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toring environmental flows and improving riparian ecosystem of Tarim River 被引量:4
1
作者 Zhang, JieBin Wu, GuiHua +1 位作者 Wang, QiMeng Li, XiaoY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2010年第1期43-50,共8页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and artificial oasis enlargement did pose great threat to the natural riparian ecosystems of Tarim River and caused seriously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and greater desertification of the Tarim R...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and artificial oasis enlargement did pose great threat to the natural riparian ecosystems of Tarim River and caused seriously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and greater desertification of the Tarim River Basin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 century. Restoration of the endangered riparian ecosystem requires that environmental flow should be restored through restricted and uncontrolled flow diversion irrigation in tributary areas. Implementation of such restriction needs further the basin-wide re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hrough a set of engineering and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taken to ensure the water requirement in the tributary and maintain effective flows in Tarim River. As one of evolving HELP (Hydrology for Environment, Life and Policy) basins, the article first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hydrology,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system evolution of the Tarim River Basin. Then, those measures for restoring and maintaining environmental flow a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along with its applicability and validity. The issues emerging in implementing those measures are also explored, and then the conclusions were summarized. Lessons learned could provide a good example for other basins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flow IWRM riparian ecosystem Tarim River HELP
下载PDF
台州市“一江两溪”河岸带植被分布格局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正满 李贺鹏 朱弘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29-336,共8页
以浙江省台州市“一江两溪”河岸带湿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首次从区域尺度探讨了影响河岸带湿地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构成、空间分布的环境梯度因子。结果表明:(1)流域内共调查到的湿地维管植物100种,隶属31科84属,科层面上... 以浙江省台州市“一江两溪”河岸带湿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首次从区域尺度探讨了影响河岸带湿地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构成、空间分布的环境梯度因子。结果表明:(1)流域内共调查到的湿地维管植物100种,隶属31科84属,科层面上,以禾本科(Poaceae)(28种)和菊科(Asteraceae)(15种)最为丰富;属层面上,以萹蓄属(Polygonum)(6种)、蔷薇属(Rosa)(3种)、莎草属(Cyperus)(3种)等为代表,单种属(74%)现象非常显著。(2)研究区不同河段植物群落α多样性综合排序为:永安溪>始丰溪>椒江>灵江干流。(3)普通克里格(OK)插值分析显示,各河段河岸带环境因子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4)基于ward聚类法,可将所有植物群落样方划分为3个群丛类型,即互花米草(Ass.Spartina alterniflor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丛、乌桕(Ass.Sapiumsebiferum)-芦竹(Arundodonax)群丛和枫杨(Ass.Pterocaryastenoptera)-银叶柳(Salix chienii)+斑茅(Saccharumarundinaceum)+芦竹(Arundodonax)群丛;非度量多尺度(NMDS)排序结果也与聚类结果一致,并表征出自下游至上游植被响应环境梯度的分布格局。(5)冗余分析(RDA)排序结果表明,土壤全钾是影响河岸带植被分布的关键环境限制因子,其中以互花米草和芦苇构成的功能组分布受环境因子梯度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物种多样性 植被分布格局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下载PDF
南京外秦淮河河岸带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对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雨晗 丁彦芬 张畅为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10期101-106,共6页
