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ing Adaptability of Planted Trees Using Leaf Traits: A Case Study with Robinia pseudoacacia L. i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JIN Tiantian LIU Guohua +2 位作者 FU Bojie DING Xiaohui YANG Le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3期290-303,共14页
Leaf trait patterns and their variations with climate are interpreted as an adaptive adjustment to environment.This study assessed the adaptability of planted black locust (Robinia pseudoacacia L.) based on the analys... Leaf trait patterns and their variations with climate are interpreted as an adaptive adjustment to environment.This study assessed the adaptability of planted black locust (Robinia pseudoacacia L.)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eaf traits and the comparison of its leaf traits with inter-specific ones existing in the same area.We measured some water and N use related leaf traits: leaf dry mass per unit area (LMA) and N,P and K concentrations based on both leaf area (Narea,Parea and Karea) and leaf mass (Nmass,Pmass and Kmass) of R.pseudoacacia at 31 sites along a water stress gradient in North Shaanxi Province,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leaves of R.pseudoacacia have high Nmass and low LMA in the study area.High Nmass and low LMA are usually representative of luxurious resource use,and will advance plant resource competitiveness in high-resource conditions.As a whole,LMA-nutrient relationships of R.pseudoacacia display patterns that are fairly similar to the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s in both direction and intensity.The tendency for LMA and Narea to increase with decreasing water availability and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MA and Narea reflect the trend for R.pseudoacacia to enhance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at the expense of down-regulated photosynthetic N use efficiency (PNUE) and high construction cost in dry conditions.However,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LMA and Narea in high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MAP) area is either unremarkable or reversed with decreasing water availability.This implies a lower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and a higher construction cost for high-LMA leaves.The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 between LMA and Narea is positive and does not change with water availability.This difference between inter-species and intra-species may be due to more diversified anatomies and more specialised structures for inter-species than intra-species.The failure of R.pseudoacacia adaption to dry conditions reflected by LMA-Narea relationship may be partially responsible for the emergence of rampike and dwarf forms found frequently in dry conditions.Incorporating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ed trees into vegetation restoration project will be instructive and meaningful for species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stress planted tree leaf trait robinia pseudoacacia L. TRADEOFF loess plateau
下载PDF
Nutrients of green and senesced leaves of a Robinia pseudoacacia plantation along a latitudinal gradient on the Loess Plateau,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Quanchao Zeng Yang Liu +3 位作者 Jiajia Yang Yanan Chen Lusha Ma Shaoshan A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6期2499-2506,共8页
