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among Household Contact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ases in Central State, Sudan: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1
作者 Abdulmannan Mohamed Aman Zeidan Abdu Zeidan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Research》 2017年第4期265-275,共11页
Introduction: Tuberculosis is a major health proble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cluding Sudan. Screening for TB cases through Household contacts (HHCs) investigation is an appropriate strategy to interrupt transmission... Introduction: Tuberculosis is a major health proble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cluding Sudan. Screening for TB cases through Household contacts (HHCs) investigation is an appropriate strategy to interrupt transmission of TB. Objective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tuberculosis infection and risk factors for tuberculosis infection among household contacts in Wadimadani locality, Central State, Sudan, between November 2015 and April 2016. Methods: An analytical cross-sectional study conducted. During study period, to confirm TB diagnosis, all suspect contacts were tested through sputum samples, tuberculin skin test or chest X-ray.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collect socio-demograph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Results: One hundred forty six patients of smear-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657 household contacts were identified and screened. Forty three new TB cases were detected from household contacts, yielding a prevalence of 6.5% (95% confidence interval = 0.05, 0.09) of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 Two factor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LTBI among HHCs: duration of contact with a TB patient ≤ 4 months (P = 0.03) and the educational status (P = 0.02). Conclusion: Screening of HHCs of index case of TB will contribute in 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new cases, and considered as a forward step towards eliminating 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BERCULOSIS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HOUSEHOLD Close contact CENTRAL STATE SUDAN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下载PDF
Risk factors of acute hepatitis B through blood and sexual contact transmitted in Beijing
2
作者 王怀 《China Medical Abstracts(Internal Medicine)》 2017年第1期45-,共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acute hepatitis B virus through blood and sexual contact transmission in Beijing.Methods A population-based 1∶2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was used in our survey.Three hund...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acute hepatitis B virus through blood and sexual contact transmission in Beijing.Methods A population-based 1∶2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was used in our survey.Three hundred and one acute hepatitis B cases liv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sk factors of acute hepatitis B through blood and sexual contact transmitted in Beijing THAN
原文传递
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发生接触性皮炎的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朱霞 张晓敏 袁琝池 《健康研究》 CAS 2019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患者局部皮肤发生接触性皮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发生接触性皮炎的时间和程度,并对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睡眠状态、药物过敏...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患者局部皮肤发生接触性皮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发生接触性皮炎的时间和程度,并对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睡眠状态、药物过敏史、肿瘤类型、血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水平等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有20例(7.41%)患者发生接触性皮炎,其中≤10d发生4例(20.00%),11~20d发生3例(15.00%),21~30d发生4例(20.00%),>30d发生9例(45.00%);轻度3例(15.00%),中度11例(55.00%),重度6例(3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药物过敏史、睡眠状态、导管材质及敷贴种类的患者间接触性皮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药物过敏史、睡眠状态、敷贴种类是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发生接触性皮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有药物过敏史、睡眠差、潮气通透率差的敷贴更易导致PICC置管患者局部皮肤发生接触性皮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接触性皮炎 危险因素 预防
