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云南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分区特征分析
1
作者
陈佳
李见
+1 位作者
辛灿锦
黄雅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16-323,共8页
利用云南地区2008年至2022年4月M_(W)≥3.0共1096个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统计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云南地区震源机制解以走滑断层型为主,走滑断层型地震为702个,占比为64%;其次是正断层型地震为125个,占比为11.4%,说明...
利用云南地区2008年至2022年4月M_(W)≥3.0共1096个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统计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云南地区震源机制解以走滑断层型为主,走滑断层型地震为702个,占比为64%;其次是正断层型地震为125个,占比为11.4%,说明云南地区断裂以走滑断层型和正断层型为主;②云南地区以走滑断层型地震占比最多,滇西北地区的正断层型地震占比显著高于其他区域,小滇西地区几乎没有逆冲型大断层;③云南地区断层受到的应力以水平向剪切应力为主,主压应力轴P轴的方位角的优势分布方向以NNE和SSW向为主,断层面多为高倾角,滇西北地区正断层型地震显著多于其他地区,说明滇西北地区是云南地区应力转换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CAP方法
分区特征
云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凉山次级块体及邻区震源机制解与区域应力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
18
2
作者
祁玉萍
张致伟
+4 位作者
龙锋
肖本夫
梁明剑
路茜
江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7-395,共19页
基于Cut-And-Paste(CAP)全波形拟合反演震源机制解方法和阻尼线性逆推法(DRSSI),采用分区域选取地壳速度模型的形式,计算得到大凉山次级块体及邻区(101.5°~104.5°E,26.5°~30.5°N)震源机制解和区域应力场。结合构造...
基于Cut-And-Paste(CAP)全波形拟合反演震源机制解方法和阻尼线性逆推法(DRSSI),采用分区域选取地壳速度模型的形式,计算得到大凉山次级块体及邻区(101.5°~104.5°E,26.5°~30.5°N)震源机制解和区域应力场。结合构造地质、GPS观测数据等已有研究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大凉山次级块体及邻区震源机制解主要以走滑和逆冲机制为主,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地质构造活动性质较吻合;区域应力场方向与GPS速度场运动方向基本一致,优势方向为NW-SE和NWW-SEE向,整个区域主要以走滑和逆冲性质为应力特征。震源机制解和区域应力空间分布特征表明大凉山次级块体在川滇块体、巴颜喀拉块体和华南块体三者联合作用的影响下形成了现今的应力格局,川滇块体相对向SE滑移以及青藏高原物质的E、SE向逃逸为大凉山次级块体及其周围地区强烈变形及大尺度位移的主要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凉山次级块体
震源机制解
区域应力场
CAP方法
线性阻尼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CAP方法研究重庆荣昌2014年2月23日M_L3.8地震震源机制
被引量:
9
3
作者
王小龙
雷兴林
+2 位作者
勾宪斌
郭欣
余国政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0-296,共7页
利用CAP(cut-and-paste)法反演2014年2月23日重庆荣昌ML3.8地震震源机制,得到MW震级为3.04,节面Ⅰ走向46°、倾角44°、滑动角74°,节面Ⅱ走向247°、倾角48°、滑动角104°,P轴方位147.25°、仰角-2.09...
利用CAP(cut-and-paste)法反演2014年2月23日重庆荣昌ML3.8地震震源机制,得到MW震级为3.04,节面Ⅰ走向46°、倾角44°、滑动角74°,节面Ⅱ走向247°、倾角48°、滑动角104°,P轴方位147.25°、仰角-2.09°,T轴方位46°、仰角-78.76°,表明该地震是带走滑分量的逆冲型地震。CAP测定的这次ML3.8地震的震源深度为3km,在油气的储层内,震源机制解中节面Ⅱ走向、倾角与震中附近的一条深度为1700m以下走向为SW230°倾向NW,倾角约45°的"腹底"逆断层基本一致。震中位于荣昌天然气田,附近有几口废水回注深井,曾发生大量的注水诱发地震。本次地震亦有可能是在区域主应力场的作用下,注水后岩石的孔隙压发生变化触发了盆地盖层内"腹底"断层活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昌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分区特征分析
1
作者
陈佳
李见
辛灿锦
黄雅
机构
云南省地震局下关地震监测中心站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地震局
出处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16-323,共8页
基金
云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社会发展专项)(202203AC100003)
云南大理滇西北地壳构造活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项目.