Plantations have been widely established to improve ecosystem services and functioning.Black locust,Robinia pseudoacacia L.is a common,widely planted species to control soil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Previous studi... Plantations have been widely established to improve ecosystem services and functioning.Black locust,Robinia pseudoacacia L.is a common,widely planted species to control soil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Previ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economic values but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oil and plant carbon(C),nitrogen(N)and phosphorus(P)remain unknown.Investigating variations of soil,green and senesced leaf C,N and P levels in R.pseudoacacia along a latitudinal gradient is useful to understanding its ecological func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soil C,N and senesced leaf N and 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latitude,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senesced leaf C and soil P.The resorption efficiency of N was related with latitude and soil N levels,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green leaf N and soil N was significant.These relations suggest that soil N was the key in affecting green leaf N levels.At higher latitudes,senesced leaves had lower N level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N resorption efficiency to maintain a stable N content in green leaves.With a decrease of soil N,R.pseudoacacia can enhance N resorption efficiency to meet the demand of growth.Thus,it is an important species for reforestation,especially in nutrient-poor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 leaves Senesced leaves Resorption efficiency robinia pseudoacacia loess plateau Vegetation restoration
下载PDF
Leaf C:N:P stoichiometric homeostasis of a Robinia pseudoacacia planta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3
作者 Zhuoxia Su Bingqian Su +1 位作者 Shenglin Mao Zhouping Shanggua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929-937,共9页
Homeostasis is the adaptability of a species to a changing environment.However,the ecological stoichiometric homeostasis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L.in diff erent climatic regions is poorly understood but could provide ... Homeostasis is the adaptability of a species to a changing environment.However,the ecological stoichiometric homeostasis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L.in diff erent climatic regions is poorly understood but could provide insights into its adaptability in the loess hilly region.This study sampled 20 year-old R.pseudoacacia plantations at 10 sites along a north–south transect on the Loess Plateau.Variations in the ecological 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leaf and soil carbon,nitrogen,and phosphorus were analysed and homeo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leaf ecological stoichiometric parameters in diff erent climates were identifi ed.Factors aff ecting leaf stoichiometry were asse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R.pseudoacacia leaves were rich in nitrogen and defi cient in phosphorous during tree growth and development.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levels in the soils of the loess region were lower than the average in soils in the rest of China.All ecological stoichiometric parameters of R.pseudoacacia leaves in two diff erent climates were considered“strictly homeostasis”.Precipitation,available phosphorus,and soil C:P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 ecting the variation of C:N:P stoichiometry of R.pseudoacacia leaves.R.pseudoacacia in the loess hilly region has strong ecologically homeostatic characteristics and suggests that it is well-adapted to th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 plateau robinia pseudoacacia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HOMEOSTASIS
下载PDF
黄土高原森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宫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4,共9页
