮化病毒和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昱颛 宋水林 +2 位作者 宋东海 刘玥 熊桂红 《生物灾害科学》 2022年第4期469-474,共6页
【目的】明确采自福州水稻基地中水稻的病毒种类,为生产上有效防控水稻病毒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水稻基地采集有矮缩、黄化、分蘖增多等症状的水稻样品共9株,采用RT-PCR方法对其病原进行鉴定。根据水稻草状矮化... 【目的】明确采自福州水稻基地中水稻的病毒种类,为生产上有效防控水稻病毒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水稻基地采集有矮缩、黄化、分蘖增多等症状的水稻样品共9株,采用RT-PCR方法对其病原进行鉴定。根据水稻草状矮化病RGSV P6和水稻锯齿叶矮缩病RRSV P10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提取感病水稻样品和健康水稻叶片的总RNA,并进行RT-PCR扩增和测序。【结果】在9株水稻样品中,均扩增到500 bp左右的片段,与RGSV预期片段大小一致;有1株同时扩增到750 bp左右的片段,与RRSV预期片段大小一致,而健康水稻中均未扩增到相关条带。【结论】水稻病毒田间的毒源种类比较多,也常常出现复合侵染和隐症现象,因此仅通过病害症状表现很难诊断病毒病,需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RT-PCR鉴定结果表明采集的9株矮缩水稻样品均感染RGSV,有一株复合感染RRSV。水稻病毒病病原的鉴定将为水稻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草状矮化病毒 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 RT-PCR 病毒检测
下载PDF
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对褐飞虱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14
作者 刘健丽 李学文 +3 位作者 欧阳钰莹 郭齐汤 尤民生 林胜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7-382,共6页
为明确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分别比较带毒褐飞虱与未带毒褐飞虱的若虫发育历期、成虫寿命、性比、翅型及产卵量,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 为明确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分别比较带毒褐飞虱与未带毒褐飞虱的若虫发育历期、成虫寿命、性比、翅型及产卵量,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技术分析RRSV侵染后褐飞虱体内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与其受体(vitellogenin receptor,VgR)以及海藻糖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情况。结果显示,带毒褐飞虱的若虫历期显著高于未带毒褐飞虱的若虫历期,分别为17.56 d和15.90 d;带毒褐飞虱的成虫寿命、雌虫比例和短翅比例均高于未带毒褐飞虱的,但两者间均无显著差异;带毒褐飞虱较未带毒褐飞虱单雌日产卵量显著提升,分别为11.26粒和6.45粒;带毒褐飞虱的Vg、VgR和海藻糖转运蛋白基因(trehalose transporter,TRET)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未带毒褐飞虱的。表明RRSV侵染会显著延长褐飞虱若虫发育历期,同时可能通过上调Vg、VgR以及TRET的表达量以促进褐飞虱生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 褐飞虱 生长发育 繁殖力
原文传递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非结构蛋白Pns7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表达动态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洁 陈晓敏 +3 位作者 宛柏杰 吴锦鸿 林文武 吴祖建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7,共7页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水稻病毒属(Oryzavirus)。该病毒编码的非结构蛋白Pns7在昆虫细胞中可形成伸出细胞膜的纤维丝状结构。本研究利用水稻原生质体培养体系,对Pns7蛋白在水稻...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水稻病毒属(Oryzavirus)。该病毒编码的非结构蛋白Pns7在昆虫细胞中可形成伸出细胞膜的纤维丝状结构。本研究利用水稻原生质体培养体系,对Pns7蛋白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复制与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本研究首先构建了Pns7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通过IPTG诱导获得大量Pns7蛋白,免疫兔子获得抗血清。Western blot证明抗血清具有特异性,间接ELISA测得其效价为1∶2 500。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病毒侵染水稻原生质体后的Pns7 R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ns7 RNA在8 h时开始积累,24h左右达到最大值,32 h后表达量维持在一个平台期;同时,以制备的抗血清为探针,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到Pns7蛋白在病毒侵染原生质体后16 h开始表达,32 h左右达到最大值,60 h后开始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 水稻原生质体 Pns7 RNA Pns7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