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egal System: Ritsuryo or Li-Fa?
1
作者 Qin Tao 《孔学堂》 2016年第4期30-43,共14页
下载PDF
走出“律令体制”——重新认识中华法系 被引量:5
2
作者 俞荣根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6-123,共8页
“律令体制”说肇始于日本汉学界。中华法系不应归结为“律令体制”,而是一种“礼法体制”。从“礼法体制”来重新认识中华法系,以廓清长期以来对其的误读、误解和误判,揭示古代中国法由礼典、律典、礼俗习惯法组成的法律样式,寻求中华... “律令体制”说肇始于日本汉学界。中华法系不应归结为“律令体制”,而是一种“礼法体制”。从“礼法体制”来重新认识中华法系,以廓清长期以来对其的误读、误解和误判,揭示古代中国法由礼典、律典、礼俗习惯法组成的法律样式,寻求中华法系追求“礼法之治”“良法善治”的法文化遗传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律令体制 礼法体制 礼法之治
下载PDF
平城京与律令制 被引量:3
3
作者 韩宾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112,共4页
在日本历史上,继第一个"正规"的政治都市藤原京之后,8世纪初,朝廷又将宫都迁至奈良盆地东北端,并以此为中心,伴随这个首屈的"舞台装置"的新构架,以及都市空间、时间的制度化和不断完善,进一步推动了律令制国家的建设。
关键词 平城京 选址 形制布局 时间管理 律令制
下载PDF
日本律令国家的土地国有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娜 《日本问题研究》 2018年第5期57-67,共11页
7世纪中叶,日本为缓和大土地兼并所激化的社会矛盾,通过大化改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律令制国家,将贵族的私地私民均收归国有,行班田收授之法。日本律令时代的土地所有形态是土地国有制,但国家对土地的权利不是所有权,而是调节贵族与农民... 7世纪中叶,日本为缓和大土地兼并所激化的社会矛盾,通过大化改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律令制国家,将贵族的私地私民均收归国有,行班田收授之法。日本律令时代的土地所有形态是土地国有制,但国家对土地的权利不是所有权,而是调节贵族与农民阶级对立的国家公权力。所以,土地国有制是国家公权力为抑制阶级矛盾呈现出来的外在形态,土地和人民实质上仍为贵族阶级共同所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令国家 土地国有制 公权力
下载PDF
日本国号“大和”新解
5
作者 胡稹 洪晨晖 《外国问题研究》 2012年第1期32-38,共7页
本文通过对日本的《养老律令》和《地名标记二字好字化令》以及中国儒道两教中的"大和"与"和"的概念等的考证和分析,探讨日本国号"大和"的意义所在,认为"大和"乃由"大"加"和&qu... 本文通过对日本的《养老律令》和《地名标记二字好字化令》以及中国儒道两教中的"大和"与"和"的概念等的考证和分析,探讨日本国号"大和"的意义所在,认为"大和"乃由"大"加"和"二字组成,其"大"字和日本在此之前的国号"大倭"、"大养德"、"大倭"(第二度)中的"大"字一样,在政治取向上都有追求"大一统"的意味;另一个字"和",则是为配合律令制的确立及推行而使用的,故其全部的语意很可能是为实现"大一统",让以礼制为核心的律令制度能够在"和"思想的保驾护航之下顺利发展,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令 国号 大和
下载PDF
日本古代律令制国家的形成与特点
6
作者 娄雨婷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55-60,共6页
集权与分权并立的早期国家权力关系结构使得日本很难凭借自身实现集权,在来自中国大陆的外部冲击下,大和朝廷以唐朝律令制为蓝本建立起了古代天皇制律令国家。然而,国家的政治统治形态具有时代性亦具有深层次的民族性,由于外来儒佛思想... 集权与分权并立的早期国家权力关系结构使得日本很难凭借自身实现集权,在来自中国大陆的外部冲击下,大和朝廷以唐朝律令制为蓝本建立起了古代天皇制律令国家。然而,国家的政治统治形态具有时代性亦具有深层次的民族性,由于外来儒佛思想与日本本土神道思想的交织与相互作用,日本古代律令制国家呈现出了上层建筑(律令官僚制)与社会基础(旧氏姓制)相互依赖和矛盾的两重统治结构及神国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古代 律令制国家 形成 特点 成因探析
下载PDF
灾异思想在日本律令时代的发展及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玉玲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34-40,共7页
中国天人相关的灾异思想随儒学一同传入日本,在天武朝以后开始作为政治理念被采纳,对古代日本的政治、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律令体制下,灾异思想不仅对改善日本古代政治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也推进了日本古代灾害应对体系的确立,使古... 中国天人相关的灾异思想随儒学一同传入日本,在天武朝以后开始作为政治理念被采纳,对古代日本的政治、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律令体制下,灾异思想不仅对改善日本古代政治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也推进了日本古代灾害应对体系的确立,使古代日本人的自然观发生了重大改变。而灾异思想之所以在日本实现了不同于中国的独特发展,与日本天皇的特殊"神"性及氏姓制度的旧秩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异思想 灾异应对 日本律令制度
下载PDF
律令制确立前的采女与日本古代王权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娜 《外国问题研究》 2014年第2期19-25,共7页
