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相近与异地大客户关系的形成及其机制研究
1
作者 辛宇 滕飞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12-132,共21页
中国“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对跨地区供应链关系形成了隐性壁垒,而两地间的文化相近有助于异地大客户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方言距离体现了两地的文化相近程度,方言距离越小,上市公司对该地区大客户的销售占比越高;作用机制在于文化相近提... 中国“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对跨地区供应链关系形成了隐性壁垒,而两地间的文化相近有助于异地大客户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方言距离体现了两地的文化相近程度,方言距离越小,上市公司对该地区大客户的销售占比越高;作用机制在于文化相近提高了公司与客户间的信息交流、促进了信任和认同、提供了先天性的社会资本积累。文化相近的作用存在异质性,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国有客户和资产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中作用更显著。文化相近对于大客户关系的促进作用依赖于完善的外部正式制度环境,在契约环境较好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其作用更显著。最后,文化相近的大客户关系的稳定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户关系 文化相近 方言距离 供应链 客户产权性质 客户关系稳定性
下载PDF
出土《日书》所见先秦礼俗的特点
2
作者 刘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66-71,共6页
出土《日书》作为一种实物史料,弥补了传世文献记载的不足之处,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直接了解先秦社会礼俗的契机。出土《日书》能够看出先秦礼俗具有实用性、地域性、传承性及约束性,这些特点是礼俗自身发展的结果。从生子、服饰、建筑... 出土《日书》作为一种实物史料,弥补了传世文献记载的不足之处,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直接了解先秦社会礼俗的契机。出土《日书》能够看出先秦礼俗具有实用性、地域性、传承性及约束性,这些特点是礼俗自身发展的结果。从生子、服饰、建筑、农业及祭祀礼俗等方面可以看出《日书》中礼俗的实用性,从内容的设置方面也能看出先秦《日书》中礼俗的实用性。目前发现的先秦《日书》主要包括秦、楚二国,从这两种《日书》可以看出秦楚两国礼俗的差异。《日书》所见先秦礼俗具有传承性主要体现在生命礼俗、生活礼俗及生产礼俗方面。《日书》中关于礼俗的约定性可以从相关礼俗的禁忌日期与禁忌后果两方面看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书》 先秦礼俗 实用性 地域性 传承性 约束性
下载PDF
凝结中华民族共同意识:以中秋民俗艺术的深层历史内涵与现代转化为例
3
作者 黄意明 孙伯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9-106,共8页
中秋节起源于月祭,月祭在世界各地早期均有发生,且多与“生殖崇拜”相联系,是原始思维的产物。但我国自周以来的官方月祭内涵已经从生殖崇拜转向了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尊重,并与礼乐文化及“阴阳”观念结合。除了官方祭月活动,中秋... 中秋节起源于月祭,月祭在世界各地早期均有发生,且多与“生殖崇拜”相联系,是原始思维的产物。但我国自周以来的官方月祭内涵已经从生殖崇拜转向了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尊重,并与礼乐文化及“阴阳”观念结合。除了官方祭月活动,中秋节的民俗仪式在形成过程中更多地受到民间信仰、神话传说及文人赏月活动的影响。“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是两个与中秋节密切相关的神话,它们在中秋民俗与信仰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通过考察中秋民俗,可以了解中国人信仰系统中某些美好的理念及长生久视思想的形成过程。中秋节的传统在当代社会受到了严重冲击,中秋节民俗仪式的重建活动需要抓住“团圆”“平等”“诗意”“生命感”四个核心内涵进行,同时利用当下发达的网络与社交媒体、教育戏剧等新手段进行推广,与时俱进地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俗 创造性转化 中秋节 神话 礼乐重建
下载PDF
“从老根上发新芽”:梁漱溟“新礼俗”思想解析
4
作者 王珺娴 戴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0-204,208,共16页
在反思民族自救运动的过程中,梁漱溟提出以社会涵容政治的“新礼俗”构想。中国的民族复兴不可简单照搬西方制度,应从复兴“刚”的人生态度与重建伦理本位的社会构造两方面来激活“中国老根子里所蕴藏的力量”。在这个意义上,“新礼俗... 在反思民族自救运动的过程中,梁漱溟提出以社会涵容政治的“新礼俗”构想。中国的民族复兴不可简单照搬西方制度,应从复兴“刚”的人生态度与重建伦理本位的社会构造两方面来激活“中国老根子里所蕴藏的力量”。在这个意义上,“新礼俗”可视为连接个人与社会的综合性构想,是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独特方案。具体而言,他主张以中国人的理性主义开出民主精神,由此实现中西文化在中国实际社会的沟通调和;强调以乡村为实践起点,通过乡农学校这一实践载体,将知识分子与农民聚合在乡村,启发个体的人生向上思想,创建富有伦理情谊的现代团体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乡村建设 新礼俗 民族精神
