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creasing Road Traffic Throughput through Dynamic Traffic Accident Risk Mitiga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Emma Fitzgerald Bjorn Landfeldt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15年第4期223-239,共17页
The introduction of vehicular ad-hoc networks (VANETs) leads to the possibility to re-evaluate many traditional functions and views of road traffic networks. The ability for vehicles and infrastructure to communicate ... The introduction of vehicular ad-hoc networks (VANETs) leads to the possibility to re-evaluate many traditional functions and views of road traffic networks. The ability for vehicles and infrastructure to communicate and collaborate will enable many novel solutions for problems as diverse as collision avoidance and traffic management with the view of reducing traffic congestion,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logistics systems etc.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novel framework that utilises VANET information to share information about risk factors among road occupants and infrastructure. We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risk limits as a means of traffic accident risk mitigation, whereby vehicles need to adjust their behaviour to maintain a given level of risk. We discuss determination of risk values and detail this process using the NSW traffic accident database. We show how the effects on risk of particular vehicular behaviours such as speed and headway can be calculated and use these results to modify vehicle behaviour in real time to maintain a predefined risk limit.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using the Paramics Microsimulator. Our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accident rate among vehicle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increasing road network throughput by exploiting the variation in risk between veh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Management ACCIDENT risk road Safety
下载PDF
Fatality from Road Traffic Accident in Guinea: A Retrospec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 被引量:3
2
作者 Keita Mamady Bin Zou +4 位作者 Sylla Mafoule Jiabi Qin Keita Hawa Keita Fodé Lamine Guoqing Hu 《Ope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14年第11期809-821,共13页
Objectives: Causes and risk factors that result in fatal road traffic accident have not been described at the national level in Guinea yet.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auses and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f... Objectives: Causes and risk factors that result in fatal road traffic accident have not been described at the national level in Guinea yet.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auses and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fatal road traffic accident, identified most vulnerable road users, and inform the road traffic prevention policy in Guinea. Methods: We made a retrospec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 based on national fatal road traffic accident data from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Information at the Guinean Ministry of Health for year 2011. Results: In 2011, road traffic accident was responsible for an aggregate number of 1655 deaths with an overall death rate of 15.3 per 100,000 population. Male experienced more than twice the risk of death from road traffic accidents (21.9 deaths per 100,000 population) compared with female (9.0 deaths per 100,000 population). While taking the population as a whole, the highest death rate was found among the middle aged in 35 - 49 age group accounting for (29.7 deaths per 100,000 population), followed successively by young adults age group 25 - 34 years (24.6 deaths per 100,000 population), and the middle aged in 50 - 64 age group (22.9 deaths per 100,000 population). Principally, occupants, motorcyclists and pedestrians sustained considerable burden of deaths respectively (9.2;2.9;2.2 per 100,000 population). In re-gional setting, the highest death rate was found in Upper Guinea (19.5 per 100,000 population), followed by Forest Guinea (18.7 per 100,000 population) and Middle Guinea (16.8 per 100,000 population). A large proportion of male was killed as motorcyclist than female while high per-centage of female died as occupant than male for all age group.