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ilure behavior of a rock-coal-rock combined body with a weak coal interlayer 被引量:32
1
作者 Zuo Jianping Wang Zhaofeng +2 位作者 Zhou Hongwei Pei Jianliang Liu Jianf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6期907-912,共6页
Using an MTS 815 testing machine,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behavior of a rock-coal-rock combined body containing a weak coal interlayer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described in this paper.Uniaxial loading leads to the... Using an MTS 815 testing machine,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behavior of a rock-coal-rock combined body containing a weak coal interlayer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described in this paper.Uniaxial loading leads to the appearance of mixed cracks in the coal body which induce instability and lead to bursts in coal.If the mixed crack propagates at a sufficiently high speed to carry enough energy to damage the roof rock,then coal and rock bursts may occur-this is the main mechanism whereby coal bumps or coal and rock bursts occur after excavation unloading.With increasing confining pressure,the failure strength of a rock-coal-rock combined body gradually increases,and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coal interlayer also changes,from mixed crack damage under low confining pressures,to parallel crack damage under medium confining pressures,and finally to single shear crack damage or integral mixed section damage under high confining pressures.In general,it is shown that a weak coal interlayer changes the form of overall coal damage in a rock-coal-rock combined body and reduces the overall stability of a coal body.Therefore,the whole failure behavior of a rock-coal-rock combined body in large cutting height working faces is controlled by these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coal-rock combined body Weak coal interlayer Failure mechanism Axial failure
下载PDF
不同粗糙度煤岩界面超低摩擦效应与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
2
作者 李利萍 胡学锦 +1 位作者 潘一山 孙媛涛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7-1056,共10页
