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8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cidic rice soup(rice-acid)prepared with different fermentation methods 被引量:2
1
作者 Na Liu Likang Qin +1 位作者 Jihong Pan Song Miao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22年第2期277-288,共12页
Rice-acid,a Chinese traditional acidic rice soup(rice-acid),is widely accepted by consumers due to its unique flavor and anti-oxidation,anti-aging and immunity enhancement functions.This study confirmed that L-lactic ... Rice-acid,a Chinese traditional acidic rice soup(rice-acid),is widely accepted by consumers due to its unique flavor and anti-oxidation,anti-aging and immunity enhancement functions.This study confirmed that L-lactic acid and malic acid were the main organic acids in rice-acid.Low-temperature rice-acid samples produced by enterprises had the highest signal intensity of sour taste.The total content of free amino acids in different fermented rice-acid samples were in the range of 0.003-0.468 mg/g.42 key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in rice-acid.8 volatile compounds with a higher contribution to the aroma of rice-acid were respectively acetic acid,1-octen-3-ol,2-heptanol,ethyl acetate,propyl propionate,hexanal,nonanal,and2,3-butanedione.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actic acid bacteria(3.00×10^(3)-7.02×10^(6) CFU/mL)and yeasts(5.04×10^(4)-2.25×10^(8) CFU/mL)affected the formation of taste and aroma components in rice-acid.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titratable acidity,pH,reducing sugars,amino acid nitrogen,gammaaminobutyric acid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low-temperature fermentation samples and hightemperature fermentation samples.In addition,relationships linking all data through Pearson coefficient correlation were also reported.In summary,the study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ice-acid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ste substance Aroma component FERMENTATION rice-acid Nutrition
下载PDF
不同醋酸菌对菠萝糯米果粮醋风味的影响
2
作者 祁勇刚 董红兵 +6 位作者 蔡凤娇 谷云 龚元元 胡勇 吴茜 胡东彬 汪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4,共6页
为探究不同醋酸菌对菠萝糯米果粮醋醋酸发酵过程和风味的影响,该研究分析了醋酸发酵过程中菌落总数、温度、总酸、不挥发酸的变化和醋液有机酸含量与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与沪酿1.01相比,醋酸菌DHC23能更快适应高乙醇环境,同时能耐受... 为探究不同醋酸菌对菠萝糯米果粮醋醋酸发酵过程和风味的影响,该研究分析了醋酸发酵过程中菌落总数、温度、总酸、不挥发酸的变化和醋液有机酸含量与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与沪酿1.01相比,醋酸菌DHC23能更快适应高乙醇环境,同时能耐受更高的温度;上醅醋酸菌DHC23菌落总数峰值为1.52×10^(8)CFU/g,而沪酿1.01仅为1.95×10^(7)CFU/g;由于翻醅,醅温呈现周期性升降变化,前者峰值为42.1℃,后者仅为40.2℃。两组醋醅总酸含量均逐渐增加,不挥发酸含量均先上升后缓慢下降,而醋酸菌DHC23更有利于总酸和不挥发酸含量的提升,且使发酵时间缩短1 d。DHC23组醋液中乙酸、乳酸、柠檬酸、琥珀酸、酒石酸和焦谷氨酸含量均比沪酿1.01组含量高,且差异显著。两组醋液挥发性成分种类差异不显著,但醋酸菌DHC23有利于醛类、酸类、酯类和吡嗪类物质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 菠萝 醋酸菌 风味
