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家的主权:关于法律格言和文艺复兴艺术理论的批注
1
作者 恩斯特·H.康托洛维茨 刘寅(译)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4年第1期129-151,共23页
文艺复兴的诗歌和艺术理论与中世纪法学家的专业学说之间存在很强的可类比性。“艺术模仿自然”是亚里士多德的格言。然而,中世纪还有使此学说获得传播的文学渠道,即罗马法。根据中世纪罗马法和教会法注释传统,立法者因为“依据职权”... 文艺复兴的诗歌和艺术理论与中世纪法学家的专业学说之间存在很强的可类比性。“艺术模仿自然”是亚里士多德的格言。然而,中世纪还有使此学说获得传播的文学渠道,即罗马法。根据中世纪罗马法和教会法注释传统,立法者因为“依据职权”模仿自然被视为艺术家。属灵的或世俗的立法者这一主权职位“依据职权”而获得能力和特权。基于对等比较,诗人--最终是艺术家全体--“依据天赋”而享有个体性的且纯粹属人的能力和特权。身为人--强调意义上的“人”--变成了一项职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艺术理论 艺术家 中世纪 罗马法 教会法 彼特拉克
下载PDF
拉菲尔·莫内欧的类型学思想浅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吴放 《建筑师》 2004年第1期54-61,共8页
本文通过比较与分析,简要地介绍了拉菲尔·莫内欧的一个核心思想——类型学思想;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他的代表作罗马艺术博物馆的生成过程。
关键词 拉菲尔·莫内欧 类型学思想 罗马艺术博物馆 建筑风格
下载PDF
罗马式和哥特式建筑的艺术形象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炜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7-69,共3页
罗马式建筑庄严隆重和雄壮。这种印象的形成 ,既同内部空间的体积和比例有关 ,又同它的石造外壳的结构设计、艺术装饰有关。建筑内部以一种异乎寻常的面貌 ,强调了顶部和顶部光线的象征意义和艺术意义 ,并间接暗示着天空的存在 ,而天空... 罗马式建筑庄严隆重和雄壮。这种印象的形成 ,既同内部空间的体积和比例有关 ,又同它的石造外壳的结构设计、艺术装饰有关。建筑内部以一种异乎寻常的面貌 ,强调了顶部和顶部光线的象征意义和艺术意义 ,并间接暗示着天空的存在 ,而天空在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世界观中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哥特式建筑赋予了一切以神秘象征的意义 ,使一切建筑形体本身都充满了相应的艺术表现 ,它把支撑拱 (支撑拱把建筑拱顶的推力传导到附加于外墙的大石柱——扶壁上去 )也变成了一些前所未见的艺术造型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式建筑 砌石 支撑拱 艺术形象 罗马式建筑 建筑艺术
下载PDF
欧洲艺术歌曲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姚尚新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4-56,共3页
艺术歌曲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的浪漫主义乐派,它的奠基者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他的音乐清新脱俗,摄人心魂,追求完美。他的歌曲创作一直影响着浪漫主义的作曲家,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等人的歌曲可以说明这一点。古诺、福列在欧洲也是... 艺术歌曲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的浪漫主义乐派,它的奠基者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他的音乐清新脱俗,摄人心魂,追求完美。他的歌曲创作一直影响着浪漫主义的作曲家,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等人的歌曲可以说明这一点。古诺、福列在欧洲也是有一定影响的法国作曲家,他们的作品流畅,简明,感情含蓄,富有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歌曲 浪漫主义音乐 旋律 伴奏
下载PDF
古罗马艺术中的黑人形象
5
作者 冯定雄 李志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07-113,共7页
罗马时期关于黑人的艺术品无论在风格还是主题上都是对希腊时代的继承和延续。无论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还是反映罗马现实社会生活主题的艺术作品,既有与罗马诸神共生的黑人(埃塞俄比亚人),也有作为罗马高官贵族或富人的黑人,以及各行各... 罗马时期关于黑人的艺术品无论在风格还是主题上都是对希腊时代的继承和延续。无论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还是反映罗马现实社会生活主题的艺术作品,既有与罗马诸神共生的黑人(埃塞俄比亚人),也有作为罗马高官贵族或富人的黑人,以及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这与种族主义学者认为的罗马艺术品反映了黑人在罗马社会中的地位低贱的观点大相径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艺术 黑人(埃塞俄比亚人) 种族主义
下载PDF
古罗马百科全书中的艺术世界——《博物志》34~36卷解析
6
作者 关晓辉 《美育学刊》 2016年第2期108-112,共5页
《博物志》34~36卷收录了丰富的古希腊罗马艺术品信息和艺术家轶事,成为今天我们管窥古代艺术的重要材料。尽管它们经常成为艺术史研究的材料,但也并非是单纯的艺术文献,而是在罗马帝国中心论支配下组织起来的包罗万象知识的一部分。
关键词 古罗马 《博物志》 艺术部分 罗马帝国中心论
下载PDF
罗马帝国的军事题材艺术
7
作者 傅志毅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罗马帝国的军事题材艺术是战争的产物。一方面,战争是其孕育产生的温床和摇篮,是军事题材艺术的创作源泉和动力;另一方面,军事题材艺术又以其特有的审美方式为军事服务,为帝王、将士歌功颂德,助长了罗马人的尚武精神,颂扬了战争,美化了... 罗马帝国的军事题材艺术是战争的产物。一方面,战争是其孕育产生的温床和摇篮,是军事题材艺术的创作源泉和动力;另一方面,军事题材艺术又以其特有的审美方式为军事服务,为帝王、将士歌功颂德,助长了罗马人的尚武精神,颂扬了战争,美化了野蛮的军事征服。军事题材艺术既起到了无形的军事教育作用,又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帝国 军事题材艺术 凯旋门 纪念柱 装饰绘画 审美方式 尚武精神 军事教育
