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播仪式观视阈下高校红歌快闪短视频的国家认同建构
1
作者 万喃喃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4年第1期63-66,72,98,99,共7页
红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基于传播仪式观,探讨高校红歌快闪短视频如何共享爱国信仰和建构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短视频记录大学师生歌唱祖国的政治仪式,通过多重权力保障仪式的合法性从而进行议程设置,以国家政治节日为仪... 红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基于传播仪式观,探讨高校红歌快闪短视频如何共享爱国信仰和建构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短视频记录大学师生歌唱祖国的政治仪式,通过多重权力保障仪式的合法性从而进行议程设置,以国家政治节日为仪式时间再塑集体记忆,以物理信息场景为仪式空间形成情感能量。短视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国家认同的建构实践,包括用象征符号促进国家政治认同,集体记忆生成国家价值认同,情感动员激发国家形象认同,仪式表演链接公民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仪式观 大学生 红歌快闪短视频 国家认同
下载PDF
传统女性的身份规范及其现实可能——吕坤女性观探析
2
作者 庞雯予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0-124,共15页
吕坤女性观的建构依托于其对女性身份的规范,即如何扮演好女性一生中女儿、妇人、母亲三类重要角色。就“为女之道”而言,吕坤强调对未嫁女“四德”的训诫,同时关注到了未嫁女在孝道的践行上可能面临的伦理困境;就“为妇之道”而言,吕... 吕坤女性观的建构依托于其对女性身份的规范,即如何扮演好女性一生中女儿、妇人、母亲三类重要角色。就“为女之道”而言,吕坤强调对未嫁女“四德”的训诫,同时关注到了未嫁女在孝道的践行上可能面临的伦理困境;就“为妇之道”而言,吕坤强调以“礼”为规范的道义之爱,并塑造了多元的女性品质;就“为母之道”而言,吕坤认为母道之根基在于仁义与廉正,并强调“母不取其慈而取其教”。吕坤依据身份的书写对女性进行了规范与约束,同时也从道义、人情的角度给予了女性一定的空间,把女性之为“人”的类别属性置于其性别属性之前,从而让女性在特定的情境中有溢出身份规范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坤 女性观 女道 母道 妇道
下载PDF
仪式观视域下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话语指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3
作者 殷怀刚 王统领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6-152,共7页
传播仪式观下的太极拳非遗传播是其文化符号挖掘、生产、传播和反馈的实践过程,也是展现太极拳文化活力、促发其受众参与活动及共享太极拳文化意义的传播过程,对其研究旨在探索太极拳非遗传播和仪式建构的规律。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话语... 传播仪式观下的太极拳非遗传播是其文化符号挖掘、生产、传播和反馈的实践过程,也是展现太极拳文化活力、促发其受众参与活动及共享太极拳文化意义的传播过程,对其研究旨在探索太极拳非遗传播和仪式建构的规律。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话语分析等方法,运用传播的仪式观理论,在太极拳非遗传播的新语境下,分析太极拳非遗传播的文化符号、交流互动和行为方式等仪式化表征。同时,对太极拳非遗传播中的仪式话语、空间话语、参与话语进行了话语分析,明晰了太极拳非遗传播中文化认同、文化共享、文化体验等话语指向。最后,提出太极拳非遗传播的实践进路:挖掘与展示仪式化的文化符号、构建多元与包容的文化传播场域、提升传播受众在互动中的在场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传播仪式观 非遗传播 话语 文化符号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互动仪式视域下档案文创传播现象与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婧 《山西档案》 2023年第2期15-26,14,共13页
档案文创在讲述档案故事、传播档案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档案文创的传播还存在开发单一、互动不足、传播效果较弱等问题。本文采用参与式观察的自然主义方法,以互动仪式链为理论基础,对档案文创传播现象进行一定解释,并从情... 档案文创在讲述档案故事、传播档案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档案文创的传播还存在开发单一、互动不足、传播效果较弱等问题。本文采用参与式观察的自然主义方法,以互动仪式链为理论基础,对档案文创传播现象进行一定解释,并从情感强化与符号构建两个维度提出档案文创传播效能的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仪式观 互动仪式链 档案文化创意
