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ght and Left Colon Cancer: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Results (South Egypt Cancer Institute Experience)
1
作者 Ashraf Zeidan Matta Gerges +1 位作者 Shimaa H. Shaban Mayada Fawzy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20年第7期433-447,共15页
<strong>Background:</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Colon cancer (CC) ranks... <strong>Background:</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Colon cancer (CC) ranks as the third most common cancer worldwide and is considered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 Recently, many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ve made the observation that right and left colon cancer have m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regarding clinico-pathological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characteristics and primary tumor location has a crucial impact on treatment outcomes and overall survival. Our study was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presence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right and left colon cancer.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Patients and Methods: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is study i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hich aimed at comparing right and left colon cancer as regards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and treatment results among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receiving treatment at South Egypt Cancer Institute (SECI)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2008 to 12/2018. A sample size of 160 cases of colon cancer patients (80 diagnosed as right colon cancer and 80 diagnosed as left colon cancer) wa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our South Egypt Cancer Institute (SECI)’s tumor registry.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done using SPSS program version 20. Difference was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P-value < 0.05. Survival curves were conducted using the Kaplan-Meier methods and were compared with the log-rank test.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Results:</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Right colon cancer occurred at an older age and was more commonly presented with abdominal pain while left colon cancer was more commonly presented with bleeding manifestations. More cases of the right side underwent curative surgeries whereas more palliative surgeries were performed to left-sided cases. Left sided cases were associated with a more advanced stage at diagnosis while right-sided cases were associated with a better response to first-line chemotherapy. More cases of the left side died due to metastatic disease. On the other hand,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d no differences between both sides regarding gender predilection, risk factors, sites of metastases, number of metastatic organs,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grading, response to second- or third-line chemotherapy, chemotherapy toxicity (hematological or non-hematological), overall surviv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or disease-free survival.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Conclusion:</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Primary tumor location of colon cancer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utcomes.</span></span></span></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n Cancer right LEFT tumor Location
下载PDF
右半结肠癌患者应用单孔加一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孟庆国 唐守齐 田希丰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3期135-138,共4页
目的:观察右半结肠癌患者应用单孔加一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6月东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五孔组与单孔加一孔组,各56例。五孔组采用五孔法腹腔... 目的:观察右半结肠癌患者应用单孔加一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6月东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五孔组与单孔加一孔组,各56例。五孔组采用五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单孔加一孔组采用单孔加一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情况、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单孔加一孔组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五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2 d、3 d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加一孔组术后1 d、2 d、3 d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五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单孔加一孔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低于五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孔加一孔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五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57,P=0.185)。结论:右半结肠癌患者应用单孔加一孔腹腔镜手术与五孔法相比,可减少患者切口长度,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疼痛和血清CEA、CA199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腹腔镜手术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尾背侧入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曾海敬 吴祖光 李恩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年第5期539-542,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需进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切除术患者22例。按照采用尾背侧中间入路10例(简称尾背侧组)和尾腹侧中间入路12例(简称尾腹侧组)... 目的探讨经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需进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切除术患者22例。按照采用尾背侧中间入路10例(简称尾背侧组)和尾腹侧中间入路12例(简称尾腹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切除的标本质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吻合口瘘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同时比较结果。结果尾背侧组手术时间178.6±16.2 min、术中出血83.2±8.4 mL与尾腹侧组205.0±20.0 min、100.7±13.3 m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尾背侧组清扫淋巴结数目15.7±1.9枚,术后排气时间2.8±0.5 d、切除标本中系膜保留完整10例、无吻合口瘘,无中转开腹、住院日12.6±1.2 d;尾腹侧组16.3±1.7枚、2.8±0.5 d、12例、0例、0%、平均住院日12.7±1.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标本系膜完整两组均完整无破损,尾背侧组与尾腹侧组各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淋巴瘘),均于术后第4天出现,保守治疗3天后治愈。结论选择尾背侧入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切除术是安全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 腹腔镜手术 尾背侧入路
下载PDF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尾侧入路与头侧入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肖荷芳 陈子文 +4 位作者 刘红权 方传发 刘传渊 赖承治 钟武 《现代医院》 2018年第11期1654-1657,共4页
