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igin and Superposition Metallogenic Model of the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in the Northeastern Ordos Basin,China 被引量:23
1
作者 LI Ziying CHEN Anping +3 位作者 FANG Xiheng OU Guangxi XIA Yuliang SUN Y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745-749,共5页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metallogenic model of the sandstone type uranium deposit in the northeastern Ordos Basin from aspects of uranium source, migration and deposition. A superposition metallogenic model has been ...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metallogenic model of the sandstone type uranium deposit in the northeastern Ordos Basin from aspects of uranium source, migration and deposition. A superposition metallogenic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 due to complex uranium mineralization processes with superposition of oil-gas reduction and thermal re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sandstone type uranium deposit superposition metallogenic model
下载PDF
Uranium mineralization formed through multi-stage superposition: Case of the Qianjiadian deposit in Songliao Basin, China 被引量:4
2
作者 Zhenyan Chen Qingchun Li +3 位作者 Mingyi Liu Bairong Song Minqiang Cao Miao Wang 《Energy Geoscience》 2021年第1期32-40,共9页
The Qianjiadian uranium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Kailu Depression of Songliao Basin.It is a large-scale in-situ leachable uranium deposit of sandstone type and provides a typical case of the uranium deposits in the S... The Qianjiadian uranium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Kailu Depression of Songliao Basin.It is a large-scale in-situ leachable uranium deposit of sandstone type and provides a typical case of the uranium deposits in the Songliao Basin.Here we analyze the impact of oil and gas on reduction alteration,and factors including low grade mineralization.The Qianjiadian uranium deposit is characterized as a typical rolltype deposit with interlayers in oxidized zone.The occurrence of reductive low-permeability sandstone in uranium reservoirs controls the morphology of the uranium-rich orebody.We propose a metallogenic model involving multi-stage superposition characterized by“primary sediment enrichment-interlayer oxidation-superimposed transformation”.Our model would be helpful for formulating guidelines in the exploration for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in the Songliao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anjiadian uranium deposit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Interlayer oxidation Hydrothermal transformation metallogenic model
下载PDF
捷克波西米亚盆地斯特拉砂岩型铀矿床成矿特征及成矿模式