下载PDF
黑米新品种紫两优7206营养品质分析
3
作者 陈凌华 程祖锌 +2 位作者 许明 黄荣华 林荔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目的】对新育成的黑米两系杂交稻紫两优7206进行营养品质分析,为黑稻良种选育及功能食品研发提供参考价值。【方法】以超级稻宜优673作对照,分析紫两优7206与宜优673的氨基酸、脂肪酸、花色苷和总黄酮等含量差异,以及总抗氧化能力与... 【目的】对新育成的黑米两系杂交稻紫两优7206进行营养品质分析,为黑稻良种选育及功能食品研发提供参考价值。【方法】以超级稻宜优673作对照,分析紫两优7206与宜优673的氨基酸、脂肪酸、花色苷和总黄酮等含量差异,以及总抗氧化能力与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差异。【结果】紫两优7206与宜优673在水分、灰分和脂肪含量方面无明显差异,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8种脂肪酸。紫两优7206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FAO提出的必需氨基酸模式,其蛋白质含量、总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宜优673高7.33%、11.08%和9.71%。紫两优7206比宜优673具有较高的各呈味氨基酸TAV值,丰富了黑米食味品质。2种稻米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比较接近中国营养协会推荐的“<1∶1∶1”的比例,且均含有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与亚麻酸。紫两优7206的花色苷、总黄酮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与清除自由基能力均极显著优于宜优673。【结论】杂交配组选育的紫两优7206较宜优673具有更丰富的营养价值,对功能性黑稻的培育与食品研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 营养品质 氨基酸 脂肪酸 花色苷
下载PDF
基于稻谷原粮品质的米饭和米粉食用品质快速判别
4
作者 张玉荣 刘舒娴 +4 位作者 梅雪丽 陶华堂 王游游 张咚咚 吴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3-271,共9页
稻谷的陈化度对其食用品质有直接影响,稻谷加工时对陈化度要求因其最终食用方式而异。为确定适宜米饭和米粉加工用的稻谷关联性指标和阈值区间,建立快速判别米饭和米粉食用品质的方法,将稻谷加速陈化储藏,对不同陈化程度稻谷的原粮指标... 稻谷的陈化度对其食用品质有直接影响,稻谷加工时对陈化度要求因其最终食用方式而异。为确定适宜米饭和米粉加工用的稻谷关联性指标和阈值区间,建立快速判别米饭和米粉食用品质的方法,将稻谷加速陈化储藏,对不同陈化程度稻谷的原粮指标及其加工成大米和米粉的食用品质指标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法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最后将关联性指标结合酸碱指示剂法中溶液的亮度值(L)、红度值(a)和黄度值(b),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还原颜色,制作基于稻谷原粮品质的米饭和米粉食用品质快速判别比色卡。结果表明:米饭综合评分(Y)与脂肪酸含量(X)的回归方程为Y=7.729-0.236X,可通过米饭综合评分将其品质分为优、中、差3个水平,其综合评分范围分别为Y≥2.361、-1.039≤Y<2.361和Y<-1.039,对应脂肪酸含量为X≤23 mg/100 g、23 mg/100 g<X≤37 mg/100 g和X>37 mg/100 g;米粉综合评分与脂肪酸含量的回归方程为Y=-17.030+1.021X-0.015X2,可通过米粉的综合评分将其品质分为优、中、差3个水平,其综合评分范围分别为Y≥0.244、-1.589≤Y<0.244和Y<-1.589,对应的脂肪酸含量为31 mg/100 g≤X≤37 mg/100 g、37 mg/100 g<X≤45 mg/100 g和X>45 mg/100 g。基于脂肪酸含量的比色卡可直接判断稻谷适宜的食用方式,为稻谷原粮的加工提供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米饭 米粉 脂肪酸含量 食用品质
下载PDF
湿粉类制品生产工艺中米酵菌酸污染情况分析
5
作者 韩媛媛 黎虎 +3 位作者 张莉萍 任园园 杨丽 陈砚朦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2期166-168,171,共4页
目的:探索米酵菌酸在湿粉类制品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污染风险。方法:选取东莞市2家湿粉类制品企业作为监测点,于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间,分4季度按生产工艺及流程共采集样品222份。其中食品类样品共99份,环境类样品共123份。对99份食品... 目的:探索米酵菌酸在湿粉类制品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污染风险。方法:选取东莞市2家湿粉类制品企业作为监测点,于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间,分4季度按生产工艺及流程共采集样品222份。其中食品类样品共99份,环境类样品共123份。对99份食品类样品进行米酵菌酸检测,并对222份样品进行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分离鉴定。对经生化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的阳性菌株,进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bon毒力基因检测;同时对阳性菌株进行产毒培养并灭菌,制备的提取液进一步检测米酵菌酸。