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f intruder components in light neutron-rich nuclei via single-nucleon transfer reaction 被引量:6
1
作者 Wei Liu Jian-Ling Lou +1 位作者 Yan-Lin Ye Dan-Yang P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82-112,共31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adioactive beam facilities,studies concerning the shell evolution of unstable nuclei have recently gained prominence.Intruder components,particularly s-wave intrusion,in the low-lying states o...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adioactive beam facilities,studies concerning the shell evolution of unstable nuclei have recently gained prominence.Intruder components,particularly s-wave intrusion,in the low-lying states of light neutron-rich nuclei near N=8 are of importance in the study of shell evolution.The use of single-nucleon transfer reactions in inverse kinematics has been a sensitive tool that can be used to quantitatively investigate the single-particle orbital component of selectively populated states.The spin-parity,spectroscopic factor(or single-particle strength),and effective singleparticle energy can all be extracted from such reactions.These observables are often useful to explain the nature of shell evolution,and to constrain,check,and test the parameters used in nuclear structure models.In this article,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the intruder components in lowlying states of neutron-rich nuclei of He,Li,Be,B,and C isotopes using various single-nucleon transfer reactions are reviewed.The focus is laid on the precise determination of the intruder s-wave strength in low-lying st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nucleon transfer reaction Intruder component Light neutron-rich nuclei
下载PDF
海洋磷酸盐对稀土元素的超常富集作用
2
作者 任江波 何高文 邓希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9-80,共2页
通过对西太平洋富稀土深海沉积物研究进一步证实,深海沉积物中稀土元素(REY)的富集与P和Ca密切相关,并与生物磷灰石的发育成正比。西太平洋研究区稀土赋存载体之间的定量关系可表达为:∑REY=0.002×[Al_(2)O_(3)]+0.004×[MnO]+... 通过对西太平洋富稀土深海沉积物研究进一步证实,深海沉积物中稀土元素(REY)的富集与P和Ca密切相关,并与生物磷灰石的发育成正比。西太平洋研究区稀土赋存载体之间的定量关系可表达为:∑REY=0.002×[Al_(2)O_(3)]+0.004×[MnO]+0.057×[P_(2)O_(5)]-235.7(单位为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深海沉积物 富稀土磷酸盐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狼尾草属牧草品质近红外光谱预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瑞芬 徐远东 +3 位作者 孙万斌 刘畅 姚博 陈积山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7-534,共8页
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通过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建立狼尾草属(Pennisetum Rich)牧草水分、粗蛋白、木质素、酸性/中性洗涤纤维及灰分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狼尾草属牧草品质预测模型总... 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通过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建立狼尾草属(Pennisetum Rich)牧草水分、粗蛋白、木质素、酸性/中性洗涤纤维及灰分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狼尾草属牧草品质预测模型总体优于全光谱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效果。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向传播(BP)网络模型中,6项表征牧草品质指标的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均显著低于PLS模型,同时校正集决定系数(R_(C)^(2))、预测集决定系数(R_(P)^(2))显著提高,除灰分含量预测不理想外,其他预测效果均理想。同时人工神经网络的BP网络对于近红外光谱的非线性数据具有良好的拟合能力,其预测模型对于指导狼尾草属牧草品质预测和分级管理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尾草属 常规营养成分 近红外光谱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南黄海强屏蔽层下富低频强能量气枪震源设计及应用
4
作者 黄福强 陈建文 +3 位作者 李斌 张异彪 杨佳佳 李珂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5期1294-1301,共8页