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showed that when a remarkable number of occupant death were observed in Upper and Forest Guinea, more people died as pedestrian and pedal cyclist in Conakry. Conclusion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most of the deaths were among occupants, motorcyclists and pedestrians, and the productive workforce aged 25 - 49 years. It was found that majority of the deaths happened in Upper Guinea followed by Forest Guinea. Improvement of roads design, strict enforcement of road safety laws and raising the awareness of general public about the causes and risks factors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are highly required which will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in the local communities and then help people escape the poverty tr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ad traffic ACCIDENT FATALITY CAUSES risk Factors GUINEA
下载PDF
基于SA-Apriori的道路事故风险评估研究
3
作者 刘星星 刘泽林 +3 位作者 邓沛琦 杨青 汪金美 纪柯柯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CAS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道路事故风险评估是提高道路安全水平的有效方式。为实现在道路网络特征视角下的道路事故风险评估,融合线段分析与频繁集算法,提出SA-Apriori的特征提取算法,进而构建SA-Apriori道路事故风险评估模型,以重庆市大渡口区作为分析对象,建... 道路事故风险评估是提高道路安全水平的有效方式。为实现在道路网络特征视角下的道路事故风险评估,融合线段分析与频繁集算法,提出SA-Apriori的特征提取算法,进而构建SA-Apriori道路事故风险评估模型,以重庆市大渡口区作为分析对象,建立以道路网络特征变量为指标的道路事故风险等级划分体系,评估其道路事故风险水平,结合商业点位分布情况对该评估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针对大渡口区道路事故风险情况,提出道路事故风险的管理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该道路事故风险评估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为基于路网特征的道路事故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事故 道路网络特征 风险评估 线段分析 SA-Apriori
下载PDF
回归模型在交通事故与行车风险分析中的应用综述
4
作者 柳本民 李诚信 +1 位作者 胡佳欣 王鹏飞 《交通与运输》 2024年第6期68-74,共7页
为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准确评估事故致因和行车风险因素至关重要。本综述旨在回顾和评估近年来应用于该领域的回归模型,使用VOSviewer软件对中外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揭示该领域研究的趋势和热点。深入探讨一般线性模型、广义线性模型(GLM... 为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准确评估事故致因和行车风险因素至关重要。本综述旨在回顾和评估近年来应用于该领域的回归模型,使用VOSviewer软件对中外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揭示该领域研究的趋势和热点。深入探讨一般线性模型、广义线性模型(GLM)、广义加性模型(GAM)和非线性模型在风险因素分析中的应用,尤其是详细讨论Logit回归模型、Probit回归模型和计数数据模型(如泊松模型和负二项模型)在实际数据集中的表现和适用性。此外,针对数据中多零值情况还探讨零膨胀模型(ZIP和ZINB)、多层膨胀模型、Lindley模型以及Tobit模型在处理样本选择偏误中的应用。特别强调不同模型对数据特性的处理能力,并基于模型特性和适用场景提供了科学的模型选择指导,旨在为研究人员在面对具体的交通安全问题时选择合适的回归分析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致因 道路行车风险 回归模型 交通安全 VOSviewer软件
下载PDF
基于改进DEMATEL-ISM模型的道路拥堵下行车风险评估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翠 宋永朝 +1 位作者 吴林键 赵雪亭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8,共11页
为准确识别城市道路拥堵条件下的行车风险系统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该系统中的关键因素,本文提出一种改进DEMATEL-ISM的评估方法。首先,分析城市道路拥堵条件下的行车风险,选取18个风险因子;其次,运用多群体问询的调查问卷方... 为准确识别城市道路拥堵条件下的行车风险系统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该系统中的关键因素,本文提出一种改进DEMATEL-ISM的评估方法。首先,分析城市道路拥堵条件下的行车风险,选取18个风险因子;其次,运用多群体问询的调查问卷方法,并结合最大类间方差法对标准的集成决策试验和评价试验室(DEMATEL)以及解释结构模型(ISM)改进,建立城市道路拥堵的行车风险评估模型。最后,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改进DEMATEL-ISM模型的道路拥堵条件下行车风险评估体系能准确划分层次解释结构图的层级,与其他方法相比更加符合实际;交通密度、车头时距、停车次数、换道频次等关键链接因素对其他因素有较强联动影响,并且会增加发生交通事故或二次交通拥堵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道路拥堵 行车风险 风险评估 DEMATEL-ISM 最大类间方差法
下载PDF
Risk factors of mortality in road traffic injury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被引量:11
6
作者 ZHAO Xiao-gang WU Jun-song +5 位作者 HE Xiao-di MA Yue-feng ZHANG Mao GAN Jian-xin XU Shao-wen JIANG Guan-y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968-972,共5页