结果:在99份食品类样品中检出3份米酵菌酸,分别来自1份巴基斯坦碎白米和由其制得的2份混合米浆(混合米浆2和混合米浆3);在222份样品中检出7株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其中产毒株3株,分别来自1份缅甸碎白米和2份混合米浆(混合米浆2和混合米浆3);不产毒株4株。结论:进口碎米存在米酵菌酸污染风险,原料储存间和处理间的污染风险较大,生产工艺的源头--原料是重点污染环节,需重点关注,同时需重视生产环境的清洁消毒和加热工序的严格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湿粉类制品 米酵菌酸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和黄腐酸耦合对盐碱稻区粳稻幼苗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6
作者 吴云艳 朱俐璇 +1 位作者 王颖 赵晓彤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32,共6页
以盐粳93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改性生物炭和黄腐酸耦合对滨海盐碱稻区水稻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7 t/hm^(2)改性生物炭与75 kg/hm^(2)黄腐酸(C_(2)H_(1))共同处理条件下,水稻株高、茎粗、根长、根数、根冠比比对... 以盐粳93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改性生物炭和黄腐酸耦合对滨海盐碱稻区水稻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7 t/hm^(2)改性生物炭与75 kg/hm^(2)黄腐酸(C_(2)H_(1))共同处理条件下,水稻株高、茎粗、根长、根数、根冠比比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5.9%,19%,34.87%,62.5%,106.1%;叶绿素相对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22.7%,其根系活力是对照组的1.8倍.同时,C_(2)H_(1)处理条件下土壤碱解氮含量、土壤速效磷含量、速效K含量相对于对照增幅分别达到53.56%,94.15%,142.34%.总体上,C_(2)H_(1)为最优的配施方式,显著促进了滨海盐碱稻区优质水稻盐粳939幼苗的生长和土壤养分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黄腐酸 盐碱稻区 水稻
下载PDF
0.01%28-高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对寒地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黄成亮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1期30-34,42,共6页
为明确0.01%28-高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对寒地水稻生长调节作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药量对寒地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于分蘖期施用0.01%28-高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颗粒剂,能明显促进水稻分蘖,缩短始穗... 为明确0.01%28-高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对寒地水稻生长调节作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药量对寒地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于分蘖期施用0.01%28-高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颗粒剂,能明显促进水稻分蘖,缩短始穗期至齐穗期天数,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强抗倒伏能力,提高水稻产量,对水稻生长安全。药剂施用量为22.5 kg/hm^(2)时,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最大,产量最高,是最佳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01%28-高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 寒地水稻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基于稻谷加温加湿技术的γ-氨基丁酸富化
8
作者 徐斌 米行琼 +2 位作者 白琼 徐金龙 刘淑一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9,26,共8页
