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充分发挥护理在感控中的作用,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被引量:3
1
作者 蔡虻 孙众 +1 位作者 王霞 刘娜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旨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并改善患者体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和重要措施,护理管理者应提升认识,发挥其领导力,推动护理人员落实感控措施,在降低导管相... 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旨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并改善患者体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和重要措施,护理管理者应提升认识,发挥其领导力,推动护理人员落实感控措施,在降低导管相关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方面取得成效,提升护理专业影响力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防控 护理 患者安全 护理质量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分层次教学培训对护士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水平及管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锡瑶 张淼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分层次教学培训对护士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水平及管理质量的影响和改善效果。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0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于2023年3月1日—7月31日开展分层次教学培训,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是否担任过医院感... 目的探讨和分析分层次教学培训对护士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水平及管理质量的影响和改善效果。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0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于2023年3月1日—7月31日开展分层次教学培训,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是否担任过医院感染管控护士的护士知识掌握程度、培训前后护士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水平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担任过医院感染管控护士的护士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评分高于未担任过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诊疗器械处理程序、医院感染概念、空气消毒方面的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在操作技能、应急能力、理论知识以及消毒管理方面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次教学培训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护士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水平,同时也改善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次教学培训 护士 医院感染防控 防控知识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下载PDF
科技创新推动茶叶质量安全全程管控能力提升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红平 蔡晓明 +1 位作者 吴正浩 袁海波 《中国茶叶》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现阶段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高,饮茶安全有保障。茶叶饮用安全得益于茶叶科技创新日益发展,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清洁化茶叶加工技术、茶叶质量安全精准检测技术与风险评估理论创新,将茶叶质量安全从末端监管调整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 现阶段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高,饮茶安全有保障。茶叶饮用安全得益于茶叶科技创新日益发展,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清洁化茶叶加工技术、茶叶质量安全精准检测技术与风险评估理论创新,将茶叶质量安全从末端监管调整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为茶叶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性诱剂化学生态防控技术、杀虫灯与诱虫色板物理诱杀技术、茶尺蠖与茶毛虫病毒生物防治技术、以草抑草绿色除草技术等茶园绿色防控技术从源头提升了茶叶农药残留控制水平;清洁化能源加热替代传统的燃煤燃材加热方式,显著降低了茶叶加工中环境污染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质谱创新技术将茶叶质量安全检测提升到高通量精准检测与非靶向筛查水平,速测创新技术前移了茶叶农药残留的监测环节。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分析了科技创新对茶叶质量安全全程管控能力提升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质量安全 茶园绿色防控 茶叶清洁化生产 高通量精准检测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FMEA管理模式的风险评估在医院感染防控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4
作者 蔡玲 郭康乐 +6 位作者 王燕 张映华 樊玉清 张肖红 胡兰文 杨亚红 张浩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50-1357,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FMEA管理模式... 目的系统评价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FMEA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防控中应用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交叉核对,采用ROB工具对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风险及质量评价,采用NOS量表对纳入的队列研究进行评分,应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项研究,42815例患者,其中FMEA管理模式组21784例,对照组2103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FMEA管理模式组医院感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OR=0.31,95%CI(0.24,0.40)];与常规管理模式相比,FMEA管理模式组表浅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OR=0.53,95%CI(0.36,0.78)]、呼吸系统感染发病率[OR=0.44,95%CI(0.35,0.56)]、泌尿系统感染发病率[OR=0.45,95%CI(0.38,0.53)]及血液系统感染发病率[OR=0.29,95%CI(0.18,0.45)]更低(均P<0.01)。结论FMEA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能够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应在医院管理中积极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FMEA管理模式 医院感染管理 感染防控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措施优先级的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结直肠术手术部位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5
作者 吴红曼 赖静敏 +7 位作者 陈乐陶 付陈超 汤紫媛 周凤 曾翠 曾烂漫 任南 黄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1-888,共8页