下载PDF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地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聂玲 吴双胜 +2 位作者 庞星火 王全意 刘秀颖 《首都公共卫生》 2021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本地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感染率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本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的精准管控提供科学依据。方...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本地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感染率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本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的精准管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20年1月19日-5月31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地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共2906人。采用χ2检验比较感染率的组间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密切接触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危险因素。结果2906名密切接触者中,166名转归为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总感染率为5.71%。单因素分析结果为女性(6.68%)感染率高于男性(4.71%);<10岁(10.40%)和≥60岁(7.37%)年龄组、医院隔离(21.72%)、同住(15.37%)和同餐(7.11%)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较高(OR=2.26,95%CI:1.04~4.92),同住(OR=24.25,95%CI:10.44~56.32)和同餐(OR=10.54,95%CI:3.88~28.63)的感染风险较高,集中点隔离(OR=0.02,95%CI:0.01~0.03)和居家隔离(OR=0.09,95%CI:0.06~0.15)的感染风险较低。结论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总感染率较高,同住和同餐的感染风险较高,应尽早排查密切接触者,并严格实施集中隔离的医学观察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密切接触者 感染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室内办公人员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过敏原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南 祁姗姗 +1 位作者 张思 王晓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10期97-100,共4页
目的:分析本地区室内办公人员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过敏原阳性结果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于本院确诊为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174例室内办公人员进行斑贴检查,分析过敏原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目的:分析本地区室内办公人员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过敏原阳性结果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于本院确诊为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174例室内办公人员进行斑贴检查,分析过敏原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室内办公人员罹患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者,男性就诊比例低于女性,男性斑贴检查阳性率为97.30%,女性为96.35%。其中最常见的过敏原为氯化钴(44.25%)、重铬酸钾(35.63%)及硫酸镍(41.95%),女性对化妆品及饰品过敏者较男性多,男性对染发剂过敏者较女性多。结论:室内办公人员常见过敏原主要为办公相关材料(合金制品、橡胶制品)及室内装修产物(甲醛),工作环境、性别差异和个人习惯直接影响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过敏原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办公人员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斑贴检查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影响肺结核密切接触者发病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杜正新 罗少霞 +1 位作者 何凯立 谭青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15期2222-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肺结核密切接触者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高危人群的结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越秀区2011年至2013年涂阳肺结核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登记随访的资料中选取符合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发病患者289例为病例组,未发病者595例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肺结核密切接触者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高危人群的结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越秀区2011年至2013年涂阳肺结核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登记随访的资料中选取符合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发病患者289例为病例组,未发病者595例为对照组;分析影响其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卡介苗接种史、住房通风情况、室内卫生情况、食用肉蛋类、吸烟、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糖尿病史、每天工作时间及工作环境情况等因素与密切接触者肺结核发病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后的结果表明,吸烟、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糖尿病史及每天工作时间≥12小时是密切接触者患病的危险因素;有卡介苗接种史、良好的住房通风环境、经常食用肉蛋类食物及露天开放的工作环境是密切接触者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密切接触者肺结核的发病与其个人体质、生活及工作环境密切相关;加强个体戒烟的宣教行为,改善住房和公共场所等环境通风、卫生情况,有利于肺结核的预防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密切接触者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角膜接触镜可疑不良事件监测及风险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赵燕 郑立佳 董放 《中国药物警戒》 2012年第6期354-357,共4页