目的:调查及分析南京外秦淮河河岸带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秦淮河生态恢复及河流生态廊道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查阅文献与资料,记录草本植物种类,并对其区系、多样性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 目的:调查及分析南京外秦淮河河岸带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秦淮河生态恢复及河流生态廊道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查阅文献与资料,记录草本植物种类,并对其区系、多样性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外秦淮河河岸带调查的51个样点中,共有44科134属182种草本植物,不同样点间物种多样性存在变异较大。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较为一致,群落间无明显优势种。冗余分析表明坡度是外秦淮河河岸带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影响因子。结论:基于外秦淮河河岸带草本植物的多样性特点,建议适当控制外秦淮河流域的垂钓、割草等人为活动的干扰,及时清理河岸带生活垃圾,开展合理的生态恢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秦淮河 河岸带 物种多样性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图们江嘎呀河流域河岸带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4
作者 孟鸽 李纯诚 +2 位作者 郑雪 殷旭旺 李晓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9期124-130,142,共8页
为探究图们江嘎呀河流域河岸带植物的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1年7—8月在该流域设定93个位点进行野外采样调查及生物多样性分析,利用TWINSPAN数量分类法和PCA排序方法对河岸带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 为探究图们江嘎呀河流域河岸带植物的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1年7—8月在该流域设定93个位点进行野外采样调查及生物多样性分析,利用TWINSPAN数量分类法和PCA排序方法对河岸带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嘎呀河流域河岸带植物共计531种,隶属于95科299属,优势科依次为菊科、毛茛科、禾本科,分别占植物物种总数的15.07%、5.46%、5.27%;植物群落共划分15个群丛,优势群丛依次为榆树-珍珠梅-水金凤群丛、东北桤木-珍珠梅-白花碎米荠群丛和三蕊柳-蒿柳-野大豆群丛等;Patrick丰富度指数为64~17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42~4.56,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87~0.94,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96~1.23;对河岸带植物群落组成与分布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为有机质、盐度及速效钾。调查结果可为图们江嘎呀河流域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发与利用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与恢复提供研究基础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们江嘎呀河流域 河岸带植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北江干流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清贺 徐珊珊 +1 位作者 马丽娇 吴长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5-221,共7页
以北江干流河岸带4种典型植被类型(竹林、草地、混交林和桉树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调查分析其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运用冗余分析(RDA)探讨北江河岸带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江河岸带植物物种受热带季风... 以北江干流河岸带4种典型植被类型(竹林、草地、混交林和桉树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调查分析其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运用冗余分析(RDA)探讨北江河岸带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江河岸带植物物种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植物种类繁多,共调查到59科116属136种植物,群落科属组成分散;4种植被类型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规律一致,均以混交林最高,竹林次之,桉树林最低,但各植被类型间差异并不显著,说明北江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维持物种多样性的异质性较小,其作用更多体现在为不同物种提供栖息地;RDA结果显示,植物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与乔木层高度、草本层盖度和海拔均呈正相关,而与至河流距离和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在选取的7个环境因子中,海拔对北江河岸带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大,土壤含水量影响次之,至河流距离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物种多样性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北江流域
下载PDF
西太湖河网区恢复与退化河岸带湿地生态及水环境功能比较 被引量:15
6
作者 田自强 韩梅 张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812-2822,共11页
