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nsitivity of mountain runoff to climate change for Urumqi and Kaidu rivers originating from the Tianshan Mountains
1
作者 YongChao Lan ZhengYao Ma +4 位作者 YongPing Shen ChengFang La Jie Song XingLin Hu HongWei Din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1年第3期274-280,共7页
The mountain watersheds of Kaidu River and Urumqi River, which separately originate from the south and north-sid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in Xinjiang, a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 The mountain watersheds of Kaidu River and Urumqi River, which separately originate from the south and north-sid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in Xinjiang, a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n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and the correlativity between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past 40 years of observational data from the correlative hydrological and weather stations in the study areas. Various weather scene combinations are assumed and the response models of runoff to climate change are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sensitivity of runoff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study areas based on the foregoing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all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overall present an oscillating and increasing trend since the 1960s and this increase are quite evident after 1990. There is a marked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ountain runof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hile there are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responding degree to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between mountain runoff of Ummqi River and Kaidu River Basins Also, mountain runoff of Urumqi River Basin is more sensitive to precipitation change than that of Kaidu River Basin, and mountain runoff of Kaidu River Basin is more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change than that of Ummqi River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slope north slope Tianshan mountains Kaidu River Urumqi River climate change sensitivity
下载PDF
中昆仑山北坡水汽含量的计算及其特征分析
2
作者 刘晶 杨莲梅 +2 位作者 李俊江 郭玉琳 李阿桥 《暴雨灾害》 2024年第2期224-233,共10页
干旱区水汽变化影响区域水资源系统的结构和演变,基于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中昆仑山北坡地区4个地基GPS遥感大气可降水量资料(GPS-PWV)、2个探空站观测资料和10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时水汽压资料,利用一元线性拟合方法建立了适用于中昆... 干旱区水汽变化影响区域水资源系统的结构和演变,基于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中昆仑山北坡地区4个地基GPS遥感大气可降水量资料(GPS-PWV)、2个探空站观测资料和10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时水汽压资料,利用一元线性拟合方法建立了适用于中昆仑山北坡地区的大气水汽含量(W-PWV)和地面水汽压计算模型(W-e)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估,分析了中昆仑山北坡地区东段、中段、西段W-PWV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降水开始时刻与W-PWV峰值的关系。结果表明:(1)W-PWV年平均高值区位于研究区西段,中段次之,东段沙漠南缘W-PWV最低。海拔高度大于1500 m测站W-PWV随高度升高逐渐减少。夏季地面气象观测站平均W-PWV是春、秋季的2倍左右;(2)研究区W-PWV月变化具有单峰型特征,其中海拔高度1300~1500 m测站的W-PWV在7月和8月达到峰值,其余测站的W-PWV在8月达到峰值,海拔低于2000m和高于2000m测站W-PWV分别在夜间和白天维持较高值;(3)水汽含量模型计算的测站W-PWV与降水开始时刻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降水前各站W-PWV均存在不同程度跃变过程,降水过程前1~2h内W-PWV峰值达到测站W-PWV月平均值的1.5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昆仑山北坡 水汽含量 地基GPS 水汽含量计算模型