目的评估结直肠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防控措施执行的过程风险,探讨基于措施优先级的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基于措施优先级的FMEA评估结直肠手术后SSI防控措施执行的整个流程,对是否采取优化措施进行优先级排... 目的评估结直肠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防控措施执行的过程风险,探讨基于措施优先级的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基于措施优先级的FMEA评估结直肠手术后SSI防控措施执行的整个流程,对是否采取优化措施进行优先级排序,比较FMEA实施前后结直肠手术SSI防控措施依从项达标率、SSI发病率。结果评估后SSI高优先级防控措施7项,中优先级22项,对中优先级措施加强控制,重点对高优先级措施制定进一步的预防和可探测措施。改进后再评价结果显示,7项高优先级措施降至中优先级;16项中优先级措施降至低优先级。SSI防控措施执行达标率由77.15%(2566/3326)提高至92.47%(3096/3348),SSI发病率由6.04%(58/960)降至2.54%(60/2364)。结论运用基于措施优先级的FMEA可对结直肠手术SSI防控过程进行有效风险评估,并结合现状针对性采用预防性风险控制措施,可降低结直肠手术SSI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感染预防与控制 措施优先级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风险管理
下载PDF
VTE数字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实证研究
6
作者 朱思奇 张倩 +4 位作者 黄诚章 陈寒杰 欧阳淑园 许昌 易黎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11期5-8,共4页
目的建立一套基于智慧医务服务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数字化风险防控体系。方法通过卫生技术评估方法,模拟单臂试验,对VTE数字化风险防控体系干预前后相关指标进行评估。结果VTE风险防控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3项结局质量指标变化... 目的建立一套基于智慧医务服务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数字化风险防控体系。方法通过卫生技术评估方法,模拟单臂试验,对VTE数字化风险防控体系干预前后相关指标进行评估。结果VTE风险防控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3项结局质量指标变化情况为:所有VTE患者全因死亡率由2020年的0.407‰降低至2023年的0.329‰;医院相关性VTE全因死亡率由2020年的0.025‰降低至2023年的0.009‰;医院相关性VTE发生率由2020年的0.044%降低至2023年的0.026%。结论构建基于智慧医务服务专项的VTE数字化风险防控体系,建立风险评估、诊断及预防机制,能够有效提升VTE预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数字化 风险防控 医疗质量
下载PDF
急性压力性损伤风险防控护理在行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张建梅 阎莉 +3 位作者 陈玲 王凯 杨静 徐梅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181-183,187,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压力性损伤风险防控护理在行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120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 目的探究急性压力性损伤风险防控护理在行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120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术中急性压力性损伤风险防控护理。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变化及并发症。结果术毕时,两组气道压、平均脉压、心率、体温、乳酸、血氧饱和度高于术前即刻,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肺癌根治术患者中采用急性压力性损伤风险防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压力性损伤风险防控护理 肺癌根治术 并发症 手术相关指标
下载PDF
典型特种设备质控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概述
8
作者 蓝麒 曹宏伟 +3 位作者 郝素利 刘渊 李擎 谭明波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24年第1期3-8,共6页
特种设备在各行各业被广泛使用,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装备,存在量大面广、重要性高、危险性大等特征,设备快速增长导致防控资源不足、质控效能不高。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特种设备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效能提... 特种设备在各行各业被广泛使用,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装备,存在量大面广、重要性高、危险性大等特征,设备快速增长导致防控资源不足、质控效能不高。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特种设备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效能提升带来新的契机,为特种设备监管、检验、应急、维保等开辟新型业务模式奠定了技术基础。本文主要介绍“典型特种设备质控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的背景、目标、方案、路线、内容、创新、成果和效益等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安全风险防控 数字化技术 质控资源 质控效能 新模式
下载PDF
6S管理模式在消化内镜中心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文方 董伟琼 +1 位作者 赵红 石晓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3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护理质量控制中实施基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S)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的80件消化内镜、行消化内镜检查的2317例患者作为A组,另选取2023年7月绵...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护理质量控制中实施基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S)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的80件消化内镜、行消化内镜检查的2317例患者作为A组,另选取2023年7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实施6S管理模式的80件消化内镜,行消化内镜检查的2483例患者作为B组。A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B组在A组基础上实施6S管理模式,比较2组清洗消毒合格率、器械损坏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B组清洗消毒合格率(98.75%)高于A组(81.25%),而器械损坏率(1.25%)低于A组(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各维度评分比较,B组均偏高(P<0.05)。结论消化内镜护理质量控制中采用基于6S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清洗消毒合格率,降低器械损坏率,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此文的研究结果为消化内镜护理后期标准制订提供了借鉴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6S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控制 清洗消毒合格率 器械损坏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吴立燕 祝览铭 +1 位作者 彭靖 秦璐翠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8期1245-1247,共3页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实施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工作后的呼吸危重症患者50例为观察组,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质控小组实施前的呼吸危重症患者5...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实施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工作后的呼吸危重症患者50例为观察组,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质控小组实施前的呼吸危重症患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实施期间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估实施质控管理小组前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前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评价、健康教育宣教质量评价、应急专科能力质量评价、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消毒隔离质量评价均低于实施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小组管理的工作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呼吸危重症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临床工作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还能提高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下载PDF