对西太湖平原河网区严重退化的河岸带湿地进行恢复的基础上,开展了恢复后湿地和退化湿地内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植物干物质体内氮、磷含量,湿地水体中悬浮物含量、氮、磷营养物质浓度以及恢复后湿地内反硝化作用等湿地生态和水环... 对西太湖平原河网区严重退化的河岸带湿地进行恢复的基础上,开展了恢复后湿地和退化湿地内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植物干物质体内氮、磷含量,湿地水体中悬浮物含量、氮、磷营养物质浓度以及恢复后湿地内反硝化作用等湿地生态和水环境功能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已恢复湿地群落结构趋于完整,物种多样性指数值较高,一般在1.7~3之间,均匀度在0.5~0.9之间波动。退化湿地物种丰富度低,多样性指数值较低,分别在0.3~1.5(H′),0.15~0.65(J)之间波动。在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入侵的群落内,种类稀少,且分布极不均匀,仅在0.3~1(H′)和0.1~0.3(J)之间波动,群落结构严重退化。(2)在植物生长旺盛期,1m2湿地内的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香蒲(Typha orientalis)及茭草(Zizania latifolia)分别为42,18株和17株。其在湿地内的生物量分别为:4692,5142kg和2182kg;(3)上述物种单位干物质中的氮、磷平均含量分别达到2.88mg/g和2.09mg/g;沉水植物作为滨岸带湿地群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高的生物量,而且吸收氮磷能力强,单位干物质氮、磷含量分别达到7.27mg/g和4.14mg/g;(4)植物对水体及沉积物中可溶性氮、磷的有效吸收以及颗粒态磷的自然沉降作用,使得上游来水中的总氮浓度流经湿地时,降至0.15~0.89mg/L之间,平均下降了85%;总磷浓度则由进水时的0.248~0.598mg/L,降至出水时的0.002~0.083mg/L;(5)滨岸带湿地对河水中悬浮物的有效拦截、滞留和吸附作用,使得入湖河水中的悬浮物含量降低了90%以上;(6)在高温缺氧的环境中,滨岸带湿地表现出较强的反硝化作用,且由河心向河岸逐渐增强的趋势。近河心处测定的N2O通量为0.034~0.068之间,到河岸处升至0.046~0.089。反硝化作用是削减水体中氮负荷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湖 河网区 滨岸带湿地 生态和水环境功能
下载PDF
干湿交替对河岸带环境效应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钱进 郑浩 +2 位作者 朱月明 任文畅 沈蒙蒙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5,22,共6页
从干湿交替对河岸带土壤物理特性、微生物活性及酶活性、植物生长及分布、氮磷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4个方面阐述了干湿交替对河岸带环境效应的影响,认为有必要从微观机理、各影响因素的耦合机制以及数学模拟等方面进一步深入探讨河岸带环... 从干湿交替对河岸带土壤物理特性、微生物活性及酶活性、植物生长及分布、氮磷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4个方面阐述了干湿交替对河岸带环境效应的影响,认为有必要从微观机理、各影响因素的耦合机制以及数学模拟等方面进一步深入探讨河岸带环境效应对干湿交替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干湿交替 环境效应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水滨带植物群落空间分布及环境解释 被引量:26
8
作者 刘瑞雪 陈龙清 史志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08-1216,共9页
探讨了环境因素对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滨带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影响。通过对水滨带植物群落和环境因素的实地调查,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对201个水滨带植物群落进行分类;结合地形、土壤和水文因素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探讨了环境因素对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滨带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影响。通过对水滨带植物群落和环境因素的实地调查,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对201个水滨带植物群落进行分类;结合地形、土壤和水文因素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分析环境因素对水滨带植物群落的影响;并对环境因素的解释能力进行定量分离。结果表明:(1)水滨带植物群落包括7种类型,分别是萹蓄群落、苘麻群落、细叶水芹+狗牙根群落、狗牙根群落、响叶杨-狗牙根群落、杜梨-白刺花-狗牙根群落和侧柏-牡荆-三穗苔草群落;(2)海拔和水淹影响对水滨带植物群落空间分布具有主导作用。海拔升高,水淹影响减弱,植物群落呈现由草本植物群落向木本植物群落变化的格局;(3)土壤因素的解释能力大于地形因素,水文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小。各类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地形、水文和土壤因素三者间的交互作用最大,地形和土壤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最小。环境因素共解释水滨带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21.99%,未解释部分为78.01%。结果证明环境对植被的解释能力是由植被的复杂程度决定的,植被越复杂,环境的解释能力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滨带 植物群落 空间分布 环境解释 丹江口水库
下载PDF
文峪河上游河岸林群落环境梯度格局和演替过程 被引量:17
9
作者 郭跃东 郭晋平 +1 位作者 张芸香 吉久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4046-4055,共10页
以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群落建群种的DCA排序和物种关联分析进行生态种组划分,阐明了河岸林群落建群种各生态种组之间的生态演替功能差异,结合对样地和生态适应性功能组的DCA排序结果,分析了河岸林群落空间分布的环境梯度... 以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群落建群种的DCA排序和物种关联分析进行生态种组划分,阐明了河岸林群落建群种各生态种组之间的生态演替功能差异,结合对样地和生态适应性功能组的DCA排序结果,分析了河岸林群落空间分布的环境梯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分析,构建了研究地区河岸林群落演替过程,揭示了环境梯度格局对河岸林群落演替的控制作用。通过研究,文峪河上游河岸林群落生态适应性功能组比群落在排序空间上具有更好的分异性,采用生态适应性功能组更有利于分析群落的时空关系;研究地区河岸林群落9个建群种划分为阳性喜湿先锋型、阳性中生演替型、耐阴喜湿演替后期型和阳性中生逃避型4个生态种组;研究地区海拔梯度、河岸带坡度和河谷型共同决定了河岸林群落的分布格局,河岸带坡度和河谷型实际反映的是河岸带水文状况对河岸林群落时空格局的控制作用;根据生态适应性功能组和生态种组构建了研究地区河岸林群落演替模型,不同的海拔及其相应的河谷型具有明显不同的演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峪河流域 河岸林 生态种组 群落演替 环境梯度
下载PDF
流域水环境管理保护线与控制线及其规划方法 被引量:20
10