南黄海盆地新近系和中—古生界地层之间存在一个强屏蔽层,阻碍地震波能量向下传播,导致深部地层地震反射波能量低、波组特征差,严重制约了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突破。为了进一步改善南黄海强屏蔽下中—古生界地层的成像质量,从震源激发... 南黄海盆地新近系和中—古生界地层之间存在一个强屏蔽层,阻碍地震波能量向下传播,导致深部地层地震反射波能量低、波组特征差,严重制约了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突破。为了进一步改善南黄海强屏蔽下中—古生界地层的成像质量,从震源激发端进行大量的模拟分析研究,提出了富低频、强能量震源设计方法,优化设计了6 050 in~3富低频、强能量震源。在崂山隆起西部极浅水区开展了拖缆地震采集,新采集的资料在强屏蔽层下深层的信噪比更高,同相轴更连续,构造特征更清晰,强屏蔽层下的地震资料品质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强屏蔽层 大容量 富低频 震源设计
下载PDF
不同有机物料改善富磷菜田土壤微生物结构功能和蔬菜磷素吸收利用研究
5
作者 李琳琳 石宁 王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7,共14页
【目的】碳是微生物代谢活动的优质养分和能量来源,对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具有重大影响。解析碳驱动微生物周转对作物吸收利用磷的影响,探索富磷土壤中磷素高效利用的绿色途径。【方法】蔬菜田间试验分别在山东东营(潮土)和... 【目的】碳是微生物代谢活动的优质养分和能量来源,对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具有重大影响。解析碳驱动微生物周转对作物吸收利用磷的影响,探索富磷土壤中磷素高效利用的绿色途径。【方法】蔬菜田间试验分别在山东东营(潮土)和淄博(褐土)进行,供试作物依次为番茄、西葫芦。设置不施肥对照(CK)、优化施肥(OPT)、优化施肥+腐植酸(OPT+HA)、优化施肥+蚯蚓粪(OPT+EC)、优化施肥+菌渣(OPT+MR) 5个处理。在拉秧期采集土样分析土壤碳、磷养分含量,碳、磷相关胞外酶活性以及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结果】1)有机物料投入提高了番茄和西葫芦产量及磷吸收积累量。2)在OPT基础上,增施HA、EC和MR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和酶活性,以MR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在东营,增施MR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较OPT处理分别提高了17.46%和17.03%,土壤β-葡萄糖苷酶(β-GC)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19.75%和13.12%,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了28.50%;在临淄,增施MR土壤各类碳组分含量较OPT处理均有显著提高,增幅在16.19%~54.30%,土壤β-GC活性显著提高了24.55%。3)增施EC和MR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增施MR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突柄杆菌(Prosthecobacter)、堆囊菌属(Sorangium)相对丰度,增施HA显著提升了土壤中Vermiphilaceae、MWH_CFBk5、Pedobacter相对丰度;增施EC的土壤中富集了Fodinicola和Phaselicystis,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论】在优化施肥基础上,增施有机物料,尤其是菌渣,可有效提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比例,增加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有益菌群丰度,增强土壤磷的活化,进而提高了蔬菜对磷的吸收和利用,降低了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因此,在富磷土壤上,优化施肥配合增施菌渣是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及蔬菜磷素吸收积累的可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磷土壤 土壤碳组分 土壤胞外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Α多样性
下载PDF
Fully Decoupled Branch Energy Balancing Control Method for Modular Multilevel Matrix Converter Based on Sequence Circulating Components
6
作者 Zexin Zhao Weijiang Chen +5 位作者 Zhichang Yang Guoliang Zhao Bin Han Yunfei Xu Nianwen Xiang Shulai Wang 《CSE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235-247,共13页
The modular multilevel matrix converter(M3C)is a potential frequency converter for low-frequency AC transmission.However,capacitor voltage control of high-voltage and largecapacity M3C is more difficult,especially for... The modular multilevel matrix converter(M3C)is a potential frequency converter for low-frequency AC transmission.However,capacitor voltage control of high-voltage and largecapacity M3C is more difficult,especially for voltage balancing between branches.To solve this problem,this paper defines sequence circulating components and theoretically analyzes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different sequence circulating components on branch capacitor voltage.A fully decoupled branch energy balancing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four groups of sequence circulating components is proposed.This method can control capacitor voltages of nine branches in horizontal,vertical and diagonal directions.Considering influences of both circulating current and voltage,a cross decoupled control is designed to improve control precision.Simulation results are taken from a low-frequency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PSCAD/EMTDC,and effectiveness and precision of the proposed branch energy balancing control method are verified in the case of nonuniform parameters and an unbalanced power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nch energy balancing control decoupled control low-frequency AC transmission modular multilevel matrix converter(M3C) sequence circulating components