目的:提高糙米品质。方法:以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和谷氨酸脱羧酶活性作为指标,研究富化条件对GABA含量的影响;基于最优参数,通过分析富化过程中籽粒各部位GABA含量,揭示其迁移规律;最后分析该法对糙米品质的影响,并与浸泡法对比。结果... 目的:提高糙米品质。方法:以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和谷氨酸脱羧酶活性作为指标,研究富化条件对GABA含量的影响;基于最优参数,通过分析富化过程中籽粒各部位GABA含量,揭示其迁移规律;最后分析该法对糙米品质的影响,并与浸泡法对比。结果:原料水分含量14.5%,富化温度65℃,最终水分含量20%,富化时间5 h时,GABA含量最高。富化过程中,GABA主要在糠层生成,在生成的同时向内部迁移,各碾减率的糙米GABA含量均在5 h达到峰值,但迁移率在4 h后趋于稳定,胚乳部分的GABA迁移率最高可达87.1%。与浸泡法相比,加温加湿法富化的糙米偏黄,爆腰率较低,米饭更柔软。结论:加温加湿法优于浸泡法,可用于制备高GABA含量的糙米和精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米 加温加湿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脱羧酶 迁移规律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比观察不同中药对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9
作者 詹杰 刘乃榕 +1 位作者 李景辉 魏瑞娇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年第4期291-296,共6页
目的依据体质分析理论,对比分析不同药食两用类中药对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以期为不同体质儿童研发糙米药膳食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分空白组(糙米组)、对照组(发芽糙米组)及中药发芽糙米组。中药发芽糙米组又分为9个亚... 目的依据体质分析理论,对比分析不同药食两用类中药对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以期为不同体质儿童研发糙米药膳食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分空白组(糙米组)、对照组(发芽糙米组)及中药发芽糙米组。中药发芽糙米组又分为9个亚组,分别为补气类(黄芪米、山药米、白扁豆米),滋阴类(玉竹米、黄精米、枸杞米、桑叶米),补血类(桑椹米、龙眼肉米),助阳类(杜仲米、干姜米),理气类(陈皮米、甘松米),化痰类(杏仁米、紫苏子米、莱菔子米),活血类(桃仁米、姜黄米),利水渗湿类(茯苓米、薏苡仁米),清利类(决明子米、夏枯草米、荷叶米、淡豆豉米)。其中补气类、助阳类、滋阴类和补血类为补益类中药发芽糙米,利水渗湿类、化痰类、清热类、理气类和活血类为泻实类中药发芽糙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分析糙米、发芽糙米和不同复方中药发芽糙米和中药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建立γ-氨基丁酸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值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并对比分析样品中γ-氨基丁酸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除杜仲米、甘松米和桃仁米外的其他各组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黄芪、山药、白扁豆、玉竹、黄精、枸杞、桑叶、桑椹、龙眼肉、薏苡仁、杏仁、紫苏子、莱菔子、淡豆豉、陈皮、姜黄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提高(P<0.05)。干姜、茯苓、决明子、夏枯草、荷叶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高于糙米,但低于普通发芽糙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中药不同功能类别比较,补益组中补气类、滋阴类、补血类中药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助阳类(P<0.05);泻实组中理气类和化痰类中药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高于活血类(P<0.05)。黄芪、黄精、桑椹、龙眼肉、陈皮、桑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中药,同时明显高于相应的中药发芽糙米(P<0.05);山药、白扁豆、玉竹、茯苓、薏苡仁、莱菔子、决明子、淡豆豉中药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高于相应的中药(P<0.05)。结论补气、滋阴、补血、理气类药食两用中药可望用于开发调节情绪类、增强记忆类、改善睡眠类和调节消化功能类药膳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糙米 中药 Γ-氨基丁酸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发芽对不同品种糙米γ-氨基丁酸及酚类物质累积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昱柯 王冕 +5 位作者 王晓晴 宋世钰 谢翀 蔡敬敬 胡标林 杨润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72-280,共9页
