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ck Physic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 Tanan Volcanic Rock Reservoir 被引量:1
1
作者 Lailin Li Haibo Zhao Xuehui Han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14年第6期284-295,共12页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imulated formation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 compression and shear wave velocity of the tuffaceous conglomerates and rock-fragment sandstones of the reservoirs in K1t, k1n group of Cretaceo...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imulated formation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 compression and shear wave velocity of the tuffaceous conglomerates and rock-fragment sandstones of the reservoirs in K1t, k1n group of Cretaceous system in Tanan are measured. The effects of lithology, mineral content, density, porosity, shale content, and water saturation on the acoustic velocity of the athrogenic rock are studied. Within the limits of our observation, some rules are found: (1) the velocity of the fine tuffaceous conglomerates is remarkably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tuffaceous rock-fragment sandstones with good physical property;(2) the compression velocity increases with fragment content, and decreases with quartz and feldspar content in the mud;(3) the compression velocity increases with density, especially, in tuffaceous rock-fragment sandstones, the velocity keeps a good relation with density in form of power function;(4) compression and shear wave velocity decreases with porosity and shale content, velocity of the tuffaceous rock-fragment sandstones keeps a good relation with porosity and shale content in form of negative linear function, but effects of shale content is only 1/5 to 1/10 of that of the porosity, hence can be neglected;(5) with porosity increases, compression wave velocity is relatively sensitive to fluid alternation, and the rang in which velocity varies keep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orosity. The result provides a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of seismic and logging data evaluation approaches in athrogenic rock reservoirs, Haita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ffaceous rock-fragment SANDSTONES Acoustic Velocity POROSITY SHALE content Density Water SATURATION
下载PDF
含碎石紫色土坡面降雨入渗和产流产沙过程 被引量:34
2
作者 王小燕 王天巍 +1 位作者 蔡崇法 谢德体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9-195,共7页
在室内土槽模拟降雨试验基础上,观测了具有不同碎石体积含量紫色土的降雨人渗地表产流产沙量以及细沟间径流和细沟径流的流速,以期建立碎石含量与土壤流失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碎石混合对降雨人渗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当... 在室内土槽模拟降雨试验基础上,观测了具有不同碎石体积含量紫色土的降雨人渗地表产流产沙量以及细沟间径流和细沟径流的流速,以期建立碎石含量与土壤流失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碎石混合对降雨人渗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当碎石含量为20%~30%时,碎石的存在增强土壤入渗能力,当碎石含量提高到30%时,土壤的入渗能力被削弱。土壤中碎石混合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坡面细沟间径流流速和细沟径流流速产生不同的影响,随着碎石含量的增加,细沟间径流平均流速逐渐增加,细沟径流的平均流速逐渐降低。土壤中碎石混合通过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增强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随着碎石含量的增加,径流含沙率和土壤流失量显著降低,土壤流失比与碎石含量呈极显著指数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含量 降雨入渗 细沟间径流流速 细沟径流流速 径流含沙率 侵蚀速率 土壤流失比