原文传递
Neur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bnormal white matter functional signaling in adolesc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
7
作者 Xin-Lin Huang Ju Gao +5 位作者 Yong-Ming Wang Feng Zhu Jing Qin Qian-Nan Yao Xiao-Bin Zhang Hong-Yan Sun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24年第2期276-286,共11页
BACKGROUND 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MDD)constitutes a significant mental health concern.Epidemiological surveys indicate that the lifetim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in adolescents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adults,wi... BACKGROUND 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MDD)constitutes a significant mental health concern.Epidemiological surveys indicate that the lifetim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in adolescents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adults,with a corresponding increased risk of suicide.In studying brain dys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MDD in adolescents,research on brain white matter(WM)is sparse.Some researchers even mistakenly regard the signals generated by the WM as noise points.In fact,studies have shown that WM exhibits similar 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signal fluctuations.The alterations in WM signal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disease severity in adolescents with MDD remain unclear.AIM To explore potential abnormalities in WM functional signals in adolescents with MDD.METHODS This study involved 48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MDD and 31 healthy controls(HC).All participants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Scale and 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suicide inventory.In addition,a Siemens Skyra 3.0T magnetic resonance scanner was used to obtain the subjects'image data.The DPABI software was utilized to calculate the WM signal of the 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fALFF)and regional homogeneity,followed by a two-sample t-test between the MDD and HC groups.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was also used to evaluate the WM functional signal.Pearson’s correlation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istical test results and clinical scales.RESULTS Compared to HC,individuals with MDD demonstrated a decrease in the fALFF of WM in the corpus callosum body,left posterior limb of the internal capsule,right superior corona radiata,and bilateral posterior corona radiata[P<0.001,family-wise error(FWE)voxel correction].The regional homogeneity of WM increased in the right pos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 and left superior corona radiata,and decreased in the left superior longitudinal fasciculus(P<0.001,FWE voxel correction).The ICA results of WM overlapped with those of regional homogeneity.The fALFF of WM signal in the left posterior limb of the internal capsul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INI suicide scale(P=0.026,r=-0.32),and the right posterior corona radiata was also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INI suicide scale(P=0.047,r=-0.288).CONCLUSION Adolescents with MDD involves changes in WM functional signals,and these differences in brain regions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suic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ite matter Regional homogeneity The 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Adolescents 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s