下载PDF
道教对唐朝正统史观与礼制的影响——也谈天宝年间的先代帝王祭礼
5
作者 田成浩 《唐都学刊》 2023年第4期34-41,共8页
唐天宝年间的先代帝王祭礼深受道教的影响,在祭祀对象、祭品、祭祀地点三个方面都明显区别于其他时代的同类祭礼。祭祀对象以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为开端,是用道教古史观重构中华正统脉络的历史起点,与道祖老子皇室始祖的身份相配合,... 唐天宝年间的先代帝王祭礼深受道教的影响,在祭祀对象、祭品、祭祀地点三个方面都明显区别于其他时代的同类祭礼。祭祀对象以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为开端,是用道教古史观重构中华正统脉络的历史起点,与道祖老子皇室始祖的身份相配合,共同彰显唐朝统治权的神圣性。祭品“洁诚”而不用传统的牲牢,采用了道教醮仪中的祭品要求。将“历代帝王肇迹之处”作为祭祀地点,与“自古得道升仙之处”相对应,是将先代帝王与道教神仙等同看待的结果。总之,在天宝年间崇奉道教的历史背景下,先代帝王祭礼集中体现了唐朝正统史观与国家礼制中的道教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天宝 先代帝王祭礼 道教古史观 醮仪 “历代帝王肇迹之处”
下载PDF
节日仪式传播:并非一个共享神话——基于广西仫佬族依饭节的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力丹 王晶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76,共4页
詹姆斯·凯瑞提出他的传播仪式观之后,受到学界的最大质疑在于其观点理想化。如果将凯瑞的观点联系具体的研究背景进行解读,就会发现,有关传播仪式观的思想并非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仪式"乌托邦"。本文以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和... 詹姆斯·凯瑞提出他的传播仪式观之后,受到学界的最大质疑在于其观点理想化。如果将凯瑞的观点联系具体的研究背景进行解读,就会发现,有关传播仪式观的思想并非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仪式"乌托邦"。本文以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和克里弗德.格尔茨的仪式观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在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民族志调查的基础上,阐释仪式传播中的文化共享与信仰塑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传播 依饭节 共同信仰 传播仪式观 格尔茨 民族志研究
下载PDF
传播学范式危机的学术转型与路径拓展——詹姆斯·凯瑞传播仪式观的理论溯源及文化取向新论 被引量:9
7
作者 郝雨 王家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3-170,共8页
自引入传播学以降,中国的传播研究就一直以功能主义—实证研究为主导范式。这一范式缺少了探讨媒介与社会之关系的人文情怀和揭露媒介作为意识形态的批判锋芒,难以全面解释新的互联网传播现象,使传播研究陷入了僵化和机械状态。詹姆斯&#... 自引入传播学以降,中国的传播研究就一直以功能主义—实证研究为主导范式。这一范式缺少了探讨媒介与社会之关系的人文情怀和揭露媒介作为意识形态的批判锋芒,难以全面解释新的互联网传播现象,使传播研究陷入了僵化和机械状态。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将传播视为一个现实得以被生产和维系的符号过程。这启发我们应将传播研究进行文化转向,以人类行为和日常生活为研究对象,以多元范式并置促进传播理论创新,以此作为走出传播学范式危机的一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危机 传播仪式观 文化转向
下载PDF
传播仪式观视域下的体育媒介事件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董青 洪艳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1,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传播模式的变迁,辨析"仪式传播"和"传播的仪式观"的异同,把体育媒介事件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内,电视、网络、平面、移动等多媒体联动密集报道,引发受众广...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传播模式的变迁,辨析"仪式传播"和"传播的仪式观"的异同,把体育媒介事件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内,电视、网络、平面、移动等多媒体联动密集报道,引发受众广泛关注、参与的体育事件及其相关活动。继而以艾柯的"封闭漂流"理论为基础,以世界杯足球赛、姚明退役等为案例进行剖析。研究认为:大型体育赛事的周期性、垄断性是该类体育媒介事件的重要特征,体育媒介事件还具有娱乐化呈现和拟态参与的特征;体育媒介事件的仪式化传播具有情感的共享和凝聚、身份的认同和维护、普世价值的宣扬和传播等价值和意义。以传播仪式观为价值取向来研究体育媒介事件,为体育传播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理论分析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仪式观 媒介事件 体育传播 世界杯足球赛 媒介仪式