为了揭示动载扰动作用下煤岩界面粗糙度对超低摩擦型冲击地压影响机制,采用自行研制的煤岩界面超低摩擦试验装置,以沈阳红阳三矿1082 m采深煤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煤块与砂岩块体表面粗糙度来模拟煤岩界面不同粗糙特性,以粗糙度系数... 为了揭示动载扰动作用下煤岩界面粗糙度对超低摩擦型冲击地压影响机制,采用自行研制的煤岩界面超低摩擦试验装置,以沈阳红阳三矿1082 m采深煤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煤块与砂岩块体表面粗糙度来模拟煤岩界面不同粗糙特性,以粗糙度系数表征煤岩界面粗糙程度,工作块体水平位移表征冲击过程中超低摩擦效应强度,声发射能量为工作块体摩擦滑动过程中的信号参数,进行应力波扰动下不同粗糙度煤岩界面超低摩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超低摩擦滑动过程中,工作块体水平位移、声发射能量计数以及累计能量曲线呈现出孕育阶段、激发阶段、稳定阶段变化特征;(2)煤岩界面粗糙度越小,工作块体水平位移和声发射能量峰值越大,煤岩界面越易发生超低摩擦效应;(3)不同煤岩界面粗糙度下,相比于其他扰动频率, 2 Hz时更易发生超低摩擦效应;(4)给出了声发射能量峰值与煤岩界面粗糙度系数对应关系.声发射能量峰值可以有效表征超低摩擦效应强度,可以用声发射能量峰值预测超低摩擦效应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界面 粗糙度 煤岩块体 超低摩擦效应 声发射信号
下载PDF
煤的冲击倾向性对深部煤岩界面超低摩擦效应影响研究
3
作者 李利萍 胡学锦 +1 位作者 潘一山 李明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3-1642,共10页
为了揭示动载扰动下煤的冲击倾向性对超低摩擦型冲击地压的影响机制,以不同冲击倾向性煤块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单轴压缩试验测定了煤样冲击倾向性,然后采用自行研制的煤岩界面超低摩擦试验装置,以煤块滑动位移、动能表征冲击过程中超低... 为了揭示动载扰动下煤的冲击倾向性对超低摩擦型冲击地压的影响机制,以不同冲击倾向性煤块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单轴压缩试验测定了煤样冲击倾向性,然后采用自行研制的煤岩界面超低摩擦试验装置,以煤块滑动位移、动能表征冲击过程中超低摩擦效应强度,开展了应力波扰动下不同冲击倾向性煤块超低摩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超低摩擦效应强度受扰动频率影响存在频率显著影响区,强、弱、无冲击倾向性煤块频率显著影响区分别为2.5~3.5 Hz、2.0~3.0 Hz、1.5~2.5 Hz,频率显著影响区内煤岩界面更易发生超低摩擦效应。随着煤块冲击倾向性增强,频率显著影响区域整体右移。(2)超低摩擦效应强度与扰动幅值正相关,在高强度扰动下强冲击倾向性煤更易发生超低摩擦效应。(3)建立了有效弹性能释放速率指数与动能之间的拟合函数关系式,实现了用煤的冲击倾向性指标综合评价超低摩擦效应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波扰动 煤岩块体 冲击倾向性 煤岩界面 超低摩擦效应
下载PDF
循环梯度加载下煤岩损伤破坏特性及能量演化规律研究
4
作者 张民波 李春欣 +4 位作者 张世龙 黄强勇 牛艺骁 贾雨豪 刘任涛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40,共8页
煤矿开采中岩体受开挖卸荷因素的影响常处于反复的循环加载过程,为研究循环梯度加载作用下煤岩的损伤破坏特性和能量演化规律,对煤样进行单轴循环梯度加载实验,对比分析煤岩在不同循环梯度加载下的变形破坏特性、输入能量密度、耗散能... 煤矿开采中岩体受开挖卸荷因素的影响常处于反复的循环加载过程,为研究循环梯度加载作用下煤岩的损伤破坏特性和能量演化规律,对煤样进行单轴循环梯度加载实验,对比分析煤岩在不同循环梯度加载下的变形破坏特性、输入能量密度、耗散能密度和损伤变量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梯度应力的递增,煤岩试样所承受的循环次数递减、峰值强度降低,分别为17.97、14.86、11.23、10.53 MPa;在循环梯度加载中,输入能量密度绝大部分以弹性应变能的形式储存于岩样内部,耗散能在单次循环输入总能量的0.2%~40%之间递增。选用累积耗散作为煤岩损伤破坏全过程的量化指标,并通过Logistic方程对煤岩损伤进行了拟合,得到了煤岩损伤的演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损伤 围岩控制 循环梯度加载 破坏变形 耗散能 能量演化 损伤特性
下载PDF
宽高比对煤柱型冲击地压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朱志洁 姚振华 +3 位作者 陈昆 吕飞 韩军 王来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3-1317,共15页