3
作者 艾尔提肯·阿不都克玉木 宋昊 +3 位作者 陈友良 赵子超 李巨初 张成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964,共14页
【研究目的 】捷克波西米亚盆地斯特拉地区是著名的铀成矿区,区内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作用复杂,厘定其成矿特征和成矿模式对于完善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研究、对中国同类型矿床找矿勘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研究方法 】本文在总结前人对斯... 【研究目的 】捷克波西米亚盆地斯特拉地区是著名的铀成矿区,区内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作用复杂,厘定其成矿特征和成矿模式对于完善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研究、对中国同类型矿床找矿勘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研究方法 】本文在总结前人对斯特拉地区砂岩铀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的基础上,对其铀源、成矿阶段以及矿床成因进行综合研究并对中国松辽盆地同类砂岩型铀矿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 】斯特拉矿床根据其矿物组合特征可划分为6个成矿阶段,分别是炭质-伊利石阶段、赤铁矿-高岭土阶段、铀富集阶段、多金属成矿阶段、褐铁矿化阶段以及赤铁矿-石英阶段。通过研究认为,出露于盆地东北部的元古代和古生代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斑状黑云母花岗岩较低的Th/U值表明,这两类岩石中部分铀以活性铀形式存在,是成矿潜在的铀源。斯特拉矿床是以白垩系富铀沉积层位为基础,在其上叠加了早阿尔卑斯期岩浆热液作用,后因地壳缓慢上升,导致铀重新活化,进一步在盆地内层间氧化带局部叠加铀成矿作用,形成板状、脉状、卷状3种铀矿体共存的砂岩型铀矿床。【结论 】本文提出了成矿模式:斯特拉地区砂岩型铀矿床属于多铀源—以盆地基底原始铀源为主、多阶段大地构造控矿—以早阿尔卑斯期(~70 Ma)造山运动为主、多成因复合成矿—以早阿尔卑斯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为主的“三多三主”复合成因砂岩型铀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成矿特征 成矿模式 斯特拉地区 波西米亚盆地 捷克共和国 矿产勘查工程
下载PDF
试论中亚造山带东部多宝山矿田斑岩铜浅成低温金系统成矿特征与矿床模型
4
作者 柏铖璘 谢桂青 +2 位作者 赵俊康 李伟 朱乔乔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98,共29页
多宝山矿田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成矿时代最老(477~470 Ma)的斑岩铜钼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已探明铜、钼、金储量分别可达5 Mt、0.16 Mt和130 t。从成矿系统角度,其成矿特征和矿床模型尚不清晰。本文系... 多宝山矿田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成矿时代最老(477~470 Ma)的斑岩铜钼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已探明铜、钼、金储量分别可达5 Mt、0.16 Mt和130 t。从成矿系统角度,其成矿特征和矿床模型尚不清晰。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时代,发现该成矿系统存在两期成矿事件,以第一期为主,发生在早奥陶世;第二期为叠加成矿,发生在晚三叠世。成矿作用具有下部为隐爆角砾状铜矿化、中部为脉状铜矿化、上部为金矿化的空间结构特征,围岩蚀变从中心向两侧依次为钾化黑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黏土化带、碳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和硅化带。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从多宝山斑岩铜矿到争光浅成热液金矿床呈现大气水加入比例增大的趋势。根据第一期成矿斑岩具有高Ce^(4+)/Ce^(3+)(174~461;均值约290)、高f_(O2)埃达克质岩浆特征,进一步得出主成矿期与古生代古亚洲洋俯冲作用相关的壳幔混源岩浆作用有关。成矿受古火山机构所制约,其北西到南东成矿深度增大与剥蚀程度相关,受铜山逆断层作用效应,暗示铜山断层以南为较好的找矿靶区。最后,本文建立了该区古生代斑岩铜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的矿床模型,以期为该区进一步矿产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 古生代大规模成矿 成矿特征 成矿模型 多宝山矿田 中亚造山带东部
下载PDF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含钒钛磁铁矿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中磷灰石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成矿条件
5