下载PDF
中昆仑山北坡极端暴雨对流—对称不稳定性及其触发机制分析
3
作者 周雅蔓 刘兆旭 +3 位作者 刘晶 杨霞 张萌 周玉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7-1011,共25页
本文利用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通过计算2020年5月6~7日中昆仑山北坡极端暴雨天气过程中湿位涡和锋生函数,给出暴雨过程大气不稳定性演变特征,明确锋面系统在对流触发中的作用,并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中昆仑山北... 本文利用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通过计算2020年5月6~7日中昆仑山北坡极端暴雨天气过程中湿位涡和锋生函数,给出暴雨过程大气不稳定性演变特征,明确锋面系统在对流触发中的作用,并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中昆仑山北坡暴雨期间,200 hPa高空两支急流造成辐散叠加区,500 hPa中亚低涡、高原北部切变线缓慢移动过程中,配合低层700 hPa地形辐合抬升、地面高压前冷气团与塔里木盆地暖气团交汇,为中昆仑山北坡浅山区云团发展提供有利的动力、热力条件。(2)暴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EP1)于田至且末一线降水期间,对流层低层暴雨区为对流不稳定大气层结;第二阶段(EP2-1)策勒地区短时强降水期间,策勒对流层低层逐渐由对流不稳定大气转为条件对称不稳定大气层结,对流层低层Mpv2变化由大气的湿斜压性和低层水平风的垂直切变所造成;受前期降水和凝结潜热释放影响,第二阶段(EP2-2)策勒至洛浦一线低层增暖增湿,对流层低层转为对流不稳定大气层结。(3)地形辐合抬升是第一阶段降水中尺度云团生成的主要原因,低层冷锋锋生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且末附近云团迅速发展,同时塔里木盆地气流沿地形爬坡至高原北部,在500 hPa附近冷锋锋生,与高原北侧暖锋短时间对峙形成冷式锢囚锋,锋面附近垂直运动增强使得对流云团快速发展,与且末附近对流云团合并加强,造成第一阶段(EP1)于田至且末一线降水天气;第二阶段(EP2-1)策勒短时强降水期间,对流层低层700 hPa冷锋锋生,云团移动方向暖湿入流气流与云下蒸发和云后入流冷气团相遇,暖气团沿底层冷池进一步爬升,使得云团迅速发展至成熟阶段,造成策勒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随着中亚低涡逐渐进入研究区,对流层低层—中层冷锋锋生,进一步加强了上升运动的发展,是第二阶段(EP2-2)策勒至洛浦一线持续性降水天气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昆仑山北坡 暴雨 对流—对称不稳定 触发机制
下载PDF
2019年6月下旬中昆仑山北坡两场强降水对比分析
4
作者 唐鹏 张丽 +2 位作者 陈天宇 李静 黄艳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2期27-34,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NECP 2.5°×2.5°和EC 0.25°×0.25°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2019年6月25日(简称“过程1”)和28日(简称“过程2”)中昆仑山北坡两场强降水过程。结果表明:两场过程影响系统均有高空西南急流、... 利用常规观测、NECP 2.5°×2.5°和EC 0.25°×0.25°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2019年6月25日(简称“过程1”)和28日(简称“过程2”)中昆仑山北坡两场强降水过程。结果表明:两场过程影响系统均有高空西南急流、中层低值系统、低层辐合线;“过程1”强降水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影响系统移动缓慢,冷空气从东西两侧进入昆仑山北坡,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西南风将大量水汽输送至昆仑山北坡,低层有偏东和偏北、偏西风辐合;“过程2”为分散、对流性强降水,低值系统移动迅速、对流层有逆温和不稳定层结,午后升温和低层弱辐合、山前偏北风是对流触发条件。中高层偏西偏南风水汽输送至昆仑山北坡,在低层合适的风场将水汽输送汇集到昆仑山北坡是强降水的关键“,过程1”水汽输送强度和厚度明显强于“过程2”。另外,地形对于降水的增幅表现在热力和动力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昆仑山北坡 强降水 水汽
下载PDF
天山南、北坡河流出山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以开都河与乌鲁木齐河出山径流为例 被引量:19
5
作者 蓝永超 钟英君 +2 位作者 吴素芬 沈永平 王国亚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2-718,共7页