我国深部煤炭开采日趋复杂,区段煤柱在采动、构造或坚硬顶底板影响下极易诱发煤柱型冲击地压,煤柱型冲击地压的防治已成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难题,研究不同宽高比条件下区段煤柱的力学性能及冲击破坏特性对煤柱型冲击地压防治具有积极... 我国深部煤炭开采日趋复杂,区段煤柱在采动、构造或坚硬顶底板影响下极易诱发煤柱型冲击地压,煤柱型冲击地压的防治已成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难题,研究不同宽高比条件下区段煤柱的力学性能及冲击破坏特性对煤柱型冲击地压防治具有积极意义。采用不同宽高比煤样的“岩-煤-岩”组合体进行了单轴压缩实验,通过分析煤岩组合体的冲击倾向性、动态破坏特征、分形维数和声发射特征参数等,研究了宽高比对煤柱冲击破坏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①煤柱的宽高比对煤岩组合体的冲击倾向性具有显著影响,宽高比不小于2∶1时,其冲击能量指数K_(E)为1.82~2.65,冲击倾向性无明显变化;小于2∶1时冲击倾向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1时K_(E)最大,达到了15.43。②随宽高比减小,煤岩组合体破坏特征依次表现为:拉压破坏—压剪破坏—拉剪破坏。煤柱宽高比为5∶1~3∶1时,煤岩组合体破坏较为缓慢;宽高比为2∶1时开始出现片状煤屑弹出,冲击破坏剧烈程度较低;宽高比为1∶1和0.75∶1时,具有明显的冲击破坏特性;宽高比为0.5∶1时,煤岩组合体整体稳定性下降,相对0.75∶1煤岩组合体煤柱破坏的剧烈程度降低。③峰后声发射能量释放率与分形维数D变化规律相似,均随宽高比减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宽高比不小于2∶1时,煤岩组合体破坏过程中能量持续释放时间较长,煤柱破坏平缓;宽高比为1∶1时,能量释放率和D值明显增大,相较宽高比不小于2∶1煤岩组合体的能量释放率增大了约4倍,D值增大了0.18~0.23,煤柱冲击破坏最为剧烈;宽高比0.75∶1煤岩组合体能量释放率与D值分别降低了约10%和0.01,破坏剧烈程度与1∶1煤岩组合体相近;宽高比减小至0.5∶1时,相关参数的降低幅度约为0.75∶1煤岩组合体的6倍,破坏剧烈程度相对较小。研究表明:宽高比对煤柱的冲击破坏具有显著影响,整体上,煤柱冲击破坏剧烈程度随宽高比减小(5∶1~0.5∶1)呈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煤柱宽高比大于3∶1时,煤柱冲击危险性相对较小,煤柱宽高比为1∶1和0.75∶1时冲击危险性较大,0.5∶1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型冲击地压 煤柱宽高比 煤岩组合体 声发射 分形维数
下载PDF
大断面半煤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研究及控制技术
6
作者 席义苗 程利兴 +2 位作者 张东昕 汪占领 石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8,共7页
针对大断面半煤岩巷道围岩变形控制难题,以小保当煤矿一号井大断面半煤岩巷道为研究背景,测试了巷道围岩岩层分布、围岩地应力分布及裂隙发育,分析了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演化特征。通过实验室试验以及数值模拟分析了半煤岩组合体力学性... 针对大断面半煤岩巷道围岩变形控制难题,以小保当煤矿一号井大断面半煤岩巷道为研究背景,测试了巷道围岩岩层分布、围岩地应力分布及裂隙发育,分析了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演化特征。通过实验室试验以及数值模拟分析了半煤岩组合体力学性能及其变形破坏形态,揭示了强度较低的煤体最先在煤岩交界面发生破裂、滑移,变形不断向深部延伸,随着煤岩体完整性及强度的持续弱化,造成巷帮由下而上的非均匀渐进性失稳破坏,揭示了提高大断面半煤岩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关键在于控制煤岩交界面非协调变形。基于此提出了采用高预应力锚杆支护与薄弱区域加强支护的变形控制思路,制定了小保当一号井大断面巷道半煤岩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方案,并开展了井下工业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在监测期内巷道顶板的位移量为28 mm,两帮的位移量为80 mm,底板的位移量为43 mm,随后围岩变形趋于稳定,巷帮煤岩交界处的变形控制效果显著,表明采用该方案可有效控制大断面半煤岩巷围岩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巷道 半煤岩巷道 高预应力支护 煤岩组合体
下载PDF
水岩作用下不同煤体厚度组合体力学特性及损伤规律研究
7
作者 张博成 吴斌斌 杨逾 《河南科学》 2024年第1期55-61,共7页