作者 汤庆艳 李璐 +4 位作者 张燕 黎卓明 宋宏 刘玮 赵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69-2185,共17页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红格、攀枝花及太和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赋存有超大型Fe-Ti-V氧化物矿床,对其磷灰石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可以揭示其成岩成矿条件。红格、攀枝花及太和侵入体磷灰石晶体具有富F(0.94%~1.83%)、贫Cl(0.10%~0.66%)...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红格、攀枝花及太和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赋存有超大型Fe-Ti-V氧化物矿床,对其磷灰石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可以揭示其成岩成矿条件。红格、攀枝花及太和侵入体磷灰石晶体具有富F(0.94%~1.83%)、贫Cl(0.10%~0.66%)、贫SO_(3)(<0.25%)的特征。F含量与Cl含量呈负相关,与F/Cl比值呈正相关;而SO_(3)含量与F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与攀枝花及太和侵入体含矿辉长岩样品中磷灰石晶体相比,红格侵入体含矿橄榄单斜辉石岩和单斜辉石岩样品中磷灰石晶体F含量和SO_(3)含量较高,Cl含量较低。根据磷灰石中卤素组分和硫含量可推算与之平衡的岩浆熔体中的相应值。研究表明攀枝花侵入体与磷灰石平衡的岩浆中Cl含量最高;红格母岩浆中S含量高于攀枝花及太和。红格侵入体单斜辉石岩与橄榄单斜辉石岩相比,Cl含量较低,表明红格侵入体中发生了脱气作用。由于不同侵入体磷灰石δCe与SO_(3)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不同侵入体磷灰石中SO_(3)含量高低可能与熔体中的S含量相关。磷灰石F/Cl比值较高,揭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源区存在俯冲沉积物质的混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条件 富F熔体 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 钒钛磁铁矿矿床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下载PDF
广西金鸡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和成矿模式研究
6
作者 赖传勇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80-487,共8页
广西金鸡盆地是广西境内最早发现砂岩型铀矿化的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盆地内的铀储层具有较典型的红夹灰地质特征,其成矿机理和成矿模式研究可为相同地区、构造背景、层位的铀矿找矿工作提供借鉴。文章通过地面调查、钻探揭露,结合类... 广西金鸡盆地是广西境内最早发现砂岩型铀矿化的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盆地内的铀储层具有较典型的红夹灰地质特征,其成矿机理和成矿模式研究可为相同地区、构造背景、层位的铀矿找矿工作提供借鉴。文章通过地面调查、钻探揭露,结合类比分析等手段,从岩相古地理、古气候、氧化还原带、铀储层、铀源5个方面分析了盆地铀成矿地质条件,通过分析矿体形态、围岩蚀变和矿石岩性、蚀变特征等,总结盆地铀成矿机理和成矿模式。金鸡盆地铀成矿空间受到灰色还原砂体的限制,研究表明金鸡盆地铀成矿经历了4个阶段,下白垩统早期沉积的较厚的紫红色氧化砂体为汇聚的铀原提供了存储空间,下白垩统晚期沉积的灰色还原砂体为铀成矿提供了必要的成矿地质条件,在压实成岩过程中氧化砂体中的U6+随孔隙水排出,在还原砂体中被还原为U^(4+),并被灰色砂岩中的碳质碎屑和含有机质泥砾所吸附成矿,后期构造活动带来的流体由于岩石孔隙度较小仅在构造面两侧形成有限的叠加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鸡盆地 砂岩型铀矿 铀储层 成矿机理 成矿模式
下载PDF
二连盆地咸拉嘎凹陷土壤氡异常特征及铀成矿预测
7
作者 郭建军 赵天林 +3 位作者 潘伟 魏安军 尹永朋 李钊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3期25-31,共7页
二连盆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砂岩型铀矿产地,前人在其内部的咸拉嘎凹陷周边及临区发现了多个中大型铀矿床,显示了较好的铀矿找矿前景。在工作区开展面积性土壤氡及其子体测量,通过分析异常数据,并与二连盆地已知铀矿床氡气异常测量模型进... 二连盆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砂岩型铀矿产地,前人在其内部的咸拉嘎凹陷周边及临区发现了多个中大型铀矿床,显示了较好的铀矿找矿前景。在工作区开展面积性土壤氡及其子体测量,通过分析异常数据,并与二连盆地已知铀矿床氡气异常测量模型进行对比及钻探查证。通过土壤氡气测量,在工作区圈定了3个氡及其子体异常区,结合已有铀矿氡异常模型,择优在M1异常高值区部署了钻孔进行查证。在ZKX-1钻孔赛汉组下段砂岩中发现了多段氧化蚀变现象,与异常模型预测一致,显示了较好的铀矿找矿前景。分析结果显示:M1异常区由潜水—层间氧化或层间氧化强烈发育所致,在高值区两侧的氡浓度偏低晕或背景值区内可能存在铀矿化富集,值得开展进一步探索;M2和M3异常区可能与潜水氧化有关,异常强度大小受砂体氧化被改造后的松散程度和渗透性控制,M2和M3异常区之间的Y3铀成矿远景区是有利的找矿部位。研究成果指示该凹陷有较好的铀成矿潜力,可为下一步铀矿找矿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氡气测量 异常模型 砂岩型铀矿 铀成矿预测 二连盆地