选取开都河与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有关水文气象台站1960~2005年的观测资料,对研究区域的气温、降水与出山径流的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研究区域气候变化的特征与趋势及出山径流与山区降水、气温之间的关系,假... 选取开都河与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有关水文气象台站1960~2005年的观测资料,对研究区域的气温、降水与出山径流的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研究区域气候变化的特征与趋势及出山径流与山区降水、气温之间的关系,假定不同的气候情景组合,建立山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型,以揭示天山南、北坡河流出山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开都河与乌鲁木齐河山区径流与气温、降水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受山区降水、气温持续增加和上升的影响,出山径流总体呈上升趋势,1990年代以后的升幅尤为显著;相对而言,乌鲁木齐河山区径流对降水变化更为敏感,而开都河出山径流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略甚于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南北坡 乌鲁木齐河 开都河 气候变化 敏感性
下载PDF
天山北坡玛纳斯河355a来年径流量的重建与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袁玉江 喻树龙 +5 位作者 穆桂金 陈发虎 龚原 刘斌 朱云川 郭建国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1-417,共7页
玛纳斯河树轮年表序列与该河肯斯瓦特水文站年径流总量相关显著,使用5个树轮年表序列较好地重建出天山北坡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文站355a来的年径流总量,解释方差达61%.355a重建流量变化表明:1)玛纳斯河年径流总量355a来大致经历了11个偏... 玛纳斯河树轮年表序列与该河肯斯瓦特水文站年径流总量相关显著,使用5个树轮年表序列较好地重建出天山北坡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文站355a来的年径流总量,解释方差达61%.355a重建流量变化表明:1)玛纳斯河年径流总量355a来大致经历了11个偏枯水期和10个偏丰水期,最长的偏丰水期为1670—1699年,持续了30a,最长的偏枯水期为1949—1994年,持续了46a;2)最显著的两个百年流量变枯趋势为1872—1995年和1671—1775年,径流量减少率分别为0.19×108m3·(10a)-1和0.26×108m3·(10a)-1;3)在1711—1712年、1872年重建流量发生过两次突变,前者年径流量由多到少突变,后者相反;4)重建流量最丰水的年代为17世纪80—90年代,比现今偏多17.9%~18.1%,最枯水的年代为19世纪60年代,比现今偏少16.7%;5)重建流量存在着58~59、9.6、27.2、16.9、4.8、4.3、2.9~3.0a的变化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年表 天山北坡 玛纳斯河 径流量重建与分析
下载PDF
基于AVHRR/NOAA影像的天山北坡近10a植被变化 被引量:29
7
作者 罗格平 陈嘻 胡汝骥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7-242,共6页
提出一套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干旱区植被变化和生态环境质量初步评价的研究方法 ,在天山北坡及其典型区域三工河流域应用取得满意结果 .研究表明 :1) 1992— 1998年天山北坡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持续增加 ,与同期温度和降水变化趋势一致 ... 提出一套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干旱区植被变化和生态环境质量初步评价的研究方法 ,在天山北坡及其典型区域三工河流域应用取得满意结果 .研究表明 :1) 1992— 1998年天山北坡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持续增加 ,与同期温度和降水变化趋势一致 ,从植被角度响应了天山北坡气候向暖湿发展的态势 .2 ) 1987— 1998年三工河流域从前山带到北部沙漠区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显著增加 ,尤其是绿洲外围的北部沙漠区和荒漠过渡带 ;从增加的幅度看 ,平原区增幅明显大于山区 ,后期大于前期 ;植被指数与 6~ 7a温度、降水的均值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 ,和 6~ 7a蒸发潜力的均值表现出负相关 ,三工河流域植被变化显著地响应了 6~ 7a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技术 干旱区 生态环境 植被变化 天山 温度 降水
下载PDF
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中山带森林发育与气候土壤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艳忠 罗格平 +3 位作者 许文强 尹昌应 韩其飞 冯异星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42,共10页
开展干旱区山地森林发育状况及其土壤因素影响的分析,对干旱区乃至全球山地森林带的成因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区,主要利用森林调查与遥感影像数据,确定该流域森林带的分布状况,并结合流域气象与土壤采样... 开展干旱区山地森林发育状况及其土壤因素影响的分析,对干旱区乃至全球山地森林带的成因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区,主要利用森林调查与遥感影像数据,确定该流域森林带的分布状况,并结合流域气象与土壤采样数据,重点分析气候土壤因素对森林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流域森林带位于海拔1 510~2 720 m,胸径与树高随海拔增加呈双峰曲线;其中胸径两个峰值分别位于约海拔2 000 m与2 550m,而树高峰值分别为海拔2 100 m与2 600 m,均稍高于胸径的峰值海拔高度;2.