下载PDF
超声辅助乙醇提取富硒金花葵花朵中的硒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8
作者 张文开 鲍征宇 +5 位作者 Diego Armando PINZON NUNEZ 邵玲玲 徐峰 张宏宇 赵月华 田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01-208,共8页
为促进优质天然富硒植物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本文选取富硒金花葵为研究对象,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ydride Generation-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HG-AFS)检测不同植物器官样品中的硒含量,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金花葵花... 为促进优质天然富硒植物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本文选取富硒金花葵为研究对象,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ydride Generation-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HG-AFS)检测不同植物器官样品中的硒含量,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金花葵花朵中的含硒有机活性组分并使用响应面法优化获得最佳提取工艺,同时对含硒提取物开展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金花葵各器官中硒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叶、果、花、根和茎,分别为21.99、14.29、12.93、10.90和10.23 mg/kg。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含硒有机活性成分最佳提取参数为提取温度40℃、固液比1:60、提取时间40 min、超声功率350 W、乙醇浓度50%(V/V)和提取次数1次。在最佳提取参数下,硒的提取率为35.65%±0.65%。DPPH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含硒有机活性成分的半抑制浓度(IC_(50))为0.048 mg/mL(硒元素浓度为0.79μg/mL),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显示样品浓度为8 mg/mL时达到最大清除率97%,IC_(50)为0.56 mg/mL,还原力实验表明样品的还原能力随样品浓度的增大而增强。证明金花葵的含硒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可以为合理利用富硒金花葵和研发加工富硒农副作物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葵 含硒活性成分 提取工艺优化 响应面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综合物探方法在淄博金岭王旺庄矿区富铁矿勘查中的应用
9
作者 郑岩岩 赵晓博 +4 位作者 陈琦 杨超 李建委 高嘉汕 胡创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80-483,491,共5页
淄博金岭岩体主要为早白垩世沂南序列上水河单元细粒角闪闪长岩,出露于中东部的花山、铁山、东尹家-西尹家一带,为中偏基性-中性-中偏碱性的杂岩体,属于同源同期不同次序形成的侵入岩,岩性比较复杂。金岭岩体为山东省内主要的成矿岩体之... 淄博金岭岩体主要为早白垩世沂南序列上水河单元细粒角闪闪长岩,出露于中东部的花山、铁山、东尹家-西尹家一带,为中偏基性-中性-中偏碱性的杂岩体,属于同源同期不同次序形成的侵入岩,岩性比较复杂。金岭岩体为山东省内主要的成矿岩体之一,区内发育多个大型铁矿床。根据资料显示,铁矿作为我国的主要战略矿产,目前仍处于短缺状态,且区内多个矿山企业已经关停,部分矿山企业也面临着资源量枯竭的局面,所以在金岭岩体外围开展找矿勘查及寻求突破仍是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方向。以往物探勘查工作多采用单一方法,约束较少,计算精度较低,对找矿勘查的指导意义不强,造成钻孔揭露地层与物探解译结果差别较大。采用高精度重力剖面测量、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井中三分量磁测、地质资料联合反演联合解译,增加反演约束条件,可以使计算精度大幅度提高,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对指导后期钻孔布设提供更多依据,为金岭岩体深部及外围找矿突破提供更多的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淄博金岭 富铁矿 综合物探方法 深部及外围 重磁 CSAMT 三分量磁测
下载PDF
富油煤的基础煤质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特征分析
10
作者 郭平 王廷辉 +1 位作者 胡波 陈婷婷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22期33-35,共3页
为了研究富油煤的基础煤质特征及成煤环境特征,以陕北地区的三个主要煤区—黄陇区域、子长区域和榆神府区域的富油煤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样品进行煤质分析、灰成分分析、焦油热解产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北富油煤煤... 为了研究富油煤的基础煤质特征及成煤环境特征,以陕北地区的三个主要煤区—黄陇区域、子长区域和榆神府区域的富油煤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样品进行煤质分析、灰成分分析、焦油热解产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北富油煤煤质优良,各项指标均优于动力煤要求,是干馏煤气的理想原料。低温干馏所得焦油中各类组分含量稳定,不同样品间虽有差异但存在内在规律性。该地区富油煤形成于稳定的沉积环境,靠近陆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煤 煤质特征 焦油成分 成煤环境
下载PDF
富生烃凹陷背景下热成因气对水合物成藏的贡献探讨 被引量:11
11
作者 丛晓荣 苏明 +4 位作者 吴能友 乔少华 沙志彬 卢海龙 苏丕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0-183,共14页