发芽可激活种子的内源酶,增加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酚酸等功能成分含量。该研究以粤秀优197、万象优197、泰丰优197等12个糙米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30℃黑暗催芽36 h后GABA与酚类物质合成情况,分别筛选GABA与酚类物... 发芽可激活种子的内源酶,增加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酚酸等功能成分含量。该研究以粤秀优197、万象优197、泰丰优197等12个糙米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30℃黑暗催芽36 h后GABA与酚类物质合成情况,分别筛选GABA与酚类物质含量上升的品种,探究其相关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糙米经发芽后GABA和总酚含量变化不同。万象优197、泰丰优197、万象优111、上两优798和莲玉香2号5个品种糙米的总酚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25.97%~178.53%,其中上两优798提高幅度最大。对香豆酸和丁香酸是糙米中主要的酚酸类型,分别占糙米总酚酸的12.37%~43.31%和21.80%~62.08%;然而,不同品种的发芽糙米中酚酸的组成及其含量存在差异。萌发提高了糙米中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inolyase,PAL)、肉桂酸-4-羟化酶(cinnamic acid-4-hydroxylase,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 coenzyme A ligase,4CL)等活力,从而实现了GABA和酚类化合物的累积。该研究结果为开发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发芽糙米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米 发芽 酚类物质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富集、调控及其功能食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国明 陈笑笑 +2 位作者 严国伟 余佳浩 童川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3-367,共15页
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作为一种4碳、非蛋白质氨基酸,是发芽糙米中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发芽糙米GABA的研究进展,发现发芽糙米中GABA主要位于胚芽,GABA含量存在显著的遗传多样性,并且籼稻GABA... 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作为一种4碳、非蛋白质氨基酸,是发芽糙米中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发芽糙米GABA的研究进展,发现发芽糙米中GABA主要位于胚芽,GABA含量存在显著的遗传多样性,并且籼稻GABA含量一般高于粳稻。浸泡温度、浸泡时间、浸泡方式等浸泡条件能显著影响发芽糙米GABA生成;同时,GABA积累速率和积累量还与发芽温度、发芽时间、发芽方式等发芽条件密切相关。此外,逆境胁迫、超声波处理、脉冲强光照射等非生物胁迫处理均能有效促进发芽糙米GABA的积累。发芽糙米中GABA的生物合成与代谢途径主要包括GABA支路与多胺降解途径,其会受到谷氨酸脱羧酶、γ-氨基丁酸转氨酶和琥珀酸半醛脱氢酶等关键酶的调控。本文探讨了发芽糙米GABA潜在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富含GABA的发芽糙米主食、饮料等功能性食品的研发与应用情况,并对发芽糙米中GABA的未来研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富含GABA的水稻育种和发芽糙米相关营养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糙米 Γ-氨基丁酸 发芽工艺 富集 生物合成 功能食品
下载PDF
OsOPR10正调控水稻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
12
作者 许丹洁 林巧霞 +5 位作者 李正康 庄小倩 凌宇 赖美玲 陈晓婷 鲁国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374,共11页
【目的】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应对(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功能,12-氧-植物二烯酸还原酶(12-oxo-phytodienoic acid reductase,OPR)是JA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创制OsOPR10转基因水稻,进行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分... 【目的】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应对(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功能,12-氧-植物二烯酸还原酶(12-oxo-phytodienoic acid reductase,OPR)是JA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创制OsOPR10转基因水稻,进行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分析,揭示OsOPR10调控水稻抗病的分子机制,有望为水稻抗病育种提供种质资源。【方法】构建OsOPR10的CRISPR/Cas9敲除载体和过表达载体,并分别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野生型水稻日本晴(Nipponbare,NPB),获得OsOPR10敲除和过表达转基因水稻。对转基因后代进行抗病性、活性氧(ROS)爆发、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与茉莉酸(JA)途径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OsOPR10的亚细胞定位,酵母双杂交实验和荧光素酶互补实验获取OsOPR10的互作蛋白。