在森林带内,年均温随海拔高度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最冷月均温(1月)则表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与其他地区相比,该流域高山林线年均温较高,最冷月均温相差较大,而最热月均温差异不明显;年降水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在海拔2 000 m左右达到最大值。土壤属性随海拔递增呈规律性的变化趋势:森林带内海拔约2 000~2 700 m树木发育较好,其有机质、全磷及全氮含量较高;CaCO3,pH值及电导率最小值与海拔2 000 m的最大降水带恰好吻合;土壤A层(0~10 cm)有机质、全磷及全氮含量与B(10~30 cm)、C(>30 cm)层差异显著,表明营养物质"表聚现象"明显,成土条件作用于土壤的深度较浅,而CaCO3,pH值与电导率各层间差异不显著。3.森林带分布格局是由降水、温度、海拔以及土壤营养等因素综合控制,方差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为限制森林带内雪岭云杉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各生态因子对森林发育影响的作用地位为:土壤营养>降水>海拔>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 三工河流域 气候条件 土壤属性 高山林线
下载PDF
昆仑山北坡河流水文水资源特征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许有鹏 高蕴珏 杨戍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8-346,共9页
通过分析昆仑山北坡河流的水资源特征,以及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其径流的内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本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
关键词 河流 水资源特征 时间序列分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唐古拉山北坡河流阶地发育及其与构造隆升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浩 李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9-93,共5页
唐古拉山是青藏高原腹地中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山脉,唐古拉山北坡发育着一系列河流阶地,该地区河流阶地的成因分析表明:构造隆升控制了唐古拉山北坡河流阶地的形成与发展,因而该地区河流下切速率对唐古拉山的隆升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在... 唐古拉山是青藏高原腹地中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山脉,唐古拉山北坡发育着一系列河流阶地,该地区河流阶地的成因分析表明:构造隆升控制了唐古拉山北坡河流阶地的形成与发展,因而该地区河流下切速率对唐古拉山的隆升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在实测的基础上,根据阶地的拔河高度、形成年代等数据,定量计算唐古拉山北坡不同河流不同时期的下切速率,从而为唐古拉山的隆升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唐古拉山自西向东隆升速率逐渐增大,同一地点由老到新隆升速率逐渐减小。进而得出:青藏高原腹地山脉的隆升速率、隆升变化趋势与青藏高原边缘山地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拉山北坡 河流阶地 构造隆升
下载PDF
天山中部北坡头屯河流域树轮宽度年表特征分析及其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初探 被引量:16
11
作者 秦莉 史玉光 +1 位作者 袁玉江 张录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0年第1期16-23,共8页
利用天山中部北坡头屯河流域8个天山云杉树轮采点的树轮样本,建立树轮宽度指数年表,并分析树轮标准化年表与气候的相关性。结果发现:(1)树轮年表统计特征指示庙尔沟煤矿与三屯河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可能包含有较多的气候信息;(2)森林上... 利用天山中部北坡头屯河流域8个天山云杉树轮采点的树轮样本,建立树轮宽度指数年表,并分析树轮标准化年表与气候的相关性。结果发现:(1)树轮年表统计特征指示庙尔沟煤矿与三屯河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可能包含有较多的气候信息;(2)森林上限年表互相关平均系数为最大,森林下部林缘年表互相关平均系数居中,森林上树线附近的小渠子年表与处于下树线附近的庙尔沟煤矿年表间的相关系数最小;(3)位于森林下部林缘年表的连续显著的正自相关系数的阶数少于森林上限的年表,反映该区域森林下部林缘树轮中的气候信息较为清晰,上限年表中的气候信息较为模糊;(4)温度是影响森林上限树轮宽度年表树轮生长的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而降水则是影响森林下部林缘树轮宽度年表树轮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区域森林下部林缘年表当年轮宽指数与小渠子气象站上年7月至当年6月的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区域森林上限年表与大西沟气象站当年2—3月的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这些相关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5)区域森林上限年表经历了9个轮宽指数偏高时段和9个偏低时段,偏高时段反映当年2—3月的气温偏高,反之指示当年2—3月的气温偏低;区域森林下部林缘年表大致有5个轮宽指数偏高时段和5个偏低时段,偏高时段指示上年7月至当年6月降水偏多,反之表征上年7月至当年的降水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中部北坡头屯河流域 云杉 树轮宽度年表特征 气候与树轮宽度的相关性
