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西地区中籼稻新品种展示比较试验
1
作者 毕玉昌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9期1-6,共6页
为鉴定评价引进中籼稻新品种在皖西地区生产条件下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和抗逆性,筛选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的水稻新品种。本试验在皖西地区试验点对G两优777等24个参试品种和1个对照品种丰两优四号进行展示比较试验,对比分析其生... 为鉴定评价引进中籼稻新品种在皖西地区生产条件下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和抗逆性,筛选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的水稻新品种。本试验在皖西地区试验点对G两优777等24个参试品种和1个对照品种丰两优四号进行展示比较试验,对比分析其生育期、产量、产量结构、农艺性状及综合抗性等方面表现。综合筛选出了适宜在皖西地区及其周边推广种植的中籼稻新品种,包括嘉丰优3号、嘉科优11、荆占2号、E两优16、全两优158、G两优777、耕香优银占、节优804、隆华丝苗、健湘丝苗、忠两优鄂晶丝苗和扬籼优953。试验结果为该地区中籼稻新品种引种及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籼稻 水稻新品种 生育期 分蘖率 结实率 水稻产量
下载PDF
双季稻“三高一保”栽培技术模式应用研究(英文) 被引量:3
2
作者 彭春瑞 谢金水 +3 位作者 邱才飞 钱银飞 关贤交 潘晓华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7期1425-1430,共6页
通过多年试验研究,形成了一套水稻高成穗率、高结实率、高籽粒充实度和保优质为核心的双季稻"三高一保"栽培技术模式。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和多点应用示范,比较研究了双季"稻三高一保"栽培技术模式的效果。田间试验表... 通过多年试验研究,形成了一套水稻高成穗率、高结实率、高籽粒充实度和保优质为核心的双季稻"三高一保"栽培技术模式。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和多点应用示范,比较研究了双季"稻三高一保"栽培技术模式的效果。田间试验表明,"三高一保"栽培技术模式能促进前期早发、控制无效分蘖发生,促进有效分蘖生长和成穗,提高成穗率,增加总颖花数、提高结实率和籽粒充实度,极显著地增加水稻产量,增产幅度为12.22%~19.73%,并能改善米质。大田示范结果表明也验证了田间试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cropping rice panicle bearing tiller rate Seed setting rate GRAIN PLUMPNESS GRAIN yield rice quality
下载PDF
低播种量下杂交稻不同机械化种植方式的产量构成及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泽华 马旭 +5 位作者 李宏伟 郭林杰 刘朝东 傅荣富 杨明祥 梁振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29,共8页
【目的】比较低播种量下杂交稻不同机械化种植方式的产量构成及特征,探索杂交稻机械化种植方法。【方法】在广东省肇庆市和江门市进行了早、晚稻毯状苗机插和麻膜毯状苗机插2种机械化种植方式对比试验,以钵苗人工手插为对照,采用低播种... 【目的】比较低播种量下杂交稻不同机械化种植方式的产量构成及特征,探索杂交稻机械化种植方法。【方法】在广东省肇庆市和江门市进行了早、晚稻毯状苗机插和麻膜毯状苗机插2种机械化种植方式对比试验,以钵苗人工手插为对照,采用低播种量精密播种培育壮秧,配合插秧机精准栽插。【结果】当播种量为每盘65 g芽种时,早、晚稻试验中2种机插与钵苗人工手插的实际产量差异为0.17%~0.66%和1.01%~3.24%,差异不显著;有效穗数是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提高杂交稻产量的关键是保证适度有效穗数;不同种植方式穗部性状差异主要表现为二次枝梗数的差异,一次枝梗数差异较小。【结论】毯状苗机插可以在低播种量下通过提高中穗占比、大穗和中穗累计占比和协调结实率等因素实现高产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机械化种植 低播种量 产量构成 穗部性状
下载PDF
滨海稻区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氮磷钾吸收量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付立东 王宇 +3 位作者 隋鑫 任海 李旭 李宝军 《北方水稻》 CAS 2012年第2期9-13,共5页
