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nctional Analysis for Rolling Leaf of Somaclonal Mutants in Rice (Oryza sativa L.) 被引量:1
1
作者 Young-Hie Park Hyun-Suk Lee +2 位作者 Gi-Hwan Yi Jae-Keun Sohn Kyung-Min Kim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1年第1期56-62,共7页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facilitate 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rice genes. Some 297 insertion plants (1.7%) of the entire lines with the endogenous retrotransposon Tos17 were produced. Phenotypes of these plants ...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facilitate 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rice genes. Some 297 insertion plants (1.7%) of the entire lines with the endogenous retrotransposon Tos17 were produced. Phenotypes of these plants in the S2 genera-tion were observed in the fiel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eaf types. Rolling leaf mutants showed thinner sclerenchyma-tous cells, defective arrangement of vascular bundles, and well-formed bulliform cells as compared to the parental cultivar. Two new copies of Tos17 were detected in the rolling leaf type. In the new leaf type, the copy number and activation of Tos12, 15 did not appear as ‘Ilpum’. Flanking sequence tag (FST) analysis of Tos17 in the rolling leaf mutant indicated that new copies of Tos17 were transposed on chromosomes 11 and 12. Annotated homologues of the tagging genes on chromosome 11 were arabinoxylan rabinofuranohydrolase isoenzyme AXAH-I and II. The tagging gene in chromosome 12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6 kinds of genes including a transcript regulated factor and a rough sheath 2-like protein. This rolling leaf and flanking sequence data will stimulate 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rice 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sue culture somaclonal variation MUTANT Opaque ENDOSPERM TOS Element
下载PDF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东迎 郭士伟 +2 位作者 李霞 孙立华 刘蔼民 《植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49-755,共7页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获得了大量抗病、抗逆、优质、矮杆等突变体。对这些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 ,大多数突变性状由 1对或 2对基因控制。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发生与基因型、性状、继代时间、培养方式等有关 ,并具...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获得了大量抗病、抗逆、优质、矮杆等突变体。对这些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 ,大多数突变性状由 1对或 2对基因控制。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发生与基因型、性状、继代时间、培养方式等有关 ,并具有内在的机制 ,点突变和反转录转座子插入可能是引起水稻无性系变异的两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体细胞无性系 变异 组织培养
下载PDF
籼稻体细胞无性系雄性不育变异及其表现(英文) 被引量:8
3
作者 凌定厚 梁承邺 +2 位作者 马镇荣 陈梅芳 何炳森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5-21,共7页
通过组织培养,于1984—1988年间,在9个品种(14次)中离体筛选到雄性不育突变体48个,其中发生在R_1代的20个,R_2代的28个。根据花粉败育之特点,可将这些突变体分为无花粉型及花粉败育型。发现起源于IR54的一体细胞无性系“54257”,在其R_... 通过组织培养,于1984—1988年间,在9个品种(14次)中离体筛选到雄性不育突变体48个,其中发生在R_1代的20个,R_2代的28个。根据花粉败育之特点,可将这些突变体分为无花粉型及花粉败育型。发现起源于IR54的一体细胞无性系“54257”,在其R_2代分离出雄性不育突变体,继之对它以各种品种进行测交,其杂种一代有的组合表现育性恢复,有的组合仍保持雄性不育。由此确证它属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该雄性不育突变体,就其恢保关系考察,初步认为其细胞质性质与野败型(WA型)类似。这是由体细咆无性变异产生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的首例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雄性不育 无性系 组织培养