下载PDF
新疆南疆全新世湿润期与罗布泊地区小河文明的关系探讨
12
作者 殷志强 秦小光 +2 位作者 张磊 李康康 彭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23-1529,共7页
全新世气候变化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罗布泊地区多次大规模的环境变化导致小河文明和楼兰文明等古文明的消失。笔者等通过对叶尔羌河流域的阿克奇河左岸黄土剖面系统采样和粒度、磁化率及年代学测试,重建了该地区5 ka BP... 全新世气候变化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罗布泊地区多次大规模的环境变化导致小河文明和楼兰文明等古文明的消失。笔者等通过对叶尔羌河流域的阿克奇河左岸黄土剖面系统采样和粒度、磁化率及年代学测试,重建了该地区5 ka BP以来的古气候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昆仑山北区黄土沉积记录的古气候环境与塔里木河下游罗布泊地区小河文明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4.5~3.58 ka BP,昆仑山区次生黄土快速堆积,气候较湿润,降水量较多,塔里木河上游水源充足,为下游罗布泊地区提供了大量水资源,也为小河文明的孕育和初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3.58 ka BP以后,昆仑山区的剖面沉积物由次生黄土转为风成黄土,显示气候开始转向干冷,因降水量减少导致流入到罗布泊地区的有效水资源逐步减少,罗布泊生态环境开始恶化,小河文明开始衰退,直至消失。因此小河文明的孕育与昆仑山区全新世湿润期气候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湿润期 黄土沉积 水资源 小河文明 昆仑山区
下载PDF
天山北坡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及自动化计算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煜坤 王春阳 +1 位作者 李致家 江雨田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20,共5页
天山北坡玛纳斯河以东地区的设计暴雨洪水计算主要采用《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中的调蓄经验单位线法,经历查算设计暴雨、试算产流历时、得出净雨过程、使用调蓄经验单位线进行汇流计算,最终得到设计洪水过程。计算过程比较复杂,... 天山北坡玛纳斯河以东地区的设计暴雨洪水计算主要采用《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中的调蓄经验单位线法,经历查算设计暴雨、试算产流历时、得出净雨过程、使用调蓄经验单位线进行汇流计算,最终得到设计洪水过程。计算过程比较复杂,且带有主观随意性,计算结果缺乏唯一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更高效地进行设计洪水计算,现使用Visual Basic软件编程,实现了设计洪水的自动化计算,减少了设计洪水计算的工作量,提高了设计洪水计算速度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计算 设计暴雨洪水 调蓄经验单位线法 天山北坡 玛纳斯河
下载PDF
中昆仑山北坡一次极端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鹏 黄艳 +2 位作者 张丽 陈天宇 杨小芳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2年第6期34-41,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FY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及再分析等资料,对2021年6月15—16日出现在中昆仑山北坡极端暴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到中亚有低槽稳定维持,昆仑山北坡环境大气逐渐变得潮湿不稳定。500 hPa低槽东移分成两段,...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FY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及再分析等资料,对2021年6月15—16日出现在中昆仑山北坡极端暴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到中亚有低槽稳定维持,昆仑山北坡环境大气逐渐变得潮湿不稳定。500 hPa低槽东移分成两段,位于中亚低槽与印度半岛西北部低槽南北叠加,地面东、西两股冷空气进入盆地,使得不同性质空气充分混合。东风急流中心在且末至若羌,和田中部有偏东与偏西风辐合、水汽辐合、强的水汽输送、强上升运动。水汽输送主要距地4 000 m以下,水汽源地位于天山南坡、高原南坡。地面的热力不均匀、高空急流、地面辐合线、地形等作用使得降水强度增强。强降水以γ小尺度系统为主,在地面辐合线附近表现为快速生消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北坡 极端暴雨 水汽
下载PDF
西昆仑山北坡的震旦系 被引量:35
15
作者 马世鹏 汪玉珍 方锡廉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89年第4期68-79,94,共13页
笔者依据1978年在西昆仑山北坡震旦系内首次发现的冰成岩和磷决岩,通过分析和对比重新将震旦系划分为两统六个组: 即下震旦统拾克马克力克群雨塘组、克里西组、波龙组和牙拉古孜组;上震旦统克孜苏胡木组和库尔卡克组.并认为其中的冰成... 笔者依据1978年在西昆仑山北坡震旦系内首次发现的冰成岩和磷决岩,通过分析和对比重新将震旦系划分为两统六个组: 即下震旦统拾克马克力克群雨塘组、克里西组、波龙组和牙拉古孜组;上震旦统克孜苏胡木组和库尔卡克组.并认为其中的冰成岩与邻区阿克苏西部的属同原同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山北坡 震旦系 冰或岩
下载PDF