作者 荣冰凌 孙宇飞 +1 位作者 邓红兵 吴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24-930,共7页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水质及水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但在水体保护和管理方面,一直以来缺乏适当的方法或者规范来确定明确的范围与界线,因而难以...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水质及水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但在水体保护和管理方面,一直以来缺乏适当的方法或者规范来确定明确的范围与界线,因而难以对水体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提出流域水环境管理保护线和控制线的概念,与城市蓝线类似,是对流域内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地表水体进行严格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但在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的基础上拓展了其内涵,强调以流域为单元。保护线宽度较小,线内设计植被带,类似于河岸植被缓冲带的概念,对水体及水环境起着缓冲及保护的关键作用;控制线范围较宽,其作用主要在于控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活动科学有序进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不以牺牲水环境为代价。综合考虑流域内生态环境、社会安全、经济发展等因素,结合岸线控制、河岸缓冲带等内容探讨了流域内水环境管理保护线和控制线确定的方法,并以鄱阳湖流域为对象进行了案例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概念和相关规划方法可有效指导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实践工作,并为各类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环境管理 保护线 控制线 河岸缓冲带 蓝线规划
下载PDF
Impact of Partially Covered Vegetation on the Lateral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Open Channel Flow
11
作者 Xiaonan Tang Yuxiang Hu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1年第4期1-10,共10页
<div style="text-align:justify;"> The vegetation affects the flow process and water environment, thus draw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riv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 Previous research is mainly focused o... <div style="text-align:justify;"> The vegetation affects the flow process and water environment, thus draw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riv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 Previous research is mainly focused on flow through vegetation in a channel with fully covered single-layer vegetation. However, in natural rivers, different heights’ vegetation often co-exists along one or two sides of a river. This paper experimentally studies how the flow velocity distribution is affected by the two different-layered vegetation allocated along two sides of an open-channel. The vegetation was simulated by dowels of two heights, 10 cm and 20 cm, and arranged in a parallel pattern along two sides of a flume under partially submerged conditions. The velocities along a cross-section were measured by 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ry (ADV). The results of lateral velocity distribution show that a strong shear layer exists between vegetation and non-vegetation zones, indicating the retarding effect of vegetation. Meanwhile, as the flow depth increases, the relative velocity in the free flow zone decrease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vegetated region, indicating that vegetation resistance to the flow decreases as increasing depth under the same vegetation configuration. These ?ndings would help understand the role of multi-layered vegetation in riparian management. </d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etated Flow Double-Layer Vegetation Velocity Profile riparian environment
下载PDF
三峡水库秭归段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陈功 李晓玲 +5 位作者 黄杰 向玲 孙雷 杨进 胥焘 黄应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88-699,共12页
