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rst application of large reactivity measurement through rod drop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space–time dynamics
1
作者 Wen-Cong Wang Li-Yuan Huang +6 位作者 Cai-Xue Liu Han Feng Jiang Niu Qi-Dong Dai Guo-En Fu Lin-Feng Yang Ming-Chang Wu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1-23,共13页
Abstract Reactivity measurement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a zero-power physics test,which is critical to reactor design and development.The rod drop experimental technique is used to measure the control rod worth in a z... Abstract Reactivity measurement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a zero-power physics test,which is critical to reactor design and development.The rod drop experimental technique is used to measure the control rod worth in a zero-power physics test.The conventional rod drop experimental technique is limited by the spatial effect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alculated static reactivity and measured dynamic reactivity;thus,the method must be improved.In this study,a modified rod drop experimental technique that constrains the detector neutron flux shape function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space–time dynamics to reduce the reactivity perturbation and a new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detector neutron flux shape function are proposed.Correction factors were determined using Monte Carlo N-particle transport code and transient analysis code for a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at the Uls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and a large reactivity of over 2000 pcm was measured using the modified technique.This research evaluated the modified technique accuracy,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rrection factors on the modification,and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constraining the shape function on the reactivity perturbation reduction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alculated neutron flux and true value,using the new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shape function of the detector neutron flux and avoiding the neutron detector response function(weighting factor)cal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reactivity measurement rod drop technique Space-time dynamics Constrained shape function Monte Carlo N-particle
下载PDF
Industrially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rve-ROD Baffle Heat Exchanger 被引量:7
2
作者 严良文 吴金星 王志文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4年第3期337-341,共5页
The conventional heat exchanger with segmental baffles is prone to bring forth fluid-induced vibration of heat transfer tubes and increase the pressure drop of shell-side greatly at higher fluid flow velocity. In orde... The conventional heat exchanger with segmental baffles is prone to bring forth fluid-induced vibration of heat transfer tubes and increase the pressure drop of shell-side greatly at higher fluid flow velocity. In order to avoid the above defects, the ROD-baffle heat exchanger has been developed. However, its collocation of heat transfer tubes is conventionally in square, which leads to fewer heat transfer area per unit volume. Based on the ROD-baffle heat exchanger, a new type curve-ROD baffle has been developed, and an industri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ve-ROD baffle heat exchanger with normal triangular collocation has been carried into execution. In this paper, two equations using the Reynolds number were acquired to predict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the shell-side and tube-sid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ell-side heat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ve-ROD baffle heat exchanger are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segmental baffle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exchanger curve-rod baffle heat transfer pressure drop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下载PDF