近年来海域水合物的实际钻探结果显示,当富生烃凹陷具有适宜的水深、温度、压力等地质条件时,浅部沉积物往往是水合物的潜在富集区域。尽管富生烃凹陷具有优异的生排烃潜力,热成因气较为充足,为水合物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气体来源,但实际... 近年来海域水合物的实际钻探结果显示,当富生烃凹陷具有适宜的水深、温度、压力等地质条件时,浅部沉积物往往是水合物的潜在富集区域。尽管富生烃凹陷具有优异的生排烃潜力,热成因气较为充足,为水合物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气体来源,但实际调查表明浅部地层中水合物的气体组分和碳同位素更多地表现为微生物成因气或混合成因气的特征,并没有深部热成因气形成的天然气水合物广泛发育的特征。2007年和2015年在我国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白云凹陷进行了两次水合物钻探,与2007年获取的具有微生物成因特征或热成因气贡献非常小的混合成因水合物相比,在2015年钻探中,有钻孔站位的烃类组分测定揭示了较高含量的乙烷和丙烷,从而直接证实了该站位的水合物气源主要是热成因气。白云凹陷内油气钻井地球化学测试分析显示,虽然深部烃类气体受东沙运动的影响存在大规模的逃逸和散失,但部分热成因气仍然可以通过断层、底辟和气烟囱等垂向通道运移至浅部地层之中形成天然气水合物。通过两个钻探区"深部烃源层系—中部运移通道—浅部水合物矿体"三者的垂向耦合对水合物成藏的控制研究,指出通道类型和运移效能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同一富生烃凹陷背景下的两个水合物矿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对于2007年钻探区而言,在深部热成因气沿着效能较低的通道发生自下而上的长距离运移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气体组分分异和碳同位素分馏等作用,导致气体的地球化学更多地表现为"微生物成因气"的特征。而在2015年钻探区,由于断裂、底辟构造发育,深部热成因气可以被更有效地输送至水合物成藏沉积地层中,气体组分和同位素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生烃凹陷 天然气水合物 气体组分 同位素分馏 流体运移 神狐海域
下载PDF
富钴锰结壳分析技术评介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毅民 王晓红 张学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6-311,共6页
简要评介了用于富钴锰结壳成分分析的现代分析技术,包括船上现场分析、陆上实验室的多元素分析、矿物微区分析和元素微区分布特征研究的微探针方法及相关标准物质的研制。讨论了结壳品位分析时的取样问题及干基温度的确定和对“绿色”... 简要评介了用于富钴锰结壳成分分析的现代分析技术,包括船上现场分析、陆上实验室的多元素分析、矿物微区分析和元素微区分布特征研究的微探针方法及相关标准物质的研制。讨论了结壳品位分析时的取样问题及干基温度的确定和对“绿色”分析技术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 锰结壳 化学组成 分析技术
下载PDF
不同富硒方法对茶油品质特性及功能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彦花 刘娟 +3 位作者 马小灵 蒋晶明 吴立潮 刘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59,共6页
以施肥富硒与生物化学富硒两种方法制得的富硒茶油为样本,测定硒含量、感官品质、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功能性成分,探讨两种富硒方法对茶油的品质特性及功能性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施肥富硒法、生物化学富硒法茶油的硒含量分别... 以施肥富硒与生物化学富硒两种方法制得的富硒茶油为样本,测定硒含量、感官品质、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功能性成分,探讨两种富硒方法对茶油的品质特性及功能性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施肥富硒法、生物化学富硒法茶油的硒含量分别提高至0.11 mg/kg及0.49 mg/kg,达到了我国相关富硒标准,生物化学方法的富硒效果比施肥富硒更显著;施肥富硒方法所得茶油具有更好的感官品质;两种富硒方法均降低了茶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对茶油的碘值、皂化值、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影响;两种富硒方法对茶油中豆甾醇含量、谷甾醇含量及茶多酚含量整体上无明显影响,但生物化学富硒方法制得的茶油中α-生育酚及角鲨烯含量明显降低。总的来讲,两种富硒方法均显著提高了茶油硒含量,达到了富硒水准,其中施肥富硒方法富硒周期长,所得茶油具有更好的感官品质;生物化学富硒方法更快捷、效果更显著,但对茶油中的部分功能性成分造成了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油 富硒 品质特性 功能性成分
下载PDF
富水软弱地层盾尾单双液多序注浆及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林辉 颜波 +2 位作者 杨国龙 谭伟源 汪清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6-159,165,共5页
在富水易坍塌的软弱地层中,盾尾注浆施工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文章针对该技术难题,从浆液配比及施工工艺改进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水泥、膨润土、粉煤灰及水玻璃4种常用注浆材料的7种浆液配比性能和适用性,提出了富水软弱砂层... 在富水易坍塌的软弱地层中,盾尾注浆施工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文章针对该技术难题,从浆液配比及施工工艺改进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水泥、膨润土、粉煤灰及水玻璃4种常用注浆材料的7种浆液配比性能和适用性,提出了富水软弱砂层中的单双液壁后多序注浆工艺。该注浆工艺既控制了双液的快速凝结又保证了有效充填,是一套适用于富水易坍塌地层、有利于地面沉降控制的盾尾注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尾注浆 富水软弱地层 注浆工艺 浆液配比
下载PDF
竹笋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金来 吴良如 +3 位作者 杨慧敏 潘雁红 钟浩 郭帆 《竹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2-76,共5页
竹笋是一种天然可再生的绿色蔬菜,其产量丰富,营养齐全,主要含有膳食纤维、蛋白及氨基酸、多糖和香气等化学成分。目前,竹笋产品主要以鲜笋、笋干、清水笋等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严重限制了竹笋产业的发展。为了实现竹笋的高值化利用,近年... 竹笋是一种天然可再生的绿色蔬菜,其产量丰富,营养齐全,主要含有膳食纤维、蛋白及氨基酸、多糖和香气等化学成分。目前,竹笋产品主要以鲜笋、笋干、清水笋等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严重限制了竹笋产业的发展。为了实现竹笋的高值化利用,近年来,关于竹笋化学成分的研究很多。该文详细介绍了竹笋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与应用、蛋白含量及氨基酸组成、多糖的提取与活性、香气化学成分和其他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旨在依托科技创新开发竹笋高附加值产品,更好地推动整个竹笋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 营养齐全 化学成分 高值化利用