为研究水岩作用下煤岩组合体力学行为及其界面不均匀破坏特征,揭示井下隔水煤岩柱变形及富水环境下煤岩层变形规律.对不同高度比例的岩-煤-岩组合体开展干燥和饱水条件下单轴压缩试验,分析组合体应力-应变、强度及弹性模量劣化规律,探... 为研究水岩作用下煤岩组合体力学行为及其界面不均匀破坏特征,揭示井下隔水煤岩柱变形及富水环境下煤岩层变形规律.对不同高度比例的岩-煤-岩组合体开展干燥和饱水条件下单轴压缩试验,分析组合体应力-应变、强度及弹性模量劣化规律,探究水岩作用下煤-岩交接面处应力分布关系,明确组合体变形破坏特征及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水岩作用下煤体高度对组合体力学特征具有较大影响,在干燥与饱水状态下,组合体单轴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均随煤体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且试件的破坏形态随着煤体高度的增加由拉伸破坏转变成斜面剪切破坏,最终表现为煤体挤裂破坏.但组合体强度损失劣化度随着岩体层间煤体高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煤∶岩高度比为1∶2时,组合体强度对水的敏感度最大并出现极大值,这主要与煤岩交界面高度位置有关.弹性模量呈现降速缓释趋势,主要与组合体组成岩石性质有关.水岩作用下煤体部分为组合体整体失稳破坏的触发点位,延续影响煤体两端岩体,由于交界面产生侧向平面约束力,使煤体轴向抵抗变形能力得到强化,但随着煤体高度的增加,煤体中部所受约束影响迅速衰减.组合体变形破坏渐进性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裂隙孔隙压密阶段、裂隙产生并稳定发育阶段、裂隙加速发育并贯通阶段和破坏后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作用 煤岩组合体 强度劣化 力学行为 裂隙演化
下载PDF
煤柱-顶板结构能量演化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8
作者 李瑞金 李谭 +1 位作者 陈光波 李康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煤矿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煤柱及其上覆顶板岩层失稳破坏引起的。为了研究不同煤-岩高度比对煤柱-顶板结构变形破坏及能量演化机制的影响,对煤-岩高度比分别为1∶3、1∶2、1∶1、2∶1及3∶1的煤-岩组合体进行了单轴加载及循环加卸载试验,... 煤矿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煤柱及其上覆顶板岩层失稳破坏引起的。为了研究不同煤-岩高度比对煤柱-顶板结构变形破坏及能量演化机制的影响,对煤-岩高度比分别为1∶3、1∶2、1∶1、2∶1及3∶1的煤-岩组合体进行了单轴加载及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了煤-岩结构体变形与能量演化之间的变化关系,利用加卸载响应比对煤-岩组合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对煤-岩组合体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煤-岩组合体在单轴加载及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的峰值强度均随着煤-岩高度比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煤-岩组合体在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的峰值强度均低于单轴加载试验中的峰值强度,煤-岩高度比越大,循环载荷作用下组合体峰值强度降低率越小;组合体输入能、弹性能和耗散能随应力增加呈非线性增加,煤-岩高度比与组合体循环载荷过程中产生的平均弹性应变、平均弹性能、平均残余应变、平均耗散能、总残余应变和加卸载响应呈正比关系,与总弹性应变、总弹性能和总耗散能呈反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层失稳 煤-岩高度比 煤-岩组合体 变形特征 破坏特征 能量演化 围岩控制
下载PDF
巷道围岩连锁冲击破坏机理及稳定控制方法研究
9
作者 李皎 刘阳 +3 位作者 刘心强 张崟峰 静涛 蒋帅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利用虚拟交界面将巷道围岩整体结构分成若干岩体单元和弹性单元,建立巷道围岩连锁冲击破坏理论及其力学结构模型,分析了不同静载、动载组合巷道围岩连锁破坏形式,建立了连锁破坏的力学方程和能量方程,揭示了巷道围岩储能结构、阻力结构... 利用虚拟交界面将巷道围岩整体结构分成若干岩体单元和弹性单元,建立巷道围岩连锁冲击破坏理论及其力学结构模型,分析了不同静载、动载组合巷道围岩连锁破坏形式,建立了连锁破坏的力学方程和能量方程,揭示了巷道围岩储能结构、阻力结构在冲击启动和破坏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冲击地压是动力扰动诱发煤岩体内部弹性能突然释放的结果,其中煤岩体储能结构是冲击破坏的内因和动力源泉,动载诱发局部岩体破坏和能量连续释放;煤岩体冲击破坏时,其整体结构转变为向巷道自由空间运动的多滑块(岩体单元)结构,各滑块间存在相对运动、挤压以及弹性单元触发产生的冲击力,使各岩体单元的速度和加速度均处在动态变化当中;巷道围岩防冲控制的有效思路是调整巷道围岩整体结构,合理分布储能结构和冲击阻力结构,主动破坏能量持续解锁所需的弹性单元,使巷道周边围岩由储能结构转变为阻力结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冲击地压 巷道 连锁 围岩控制
下载PDF
深部顶板夹煤层巷道变形破坏分析及其控制
10