下载PDF
根据地司法对风俗习惯的甄别、援用及其逻辑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文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9,共13页
为实现根据地的有效治理,根据地司法机关对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甄别,并根据甄别结果作出相应处理。有的风俗习惯得到援用,或作为判决中的民事法源,或在案件的事实查明、法律发现、价值权衡、裁判论证等方面发挥作用;有的风俗习惯则在甄... 为实现根据地的有效治理,根据地司法机关对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甄别,并根据甄别结果作出相应处理。有的风俗习惯得到援用,或作为判决中的民事法源,或在案件的事实查明、法律发现、价值权衡、裁判论证等方面发挥作用;有的风俗习惯则在甄别后被拒绝援用。根据地司法甄别风俗习惯时所秉持的逻辑,既遵循马克思主义认可习惯法权的立场,也对移风易俗的必要性和社会资源成本进行了考量。甄别援用风俗习惯需要司法者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司法方法论,人民司法的若干特征也因此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据地 风俗习惯 甄别援用 唯物辩证法 人民司法
下载PDF
传统节日的创造性转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1
6
作者 熊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中华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传统节日延续文化传承,具有独特的公共文化属性,可以提升中华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公共文化属性,通过礼俗互动的方式,以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助推自... 中华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传统节日延续文化传承,具有独特的公共文化属性,可以提升中华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公共文化属性,通过礼俗互动的方式,以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助推自下而上的民间文化实践,着力推动传统节日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有利于传统节日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也有效增强了各族人民的中华文化认同,进一步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创造性转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礼俗互动 中华文化认同
下载PDF
论大运河对江苏民俗文化的影响
7
作者 刘彦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2期89-92,共4页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流动的历史,是流动的资源。千百年来,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奋斗与创新的精神,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兴盛,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文化影响。江苏作为大运河的起源地,其地域文化、民情风俗的形成与运河息息相关。该文探讨大...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流动的历史,是流动的资源。千百年来,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奋斗与创新的精神,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兴盛,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文化影响。江苏作为大运河的起源地,其地域文化、民情风俗的形成与运河息息相关。该文探讨大运河江苏段的历史变迁对沿岸民俗文化的影响,主要包括民间曲艺、民居建筑、信仰习俗等民俗文化形态,地方名物、节日习俗、口彩禁忌、民间传说等方言文化,西方传教士等对大运河沿岸民情的记载,总结出大运河江苏段文化具有南北交融、包容统一和开放创新三大特征,以期推动大运河江苏段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江苏段 民俗 方言 历史 文化
下载PDF
民国《新繁县志》卷四《礼俗·方言》音注探赜
8
作者 马康雅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57-64,共8页
民国三十六年序刊本(1947)《新繁县志》卷四《礼俗·方言》是记录20世纪上半叶新繁地区方言的文献材料;其中,70例方言条目附音注,可划分为前代文献音注和纂志新拟音注两类。这些音注能够体现方志纂修者强调方言与通语语音差异、坚... 民国三十六年序刊本(1947)《新繁县志》卷四《礼俗·方言》是记录20世纪上半叶新繁地区方言的文献材料;其中,70例方言条目附音注,可划分为前代文献音注和纂志新拟音注两类。这些音注能够体现方志纂修者强调方言与通语语音差异、坚持贯古通今的语音史观、注重方言词语音义匹配的记音态度。深入分析方言音注构成,可以发现,当时当地的部分方音仍然保留着较古的读法,能够反映民国时期西南官话灌赤片岷江小片方言的部分声、韵、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新繁县志》 礼俗·方言 音注 记音态度 方言语音