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水稻生育、产量及氮磷钾吸收量的影响,探求适宜高产水稻栽培的氮素基蘖穗肥施入比例。结果表明,基肥、蘖肥、穗肥比例2:5:3的B处理,获得了单产9.78 t/hm2,比A(2... 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水稻生育、产量及氮磷钾吸收量的影响,探求适宜高产水稻栽培的氮素基蘖穗肥施入比例。结果表明,基肥、蘖肥、穗肥比例2:5:3的B处理,获得了单产9.78 t/hm2,比A(2:4:4)、C(2:6:2)、D(2:8:0)处理分别增产了0.6%、3.4%和5.6%,其齐穗期群体叶面积指数及高效叶面积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颖花数、干物质产量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氮磷钾吸收量均较高。因此适宜增加氮素穗肥施入比例有利于水稻产量与氮磷钾吸收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基蘖穗肥 叶面积指数 干物质产量 产量 收获指数 氮磷钾吸收量
下载PDF
双季稻“三高一保”栽培技术 被引量:6
5
作者 彭春瑞 涂田华 罗晓燕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3,6,共4页
根据我们多年研究成果,并与现在高产栽培成熟技术组装配套,集成了一套以提高成穗率、结实率、籽粒充实度和充分挖掘品种优质潜力(保优质)为主攻目标的双季稻"三高一保"栽培技术模式,并获国家发明专利。本文介绍了其技术原理... 根据我们多年研究成果,并与现在高产栽培成熟技术组装配套,集成了一套以提高成穗率、结实率、籽粒充实度和充分挖掘品种优质潜力(保优质)为主攻目标的双季稻"三高一保"栽培技术模式,并获国家发明专利。本文介绍了其技术原理和应用效果,并详细介绍了其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核心技术包括育秧肥培育壮秧、"三控"结合控蘖,配套技术包括稀播细管、宽行浅栽、适肥促发、补肥防衰、增氧灌溉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成穗率 结实率 籽粒充实度 产量 米质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不同施氮比例对‘花优1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冯加根 周燕 龚才根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4-156,共3页
在施氮量300kg/hm^2条件下,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水稻‘花优14'大田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施氮比例过高,则无效分蘖多,穗型小,产量较低;适当提高后期施氮比例,虽然一定程度上使有效穗数有所减少,但能促进幼穗分化,有利大穗形... 在施氮量300kg/hm^2条件下,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水稻‘花优14'大田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施氮比例过高,则无效分蘖多,穗型小,产量较低;适当提高后期施氮比例,虽然一定程度上使有效穗数有所减少,但能促进幼穗分化,有利大穗形成,更易获得高产;基蘖肥与穗肥比为6.5:3.5~5.5:4.5时‘花优14'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施肥量 基肥 分蘖肥 穗肥
下载PDF
杂交水稻双本插高产原因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正武 张甲 雷树凡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0-22,共3页
从分蘖消长、成穗率、穗长分布,茎秆粗细、穗粒结构等方面探讨了杂交水稻双本插增产原因。结果表明,双本插本田分蘖较少,分蘖成穗率达82.24%;穗长分布倾向大穗,群体穗型质量好,茎秆粗(倒2节)在0.4cm以上的数量占9... 从分蘖消长、成穗率、穗长分布,茎秆粗细、穗粒结构等方面探讨了杂交水稻双本插增产原因。结果表明,双本插本田分蘖较少,分蘖成穗率达82.24%;穗长分布倾向大穗,群体穗型质量好,茎秆粗(倒2节)在0.4cm以上的数量占91.6%,且茎租每增加0.1cm,每穗总粒数增加30.15粒,实粒数增加33.23粒,结实事8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双本插 穗长 茎粗 穗粒结构 高产 栽培
下载PDF
水稻分蘖成穗与产量组成关系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勇 夏仲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1期22-26,共5页
通过对水稻分蘖成穗与产量组成数量关系的分析表明:(1)提高成穗率即可提高产量及其组成因子;(2)群体穗数与产量多呈负相关,单株穗数与产量多呈正相关;(3)群体的苗、茎(蘖)、穗与成穗率多呈负相关,单株的茎(蘖)、穗与成... 通过对水稻分蘖成穗与产量组成数量关系的分析表明:(1)提高成穗率即可提高产量及其组成因子;(2)群体穗数与产量多呈负相关,单株穗数与产量多呈正相关;(3)群体的苗、茎(蘖)、穗与成穗率多呈负相关,单株的茎(蘖)、穗与成穗率多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成穗率 产量组成
下载PDF
优化栽培模式提高双季稻产量
9
作者 钱银飞 曾勇军 +4 位作者 陈金 谢江 吴玉成 杨小华 彭春瑞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1-5,共5页