以黄土高原不同密度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样地的地形及土壤理化性质,利用方差分析、线性拟合、冗余分析等方法,分析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特征,探究影响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密度的刺... 以黄土高原不同密度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样地的地形及土壤理化性质,利用方差分析、线性拟合、冗余分析等方法,分析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特征,探究影响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密度的刺槐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刺槐林下灌木Margalef丰富度指数随坡向的增大而减小,林下草本植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刺槐林下灌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密度、坡向、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林 物种多样性 影响因素 冗余分析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基于刺槐年轮重建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年径流输沙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春月 信忠保 +1 位作者 李宗善 买尔当·克依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3-353,共11页
刺槐是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典型水土保持植物。以黄土丘陵区甘肃天水吕二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分析了刺槐径向生长过程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并开展了利用刺槐年轮估算小流域年径流量、年输沙量的适用性评估。研究表明:(1)吕二沟刺槐人工... 刺槐是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典型水土保持植物。以黄土丘陵区甘肃天水吕二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分析了刺槐径向生长过程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并开展了利用刺槐年轮估算小流域年径流量、年输沙量的适用性评估。研究表明:(1)吕二沟刺槐人工林的径向生长随林龄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幼龄林阶段(1—10 a)刺槐处于快速径向生长期((4.17±0.74)mm/a),之后逐渐下降,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阶段(11—40 a)平均生长速率为(2.31±0.41)mm/a,较前期下降了44.60%。刺槐胸高断面积增量(BAI)在1—10 a平均以(5.46±2.13)cm^(2)/a的速度生长,在11—40 a仍保持上升趋势但年际间生长波动较大,生长速率平均为(10.80±1.95)cm^(2)/a,流域刺槐生长并未发生明显衰退。(2)刺槐的径向生长与温度多呈负相关,与降水、相对湿度及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多呈正相关。其中刺槐径向生长与上年8月、9月(P<0.05)及当年7月均温、最高温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当年5月最低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当年6月、7月降水量和上年8月、当年7月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当年3月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P<0.05);与上年6月、上年10月—当年1月及当年3月—8月PDSI显著正相关(P<0.05),干旱胁迫明显抑制流域刺槐生长。(3)1978—2017年吕二沟流域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呈减少趋势,年际间波动较大,存在明显丰枯阶段。流域径流输沙受降水量影响显著,且径流输沙显著正相关(P<0.001)。(4)利用刺槐年轮估算吕二沟流域年径流量、输沙量效果良好(P<0.02),方法可行。比较而言,相对自然条件下即人类干扰较少时径流输沙估算优于人类活动影响时期。利用树轮宽度反演水文过程可为缺乏水文观测资料区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刺槐 树木年轮 气候 径流输沙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不同坡向刺槐林下植物种间关联及群落稳定性
6
作者 张犇 赵廷宁 +5 位作者 张海强 杨建英 贾亚倢 赵炯昌 胡亚伟 李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7,共9页
为了解人工林群落内物种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以晋西黄土区人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戈登·摩尔稳定性等方法,对林下植物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进行分析。结... 为了解人工林群落内物种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以晋西黄土区人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戈登·摩尔稳定性等方法,对林下植物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调查样地内共有植物30科56属62种。其中,灌木层植物10科18属19种,杠柳(Periploca sepium)为优势种;草本层植物22科38属43种,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为优势种。阳坡有14种灌木,阴坡有7种;阴坡有28种草本植物,阳坡有24种。(2)不同坡向刺槐人工林内植物种的关联性不同,阳坡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白首乌(Cynanchum bungei)的关联性极显著(P<0.01);半阳坡茜草(Rubia cordifolia)、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和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的关联性极显著(P<0.01);阴坡蛇莓(Duchesnea indic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关联性显著(P<0.05);半阴坡酸枣(Ziziphus jujuba)、卫矛(Euonymus alatus)、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和披针薹草(Carex lancifolia)的关联性极显著(P<0.01)。(3)阳坡和阴坡的林下植物群落整体稳定性强,半阳坡和半阴坡的林下灌木群落稳定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林 种间关联 群落稳定性 坡向 晋西黄土区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不同入渗水量下刺槐林地优先流特征
7
作者 宋艺琳 毕华兴 +4 位作者 赵丹阳 巩大鹏 王宁 刘泽晖 黄靖涵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8-456,共9页