下载PDF
湘西丧俗“大葬”考证
9
作者 刘晓蓉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5-52,共8页
自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湘西广大地区在保有本地区原有丧葬习俗的基础上,与中原丧葬文化逐渐融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丧葬习俗。丧葬期间,孝家门上贴“当大事”三字,灵柩停于堂屋中央,三至九天不等。当地俗称出殡前一天为“大葬”,... 自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湘西广大地区在保有本地区原有丧葬习俗的基础上,与中原丧葬文化逐渐融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丧葬习俗。丧葬期间,孝家门上贴“当大事”三字,灵柩停于堂屋中央,三至九天不等。当地俗称出殡前一天为“大葬”,举行最隆重的丧仪,陪伴亡人最后一程。“大葬”一词在湘西盛行已久,但词义颇费理解。利用民间宝卷写本、历史典籍,结合当地方言语音,探赜索隐,发现“大葬”实乃“大赞”之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丧俗 大葬 大赞 方言 民间写本
下载PDF
Traditional Sports in Chinese Folk Customs at All Seasons and on National Rites
10
作者 LIN Boyuan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1995年第S2期13-13,共1页
Most sprots forms in Chinese folk customs at all seasons and on national ritcs cmcrged with natural worship, superstition and taboo. Due to differences in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e background, sports in various f... Most sprots forms in Chinese folk customs at all seasons and on national ritcs cmcrged with natural worship, superstition and taboo. Due to differences in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e background, sports in various folk customs were divcrsified. After the Wei Dynasty and the Jin Dynas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ulture of the feudal society, sports in folk customs on national rites gradually turned into recreatively activities in sensonal folk customs (the change was relational late in national minority area). National migration and mergence in the past dynasties led sports in folk customs of different places to absorb cach other and be further developed. Since the Sui Dynasty and the Tang Dynasty, sports such as dragon-boat race, wrestling, football, archery, horsc race, tug-ofwar and height scaling had in fact turned into the common cultural wealth of many nationa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sons rite FOLK custom TRADITIONAL SPORTS
原文传递
怀化当代小说中的地域文化书写
11
作者 郑明娥 郭景华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8期196-198,共3页
地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内容、思维方式和作品风格。在地域文化作用下,怀化作家小说中的自然地貌、人文景观、风俗习惯、人物性情、方言俚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文章以小说为例,从地域自然、地域风俗、地域语言、地域性格... 地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内容、思维方式和作品风格。在地域文化作用下,怀化作家小说中的自然地貌、人文景观、风俗习惯、人物性情、方言俚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文章以小说为例,从地域自然、地域风俗、地域语言、地域性格四个方面揭示了小说中地域文化呈现的内容,这与作家个人的体验、对故乡的情感、文化自信、地域文化的濡染和文学对文化的关注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小说 自然地理 风俗习惯 方言俚语 人物性情
下载PDF
音乐文献学视角下的上古“礼乐”音乐教育思想
12
作者 张灵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5期174-177,共4页