通过稀播培育壮秧、宽行窄株、前氮后移、间歇灌溉加80%够苗晒田等措施,形成了一套优化栽培模式。通过田间试验,以双季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该优化栽培模式(OPT)与农民习惯模式(FP)对水稻产量形成、分蘖成穗、干物质积累及氮素... 通过稀播培育壮秧、宽行窄株、前氮后移、间歇灌溉加80%够苗晒田等措施,形成了一套优化栽培模式。通过田间试验,以双季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该优化栽培模式(OPT)与农民习惯模式(FP)对水稻产量形成、分蘖成穗、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利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晚稻的产量均表现为OPT>FP;在节省氮、磷肥10%的条件下,应用OPT仍能增产10%以上。该模式主要提高了稻株对氮素吸收利用的能力,优化了群体分蘖成穗的条件,提高了抽穗至成熟期的光合物质积累量,优化了穗部性状,通过协调出高的群体颖花量并保持较高的结实率,最终实现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栽培模式 产量 分蘖成穗 穗部性状 氮素 吸收与利用
下载PDF
水稻分蘖成穗与产量组成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勇 任焘 夏仲炎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37-41,共5页
本文通过对水稻分蘖成穗与产量组成数量关系的分析表明:提高成穗率即可提高产量及其组成因子;群体穗数与产量多呈负相关,单株穗数与产量多呈正相关;群体的苗、茎(蘖)、穗与成穗率多呈负相关,单株的茎(蘖)、穗与成穗率多呈正相关。
关键词 成穗率 产量组成 个体质量 水稻 栽培
下载PDF
不同穴距对水稻生育及产量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琼 付立东 《北方水稻》 CAS 2011年第2期17-20,共4页
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不同穴距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穴距的加大,提高了植株分蘖发生率和成穗率能力,增强了植株抗病性。行穴距为33 cm×15 cm的X2处理,其单位面积收获穗数、... 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不同穴距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穴距的加大,提高了植株分蘖发生率和成穗率能力,增强了植株抗病性。行穴距为33 cm×15 cm的X2处理,其单位面积收获穗数、成熟期干物质产量以及齐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占其籽粒产量的百分比均居首位,该处理产量为697.8kg/667 m2,比X3、X1、分别增产了2.3%和5.5%。X1、X2、X3处理的单株成穗数分别为3.9、4.5、4.8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穴距 叶龄 分蘖发生率 成穗率 干物质 产量
下载PDF
6个旱稻品种在贵阳市的引种表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雷 邓桂秀 +1 位作者 李安达 聂静 《耕作与栽培》 2014年第4期45-47,共3页
从生育期、分蘖率、有效穗率、产量和病虫害发生情况5个方面研究旱稻品种润农1号、润农2号、润农3号、润农4号、文稻4号和文稻8号在贵阳市的引种表现。结果表明文稻4号不能完成整个生育期,文稻8号单产最高,为326.35kg/667m2,可选择在不... 从生育期、分蘖率、有效穗率、产量和病虫害发生情况5个方面研究旱稻品种润农1号、润农2号、润农3号、润农4号、文稻4号和文稻8号在贵阳市的引种表现。结果表明文稻4号不能完成整个生育期,文稻8号单产最高,为326.35kg/667m2,可选择在不方便排灌的坡地上进行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生育期 分蘖率 有效穗 产量
下载PDF
普绿通在早稻上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游艺文 肖欣 +1 位作者 尹显池 刘会东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77-78,共2页
以陵两优741为供试水稻品种,在邵阳市洞口县开展普绿通植物免疫增产蛋白的田间试验,以不施普绿通作对照,考察不同稀释比例(稀释500、1000倍)普绿通对水稻的分蘖能力、成穗结实能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施用普绿通500和100... 以陵两优741为供试水稻品种,在邵阳市洞口县开展普绿通植物免疫增产蛋白的田间试验,以不施普绿通作对照,考察不同稀释比例(稀释500、1000倍)普绿通对水稻的分蘖能力、成穗结实能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施用普绿通500和1000倍液的处理,水稻分蘖数分别增加46.43%和18.75%,有效穗分别增加13.2%和11.3%,每穗实粒数分别增加9.1%和4.16%,实际产量分别增产20.0%和4.6%。这表明普绿通可增强水稻分蘖成穗能力,提高结实率和产量,适宜在邵阳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绿通 植物免疫增产蛋白 水稻 分蘖能力 成穗结实能力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