作者 袁越 张峰彬 +2 位作者 尚玺 刘兆强 彭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5,共8页
为了探究深部顶板夹煤层软岩巷道大变形破坏问题,以平煤六矿三水平戊二胶带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开展夹煤层巷道围岩破坏分析及控制对策的研究。首先,构建原支护体系组合拱力学模型,推导出直墙半圆拱形巷道稳定判别式;其次,提出“锚网索-梁... 为了探究深部顶板夹煤层软岩巷道大变形破坏问题,以平煤六矿三水平戊二胶带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开展夹煤层巷道围岩破坏分析及控制对策的研究。首先,构建原支护体系组合拱力学模型,推导出直墙半圆拱形巷道稳定判别式;其次,提出“锚网索-梁-注浆-组合砂浆锚索”联合返修控制对策,即沿戊8煤层顶板进行巷道扩刷,采用锚网索、梯子梁完成基本支护,对围岩进行深浅孔注浆加固、顶板及两帮关键部位布置组合砂浆锚索等加强支护,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返修前后应力、位移场分布特征;最后,开展工业性试验,并监测矿压。结果表明:两帮及顶底板最大收敛量分别为93、112 mm,后期变形速率均低于1 mm/d,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返修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 夹煤层 围岩变形破坏 控制方案 软岩巷道 组合拱
下载PDF
水力割缝对不同厚度“三软”煤层巷道围岩扰动影响研究
11
作者 黄永菲 张勇 郝浩然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57-62,共6页
赵家寨煤矿开采煤层在水力割缝过程中受到较大扰动,围岩强度降低,导致煤厚较大且分布不均的“三软”煤层巷道更加难以控制。基于14205工作面岩石力学参数,理论分析确定水力割缝合理参数,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构建不同煤厚条件下水力... 赵家寨煤矿开采煤层在水力割缝过程中受到较大扰动,围岩强度降低,导致煤厚较大且分布不均的“三软”煤层巷道更加难以控制。基于14205工作面岩石力学参数,理论分析确定水力割缝合理参数,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构建不同煤厚条件下水力割缝模型,数值模拟得到了水力割缝对煤层应力、位移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顶煤厚度对于受水力割缝扰动后巷道顶板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应力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割缝的形态、位置,煤层越厚其变形量越小,水力割缝对煤体的损伤范围主要与割缝位置相关,巷道受扰动范围为两帮各5 m,托顶煤为2 m厚时,顶部煤体受破坏程度最大,巷道稳定性最差,当托顶煤厚度超过4 m时巷道稳定性得到良好改善,在煤体损伤范围内巷道顶部变形量最大,需要加强支护力度。研究结果为不同厚度“三软”煤层水力割缝扰动下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割缝 “三软”煤层 岩体损伤 煤层厚度 围岩稳定性
下载PDF
弱化浅层岩体防治急倾斜特厚煤层冲击地压研究
12
作者 钟涛平 李振雷 +4 位作者 何学秋 宋大钊 胡旭聪 刘旭东 周超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9,共14页
急倾斜特厚煤层受其特殊的地质、应力和开采技术条件影响,冲击地压防治方法与一般煤层存在较大差异。将理论推导、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方法相结合,研究了急倾斜特厚煤层的岩层弯曲和煤层能量积聚特征,提出了弱化浅层岩体防治急倾斜特... 急倾斜特厚煤层受其特殊的地质、应力和开采技术条件影响,冲击地压防治方法与一般煤层存在较大差异。将理论推导、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方法相结合,研究了急倾斜特厚煤层的岩层弯曲和煤层能量积聚特征,提出了弱化浅层岩体防治急倾斜特厚煤层冲击地压的方法,得到了防冲关键参数,并进行了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急倾斜特厚煤层岩层弯曲时内部岩体破裂释放能量是动载的主要来源,采空区两侧围岩转移、传递至煤层的水平集中应力是静载和能量积聚的主要来源;防治急倾斜特厚煤层冲击地压应弱化工作面浅层岩体的应力传递能力,来降低传递至工作面的动载扰动强度以及转移、传递至煤层的水平集中应力。基于此提出了通过浅孔爆破措施弱化急倾斜特厚煤层浅层岩体的防冲方法。现场工程应用表明,矿井补强浅孔爆破后,工作面微震事件总能量降低了42.38%、总数量增大了471.74%,说明工作面的能量释放由大能量剧烈释放逐渐转为小能量平缓释放,且未再发生过冲击显现,冲击地压危险得到有效控制。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矿井防治冲击地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特厚煤层 冲击地压 应力传递 岩体爆破 微震能量