Background Among the deaths due to trauma, about one half of the patients suffer from road traffic injury (RTI). Most of RTI patients complicat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and severe multiple injur... Background Among the deaths due to trauma, about one half of the patients suffer from road traffic injury (RTI). Most of RTI patients complicat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and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ARDS i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rauma patients. Although many injuries and conditions are believ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ARD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in trauma patients, their relative importance in development of the syndrome are undefined. We hypothesize that not all of the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impacting mortality a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patients strictly identified by traffic injury. This study aimed to sieve distinctive risk factors in our RTI population, meanwhile, we also hypothesize that there may exis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risk factors in these patients.Methods 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regarding RTI as a single cause for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EICU) admission. Patients identified as severe RTI with post-traumatic ARDS were enrolled in a prospectively maintained database between May 2002 and April 2007 and observed. Twenty-three items of potential risk impacting mortality were calculated b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es in order to find distinctive items in these severe RTI patients. Results There were 247 RTI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ARDS admitted to EICU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unadjusted odds ratio (OR)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 of mortality were associated with six risk factors out of 23: APACHE II score, duration of trauma factor, pulmonary contusion, aspiration of gastric contents, sepsis and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 adjusted ORs with 95% Cl were denoted with respect to surviving beyond 96 hours EICU admission (APACHE II score, duration of trauma factor, aspiration of gastric contents), APACHE II score beyond 20 EICU admission (duration of trauma factor, sepsis,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eyond 7 days EICU admission (duration of trauma factor and sepsis). Conclusions We have retrospectively demonstrated an adverse effect of six different risk factors out of 23 items in mortality of post-traumatic ARDS within severe RTI patients and, moreover, gained distinct outcomes in stratified patients under real emergency trauma circumstance. An impact of APACHE II score and pulmonary contusion contributing to prediction of mortality may exist in prophase after traffic injury. Sepsis is still a vital risk factor referring to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infection, and secondary multiple organs dysfunction. Eliminating trauma factors as early as possible becomes the critical therapeutic measure. Aspiration of gastric contents could lead to incremental mortality due to severe ventilation associated pneumonia. Long-stand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hould be constrained on account of severe refractory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oad traffic injury risk factors MORTALITY
原文传递
基于XGBoost算法的商用车驾驶风险辨识模型
7
作者 王永亮 李超 +1 位作者 许恩永 何水龙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89,95,共7页
驾驶员作为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其一系列风险驾驶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当前驾驶风险等级分类不合理、辨识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商用车驾驶风险辨识模型。即首先从车辆状态、驾驶状态、驾驶员操作三个方面,共建立18个... 驾驶员作为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其一系列风险驾驶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当前驾驶风险等级分类不合理、辨识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商用车驾驶风险辨识模型。即首先从车辆状态、驾驶状态、驾驶员操作三个方面,共建立18个能够表征商用车驾驶风险的特征参数;采用因子分析法(FA)对特征参数降维优化,并生成蕴含更为明确风险驾驶行为信息的综合变量;接着应用K-means聚类算法分别将风险驾驶行为特征聚为2、3和4类并对比分析,结合肘部法则和轮廓系数综合确定最佳的聚类数目k,消除人为经验确定k值主观性强的缺陷;最后,利用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对商用车驾驶风险进行识别,并与决策树、随机森林、K近邻等算法在精度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研究条件下XGBoost算法对商用车驾驶风险的理论识别率最高可达98%,该结果对于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设计、道路交通安全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驾驶行为 因子分析 K-MEANS聚类 XGBoost算法 驾驶风险辨识 道路交通安全