下载PDF
组培品种黑珍米与供体的形态差异及其RFLP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长登 庄杰云 +4 位作者 赵成章 钱惠荣 戚秀芳 吴连斌 郑康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88-692,共5页
由水稻组织培养后代选育的品种黑珍米与亲本Basmati 370相比,其形态性状,如株高,每穗总粒数,穗长,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生育期等发生了显著变化;并且使原来的白稃尖和白谷壳变成了紫稃尖和紫色谷壳,应用分布于12条水稻染色体的121个DN... 由水稻组织培养后代选育的品种黑珍米与亲本Basmati 370相比,其形态性状,如株高,每穗总粒数,穗长,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生育期等发生了显著变化;并且使原来的白稃尖和白谷壳变成了紫稃尖和紫色谷壳,应用分布于12条水稻染色体的121个DNA探针分析黑珍米与其亲本的RFLP,结果表明:有24.8%的探针检测到了多态性,分布于10条染色体。结合4种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BamHⅠ,HindⅢ和XbaⅠ)分析的67个DNA探针中,18个探针检测到多态性,其中14个只能在一种酶检测到多态性,是由点突变引起;而其他4个能在3种或4种酶同时检测到多态性,是由插入或缺失引起。说明组培产生的无性系变异主要来源于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组培品种 形态变异 RFLP
下载PDF
起源于体细胞培养的籼稻雌性不育突变 被引量:10
5
作者 凌定厚 马镇荣 +1 位作者 陈梅芳 陈琬瑛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5期446-451,共6页
在IR50成熟种子离体培养起源的R_3代一株系的群体(140株)中发现1株雌性不育突变。其主要特点如下: 1.突变体的雌蕊缺乏花柱及柱头,仅由子房组成。大多数子房不具真正的胚囊,“胚囊”中充满了薄壁细胞。大约30%的颖花具有两个以上的子房... 在IR50成熟种子离体培养起源的R_3代一株系的群体(140株)中发现1株雌性不育突变。其主要特点如下: 1.突变体的雌蕊缺乏花柱及柱头,仅由子房组成。大多数子房不具真正的胚囊,“胚囊”中充满了薄壁细胞。大约30%的颖花具有两个以上的子房。突变体完全不能结实。 2.颖花内的花药部分退化或完全退化。在所观察的颖花中没有发现具有全部6枚花药的。1颖花内花药最多时仅为4枚(占全部观察的颖花的3.9%)。大多数的颖花只具有2枚花药(占33.7%)。而25.9%的颖花内完全没有花药。花药退化时雄蕊仅剩下花丝或瘦弱空瘪(不含花粉粒)的花药。但发育正常的花药内含有有功能的花粉粒,I-KI的着色率达90%以上。当以突变体的花粉给IR50及突变体的姐妹正常株“164N”授粉时,可以获得杂种。 3.突变体的颖花也不正常。其外颖过于发达而成为钩状,内颖近于退化而成为一片状物,因而颖花不能关闭,花药在抽穗后颖花开放前已裸露于颖花之外。 4.(IR50/164V)及(164N/164V)两组合的F_1植株表现完全正常,种子结实率为47.8—88.5%。半不育的植株也具有发育正常的雌蕊。F_1代分离出雌性不育的个体,χ~2测验表明突变体雌性不育受两对独立的隐性基因控制。 讨论了本突变产生的原因,水稻雌性不育的分类以及雌性不育在固定杂种优势中所具有的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雌性不育 体细胞培养 突变
下载PDF
高粱体细胞无性系后代变异与遗传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良群 白志良 +2 位作者 王丰林 郑丽萍 李爱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5-18,共4页
对9个高粱品系的体细胞无性系后代的变异及其遗传稳定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R1再生植株常出现较大变异,但有许多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R2的变异频率虽然较低,但大部分变异能遗传下来,并且在R3即可表现稳定。另外,还观察到... 对9个高粱品系的体细胞无性系后代的变异及其遗传稳定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R1再生植株常出现较大变异,但有许多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R2的变异频率虽然较低,但大部分变异能遗传下来,并且在R3即可表现稳定。另外,还观察到许多性状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异,但不同性状的变异频率不相同。有些植株的变异只表现在个别性状上,但也有些植株可同时出现几个性状发生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体细胞无性系 变异 遗传
下载PDF
林木组织培养中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周岐 寇世强 徐养福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7-81,共5页
从变异类型、变异起源、影响因素、遗传机理及变异检测等方面综述了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的新进展,对1977年以来有关林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资料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就林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深入... 从变异类型、变异起源、影响因素、遗传机理及变异检测等方面综述了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的新进展,对1977年以来有关林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资料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就林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深入系统的开展林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对于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林木遗传改良和良种快速繁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组织培养
