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hort-Term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Right-Sided Colon Cancer with Two Different Surgeon Positions and Trocar Placements 被引量:1
1
作者 Ziling Zheng Maocai Tang +2 位作者 Shouru Zhang Hao Sun Jingkun Shang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22年第3期105-116,共1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hort-term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right-sided colon cancer with two different surgeon positions and trocar placements. Methods: The data of 78 patients who underwen...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hort-term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right-sided colon cancer with two different surgeon positions and trocar placements. Methods: The data of 7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right-sided colon cancer between January 2018 and August 201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The surgical method was selected by the patien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urgeons’ positioning habits and trocar placements. The group with the lead surgeon standing between the patient’s legs had 35 patients, and the group with the lead surgeon standing at the left side of the patient had 43 patients.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anal gas evacu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urinary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C-reactive protein (CRP) level on the first day after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data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the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right-sided colon cancer, none converting to laparotom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i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57.6 ± 21.3 ml vs 60.2 ± 35.3 ml), postoperative anal gas evacuation time (3.5 ± 1.1 d vs 3.8 ± 1.3 d), postoperative urinary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2.6 ± 1.3 d vs 2.4 ± 1.2 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7.1 ± 1.8 d vs 7.5 ± 2.1 d), or CRP level on the first day after surgery (54.7 ± 9.6 mg/L vs 53.9 ± 8.2 mg/L) was detec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operation time was shorter in the group with the lead surgeon standing between the patient’s legs (185.2 ± 25.6 min vs 196.2 ±19.7 min) (P < 0.05). The two group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he tumour length (4.2 ± 1.3 cm vs 3.9 ± 1.5 cm), number of dissected lymph nodes (27.5 ± 11.6 vs 25.1 ± 15.4), pathological type, or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tumour-node-metastasis stage (P > 0.05). No patients died or had anastomotic fistula during their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9% (8/35) vs 23.3% (10/42);P > 0.05). Conclusion: Under the principle of radical resection, the surgeon should adopt the most suitable standing position and trocar placement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If the surgeon stands between the patient’s legs, this might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and promote a smoother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right-Sided Colon Cancer Surgeon Positions Trocar Placements
下载PDF
Impact of 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 and sufentanil on outcomes and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thoracoscopic lung cancer surgery
2
作者 Dan-Dan Wang Hong-Yu Wang +1 位作者 Yan Zhu Xi-Hua Lu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24年第6期894-903,共10页
BACKGROUND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and cognitive function preservation are crucial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oscopic surgery for lung cancer(LC).This is achieved using either a 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 BACKGROUND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and cognitive function preservation are crucial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oscopic surgery for lung cancer(LC).This is achieved using either a 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or sufentanil(SUF)-based multimodal analgesia.However,the efficacy and impact of their combined use on postoperative pain and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remain unclear.AIM To explore the analgesic effect and the influence on POCD of TPVB combined with SUF-based multimodal analges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for LC to help optimize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and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cluded 107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for LC at The Affiliated Cancer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and Henan Cancer Hospital between May 2021 and January 2023.Patients receiving SUF-based multimodal analgesia(n=50)and patients receiving TPVB+SUF-based multimodal analgesia(n=57)were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PVB group,respectively.We compared the Ramsay Sedation Scale and visual analog scale(VAS)scores at rest and with cough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2,12,and 24 h after surgery.Serum levels of epinephrine(E),angio-tensin Ⅱ(Ang Ⅱ),norepinephrine(NE),superoxide dismutase(SO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and 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β(S-100β)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24 h after surgery.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was administered 1 day before surgery and at 3 and 5 days after surgery,and the occurrence of POCD was monitored for 5 days after surgery.Adverse reactions were also recorded.