下载PDF
城市道路交通应对超标降雨的策略--以郑州“7·20”特大暴雨为例
8
作者 左利兴 张豪 +3 位作者 张增棨 李丹阳 张铮 刘乃钰 《城市交通》 2024年第5期57-65,共9页
城市道路是应急救援的重要载体,有效降低超标降雨带来的风险对于韧性城市建设至关重要。综合考虑降雨量、道路积水深度、最大允许退水时间,确定超标降雨的交通风险边界条件。基于郑州“7·20”特大暴雨的道路受灾状况、交通运行情况... 城市道路是应急救援的重要载体,有效降低超标降雨带来的风险对于韧性城市建设至关重要。综合考虑降雨量、道路积水深度、最大允许退水时间,确定超标降雨的交通风险边界条件。基于郑州“7·20”特大暴雨的道路受灾状况、交通运行情况,分析超标降雨情况下的道路风险区,指出传统平坦低洼叠加高路基区域,城市易涝区叠加交通拥堵、高架快速路匝道等区域的灾时风险性较高。然后,从构建特级应急通道网络、完善应急疏散方案、道路行泄通道精细化设计等方面提出超标降雨情况下城市道路交通应急响应策略。最后指出,面临超标降雨等极端天气时城市道路交通应从顶层规划、精细化设计、应急管理等多环节着手,提高城市应对超标降雨的综合防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交通 超标降雨 道路风险区 应急通道网络 应急疏散 行泄通道 郑州市
下载PDF
基于LSTM的驾驶行为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士谦 高永强 +1 位作者 齐龙 尹迁齐 《公路交通技术》 2024年第1期163-170,共8页
为解决驾驶行为引起的交通冲突预测误差大的问题,采用LabVIEW构建了驾驶员驾驶行为数据集,并利用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算法对驾驶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得出综合风险因数;在实车测试中,将风险因数与跟驰模型结合,建立了驾驶员碰撞... 为解决驾驶行为引起的交通冲突预测误差大的问题,采用LabVIEW构建了驾驶员驾驶行为数据集,并利用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算法对驾驶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得出综合风险因数;在实车测试中,将风险因数与跟驰模型结合,建立了驾驶员碰撞风险评估模型,并验证其精度。研究结果表明:1)综合风险因数是道路风险预测的主要参数,其分值越高则事故发生率越高;2)基于LSTM的碰撞风险评估准确率为96.26%,高风险驾驶行为的识别速度可缩短到1.72 s;3)基于LSTM驾驶行为的碰撞风险评估模型精度高、评估稳定、反应迅速,可为预防交通事故、促进智能交通发展提供及时可靠的安全预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安全 驾驶行为 LSTM识别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驾驶行为和交通流数据的高速公路交通运行风险评估
10
作者 李海波 何燕 +1 位作者 梁明伟 戴义博 《交通工程》 2024年第10期110-115,共6页
为明确高速公路分合流、急转弯、长大下坡等特殊路段的交通风险特征以改善安全水平,本文以广西贺西高速公路为例,利用由高德导航软件获取的多维数据,构建基于时空图结构化的功能数据库,从交通事件、风险行为、运行态势多角度探究交通运... 为明确高速公路分合流、急转弯、长大下坡等特殊路段的交通风险特征以改善安全水平,本文以广西贺西高速公路为例,利用由高德导航软件获取的多维数据,构建基于时空图结构化的功能数据库,从交通事件、风险行为、运行态势多角度探究交通运行风险,并结合天气、道路条件,利用非负矩阵分解(NMF)开展道路交通综合风险评价,最终划分风险等级并可视化。结果表明,该路段交通事件发生频次整体较少;急加速和急减速,集中分布在长大下坡路段;考虑多风险因素的情况下,相比于其他路段,道路综合运行风险主要集中在长大下坡、急转弯、分合流3个路段。这是风险防控的重点区域。本文可为更加精细有效地道路交通安全主动防控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特殊路段 交通风险分析 非负矩阵分解
下载PDF
天津市道路交通风险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庚 刘茂 李丽芬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2-55,共4页
针对天津市的道路交通情况,运用风险理论对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辨识。根据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天津市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情况进行预测;对其结果进行了检验,发现未来天津市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将呈上升趋势... 针对天津市的道路交通情况,运用风险理论对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辨识。根据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天津市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情况进行预测;对其结果进行了检验,发现未来天津市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将呈上升趋势;且预测数值与实际情况吻合,说明灰色预测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针对风险辨识的结果提出简要的风险减缓措施,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 风险分析 事故预测 风险减缓
下载PDF
集对分析在山区农村公路路侧危险等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魏连雨 张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15,共7页
为反映山区农村公路危险性的实际情况,筛选影响交通安全的相关因素,建立山区农村公路路侧危险等级评价体系。基于集对分析(SPA)方法,引入能够体现系统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同异反联系度(IDC)的计算公式,并建立山区农村公路路侧危险等级评... 为反映山区农村公路危险性的实际情况,筛选影响交通安全的相关因素,建立山区农村公路路侧危险等级评价体系。基于集对分析(SPA)方法,引入能够体现系统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同异反联系度(IDC)的计算公式,并建立山区农村公路路侧危险等级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SPAM)。模型从3个层次阐明评价过程中SPA的具体意义,并将多指标表示成一个能从总体上衡量道路危险性的n元联系数。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定量计算山区农村公路危险程度。承德某山区农村公路的模型应用实例表明:SPAM模型充分利用研究问题所包含的不确定性信息,将辩证认识与定量描述有机结合起来,是山区农村公路复杂系统综合评价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公路 交通安全 危险评价 路侧危险 集对分析(SPA)方法
下载PDF
机动车驾驶员道路交通伤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3
