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区寺院佛典翻译中的编辑学特点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梁成秀 《西藏研究》 CSSCI 2007年第3期53-57,共5页
藏区寺院是藏族历史上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它扮演着文化中心的角色。藏区寺院的佛教典籍的翻译历史悠久,翻译的佛教典籍数量多而保存完整,佛教典籍的翻译中形成了许多鲜明的特色。文章从编辑学的角度,探讨藏区寺院佛典翻译中形成的编辑... 藏区寺院是藏族历史上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它扮演着文化中心的角色。藏区寺院的佛教典籍的翻译历史悠久,翻译的佛教典籍数量多而保存完整,佛教典籍的翻译中形成了许多鲜明的特色。文章从编辑学的角度,探讨藏区寺院佛典翻译中形成的编辑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区寺院 佛教典籍 编辑 特点
下载PDF
轮王寺本与内阁文库本《水浒志传评林》 被引量:1
2
作者 邓雷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132-138,共7页
《水浒志传评林》是简本《水浒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本子,关于此本的版本研究尚少。通过对今存《水浒志传评林》的日本轮王寺藏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本两个版本的比对研究,发现此二本同版,然均非评林本的初刻本,且内阁文库本刊刻时间早于... 《水浒志传评林》是简本《水浒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本子,关于此本的版本研究尚少。通过对今存《水浒志传评林》的日本轮王寺藏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本两个版本的比对研究,发现此二本同版,然均非评林本的初刻本,且内阁文库本刊刻时间早于轮王寺本;轮王寺本后有修版,在版心等方面有所不同,且断板处有修补,然不知此修版乃收藏者所为还是刊刻书坊所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评林本 轮王寺本 内阁文库本
下载PDF
日藏宋本《礼部韵略》刊印时间及版本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子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3-19,共7页
日本真福寺所藏北宋刊《礼部韵略》(简称真福寺藏本),前辈学者据板式、刊工推断"有可能是汴京官板"。笔者将真福寺藏本与《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等相关韵书认真比勘后,发现其正文、注释缺衍讹夺颇多,... 日本真福寺所藏北宋刊《礼部韵略》(简称真福寺藏本),前辈学者据板式、刊工推断"有可能是汴京官板"。笔者将真福寺藏本与《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等相关韵书认真比勘后,发现其正文、注释缺衍讹夺颇多,其质量当在"汴京官板"之下。故不惴浅陋,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稽考相关史实,结合该书正文、注释等,试对真福寺藏本的版本及刊印时间做进一步考证。推断该本并非元祐五年孙谔增补本官版的初刊,乃是元祐五年至元祐八年间,坊间对孙谔增补本的翻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部韵略》 真福寺藏本 刊印时间 翻刻
下载PDF
试论藏传佛教寺院翻译活动中的编辑学价值
4
作者 梁成秀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6-30,138,共5页
藏传佛教寺院是藏族地区的文化中心,翻译是寺院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寺院中的翻译活动,论述了在翻译方法和组织过程中体现的编辑学价值,同时,在寺院的佛经抄写中也明显含有编辑劳动的参与,这是寺院翻译活动中编辑价值的重... 藏传佛教寺院是藏族地区的文化中心,翻译是寺院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寺院中的翻译活动,论述了在翻译方法和组织过程中体现的编辑学价值,同时,在寺院的佛经抄写中也明显含有编辑劳动的参与,这是寺院翻译活动中编辑价值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院 翻译 编辑学
下载PDF
敦煌本《孔子项讬相问书》成书时代浅探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江峰 《河西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8-31,共4页
敦煌本《孔子项讬相问书》的成书时代,众说纷纭。本文结合唐代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对文中提供的有关双陆博戏、敦煌寺学等文化信息和该文侮弄孔子的思想主题进行了分析,从而对该文的写定时间,做了大致推断。
关键词 敦煌市 《孔子项託相问书》 成书时代 唐朝 佛教
下载PDF
乾隆皇帝与圣因寺本《十六罗汉图》 被引量:2
6
作者 范丽娜 许敬婷 《艺术探索》 2020年第3期6-16,共11页
清代杭州圣因寺藏传贯休《十六罗汉图》,在罗汉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现存其丁观鹏摹本、圣因寺刻石等不同版本,对乾隆朝及以后的罗汉图创作和鉴藏影响深远。该图旧藏本在乾隆第一次南巡时曾被进献清廷,皇帝并未接纳而将其敕归原有"... 清代杭州圣因寺藏传贯休《十六罗汉图》,在罗汉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现存其丁观鹏摹本、圣因寺刻石等不同版本,对乾隆朝及以后的罗汉图创作和鉴藏影响深远。该图旧藏本在乾隆第一次南巡时曾被进献清廷,皇帝并未接纳而将其敕归原有"情境",意图成就佳话。至乾隆第二次南巡再见此图,他先后修订尊者名号、题写赞文并命人临摹画作,一方面将贯休罗汉样式保存并进一步理想化,另一方面又使该图像成为传播梵文译音规范的载体,符合"同文之治"的政治理想。从图归原寺到深入参与再创作的过程,可以看出乾隆艺术鉴藏观念的一些侧面,如:收藏目的不止于艺术品鉴,更看重作品文化内涵;既尊重古笔真迹,亦重视摹本价值。乾隆与圣因寺藏《十六罗汉图》的互动,显著地促进了罗汉像在清代的繁荣,成为罗汉图像史和清廷鉴藏史上一段佳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 贯休《十六罗汉图》 杭州圣因寺 丁观鹏
下载PDF
高山寺本《倭名类聚抄》引《尔雅》考——兼及《倭名类聚抄》版本研究新发现
7
作者 侯立睿 《中国训诂学报》 2023年第1期162-176,共15页
高山寺本《倭名类聚抄》是日本平安时代辞书《倭名类聚抄》二十卷本的较早抄本,现为残本的卷十部分有16条引用《尔雅》及诸注本的内容。其中的引文与宋监本《尔雅郭注》的正文及郭注有同有异,反映了《尔雅》至宋之前的成书样貌。此外,... 高山寺本《倭名类聚抄》是日本平安时代辞书《倭名类聚抄》二十卷本的较早抄本,现为残本的卷十部分有16条引用《尔雅》及诸注本的内容。其中的引文与宋监本《尔雅郭注》的正文及郭注有同有异,反映了《尔雅》至宋之前的成书样貌。此外,还有李巡注、孙炎注、佚名注及待考之注。与晚出的《倭名类聚抄》笺注十卷本、元和活字二十卷本相比,高山寺本文字具有六朝到唐时期文字的特点。这些校勘结果,可为《尔雅》提供丰富的异文材料,同时也可对《倭名类聚抄》二十卷本、十卷本的先出后出问题提供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寺本《倭名类聚抄》 《尔雅》及诸注本 校考
原文传递
太原市存“天龙禅寺”刻本及相关问题探讨
8
作者 韩革 陈庆轩 袁佳珍 《博物院》 2021年第6期73-81,共9页
"天龙禅寺"刻本为《碛砂藏》明补刻本,目前可知世界范围内保存量非常少。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保存有明建文元年"天龙禅寺"刻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四及刻于天龙禅寺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太原崇... "天龙禅寺"刻本为《碛砂藏》明补刻本,目前可知世界范围内保存量非常少。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保存有明建文元年"天龙禅寺"刻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四及刻于天龙禅寺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太原崇善寺保存有74卷74册《大方广佛华严经》"天龙禅寺"刻本。通过与国内外现存"天龙禅寺"刻本的比较,对刻经时间、刻经者、捐资者及相关题记内容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龙禅寺”刻本 建文元年题记 刻经者 题记内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