文摘
利用云南地区2008年至2022年4月M_(W)≥3.0共1096个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统计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云南地区震源机制解以走滑断层型为主,走滑断层型地震为702个,占比为64%;其次是正断层型地震为125个,占比为11.4%,说明云南地区断裂以走滑断层型和正断层型为主;②云南地区以走滑断层型地震占比最多,滇西北地区的正断层型地震占比显著高于其他区域,小滇西地区几乎没有逆冲型大断层;③云南地区断层受到的应力以水平向剪切应力为主,主压应力轴P轴的方位角的优势分布方向以NNE和SSW向为主,断层面多为高倾角,滇西北地区正断层型地震显著多于其他地区,说明滇西北地区是云南地区应力转换带.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CAP方法
分区特征
云南
Keywords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tectonic stress
field
cut
and
paste
(CAP)
metho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Yunnan
分类号
P312.4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凉山次级块体及邻区震源机制解与区域应力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
18
2
作者
祁玉萍
张致伟
龙锋
肖本夫
梁明剑
路茜
江鹏
机构
四川省地震局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7-395,共19页
基金
2016年度震情跟踪定向工作任务"大凉山次级块体及邻区震源机制解与区域应力场特征研究"(2016010104)
"川滇地区运动学模型和重点构造部位动力学模型构建"(20150115)
四川省地震局地震科技专项"马边-永善地震带及邻区现今地震活动性质研究"(LY1609)共同资助
文摘
基于Cut-And-Paste(CAP)全波形拟合反演震源机制解方法和阻尼线性逆推法(DRSSI),采用分区域选取地壳速度模型的形式,计算得到大凉山次级块体及邻区(101.5°~104.5°E,26.5°~30.5°N)震源机制解和区域应力场。结合构造地质、GPS观测数据等已有研究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大凉山次级块体及邻区震源机制解主要以走滑和逆冲机制为主,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地质构造活动性质较吻合;区域应力场方向与GPS速度场运动方向基本一致,优势方向为NW-SE和NWW-SEE向,整个区域主要以走滑和逆冲性质为应力特征。震源机制解和区域应力空间分布特征表明大凉山次级块体在川滇块体、巴颜喀拉块体和华南块体三者联合作用的影响下形成了现今的应力格局,川滇块体相对向SE滑移以及青藏高原物质的E、SE向逃逸为大凉山次级块体及其周围地区强烈变形及大尺度位移的主要动力来源。
关键词
大凉山次级块体
震源机制解
区域应力场
CAP方法
线性阻尼法
Keywords
Daliangshan sub-block
focal
mechanism
regional stress
field
cut
-
and
-
paste
method
(CAP)
Damp regional-scale stress inversion (DRSSI)
分类号
P315.727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CAP方法研究重庆荣昌2014年2月23日M_L3.8地震震源机制
被引量:
9
3
作者
王小龙
雷兴林
勾宪斌
郭欣
余国政
机构
重庆市地震局
日本地质调查所
出处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0-296,共7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星火计划(XH14042)
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cstc2013ggB0011
+1 种基金
cstc2014jccxA0028
cstc2014yykfA0234)联合资助
文摘
利用CAP(cut-and-paste)法反演2014年2月23日重庆荣昌ML3.8地震震源机制,得到MW震级为3.04,节面Ⅰ走向46°、倾角44°、滑动角74°,节面Ⅱ走向247°、倾角48°、滑动角104°,P轴方位147.25°、仰角-2.09°,T轴方位46°、仰角-78.76°,表明该地震是带走滑分量的逆冲型地震。CAP测定的这次ML3.8地震的震源深度为3km,在油气的储层内,震源机制解中节面Ⅱ走向、倾角与震中附近的一条深度为1700m以下走向为SW230°倾向NW,倾角约45°的"腹底"逆断层基本一致。震中位于荣昌天然气田,附近有几口废水回注深井,曾发生大量的注水诱发地震。本次地震亦有可能是在区域主应力场的作用下,注水后岩石的孔隙压发生变化触发了盆地盖层内"腹底"断层活动的结果。
关键词
荣昌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
Keywords
rongchang gas field cut and paste method focal mechanism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云南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分区特征分析
陈佳
李见
辛灿锦
黄雅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凉山次级块体及邻区震源机制解与区域应力场特征分析
祁玉萍
张致伟
龙锋
肖本夫
梁明剑
路茜
江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用CAP方法研究重庆荣昌2014年2月23日M_L3.8地震震源机制
王小龙
雷兴林
勾宪斌
郭欣
余国政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5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