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time point,between-group,and interaction effects in Ramsay seda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Significantly,there were notable time point effects,between-group differences,and interaction effects observed in VAS scores both at rest and with cough(P<0.05).The VAS scores at rest and with cough at 12 and 24 h after surgery were lower than those at 2 h after surgery and gradually decreased as postoperative time increased(P<0.05).The TPVB group had lower VAS scor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t 2,12,and 24 h after surgery(P<0.05).The MMSE scores at postoperative days 1 and 3 were markedly higher in the TPVB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incidence of POC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TPVB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in 5 days after surgery(P<0.05).Both groups had elevated serum E,Ang Ⅱ,and NE and decreased serum SOD levels at 24 h after surgery compared with the preoperative levels,with better indices in the TPVB group(P<0.05).Marked elevations in serum levels of VEGF,TGF-β1,TNF-α,and S-100β were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at 24 h after surgery,with lower levels in the TPVB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PVB combined with SUF-based multimodal analgesia further relieves pai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oscopic radical surgery for LC,enhances analgesic effects,reduces postoperative stress response,and inhibits postoperative increases in serum VEGF,TGF-β1,TNF-α,and S-100β levels.This scheme also reduced POCD and had a high safety prof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 SUFENTANIL Thoracoscope radical resection of lung cancer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下载PDF
胸腹腔镜联合与右胸三切口入路食管癌根治术后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和远期疗效对比研究
3
作者 韩冬 薛东明 +1 位作者 陈新于 李宇峰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61-365,371,共6页
目的对比研究经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与右胸三切口入路食管癌根治术治疗中段食管癌的术后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并发症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病灶位于胸中段者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对比研究经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与右胸三切口入路食管癌根治术治疗中段食管癌的术后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并发症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病灶位于胸中段者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经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1组(50例),右胸三切口入路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归为研究2组(50例),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术后应激反应、免疫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另对两组患者均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远期预后。结果研究1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研究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疼痛度评分均低于研究2组(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血清中肾上腺素(AD)、皮质醇(COR)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中AD、COR水平较术后1 d降低(P<0.05);研究1组术后1 d及3 d,血清中AD、COR水平均低于研究2组(P<0.05);术后1周,两组血清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4(CD4^(+))、CD4^(+)/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8(CD8^(+))水平均较术前升高,CD8^(+)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周,研究1组血清CD4^(+)、CD8^(+)、CD4^(+)/CD8^(+)水平与研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研究2组26.00%(P<0.05);经1年的随访发现,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应用上述两种手术方式均可达到治疗目的,改善免疫功能,远期预后可观。但相较右胸三切口入路食管癌根治手术,经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手术应激反应更小,治疗时间及康复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腔镜 食管癌根治术 右胸三切口入路 胸中段食管癌 应激反应 免疫功能 并发症 远期预后
下载PDF
全腹腔镜下肠吻合与辅助切口肠吻合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对比
4
作者 刘海滨 张国超 +2 位作者 周雷 宋新 杨华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20-424,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全腹腔镜下肠吻合与辅助切口肠吻合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拟手术治疗的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观察组(全腹腔镜下肠吻合)与对照组(... 目的:对比分析全腹腔镜下肠吻合与辅助切口肠吻合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拟手术治疗的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观察组(全腹腔镜下肠吻合)与对照组(辅助切口肠吻合)。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与排便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52例患者,其中观察组74例,对照组78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手术切口、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下床行走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辅助切口肠吻合术相比,全腹腔镜肠吻合的临床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检查 肠吻合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张新科 司海超 +4 位作者 司小萌 杨建彬 张爽 秦洪猛 金哲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3期1489-1492,共4页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65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全麻组(n=31,单纯全身麻醉)和联合组(n=34,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视...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65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全麻组(n=31,单纯全身麻醉)和联合组(n=34,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瑞芬太尼用量、苏醒进程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6、12、24 h,联合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1);联合组患者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全麻组(P﹤0.01)。联合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苏醒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患者NE、MDA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SOD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联合组患者NE、MDA水平均低于全麻组,SOD水平高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不仅能够减轻疼痛程度和应激反应程度,还能够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腹腔镜经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与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6