下载PDF
从传播的仪式观看乡村文化的嬗变 被引量:7
9
作者 邱新有 罗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38-41,共4页
本文以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为视角,分析我国乡村传统文化衰落的原因以及当今我国乡村文化的表现形态。文章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乡村文化共享公共空间的衰退以及乡村文化仪式和传播主体的缺失是导致乡村传统文化逐... 本文以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为视角,分析我国乡村传统文化衰落的原因以及当今我国乡村文化的表现形态。文章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乡村文化共享公共空间的衰退以及乡村文化仪式和传播主体的缺失是导致乡村传统文化逐渐衰落的重要原因。同时指出乡村文化在嬗变的过程中逐渐与异质文化互动融合,在传统文化日益衰落的同时形成了乡村多元文化混杂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仪式观 乡村文化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时空、流动与身体:传播仪式观下的故宫云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吕宇翔 方格格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91-96,共6页
全景拍摄、VR、AR、全息影像等新媒介技术的日趋成熟,为数字博物馆的发展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与全新路径。智能技术与人文艺术在此语境下展开了一次充满灵感的碰撞与融合。2020年故宫博物院推出“数字故宫”小程序,线上文化展览的开放性... 全景拍摄、VR、AR、全息影像等新媒介技术的日趋成熟,为数字博物馆的发展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与全新路径。智能技术与人文艺术在此语境下展开了一次充满灵感的碰撞与融合。2020年故宫博物院推出“数字故宫”小程序,线上文化展览的开放性与互动性进一步提升,有望承担公众教育、文化展示、社交广场、学术交流、电子商务等多种社会功能。本文以文化研究为取向,从传播的仪式观视角阐释线上云展所带来的感官共振与沉浸式认知体验。试图打破“身心二分”的一元论,基于故宫云展的具体实践探讨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发展文化产业的合理性、可行性与未来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仪式观 虚拟展览 艺术 身体 技术
下载PDF
仪式观视阈下非遗旅游文化传播的功能与路径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凯 张燕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46,共7页
从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的仪式观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传播不仅拥有灵活多样的传播模式,更能建构特殊的文化意义。因非遗自身承载了特定的民族文化符号,而旅游场所作为传播文化的渠道媒介,两者的融合能够使非遗旅游成为一种... 从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的仪式观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传播不仅拥有灵活多样的传播模式,更能建构特殊的文化意义。因非遗自身承载了特定的民族文化符号,而旅游场所作为传播文化的渠道媒介,两者的融合能够使非遗旅游成为一种独特的传播活动,彰显出仪式性、空间性、参与性等特点,在凝结文化价值、构建共通场域和连接受众情感等方面具有突出功能。在传播的仪式观视阈下,非遗旅游的文化传播不应只着眼于“线性传播”的效果,应当更注重文化符号挖掘、文化意义阐释和文化景观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的仪式观 非遗旅游 文化传播
下载PDF
虚拟教堂:对传播的“仪式观”的另类解读 被引量:6
12
作者 秦州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73,共5页