为探究晋西黄土区刺槐林地是否存在土壤优先流及不同入渗水量条件下对优先流发育程度的影响,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染色示踪试验与室内图像处理的技术方法,获取垂直剖面染色形态特征图像并进行特征值的提... 为探究晋西黄土区刺槐林地是否存在土壤优先流及不同入渗水量条件下对优先流发育程度的影响,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染色示踪试验与室内图像处理的技术方法,获取垂直剖面染色形态特征图像并进行特征值的提取,选取基质流深度、染色面积比、优先流比、长度指数、平均最大染色深度和染色面积比变异系数6个特征指标,基于均方差决策法定量分析不同入渗水量条件下的优先流发育情况。结果表明:(1)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中存在优先流现象,随入渗水量的增加,优先路径逐步向侧向发展,优先流斜侧入渗现象明显;(2)染色面积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减小趋势,水分呈现非均匀下渗现象;入渗水量为75mm时的优先流比达到47.11%,优先流发育程度最高;(3)3种入渗水量条件下的平均最大染色深度分别为25.33、32.20、38.87cm,与入渗水量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入渗水量的增加可以促进水分向深层运动,有利于优先路径的开启;(4)入渗水量与优先流评价指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优先流评价指数75 mm(0.81)>50 mm(0.39)>25 mm(0.36),入渗水量增加促使优先流发育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流 刺槐人工林 染色示踪 晋西黄土区 入渗水量
下载PDF
基于YOLOv8的陕西黄土高原刺槐林枯立木识别
8
作者 张利 高晓东 +2 位作者 张志博 张旭 赵西宁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21,共10页
黄土高原在生态恢复的过程中由于不适宜造林加之极端干旱频发,导致人工刺槐林出现退化甚至死亡,从而产生枯立木。为准确识别陕西黄土高原刺槐林枯立木,进而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本研究以典型人工林刺槐为对象,沿陕西黄土高原降水梯度设置... 黄土高原在生态恢复的过程中由于不适宜造林加之极端干旱频发,导致人工刺槐林出现退化甚至死亡,从而产生枯立木。为准确识别陕西黄土高原刺槐林枯立木,进而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本研究以典型人工林刺槐为对象,沿陕西黄土高原降水梯度设置6个样地,利用无人机获取刺槐林高分辨率RGB影像,结合多个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模型识别刺槐林枯立木,通过对比与分析证明了YOLOv8模型在检测效率以及检测精度方面的优越性。通过对刺槐林数据集训练与测试以及刺槐林RGB影像的拼接,从而分析刺槐林枯立木的分布格局,用枯立木指数(SDTI)反映刺槐林退化程度,同时分析了坡向对其影响。YOLOv8模型训练后平均帧率FPS达到了68.7帧/s,且其验证集平均精度均值(mAP)达到了94.6%,F1得分为0.92,均好于其他模型。综合不同目标检测模型的各项主要评价指标及泛化能力,选择YOLOv8模型分析刺槐林枯立木分布格局,表明陕西黄土高原刺槐林SDTI随降水梯度递减呈递增趋势;不同坡向SDTI呈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可为黄土高原刺槐林退化程度评估及其合理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刺槐林 深度学习 无人机遥感 枯立木指数(SDTI) YOLOv8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刺槐林典型植物蒸腾特征及其环境响应
9
作者 党彩宇 马岚 +1 位作者 崔永生 邹春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251,共9页
[目的]揭示晋西黄土区刺槐林典型植物(乔木、灌木、草本)的蒸腾耗水规律,以期明确该区刺槐人工林蒸腾耗水的主导环境因子。[方法]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植物的蒸腾过程进行测定,并同步收集土壤水分及气象因子数据,分析了刺槐林典... [目的]揭示晋西黄土区刺槐林典型植物(乔木、灌木、草本)的蒸腾耗水规律,以期明确该区刺槐人工林蒸腾耗水的主导环境因子。[方法]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植物的蒸腾过程进行测定,并同步收集土壤水分及气象因子数据,分析了刺槐林典型植物蒸腾特征及其环境响应。[结果](1)7月,刺槐(乔木)和高羊茅(草本)的蒸腾速率日变化特征呈现双峰曲线规律,杠柳(灌木)蒸腾速率日变化特征为单峰曲线;9月3种植物蒸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均呈单峰曲线的趋势。(2)研究期间0—2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体积含水率在9.37%~18.09%,坡上的平均土壤含水量为12.16%,坡下的平均土壤含水量为15.41%。坡上刺槐和杠柳的蒸腾速率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大于坡下,而高羊茅的蒸腾速率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在坡上小于坡下。(3)在坡上,光合有效辐射是驱动植物蒸腾的主导气象因子;在坡下,刺槐、杠柳和高羊茅蒸腾的主导气象因子分别为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CO_(2)浓度。(4)在整个研究期间建立逐步回归拟合,刺槐和杠柳建立的方程可以更准确地模拟蒸腾速率,而高羊茅效果不理想。[结论]在晋西黄土区,不同植物蒸腾特征差异明显,且各植物影响蒸腾特征的环境因子因坡位而异,在植被建设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坡位以及环境因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林 蒸腾 土壤含水量 气象因子 晋西黄土区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刺槐林分特征和林下灌草多样性对林分密度的响应
10
作者 李志鑫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45-50,83,共7页
研究陇东黄土高原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人工林不同密度条件下林分特征和林下灌草植物多样性特征,为陇东黄土高原生态效益发挥和生态功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在甘肃泾川中沟小流域选取6种林分密度(975株/hm^(2)、1 200株/hm^(2)、1 45... 研究陇东黄土高原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人工林不同密度条件下林分特征和林下灌草植物多样性特征,为陇东黄土高原生态效益发挥和生态功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在甘肃泾川中沟小流域选取6种林分密度(975株/hm^(2)、1 200株/hm^(2)、1 450株/hm^(2)、1 650株/hm^(2)、1 875株/hm^(2)和2 100株/hm^(2))的刺槐纯林,分析其林分特征、林下灌草植物组成和植物多样性指标。结果表明:(1)刺槐密度1 650株/hm^(2)是刺槐林平均胸径、树高和冠幅的生长临界密度;(2)6种林分密度刺槐林下共有植物28科39属44种,其中灌木层植物共12科13属13种,草本层植物共16科26属31种,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种数均在1 650株/hm^(2)时最多;随林分密度增加,林下灌草表现出阳生—中生—阴生的变化规律,茅莓为研究区主要适生植物;(3)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各植物多样性指标整体呈现先增加再减小的变化规律,1 650株/hm^(2)时出现峰值,1 450株/hm^(2)时次之。建议通过人工抚育向中密度刺槐林进行改造,创造适合林下灌草生长的环境,以充分发挥研究区生态效益,提升其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林 林分密度 林分特征 植物组成 植物多样性 陇东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刺槐林不同组分生态化学计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81