通过介绍角膜接触镜的分类,材料特性及其用常见用途,临床使用现状,常见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及可能原因分析,从材料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使用因素几个方面分析了角膜接触镜常见的风险因素,并给出了初步的风险控制建议。为加强对此类... 通过介绍角膜接触镜的分类,材料特性及其用常见用途,临床使用现状,常见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及可能原因分析,从材料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使用因素几个方面分析了角膜接触镜常见的风险因素,并给出了初步的风险控制建议。为加强对此类产品的监管,确保角膜接触镜的安全正确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接触镜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 风险因素 分析
下载PDF
两种检测技术在不同危险因素等级儿童中筛查潜伏性结核感染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祁雪 王亚翠 +4 位作者 郭雅洁 马琦 陈玉莹 孙琳 申阿东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924-931,共8页
目的评价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在具有不同危险因素等级儿童中检测潜伏性结核感染(1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 目的评价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在具有不同危险因素等级儿童中检测潜伏性结核感染(1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有与活动性结核病患者接触史的965例患儿的相关资料,排除经病原学确诊或临床诊断为活动性结核病的451例患儿和根据病史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非活动性结核病的31例患儿,最终纳入483例患儿进行TST和IGRA两种检测方法筛查LTBI的研究与分析。以密切接触、年龄〈5岁、无卡介苗接种卡痕(简称“卡痕”)作为危险因素,根据其存在危险因素多少划分危险因素等级,具有0、1、2、3个危险因素者分别归为Ⅰ级(218例)、Ⅱ级(210例)、Ⅲ级(54例)、Ⅳ级(1例,纳入Ⅲ级中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TST和IGRA在上述人群中的检测阳性率差异,并进行其阳性结果相关的单因素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结果483例患儿均进行了IGRA筛查检测,阳性率为2.48%(12/483),危险因素等级Ⅰ、Ⅱ、Ⅲ级患儿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29%(5/218)、2.38%(5/210)和3.64%(2/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59,P=0.795);369例患儿进行了TST检测,阳性率为11.38%(42/369),危险因素等级I、Ⅱ、Ⅲ级患儿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36%(16/171)、12.74%(20/157)和14.63oA(6/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12,P=0.494);二者联合(TST+IGRA)检测任一阳性的阳性率为9.11%(44/483),危险因素等级I、Ⅱ、Ⅲ级患儿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34%(16/218)、9.52%(20/210)、14.55%(8/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32,P=0.243)。3种筛查方法的阳性率在风险等级I级和Ⅱ级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861,P=0.020;X^2=13.318,P=0.001)。患儿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是TST和IGRA两种方法阳性结果的相关因素,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的患儿TST(25.26%,24/95)或IGRA(5.OO%,6/120)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非密切接触患)LE分别为6.57%(18/274)、1.65%(6/3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1.131,P〈0.05,OR(95%CI)=4.329(2.232~8.396);X^2=4.291,P=0.038,OR(95%CI)=3.186(1.00610.096)]。TST和IGRA两种方法检测的总体一致性较差,Kappa值为0.346。结论在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的儿童中,危险因素等级越高,发生LTBI的风险越高,是儿童发生LTBI的高危险因素。由于TST和IGRA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较差,为避免漏诊,建议在暴露后危险因素等级高的儿童中同时使用两种方法筛查LT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者追踪 危险因素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潜伏性结核病 多相筛查
下载PDF
软性角膜接触镜致角膜溃疡5例报告
9
作者 李梦琪 《青岛医药卫生》 1998年第7期4-5,共2页
结合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发生角膜溃疡者5例,分析了软性角膜接触镜发生角膜溃疡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危险因素是:戴镜过夜,未定期随访。戴镜过夜和未定期随访两因素与缺乏有关接触镜知识和正确的指导有关。
关键词 软性接触镜 角膜溃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晶 姜博 +3 位作者 李艳杰 王文慧 倪悦 刘艳红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第7期104-108,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ed of Science、PubMed、Embase、CBM、WF、CNKI和VIP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月5日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感染危险因素的研... 目的系统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ed of Science、PubMed、Embase、CBM、WF、CNKI和VIP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月5日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共计样本量34979例,其中感染组1399例,未感染组33580例。