虚拟教堂及其传播现象提供了一个解读詹姆斯.凯瑞传播的"仪式观"的独特视角,并有助于在互联网文明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仪式观"所揭示的人类传播的起源与本质。"仪式观"历久弥新的思想内涵,通过虚拟教堂在... 虚拟教堂及其传播现象提供了一个解读詹姆斯.凯瑞传播的"仪式观"的独特视角,并有助于在互联网文明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仪式观"所揭示的人类传播的起源与本质。"仪式观"历久弥新的思想内涵,通过虚拟教堂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新的阐释与拓展:恢复与坚持传播的口语传统;既为传播"建立表征"又为传播"提供表征";对于传播的境界来说——"分享"高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教堂 “仪式观” 口语传统 表征 传播的境界
下载PDF
仪式观还是传递观——《媒介事件》与《作为文化的传播》再辨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静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9-62,共4页
我国的传播学界习惯将凯瑞的《作为文化的传播》与戴扬和卡茨所著的《媒介事件》视为一脉相承的传播学仪式研究著作。并出现了相当一批打着"仪式观"旗号,而实际上却是秉持着"传递观"的行为研究、应用研究。笔者认为... 我国的传播学界习惯将凯瑞的《作为文化的传播》与戴扬和卡茨所著的《媒介事件》视为一脉相承的传播学仪式研究著作。并出现了相当一批打着"仪式观"旗号,而实际上却是秉持着"传递观"的行为研究、应用研究。笔者认为,《媒介事件》与《作为文化的传播》从"仪式"内涵到研究范式均存在很大的不同,并指出凯瑞的仪式观和我国主流的哲学观、传播价值观以及民主观均不相符。而我国学者明明秉持着"传递观"却非要戴上"仪式观"的帽子则反映出根深蒂固的实用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观 传递观 《媒介事件》 《作为文化的传播》
下载PDF
生存哲学视野下孔子与老子丧葬祭祀观之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沙家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25,共4页
孔子生存哲学以人伦关系为核心,关切人高贵的生;老子生存哲学以"道"展现宇宙视野,人需智慧以求解脱,坦然面对人的死。这种生存哲学基础的不同,决定着孔子与老子在丧葬祭祀观上有质的不同:主体态度上,真切的哀思与含蓄的超脱;... 孔子生存哲学以人伦关系为核心,关切人高贵的生;老子生存哲学以"道"展现宇宙视野,人需智慧以求解脱,坦然面对人的死。这种生存哲学基础的不同,决定着孔子与老子在丧葬祭祀观上有质的不同:主体态度上,真切的哀思与含蓄的超脱;核心实质上,"敬"人与人"静";深层次的死亡哲学基础上,体现生的高贵与死后的永恒的哲理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老子 生存哲学 丧葬祭祀观
下载PDF
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研究——基于组织传播学的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佳 《红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47-49,共3页
按照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不断创新党的组织生活,是党支部增强战斗堡垒作用、增强活力的重要手段。从学理角度探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是研究方法的创新,也为组织生活的创新寻找坚实的理论基础。文章在“传播—组织”理... 按照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不断创新党的组织生活,是党支部增强战斗堡垒作用、增强活力的重要手段。从学理角度探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是研究方法的创新,也为组织生活的创新寻找坚实的理论基础。文章在“传播—组织”理论模式的框架下,从“传播的传递观”和“传播的仪式观”两个维度,研究高校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存在问题及成因,提出以及创新途径,对切实增强组织活力与凝聚力,提升组织力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传播 传递观 仪式观 组织生活
下载PDF
传播的仪式观视角下的互联网品牌传播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青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6-69,共4页
品牌传播具有时空特性,既要形成空间上的影响力,又要在时间上保证品牌文化的延续性。面向互联网的品牌传播已经逐渐从传统的大众传媒品牌传播模式中走出来,形成了具有新媒体特质的新思路,即聚合注意力、精准定位与沟通、开展口碑传播。... 品牌传播具有时空特性,既要形成空间上的影响力,又要在时间上保证品牌文化的延续性。面向互联网的品牌传播已经逐渐从传统的大众传媒品牌传播模式中走出来,形成了具有新媒体特质的新思路,即聚合注意力、精准定位与沟通、开展口碑传播。这些新思路依然集中在如何形成品牌传播的空间影响力上。从传播的仪式观视角切入互联网品牌传播研究,寻求品牌传播保持时间上延续性的策略和思路,为品牌传播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仪式观 品牌传播 新媒体