下载PDF
一沙一世界——从《爱经》看古罗马社会的婚姻与爱情
8
作者 唐梅花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88-92,共5页
奥维德是古罗马时代的著名诗人,但他却因为“有伤风化”的诗作《爱经》而没有得到应有的文学地位。笔者认为,奧维德抛弃战火的庄重而落笔于暖玉温香,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切入,以希腊和罗马一... 奥维德是古罗马时代的著名诗人,但他却因为“有伤风化”的诗作《爱经》而没有得到应有的文学地位。笔者认为,奧维德抛弃战火的庄重而落笔于暖玉温香,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切入,以希腊和罗马一脉相承的文化精神、古罗马的社会现实、奥维德本人的价值取向以及他对女性的基本态度等方面解读《爱经》,当可还作者一个历史的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维德 《爱经》 古罗马 婚姻 爱情
下载PDF
前基督教时代古罗马马赛克的艺术风格
9
作者 封帆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34-43,共10页
以风格分析的方法从题材、美学风格和铺装工艺等方面分析了基督教兴盛之前的古罗马马赛克艺术,并按时间发展顺序分别介绍了古罗马帝国地中海沿岸地区(意大利地区、北非地区、东部、西部行省)以及北方行省马赛克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以风格分析的方法从题材、美学风格和铺装工艺等方面分析了基督教兴盛之前的古罗马马赛克艺术,并按时间发展顺序分别介绍了古罗马帝国地中海沿岸地区(意大利地区、北非地区、东部、西部行省)以及北方行省马赛克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马赛克艺术与其原境之间的关系,为今天综合考察古典时期马赛克艺术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赛克 古罗马艺术 铺装 风格分析 原境
下载PDF
从营盘到犍陀罗——丝路希腊化艺术遗产中的“罗马”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英)彼得·斯图尔特 王坤霞(译) 张禾(校)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59,156-157,共13页
1995年发现的营盘男子,其身上罽袍纹样风格过去常被称为'希腊化的'或'希腊的'。本文认为,就纯粹的视觉术语而言,罽袍衣饰采用的图像学语言确实属于希腊化遗产的一部分,但实际上还需考虑罗马艺术的影响。由于现代学术研... 1995年发现的营盘男子,其身上罽袍纹样风格过去常被称为'希腊化的'或'希腊的'。本文认为,就纯粹的视觉术语而言,罽袍衣饰采用的图像学语言确实属于希腊化遗产的一部分,但实际上还需考虑罗马艺术的影响。由于现代学术研究中希腊文化的权威性和优先性,以及单一文化标签导致的局限性,罗马帝国在古典图像传播运动中的独立存在与自主发展常常被低估和忽视。事实上,它不仅在犍陀罗艺术品外观构成的影响因素中占据一席之地,也可以为解读营盘罽袍上的艺术元素提供更为合理的参照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盘 犍陀罗艺术 罗马艺术 希腊化艺术
原文传递
再论唐武惠妃石椁线刻画中的希腊化艺术 被引量:15
11
作者 葛承雍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105,共16页
本文再次论证了国宝级文物唐武惠妃石椁线刻画"希腊化"的特征,利用中古画史资料考证了拂菻(拜占庭)画样在隋唐时期的流传,运用新考察的石椁线刻画图像说明其与希腊神话以及拜占庭罗马风格非常相似,并具有一些拜占庭式萨珊波... 本文再次论证了国宝级文物唐武惠妃石椁线刻画"希腊化"的特征,利用中古画史资料考证了拂菻(拜占庭)画样在隋唐时期的流传,运用新考察的石椁线刻画图像说明其与希腊神话以及拜占庭罗马风格非常相似,并具有一些拜占庭式萨珊波斯特征,由此分析景教传教士可能是希腊式文化的传播者,只有他们最接近古希腊文化脉络的源流而又能在中国接近唐朝皇帝。希腊神话原型的构图被临摹刻画于武惠妃石椁上,说明西方外来文化进入盛唐时,明确地分为希腊式、萨珊波斯式、粟特式、印度式四种语言艺术,这不仅是前所未有的西方古典文化标本,而且直接影响了中国艺术的传承与文化精神,拂菻风画样一直延续到唐宋后世美术创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武惠妃 石椁线刻画 希腊化 艺术
原文传递
从新古典主义到“消防队员”画家——19世纪学院体制下的法国艺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强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9-104,共16页
法国19世纪的艺术十分多样,从19世纪下半叶起尤其流派纷呈。然而,有一股恒定的潮流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反而成为法国艺术的一大特征,那就是学院体制下的专业创作。从新古典主义到被称为"消防队员"绘画的潮流,法国始终... 法国19世纪的艺术十分多样,从19世纪下半叶起尤其流派纷呈。然而,有一股恒定的潮流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反而成为法国艺术的一大特征,那就是学院体制下的专业创作。从新古典主义到被称为"消防队员"绘画的潮流,法国始终遵循古典时期定下的学院在教学、深造、创作和收藏方面的原则,造就了一大批法国学院派艺术家,尤其在历史画、肖像画方面获得很高成就。雕塑领域以吕德和卡尔波为代表,同样成果斐然。本文通过对法国学院体制的纵向和横向的分析性介绍,从法兰西美术院、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罗马奖、罗马法国学院、沙龙展、画室、卢浮宫等机构性层面,探索这一学院派潮流得以历百年而不衰的原因,并分析学院派在20世纪下半叶的学术界、博物馆界能够得到重新认识和评价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古典主义 “消防队员”绘画 法兰西美术院 沙龙展 罗马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