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发展进程、改革动向与经验借鉴
11
作者 樊丽明 曲静雅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2,共10页
系统考察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发展进程,分析典型国家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动向,总结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经验,对我国进一步健全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发展进程大致可以分为控制取向、绩效导向、基础制度优化和风... 系统考察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发展进程,分析典型国家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动向,总结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经验,对我国进一步健全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发展进程大致可以分为控制取向、绩效导向、基础制度优化和风险控制四个阶段。梳理典型国家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最新动向发现,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主要聚焦于夯实预算管理基础、提高绩效管理质量以及加强债务风险防控。借鉴典型国家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经验,结合我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求,可探索从完善预算公开和监督制度、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机制等方面健全现代预算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基础 绩效管理质量 债务风险防控
下载PDF
风险防控质控护理在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赵宁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8期178-180,共3页
目的:观察风险防控质控护理在慢性肾衰竭(CRF)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70例CRF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风险防控质控护理在慢性肾衰竭(CRF)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70例CRF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防控质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营养指标[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生命质量[肾脏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评分、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TP、Hb、ALB水平和KDQOL-S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3/35),低于对照组的40.00%(1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控质控护理应用于CRF腹膜透析患者可提高营养指标水平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腹膜透析 风险防控质控护理 营养 生命质量 负性情绪 并发症
下载PDF
油库建设工程质量缺陷及运行风险的防控
13
作者 王文明 王子文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24年第2期1-6,I0001,共7页
以某新建油库为例,分析了油库建设工程中质量缺陷形成的运行风险,指出质量缺陷存在于施工图设计、设备选型、安装施工和竣工资料交付等多个阶段,运行风险则表现为工艺安全、油品质量、环境污染、资料丢失等几种类型,总结了质量缺陷形成... 以某新建油库为例,分析了油库建设工程中质量缺陷形成的运行风险,指出质量缺陷存在于施工图设计、设备选型、安装施工和竣工资料交付等多个阶段,运行风险则表现为工艺安全、油品质量、环境污染、资料丢失等几种类型,总结了质量缺陷形成的原因是设计能力或设计经验不足、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不细、施工及监理质量控制不严、质量信息反馈意识不强、有关管理规定解读过度等,提出了质量缺陷运行风险的防控措施,为油库建设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库 建设工程 质量 缺陷 运行 风险 防控 措施
下载PDF
基于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手术室护理在小儿疝气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王敏 陈美云 莫秀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7期2963-296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手术室护理在小儿疝气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疝气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儿实施基于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手... 目的探讨基于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手术室护理在小儿疝气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疝气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儿实施基于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手术室护理,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2组均持续护理至患儿出院。对比2组围手术期指标水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17.24±4.96)min、(3.17±0.41)d]均短于对照组[(27.21±5.33)min、(4.68±0.45)d],术中出血量[(5.24±1.23)mL]少于对照组[(9.33±2.0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手术室护理在小儿疝气腹腔镜手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生活质量,家属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疝气 腹腔镜手术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 手术室护理 生活质量 家属满意度
下载PDF