作者 姜根炳 毛晓俊 冷剑飞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和中间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和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丹阳市人民医院于2018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60例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路径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中间入路(对照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和中间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和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丹阳市人民医院于2018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60例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路径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中间入路(对照组)和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研究组),各30例。对比两组术中、术后临床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炎症因子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和术后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癌胚抗原、癌抗原-125、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结论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能改善临床指标、抑制肿瘤标志物,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增加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 中间入路 安全性
下载PDF
国产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杨国渊 彭一耘 +3 位作者 马雕龙 狐鸣 杨婧 马云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283-1287,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一病区于2022年04月至06月收治的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57岁,范围37~68岁;患者均... 目的:初步探讨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一病区于2022年04月至06月收治的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57岁,范围37~68岁;患者均行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即右半结肠D3+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04.16 min,术中出血量108.31 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3.16 d,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16 d,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5 d,腹腔引流管引流时间8 d,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3.33枚,术后住院时间9.5 d;术中、术后均无器械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6例患者均行全身静脉化疗,方案为FOLFOX,疗程为6~8个周期;1年总体生存率为100%。结论: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临床疗效良好;该机器人系统有望成为国内辅助根治结肠癌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 结肠癌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下载PDF
老年前列腺癌腹腔镜手术效果及术后生化复发的影响因素
8
作者 朱通 牟燕 +1 位作者 何俊 奉友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505-509,共5页
目的评估不同腹腔镜手术入路方式在治疗老年前列腺癌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遂宁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164例前列腺癌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8例行膀胱前... 目的评估不同腹腔镜手术入路方式在治疗老年前列腺癌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遂宁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164例前列腺癌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8例行膀胱前入路治疗(前入路组),76例行膀胱后入路治疗(后入路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及术后生化复发情况。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采用Log Rank法检验未生化复发生存时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前列腺癌老年患者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前入路组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后入路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未生化复发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10.0μg/L(OR=2.924,95%CI 1.753~4.877)、术后Gleason评分>7分(OR=3.068,95%CI 1.852~5.081)、手术切缘阳性(OR=2.547,95%CI 1.417~4.578)均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膀胱前入路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前列腺癌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术前高PSA水平、术后高Gleason评分及手术切缘阳性患者更易发生生化复发,临床应密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根治术 膀胱前入路 膀胱后入路 生化复发
下载PDF
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吕广霖 李琛 +1 位作者 顾烨 杨春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的比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经腹腔...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的比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经腹腔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控尿率,术前及术后1周勃起功能,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控尿率为87.18%,高于对照组的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表(IIEF-5)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改善围手术期指标、控尿率及勃起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控尿 勃起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阑尾杯状细胞腺癌1例报告
10
作者 王德炎 黄欢 端木尽忠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95-97,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阑尾杯状细胞腺癌(goblet cell adenocarcinoma of the appendix,GCA)的规范诊断与治疗。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1例GCA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64岁,当地医院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GCA后,... 目的探讨阑尾杯状细胞腺癌(goblet cell adenocarcinoma of the appendix,GCA)的规范诊断与治疗。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1例GCA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64岁,当地医院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GCA后,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恢复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9 d出院,现已行2次奥沙利铂+左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化疗方案以及6次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规律化疗,术后随访19个月,未见明确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阑尾肿瘤诊断缺乏特异性,若阑尾切除患者年龄较大、术前肿瘤标志物升高、阑尾管壁增厚、质硬或触及肿块时,应考虑阑尾肿瘤的可能性,必要时行术中冰冻切片送检,以达到一期根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杯状细胞腺癌 阑尾切除术 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腹腔镜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霄翔 郜巧雅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35-37,41,共4页