下载PDF
油气运聚影响下三维地震精细解译的砂岩型铀矿控矿因素分析——以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南端铀矿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晓文 于婕 +5 位作者 胡慧婷 魏佳林 谷社峰 胡霞 王静怡 刘宗堡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34-1842,共9页
松辽盆地大庆长垣隆起区砂岩型铀矿资源丰富,但成矿条件复杂。以大庆长垣南端四方台组砂岩型铀矿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维地震精细解译成果,对长垣隆起区铀矿的分布特征、富集主控因素及成矿模式开展研究。结果表明:①三维地震资料是刻画断... 松辽盆地大庆长垣隆起区砂岩型铀矿资源丰富,但成矿条件复杂。以大庆长垣南端四方台组砂岩型铀矿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维地震精细解译成果,对长垣隆起区铀矿的分布特征、富集主控因素及成矿模式开展研究。结果表明:①三维地震资料是刻画断层与砂体分布的有效手段;②砂岩型铀矿主要富集在四方台组一段的河道砂体中,与沟通深部油气储层的输导断层邻近;③河道砂体、油气输导断层及油气圈闭是控制砂岩型铀矿富集的3个主要因素;④长垣隆起区的砂岩型铀矿是含铀地下水与油气运聚协调配合局部富集的结果,建立了输导断层与油气圈闭联合控矿模式。研究成果为含油气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 四方台组 砂岩型铀矿 三维地震解译 成矿主控因素 成矿模式
下载PDF
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铀矿床成矿作用新认识:热水白云石化-渗出叠加-渗入改造模式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武生 李伟涛 +5 位作者 杨喆 纪宏伟 张文东 邱林飞 张梓楠 李怡娟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002-1018,共17页
为了解释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铀矿床矿体多层性、高品位成因,提炼新的关键控矿要素,重建塔木素铀矿床成矿模式,进而指导矿床外围和深部乃至类似地区铀矿找矿。文章基于因格井凹陷构造演化史、沉积充填史和生排烃史特征,通过塔木素铀矿床... 为了解释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铀矿床矿体多层性、高品位成因,提炼新的关键控矿要素,重建塔木素铀矿床成矿模式,进而指导矿床外围和深部乃至类似地区铀矿找矿。文章基于因格井凹陷构造演化史、沉积充填史和生排烃史特征,通过塔木素铀矿床构造、建造、蚀变、铀矿化、铀成矿时代分析,详细阐述了矿床矿石矿物、矿石元素地球化学、矿石包裹体特征,确认本铀矿床含矿目的层为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上段,受扇三角洲沉积体系、20%~70%含砂率、20%~60%灰砂率、深切箕状凹陷、断裂、白云石化-渗出还原-渗入氧化蚀变等要素控制;认为铀矿化与同沉积热水白云石化程度呈正比,全岩白云石含量达12%以上,以富含Ca、Fe、P_(2)O_(5),低SiO_(2)含量为特征,并富含Co、Ni、Pb、Zn等深源元素;铀矿床成矿年龄多样,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全岩年龄113.3~109.7 Ma,与沉积成岩期相当;第二期为富矿石沥青铀矿年龄70.9 Ma、69.6 Ma,与油气大规模渗出时间相吻合;第三期为富矿石沥青铀矿年龄45.4 Ma、34.7 Ma和20.6 Ma,与区内挤压快速抬升蚀剥时间相符;建立了塔木素砂岩铀矿床渗出复成因型铀成矿模式,认为在沉积成岩阶段发育与白云石化有关的热液铀成矿作用,形成品位于小于0.05%铀矿化;在80~65 Ma,发育渗出还原叠加铀成矿作用;65 Ma以来,发育渗入氧化铀活化再富集铀成矿作用,形成品位大于0.2%的富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出成矿 渗入成矿 成矿模式 塔木素铀矿床 巴音戈壁盆地
下载PDF
蒙其古尔铀矿床东段富大矿体成因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虎军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98-506,共9页
蒙其古尔铀矿床是我国重要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文章通过总结蒙其古尔铀矿床东段西山窑组下段矿体空间定位的共有特征,侧重类比富大矿体独有特征,从厚大砂体、强层间氧化作用、多元地球化学障、双向、多期次氧化流体等方面,对研究区... 蒙其古尔铀矿床是我国重要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文章通过总结蒙其古尔铀矿床东段西山窑组下段矿体空间定位的共有特征,侧重类比富大矿体独有特征,从厚大砂体、强层间氧化作用、多元地球化学障、双向、多期次氧化流体等方面,对研究区富大矿体成因进行了初步总结,总结其成因为:1)厚大砂体是层间氧化流体运移的通道,控制氧化带展布方向和富大矿体空间定位,矿体与砂体厚度呈正相关;特富矿体分布于厚大砂体边部,与内部泥质夹层关系密切,是富大矿体形成的基础条件;2)强层间氧化作用与强还原环境形成的多类型地球化学障叠加作用是形成富大矿体的根本原因;3)双向、多期次氧化流体作用下的地下水水动力系统是形成富大矿体的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大矿体 西山窑组下段 蒙其古尔铀矿床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海力锦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宁君 李继木 +5 位作者 夏菲 佟术敏 何春生 臧亚辉 崔磊 柳东良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23-232,共10页