Control Rod Calibration and Worth Calculation for Optimized Power Reactor 1000 (OPR-1000) Using Core Simulator OPR1000
3
作者 Nguyen An Son Nguyen Duc Hoa +2 位作者 Tran Trung Nguyen Tran Quoc Tuan Osvaldo Camueje Raul 《World 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年第1期15-23,共9页
Control rod is used to change the power in nuclear reactor.?Certainly, the core at any moment can be made subcritical condition and shut downs when occurring?to emergency instance in the core. The rod is grouped based... Control rod is used to change the power in nuclear reactor.?Certainly, the core at any moment can be made subcritical condition and shut downs when occurring?to emergency instance in the core. The rod is grouped based?on their function and located at different places in the core where their feature is maximized.?Two methods of control rod calibration are the asymptotic period method and the rod-drop method, which were applied in this experiment. In the first method, the reactor is made supcritical by inserting the control rod to be calibrated a certain level. The rod drop method is to determine the subcritical;at the critical state, the rod to be calibrated is dropped into the core, and the resulting decay of neutron flux is observed and related to the reactivity. In this paper, the regulating rod will be calibrated according to the reactivity in OPR-1000 that corresponds to a certain control rod insert or withdraw, and the reactivity in power reactor depends?on the integral and differential control rod group too. The core simulator OPR1000 is used to test those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ol rod The Asymptotic Period METHOD The rod-drop METHOD CORE SIMULATOR OPR1000
下载PDF
On Line Measurement of Reactivity Worth of TRIGA Mark-II Research Reactor Control Rods
4
作者 Nusrat Jahan Mamunur M. Rashid +3 位作者 F. Ahmed M. G. S. Islam M. Aliuzzaman S. M. A. Islam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1年第9期1024-1029,共6页
The reactivity worth measurement system for control rods of the TRIGA MARK-II research reactor of Bangladesh has been design and developed. The theory of the kinetic technique of measuring reactivity has been used by ... The reactivity worth measurement system for control rods of the TRIGA MARK-II research reactor of Bangladesh has been design and developed. The theory of the kinetic technique of measuring reactivity has been used by this measurement system. The system comprises of indigenous hardware and software for online acquisition of neutron flux signals from reactor console and then computes the reactivity worth accordingly. Here for the TRIGA MARK-II research reactor, the reactivity measurement system was implemented with a dedicated circuit assembly and a conventional personal computer. A high-level Visual Basic real-time programming has been developed for data acquisition, reactivity calculation, online display (numerically as well as graphically), saving data, etc. To measure reactivity worth of TRIGA reactor control rods the rod drop experimental technique has been