目的: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 目的: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不同时间(麻醉前、麻醉后15 min、术后5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术后不同时间(术后2、6、12、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前后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胰岛素(INS)]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后15 min、术后5 min,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均低于麻醉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6、12、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两组NE、E、Cor、INS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疼痛评分和应激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全身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胸椎旁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疼痛
下载PDF
头侧入路与中间入路在改良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2
作者 田红刚 赵冲 郝婷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82-85,共4页
目的比较头侧入路与中间入路在改良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行改良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采用头侧入... 目的比较头侧入路与中间入路在改良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行改良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采用头侧入路,B组采用中间入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中央淋巴结清扫时间、总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失血量少于B组,血管损伤发生率低于B组(P<0.05)。术后1 d,两组的醛固酮(ALD)、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明显升高,但A组低于B组(P<0.05)。术后7 d,两组的Polo样激酶1(PLk1)、胸苷激酶1(TK1)、Livin水平均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结论头侧入路与中间入路在改良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头侧入路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降低血管损伤发生率,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也能下调癌活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侧入路 中间入路 腹腔镜 右半结肠癌 D3根治术
下载PDF
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改善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有效性
13
作者 郝倩 代红雨 +2 位作者 李春艳 周红梅 朱志鹏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8期25-29,共5页
目的验证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改善作用;比较不同阻滞时机改善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共75例,年龄18~75岁,美国麻... 目的验证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改善作用;比较不同阻滞时机改善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共75例,年龄18~7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组)、术前阻滞组(PR组)、术后阻滞组(PO组)。PR组与PO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接受超声引导下菱形-肋间-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药物为0.375%罗哌卡因共30ml。通过术后恢复质量评分量表(postoperative recovery quality rating scale,QoR-40)评价患者术后24h、48h恢复质量;记录术后0.5、1、2、4、8、12、24、48h静息及活动状态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PR组术中阿片类药物消耗量明显减少,PR组及PO组术后24h QoR-40得分更高,术后1~8h静息状态与1~12h活动状态NRS评分明显降低,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阿片类药物消耗量明显减少(P<0.05);与PR组比较,PO组术中阿片类药物消耗更多,术后0.5hNRS评分更高(P<0.05);术后Qo R-40得分、PCIA有效按压次数、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能改善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药量,且其有效性与阻滞时机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平面阻滞 菱形-肋间-低位前锯肌阻滞 胸腔镜手术 肺癌根治术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雷瑛英 乔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以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插管后5 min(T_(1))、手术30 min(T_(2))、术毕(T_(3)),观察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_(2)(PGE_(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T_(5))、术后12 h(T_(6))、术后24 h(T_(7))、术后48 h(T_(8)),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观察组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提高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中、术后疼痛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胸椎旁神经阻滞 肺癌根治术 麻醉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唐东方 黄千长 +2 位作者 杨康熙 底莹 樊永丽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1期1208-1211,共4页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46例)和微创组(44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开胸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微创组患者采取...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46例)和微创组(44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开胸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微创组患者采取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肺功能指标[最大自主通气量(MVV)、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及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结果 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淋巴结清扫数明显多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VC、MVV、FEV_(1)均低于本组术前,微创组患者VC、MVV、FEV_(1)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两组患者IL-6、CRP、PCT、IgA、IgG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微创组患者IL-6、CRP、PC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IgA、IgG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可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肺功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肺功能 胸腹腔镜 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舒芬太尼多模式镇痛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唐季春 简金金 +3 位作者 王海浪 朱云霞 曹亮亮 惠夏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舒芬太尼多模式镇痛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纳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PVB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舒芬太尼多模式镇痛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纳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PVB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多模式镇痛,TPVB组采用TPVB联合舒芬太尼多模式镇痛。比较两组术后2、6、12、24 h的Ramsay镇静评分与静息、咳嗽状态下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分别在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两组血清肾上腺素(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Ramsay镇静评分不存在时点、组间、交互效应(P>0.05)。两组静息与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存在时点、组间、交互效应(P<0.05);两组术后6、12、24 h VAS评分均低于术后2 h,且随着术后时间延长,VAS评分越低(P<0.05);TPVB组术后2、6、12、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血清E、AngⅡ、NE水平均高于术前,SOD水平均低于术前,TPVB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血清VEGF、TGF-β_(1)、TNF-α、S-100β水平均高于术前,但TPVB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TPV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1%,与对照组的7.