马兜铃酸致肝癌的客观性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志娥 李承贤 +3 位作者 柏兆方 赵旭 王伽伯 肖小河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通过梳理马兜铃酸致肝癌的客观性研究,提出风险防控策略。方法简述马兜铃酸致肝癌的研究进展,阐明马兜铃酸与肝癌相关性再研究的科学意义,梳理本课题组关于马兜铃酸致肝癌的客观性、真实性、系统性研究内容,提出含马兜铃酸中药的防... 目的通过梳理马兜铃酸致肝癌的客观性研究,提出风险防控策略。方法简述马兜铃酸致肝癌的研究进展,阐明马兜铃酸与肝癌相关性再研究的科学意义,梳理本课题组关于马兜铃酸致肝癌的客观性、真实性、系统性研究内容,提出含马兜铃酸中药的防控策略。结果与结论马兜铃酸与肝癌发生缺乏相关性;提出含马兜铃酸中药及制剂安全用药的风险防控策略:明确风险获益比,综合分析药品研究数据做出监管决策;针对不同风险水平患者采取分级管理措施;建立科学认知和精准评价使用中药的新方法,健全安全性质量控制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 肝癌 中药安全性 风险防控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我国兴奋剂风险防控最佳实施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宪哲 孙桂芳 +3 位作者 刘雪琪 李树宇 刘玉 张霈 《山东体育科技》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特尔菲法等,对当下我国兴奋剂风险防控体系进行再审视,并结合中国反兴奋剂管理的具体实践和经验,最终构建出我国新时代兴奋剂风险防控的最佳实施模式,主要由体系建设、制度建设、教育预防、检查、结... 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特尔菲法等,对当下我国兴奋剂风险防控体系进行再审视,并结合中国反兴奋剂管理的具体实践和经验,最终构建出我国新时代兴奋剂风险防控的最佳实施模式,主要由体系建设、制度建设、教育预防、检查、结果管理、三品管理、综合性赛事、合作交流与创新评估自查等9个一级指标、33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构成,并将最佳实施模式在实践中进行应用。新架构的我国反兴奋剂风险防控体系的最佳实施模式是不断完善运动项目的反兴奋剂治理体系的重要体现,是全面落实“零出现”的重要抓手,同时也为国家队和省市运动队反兴奋剂工作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高提供主要的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剂 风险防控体系 最佳实施模式 应用
下载PDF
基于FMEA模型的质控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手术室护理的效果及患者的应激反应和并发症的影响
17
作者 周盼 王芳 +4 位作者 聂云飞 王君 池玉杰 赵静 陈伟华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1964-196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型的质控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手术室护理的效果及应激反应、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型的质控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手术室护理的效果及应激反应、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FMEA模型的质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以及术前(T0)、手术开始后30 min(T1)、手术开始后60 min(T2)、手术结束时(T3)的鼻咽温变化和T0、T3时间点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1、T2、T3时间点的鼻咽温分别为(36.40±0.41)℃、(36.31±0.37)℃、(36.21±0.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22±0.35)℃、(36.15±0.28)℃、(36.07±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3时间点的血清NE、E、Cor水平分别为(168.91±15.23)ng/L、(43.27±4.06)ng/L、(317.62±38.07)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9.38±18.14)ng/L、(48.91±4.42)ng/L、(340.39±34.25)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FMEA模型的质控护理有助于缓解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型 质控护理 应激反应 并发症
下载PDF
交叉学科视角下的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与优化路径
18
作者 孔锋 康欣蕊 王一飞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是凝聚力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在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对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的研究既是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需求,也是总结和优化中国综合减灾模式的需求。该文综述了不同... 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是凝聚力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在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对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的研究既是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需求,也是总结和优化中国综合减灾模式的需求。该文综述了不同领域凝聚力的研究特征,梳理了不同领域凝聚力的作用机制和逻辑关系,阐述了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运作的中国实践。研究发现:①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运行受到灾害经济学、政府治理体制机制和社会网络的影响。②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与灾害韧性和应急管理能力在主体特征、运作逻辑和灾前、灾中、灾后三阶段的任务有明显区别。③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多元主体的利益取向、主体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和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等。提高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运作效率的路径包括增加多元主体参与渠道和完善非政府主体参与的奖励机制、提高资源分配公平度、适当放权和完善监督机制、加强防灾减灾常态化建设、推动综合减灾的“举民体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灾害风险防范 凝聚力模式 防灾减灾 气候变化 复杂灾害 自然灾害防治
下载PDF
风险防控式层级化护理对支气管炎患儿功能恢复、预后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许丹 丁晓芳 +1 位作者 李圣萍 孙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5期168-170,共3页
目的 探讨风险防控层级化护理对支气管炎患儿功能恢复、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儿科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90例支气管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 目的 探讨风险防控层级化护理对支气管炎患儿功能恢复、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儿科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90例支气管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防控式层级化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和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最大通气量、用力肺活量和肺活量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嗽、发热、喘息、肺部喘鸣音等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险防控式层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缩短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炎 风险防控 层级化护理 肺功能 症状 家属满意度
下载PDF
黄山品牌专线制丝线防差错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冯泉 高洁 +2 位作者 胡林胜 吴群 程道胜 《智能城市应用》 2024年第8期115-119,共5页
为提高黄山品牌专线制丝生产线控制系统防控质量风险的能力,提升制丝线柔性化加工能力,项目组结合老生产线的经验,基于黄山品牌专线制丝线的生产路径和加工工艺设计,利用自动控制、图像识别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展防差错控制技术的研究,... 为提高黄山品牌专线制丝生产线控制系统防控质量风险的能力,提升制丝线柔性化加工能力,项目组结合老生产线的经验,基于黄山品牌专线制丝线的生产路径和加工工艺设计,利用自动控制、图像识别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展防差错控制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定路定柜控制模式、加香加料系统的防差错技术、人员设备视频监控的集成、霉变烟叶检测和报警、花片和工艺质量超标物料剔除功能的设计,从而实现制丝全线主要防差错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控质量风险 柔性化 防差错 控制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