下载PDF
土石混合介质水分入渗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艳芬 王全九 +2 位作者 曾辰 李剑 李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90,132,共5页
土壤中碎石的存在改变了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运动规律,为研究碎石含量和碎石粒径对土石混合介质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利用垂直一维积水入渗试验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介质的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推进速度均小于细土,碎石含量... 土壤中碎石的存在改变了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运动规律,为研究碎石含量和碎石粒径对土石混合介质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利用垂直一维积水入渗试验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介质的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推进速度均小于细土,碎石含量对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的影响存在一个转折点,该转折点因粒级不同而不同;碎石含量对含水量剖面的影响表现为含水量随含石量增加而下降;碎石粒径只对混合介质本身的物理特性有影响,对水分入渗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介质 碎石含量 碎石粒径 水分入渗特性
下载PDF
三峡库区紫色土的碎石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小燕 王天巍 +1 位作者 蔡崇法 何丙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3-302,共10页
碎石含量高是紫色土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有关紫色土坡面碎石分布特征的报道却不多见。为了弄清楚碎石在紫色土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在选取的坡面断面上(含相对较陡坡和相对较缓坡两个坡面),从坡顶至坡脚布置采样点,开挖土壤剖面,分层取样... 碎石含量高是紫色土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有关紫色土坡面碎石分布特征的报道却不多见。为了弄清楚碎石在紫色土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在选取的坡面断面上(含相对较陡坡和相对较缓坡两个坡面),从坡顶至坡脚布置采样点,开挖土壤剖面,分层取样测定不同坡位不同土层的碎石含量和碎石粒径。研究结果表明:(1)紫色土的碎石含量集中分布在40%以下,且以小碎石(5~20 mm)和中碎石(20~76 mm)为主;(2)随着土层加深,中碎石和大碎石(76~250 mm)含量增加,小碎石含量变化不大,总碎石含量和碎石等效粒径随着土层的加深而提高;(3)在较陡坡面上,碎石含量和碎石等效粒径从坡脚至坡顶逐渐减小,而在缓坡面上,碎石含量从坡脚至坡顶逐渐增加。山区紫色土坡面碎石分布在土层垂直方向上主要受土壤发生过程制约,土层深度对碎石含量和碎石粒径配比有显著影响,在坡面方向,碎石的分布由控制颗粒搬运的侵蚀作用力或重力作用力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含量 碎石大小 碎石垂直分布 碎石坡面分布
下载PDF
不同碎石种类对土壤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蓓蓓 邵明安 王全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1-148,共8页
【目的】研究碎石种类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为土石混合介质中水分运动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内蒙古锡林郭勒旗马家塔露天煤矿复垦区及陕西神木六道沟碎石流域,利用盘式吸渗仪,通过设置3种负压(-1.47,-0.3和0kPa),分析不同... 【目的】研究碎石种类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为土石混合介质中水分运动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内蒙古锡林郭勒旗马家塔露天煤矿复垦区及陕西神木六道沟碎石流域,利用盘式吸渗仪,通过设置3种负压(-1.47,-0.3和0kPa),分析不同负压条件下,砾石、料浆石、煤矸石3种土石混合介质的入渗过程。【结果】不同负压条件下,含碎石土壤的初始入渗速率均在负压为-1.47kPa时最大,且随负压的增加初始入渗速率降低;同一负压条件下,稳定入渗率随砾石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而随料浆石和煤矸石含量的增加,稳定入渗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分别在料浆石含量为200g/kg及煤矸石含量为600g/kg时达到最小。【结论】碎石对增加入渗、减小产流具有积极作用,其作用因负压及碎石种类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 碎石量 砾石 料浆石 煤矸石
下载PDF
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的土壤石砾含量坡面分布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杜阿朋 王彦辉 +3 位作者 管伟 何常清 于澎涛 刘建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80,127,共6页