adopted. The results of tests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with the rod drop method for measuring various reactivity worth of control rods have been presented in the paper. A comparison between this results with the results using period method and that of computation method,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sponse of this reactivity measurement system is fast enough to monitor and measure the safety-related reactivity and power excursions in the re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CTIVITY WORTH Measurement Control rod Kinetic rod drop Visual Basic
下载PDF
二元复合滤棒压降稳定性的影响量研究
5
作者 李淑梅 沙利波 +3 位作者 包永源 罗运河 李佳燕 段青娜 《价值工程》 2023年第24期156-158,共3页
为提高二元复合滤嘴棒的质量稳定性,本文对二元复合滤棒的压降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影响压降稳定性的原因主要是白棒和料棒的压降波动性大。在对白棒和料棒压降的主要影响量进行的定性、定量统计分析基础上,进行了参数调整和设备改进,... 为提高二元复合滤嘴棒的质量稳定性,本文对二元复合滤棒的压降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影响压降稳定性的原因主要是白棒和料棒的压降波动性大。在对白棒和料棒压降的主要影响量进行的定性、定量统计分析基础上,进行了参数调整和设备改进,使得二元复合滤棒的压降标准偏差由106.56Pa降低到了79.23Pa,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基棒压降的波动性,使二元复合滤棒的压降稳定性有了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滤棒 基棒 相关性分析 皮尔逊相关系数 压降稳定性
下载PDF
摇摆条件下含花瓣形棒束自然循环系统特性
6
作者 曹今毅 孙建闯 +3 位作者 孟祥飞 张文超 杜利鹏 蔡伟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16-2223,共8页
为获得摇摆下含3×3花瓣形棒束通道自然循环特性,本文基于区域分解法,采用自编一维程序和三维CFD软件构建摇摆条件下多尺度耦合数值模型。依据已有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可靠性,并分析了摇摆对花瓣形棒束通道内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 为获得摇摆下含3×3花瓣形棒束通道自然循环特性,本文基于区域分解法,采用自编一维程序和三维CFD软件构建摇摆条件下多尺度耦合数值模型。依据已有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可靠性,并分析了摇摆对花瓣形棒束通道内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功率升高使回路中冷、热流体温差增大,自然循环流量时均值增加,系统更加稳定;流体温度增加使近壁面流体粘度减小,阻力系数降低。此外,通过引入瞬时摇摆雷诺数,获得适用于摇摆条件下低雷诺数范围的流动阻力系数表达式。本文可为花瓣形燃料组件在海基核动力装置的应用提供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系统 花瓣形燃料棒 摇摆运动 多尺度耦合模拟 流动特性 压降 摇摆雷诺数 阻力系数
下载PDF
滤棒成型工艺参数与质量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40
7
作者 常纪恒 赵荣 +4 位作者 余振华 邢军 李书芳 于川芳 刘锋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14,共6页
为有效控制滤棒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波动,用2.4Y/34000、3.0Y/35000和3.3Y/37000规格的醋纤丝束在KDF-2型滤棒成型机上进行了丝束开松比、螺纹辊压力、空气喷嘴压力及稳定辊压力对滤棒压降和硬度指标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为有效控制滤棒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波动,用2.4Y/34000、3.0Y/35000和3.3Y/37000规格的醋纤丝束在KDF-2型滤棒成型机上进行了丝束开松比、螺纹辊压力、空气喷嘴压力及稳定辊压力对滤棒压降和硬度指标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在丝束规格一定的情况下,辊速比、螺纹辊压力、空气喷嘴压力及稳定辊压力等参数对醋纤丝束稳定开松和成型起决定性作用。②不同规格的丝束对辊速比的选择略有不同,对于2.4Y/34000规格的丝束,辊速比为1.20~1.25;3.0Y/35000规格的丝束,辊速比为1.40~1.45;3.3Y/37000规格的丝束,辊速比为1.50~1.55时,可获得最稳定的滤棒压降和硬度。③在试验范围内,螺纹辊压力控制在0.18~0.20MPa、稳定辊压力控制在0.08~0.10MPa较适宜。④为保证滤棒质量稳定,在满足加工目标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空气喷嘴压力,一般不宜超过0.08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棒 压降 硬度 变异系数
下载PDF
新型控制棒可动线圈电磁驱动线落棒试验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之华 邓玥 +4 位作者 钱达志 刘汉刚 刘耀光 徐显启 周韦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319-322,共4页
为检验新型控制棒可动线圈电磁驱动线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该控制棒驱动线的落棒试验。测量了密封筒内的衔铁及筒外的可动电磁线圈之间的跟随特性、断交流和断直流状态下的快速落棒时间,并对控制棒导向管和控制棒组件之间摩擦方式变化时落... 为检验新型控制棒可动线圈电磁驱动线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该控制棒驱动线的落棒试验。测量了密封筒内的衔铁及筒外的可动电磁线圈之间的跟随特性、断交流和断直流状态下的快速落棒时间,并对控制棒导向管和控制棒组件之间摩擦方式变化时落棒时间的变化、球阀对控制棒驱动线落棒时间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该控制棒驱动线在不同状态下的落棒时间以及影响快速落棒时间的综合因素等试验数据。试验研究结果可为该驱动线的调试及安全运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 控制棒 电磁 驱动线 落棒试验