下载PDF
连续组织培养引起大岩桐再生植株的表型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胡鑫 徐全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7-170,共4页
将大岩桐叶片外植体接种于含有BA 2.0 mg.L-1和NAA 0.2 mg.L-1的MS培养基上,建立了大岩桐的高效离体再生体系。在经过连续5代的组织培养以后,20.94%的大岩桐再生植株出现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包括轮生叶序、叶缘缺刻、叶柄上着生两个叶... 将大岩桐叶片外植体接种于含有BA 2.0 mg.L-1和NAA 0.2 mg.L-1的MS培养基上,建立了大岩桐的高效离体再生体系。在经过连续5代的组织培养以后,20.94%的大岩桐再生植株出现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包括轮生叶序、叶缘缺刻、叶柄上着生两个叶片、叶片上产生异源突起和花的同源异型现象等。这些表型出现的频率分别为3.72%、6.98%、1.40%、7.91%和0.93%。扫描电镜的结果显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叶片表面产生了异源分生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岩桐 连续组织培养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下载PDF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的性状变异 被引量:4
9
作者 范昆华 沈革志 +2 位作者 陈利民 蒋震涛 章振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以水稻八种基因型的五种外植体为材料,经离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就各群体后代性状变异的发生和范围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基因型不同,外植体不同,其再生植株性状变异的类型和程度也不同。古老的地方品种比改良品种容易得到性状变异。... 本文以水稻八种基因型的五种外植体为材料,经离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就各群体后代性状变异的发生和范围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基因型不同,外植体不同,其再生植株性状变异的类型和程度也不同。古老的地方品种比改良品种容易得到性状变异。再生植株所表现的性状变异以幼穗为外植体比以茎间、叶鞘、花药和幼胚作外植体的发生得多。各种农艺性状本身的变异程度也各不相同。株高、抽穗期、育性、单穗重、每穗实粒数和着粒密度等性状易于变异,且有益变异频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体细胞 无性系 性状变异
下载PDF
水稻雄性不育系及雄性不育突变体筛选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范树国 梁承邺 刘鸿先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8年第A00期7-17,共11页
为了获得新细胞质源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及雄性不育突变体,以解决目前杂交水稻生产上所面临的不育系来源单一的问题,人们采用了常规育种、诱变育种、组织培养和离体诱变等方法,其中离体筛选尤显其优势性,但也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如能... 为了获得新细胞质源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及雄性不育突变体,以解决目前杂交水稻生产上所面临的不育系来源单一的问题,人们采用了常规育种、诱变育种、组织培养和离体诱变等方法,其中离体筛选尤显其优势性,但也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如能通过离体培养定向地筛选出雄性不育系及雄性不育突变体,无疑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对影响离体筛选雄性不育突变体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突变体 组织培养
下载PDF
魔芋属植物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建斌 柳俊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9,共6页
本文对近20年来魔芋生物技术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分析。组织培养是当前魔芋生物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魔芋离体植株再生以器官发生途径为主,包括不定芽和拟球茎两种途径,后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利用组织培养进行有用突变体的... 本文对近20年来魔芋生物技术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分析。组织培养是当前魔芋生物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魔芋离体植株再生以器官发生途径为主,包括不定芽和拟球茎两种途径,后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利用组织培养进行有用突变体的筛选和种质资源的保存也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以抗病和品质改良为目的的转基因技术取得了较快发展,如抗病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等已实现成功转化。此外,本文还分析了魔芋生物技术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属 遗传转化 离体保存 突变体筛选 组织培养