下载PDF
采煤工作面围岩稳定性控制分析
13
作者 李宇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1期282-285,共4页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效率,也更加重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为了更加高效地控制采煤工作面围岩稳定性,应针对采煤工作面围岩进行分析与研究,再制定相应的围岩控制措施,实现对采煤工作面围岩...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效率,也更加重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为了更加高效地控制采煤工作面围岩稳定性,应针对采煤工作面围岩进行分析与研究,再制定相应的围岩控制措施,实现对采煤工作面围岩稳定性的有效控制,降低生产事故发生的风险,提高围岩稳定性。主要对采煤工作面围岩稳定性控制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工作面 围岩控制 围岩变形 应力分布
下载PDF
强冲击特厚煤层地面压裂覆岩运动规律
14
作者 邓辉 《陕西煤炭》 2024年第6期5-10,共6页
坚硬覆岩运动是诱发冲击地压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揭示覆岩运动对工作面冲击的孕育致灾过程及诱冲机理,以孟村煤矿4011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覆岩空间结构演化特征。针对高位覆岩坚硬顶板实施地面L型水平井分段水... 坚硬覆岩运动是诱发冲击地压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揭示覆岩运动对工作面冲击的孕育致灾过程及诱冲机理,以孟村煤矿4011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覆岩空间结构演化特征。针对高位覆岩坚硬顶板实施地面L型水平井分段水力压裂技术,结合理论分析以及现场监测的方法,分析了压裂后采场覆岩运动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地面压裂弱化区域硬厚复合砂岩层得到充分弱化,高能微震事件大幅降低;而地面压裂盲区硬厚复合砂岩层形成悬顶结构,弹性能没有得到提前释放,导致工作面开采至下方时会诱发岩层的突然断裂与运动,形成高能微震事件并释放巨大的微震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特厚煤层 覆岩运动 地面压裂 微震监测
下载PDF
不同倾角煤岩组合体冲击破坏特征研究
15
作者 赵阳 唐铁吾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34-38,共5页
针对煤岩复合结构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的防治,选用煤与红砂岩2种材料制作节理倾角为0°、30°、60°、90°的体积比1∶1的煤岩组合体试件,利用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进行动载冲击破坏特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煤与红砂岩... 针对煤岩复合结构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的防治,选用煤与红砂岩2种材料制作节理倾角为0°、30°、60°、90°的体积比1∶1的煤岩组合体试件,利用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进行动载冲击破坏特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煤与红砂岩及其组合体试件满足动载平衡条件,煤的动态抗压强度、破坏程度与冲击速度呈正比。煤岩组合体的抗压强度与倾角条件和受力形式密切相关。煤先受力、岩先受力2种加载方式下,抗压强度与倾角的变化曲线呈近似中心对称关系,冲击破坏形式主要为压剪破坏。为井下复合煤岩结构冲击地压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倾角煤岩组合体 霍普金森压杆 冲击地压 冲击破坏特征
下载PDF
液压张裂掘进法在半煤岩巷掘进中的应用
16
作者 高德继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1期52-55,共4页
针对辛置煤矿东区地质条件复杂,已施工的轨道大巷和皮带大巷之间层位差别大,在设计时常需要在两条大巷之间施工断面较小、长度较短的联络巷作为回风、行人或运料通道,传统的炮掘法受政策影响和安全性较难控制等原因不宜使用,综掘法受巷... 针对辛置煤矿东区地质条件复杂,已施工的轨道大巷和皮带大巷之间层位差别大,在设计时常需要在两条大巷之间施工断面较小、长度较短的联络巷作为回风、行人或运料通道,传统的炮掘法受政策影响和安全性较难控制等原因不宜使用,综掘法受巷道客观条件制约发挥不出机械优势等问题,通过利用断面中较软的含煤层更易人工创造充足的凌空面或自由面这一特点,提出采用液压张裂掘进法进行施工。结果表明,在半煤岩巷或巷道断面岩层占4/5以上的含煤岩巷中利用液压张裂掘进法掘进,单进水平满足要求,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煤岩巷 液压张裂 岩石张裂机 自由面 凌空面