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VB联合舒芬太尼多模式镇痛能进一步缓解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疼痛,提升镇痛效果,减轻术后应激,并能减少术后血清VEGF、TGF-β_(1)、TNF-α、S-100β水平的增高,可能对降低癌细胞侵袭、转移风险有益,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胸椎旁神经阻滞 舒芬太尼 多模式镇痛 镇痛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天宝 王武 +1 位作者 谢金标 陈博扬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析单孔胸腔镜(VATS)肺癌根治术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三孔VATS肺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单孔VATS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前及... 目的探析单孔胸腔镜(VATS)肺癌根治术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三孔VATS肺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单孔VATS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1、3、7天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天,两组患者CRP、PCT均高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患者CRP、PC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天,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天,观察组患者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天,观察组患者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三孔VATS肺癌根治术,单孔VATS肺癌根治术临床疗效更显著,更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及感染风险,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感染性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抑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 三孔 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雪 邹丽峰 +1 位作者 许军 焦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21期3030-3034,共5页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43例。常规组男23例,女20例...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43例。常规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9.54±7.23)岁;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50.11±6.67)岁。常规组给予全麻复合前锯肌平面阻滞,观察组给予全麻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统计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对比两组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及免疫功能情况,统计两组围手术期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常规组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5 min(T1)以及手术结束后5 min(T2)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1)不同时间点间的心率、M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观察组与常规组的心率、M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常规组相比心率、MAP比较低,相对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3)观察组与常规组的心率、MAP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8 h两组患者CRP及PCT水平均升高(均P<0.05),术后48 h观察组CRP及PC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术后48 h的CD4+、CD4+/CD8+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48 h的CD4+、CD4+/CD8+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常规组有5例恶心呕吐、3例头疼,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8/43);观察组有1例恶心呕吐、1例头痛,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44)。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炎症反应及免疫抑制,降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全麻 胸椎旁阻滞 前锯肌平面阻滞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左胸入路与右胸入路行食管癌切除术对淋巴结清扫情况及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明星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12期1992-1996,共5页
目的探讨左胸入路与右胸入路行食管癌切除术对淋巴结清扫情况及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食管癌切除术治疗的15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将1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75例,右胸入路)和对照组(75例,左胸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 目的探讨左胸入路与右胸入路行食管癌切除术对淋巴结清扫情况及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食管癌切除术治疗的15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将1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75例,右胸入路)和对照组(75例,左胸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情况、应激激素水平变化[肾上腺素(E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并发症发生率(术口感染、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吻合口瘘、呼吸衰竭)、5年生存率及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比对照组多,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应激激素指标EP、ACTH、COR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口感染、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33%,对照组总发生率为45.33%,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40.00%)明显比对照组(18.67%)高,术后生存期比对照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左胸入路行食管癌切除术相比,右胸入路治疗虽然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术后应激反应更强,但淋巴结清扫更彻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远期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切除术 右胸入路 左胸入路 淋巴结清扫 应激激素 5年生存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及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浩 宫晓娜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3期35-39,共5页
目的 研究分析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镇痛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本院接诊的90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纳入观察对象,依据麻醉方法进行分组,其中45例患者实行常规麻醉归为对照组,另45... 目的 研究分析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镇痛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本院接诊的90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纳入观察对象,依据麻醉方法进行分组,其中45例患者实行常规麻醉归为对照组,另45例实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归为观察组,观察并分析2组患者麻醉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静息状态下的30min、6hVAS评分呈下降趋势,且低于对照组(P<0.05);而12h、24h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结果,组间无意义(P>0.05)。麻醉前2组HR、MAP检测值无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0min、1h和6h的上述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手术时间无意义(P>0.05);观察组的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采取超声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作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效果突出,有效减轻疼痛,延长麻醉时间,推动手术顺利进行,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超声 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 镇痛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