年龄(OR=1.86,95%CI:1.63~2.13,P=0.000),接触者为患者家属(OR=12.91,95%CI:7.64~21.80,P=0.000),同住(OR=2.79,95%CI:2.05~3.80,P=0.000),同餐(OR=16.58,95%CI:10.67~25.76,P=0.000),接触频率(OR=4.33,95%CI:3.21~5.84,P=0.000),均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感染发生率高,应识别危险因素并制订预防策略,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密切接触者 感染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象潜在危险因素接触和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许丽菊 茹美笑 冯秀瑞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0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象妊娠结局及潜在危险因素接触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本站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优生咨询的3 002对夫妇,其中42对夫妇拒访,2 960对夫妇接受随访,入选者均计划在半年内准备生育... 目的分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象妊娠结局及潜在危险因素接触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本站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优生咨询的3 002对夫妇,其中42对夫妇拒访,2 960对夫妇接受随访,入选者均计划在半年内准备生育,对其进行随访,观察2 960对夫妇的妊娠情况及危险因素接触水平。结果孕前检查后3个月随访时,丈夫吸烟比例19.59%;妻子吸烟比例1.08%,丈夫及妻子喝酒比例分别为17.57%及2.20%,每日工作或生活环境接触电磁辐射时间在8 h以上的男女比例分别为33.99%,33.72%。10.81%的妻子接触过粉尘、重金属、农药、汽油、化肥、放射线、塑料或橡胶生产过程。养宠物未注射疫苗的比例4.29%,半年内有装修、购置新家具的比例42.43%,不养宠物,偶尔接触动物有165对(5.57%)。2 960对夫妇,在随访中有怀孕妇女1 440人,妊娠率为48.65%,在怀孕12周随访时,86.11%的丈夫在妻子怀孕后不吸烟,14.72%的妻子在怀孕后接触过农药、放射线、猫、狗、被动吸烟,0.97%的妻子停经后服用过药物,10.56%的妻子停经后有发热、流感、阴道出血、病毒型肝炎、腹痛症状。在妊娠妇女1 440人中有730人完成妊娠结局随访,总不良妊娠结局率为15.62%,进一步分析发现,年龄、孕期用药对不良结局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待孕夫妇具有重要意义,可了解潜在的危险因素接触情况,并给予指导和健康教育,以达到优生优育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接触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妊娠结局
下载PDF
电子制造行业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振敏 丘海丽 +1 位作者 郭美琼 池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5期2279-2281,共3页
目的统计深圳电子行业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防控措施。方法于深圳市电子制造业在职职工中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确诊的268例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归入A组;同时于在职员工中随机抽取300例健康... 目的统计深圳电子行业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防控措施。方法于深圳市电子制造业在职职工中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确诊的268例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归入A组;同时于在职员工中随机抽取300例健康者纳入B组。对比两组受试人员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体质、工作时间、接触的变应原浓度、企业实施防控措施力度等指标差异,分析致电子行业职工患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1两组职工在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A组过敏体质者193例(72.0%),明显高于B组的22.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职工工作时间、接触变应原浓度均高于B组职工,且多为企业实施防控措施前即患病者(P<0.05);3电子制造业一线职工OCD的发生同体质及企业防控措施实施力度间呈负相关性,同工作时间与接触变应原浓度呈正相关性。结论在职岗位、过敏体质、接触变应原时间、变应原浓度、企业防控措施实施力度等均为电子行业职工诱发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危险因素,需各企业拟定较为完备的防控制度,提高防控安全系数,确保企业职工健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制造行业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 危险因素 调查
下载PDF
电子制造行业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调查研究
13
作者 范思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8期182-184,222,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制造行业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广东省11家电子制造业1739例职工为调查对象,对疑似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对年龄分布、皮损分布特点、病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39例调查对... 目的探讨电子制造行业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广东省11家电子制造业1739例职工为调查对象,对疑似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对年龄分布、皮损分布特点、病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39例调查对象中共有154例(8.86%)为疑似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疑似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年龄以50岁以上为最多,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2,P〈0.05);发病人数以接害工龄以〉10年最多,占20.61%,明显高于〉3个月且≤1年、〉1年且≤5年工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7,P〈0.05);〉10年接害工龄发病人数亦多于〉5年且≤10年工龄段,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P〉0.05);疑似职业性刺激性皮炎患者中接触去油剂的发病率最高(4.55%),明显高于脱水机、氧化剂、蛋白沉淀物的接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2,P〈0.05);疑似职业性变应(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中接触橡胶组分的发病率最高(47.40%),与金属及其他盐类、树脂、清洁剂、其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7,P〈0.05)。结论电子制造行业的工作环境对职工皮肤的损害较大,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率较高,接害工龄越长发病率越高,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制造业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改进差异度系数的宿州市旱灾风险脆弱因子诊断
14