作者 吴蔚 张永青 +2 位作者 黄明豪 李小宁 沈孝兵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3-724,共2页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伤害中机动车驾驶员生理、心理、行为等因素与交通事故发生的关系,为进一步预防道路交通伤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事故驾驶员和非事故驾驶员的生理、心理、行为等相关情况,采用SPSS 11....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伤害中机动车驾驶员生理、心理、行为等因素与交通事故发生的关系,为进一步预防道路交通伤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事故驾驶员和非事故驾驶员的生理、心理、行为等相关情况,采用SPSS 11.5软件对事故组和非事故组的调查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筛选机动车驾驶员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了170名事故驾驶员和167名非事故驾驶员。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的文化程度、饮酒史、酒后驾车史、超载驾驶和既往交通事故史是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0%CI分别为:4.508(1.585~12.819),7.311(3.477~15.370),43.054(14.675~126.314),3.057(1.210~7.726),20.057(5.974~67.342)。结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经常超载驾驶,有饮酒史、酒后驾车史和既往交通事故史与道路交通伤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道路交通伤害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区域路网交通安全风险分析及管控策略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沈鸿飞 贾利民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1年第5期187-192,共6页
以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研究多以单因素和特定环境、场景安全为主,缺乏整体路网环境下的预先安全管理研究,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区域路网交通安全特点和网络化管理需求,应用风险管理理论,提出包含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三个主要过... 以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研究多以单因素和特定环境、场景安全为主,缺乏整体路网环境下的预先安全管理研究,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区域路网交通安全特点和网络化管理需求,应用风险管理理论,提出包含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三个主要过程的区域路网交通安全风险分析框架,研究并指出区域路网环境下交通安全风险分析及管理的关键环节及重点,从宏观政策、技术改进和组织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降低区域路网交通安全风险的管控策略,将对交通安全的事后管理变为预先监管,提高政府对路网交通安全监管的水平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区域路网 交通安全 风险分析框架 管控策略
下载PDF
机动车驾驶员道路交通伤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牟祎 袁萍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2-754,共3页
目的:探讨道路伤害中机动车驾驶员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交通道路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面询方法收集事故驾驶员和非事故驾驶员的一般情况、睡眠状况、急性困倦、吸烟、饮酒、违章驾驶行为等情况。以S... 目的:探讨道路伤害中机动车驾驶员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交通道路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面询方法收集事故驾驶员和非事故驾驶员的一般情况、睡眠状况、急性困倦、吸烟、饮酒、违章驾驶行为等情况。以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了150名事故驾驶员和174名非事故驾驶员。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情况下,驾驶时因感觉/判断错误、疏忽大意、遇紧急情况措施不当和违章操作的OR值(95%CI)分别是137.51(15.773-1198.876)、72.82(18.980-279.344)、25.16(3.097-204.398)和13.27(1.976-89.146);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是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驾驶员的2.76倍(95%CI:1.082-7.021);实际驾龄<5年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是实际驾龄≥5年的驾驶员的3.04倍(95%CI:1.235-7.457);驾驶时感觉/判断失误与每周驾驶时间存在交互作用,每周驾驶时间≥40 h的驾驶员,因感觉/判断错误而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性低于每周驾驶时间<40 h的驾驶员(OR=0.022,95%CI:0.001-0.371)。结论:驾驶时疏忽大意、感觉/判断错误、遇紧急事故措施不当、违章操作、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实际驾龄短是道路交通伤害中机动车驾驶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道路交通伤害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2010年云南省成人道路交通伤害相关行为危险因素流行状况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邵英 秦明芳 +5 位作者 杨永芳 许雯 杨沧江 陈杨 成会荣 肖义泽 《卫生软科学》 2015年第10期664-668,共5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成年人道路交通伤害的行为危险因素分布及流行特点,为今后制定有关干预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云南省6个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点(玉溪市红塔区及通海县、大理州祥云县、文山... [目的]了解云南省成年人道路交通伤害的行为危险因素分布及流行特点,为今后制定有关干预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云南省6个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点(玉溪市红塔区及通海县、大理州祥云县、文山州广南县、怒江州兰坪县、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抽取3600名18岁及以上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道路交通伤害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等内容。[结果]30天内乘坐或驾驶摩托车者当中,59.5%没有佩戴头盔;头盔佩戴率男性高于女性(χ^2=103.787,P〈0.001),汉族高于其他民族(χ^2=114.499,P〈0.001),文化水平较高者高于低文化水平者(χ^2=97.666,P〈0.001)。30天内驾驶机动车者当中,26.4%没有佩戴安全带;安全带经常佩戴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上升,(χ^2=7.452,P〈0.01);其他民族的安全带经常佩戴情况好于汉族(χ^2=11.804,P〈0.01)。酒后驾驶率为17.0%,男性高于女性(χ^2=10.986,P〈0.01);汉族低于其他民族(χ^2=12.407,P〈0.01)。疲劳驾驶率为29.1%,男性高于女性(χ^2=35.395,P〈0.001)。无证驾驶率为16.1%,女性高于男性(χ^2=6.507,P〈0.05);18-29岁人群及50-59岁人群的无证驾驶率高于其他年龄段(χ^2=8.894,P〈0.01);教育水平越高的人群中,无证驾驶率越低(χ^2=5.194,P〈0.05)。[结论]云南省成年居民道路交通伤害的行为危险因素普遍存在,是云南省一项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伤害 行为危险因素 成年人 云南省