【结果】获得OsOPR10纯合的敲除和过表达植株。接菌试验结果表明,OsOPR10过表达植株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更强。在几丁质(chitin)和细菌鞭毛蛋白(flg22)诱导后,OsOPR10过表达植株的ROS积累量明显高于野生型。qRT-PCR结果显示,在接种稻瘟菌12h后,OsOPR10过表达植株中JA通路基因(OsAOS2、OsAOC)和SA通路基因(OsPR1a、OsPAL1)较NPB表达上调。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sOPR10蛋白定位于叶绿体。通过酵母双杂交试验获取OsOPR10的互作蛋白OsCYP28。【结论】OsOPR10受稻瘟病菌和白叶枯菌以及外源茉莉酸甲酯与SA诱导。OsOPR10参与了病原菌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途径(PTI),并且正调控水稻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此外,OsOPR10可能通过JA和SA途径介导水稻抗病反应。OsOPR10蛋白定位于叶绿体,与OsCYP28蛋白存在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茉莉酸 OsOPR10 CRISPR/Cas9 过表达 稻瘟病 白叶枯病
下载PDF
有机肥与石灰配施对华南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建凤 吴腾飞 +7 位作者 叶芳 张木 逄玉万 吴昭云 肖勇 吴永沛 付弘婷 李苹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613,共8页
为明确有机肥与石灰对华南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石灰分别单施与配施对双季稻区酸性土壤的酸化性质、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控释肥(CF)、控释肥+石灰(LM)、控释肥+有机... 为明确有机肥与石灰对华南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石灰分别单施与配施对双季稻区酸性土壤的酸化性质、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控释肥(CF)、控释肥+石灰(LM)、控释肥+有机肥(OF)、控释肥+石灰与有机肥配施(CLO),除CK外,各处理养分保持一致,物料均在水稻移栽前一次性施入土壤。结果表明,CLO处理对土壤pH的改良效果最优,其pH提高了0.42个单位,而OF和LM处理的pH分别提升0.27、0.37个单位;OF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达44.46 g·kg^(-1),其次为CLO处理,达37.76 g·kg^(-1);LM、OF及CLO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含量,降幅最高的处理为CLO,达71.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与pH的回归方程斜率绝对值分别为1.3568和0.1560,均呈显著负相关;LM处理的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达7.52 cmol·kg^(-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CLO处理,达6.92 cmol·kg^(-1)。配施处理能增加灌浆期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CK,增产效果最优。研究表明,有机肥与石灰配施较单独施用对华南酸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酸性土壤 有机肥 石灰 双季稻 酸化改良
下载PDF
氨基酸水溶肥与温度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明 彭建 +2 位作者 刘俊 唐瑞华 魏佳馨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5期190-192,共3页
为探究氨基酸水溶肥对不同温度下水稻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湘岳占为供试品种,设置25℃和30℃2种温度处理、清水对照和氨基酸水溶肥料2个试验处理,采用光照培养法开展试验,测定种子在不同温度处理下萌发与幼苗生长特性。结果表明... 为探究氨基酸水溶肥对不同温度下水稻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湘岳占为供试品种,设置25℃和30℃2种温度处理、清水对照和氨基酸水溶肥料2个试验处理,采用光照培养法开展试验,测定种子在不同温度处理下萌发与幼苗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氨基酸水溶肥处理促进了湘岳占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与25℃处理相比,30℃温度下的湘岳占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指标更高;氨基酸水溶肥与30℃温度处理下的湘岳占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该试验证明,在30℃温度处理下,叶面喷施氨基酸水溶肥可显著促进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该研究揭示了氨基酸水溶肥与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氨基酸水溶肥 温度
下载PDF