基于海力锦地区铀矿勘查资料,总结了海力锦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深入分析了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并根据矿床成因特点建立了本区特有的三阶段成矿模式。研究表明,海力锦铀矿床具有厚度大、品位高、平米铀量大、矿化集中的富矿特点,矿体分... 基于海力锦地区铀矿勘查资料,总结了海力锦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深入分析了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并根据矿床成因特点建立了本区特有的三阶段成矿模式。研究表明,海力锦铀矿床具有厚度大、品位高、平米铀量大、矿化集中的富矿特点,矿体分布于完全氧化带附近,沿走向长度连续、稳定,沿倾向宽度相对有限,矿体呈板状、似层状产于姚家组下段的上、下氧化带之间的灰色砂体中。分析认为区内控矿因素较复杂,其富矿特征主要与辫状河相砂体、宝龙山构造天窗、区域层间氧化带、后生还原改造及沉积期以来的古气候等关系密切。研究探讨了其成矿类型主要为非典型层间氧化带型,伴有原生预富集和后期氧化-还原叠加改造成矿的特点。初步认为该区主要找矿标志为姚家组下段厚度适中的灰色砂体,一般15~30 m最为有利。海力锦铀矿床显示,目的层姚家组成矿潜力巨大,通过借鉴该矿床成矿认识有助于在松辽盆地外围取得新的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模式 控矿因素 层间氧化带 松辽盆地 海力锦铀矿床
下载PDF
中国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模型
12
作者 张明林 秦明宽 +2 位作者 刘洋 王常东 刘章月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38-250,共13页
火山岩型铀矿是我国重要的热液型铀矿类型之一,发育在区域性火山喷发带上的火山盆地内,其成因受构造-岩性岩相-热液循环联合控制,其构造型式能够反映火山岩相和热液蚀变类型,体现火山热液铀矿化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文章将火山岩型铀矿床... 火山岩型铀矿是我国重要的热液型铀矿类型之一,发育在区域性火山喷发带上的火山盆地内,其成因受构造-岩性岩相-热液循环联合控制,其构造型式能够反映火山岩相和热液蚀变类型,体现火山热液铀矿化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文章将火山岩型铀矿床划分为火山角砾岩筒、次火山岩、密集裂隙带、层间破碎带4种亚类,并详细介绍了每一亚类的成矿特征;根据不同亚类火山岩型铀矿床距离火山热液活动中心由中心向远源方向的铀成矿地质特征,总结了中国火山岩型铀矿床综合成矿模式,厘定了不同亚类铀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构造、岩性岩相、容矿主岩)、矿化与成因(成矿流体、成矿温度、矿化深度、矿化特征、矿体形态、矿石矿物、伴生元素)、物、化、遥等预测要素,建立了中国火山岩型铀矿预测模型,对火山盆地铀矿找矿实践中针对火山盆地不同部位或环境下选择有效的技术方法手段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型铀矿床 成矿特征 成矿模式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江西相山矿田铀成矿的特征、演化及启示
13
作者 胡宝群 王运 +5 位作者 高海东 邱林飞 周万蓬 郭福生 孙占学 刘广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0-553,共14页
寻找富大硬岩型铀矿一直以来面临挑战。据深大断裂-临界水耦合成矿机制等新认识,重新梳理相山矿田火山杂岩铀成矿的主要特征,结合其他富大热液矿床的研究,探索富大热液矿床的共同规律。富大热液矿床多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常有深大断裂与... 寻找富大硬岩型铀矿一直以来面临挑战。据深大断裂-临界水耦合成矿机制等新认识,重新梳理相山矿田火山杂岩铀成矿的主要特征,结合其他富大热液矿床的研究,探索富大热液矿床的共同规律。富大热液矿床多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常有深大断裂与岩浆杂岩隆起组合的“一刀加一饼”的外形,深大断裂这“一刀”具多期次活动特点,因降压、升温、聚水,改变了周边区域的物理化学环境,驱动成岩成矿相关的物质运移、相变等,从而控制着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赋矿岩浆杂岩的形成、热液蚀变和铀成矿期次。其次,有3个主要构造层及与其相对应的三阶段式演化。再次,有2个主成矿期,早期高温成矿期(在相山铀矿田是115±0.5 Ma)与岩浆杂岩形成相关,而晚期低温成矿期(在相山铀矿田是98±8 Ma)与控盆断裂活动、盆地脱水相关,2期成矿叠加是富大矿体形成的必要条件。上述富大热液矿床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具有“一刀加一饼”外形的、由深大断裂与岩浆杂岩隆起组成的构造岩性组合,其形成机制实质上仍是深大断裂多期活动成岩成矿。这些认识可能给中国富大热液铀矿成矿和找矿研究带来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大断裂-临界水耦合成矿机制 岩浆杂岩 铀矿床 相山矿田