在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中,音乐与礼的关系渊源已久,自先秦时期就有着“无礼不乐”的说法,“礼”“乐”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互不可分。“礼乐”的音乐教育思想自先秦开始直至汉代,贯穿于中国上古时期的始终,教育家常将“礼乐”并称。“不学... 在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中,音乐与礼的关系渊源已久,自先秦时期就有着“无礼不乐”的说法,“礼”“乐”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互不可分。“礼乐”的音乐教育思想自先秦开始直至汉代,贯穿于中国上古时期的始终,教育家常将“礼乐”并称。“不学礼,无以立。”在中国古代的道德思想体系中,“礼”的地位仅次于“仁”,孔子认为“礼”是人们立身处世的根本。显然,“礼乐”合一的音乐教育实践在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中尤为突出。该文从音乐文献学视角展开中国上古时期“礼乐”音乐教育思想的探讨,论述“礼”与“乐”的辩证关系,阐释“礼乐”音乐教育思想在上古时期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当今音乐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 音乐教育 文献学 教育思想 辩证关系 现实意义
下载PDF
礼俗文化元素在礼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顾艳云 陈松凯 毕歆苒 《绿色包装》 2023年第3期132-135,共4页
本文在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启蒙的背景下,探究礼俗文化元素在礼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应用方式及融入机制。基于对礼俗文化的研究,挖掘现代礼品包装存在的问题,阐明传统礼俗文化融于礼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意义,并提出融礼俗文化于礼品包... 本文在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启蒙的背景下,探究礼俗文化元素在礼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应用方式及融入机制。基于对礼俗文化的研究,挖掘现代礼品包装存在的问题,阐明传统礼俗文化融于礼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意义,并提出融礼俗文化于礼品包装设计的方法,最后呈现应用该方法进行开学礼盒设计的实例,以期为提高包装设计理念中的文化内涵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品包装设计 礼俗文化 束脩六礼
下载PDF
孙犁散文的冀中地域文化特色
14
作者 孙亚男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6-50,共5页
地域文化元素包括特定地域的语言、历史、民俗风情、生活方式及当地人民的文化性格等多方面内涵。孙犁的散文即包含了大量的冀中地域文化元素,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建筑了孙犁散文超越时代的恒久的艺术魅力。对孙犁散文的冀中地域... 地域文化元素包括特定地域的语言、历史、民俗风情、生活方式及当地人民的文化性格等多方面内涵。孙犁的散文即包含了大量的冀中地域文化元素,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建筑了孙犁散文超越时代的恒久的艺术魅力。对孙犁散文的冀中地域文化特色进行深入分析,不仅能进一步深化对孙犁创作的理解,而且对河北地域文化甚至燕赵文化的弘扬和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散文 冀中地域文化 方言地名 民俗民风 文化性格
下载PDF
日、俄、朝、满等国家或民族词汇在东北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15
作者 宋玉英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3期159-163,共5页
东北方言既是东北文学作品的重要因素,也是东北区域文化和民俗的重要载体。东北方言中存在一部分日、俄、朝、满等国家或民族词汇,这部分词汇之所以能融入东北方言,不仅因为东北独特的地理环境,还和历史上数次的移民迁移运动有关。来自... 东北方言既是东北文学作品的重要因素,也是东北区域文化和民俗的重要载体。东北方言中存在一部分日、俄、朝、满等国家或民族词汇,这部分词汇之所以能融入东北方言,不仅因为东北独特的地理环境,还和历史上数次的移民迁移运动有关。来自日、俄、朝、满等国家和民族的外来词汇在东北文学作品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些词汇对塑造东北区域特色的多元民俗文化;展现时代主题,刻画社会背景;丰富人物形象,突出背景、社会关系;增强作品表现力,激起读者共鸣打造作家个人风格;体现了作家的民族属性起到了很突出的作用,使东北文学作品成为时代、风土、人情、性格和氛围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文学作品 东北方言 外来词汇 作用 区域特色 风土人情
下载PDF
海南岛文化区域划分 被引量:22
16
作者 朱竑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4-48,共5页
根据民族构成基本一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语言 (方言 )类型和比较一致或相似的文化景观、文化地域分布基本相联成片、有一个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文化中心等五个指标 ,将海南岛划分为沿海文化区、临高文化区、儋州文化区、五指山黎苗文化... 根据民族构成基本一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语言 (方言 )类型和比较一致或相似的文化景观、文化地域分布基本相联成片、有一个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文化中心等五个指标 ,将海南岛划分为沿海文化区、临高文化区、儋州文化区、五指山黎苗文化区 (又分合亩制和其他黎苗文化两个亚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文化区划 民族、民俗 方言