下载PDF
驾驶员与道路交通伤害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水桂 何作顺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2-604,共3页
探索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减少和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关键。在构成道路交通伤害的整个过程中,驾驶员是导致道路交通伤害的主导因素,主要包括驾驶员的酒精行为、疲劳驾驶、个性特征、使用手机、驾驶能力、安全带的使用... 探索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减少和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关键。在构成道路交通伤害的整个过程中,驾驶员是导致道路交通伤害的主导因素,主要包括驾驶员的酒精行为、疲劳驾驶、个性特征、使用手机、驾驶能力、安全带的使用、摩托车骑者的特征、生理特征、年龄、性别等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可减少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伤害 驾驶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分类动态评价技术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学刚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9-426,共8页
针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交通安全风险耦合及动态变化的复杂性,基于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控制系统观点,提出了分类型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监测期交通安全综合风险实时评价的方法及技术.应用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控制系统研究成果,提出系统风... 针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交通安全风险耦合及动态变化的复杂性,基于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控制系统观点,提出了分类型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监测期交通安全综合风险实时评价的方法及技术.应用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控制系统研究成果,提出系统风险源的新型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风险监测期、城市分类标准的确定,应用风险指数法、置信区间法等方法对不同类型风险源作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构建监测期敏感风险源监测指标体系及分类型城市的系统动态风险源结构,建立敏感风险源动态风险方程,提出了基于最小欧氏距离判断法的新型交通安全综合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表明:应用该技术可以实现监测期内不同类型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控制系统实时风险等级的比较评价,及其敏感风险源作用的定量评价.该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于目前公安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的辖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评价月公告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交通安全风险 监测指标体系 动态风险源结构
下载PDF
驾驶员不同驾龄条件下公路交通风险致因耦合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立伟 薛宇 +4 位作者 赵雪亭 吕一帆 雷国庆 刘凡 张成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为提高不同驾龄驾驶员在行车时的安全性,对驾驶员不同驾龄条件下公路交通风险致因耦合影响进行研究。首先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驾驶员分为低、中等、高驾龄驾驶员;然后以云南省昆明市8123条交通事故数据为基础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 为提高不同驾龄驾驶员在行车时的安全性,对驾驶员不同驾龄条件下公路交通风险致因耦合影响进行研究。首先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驾驶员分为低、中等、高驾龄驾驶员;然后以云南省昆明市8123条交通事故数据为基础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一级、二级风险因素,并采取层次分析法与变权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风险耦合因素的权重值;最后采用N-K模型、耦合度模型构建驾驶员不同驾龄条件下公路交通风险致因耦合度模型,并分别计算人因和路因各构成要素之间的风险致因耦合度。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低驾龄条件下相比较于中等、高驾龄条件下更易形成强耦合;人因构成要素中超速驾驶和疲劳驾驶与其他要素的耦合易形成强耦合,路因构成要素中路侧险要和长大下坡与其他要素的耦合易形成强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交通安全 风险致因 耦合度 驾驶员驾龄 层次分析法 变权理论 N-K模型
下载PDF
区域道路交通事故伤亡风险源分类评价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学刚 谭迎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0-165,共6页
为了系统识别区域道路交通事故伤亡风险的风险源,实现对这些风险源的定量评价,分析区域道路交通事故伤亡风险控制系统的组成要素,构建系统的控制层面作用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类型风险源的子风险源定量评价方法——风险源分类风险概率... 为了系统识别区域道路交通事故伤亡风险的风险源,实现对这些风险源的定量评价,分析区域道路交通事故伤亡风险控制系统的组成要素,构建系统的控制层面作用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类型风险源的子风险源定量评价方法——风险源分类风险概率指数评价法。结果表明:区域道路交通事故伤亡风险控制系统由承险人员,驾驶人-车辆,道路,环境,交通流,交通安全管理,交通控制,交通安全决策等8个要素组成;运用人的因素分析和分类系统(HFACS)方法可建立区域道路交通事故伤亡风险源识别框架;用风险源分类的风险概率指数评价方法,能够得到9级定量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道路 交通事故伤亡风险 安全风险控制系统 风险源识别 风险源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