目的比较尾侧入路与头侧入路在右半结肠癌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于2017年1月—2018年7月,将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3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前瞻性随机分为两组(各19例),分别行尾侧入路和头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 目的比较尾侧入路与头侧入路在右半结肠癌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于2017年1月—2018年7月,将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3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前瞻性随机分为两组(各19例),分别行尾侧入路和头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尾侧入路与头侧入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21. 4±25. 2)及(152. 1±31. 7)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2. 4±25. 2)及(82. 4±30. 8)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7. 8±4. 1)和(17. 3±3. 8)枚,术中并发症各有1例,术后并发症有2例及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尾侧入路较头侧入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简便、安全和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手术入路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全腹腔镜下三步法体内吻合术与腹腔镜辅助下体外吻合术的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缪刚刚 王科 +1 位作者 周大鹏 余洋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究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TLRC)三步法体内吻合术与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LARC)体外吻合术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术式分为体内吻合组(n=48,TLRC联合三步法体内吻合术治疗)... 目的:探究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TLRC)三步法体内吻合术与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LARC)体外吻合术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术式分为体内吻合组(n=48,TLRC联合三步法体内吻合术治疗)和体外吻合组(n=42,LARC联合体外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疼痛VAS评分、手术期指标(吻合时间、肛门通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住院时间等)、免疫功能指标(CD3^(+)、CD4^(+)及CD4^(+)/CD8^(+))、应激反应指标(Cor、NE)、炎性反应指标(hs-CRP、IL-6)、肠屏障功能指标(D-乳糖、DAO及内毒素)等。结果:体内吻合组吻合时间、肛门通气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小于体外吻合组(P<0.05);体内吻合组术后1 d及3 d疼痛VAS评分均低于体外吻合组(P<0.05);体外吻合组术后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D-乳糖、二胺氧化酶(DAO)及内毒素水平均高于体内吻合组(P<0.05);体内吻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体外吻合组(P<0.05)。结论:TLRC三步法体内吻合术与LARC体外吻合术均有良好根治效果,而体内吻合术可缩短吻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及肠屏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腹腔镜 肿瘤切除术 体内吻合术 体外吻合术
下载PDF
腹腔镜CEM与开腹CEM对血清炎症应激指标、肿瘤标志物以及外周血T细胞含量的影响对比 被引量:10
6
作者 万涛 宋世震 梁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3期1303-1306,共4页
目的对比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EM)对患者血清炎症应激指标、肿瘤标志物及外周血T细胞水平的影响差异。方法选取胃肠外科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实施CEM的97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腹腔镜下CEM 53例(腹腔镜组)、采取传统开腹手... 目的对比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EM)对患者血清炎症应激指标、肿瘤标志物及外周血T细胞水平的影响差异。方法选取胃肠外科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实施CEM的97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腹腔镜下CEM 53例(腹腔镜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44例(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血清炎症应激指标、肿瘤标志物及外周血T细胞水平差异。结果术后1 d腹腔镜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刺激激素(TSH)水平显著的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1 d腹腔镜组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肠癌特异性抗原2(CCSA-2)、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 ICAM-1)水平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1 d腹腔镜组患者的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显著的高于开腹组(P<0.05),术后1 d腹腔镜组的CD8+水平显著的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CEM手术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炎症应激反应,减少肿瘤标志物释放入血,对患者的免疫抑制作用较开腹手术轻,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 炎症应激指标 肿瘤标志物 T细胞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结直肠手术的操作策略——附58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殷骏 毛忠琦 +1 位作者 徐露 周晓俊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结直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10月-2010年1月腹腔镜下行结直肠手术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除5例中转开腹外,余53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50min,术中平均失血100mL,术后肠功能...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结直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10月-2010年1月腹腔镜下行结直肠手术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除5例中转开腹外,余53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50min,术中平均失血100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48h,平均术后住院时间9d,无输尿管损伤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58例均获10~38个月随访,肿瘤患者未发现戳孔部位种植,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手术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短期效果与传统开腹手术无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直肠癌根治术 结肠癌手术 左半结肠切除术 右半结肠切除术 术前评估 恶性肿瘤手术原则
下载PDF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8
作者 郭康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研究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方法与预后效果。方法将我院肿瘤科2009年6月1日~2010年6月31日期间收治的46例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高龄结肠癌伴右肝肿物患者的术后平均... 目的:研究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方法与预后效果。方法将我院肿瘤科2009年6月1日~2010年6月31日期间收治的46例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高龄结肠癌伴右肝肿物患者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3.54±0.53)年,术后并发症率为3.45%,1年内生存率为95.65%,术后效果评价为(83.64±2.13)。上述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直接切除结肠癌病灶位置,术后辅以化疗、放疗的治疗方能够保障高龄结肠癌伴右肝肿物患者的1年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 治疗方法 预后效果
下载PDF
巨大胃底间质瘤合并右半结肠癌1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郑维锋 陈战 +1 位作者 林大富 涂永久 《中国临床医学》 2016年第4期544-544,F0003,共2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发病率为(11.0~14.5)/100万,占消化道肿瘤的1%~39%。GIST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右半结肠癌 伴发
下载PDF
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生存特征分析: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庆 邹旻红 +1 位作者 李旺林 曹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51-1356,共6页