下载PDF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与新疆地域民俗文化 被引量:13
17
作者 董印其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06-108,共3页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系统的构成成分内容丰富:有继承中原文化的基本词语;有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的基本词语;有反映新疆本地特色的词语;有大量的借词等。从这些词语中既反映了新疆汉语方言的来源、特性也反映出新疆特有的地域民俗文...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系统的构成成分内容丰富:有继承中原文化的基本词语;有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的基本词语;有反映新疆本地特色的词语;有大量的借词等。从这些词语中既反映了新疆汉语方言的来源、特性也反映出新疆特有的地域民俗文化内涵,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语言在其发展变化中具有的融合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方言词汇 民俗 中原文化 词语
下载PDF
抢救方言与抢救地方风俗文化——《中国方言民俗图典系列》(第一辑)读后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洪君 《语言战略研究》 2019年第3期88-96,共9页
前半部分,本文首先阐述了现今时代抢救方言对于保护地方文化有着更加重要的特别价值:近20年来,人、物、信息的交流媒介和交流方式的急剧变化正在迅速碾平我国各地独特的风俗文化,但表示各地独特风俗文化的词语还较为完整地保存在65岁以... 前半部分,本文首先阐述了现今时代抢救方言对于保护地方文化有着更加重要的特别价值:近20年来,人、物、信息的交流媒介和交流方式的急剧变化正在迅速碾平我国各地独特的风俗文化,但表示各地独特风俗文化的词语还较为完整地保存在65岁以上人群的记忆中。并指出,《中国方言民俗图典系列》(第一辑)的重要价值正在于,抓住上述时间差,高质量地落实了多角度地科学抢救方言并与抢救地方风俗文化有机结合的全新思路,为国家语保工程提供了可推广实施的初样。接下来,本文较为详细地剖析了《图典》的体例:通贯《图典》10册的词表,涵盖了不同地域风俗文化的各个重要方面,一以贯之的“词条+方音+富有深层历史文化内涵的释义+图片”的表达方式,深层次地展示了十地各自独特的风俗文化。后半部分,主要是对《图典》10册书的逐一介绍和评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方言民俗图典系列》 汉语方言 民俗文化 语保工程
下载PDF
布岱人的“"弄+下"桥”仪式与“不落夫家”——以中越边境的其逐屯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潘艳勤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85,共8页
中国壮族和越南岱族是有亲缘关系的跨国民族。布岱 (po4 tai2 )是中国壮族和越南岱族众多支系中的一支。“桥”(lo 4 kiu2 )是每一个布岱人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的人生仪礼 ,与当地“不落夫家”婚俗有密切的联系。“桥”是已出嫁的女... 中国壮族和越南岱族是有亲缘关系的跨国民族。布岱 (po4 tai2 )是中国壮族和越南岱族众多支系中的一支。“桥”(lo 4 kiu2 )是每一个布岱人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的人生仪礼 ,与当地“不落夫家”婚俗有密切的联系。“桥”是已出嫁的女儿生头胎孩子或怀孕之后正式“落夫家”的仪式 ,同时 ,又是男方家庭正式承认和接受这个媳妇的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岱人 “(弄下)桥” “不落夫家”
下载PDF
地域方言词语的民俗文化内涵——以山东临沂方言为个案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建伟 汪平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7-39,共3页
民俗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和传承的一种中下层文化现象,属于民族文化的一个部分。研究地域方言词汇的民俗文化内涵,有助于开发语言资源,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活素材,而且可以为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提供借鉴,同时也有... 民俗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和传承的一种中下层文化现象,属于民族文化的一个部分。研究地域方言词汇的民俗文化内涵,有助于开发语言资源,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活素材,而且可以为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提供借鉴,同时也有助于民俗语言学和民俗文化的研究。本文以山东临沂方言为个例,从夫妻称谓、婚丧词语、饮食词语三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 方言词语 民俗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