山区土壤石砾含量经常很高,这对土壤水文功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解六盘山区土壤石砾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叠叠沟小流域调查研究了土壤石砾含量随坡向、坡位和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以表层0-20 cm为例)石砾体积含量... 山区土壤石砾含量经常很高,这对土壤水文功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解六盘山区土壤石砾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叠叠沟小流域调查研究了土壤石砾含量随坡向、坡位和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以表层0-20 cm为例)石砾体积含量的坡向顺序为阳坡(3.07%)>阴坡(2.89%)>半阴半阳坡(1.99%),坡位顺序为下部(3.46%)>中上部(3.05%)>坡顶(2.46%)>中部(2.20%)>上部(2.08%)。在受侵蚀影响导致表层土壤石砾富集的同时,石砾含量主要受离开母岩距离的影响,因而表现为随土壤加深而增加的趋势,基于此提出了不同坡向坡位时石砾体积含量随土壤深度变化的模型,与实际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 石砾含量 空间分布 土壤深度
下载PDF
基于电阻率断层扫描技术的土壤砾石体积含量评估 被引量:5
7
作者 解迎革 李霞 +1 位作者 王国栋 薛绪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26-331,共6页
为了对电阻率断层扫描技术应用于土壤中砾石含量的研究进行评估,该文对此应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该研究假设石质土壤为由细土和砾石组成的二相介质,采用有线差分法对所建立土壤数值模型进行了电阻率断层扫描模拟,模型中砾石随机分布... 为了对电阻率断层扫描技术应用于土壤中砾石含量的研究进行评估,该文对此应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该研究假设石质土壤为由细土和砾石组成的二相介质,采用有线差分法对所建立土壤数值模型进行了电阻率断层扫描模拟,模型中砾石随机分布且相互独立,过程中对砾石尺寸和土壤中水分情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已知二相各自电阻率值的石质土壤,其等效电阻率与其中砾石体积含量相关,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预测结果相符合,验证了电阻率断层扫描技术应用土壤中砾石体积含量估计的可适用性,同时指出在土壤较湿润时为该技术的适宜使用条件。该研究为土壤学分类研究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断层扫描 土壤 数值模拟 砾石体积含量
下载PDF
土石混合介质导气率变化特征试验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卫华 王全九 王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88,共7页
土壤中碎石的存在改变了土壤结构和孔隙分布,进而影响土壤通气性能。该文通过对碎石单粒径土石混合介质导气率变化特征研究,旨在探讨单粒径土石混合介质导气内在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复杂的野外土石混合介质的导气特性提供基础。为了研究... 土壤中碎石的存在改变了土壤结构和孔隙分布,进而影响土壤通气性能。该文通过对碎石单粒径土石混合介质导气率变化特征研究,旨在探讨单粒径土石混合介质导气内在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复杂的野外土石混合介质的导气特性提供基础。为了研究土石混合介质中碎石对导气率的影响,该文通过试验研究,分析土壤颗粒小于2mm的样本(砂土、砂壤土、黏壤土)、碎石质量分数(10%、20%、30%、40%、50%)和碎石粒径(2~3、>3~5mm)对土石混合介质导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颗粒小于2mm的样本条件下,土壤导气率呈砂土>砂壤土>黏壤土;在相同碎石质量分数的土石混合介质中导气率呈砂壤土>砂土>黏壤土;碎石的存在改善黏壤土的导气性能,使黏壤土碎石混合介质的导气率大于黏壤土的导气率;降低了砂壤土和砂土的导气性能,且砂土的降低幅度远大于砂壤土;在砂壤土中碎石粒径2~3mm的导气率大于>3~5mm的导气率;在砂土中碎石质量分数30%之内,碎石粒径>3~5mm的导气率稍大于2~3mm的导气率,在40%则相反,但两种粒径下混合介质导气率差异不是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孔隙大小 物理特性 土石混合介质 碎石质量分数 碎石粒径 导气率
下载PDF
土壤中砾石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解迎革 李霞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2,共6页
石质土壤中含有大量砾石,大量砾石的存在会影响土壤理化特性和水力特性。土壤中砾石含量的研究会影响土石介质的生产力评估、水文及风化过程的研究水平。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土壤中砾石含量的现有测定方法,对环刀取样法、挖坑法、Viro... 石质土壤中含有大量砾石,大量砾石的存在会影响土壤理化特性和水力特性。土壤中砾石含量的研究会影响土石介质的生产力评估、水文及风化过程的研究水平。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土壤中砾石含量的现有测定方法,对环刀取样法、挖坑法、Viro插钎法,γ射线法、探地雷达及电阻率断层扫描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讨论。在实际研究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砾石含量测定方法。土壤中砾石含量的测定应该引起国内相关研究的重视,为土壤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并为土壤学研究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砾石 含量 测定
下载PDF