不同酶制剂及酒曲组合对米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海芩 刘功良 +2 位作者 赵文红 白卫东 梁景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05,共5页
为探究不同酶制剂及酒曲组合对米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该研究考察了不同酒曲(安琪酒曲、锡安酒曲、力克酒曲、雅大酒曲)及不同酶制剂(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组合对米香型白酒酒精度、总酸、总酯及感官评分的影响。结... 为探究不同酶制剂及酒曲组合对米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该研究考察了不同酒曲(安琪酒曲、锡安酒曲、力克酒曲、雅大酒曲)及不同酶制剂(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组合对米香型白酒酒精度、总酸、总酯及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将酸性蛋白酶、α-淀粉酶、脂肪酶与安琪酒曲进行组合,可提高米香型白酒品质。其中,将α-淀粉酶和脂肪酶与安琪酒曲的组合可明显提高米香型白酒品质,其酒精度、总酸、总酯含量及感官评分分别为18.50%vol、0.40 g/L、2.81 g/L、88.00分,且其酒精度、总酸、总酯含量分别提高27.59%、29.03%、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香型白酒 酶制剂 酒曲 总酸 总酯 感官评价
下载PDF
苹果酸大米淀粉酯的制备及其对面条品质特性的改善
16
作者 徐悦 马春敏 +7 位作者 付瑶 杨杨 边鑫 王冰 王艳 刘晓飞 张光 张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117,共8页
为探究不同取代度(Degree of Substitution,DS)对苹果酸大米淀粉酯理化特性及对面条品质的影响,制备不同取代度(DS=0~0.603)苹果酸大米淀粉酯,考察了苹果酸大米淀粉酯溶解度、溶胀度、糊化特性和流变特性,以及对面条蒸煮特性、质构特性... 为探究不同取代度(Degree of Substitution,DS)对苹果酸大米淀粉酯理化特性及对面条品质的影响,制备不同取代度(DS=0~0.603)苹果酸大米淀粉酯,考察了苹果酸大米淀粉酯溶解度、溶胀度、糊化特性和流变特性,以及对面条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和感官特性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苹果酸淀粉酯的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在光谱波数约1720 cm-1处出现一个新的吸收峰。淀粉发生酯化反应后溶解度显著升高(P<0.05),但溶胀度有所下降。糊化和流变实验结果表明,低酯化淀粉(DS=0.141~0.442)的加入显著降低(P<0.05)了淀粉的峰值黏度,降低了苹果酸淀粉酯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高酯化淀粉(DS=0.603)的添加不利于改善苹果酸淀粉酯的糊化和流变特性。利用相关性分析对苹果酸淀粉酯部分理化指标(溶解度、溶胀度和糊化特性)和面条的品质(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和感官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苹果酸大米淀粉酯可以显著提升面条的整体品质,在本实验中,取代度为0.442时,小麦粉制备的面条品质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酸 酯化 大米淀粉 理化性质 面条品质
下载PDF
高光谱技术结合改进LSSVM的大米脂肪酸检测方法
17
作者 付娟娟 陈春茹 +1 位作者 黄珍琳 孙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2,共6页
目的:解决食品企业现有大米品质检测方法存在的准确性低和效率差等问题。方法:基于高光谱数据采集系统,提出一种结合改进细菌觅食算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贮藏大米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方法。通过改进的细菌觅食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 目的:解决食品企业现有大米品质检测方法存在的准确性低和效率差等问题。方法:基于高光谱数据采集系统,提出一种结合改进细菌觅食算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贮藏大米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方法。通过改进的细菌觅食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超参数(正则化参数和核参数)进行寻优,实现贮藏大米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通过试验分析其性能。结果:所提方法可以实现贮藏大米脂肪酸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决定系数为0.940 5,均方根误差为0.543 5,平均检测时间为1.12 s。结论:所提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性能,可用于大米品质的鉴别与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脂肪酸 高光谱数据 细菌觅食算法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快速无损检测
下载PDF