下载PDF
控制棒组件落棒时间与历程计算 被引量:16
9
作者 孙磊 于建华 +3 位作者 魏永涛 谷芳毓 胡永陶 郭建虎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2,76,共5页
控制棒落棒时间是保证核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落棒的计算分析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主要的方法是:采用直接约束法处理接触问题;用反力构造法确定碰撞力;用理论及数值分析完成流体阻力计算等。在此基础... 控制棒落棒时间是保证核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落棒的计算分析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主要的方法是:采用直接约束法处理接触问题;用反力构造法确定碰撞力;用理论及数值分析完成流体阻力计算等。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控制棒落棒分析有限元程序CRFD,并针对秦山600MW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给出了试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棒组件 落棒时间 接触和碰撞
下载PDF
中国实验快堆安全棒和补偿棒价值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仪煜 杨勇 +4 位作者 刚直 徐李 杨晓燕 周科源 胡定胜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06期92-94,共3页
利用蒙特卡罗程序对净堆临界和运行转载冷态下的安全棒和补偿棒的单棒价值以及棒组价值进行理论计算,同时通过落棒法和周期法对安全棒和补偿棒价值进行试验测量。经比较可看出,试验值与理论值吻合很好,两者的误差在5%以内。计算结果表明... 利用蒙特卡罗程序对净堆临界和运行转载冷态下的安全棒和补偿棒的单棒价值以及棒组价值进行理论计算,同时通过落棒法和周期法对安全棒和补偿棒价值进行试验测量。经比较可看出,试验值与理论值吻合很好,两者的误差在5%以内。计算结果表明,蒙特卡罗程序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为在后续大型快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实验快堆 控制棒价值 蒙特卡罗程序 落棒法 周期法
下载PDF
压水堆驱动线落棒历程计算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肖佳 毛飞 +1 位作者 闵鹏 林绍萱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84-1589,共6页
控制棒落棒性能验证是核电厂安全分析的重要部分,研制驱动线落棒历程计算程序有利于验证和改进控制棒驱动线设计。基于驱动线结构特点,分析运动组件的受力情况并进行分解,选择理论或数值方法逐一求取各分力的瞬态值,从而建立驱动线落棒... 控制棒落棒性能验证是核电厂安全分析的重要部分,研制驱动线落棒历程计算程序有利于验证和改进控制棒驱动线设计。基于驱动线结构特点,分析运动组件的受力情况并进行分解,选择理论或数值方法逐一求取各分力的瞬态值,从而建立驱动线落棒历程的循环步进计算程序。利用秦山核电二期工程驱动线落棒性能试验数据对理论模型和程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证明:所建立的驱动线落棒历程计算程序适用于压水堆驱动线系统,能正确地对运动组件落棒受力与运动历程进行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线 控制棒组件 落棒历程
下载PDF
发生落棒事故时的PCI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彤 张林 +2 位作者 沈才芬 肖忠 吕华权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69,共5页
当反应堆发生落棒事故时,燃料芯块与包壳的相互作用瞬间增强,易造成燃料棒破损,从而影响核电站的正常运行。本文介绍了反应堆II类瞬态下燃料棒芯块与包壳相互作用的机理和定量分析方法,并针对大亚湾核电站18个月换料的燃料管理方案进行... 当反应堆发生落棒事故时,燃料芯块与包壳的相互作用瞬间增强,易造成燃料棒破损,从而影响核电站的正常运行。本文介绍了反应堆II类瞬态下燃料棒芯块与包壳相互作用的机理和定量分析方法,并针对大亚湾核电站18个月换料的燃料管理方案进行了发生落棒事故时的PCI热力学评价。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在自然循环长度和延伸燃耗运行期内发生落棒事故,对于基负荷运行和基负荷一次调频运行,均有PCI的应力裕量,不会造成燃料棒破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芯块 包壳 相互作用 落棒事故
下载PDF
反应堆物理试验用便携式数字反应性仪的研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礼渊 付国恩 李翔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8-641,660,共5页
反应堆物理试验中需进行反应性测量,为了测量反应性,研制了基于逆动态法原理的可消除空间效应的便携式数字反应性仪。详细叙述了数字反应性仪的物理模型、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动态跟踪法和可消除空间效应的落棒法测量模式以及堆上考验... 反应堆物理试验中需进行反应性测量,为了测量反应性,研制了基于逆动态法原理的可消除空间效应的便携式数字反应性仪。详细叙述了数字反应性仪的物理模型、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动态跟踪法和可消除空间效应的落棒法测量模式以及堆上考验试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反应性仪 空间效应 逆动态法 动态跟踪法 落棒法
下载PDF
强地震作用下核电站控制棒下落时间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屈铁军 陈厚群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4-370,共7页
提出了核电站控制棒及驱动系统的力学模型及控制棒下落时间的计算方法 ,用显式差分格式计算各构件水平动力反应 ,并考虑了二维和多点激励。计算结果表明 :本文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
关键词 核电站 控制棒 下落时间 二维输入 强地震作用
下载PDF
控制棒驱动线落棒行为动力学仿真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方亮 杨晓晨 +2 位作者 刘佳 彭航 谢细明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7年第2期27-29,共3页