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土壤优先流现象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英虎 牛健植 +1 位作者 杜晓晴 邱永存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45,50,共6页
为研究鹫峰地区优先流强度与土壤发育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室内原状土柱穿透曲线与野外染色示踪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鹫峰地区优先流现象。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优先流现象发生,优先流类型主要是指流和大孔隙流。(2)发育程度较高和较低... 为研究鹫峰地区优先流强度与土壤发育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室内原状土柱穿透曲线与野外染色示踪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鹫峰地区优先流现象。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优先流现象发生,优先流类型主要是指流和大孔隙流。(2)发育程度较高和较低2种不同土壤优先流强度不同,低海拔发育程度较差土壤优先流现象越明显,强度更大;高海拔发育程度较好土壤则相反。(3)土壤表层0-30cm根系主要分布范围内,用Logistic模型进行曲线拟合得出,石砾含量对优先流影响不显著,这是因为在土壤表层0-30cm优先流强度受植物改良土壤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流 穿透曲线 野外示踪 石砾含量 鹫峰国家森林公园
下载PDF
土石混合介质入渗模型及其参数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艳芬 王全九 +2 位作者 曾辰 刘建军 李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0,26,共6页
选取4种碎石含量、5种碎石粒径,将纯土作为对照,共进行20组一维积水入渗试验和20组实测饱和导水率试验,分析了碎石含量对土石混合介质水分运动参数的影响以及水分运动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Green-Ampt入渗公式、Philip入渗公式、垂... 选取4种碎石含量、5种碎石粒径,将纯土作为对照,共进行20组一维积水入渗试验和20组实测饱和导水率试验,分析了碎石含量对土石混合介质水分运动参数的影响以及水分运动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Green-Ampt入渗公式、Philip入渗公式、垂直一维代数模型中个别参数随碎石含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再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模型的适用性因碎石粒径而异,粒径在0.5-3 cm时,垂直一维代数模型可以相对准确地描述土石混合介质的饱和导水率,粒径为3-5 cm时,Green-Ampt公式所描述的饱和导水率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介质 碎石含量 水分运动参数 水分运动模型 模型适用性
下载PDF
含碎石土壤的含水量测定误差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马东豪 邵明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1-206,共6页
碎石的存在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测定的难度,为便于应用,一些学者将碎石当作细土或不透水介质处理,这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产生很大误差。本文对忽略碎石或其含水量所引起的土石混合介质和细土含水量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并用室内实验验证了所得到... 碎石的存在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测定的难度,为便于应用,一些学者将碎石当作细土或不透水介质处理,这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产生很大误差。本文对忽略碎石或其含水量所引起的土石混合介质和细土含水量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并用室内实验验证了所得到的结果与相对误差的关系。结果表明,细土和土石混合介质含水量的相对误差与碎石含量以及碎石与细土含水量的比值有关。当碎石与细土含水量比值很大时,即便碎石含量很低也会产生很大误差;而当碎石与细土含水量比值很小时,高的碎石含量同样导致很大误差。此外,碎石与细土含水量的相对大小并非常数,而是随含水量变化的。因此,对土石混合介质田间水分状况的准确监测,以及水分和溶质迁移过程的定量模拟需要考虑碎石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介质 土壤含水量误差 碎石含量 碎石与细土含水量比值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石山区碎石分布特征及其导水性质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慧芳 邵明安 王国丽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6-120,共5页
天水凤凰山中等风化变质岩碎块含量随土层增加含量增大;各层土体中粒级为2-5 mm碎石含量在各坡位变异小,坡中、坡下处粒径大于25 mm碎石含量相对高;铜川崾崄梁坡上土体的风化沉积岩碎石含量有随着土层加深有增大的趋势,其他坡位该趋势... 天水凤凰山中等风化变质岩碎块含量随土层增加含量增大;各层土体中粒级为2-5 mm碎石含量在各坡位变异小,坡中、坡下处粒径大于25 mm碎石含量相对高;铜川崾崄梁坡上土体的风化沉积岩碎石含量有随着土层加深有增大的趋势,其他坡位该趋势不明显,含量最高的为10-30 mm碎石;泾阳张家山卵石含量在坡位和土层上分布差异较小,粒径10-30 mm碎石含量最高。中等风化的块状碎石构成的土石介质的饱和导水率(ks)与土石比(土壤和碎石的质量比)关系呈对数关系,而片块状沉积岩碎屑构成的土石介质的ks与土石比关系呈正比线性关系;而椭圆卵石构成的碎石构成的土石介质ks与土石比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含量 饱和导水率 黄土高原 土石介质