11
作者 杨佳佳 张向茹 +3 位作者 马露莎 陈亚南 党廷辉 安韶山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是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重要特征。刺槐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耐干旱贫瘠等特点,是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造林的主要树种,以黄土高原刺槐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不同坡向叶片-枯落物-土壤间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 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是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重要特征。刺槐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耐干旱贫瘠等特点,是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造林的主要树种,以黄土高原刺槐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不同坡向叶片-枯落物-土壤间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阴坡和阳坡,C:N表现为叶片>枯落物>土壤,C:P,N:P表现为枯落物>叶片>土壤;叶片、枯落物、土壤C:N、C:P、N:P在阴阳坡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叶片、枯落物、土壤在两两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的C:N、C:P、N:P均表现为0~10cm〉10~20cm层,但差异性不显著。不论在阴坡或阳坡,叶片与枯落物的C:N均为正相关(p〈0.05);在阳坡,叶片与枯落物的N:P相关性显著;在阴坡,枯落物与0~10cm土壤的C:N为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刺槐 土壤 叶片 枯落物 生态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纬度下刺槐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69
12
作者 张向茹 马露莎 +2 位作者 陈亚南 杨佳佳 安韶山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8-825,共8页
为了阐明黄土高原不同纬度地区刺槐林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黄土高原由南向北13个县区刺槐林下的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阳坡0~10 cm土壤C∶N比、C∶P比、N∶P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48~15.3... 为了阐明黄土高原不同纬度地区刺槐林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黄土高原由南向北13个县区刺槐林下的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阳坡0~10 cm土壤C∶N比、C∶P比、N∶P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48~15.33、8.93~59.79、0.77~5.11,10~20 cm土壤分别为9.13~13.57、7.85~37.69、0.44~3.19;阴坡0~10 cm土壤C∶N比、C∶P比、N∶P比分别为8.58~13.75、9.46~47.71、0.76~3.63,10~20 cm土壤分别为7.60~13.41、5.99~31.28、0.54~2.65。(2)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与有机碳具有一致性,均随纬度的升高呈指数减小的趋势,表层大于表下层,且随着纬度的升高该差异逐渐减小;全磷的空间变异性低于有机碳和全氮,研究区内土壤全磷含量随纬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3)土壤C∶N比随纬度的升高无明显的变化趋势,而C∶P比和N∶P比随纬度的升高显著减小;土壤C∶N∶P比均随着土层增加而减小,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 生态化学计量学 刺槐 黄土高原 纬度
下载PDF
陕西黄土高原刺槐枯落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38
13
作者 陈亚南 马露莎 +2 位作者 张向茹 杨佳佳 安韶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412-4422,共11页
生态系统元素平衡是当前全球变化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焦点和热点,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了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基本原理,是研究生物系统能量平衡与多重化学元素平衡的科学,为研究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生态过程中的规律... 生态系统元素平衡是当前全球变化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焦点和热点,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了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基本原理,是研究生物系统能量平衡与多重化学元素平衡的科学,为研究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生态过程中的规律及其之间的计量关系提供了一种综合的方法。以陕西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结合纬度和坡向两个因素,分析了三原、淳化、耀州区、宜君、黄陵、洛川、富县、甘泉、宝塔区、安塞、米脂、神木12个县区的刺槐枯落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发现,阳坡刺槐枯落叶C、N、P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18.34—428.01 g/kg、13.27—24.07 g/kg、1.66—2.57 g/kg;阴坡刺槐枯落叶C、N、P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06.70—433.68 g/kg、12.55—24.39 g/kg、1.62—2.99 g/kg。阳坡刺槐枯落叶C∶N、C∶P、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23—24.61、148.67—215.92、7.37—14.47;阴坡刺槐枯落叶C∶N、C∶P、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6.87—26.54、130.06—234.41、7.05—13.22。随着纬度的升高,刺槐枯落叶C、N显著下降,刺槐枯落叶P、C∶N、C∶P、N∶P无明显差异。刺槐枯落叶C、N、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刺槐枯落叶C、N、P、C∶N、C∶P、N∶P在阴坡和阳坡之间无明显差异。研究区,阴坡和阳坡的刺槐枯落叶N∶P均较低,刺槐林土壤的全氮平均含量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推测陕西黄土高原刺槐林的生长可能主要受到氮素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刺槐 枯落叶 生态化学计量学 纬度 坡向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刺槐林地生物量与土壤干燥化效应的模拟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李军 王学春 +2 位作者 邵明安 赵玉娟 李小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0-339,共10页