消落带植被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一直是植物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三峡水库的运行对消落带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如引起绝大部分河岸带土著植物消失、生物多样性降低以及土壤侵蚀严重等一系列生态学问题。研究消落... 消落带植被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一直是植物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三峡水库的运行对消落带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如引起绝大部分河岸带土著植物消失、生物多样性降低以及土壤侵蚀严重等一系列生态学问题。研究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旨在丰富消落带新生湿地生态学研究内容,为消落带植被的恢复、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三峡水库秭归段香溪河与童庄河陡坡消落带植物群落及其环境因子的实地调查,并结合双向聚类分析及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三峡水库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三峡水库秭归段消落带共发现维管植物34种,隶属于15科32属,其中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种类数较多,为优势物种,植物群落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23种和11种,分别占67.65%和32.35%,一年生植物占绝对优势;(2)随海拔升高,物种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从低海拔到高海拔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升高,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指数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呈下降趋势;(3)双向聚类显示消落带主要包括3种植物群落:狗牙根群落、狗尾草+马唐群落以及鬼针草群落,中低海拔以狗牙根单优群落为主,高海拔为狗尾草、马唐、鬼针草及苍耳等为主的共优群落。CCA结果表明海拔与水淹时间是影响消落带植被群落物种组成的主要因子,TN与TK是影响群落物种分布格局的次要因子,同时消落带土壤贫瘠,受N、K的限制。库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仍在下降,需对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进行长期的监测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消落带 物种多样性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高寒森林不同生境对凋落叶分解灰分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岳楷 杨万勤 +3 位作者 张川 彭艳 黄春萍 吴福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096-3105,共10页
灰分是凋落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浓度直接关系到凋落叶的分解过程及有机组分的动态特征,且可能受生境和分解时期的影响,然而有关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灰分动态的研究鲜有报道。采用凋落袋法,以岷江上游高寒森林4种代表性植物康定柳(Salix par... 灰分是凋落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浓度直接关系到凋落叶的分解过程及有机组分的动态特征,且可能受生境和分解时期的影响,然而有关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灰分动态的研究鲜有报道。采用凋落袋法,以岷江上游高寒森林4种代表性植物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和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凋落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寒森林凋落叶在3种不同环境条件下(林下、溪流、河岸带)分解过程中灰分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灰分量随凋落叶的分解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且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物种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与之相反,经过两年的分解,除溪流中康定柳凋落叶灰分浓度略有下降外(-0.99%),林下和河岸带中康定柳凋落叶及其它物种凋落叶中灰分浓度在所有环境条件下均表现出了增加的趋势(5.86%—72.15%)。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灰分浓度变异量在不同分解时期存在明显或显著的差异,且受物种和环境因子的调控。这些结果表明,传统上认为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灰分浓度比较稳定的观点是不准确的,且以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灰分浓度不变的前提下采用无灰分质量损失(ash free mass loss)而计算凋落叶质量损失的方法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研究为认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灰分的动态特征及凋落叶质量损失的测定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叶分解 溪流 林下 河岸带 灰分浓度 环境特征
下载PDF
太湖新城湖滨带的缓冲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卜卫志 张光生 +3 位作者 张明 周昱宏 杨浩飞 成小英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9-134,共6页
以快速城市化新区园林绿地型缓冲带——太湖新城太湖湖滨带为研究对象,测定湖滨带内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化学需氧量(CODCr)等水质指标,通过比较和分析湖滨带水质空间变化及不同降水时期湖滨带的水质变化来评价其缓冲效... 以快速城市化新区园林绿地型缓冲带——太湖新城太湖湖滨带为研究对象,测定湖滨带内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化学需氧量(CODCr)等水质指标,通过比较和分析湖滨带水质空间变化及不同降水时期湖滨带的水质变化来评价其缓冲效果。结果表明,湖滨带主要污染物为CODCr和TN,尤其是CODCr。在雨季,各采样点水体的TN平均质量浓度在III^IV类水,NH+4-N平均质量浓度达到I类水,TP平均质量浓度维持在III类水,CODCr平均值在V类水到劣V类水之间。在旱季,各采样点水体的TN平均质量浓度维持在III类水,NH+4-N平均质量浓度达到I类水,TP平均质量浓度维持在II^III类水,CODCr平均值为IV^V类水,除CODCr外,试验区出水口水质指标都可达到IV类水水平。雨季的时候,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导致水体污染物输出质量浓度显著增高,最为突出的是TN、TP和NH+4-N。对于TN、TP来说,X9点和其他各点差异性显著;对于可溶性无机正磷酸盐(PO3-4-P)来说,X1、X2、X3、X4点与X6、X7、X8、X9点之间差异性极显著,X5点是分界点。旱季,X9点的NO-2-N质量浓度高于其他点,尤其是X2点与X3点之间的差异极显著。无论是雨季还是旱季,不同指标下采样点之间差异较小,整体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湖滨带 缓冲效果 面源污染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岸带(宜昌-铜陵段)湿生植物的群落构建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欧阳键 刘贵华 周雯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1-761,共11页