下载PDF
浅埋深大断面半煤岩巷快速掘进支护技术
17
作者 张满仓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5期154-156,160,共4页
研究浅埋深大断面半煤岩巷快速掘进支护技术对薄及中厚煤层的安全高效回采具有重要意义。以布尔台矿12203主运顺槽掘进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工程类比和现场应用等方法,对巷道支护方式和支护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巷道围... 研究浅埋深大断面半煤岩巷快速掘进支护技术对薄及中厚煤层的安全高效回采具有重要意义。以布尔台矿12203主运顺槽掘进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工程类比和现场应用等方法,对巷道支护方式和支护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巷道围岩支护设计方案。针对巷道围岩变形(顶板下沉和两帮收敛)情况,验证了支护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高了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同时也为其他煤矿的浅埋深大断面半煤岩巷的支护提供了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半煤岩巷 掘进工作面 围岩控制 支护技术
下载PDF
“三下”采煤下某煤矿E2307工作面地表岩移规律研究
18
作者 史凌亚 彭东东 张欢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为系统掌握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和机理,某煤矿于2018年初建立了E2307综放工作面地表岩移观测站,结合工作面具体概况,在对现场进行实地观测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计算,求取了某煤矿特定地质采矿条件下的... 为系统掌握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和机理,某煤矿于2018年初建立了E2307综放工作面地表岩移观测站,结合工作面具体概况,在对现场进行实地观测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计算,求取了某煤矿特定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岩移参数和岩移角值,揭示了该矿厚松散层综采放顶煤条件下地表沉陷变形规律,为某煤矿今后开展村庄下、水体下、铁路下、公路下采煤以及合理留设保护煤柱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丰富了我国“三下”采煤关于综放开采沉陷领域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下”采煤 地表岩移 地表沉陷 数值模拟 岩移参数 岩移角值
下载PDF
矿山煤岩破碎方法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送永 李洪盛 +3 位作者 江红祥 张强 崔玉明 刘晓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7-1069,共23页
针对采掘装备在煤巷、岩巷工作中截割机构磨损严重、作业效率低等问题,开展了矿山煤岩破碎方法的分析、总结和探索研究。根据煤岩普氏系数将煤岩类型分为煤、半煤岩、硬岩及高硬岩,并针对目前采掘装备在煤巷和半煤岩巷中存在的问题,阐... 针对采掘装备在煤巷、岩巷工作中截割机构磨损严重、作业效率低等问题,开展了矿山煤岩破碎方法的分析、总结和探索研究。根据煤岩普氏系数将煤岩类型分为煤、半煤岩、硬岩及高硬岩,并针对目前采掘装备在煤巷和半煤岩巷中存在的问题,阐述目前铣削破岩、冲击破岩、滚压破岩及滚拉破岩等机械破岩技术与纯水射流、脉冲射流、空化射流及磨料射流等水射流破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前沿研究现状。