下载PDF
湖南会同早禾田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14
作者 黄宏业 黄剑 +2 位作者 欧阳平宁 陈随 徐勇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1期49-54,共6页
湖南会同早禾田矿床是湘西新元古界中发现的铀矿床,是中南地区唯一产在板溪群变质岩中的热液型铀矿床。铀矿体赋存在硅化断裂带及其两侧层间断裂破碎带中,呈似层状、透镜状、纺缍状,产状与地层及断裂构造基本一致。通过对本区地质特征... 湖南会同早禾田矿床是湘西新元古界中发现的铀矿床,是中南地区唯一产在板溪群变质岩中的热液型铀矿床。铀矿体赋存在硅化断裂带及其两侧层间断裂破碎带中,呈似层状、透镜状、纺缍状,产状与地层及断裂构造基本一致。通过对本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分析了控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于碳硅泥岩型沉积-热液-淋积亚类铀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禾田铀矿床 控矿规律 成矿模式 湖南会同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铀成矿模式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龙辉 剡鹏兵 +6 位作者 焦养泉 吴立群 张字龙 荣辉 张帆 李振成 钟伟辉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2-233,共12页
自2019年以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找矿获得重大突破,下白垩统有望成为继中侏罗统之后又一重要的砂岩型铀矿找矿目的层,建立下白垩统的成矿模式能够更好地指导找矿工作。基于前人的区域地质资料和现有的钻探与测试资料,对该区下白... 自2019年以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找矿获得重大突破,下白垩统有望成为继中侏罗统之后又一重要的砂岩型铀矿找矿目的层,建立下白垩统的成矿模式能够更好地指导找矿工作。基于前人的区域地质资料和现有的钻探与测试资料,对该区下白垩统铀成矿基本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初步构建了下白垩统的铀成矿模式。研究表明:现有的6种岩石类型可划分为3类地球化学类型,铀矿化主要富集于褐色、褐红色砂岩向绿色砂岩过渡的褐灰色砂岩中,绿色砂岩为先氧化后还原形成;下白垩统的铀成矿类型以层间氧化作用为主、潜水氧化作用为辅,成矿年龄主要为晚白垩世;下白垩统的铀成矿模式为“二次氧化”成矿模式,分为3个期次:一次氧化成矿期、大规模还原期和二次氧化成矿期。研究结果可以为鄂尔多斯盆地新层位的铀矿勘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模式 砂岩型铀矿 下白垩统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下载PDF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及成矿预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洪海 庞雅庆 +4 位作者 何德宝 陈东欢 王勇剑 孙远强 耿瑞瑞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7-896,共10页
华南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主要产地。通过对华南地区不同类型花岗岩型铀矿区域地质背景、成矿作用特征、铀成矿机理以及控矿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华南不同类型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作用具有相似性,铀成矿具有多期、多阶段特征,成矿物质铀主... 华南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主要产地。通过对华南地区不同类型花岗岩型铀矿区域地质背景、成矿作用特征、铀成矿机理以及控矿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华南不同类型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作用具有相似性,铀成矿具有多期、多阶段特征,成矿物质铀主要来自富铀基底和花岗岩,成矿流体具有壳源和幔源流体成分。花岗岩型铀矿属于深源地幔流体和大气降水共同参与的复成因成矿作用的产物,断裂构造是最关键的控矿因素,受控于中新生代岩石圈伸展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华南地区区域铀成矿模式和预测评价模型,预测了重点地区富大铀矿成矿远景区4片,基于GOCAD软件开展了书楼丘、鹿井、沙子江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和深部铀成矿预测,实现了“定型、定位、定深、定量”预测,为华南地区下一步铀矿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成矿预测 花岗岩型铀矿 华南
下载PDF