作者 赵行玥 《江淮水利科技》 2023年第5期16-20,36,共6页
为进一步从指标层面挖掘旱灾风险评估系统中不确定性信息向确定信息层次转化的关系,从差异度系数物理意义的角度出发分析推导出新的差异度系数取值分段函数,再与减法集对势进行误差对比,进而找到差异度系数求值公式最合适参数m。将其应... 为进一步从指标层面挖掘旱灾风险评估系统中不确定性信息向确定信息层次转化的关系,从差异度系数物理意义的角度出发分析推导出新的差异度系数取值分段函数,再与减法集对势进行误差对比,进而找到差异度系数求值公式最合适参数m。将其应用于2013—2017年宿州市旱灾风险评估系统指标层面的识别与诊断中,准确地获得了研究区旱灾风险评价系统中的不利因子,研究为评价指标动态总体发展趋势及进一步识别脆弱性指标因子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系数 差异度系数 脆弱因子 干旱风险
下载PDF
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感染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蕊 礼彦侠 +7 位作者 于丽娅 马祥 佟爽 阎佳宁 潘磊磊 陈涛 邢立莹 杨佐森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7-480,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感染风险的影响因素,为寻找感染防控重点人群、制定精准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辽宁省2020年1月22日至2月29日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数据、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感染风险的影响因素,为寻找感染防控重点人群、制定精准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辽宁省2020年1月22日至2月29日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数据、病毒检测结果,分析密切接触者不同特征人群中感染风险的差异。结果 2 784例密切接触者中有67例感染(2.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16~45岁的密切接触者相比,≤15岁、46~60岁、61~75岁、> 75岁的密切接触者有较大的感染风险;与指示病例关系为亲属、共同居住生活的密切接触者有较大的感染风险。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剔除有外省旅居史的感染者后,与非亲属关系密切接触者相比,其他亲属(OR=4.845,95%CI=1.350~17.393)、直系亲属(OR=27.571,95%CI=6.361~119.501)、夫妻(OR=26.200,95%CI=4.702~146.000)关系的密切接触者感染风险显著升高。密切接触者感染严重程度与年龄(r=0.445,P <0.001)、指示病例的临床严重程度(r=0.243,P=0.048)呈正相关。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感染风险与年龄、与指示病例的关系、接触方式相关,而感染严重程度与年龄、指示病例的临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近距离密切接触传播,且存在显著的家庭聚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密切接触者 风险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10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丽 王蜀鄂 +3 位作者 曹世义 周永明 项立奇 隋妍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359-363,共5页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密切接触者感染情况,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方法:对隔离观察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14 d观察期结束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密切接触者感染情况,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方法:对隔离观察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14 d观察期结束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年龄、体质量、基础病、吸烟、饮酒等因素与密切接触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性,分析戴口罩、常洗手及预防用药等预防措施对密切接触者的影响。结果:共调查109例密切接触者,20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感染组患者年龄(岁)显著高于非感染组[(66.0±14.8)vs(44.3±21.3),P<0.01]。高龄、高血压、失眠是密切接触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高危因素;常洗手能显著降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风险;抗病毒药物、中成药可降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风险,但无统计学意义;抗生素的使用不能降低密切接触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风险。结论:高龄尤其是有高血压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风险高,需加强预防、及时筛查。勤洗手、保证良好的睡眠能有效降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密切接触 危险因素 预防
原文传递
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17
作者 马钰 马蒙蒙 +6 位作者 罗业飞 刘方华 杨韵鸥 陈思宇 景钦隆 罗雷 张周斌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7-511,共5页
目的探讨广州市新冠肺炎(COVID-19)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2020年1月24日-3月2日广州市报告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阳性检测者相关的密切接触者共2 593人,收集密切接触者一般人口学信息、... 目的探讨广州市新冠肺炎(COVID-19)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2020年1月24日-3月2日广州市报告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阳性检测者相关的密切接触者共2 593人,收集密切接触者一般人口学信息、暴露信息及转归等信息。比较不同转归密切接触者的人口学和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27例转归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阳性检测者,占全部报告病例的36.71%(127/346);与关联病例最主要的社会关系为家庭亲属关系(88.98%,113/127);最主要的接触地点为家中(81.89%,104/127);90.55%(115/127)的密接感染者与关联病例经常接触,主要接触方式依次是同餐、同住、同屋,分别占84.25%(107/127)、69.29%(88/127)和60.63%(77/12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人亲属关系(OR=4.331,95%CI=1.009~17.063))、同餐(OR=2.030,95%CI=1.037~3.975)、年龄(OR=1.205,95%CI=1.095~1.326)和经常接触(OR=5.516,95%CI=3.180~9.569)是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提倡家庭内个人卫生习惯、加强物表消毒、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及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是切断家庭内传播的重要措施。