酸浸米糠协同脱硫石膏驱动赤泥成土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诗蔚 张子颖 +5 位作者 钟小琳 江钧 朱锋 蒋逸凡 张雨菲 薛生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2-1726,共15页
赤泥土壤化是降低赤泥环境风险、实现规模化消纳的可行方法。本研究通过植酸酸浸溶出的方法,探究米糠酸浸出液和浸出渣协同脱硫石膏对赤泥成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施用酸浸米糠(2%)和脱硫石膏(2%)30 d后,赤泥的pH和电导率(γ)分别... 赤泥土壤化是降低赤泥环境风险、实现规模化消纳的可行方法。本研究通过植酸酸浸溶出的方法,探究米糠酸浸出液和浸出渣协同脱硫石膏对赤泥成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施用酸浸米糠(2%)和脱硫石膏(2%)30 d后,赤泥的pH和电导率(γ)分别从10.56和169.67μS/cm降低至8.42和75.53μS/cm,Na_(2)O含量降低,大团聚体比例、非毛管孔隙度均升高,总有机碳(TOC)、有效磷(AP)含量增加,黑麦草生长状况良好;Al^(3+)、Fe^(3+)、Ca^(2+)和Mg^(2+)与植酸形成不溶性螯合物,植物受到的阳离子胁迫明显缓解;添加脱硫石膏可降低米糠施用量,Ca^(2+)能加快脱碱效率、促进植酸盐分解,提高TOC和AP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酸浸米糠 脱硫石膏 植酸 绿化种植土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大麦–双季稻田根际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勇 文丽 +5 位作者 石丽红 张腊梅 程凯凯 李超 郑华斌 唐海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80,共8页
根际土壤有机氮组分在土壤养分和作物氮素营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依托长期(37年)定位施肥试验田,设置4个施肥处理:不施肥对照(CK)、单独施用化肥(CF)、秸秆还田+化肥(RF)和30%有机肥+70%化肥(OM),于晚稻成熟期测定大麦–双季稻田根... 根际土壤有机氮组分在土壤养分和作物氮素营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依托长期(37年)定位施肥试验田,设置4个施肥处理:不施肥对照(CK)、单独施用化肥(CF)、秸秆还田+化肥(RF)和30%有机肥+70%化肥(OM),于晚稻成熟期测定大麦–双季稻田根际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氮和有机氮组分(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酸解氨态氮、酸解未知态氮、非酸解性氮)含量。研究表明:相对CK处理,RF和OM处理显著增加了稻田根际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RF和OM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了19.8%和30.7%。酸解性氮作为根际土壤全氮的主体部分,占全氮的59.61%~72.06%;各处理根际土壤酸解性氮含量大小顺序表现为OM>RF>CF>CK。各施肥处理中,酸解有机氮中的氨基糖态氮、氨基酸态氮和酸解未知态氮含量均以OM处理最大,分别比CK处理增加139.3%、47.9%和110.0%;酸解氨态氮以RF处理最大,比CK处理增加69.9%。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与土壤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酸解未知态氮以及微生物生物量氮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因此,秸秆、有机肥配施化肥均能有效提高大麦–双季稻田根际土壤的供氮能力,是改善稻田土壤肥力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双季稻 根际土壤 有机氮组分 酸解性氮
下载PDF
全株水稻表面优势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20
作者 黄丽娟 孙镕基 +2 位作者 高文婧 张志飞 陈桂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5,共9页
本试验旨在对全株水稻表面的优势乳酸菌进行分离、筛选与鉴定,以期挖掘出青贮优良菌种资源。利用平板涂布法对全株水稻上的乳酸菌进行分离,以生长速度和产酸能力进行初筛,以抗氧化能力(H2O2耐受能力、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 本试验旨在对全株水稻表面的优势乳酸菌进行分离、筛选与鉴定,以期挖掘出青贮优良菌种资源。利用平板涂布法对全株水稻上的乳酸菌进行分离,以生长速度和产酸能力进行初筛,以抗氧化能力(H2O2耐受能力、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进行复筛,对筛选出的优势乳酸菌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从水稻植株表面共分离得到154株乳酸菌,培养48 h后,有16株OD_(600nm)值>2且pH值<4的乳酸菌,其中有9株乳酸菌具有抗氧化能力,综合表现最好的菌株是YMA3,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2.23%、72.46%、86.33%。YMA3表现出较强的高温或酸性环境适应性,鉴定为粪肠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附生乳酸菌 筛选 抗氧化能力 生理生化特性 粪肠球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