下载PDF
丘陵紫色砾质土/砾石土持水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燕 刘吉振 +3 位作者 魏朝富 龚久平 洪云菊 柴勇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67,共6页
通过红棕紫泥、灰棕紫泥、棕紫泥和粗暗紫泥的水分实验,研究了丘陵紫色砾质土/砾石土的持水性.结果表明:考虑砾石,饱和含水量减少0.70%~10.70%,田间持水量减少2.07%~4.33%;砾石含量〈10%,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与... 通过红棕紫泥、灰棕紫泥、棕紫泥和粗暗紫泥的水分实验,研究了丘陵紫色砾质土/砾石土的持水性.结果表明:考虑砾石,饱和含水量减少0.70%~10.70%,田间持水量减少2.07%~4.33%;砾石含量〈10%,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与砾石含量关系不明显;砾石含量〉10%,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与砾石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在0~30kPa吸力段,不同坡位0~20cm土层的持水能力、比水容量与砾石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与物理性粘粒含量变化趋势相反;水分特征曲线幂函数拟合式的a值与砾石含量变化趋势相反,b值与砾石含量变化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砾石 含水量 水分特征曲线 比水容量
下载PDF
不同碎石含量及直径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68
15
作者 周蓓蓓 邵明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1-807,共7页
由于成土原因或人类活动,一些土壤中含有不同含量及大小的碎石。碎石的存在改变了土壤的某些物理特性,入渗过程也因此受到影响。本研究采用定水头入渗试验装置,对7种不同碎石含量(0%,10%,20%,30%,40%,50%,60%)及4种... 由于成土原因或人类活动,一些土壤中含有不同含量及大小的碎石。碎石的存在改变了土壤的某些物理特性,入渗过程也因此受到影响。本研究采用定水头入渗试验装置,对7种不同碎石含量(0%,10%,20%,30%,40%,50%,60%)及4种不同碎石直径(0.2~0.5cm,0.5~1.0cm,1.0~3.0cm,3.0~4.0cm)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室内研究,旨在分析碎石含量及直径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及其原因,为土石混合介质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入渗量 湿润峰 碎石含量 碎石直径
下载PDF
土壤中砾石存在对入渗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16
作者 符素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1-175,共5页
石质山区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砾石,土壤中大量砾石存在会影响土壤物理特性和水力特性,从而对土壤入渗规律造成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外土壤中砾石存在对土壤物理特性、水力特性以及入渗规律影响研究的现有研究成果,国外现有研究结果表明,... 石质山区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砾石,土壤中大量砾石存在会影响土壤物理特性和水力特性,从而对土壤入渗规律造成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外土壤中砾石存在对土壤物理特性、水力特性以及入渗规律影响研究的现有研究成果,国外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砾石存在对入渗影响较为复杂,砾石覆盖/含量与入渗量之间既有正相关关系,也有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 土壤入渗规律 石质山区 土壤物理特性 土壤水力特性
下载PDF
连续降雨下不同砾石含量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 被引量:15
17
作者 吕佼容 张文博 +2 位作者 胡锦昇 骆汉 谢永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为探究砾石对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的影响与其作用机制,通过室内模拟降雨研究了连续降雨下不同砾石含量的重壤质堆积体水蚀过程。结果表明:①堆积体砾石含量增加,坡面产流历时延长,产流率线性减小,土壤剥蚀率降低;②连续降雨下,堆积体所... 为探究砾石对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的影响与其作用机制,通过室内模拟降雨研究了连续降雨下不同砾石含量的重壤质堆积体水蚀过程。结果表明:①堆积体砾石含量增加,坡面产流历时延长,产流率线性减小,土壤剥蚀率降低;②连续降雨下,堆积体所含砾石主要通过对坡面产流历时、坡面产流率、砾石覆盖率的多重影响发挥减沙作用,主成分回归方程可表达多个变量与平均土壤剥蚀率的关系;③一定砾石含量下,堆积体坡面砾石覆盖率随表土的剥离而增大,导致土壤剥蚀率呈指数函数递减趋势,并与累积土壤侵蚀总量存在较好的函数关系。工程堆积体所含砾石对土壤侵蚀程度的削减可为生产建设项目下垫面水土保持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堆积体 砾石含量 砾石覆盖率 连续降雨 主成分回归
下载PDF
含岩屑紫色土水分扩散规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江文 冉卓灵 +2 位作者 韩珍 曾蔓漫 魏朝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8-185,共8页