黄土高原人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地深层土壤干燥化现象普遍发生,日益严峻地威胁着人工植被建设成效。分析和比较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刺槐林地生物量演变趋势、深层土壤干燥化发生规律和区域分布特征差异,能够为黄土高原因地制... 黄土高原人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地深层土壤干燥化现象普遍发生,日益严峻地威胁着人工植被建设成效。分析和比较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刺槐林地生物量演变趋势、深层土壤干燥化发生规律和区域分布特征差异,能够为黄土高原因地制宜地营造刺槐林提供科学依据。在WinEPIC模型气象、土壤和作物参数数据库组建与模拟精度验证的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1957-2001年黄土高原半湿润地区洛川和长武、半干旱地区延安和固原等地1-45年生刺槐林地生物量演变规律和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结果表明:洛川、长武、延安和固原的刺槐林地连年净生产力模拟值在5-8年生时达到最大值后,随着降水量年际波动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降低趋势,其平均值分别为5.33×103、4.56×103、4.03×103和3.35×103kg.hm-2.a-1;1-7年生刺槐林地年耗水量高于同期年降水量,导致林地0-10m土层土壤强烈干燥化,洛川、长武、延安和固原刺槐林地年均土壤干燥化速率分别为164.3、165.7、187.1和190.0mm.a-1,8-45年生刺槐林地有效含水量在0-250mm的较低水平上随降水量变化而波动;1-9年生刺槐林地0-10m土层土壤湿度剖面分布变化剧烈,土壤湿度逐年降低且土壤干层逐年加厚,7-9年生时土壤干层厚度已经超过10m,8-45年生刺槐林地2-10m土层土壤湿度保持相对稳定的干燥化状态;洛川和长武刺槐林地水分生产力较高且相对稳定,刺槐林地生长期可以超过45年;而延安和固原刺槐林地水分生产力较低且稳定性差,刺槐林稳定生长期不超过4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刺槐 土壤干燥化 黄土高原 WinEPIC模型
下载PDF
黄土沟坡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18
15
作者 赵忠 李剑 +3 位作者 袁志发 胡小宁 曹扬 王迪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13,共5页
2004,2005年4—10月,在位于黄土高原半湿润水分生态区的陕西省长武县,采用中子仪对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进行监测,运用隔室模型和2004年的实测数据建立降水在土壤中的入渗平衡模型:WC=a(e-kh-1)+c(1-e-k1h)+f,其中a>0,c>0,f... 2004,2005年4—10月,在位于黄土高原半湿润水分生态区的陕西省长武县,采用中子仪对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进行监测,运用隔室模型和2004年的实测数据建立降水在土壤中的入渗平衡模型:WC=a(e-kh-1)+c(1-e-k1h)+f,其中a>0,c>0,f>0,k1>k>0,k1和k分别为土壤入渗水的吸附速率和衰减速度。k,k1在特定取值条件下,模型可表达黄土高原刺槐林下不同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采用2005年5月实测数据对模型的拟合验证结果表明:拟合优度R2符合统计学要求,能很好地反映刺槐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刺槐 土壤水分 模型
下载PDF
有序聚类法在土壤水分垂直分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李俊 毕华兴 +4 位作者 李笑吟 郭孟霞 刘鑫 林靓靓 郭超颖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1,共4页
针对现阶段土壤水分动态研究中土壤水分垂直剖面分层方法所存在的数学理论依据不足的问题,应用有序聚类法中次序不变性的特点,以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吉县刺槐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个样地0.200cm土壤水分的定位观测,将土壤水分垂... 针对现阶段土壤水分动态研究中土壤水分垂直剖面分层方法所存在的数学理论依据不足的问题,应用有序聚类法中次序不变性的特点,以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吉县刺槐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个样地0.200cm土壤水分的定位观测,将土壤水分垂直剖面进行了分层.研究结果表明,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剖面可分为:土壤水分弱利用层(0—20cm)、土壤水分利用层(20~100cm)、土壤水分调节层(100cm以下).通过与现有的同类研究对比,有序聚类法分类结果与其他分类结果较为吻合,表明有序聚类法在严密的数学理论基础上,结合了土壤水分层次的有序性,是土壤水分分层研究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水分动态 有序聚类法 刺槐
下载PDF
黄土高原陕北丘陵沟壑区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水分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单长卷 梁宗锁 +1 位作者 韩蕊莲 郝文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05-1212,共8页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水分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刺槐林地0~5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2003年)分别为阳坡6.96%、半阳坡7.62%、半阴坡8.06%、阴坡8.87%,阴坡、半阴坡与阳坡差异达极显著,与半阳坡...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水分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刺槐林地0~5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2003年)分别为阳坡6.96%、半阳坡7.62%、半阴坡8.06%、阴坡8.87%,阴坡、半阴坡与阳坡差异达极显著,与半阳坡达显著水平,半阳坡与阳坡差异显著,而阴坡与半阴坡差异不显著.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叶片相对含水量和饱和亏与各立地土壤含水量关系密切,阳坡刺槐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水势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半阴坡和阴坡尤其是阴坡维持在较高水平.刺槐日蒸腾平均值大小顺序为阴坡(4.07μg·cm-2·s-1)>半阴坡(3.89μg·cm-2·s-1)>半阳坡(3.05μg·cm-2·s-1)>阳坡(2.70μg·cm-2·s-1),各立地刺槐蒸腾出现较大差异的时间在11:00和13:00.不同立地条件除阳坡外其刺槐蒸腾速率均与光照强度显著相关,各立地均与大气相对湿度显著相关,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阴坡生物量最高(8.50kg·株-1),高于其他3种立地,阳坡最低(5.79kg·株-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水分生理生态 立地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两种主要退耕还林树种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潜力 被引量:83