内蒙古五十家子—新城子地区火山岩型铀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燕清 王常东 +4 位作者 余弘龙 周舰 林天发 于兵 董小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8-435,共18页
内蒙古五十家子—新城子地区位于滨太平洋成矿域兴蒙造山带铀-多金属成矿省,扎兰屯火山岩型铀成矿远景带南端,是我国北方热液型铀-多金属矿集区之一。区内中生代火山活动频繁且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根据富集储矿... 内蒙古五十家子—新城子地区位于滨太平洋成矿域兴蒙造山带铀-多金属成矿省,扎兰屯火山岩型铀成矿远景带南端,是我国北方热液型铀-多金属矿集区之一。区内中生代火山活动频繁且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根据富集储矿构造环境将研究区火山岩型铀矿划分为蚀变裂隙带和次火山岩2种类型,认为研究区铀成矿高峰期为晚侏罗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相对集中在148.91~99.10 Ma之间,具时间跨度大、多期多阶段的特征;铀矿化异常主要沿西拉木伦河、黄岗粱—乌兰浩特断裂分布,多产于EW、NE向次级断裂和构造裂隙带内;富集于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酸性熔岩、燕山晚期侵入岩内外接触带附近;主要受地层、断裂构造、火山机构、不同界面构造、次火山岩及热液蚀变复合控制。研究区铀矿找矿标志为火山盆地边缘靠近基底隆起带一侧发育酸性次火山岩部位,NE向控矿断裂带派生次级断裂交汇部位,花岗斑岩、流纹岩接触部位且硅化、赤铁矿化、紫黑色萤石化、水云母化蚀变叠加部位,物化探测量异常带耦合度较高的部位。初步建立研究区成矿模式,预测了曹家营子、王家大院、五间房、板山图4处重点铀矿勘查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型铀矿 成矿特征 找矿预测 成矿模式 五十家子—新城子地区
下载PDF
砂岩铀矿床新构造渗出成矿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万良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砂岩铀矿床,特别是产于油气盆地中的砂岩铀矿床是铀矿床的重要类型。油气盆地的完整的补-径-排水动力系统是砂岩铀矿形成的基本动力学条件,但这种“补”是通过盆缘山体蚀源区“补”还是通过盆地深部流体“补”,这种“径”是沿着砂岩层... 砂岩铀矿床,特别是产于油气盆地中的砂岩铀矿床是铀矿床的重要类型。油气盆地的完整的补-径-排水动力系统是砂岩铀矿形成的基本动力学条件,但这种“补”是通过盆缘山体蚀源区“补”还是通过盆地深部流体“补”,这种“径”是沿着砂岩层由高处往低处径流还是由低处向高处径流,以及成矿后的流体是如何排出的,都没有充分的论据进行过论述。砂岩型铀矿成矿物质来源、运移和沉淀富集机理仍是有待解剖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为此,笔者换了个视角,从盆地深部烃源岩提供成矿物质来源的思路,重新思考砂岩铀矿的沉淀富集机理。研究认为,砂岩铀矿床是新构造期渗出成矿作用下的产物,铀及伴生元素来源于盆地深部烃源岩(内源或深源),而不是来源于现代蚀源区(外源或浅源);铀的迁移是在新构造期切层断层发育并成为导矿构造的前提下,在强还原环境中以有机络合物形式存在的铀等金属元素,由深部向浅部迁移,而不是在氧化带中以碳酸铀酰络合物形式由浅部向深部渗移;铀等元素的沉淀是由于氧化还原作用而发生的,具体说是先氧化后还原而形成的,而不是直接由还原作用形成的。最后建立了油气盆地砂岩铀矿床新构造渗出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铀矿床 烃源岩 新构造 渗出成矿 成矿模式 油气盆地
下载PDF
北山南部炭窑井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戴鹏飞 苟学明 +2 位作者 何大鹏 韩栋昱 娄汉生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0-20,共11页
炭窑井地区位于北山造山带南部古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岩浆活化区,是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有利区域。通过对炭窑井地区构造与铀矿化的空间关系、岩浆岩特征和热液蚀变的研究,厘定了构造演化的四个期次。NWW向断裂构造既是导矿构造,也是含矿构... 炭窑井地区位于北山造山带南部古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岩浆活化区,是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有利区域。通过对炭窑井地区构造与铀矿化的空间关系、岩浆岩特征和热液蚀变的研究,厘定了构造演化的四个期次。NWW向断裂构造既是导矿构造,也是含矿构造,其中F4和F5断裂及二者夹持区域具备“构造+岩体+热液蚀变”的成矿有利条件,且已发现较好的铀矿找矿线索,显示该区具有巨大的铀矿找矿潜力。热液蚀变以绿泥石化、赤铁矿化和碳酸盐化蚀变组合为主,该套蚀变组合与铀矿化呈正相关性,其中绿泥石化和赤铁矿化蚀变与铀矿化关系最为密切。在总结构造演化与铀矿化成因关系基础上建立找矿模型,进行了炭窑井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潜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潜力分析 找矿模型 花岗岩型铀矿 炭窑井
下载PDF
Theoretical System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in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4