采女是日本古代地方豪族献给中央朝廷的贡女,是在宫廷主要负责天皇、皇后等饮食起居的下级女官。律令制国家时期的采女制度亦是后宫女官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些采女甚至被升为贵族阶层。然而律令制确立之前的采女并非如此,她们是古... 采女是日本古代地方豪族献给中央朝廷的贡女,是在宫廷主要负责天皇、皇后等饮食起居的下级女官。律令制国家时期的采女制度亦是后宫女官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些采女甚至被升为贵族阶层。然而律令制确立之前的采女并非如此,她们是古代王权专制过程中的产物,是连接中央朝廷与地方豪族之间的桥梁,其出现与演变体现了王权与地方势力双方博弈的过程。对该时期采女的考察,有助于从一个侧面加深对古代王权专制统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令制确立前 采女 古代王权 地方豪族
下载PDF
律令制时期日本人公私观念的基本特征
9
作者 王猛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23年第5期67-76,共10页
本文着眼于律令制时期日本人的公私观念,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伦理层面分析了日本人公私观念的基本特征。其中,政治层面,律令制国家强调天皇地位的至高无上和国家利益的不可侵犯,强制要求人们树立“天皇为公”“国家为公”的观念。经... 本文着眼于律令制时期日本人的公私观念,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伦理层面分析了日本人公私观念的基本特征。其中,政治层面,律令制国家强调天皇地位的至高无上和国家利益的不可侵犯,强制要求人们树立“天皇为公”“国家为公”的观念。经济层面,以“律”和“令”推行土地和人民归属国家所有的“公地公民制”,主张国家和土地的公有观念。伦理层面,宣扬“崇公抑私”“背私向公”的价值理念,力图让豪族自觉摈弃私自占有土地和人民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令制 公私观念 中国文化 天皇
原文传递
家系与官位: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公家等级制度的基本维度及其变迁
10
作者 田玉鹏 戴宇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03,共9页
作为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家群体深度参与了政治变迁进程。律令制时代的官位制度确立了公家群体的身份秩序,这种官位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官位相当制。通过对位阶、官职的规定,对古代日本前国家时代的豪族进行重组,逐渐形... 作为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家群体深度参与了政治变迁进程。律令制时代的官位制度确立了公家群体的身份秩序,这种官位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官位相当制。通过对位阶、官职的规定,对古代日本前国家时代的豪族进行重组,逐渐形成了律令制时代的氏族。平安时代,各氏族争夺官位并开始逐渐形成对各层级官位的垄断与世袭,官位决定着家系的发展。中世以后,随着武家政权的确立,古代的氏族转型为家族,中央王朝官位虚衔化,家系与官位的关系开始固化,家系出身决定了官位的高低。至江户时代,官位与家系的相关性彻底固定,形成了由可担任的最高官位的高低来决定家系等级高低的等级制度。纵观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公家官位制度的演变历程,可以发现其明显地呈现出日趋贵族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家系 公家 律令制 官位制度 等级制度
原文传递
律令关系、礼刑关系与律令制法律体系演进——中华法系特征的法律渊源角度考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范忠信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39,共9页
古代中国的法律体系的"律令制"架构,是认识中华法系特征的关键。一般认为这一架构至唐代才正式形成。其实,这一体系特征大致萌芽于战国时代,秦汉时代已初步成形,至两晋基本确定。所谓律令制体系,其要害特征在于律令间的特定... 古代中国的法律体系的"律令制"架构,是认识中华法系特征的关键。一般认为这一架构至唐代才正式形成。其实,这一体系特征大致萌芽于战国时代,秦汉时代已初步成形,至两晋基本确定。所谓律令制体系,其要害特征在于律令间的特定关系。律为主(正),令为辅(副);律为刑罪法,令为政导法;律为稳固少变之法,令为因时修订之法。二者间这种关系,正好体现了中华法系的礼刑关系构思,也大致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法模式的一般特征。通过对古代中国历代律令关系变化历程的考察,总结了律令制法律体系演进的四个阶段及其主要阶段性特征,并就中华法系律令制架构特征及"礼乐政刑"综合为治模式特征做了进一步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令制 律令法体系 中华法系 礼乐政刑
原文传递
8世纪日本御葬司初探——兼论唐日之异同
12
作者 宋兆辉 《南开日本研究》 2020年第1期135-151,共17页
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史料考察了在8世纪日本的御葬司的形成与演变的过程。日本御葬司和唐王朝的山陵使在职能、构成等方面,看似十分相似,但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实际上两者有较大差别,而这些差别的产生基于两国不同的政治、文化背... 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史料考察了在8世纪日本的御葬司的形成与演变的过程。日本御葬司和唐王朝的山陵使在职能、构成等方面,看似十分相似,但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实际上两者有较大差别,而这些差别的产生基于两国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在8世纪的日本,已经有了吉礼、凶礼不并行的观念。本文通过考察唐的凶礼中包含的吉礼要素,以及日本御葬司之下的装束司和前后次第司,两官司的成立过程,论证了唐的吉凶礼意识可能对日本产生了影响,以及在8世纪的日本吉礼和凶礼的要素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葬司 天皇丧葬 薄葬意识 律令体制 吉凶礼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