建立密接者管理的风险等级评估标准,可指导分类管理、精准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密切接触者 流行病学特征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永强 窦相峰 +5 位作者 郑茹 孙秀梅 李锡太 王全意 贺雄 孙鑫贵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57-1762,共6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为COVID-19防控策略的制定和控制措施的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6日至2021年2月15日北京市报告的20 681例密切接触者基本信息、暴... 目的分析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为COVID-19防控策略的制定和控制措施的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6日至2021年2月15日北京市报告的20 681例密切接触者基本信息、暴露信息及转归信息,分析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北京市COVID-19病例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2.16%(447/20 681);年龄M(P25,P75)为35(27,49)岁;以20-59岁人群为主(81.77%,16 912/20 681);隔离观察方式主要为集中隔离(82.15%,16 989/20 681);主要暴露类型占43.96%(9 093/20 681),分别为同室工作/学习(16.06%,3 322/20 681)、同乘交通工具(12.88%,2 664/20 681)、诊疗/护理(7.80%,1 612/20 681)和同住(7.23%,1 495/20 681)。指示病例的职业分别有干部职员(19.34%,3 999/20 681)、家务待业(17.34%,3 586/20 681)、商业服务(13.85%,2 864/20 681)、餐饮食品业(10.77%,2 228/20 681),对应的密切接触者占61.30%(12 677/20 6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暴露类型,同餐(OR=3.96,95%CI:2.30-6.83)、同住(OR=6.41,95%CI:4.48-9.17)为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相比于其他职业,指示病例的职业为餐饮食品业(OR=3.06,95%CI:1.29-7.25)和教师(OR=4.94,95%CI:1.43-17.08)为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同餐和同住是密切接触者感染新冠病毒的主要暴露类型;指示病例为餐饮食品业或教师职业者,其密切接触者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增加。应继续采取集中隔离、疫苗接种等COVID-19综合性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密切接触者 流行病学特征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海市宝山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雅 姜文婕 +4 位作者 姚利利 郑余超 金凯 向伦辉 张勤丽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宝山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对后续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得到的疫情和密切接触者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 目的探讨上海市宝山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对后续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得到的疫情和密切接触者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密接接触者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2020年1月19日—5月31日,宝山区共管理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885例,最终19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率为2.15%。不同年龄组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31,P<0.001);与病例关系不同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病例接触频率不同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01);与病例接触地点不同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01);与病例接触方式不同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825,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密切接触者与关联病例的接触方式为共同生活(OR=74.302,95%CI:16.694~330.697)、年龄增加(OR=2.112,95%CI:1.039~4.294)为其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管理过程中,与病例共同居住生活的、年龄高于60岁的密切接触者,为感染高危风险人群,需要重点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密切接触者 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鹏 李爽 +6 位作者 张莉 田丽丽 张奕 刘白薇 黎新宇 庞星火 王全意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5月16日~9月15日在北京发现的7 099名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将其中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者纳入病例组,未感染者纳...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5月16日~9月15日在北京发现的7 099名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将其中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者纳入病例组,未感染者纳入对照组,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感染流感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50岁的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相比较,20~50岁(OR=3.57,95%CI:1.63~7.81)和<20岁(OR=8.29,95%CI:3.76~18.29)的密切接触者更有可能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与原发病例关系为家庭成员的密切接触者(OR=4.87,95%CI:3.32~7.13)、暴露于症状期原发病例的密切接触者(OR=1.87,95%CI:1.25~2.82)以及与原发病例暴露时间>12h的密切接触者(OR=1.81,95%CI:1.24~2.63)更易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结论密切接触者年龄低、与原发病例关系密切、暴露于症状期的原发病例、长时间暴露于原发病例是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接触者追踪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