昆仑山北麓两次极端暴雨水汽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海花 闵月 +1 位作者 李桉孛 李如琦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5-724,共10页
使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雨量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水汽通量诊断分析、后向轨迹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昆仑山北麓和田地区2020年5月5—7日(简称“05·06”过程)和2021年6月14—17日(简称“06... 使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雨量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水汽通量诊断分析、后向轨迹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昆仑山北麓和田地区2020年5月5—7日(简称“05·06”过程)和2021年6月14—17日(简称“06·15”过程)两次极端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中尺度系统、水汽输送和收支特征。结果表明:(1)两次暴雨过程有共同的特点:影响系统都为中亚低涡,均有来自里海、咸海一带的水汽输送;对流层低层偏东急流作用显著,最强水汽辐合集中在700~850 h Pa。(2)两次暴雨过程也有明显差异:“05·06”过程的南亚高压为带状分布,水汽输送路径为西方和偏东路径,其中西方路径水汽输送最明显,西边界水汽输入贡献占88%;“06·15”过程的南亚高压为双体型,水汽输送路径为北方和偏南路径,水汽来自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偏南气流向北输送,南方路径输送量远远大于其他路径,南边界水汽输入贡献占78%。(3)和田大气可降水量(PW)增大尤其是超过平均状态时,对强降水出现有指示意义,当PW≥20 mm以上时,可能会出现暴雨或极端暴雨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昆仑山北麓 水汽源地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下载PDF
昆仑山北坡陆地水储量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17
作者 夏婷婷 薛璇 +3 位作者 王灏伟 徐文哲 盛紫怡 汪洋 《干旱区地理》 2024年第8期1292-1303,共12页
陆地水储量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可为区域水资源禀赋和潜力评价提供重要依据,并可为水资源调控与管理保护相关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基于GRACE数据、气象数据、实际蒸散发与人类活动等多源数据对1990—2020年昆仑山北坡陆地水储量动态变化... 陆地水储量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可为区域水资源禀赋和潜力评价提供重要依据,并可为水资源调控与管理保护相关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基于GRACE数据、气象数据、实际蒸散发与人类活动等多源数据对1990—2020年昆仑山北坡陆地水储量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定量评估了不同影响因子对昆仑山北坡陆地水储量长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昆仑山北坡陆地水储量变化与分异显著,整体以0.123 cm·a^(-1)的速率呈现增长变化,其中,库木库里盆地、克里雅河流域、车尔臣河流域、和田河流域均呈现增加趋势,叶尔羌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亏损状态。陆地水储量变化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79.63%,其中,库木库里盆地陆地水储量变化增加趋势最为显著。昆仑山北坡陆地水储量整体在2005-2006年增加速度最快,变化量为2.253 cm。(2)1990-2020年气温、降水量与蒸散发均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年均降水量变化显著,空间分布具有异质性。30 a间陆地水储量与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实际蒸散发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呈现正相关区域分别占比为40.78%、54.19%、44.74%。(3)气象因素中气温和降水量是主导陆地水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双因子交互中气温∩人口密度(0.823)的解释力最强,气象因素中气温∩降水量(0.713)解释力最强,且双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明显强于单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水储量 GRACE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昆仑山北坡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昆仑山北坡地表太阳辐射调查评估
18
作者 张璐 孙美平 +2 位作者 闫欣 王伟生 范蕊谊 《干旱区地理》 2024年第8期1304-1313,共10页