目的探讨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MA)术后患者的生存特征差异和预后因素。方法收集监测、流行病学、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2006-2015年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总共13594例患者,分为两组:右半结肠黏液腺癌组(n=9824)和左半结肠黏液腺癌组(n=37... 目的探讨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MA)术后患者的生存特征差异和预后因素。方法收集监测、流行病学、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2006-2015年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总共13594例患者,分为两组:右半结肠黏液腺癌组(n=9824)和左半结肠黏液腺癌组(n=3770),使用Kaplan⁃Meier分析两组总生存期(OS),按分期、分化程度分层对比分析OS;多因素Cox分析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各肿瘤特征中存在明显差异。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51.6%和55.0%,生存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分层分析显示在AJCC分期Ⅰ期(P=0.203)、Ⅱ期(P=0.156)、Ⅲ期(P=0.08)、高分化(P=0.091)、中分化(P=0.252)和未分化(P=0.946)的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的O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期左半结肠黏液腺癌的OS要优于右半结肠黏液腺癌(P<0.001);而低分化的右半结肠黏液腺癌的OS要优于左半结肠黏液腺癌(P=0.001)。多因素Cox分析显示,男性、年龄≥60岁、单身或未婚、丧偶、T3、T4、N1、N2、M1、低分化、未分化、淋巴结获取数量<12、CEA阳性和无化疗分别是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中分化是左半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同分化程度和分期的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表现出不完全一致的生存差异。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也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右半结肠癌 黏液腺癌 分期 分化 预后 SEER数据库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右半结肠肿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剑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右半结肠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98例右半结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右半结肠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98例右半结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5年存活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流质饮食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右半结肠肿瘤的治疗效果优于开腹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治疗 开腹手术治疗 右半结肠肿瘤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新军 王亚军 +2 位作者 董树园 梁乃超 康凤君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4年第7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治疗结肠肿瘤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自2008年9月~2013年10月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18例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及近期肿瘤治疗效果。结果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治疗结肠肿瘤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自2008年9月~2013年10月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18例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及近期肿瘤治疗效果。结果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2例(11.1%)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63.6±12.2)min,手术出血(26.7±23.0)ml,辅助切口长(5.4±0.6)cm,术后排气时间(2.5±0.7)d,住院时间(7.7±1.1)d,淋巴结清扫数目(17.9±3.4)枚。随访时间平均为23(5~61)月,1例出现肝转移,无戳孔和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肿瘤安全有效,其远期疗效有待更多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切除术 结肠肿瘤 根治切除 腹腔镜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CME对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后血清学指标及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更光 徐世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整肠系膜切除术(CME)及传统开腹CME手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血清炎性应激指标、肿瘤学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各53例。术后比较2组患者血清炎性应激指...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整肠系膜切除术(CME)及传统开腹CME手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血清炎性应激指标、肿瘤学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各53例。术后比较2组患者血清炎性应激指标、肿瘤标志分子水平及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结果:术后2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血糖(GLU)等炎性应激指标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且术后开腹组显著高于腹腔镜组(P<0.05);术后开腹组血清结肠癌特异性抗原-2(CCSA-2)、3’sulfo-Lewis、膜联蛋白(Annexin-A5)、中期因子(MK)、人多效生物因子(PTN)水平均显著高于腹腔镜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Th1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开腹组,而Th2、Th17及Treg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CME较开腹CME创伤小,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炎性应激反应,减少肿瘤标志分子的释放并保护术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腹腔镜 完整肠系膜切除术 应激 肿瘤标志分子 细胞免疫
下载PDF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联合术后乌司他丁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及对血清中期因子、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明干 丁新德 +1 位作者 章波 朱松明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年第4期446-449,452,共5页
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联合术后乌司他丁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及对血清中期因子(MK)、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20... 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联合术后乌司他丁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及对血清中期因子(MK)、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术后给予乌司他丁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主要肝肾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肌酐及尿素氮(BUN)]、MK、TSGF、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和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进食流质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两组患者ALT、AST、TBIL、肌酐和BUN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K、TSGF、TNF-α、IL-6、IL-8、CD4+及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67%(16/60)、21.67%(13/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结肠系膜切除术联合术后乌司他丁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显著,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且对术后患者肝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肿瘤相关标志物水平,同时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乌司他丁 右半结肠癌 中期因子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下载PDF
右半结肠肿瘤伴梗阻手术一期吻合可行性分析
15
作者 江晓林 詹惠华 陈伟 《中外医疗》 2020年第34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右半结肠肿瘤伴梗阻手术一期吻合可行性,结合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93例右半结肠肿瘤伴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一期肿瘤切除加吻合加末段回肠... 目的分析右半结肠肿瘤伴梗阻手术一期吻合可行性,结合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93例右半结肠肿瘤伴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一期肿瘤切除加吻合加末段回肠双攀造口)50例和对照组(肿瘤切除加末段回肠造口)4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61±0.54)d、术后引流管拔出时间(5.36±0.83)d、住院时间(12.97±1.95)d相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96、9.798、6.815,P<0.05),并发症发生率4.00%,相比对照组20.93%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4,P<0.05),预后优良率94.00%,相对对照组76.7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5,P<0.05)。结论右半结肠肿瘤伴梗阻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一期肿瘤切除加吻合加末段回肠双攀造口是可行性的治疗操作,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良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肿瘤 梗阻 手术一期吻合 可行性