紫色土中存在的岩屑显著影响土壤水分扩散。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 2 mm岩屑上而忽视了<2 mm岩屑的作用。因此,探讨>2 mm岩屑对紫色土水分扩散的影响基础上,明确<2 mm岩屑的作用对完善含岩屑紫色土水分扩散规律的研究具有重... 紫色土中存在的岩屑显著影响土壤水分扩散。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 2 mm岩屑上而忽视了<2 mm岩屑的作用。因此,探讨>2 mm岩屑对紫色土水分扩散的影响基础上,明确<2 mm岩屑的作用对完善含岩屑紫色土水分扩散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为土壤水动力学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川盆地紫色页岩发育的暗棕紫泥土和泥岩发育的红棕紫泥土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岩屑粒径(0.25~2,2~5,5~10 mm)和4种岩屑含量(0,30%,50%,70%),利用水平土柱吸渗法测定含岩屑土壤湿润锋变化特征、水分扩散率D(θ)和土壤含水率θ,并拟合D(θ)、Boltzmann参数λ与θ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暗棕紫泥土,岩屑粒径为2~5 mm时,土壤湿润锋前进速率和D(θ)随岩屑含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岩屑粒径为0.25~2,5~10 mm时,土壤湿润锋前进速率和D(θ)随岩屑含量增加逐渐增加。对于红棕紫泥土,岩屑粒径为2~5,5~10 mm,随岩屑含量增加,70%岩屑含量的土壤D(θ)明显大于其余3个岩屑含量的土壤,而30%岩屑含量和50%岩屑含量土壤之间的D(θ)无显著差异,且土壤湿润锋前进速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岩屑粒径为0.25~2 mm时,土壤湿润锋前进速率和D(θ)随岩屑含量增加逐渐增加。因此,随岩屑含量提高,土壤水分扩散速率整体呈现增加趋势;且泥岩发育的土壤水分扩散速率高于页岩发育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屑 湿润锋 含水率 水分扩散率
下载PDF
耕作引起的紫色土母岩破碎运动定量分析
19
作者 许海超 张建辉 +3 位作者 戴佳栋 王勇 王恒 向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6-172,共7页
紫色土区存在耕作破碎母岩补充土壤的现象,尤其是在土层浅薄且岩性松软的泥页岩区,然而目前鲜有相关方面报道。为定量评估不同自然条件和耕作方式下母岩破碎运动特征,以裸露泥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模拟耕作试验中使用物理示踪法追踪2种... 紫色土区存在耕作破碎母岩补充土壤的现象,尤其是在土层浅薄且岩性松软的泥页岩区,然而目前鲜有相关方面报道。为定量评估不同自然条件和耕作方式下母岩破碎运动特征,以裸露泥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模拟耕作试验中使用物理示踪法追踪2种含水率(7.44%和14.77%)和5个坡度(5°、10°、15°、20°、25°)条件下,不同深度(2、4、6 cm)耕作引起的母岩破碎运动情况。结果表明:1)含水率是影响母岩破碎运动的重要因素,且耕作深度越小其影响越大;2)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大,岩屑的平均位移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2 cm深度耕作引起的岩屑位移最大;3)岩屑位移随着深度的增加快速减小,且岩石含水率高的坡面减小幅度更大;4)母岩含水率较高(14.77%)时,坡度对坡面岩屑运动没有显著影响(P>0.1),但母岩含水率较低(7.44%)时,坡度与坡面岩屑位移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1)。可见,耕作破碎母岩过程受到岩石含水率、耕作深度和坡度的共同影响,且各因子在不同深度的作用机制不同。该研究为揭示母岩人为风化成土和侵蚀机制初步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度 侵蚀 含水率 紫色泥页岩 岩屑运动 耕作深度
下载PDF
鹫峰地区林木根系和石砾对土壤水分运移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英虎 牛健植 +2 位作者 韩旖旎 杜晓晴 陈上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1-126,共6页
石质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林木根系和石砾形成复杂的综合体系,为量化根系和石砾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文中以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原状土柱穿透试验分析根石结构对水分运移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深度0-40cm范围内,随着... 石质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林木根系和石砾形成复杂的综合体系,为量化根系和石砾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文中以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原状土柱穿透试验分析根石结构对水分运移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深度0-40cm范围内,随着根系体积和干重的增加,水分运移速率增加,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88;石砾含量增加时,水分运移速率呈现降低趋势,显著性不强,相关系数为0.73,即:根石结构对土壤水分运移影响较复杂,水分运移速率与根系体积和干重呈正相关关系,与石砾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运移 根系体积 根系干重 石砾含量 水分运移速率 鹫峰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