下载PDF
论书院教育仪式的文化传播 被引量:1
17
作者 盛况 《现代教育论丛》 2015年第5期56-61,共6页
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与官学平行交叉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书院属于国家儒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延续千年之久,虽历经沉浮,但对倡导儒家观念、教化社会大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书院的教育仪式未能脱离官方教育仪式的大... 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与官学平行交叉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书院属于国家儒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延续千年之久,虽历经沉浮,但对倡导儒家观念、教化社会大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书院的教育仪式未能脱离官方教育仪式的大致框架,但它又不是官方教育仪式的简单复制。其中有两个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一是祭祀对象更为泛化,二是参祭人员更加多元。书院的教育仪式,把经过改造的儒家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传播出去并影响社会的风俗习惯,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体认经过统治阶级认可的儒家思想的准则,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教育仪式 传播仪式观 儒家意识形态
下载PDF
传播学视角下“义”的当代价值与交往伦理规范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兵娟 李阳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64-69,共6页
作为儒家五常之一的“义”向来是中国人所看重的思想观念,在人们的自我修养与日常生活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对“义”的研究多从思想史、哲学史的角度展开,未见有从传播学视角对其开展的分析和研究。文章在探析“义”的字源的基础... 作为儒家五常之一的“义”向来是中国人所看重的思想观念,在人们的自我修养与日常生活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对“义”的研究多从思想史、哲学史的角度展开,未见有从传播学视角对其开展的分析和研究。文章在探析“义”的字源的基础上,结合传播的仪式观以及自我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相关理论,分别从“义”的合宜性、正当性、正义性三个层次对儒家元典理论中“义”的思想观念进行梳理。在现代民主社会,追求正义仍是驱动社会走向稳定和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这些自孔子时代就在讨论的议题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仪式观 内在传播 交往伦理 “义” 传播功能
下载PDF
两晋改葬服议题所见礼家对郑王之学的超越 被引量:1
19
作者 邹远志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79-82,共4页
两晋盛行改葬之风,其改葬原因不似古礼单一而较为复杂。两晋礼家从探讨郑玄王肃改葬服观点着眼对当时改葬服现象进行了议论,表现出了超越郑王观点的倾向。两晋礼家对于郑王之学的超越反映了晋人重服的文化心理,同时也体现出了两晋礼学... 两晋盛行改葬之风,其改葬原因不似古礼单一而较为复杂。两晋礼家从探讨郑玄王肃改葬服观点着眼对当时改葬服现象进行了议论,表现出了超越郑王观点的倾向。两晋礼家对于郑王之学的超越反映了晋人重服的文化心理,同时也体现出了两晋礼学重实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晋 改葬服 郑王之学 超越
下载PDF
也论孔子的女性观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荣贵 答浩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2-35,共4页
在孔子的理论里,女性其实本没有被容纳进去,她们完全是被忽略的群体;虽然孔子也提到夫妇"敬"、男女"爱",却是为维护他的"政道"服务。礼崩乐坏的混乱社会,使女子触碰了孔子所维护的礼义道德,"女子&qu... 在孔子的理论里,女性其实本没有被容纳进去,她们完全是被忽略的群体;虽然孔子也提到夫妇"敬"、男女"爱",却是为维护他的"政道"服务。礼崩乐坏的混乱社会,使女子触碰了孔子所维护的礼义道德,"女子"成了孔子要防范的群体。孔子的女性观与他生活的社会背景、思想体系一致,与他维护的礼文化、主张的人性观和义利观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女性观 礼文化 人性观 义利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