地表太阳辐射在全球能量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气候变化和水文循环的主要动力。但由于太阳辐射组分的多样性、测量仪器的高成本,高海拔山区缺乏长期可靠的观测数据。基于高分辨率的均一化中国陆表气候观测格点数据集和ERA5再分析... 地表太阳辐射在全球能量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气候变化和水文循环的主要动力。但由于太阳辐射组分的多样性、测量仪器的高成本,高海拔山区缺乏长期可靠的观测数据。基于高分辨率的均一化中国陆表气候观测格点数据集和ERA5再分析辐射数据集,分析了1984-2023年昆仑山北坡不同时间尺度地表太阳辐射的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地表太阳辐射与大气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1)昆仑山北坡年均地表太阳辐射在研究时段内呈显著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1.24 W·m^(-2)·(10a)^(-1),季节上以夏季下降趋势最为显著,月均地表太阳辐射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于6月达到最大值。(2)昆仑山北坡地表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呈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特征,变化趋势表现出东西部差异,除冬季外,全年和春夏秋季均为东部下降速率快于西部。(3)根据单因子探测结果,各大气因子对地表太阳辐射空间分异的解释能力存在差异,其中水汽的解释能力较高(q=0.90),表明水汽是影响昆仑山北坡地表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太阳辐射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昆仑山北坡
下载PDF
太行山脉地形坡度对下山锋面气旋暴雨影响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坚红 张萌 +2 位作者 任淑媛 王兴 苗春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17-730,共14页
近6年河北夏季降水统计与诊断分析显示,太行山东侧的华北平原中南部是夏季暴雨灾害频发地区,雨带多沿太行山脉经向分布,过程雨量往往达到700 mm以上。重点研究夏季下山锋面黄河气旋和暴雨,该类系统占统计样本73次暴雨日数的20%。对2016... 近6年河北夏季降水统计与诊断分析显示,太行山东侧的华北平原中南部是夏季暴雨灾害频发地区,雨带多沿太行山脉经向分布,过程雨量往往达到700 mm以上。重点研究夏季下山锋面黄河气旋和暴雨,该类系统占统计样本73次暴雨日数的20%。对2016年典型锋面黄河气旋大暴雨的分析显示,太行山脉的经向分布与气旋北部的向山气流和气旋西部的南下气流配合,引导形成沿山脉走向的深厚狭长冷温度槽,增强锋面气旋中的温度梯度,加强气旋斜压性和旋转风强度,导致气旋加强,东移速度减慢。通过气旋急流的卷夹与山脉阻挡的配合造成深厚的充沛水汽环境,阻碍水汽通量和低层水汽主体西进;在山脉东侧形成高能舌对流不稳定;触发含充沛水汽团的强烈抬升,形成3处垂直运动关键区,制约暴雨落区。太行山脉坡度对暴雨影响机制的数值试验显示:坡下暴雨区与山脉平行,且经向山脉走向可造成更大范围强降水,并易造成局地经历气旋暖锋与冷锋二次锋面降水,致使暴雨持续时间拉长。山脉坡度与山脉阻挡抬升强度成正比,并形成下干上湿对流不稳定与锋面上暖下冷热力不稳定叠加,不稳定性更强。山脉坡度与气旋下山减压增强及维持时间成正比,与向华北平原下滑远近成反比,即影响气旋东移路径与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脉东侧坡度 华北南部暴雨 下山锋面黄河气旋 山脉坡度影响机制 数值模拟试验
原文传递
昆仑山中段北坡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11
20
作者 庞金凤 张波 +2 位作者 王波 李梅梅 曾凡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8-185,共8页
为探究昆仑山中段北坡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养分含量垂直分布特征,阐明土壤C、N、P、K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海拔变化的响应,在昆仑山中段北坡沿策勒河流域,采集1706m至3576m六个海拔梯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各海拔梯度范围内0-5cm、5-10cm、10-3... 为探究昆仑山中段北坡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养分含量垂直分布特征,阐明土壤C、N、P、K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海拔变化的响应,在昆仑山中段北坡沿策勒河流域,采集1706m至3576m六个海拔梯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各海拔梯度范围内0-5cm、5-10cm、10-30cm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析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化学计量比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海拔梯度的增加,昆仑山中段北坡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逐渐增加,且与海拔高度显著正相关(p<0.05)。在不同海拔梯度下,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有显著变化。土壤磷表现为净矿化,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土壤钾无明显变化。(2)土壤碳氮比均值8.52、碳磷比均值7.24、氮磷比0.76,均低于全球或中国土壤平均水平。高海拔梯度(>3576m)不同土壤深度间土壤碳氮比、碳磷比、碳钾比、氮磷比和氮钾比与低海拔地区(1706-3247m)差异性显著(p<0.05)。(3)昆仑山中段北坡各环境因子对土壤C、N、P、K化学计量特征影响最大的为土壤含水量,贡献率高达84.4%,其次为海拔高度及pH。文中研究结果可为昆仑山中段北坡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中段北坡 海拔梯度 土壤化学计量学 土壤层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