沿长江中下游(宜昌-铜陵段)13座城市共37个位点,分别于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岸带的湿生植物进行调查,从物种和系统发育2个维度研究群落的构建机制,并结合环境和空间因子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丰水期湿生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高于枯水期... 沿长江中下游(宜昌-铜陵段)13座城市共37个位点,分别于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岸带的湿生植物进行调查,从物种和系统发育2个维度研究群落的构建机制,并结合环境和空间因子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丰水期湿生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高于枯水期,且丰水期α多样性主要与水分条件呈正相关,而枯水期则主要与温度和土壤总氮含量有关。(2)丰水期的系统发育结构指数呈聚集趋势,暗示生境过滤起着主导作用,而枯水期的NRI(net relatedness index)和NTI(nearest taxon index)呈不同趋势,暗示存在近期的群落分化。(3)群落的α多样性在物种层面和系统发育层面存在显著关联性,其多样性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互为表征。(4)长江中下游沿岸湿生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丰水期的群落构建是环境筛选和扩散限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以环境筛选作用占主导,而枯水期的群落构建仅在物种层面受一定程度环境筛选作用的影响。(5)大生境的温度变化、微生境的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是影响长江中下游岸带湿生植物群落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生植物 群落构建 物种多样性 系统发育 环境筛选
下载PDF
塔河源荒漠河岸林灰胡杨与多枝柽柳种群空间格局与空间关联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康佳鹏 韩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目的】研究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有利于阐明群落空间格局形成和物种共存机制,对植被的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为探究荒漠河岸林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及关联性,2017年在塔里木河干流源头荒漠河岸林内设置1 hm2... 【目的】研究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有利于阐明群落空间格局形成和物种共存机制,对植被的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为探究荒漠河岸林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及关联性,2017年在塔里木河干流源头荒漠河岸林内设置1 hm2典型样地,应用点格局分析法(Ripley的K函数、L函数)对灰胡杨、柽柳种群不同径级的空间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1)塔里木荒漠河岸林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仅有9科11属11种,灰胡杨种群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型,柽柳呈倒金字塔型,两者均为衰退型种群。2)灰胡杨与柽柳种群有极强的尺度依赖性,空间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随生长发育进程与空间尺度增大,聚集强度减弱,逐渐趋于随机分布。3)灰胡杨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负关联性随径级增大,种内竞争逐渐增强。研究尺度内灰胡杨幼树、小树、中树与柽柳幼苗,柽柳成株与灰胡杨幼苗空间上呈相互排斥,影响群落更新与发展。4)灰胡杨死树与其幼龄、大龄个体及柽柳成株在空间上呈相互排斥,而与柽柳幼苗互不干扰。高盐生境与激烈的种间、种内竞争不利于荒漠河岸物种生长发育、更新及群落稳定。【结论】荒漠河岸林灰胡杨与柽柳种群空间格局受个体径级与空间尺度影响表现为聚集分布,随生长发育进程与空间尺度增大而趋于随机分布。空间关联性为负关联,且个体差异越大负关联性越强。分析空间格局及关联性得知,物种竞争、环境筛选是荒漠河岸林群落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河岸林 点格局分析 空间格局 竞争 环境筛选
下载PDF
三峡库区忠县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董智 李留彬 +4 位作者 向国伟 耿倩雯 殷凡 郑杰 李昌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3,共13页
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于有效维持健康的库岸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特征的三峡库区忠县消落带为研究对象,对消落带内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通过双向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RDA)探... 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于有效维持健康的库岸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特征的三峡库区忠县消落带为研究对象,对消落带内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通过双向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RDA)探究三峡库区重庆忠县段消落带不同高程的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环境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忠县消落带共有植物96种,隶属于34科80属,禾本科和菊科为优势科,其中狗牙根在各高程区域的重要值始终最高.研究区域植物种类共划分为4种生活型,一年生草本植物的优势度随高程增加而逐渐上升,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高高程区域,藤本和乔木在中高高程零星分布. 