下载PDF
用组织培养法筛选水稻抗白叶枯病突变体——Ⅱ.再生植株后代的性状变异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立华 吕学锋 +2 位作者 汤邦根 朱作为 黄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24-30,共7页
用组织培养法筛选出的抗白叶枯病菌及对照的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分别种植122及53株。其中发生表型变异的依次为115及27株,各占其总株数的94.2%和51.9%。变异频率显著增加,变异表型多样。再生植株自交后代R_1-R_5代的性状,一般是稳定可... 用组织培养法筛选出的抗白叶枯病菌及对照的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分别种植122及53株。其中发生表型变异的依次为115及27株,各占其总株数的94.2%和51.9%。变异频率显著增加,变异表型多样。再生植株自交后代R_1-R_5代的性状,一般是稳定可遗传的。有一个株系的R_2代发生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水稻 再生植株 白叶枯病
下载PDF
上农黑糯体细胞无性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重光 陆文初 +1 位作者 吴爱忠 赵则胜 《上海农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90-93,共4页
以上农黑糯07的成熟种子胚为外植体,经1次诱导培养得到愈伤组织,然后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当愈伤组织分化出幼苗后,用剪刀剪除须根和剪短芽,继续转移至同一分化培养基上,经连续培养6~7次后,将完整的试管株移至大... 以上农黑糯07的成熟种子胚为外植体,经1次诱导培养得到愈伤组织,然后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当愈伤组织分化出幼苗后,用剪刀剪除须根和剪短芽,继续转移至同一分化培养基上,经连续培养6~7次后,将完整的试管株移至大田,当年得到R0植株。从R0植株上收取种子于下年混合播种成R1代,R1代单株移栽,从2757株中选得8个不同变异单株。变异单株的种子分别留种、分别移栽,R2代的表现与R1代基本相同。从8个变异株中,一个变异株表现穗大粒多、茎杆矮壮,有希望育成新的黑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农黑糯 组织培养 体细胞无性系 水稻
下载PDF
水稻杂种幼穗培养衍生后代的性状分离及变异(英文)
14
作者 褚启人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5-10,共6页
本文以4个水稻杂交组合的F_1为材料,经离体幼穗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就再生后代的性状变异及分离规律进行了分析。株高、穗长等10个农艺性状的方差分析表明,离体幼穗培养的衍生后代与F_2代有显著差异。平均数比较时,经L.S.D法测定有极显著... 本文以4个水稻杂交组合的F_1为材料,经离体幼穗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就再生后代的性状变异及分离规律进行了分析。株高、穗长等10个农艺性状的方差分析表明,离体幼穗培养的衍生后代与F_2代有显著差异。平均数比较时,经L.S.D法测定有极显著差异。对10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时发现,衍生后代的性状分离倾向于易培养的亲本。因此认为,这种性状分离的方式很可能与培养过程中配子的选择性及适应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状分离 幼穗培养 水稻 杂种
下载PDF
丰花月季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金萍 车代弟 +2 位作者 龚束芳 樊金萍 王金刚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7期17-20,共4页
以丰花月季腋芽为外植体进行芽分化诱导,将获得无菌苗用NaN3进行化学诱变以获得变异植株,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腋芽是诱导芽分化的很好的外植体,诱导率可达80%,分化率可达90.6%,诱导分化的苗强壮;半致死剂量200 mg.L-1 NaN... 以丰花月季腋芽为外植体进行芽分化诱导,将获得无菌苗用NaN3进行化学诱变以获得变异植株,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腋芽是诱导芽分化的很好的外植体,诱导率可达80%,分化率可达90.6%,诱导分化的苗强壮;半致死剂量200 mg.L-1 NaN3处理2 h可作丰花月季丛生芽的诱变处理;从遗传相似系数和聚类图总的结果表明,15个亲本材料间相似系数很大(0.97),说明本次参试材料的遗传差异性小,亲缘关系近。另外,在相应的材料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相似性最高的为0.99,最低的为0.87,这表明运用ISSR技术可以灵敏地分析亲本材料的遗传背景,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中具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花月季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组织培养 NAN3 ISSR
下载PDF
提高水稻愈伤组织植株再生能力几种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17
16
作者 郑贵朝 胡事君 杨跃生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4-57,共4页