首先,针对煤炭开采中因夹矸、硬包裹体煤层硬度大导致采煤机截割机构磨损严重、机械化开采效率低的问题,进行了截齿破碎煤岩机理及性能、截齿磨损机理、滚筒结构创新设计等方面的阐述,指出目前煤层及夹矸煤层应突破煤岩破碎与高效截割机构设计等新技术,以解决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的难题;针对半煤岩巷进行了截齿与煤岩互作用力学模型、截齿自旋转减磨截割机理、截割机构截齿布置理论及最优化设计方法等方面的概述,结合半煤岩巷作业效率低、机械刀具磨损严重等问题,从理论、数值模拟和实验等方面分析了各种水射流冲击破岩方法工作原理及研究现状,并指出为提高复杂多变地质条件下半煤岩巷掘进装备的掘进效率,应根据截割工况设计截割机构刀具排列方式,并采用自适应技术规划掘进工作参数、掘进工艺,提高掘进装备系统可靠性、智能化及综掘工艺水平以实现半煤岩巷快速掘进;针对硬岩巷从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方面进行了滚刀/圆盘刀破岩机理、破岩性能、刀盘设计准则等方面的综述,进行了水射流辅助截齿/钻孔/滚刀/圆盘刀破岩及涨裂辅助破岩技术的总结,提出了液力或者机械涨裂辅助破岩是目前应对硬岩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岩石抗压不抗拉特点实现硬岩的高效经济破碎,结合智能化算法实现钻孔与涨裂的协同作业,实现硬岩巷道的高效掘进。最后,分析了现有破岩技术的优势、劣势及其局限性,并指出了我国矿山硬岩截割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煤矿机械、非煤矿业机械、盾构机械破岩技术相互融合,机械与非机械多场耦合破岩技术及矿山装备智能化是实现矿山复杂地质条件下煤岩高效破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破碎 半煤岩巷掘进 硬岩巷掘进 机械破岩 水射流辅助破岩 涨裂辅助破岩
下载PDF
地质动力区划及其在冲击地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宏伟 李胜 +5 位作者 韩军 宋卫华 兰天伟 荣海 付兴 杨振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1-202,共12页
冲击地压的实质是煤岩体内积聚的弹性变形能突然释放的动力现象,是煤矿重大动力灾害之一。地质动力区划认为现代地质构造运动等内动力作用和构造应力场对矿井动力灾害的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地质动力区划主要研究内动力... 冲击地压的实质是煤岩体内积聚的弹性变形能突然释放的动力现象,是煤矿重大动力灾害之一。地质动力区划认为现代地质构造运动等内动力作用和构造应力场对矿井动力灾害的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地质动力区划主要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对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在煤矿开采领域主要用于研究现代构造运动影响下的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灾害问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质动力区划团队根据中国大陆的构造运动和构造形式的特点,在俄罗斯И.М.巴图金娜院士和И.М.佩图霍夫院士创建的以断块构造划分为核心内容的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基础上,经过30余年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对地质动力区划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广泛拓展,创建了地质动力环境评价方法、煤岩动力系统与能量特征分析方法和矿井动力灾害多因素模式识别方法,开发了岩体应力分析系统和地质动力区划信息管理系统,丰富和深化了地质动力区划理论和方法,开创了地质动力区划研究的全新体系,为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矿井动力灾害的危险性预测与防治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笔者介绍了地质动力区划及其在冲击地压研究方面的部分应用成果:(1)基于地质动力区划的煤岩动力系统分析方法,计算确定的系统“损伤区半径上限值”作为冲击地压工作面超前支护范围的参考值,为冲击地压矿井确定超前支护范围提供了依据;计算确定的系统“影响区半径上限值”作为冲击地压矿井工作面开采影响范围参考值,为确定2个采煤工作面之间的距离提供了依据。(2)基于地质动力区划的多因素模式识别方法,在地质动力区划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实现了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分单元精细化预测,为矿井提供了更精确的冲击地压危险性区域空间定位和更准确的冲击地压危险程度预测结果,提高了矿井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地质动力区划在中国的义马、鹤壁、鹤岗、双鸭山等矿区的40多个煤矿的动力灾害危险性预测和防治工作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动力区划 矿井动力灾害 冲击地压 地质动力环境 煤岩动力系统 多因素模式识别 危险性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