2)消落带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 Shannon-Wiener指数、 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随着高程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3)双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忠县消落带主要包括5种植物群落,其中狗牙根群落在各高程区域均有分布,草木犀-狗牙根群落、苍耳-狗牙根-喜旱莲子草群落、牛鞭草-苍耳-狗牙根群落和落羽杉-狼杷草-苍耳群落主要分布在高高程区域(165~175 m). 4)RDA分析结果表明,高程是影响消落带物种多样性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此外,土壤pH值、铵态氮含量及坡向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植被修复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消落带 物种多样性 植物群落类型 环境因子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impact of water diversion projects on ecological water uses in arid region 被引量:3
18
作者 Song-hao SHANG Hui-jie WANG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19-130,共12页
In arid regions, large-scale water diversion from rivers leads t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river flow regimes, which may have large impacts on ecological water uses of river-dependent ecosystems, such as river, lake, we... In arid regions, large-scale water diversion from rivers leads t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river flow regimes, which may have large impacts on ecological water uses of river-dependent ecosystems, such as river, lake, wetland, and riparian ecosystems. To assess the integrated impact of water diversion on ecological water uses, we proposed a hierarchy evaluation model composed of four layers representing the evaluation goal, sub-areas of the influenced region,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water diversion schemes, respectively.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different types of ecological water uses were proposed, and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was used for the integrated assessment. For a river ecosystem, the percentage of mean annual flow was used to define the grade of environmental flow. For a lake ecosystem, water recharge to the lake to compensate the lake water losses was used to assess the ecological water use of a lake. The flooding level of the wetland and the groundwater level in the riparian plain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wetland and riparian ecological water uses, respectively. The proposed model was applied to a basin in northern Xinjiang in northwest China, where both water diversion and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projects were planned to be carried out. Based on assessment results for the whole study area and two sub-areas, an appropriate scheme was recommended from four planning schemes. With the recommended scheme, ecological water uses of the influenced ecosystems can be maintained at an acceptable level. Meanwhile, economical water requirements can be met to a great ex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d region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cological water use environmental flow riparian forest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下载PDF
室内模拟大桥水库消落带土壤中氮的释放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聪 文伟吉 +1 位作者 唐雪 王雪梅 《环境科学导刊》 2021年第1期75-78,共4页
通过室内模拟,采用单一变量控制不同的环境条件探究大桥水库消落带土壤中氮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促进大桥水库消落带土壤中氮释放,但酸碱度变化以及恒温恒振荡器搅动无显著性影响;发现在大桥水库消落带土壤中淤壤含氮量最高。
关键词 大桥水库 消落带 环境条件 总氮 释放规律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库岸整治工程设计概述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飞 尹文锋 尤岭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4年第11期203-204,214,共3页
以万州区长江二桥至密西沟消落带生态库岸综合整治工程为例,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阐述了路堤结合条件下消落带生态环境整治措施,对其它地区的消落区整治与利用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消落区 堤路结合 生态环境整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