下载PDF
幽门下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16
作者 朱融慧 周兴舰 +2 位作者 宋俊 郭朝阳 秦章禄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8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下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为非横结肠近肝曲的右半结肠癌... 目的探讨幽门下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为非横结肠近肝曲的右半结肠癌患者,观察组为横结肠近肝曲的右半结肠癌患者,两组均采用幽门下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肿瘤标志物、淋巴结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中央淋巴结清扫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及幽门下区淋巴结数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肠癌特异性抗原2(CCSA-2)及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淋巴结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下淋巴结清扫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手术创伤较小,能改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淋巴结阳性率,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下淋巴结清扫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手术创伤 肿瘤标志物 围手术期指标
下载PDF
尾侧入路与中间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肿瘤转移、胃肠激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田德福 吴宏 祝普利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2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探讨尾侧入路与中间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肿瘤转移、胃肠激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依据手术入路方式将8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尾侧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尾侧入路与中间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肿瘤转移、胃肠激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依据手术入路方式将8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尾侧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中间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外周血鸟苷酸环化酶C(GCC)-mRNA表达情况、胃肠激素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中转开腹率、引流管拔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手术镇痛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血管损伤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GCC-mRNA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GCC-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本组术前(P﹤0.05)。术后,两组患者胃肽、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胃肽、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辅助性T(Th)1细胞计数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Th2、Th17、调节性T(Treg)细胞计数均高于本组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Th1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Th2、Th17、Treg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尾侧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中血管损伤率较低,对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复发转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侧入路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肿瘤转移风险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下腹部外横内纵小切口取标本的全腹腔镜下右半肠癌根治术(右半类NOSES术)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海鹏 马晓龙 +9 位作者 卢召 周思成 赵志勋 关旭 周海涛 梁建伟 刘正 姜争 杨明 王锡山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下腹部外横内纵小切口取标本的全腹腔镜下右半肠癌根治术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期间34例实施下腹部外横内纵小切口取标本的全腹腔镜下右半肠癌根治术的患者... 目的探讨下腹部外横内纵小切口取标本的全腹腔镜下右半肠癌根治术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期间34例实施下腹部外横内纵小切口取标本的全腹腔镜下右半肠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14~295(中位数176)min;出血量10~100(中位数30)ml;肿瘤大小1.1~9.5(中位数4)cm;下腹部外横内纵小切口长度4~7(中位数5)cm。患者术后排气时间18~96(中位数38)h,术后镇痛时间26~46(中位数36)h,术后住院时间4~11(中位数6)d。术后腹腔感染2例,均未出现吻合口漏等其他并发症,术后1个月内,无二次住院患者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16个月,未见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下腹部外横内纵小切口取标本的腹腔镜下右半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切除术 完全腹腔镜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功能性端端吻合 无菌无瘤术 双套两重保护 安全性
下载PDF
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海家 葛晓伟 孟宏春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5期51-54,共4页
目的比较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3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腹腔镜组40例采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传统组43例行... 目的比较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3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腹腔镜组40例采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传统组43例行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程度、手术安全性、住院费用及随访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切口直径、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切口感染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腹腔镜组与传统组的手术时间、切除淋巴结数量、肠梗阻、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住院费用、转移率及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比较,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少,预后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并能达到肿瘤根治效果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 手术并发症 肿瘤根治效果
下载PDF
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外周血T细胞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学圆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对右半结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外周血T细胞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8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考组,每组各40例。参考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对右半结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外周血T细胞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8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考组,每组各40例。参考组行开腹CME治疗,试验组行腹腔镜下CME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前的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结肠癌特异性抗原2(CCSA-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SICAM-1、CCSA-2、VEGF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的SICAM-1、CCSA-2、VEGF水平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CD4^(+)、CD3^(+)、CD8^(+)水平低于术前,参考组的CD4^(+)/CD8^(+)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的CD4^(+)/CD8^(+)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的CD4^(+)、CD3^(+)、CD4^(+)/CD8^(+)水平高于参考组,CD8^(+)水平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半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CME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利于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 肿瘤标志物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