20
作者 Ruoshi Jin Huajian Liu Xiaoguang Li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57-277,共21页
Many theoretical results on sandstone-typ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in northern China obtained by the uranium research team of the Tianjin Center of Geological Survey in recent years are presented.From the source sink s... Many theoretical results on sandstone-typ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in northern China obtained by the uranium research team of the Tianjin Center of Geological Survey in recent years are presented.From the source sink system of uranium-producing basins,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uranium-bearing rock series,ore-forming fluid information,evolution of tectonic events,basin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we redefine and classify uranium orebodies,redox zoning,and ore-controlling structural styles.We then systematically propose a theoretical system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in northern China.We conclude that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in northern China are mainly found i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such as rivers,deltas,and alluvial fans in the Mesozoic and Cenozoic lowstand systems tract and in gray sandstone layers in the vertical redox zoning.The orebodies are controlled by the tectonic slope belt,which is in the shape of a strip on the plane,and spreads in a layer or plate on the section.Vertical(ups and downs)tectonic movement triggers large-scale phreatic flow in the basin,which is the real driving force for controlling the ore-forming fluid.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in northern China should be based on global tectonic movement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take into account factors such as basins as a unit to study mineralization background,ore concentration areas as objects to study mineralization,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gional tectonic movement and metallogenic process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to study tectonic events and metallogenic events.It should also be based on different basin types to establish metallogenic models.The innovative research results and ideas are summarized with the aim of promoting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theory in north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oretical system metallogenic background MINERALIZATION metallogenic model vertical(ups and downs)tectonic movement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ore deposit geolog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