选用提高水稻愈伤组织植株再生能力的几种方法 ,对 3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品系的愈伤组织进行培养比较。结果表明 :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过程中再生能力的衰退难以避免 ,但不同品种间的衰退速度存在差异 ;选用的几种方法中 ,除了添加亚精氨... 选用提高水稻愈伤组织植株再生能力的几种方法 ,对 3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品系的愈伤组织进行培养比较。结果表明 :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过程中再生能力的衰退难以避免 ,但不同品种间的衰退速度存在差异 ;选用的几种方法中 ,除了添加亚精氨的处理没有效果外 ,其它处理均能提高水稻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 ,而两步分化培养法的效果远远优于其它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愈伤组织培养 再生能力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下载PDF
水稻不同外植体组织培养的差异性及其后代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郑文静 张燕之 +2 位作者 王昌华 赵家铭 李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68-1370,共3页
[目的]选用适宜的外植体,使水稻出苗率最高且最易获取有利变异。[方法]以成熟胚、幼胚、幼穗及花药为外植体进行水稻组织培养,考察同种培养条件下4种外植体的诱愈率及诱苗率,并调查各种方法所获后代的有利变异率。[结果]以成熟胚为外植... [目的]选用适宜的外植体,使水稻出苗率最高且最易获取有利变异。[方法]以成熟胚、幼胚、幼穗及花药为外植体进行水稻组织培养,考察同种培养条件下4种外植体的诱愈率及诱苗率,并调查各种方法所获后代的有利变异率。[结果]以成熟胚为外植体时诱愈率最高;以花药为外植体时获得的愈伤组织诱苗率最高;以成熟胚为外植体时获得的后代材料有利变异率最高。[结论]该研究为水稻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组织培养 外植体 差异性 后代变异
下载PDF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的变异与检测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琦 王仁才 王然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1期8-18,共11页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的细胞或植株产生遗传物质变异或表观遗传水平上发生的变异。这种变异为突变体选择和育种提供了可能,但不利于保持无性系繁殖后代的一致性。外植体类型、培养条件、植株再生方式及诱变剂...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的细胞或植株产生遗传物质变异或表观遗传水平上发生的变异。这种变异为突变体选择和育种提供了可能,但不利于保持无性系繁殖后代的一致性。外植体类型、培养条件、植株再生方式及诱变剂存在等均可导致无性系的变异。因此,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类型、影响变异发生的因素及变异的检测方法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以期为变异规律的研究和突变体的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变异类型 检测
下载PDF
植物组织培养中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丰先红 李健 罗孝贵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0-73,共4页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普遍现象,泛指在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培养过程中,培养细胞和再生植株中产生的遗传变异或表观遗传学变异。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发生有其遗传学基础,可从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普遍现象,泛指在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培养过程中,培养细胞和再生植株中产生的遗传变异或表观遗传学变异。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发生有其遗传学基础,可从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检测和鉴定。组织培养产生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为植物品种改良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选择材料。作者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中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概念,变异来源、变异因素,变异表现以及检测方法,指出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中的不足及今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染色体变异
下载PDF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牛艳丽 张艳芳 +1 位作者 杜鹃 虞志军 《江西林业科技》 2009年第3期32-34,共3页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普遍现象,泛指在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培养过程中,培养细胞和再生植株中产生的遗传变异或表观遗传学变异。本文综述了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特点、形成机理以及在育种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遗传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