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是反应堆控制与核安全保护的执行机构。应用虚拟样机技术,进行了控制棒驱动线落棒行为动力学仿真研究。通过合理处理驱动线落棒过程中的流固耦合、刚柔耦合以及摩擦碰撞问题,获得了动力学仿真在驱动线上应用的方法和... 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是反应堆控制与核安全保护的执行机构。应用虚拟样机技术,进行了控制棒驱动线落棒行为动力学仿真研究。通过合理处理驱动线落棒过程中的流固耦合、刚柔耦合以及摩擦碰撞问题,获得了动力学仿真在驱动线上应用的方法和技术。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研究得到的方法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反应堆 驱动线 落棒 动力学仿真
下载PDF
秦山300 MW核反应堆控制棒热态落棒实验数值拟合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良举 彭云康 曾丹苓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6期107-109,120,共4页
详细分析了控制棒下落运动的受力情况 ,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结合秦山核电站30 0MW控制棒热态落棒实验数据 ,对数学模型进行了修正 ,同时对模型中的有关系数进行了拟合。用拟合的系数进行热态落棒数值模拟 ,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 ... 详细分析了控制棒下落运动的受力情况 ,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结合秦山核电站30 0MW控制棒热态落棒实验数据 ,对数学模型进行了修正 ,同时对模型中的有关系数进行了拟合。用拟合的系数进行热态落棒数值模拟 ,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 ,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为控制棒下落的机理分析和数值求解控制棒落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求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棒 落棒 数值拟合
下载PDF
岭澳核电站混合堆芯落棒事故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世顺 周洲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9-23,共5页
岭澳核电站从第二循环开始采用新的AFA-3G燃料组件,并从第三循环开始提高燃料235U的富集度。因此,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于2001年开始进行岭澳混合堆芯项目的论证。本文用SCIENCE、ESPADON、CINEMA、CANTAL、FLICA等分析工具... 岭澳核电站从第二循环开始采用新的AFA-3G燃料组件,并从第三循环开始提高燃料235U的富集度。因此,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于2001年开始进行岭澳混合堆芯项目的论证。本文用SCIENCE、ESPADON、CINEMA、CANTAL、FLICA等分析工具对混合堆芯提高燃料富集度的落棒事故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落棒事故条件下的最小DNBR值满足设计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澳核电站 混合堆芯 落棒事故 燃料富集度 DNBR
下载PDF
节块法在船用压水堆工程仿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力生 陈玉清 于雷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9期432-435,共4页
将基于节块法的三维时空中子动力学模型应用于船用堆堆芯物理仿真,建立了船用堆工程仿真模型。通过对掉棒事故瞬态过程的模拟分析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在满足船用堆工程仿真实时计算要求的同时可获得更高的计算精度,适用于局部反应性... 将基于节块法的三维时空中子动力学模型应用于船用堆堆芯物理仿真,建立了船用堆工程仿真模型。通过对掉棒事故瞬态过程的模拟分析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在满足船用堆工程仿真实时计算要求的同时可获得更高的计算精度,适用于局部反应性畸变较大问题的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块法 仿真 掉棒事故
下载PDF
接装纸透气度和滤棒吸阻对卷烟烟气细胞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翔 尚平平 +2 位作者 赵乐 彭斌 聂聪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2-35,共4页
采用中性红细胞毒性试验测试了不同透气度接装纸卷烟和不同吸阻滤棒卷烟烟气冷凝物的细胞毒性,并初步分析了卷烟烟气的细胞毒性指标与CO,NNK,NH3,HCN,B[a]P,巴豆醛和苯酚释放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随着接装纸透气度的增大,卷烟烟... 采用中性红细胞毒性试验测试了不同透气度接装纸卷烟和不同吸阻滤棒卷烟烟气冷凝物的细胞毒性,并初步分析了卷烟烟气的细胞毒性指标与CO,NNK,NH3,HCN,B[a]P,巴豆醛和苯酚释放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随着接装纸透气度的增大,卷烟烟气冷凝物的细胞毒性呈降低趋势;细胞毒性指标与CO,NNK,NH3,HCN,B[a]P,巴豆醛和苯酚的释放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②随着滤棒吸阻的增大,卷烟烟气冷凝物的细胞毒性呈降低趋势;细胞毒性指标与NH3,HCN,B[a]P和苯酚的释放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装纸 透气度 滤棒 吸阻 烟气冷凝物 细胞毒性 中性红
下载PDF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反应堆控制棒落棒性能测试 被引量:8
20
作者 钟艳敏 王源 付仿松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221-223,共3页
控制棒落棒性能试验是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热态综合试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VXI数据采集系统,测量落棒时间,通过对位置指示器初级及次级线圈的感应电势的测量,拟合出了棒位-时间曲线、速度-时间曲线及加速度-时间曲... 控制棒落棒性能试验是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热态综合试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VXI数据采集系统,测量落棒时间,通过对位置指示器初级及次级线圈的感应电势的测量,拟合出了棒位-时间曲线、速度-时间曲线及加速度-时间曲线。测量结果表明,包括落棒时间在内的各种性能参数均满足试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棒 落棒性能 测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