下载PDF
三甘醇脱水酸性组分分布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蒋洪 单永康 +1 位作者 郭永刚 蒲锐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58,共4页
三甘醇脱水工艺是天然气脱水最常用的工艺,利用HYSYS软件对高含酸性气田进行三甘醇脱水模拟,研究酸性组分在三甘醇脱水工艺中的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当天然气高含酸性组分时,三甘醇不仅吸收水而且对酸性组分有较强的吸收性能。酸性组分溶... 三甘醇脱水工艺是天然气脱水最常用的工艺,利用HYSYS软件对高含酸性气田进行三甘醇脱水模拟,研究酸性组分在三甘醇脱水工艺中的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当天然气高含酸性组分时,三甘醇不仅吸收水而且对酸性组分有较强的吸收性能。酸性组分溶于三甘醇将导致三甘醇性能下降、引起设备腐蚀以及闪蒸气和再生气会污染环境。针对高含酸性气田三甘醇脱水,提出采用富液汽提工艺,通过在吸收塔后设置富液汽提塔,利用净化气汽提,降低三甘醇富液中酸性组分的含量,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工作人员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组分 三甘醇 HYSYS 富液汽提
下载PDF
富钴结壳分析方法评述和结果对比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宏樵 吴建之 曾江宁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413-414,423,共3页
大洋富钴结壳成份分析的现代分析技术 ,包括船上现场分析和陆上实验室多元素分析。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 ICP- MS、ICP-AES、AAS、XRF四种方法 ,而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缺点。本文采用 XRF荧光法、AAS原子吸收法和比色法 ,对结壳中 Mn、Fe... 大洋富钴结壳成份分析的现代分析技术 ,包括船上现场分析和陆上实验室多元素分析。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 ICP- MS、ICP-AES、AAS、XRF四种方法 ,而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缺点。本文采用 XRF荧光法、AAS原子吸收法和比色法 ,对结壳中 Mn、Fe、Cu、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化学成份 方法评述 分析技术
下载PDF
基于RIA的富媒体播放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龙军 黄明和 +1 位作者 郭斌 姚磊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8-231,共4页
多媒体在网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然而现有的技术很难达到视频、音频、图片与文字的完美结合.该文采用RIA设计模式,使用FLASH结合XML,JSP,数据库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通用的B/S架构下的富媒体播放组件(RM-Player),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经... 多媒体在网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然而现有的技术很难达到视频、音频、图片与文字的完美结合.该文采用RIA设计模式,使用FLASH结合XML,JSP,数据库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通用的B/S架构下的富媒体播放组件(RM-Player),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经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A XML FLASH 富媒体播放组件
下载PDF
世界大洋地质与矿产标准物质评介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毅民 王晓红 +2 位作者 高玉淑 张学华 樊兴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9-243,共15页
自20世纪80年代中以来,中国相继研制了4批共11个大洋地质与矿产标准物质,形成了多金属结核(GSPN-1~3)、海山富钴结壳(GSMC-1~3)、富钴结壳的铂族元素(MCPt-1,2)和深海沉积物(GSMS-1~3)4个标准物质系列。笔者简介了这些标准物质的研... 自20世纪80年代中以来,中国相继研制了4批共11个大洋地质与矿产标准物质,形成了多金属结核(GSPN-1~3)、海山富钴结壳(GSMC-1~3)、富钴结壳的铂族元素(MCPt-1,2)和深海沉积物(GSMS-1~3)4个标准物质系列。笔者简介了这些标准物质的研制背景,评介了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美国、俄罗斯、印度和日本等)研制的大洋地质与矿产各标准物质系列,对比了其定值数据、特点及应用。虽然中国的研制工作起步较晚,但由于采用了更先进的分析测试技术和国内外多实验室合作定值方式,使这些标准物质定值组分多、系列性好,也有较大国际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述 标准物质 多金属结核 富钴结壳 深海沉积物 化学组成 铂族元素
下载PDF
硫酸浸出法从高钛型高炉渣富钛产物中提取钛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孙红娟 周国彪 +3 位作者 彭同江 吴逍 何思祺 周帆 《矿冶》 CAS 2015年第3期54-58,共5页
以攀西地区高钛型高炉渣经磁选、硫化焙烧-水浸、盐洗处理后所获的富钛产物为原料,采用稀硫酸浸出法提取其中的钛组分。考察了硫酸质量分数、温度、酸渣质量比和时间对钛浸取率的影响。采用XRF和XRD对富钛产物和酸浸渣的化学成分与物相... 以攀西地区高钛型高炉渣经磁选、硫化焙烧-水浸、盐洗处理后所获的富钛产物为原料,采用稀硫酸浸出法提取其中的钛组分。考察了硫酸质量分数、温度、酸渣质量比和时间对钛浸取率的影响。采用XRF和XRD对富钛产物和酸浸渣的化学成分与物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富钛产物中Ti O2含量超过35%,主要以无定型水合氧化钛和钙钛矿形式存在;提取钛的最佳条件为:硫酸质量分数60%,温度160℃,酸渣质量比(1.25~1.5):1,时间2.5 h,Ti O2浸取率可达90%以上,且纯度较高;酸解过程中,无定型水合氧化钛最先溶出,其次是钙钛矿,最后是部分透辉石。该工艺具有用酸浓度低、酸解时间短、Ti O2浸取率高等特点,对高钛型高炉渣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钛高炉矿渣 富钛产物 稀硫酸 钛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