18
作者 刘迎春 王秋凤 +6 位作者 于贵瑞 朱先进 展小云 郭群 杨浩 李胜功 胡中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4277-4286,共10页
黄土丘陵区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而原有植被却遭受严重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大型生态恢复工程,在本区均有大面积分布。这些工程已经对生态恢复起到重要作用,并将对全球碳素... 黄土丘陵区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而原有植被却遭受严重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大型生态恢复工程,在本区均有大面积分布。这些工程已经对生态恢复起到重要作用,并将对全球碳素循环起到积极作用。以黄土丘陵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为研究对象,共设置样方28个,测定森林乔木、灌木、草本生物量及凋落物碳储量;钻取并分析土样516份,获得土壤有机碳储量。结合文献数据和农田碳储量数据,建立0—86年生油松林和0—56年生刺槐纯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林龄序列;在此基础上分析造林对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后的油松林和刺槐林生态系统的植被、凋落物及土壤碳储量逐渐增加;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19、27、36、86年生油松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70.76、143.43、167.30、271.23—332.26Mg/hm2;8、17、39年生刺槐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80.37、94.08、140.77 Mg/hm2。受间伐干扰、45、52年生油松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36.42、168.56 Mg/hm2,相对于没有人为干扰的油松林,其植被碳储量明显下降,而土壤碳储量保持稳定甚至升高。受乱砍滥伐干扰的71年生油松林和56年生刺槐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18.87、76.99 Mg/hm2,相对于没有人为干扰的森林,其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种植油松林之后的86a时间内,其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为211.61—272.64 Mg/hm2;而种植刺槐林、在39a时间内的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为81.15 M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生态系统碳储量 固碳潜力 油松 刺槐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生长与水分关系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单长卷 梁宗锁 +1 位作者 郝文芳 刘淑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4,共6页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种立地下的刺槐生长状况与土壤水分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生长中期和生长末期3种立地刺槐的蒸腾速率及与其有关的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中期、末期3个时期半阴坡、半阳坡、阳坡3种立地间...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种立地下的刺槐生长状况与土壤水分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生长中期和生长末期3种立地刺槐的蒸腾速率及与其有关的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中期、末期3个时期半阴坡、半阳坡、阳坡3种立地间土壤水分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半阴坡的蒸腾与半阳坡差异不显著,与阳坡差异极显著,蒸腾速率与光强和土壤水分有明显的相关关系。3种立地条件下刺槐新枝生长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胸径生长与土壤水分显著相关,新枝生长与土壤水分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这说明土壤水分是影响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生长差异的主要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刺槐 立地 生长 土壤水分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生长与土壤干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0
20
作者 王力 邵明安 李裕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4-91,共8页
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南北 6个人工刺槐林样地进行标准地调查 ,结合树干解析与土壤含水量资料 ,分析了人工刺槐林树高、胸径、材积等指标的生长状况与土壤含水量亏缺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含水量的亏缺程度与刺槐林的生长有明显的一致性... 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南北 6个人工刺槐林样地进行标准地调查 ,结合树干解析与土壤含水量资料 ,分析了人工刺槐林树高、胸径、材积等指标的生长状况与土壤含水量亏缺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含水量的亏缺程度与刺槐林的生长有明显的一致性。南部的宜君降雨充沛 ,土壤含水量基本没有亏缺 ,没有产生明显的土壤干化现象 ,相应刺槐林的生长状况良好 ,没有产生衰退迹象。随着降雨量的减少 ,从富县开始 ,土壤含水量发生了严重程度不一的亏缺现象。富县样地因水分亏缺而形成的干化层已影响到了人工刺槐林的生长 ,林分已有了衰退的迹象。样地吴旗、安塞、绥德和米脂则土壤含水量亏缺严重 ,形成了明显的土壤干化层 ,并且严重影响到了人工刺槐林的生长和发育 ,导致人工刺槐林成为低效低产林 ,限制了林分的生态防护效益 ,说明这些地区属于不适宜人工刺槐林生长的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地区 黄土高原 人工刺槐林 生长发育 土壤干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